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

时间:2022-12-13 15:45: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创新创业教育范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1

在科学技术及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与之相关的教育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李晓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一书,基于协同育人视角,探究了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着力破解当前思政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建构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首先介绍了思政教育的概念内涵和价值功能,强调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从现实出发,阐述了开展思政教育涉及的参与主体、过程控制、保障体系等,探究了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践展望了思政教育协同论的未来发展愿景。

一、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建构的必要性

1.思政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一是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和实践驱动作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社会阅历也有所欠缺,有时难以正确判断是非对错,极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偏离正确方向,陷入发展僵局,而思政教育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其将发展目标建立在国家发展需求上,确保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二是能够规范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创新创业涉及多方面因素,要想取得成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部分学生为了短时间内获取成功,极易受利益诱惑而作出违法行为,这就需要借助思政教育强化学生职业素养、规范学生创业行为,使学生成长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创业者。

2.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是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当下,学校思政教育多重视单向的理论知识灌输,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不够紧密,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借助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可针对学生创业行为施以相应的道德教育,推动职业人才的健康发展。二是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实效。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侧重理论知识教授,忽视了实践技能培训,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无法外化为实践技能。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思政教育可依托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青年。同时,思政教育还能够指导学生实践,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存在的意志力薄弱、功利观念强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创新创业质量。

二、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路径

1.树立协同育人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思政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以思政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为重要抓手,全力建构双向教育体系,形成育人合力。同时,还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教育章程和目标为基底,制订符合协同育人实际的教育目标,并以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健全协同育人组织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学校要加快成立协同育人领导小组,由校党委直接领导,负责协同育人模式全面规划和指导建设工作,下设协同育人办公室,并组建专业管理队伍负责协同育人模式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将协同育人理念落到实处。另外,还要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完善管理机制,深化教务处、招生处、学生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联动,形成统一高效的育人运行机制,以增强育人实效。

3.构建协同育人课程体系,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学校要加快构建协同育人课程体系,通过调整育人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方式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相互补充、全面渗透的协同育人体系,提升育人质量;加强协同育人实践教学,组织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并完善相应支撑体系,为学生提供周全的指导和服务;与企业共同创建实践基地,并提供相应技术、平台、资金扶持,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4.打造协同育人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等活动,并结合相关经验展开教学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打造校外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一线经验和实操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邀请校外教育专家、行业精英、知名学者来校宣讲,分享其创新创业独到见解,激发学生热情,坚定学生创新创业决心。

作者:刘镒铖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2

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校给予学生的茶文化培训,以及外出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茶文化知识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学生的注意力。部分学生也因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茶文化中茶的根源进行探索,种类进行分辨,功效进行划分,品茶以及茶艺传承等方面,不断与实际生活加强联系。人们对于茶文化的重视,也促使茶文化这条产业链逐渐丰富与充实,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融入这条产业链,为我国就业率提升带来重要影响。

1茶文化内涵概述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中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在唐朝逐渐繁荣,在宋朝时期达到顶峰,且在此之后,我国的茶文化保持相对繁荣的状态,其繁荣景象可以从多各方面看出,尤其是茶艺的变化,茶具的变化与创新。茶文化保留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各阶层之中,不同的阶层所用的茶叶、茶具、品茶方式各不相同,进而使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在当前的教育中,务必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够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高效发展。

2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首先,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劳动教育中融入茶文化,高职院校就必须要配备专业的茶文化教师。在当前的教育中,部分学校在执行方面仍有待完善。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具有一定茶文化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同时为提升教学的专业性,可以在校外聘请专家进行讲座或者授课。实践教学的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一定茶文化底蕴的专业技术人员,包含紫砂壶制造人员、茶厂的技术人员以及茶艺师等。其次,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教育环节。在理论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其主要包含了茶的种类、产地、起源等,相应茶文化的不同之处,教师在介绍的过程中,可以辅以不同种类的茶叶以及茶具。在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参与到制作流程以及之后的应用过程中,例如茶艺学习与应用中。如果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配备了茶艺学习教室,教师可在具体实践中对学生的动作与实践进行指导,实现学与用,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在劳动中获得成果,感受劳动教育的意义。

最后,在茶叶种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种植的实践进行观察,在生长周期内,茶叶的变化,选择最佳的生长周期以及采摘时间,感受季节变化对于茶叶的影响。保证学生能够完整地接触到茶文化方面的知识,提升劳动教育的完整度。在进行茶文化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在多方面进行逐一推进,感受其细节所在。在具体细节中,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叙述。第一,在进行茶叶种植的环节中学生需要对种植的环境以及茶叶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解。在采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选择最适宜的时间段进行,保证茶叶的完整度以及生长状态。第二,在学生进行实践的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做好提示与保障,及时检验实践所用的工具与器械,降低其对学生产生伤害的可能性。第三,在进行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实践效果以及未来发展的机会,教师可以就地取材,选择当地种植环境下最适宜生长以及产量最好的茶叶,与当地生活居民需求保持一致,寻找自主创业空间,提升学校教学与实践的连接质量。

3劳动教育中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3.1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内涵机制建设在此种建设之中,提升学生对于茶文化理解与学习最直接的形式就是选修课程的设置,需要将茶文化科学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提升学生对于茶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查问护知识进行深度了解,在就业与创业中,是茶文化发挥出其独特的价值。例:在进行大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各种茶文化知识培训的机制。一般情况下,学校可以进行茶文化选修课程进行设置,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茶文化基础之后,展开其他形式的实践学习,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培养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实践,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完善劳动教育中的育人机制在育人机制的建设中,茶文化的思想体系较为丰富,与大学生劳动思想有着较为相近之处。可以在学生在进入中后期阶段的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教育,尤其是要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如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杜宇茶叶的种类,产地、特征等进行分析阐述其特点以及功效,分布的区域以及主要适用人群。

3.3以劳动教育为基点,渗透茶文化和就业创业形势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以及劳动态度,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不断的劳动中感受每一次在推进茶文化的实践中的内容,吸取经验,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大学生激发出自身的想象力,利用茶文化方面的知识进行创业,进而达成奖学到这是输出的效果,学生在不断地输入与输出过程中,自身的经验更加丰富,在激烈的就业与创业市场竞争中也就越发具有优势。所以,在劳动教育推进的同时,能够将其作为基点,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就业的形式,是劳动教育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达成高职院校推进学生就业与毕业的目标。例如:在进行高校创业基地色值中围绕“茶文化”等为核心目标的就业创业模块,给予学生销售岗位的实践,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学生就业道路奠定一定的基础。

3.4开展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训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训方面,高校可以从两方面推进。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进而提升教师在进行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训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从多种渠道进行人才培训,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多参与学校举办的培训的活动与比赛,以讲座、课外活动、茶文化比赛的形式推进。

3.5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体系教师在茶文化教学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中提出最科学的解决方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行就业与创业中的问题,使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应对市场中的各种需求,制定相应的销售方案,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状态解决创业就业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与社会的接触程度不够,在接受茶文化教育中其中的茶道包含很多社会思想方面的内容,学生对其了解较少,很难感同身受。尤其是当前的创业中,人们的消费主要是为了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只有提升自身对于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了解程度,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始进行创业,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中,学校为了给予学生获得情感共鸣的机会,推行实践的教育,将劳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在与人的接触中、劳动中和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在需求,感受人们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符合当前创业的中心思想,做出优质服务。进而达成高职院校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利用自身的茶文化实践经验以及创新理念进行就业与创业。在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每一个时间步骤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种植方面,学生能够根据茶叶的种植特点以及实际的优势设置未来营销的方向,同时在进行销售的环节中,学生与客户进行交流能够对客户的需求不断获取,达成独特的创业理念。

4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4.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首先,在进行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中,教师需要精准把控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明确茶文化融入在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中的作用。在进行茶文化引导下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中,如何展开传为新创业课程是实际课程建设中的难题,学生素养的培养以及罗辑思维的训练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科学创新,提升就业创业的文化力度,是内容体系围绕茶文化展开,不断的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上的提升,内容体系在此过程中被建立起来。

4.2利用优质课程网站,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资源共享能力是当前大数据时代学生创新创业中可以借助的力量,部分学生在进行茶文化引导下的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中,可充分利用茶文化在使用中的文化输出优势完成作品创造,提升自身作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的教育课程建设中,在学生自身就业创业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可借助社会中的力量实现自身的提升。例:在某高职院校进行互联网有关课程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布置了教学任务,希望学生在该学期利用短视频软件在一个月之内赚到3000元钱,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教师资源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训练,提升自身在短视频平台的创造能力,成为短视频平台的优质视频创造者,另一方面可利用短视频平台举办的活动进行原创短视频的制作,完成创新创业的实践。在此次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学生不但收获了劳动成果,获得了自身经济上的获取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应用知识普及视频使观看粉丝数量上升,创作者在短视频创新创业中树立优质的人设,为之后的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打下基础,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找到定位,获得创业发展方向,降低未来就业的难度与压力。

4.3多元化创新创业模式在进行创新创业模式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内容需要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来源以及个人能力具有差异性,在此之后的发展中,方向也各不相同,因此,发展中个人经历也有差距,茶文化作为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中心思想,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树立优质的价值观念,并使我国文化获得传承,在创新创业的整体氛围中,凸显个人特色,实现个人发展。综上所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发挥出了巨大价值,教师与学校都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优化,例如增加茶文化课程的设置,完善高职院校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同时将劳动的意识深植学生的价值观念之中,在创业与就业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茶文化专业方面的就业方向等,进而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更加全面的发展.

作者:李晨 王婷 杨勇 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数量和在校人数都明显增加,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进步的表现。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上涨也无疑需要高校强化学生就业指导,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导学生以正确的职业观念应对就业趋势,同时也要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塑造的重要作用,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并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思创融合实践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一书,围绕思创教育主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多层次探讨思创融合路径,对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辩证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共有六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了思创融合的基本知识,突出思创融合发展需重视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思创融合工作的实践本质和社会方位;第三章从思创融合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思创融合对教师创新创业知识的要求,主要包括教师思创融合需掌握的创新常识和创新创业教学方法;第四章分析了思创融合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对部分思政课程进行了创新探索;第五章探索了艺术鉴赏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第六章探索了思政教育在一般课程和社会创业实践指导中的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高校培养全面型人才目标的关键。当前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职业、增强就业能力和就业技能意义重大,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教育目标这一层面上,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具有必然性,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要实现这两类教育的全面融合并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实现高校教育目标,则需认真审视二者的辩证关系。

第一,思政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价值观塑造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在任何教育行为中均强调核心价值引领,保障高校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思政教育理论性强,能够作为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保障高校以正确的思想理论规划教育内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最终达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当前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是必要趋势,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已经成为多数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引领。思创融合是趋势也是必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正确的理论作为引领。首先,思政教育和其他教学融合要重视利用思政教育丰富的理论引领其他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方式可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价值观的教育和塑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是思政教育价值引领的体现,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其次,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体现在通过各种载体对学生思想施加影响,逐渐提升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对思政教育学科建设的影响。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各专业的差异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推动了思政教育学科建设。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内涵。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的理论知识、教学资源综合性较强,这些资源的存在是思政教育创新并拓展教育内涵的动力。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优化思政教育学科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紧贴学科特点,这就促使思政教育根据学生专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教育目标,全面优化思政教育学科体系。第三,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共通点。思创融合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和发展趋势,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共通点是二者能够实现融合的基础。首先,目标一致。这两类教育对于推动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目标一致,均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将学生培养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其次,内容相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为主,其中也会涉及价值塑造、职业道德、法治思想、人生价值等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是思政教育开展的重点。再次,方法相容。两类教育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教育方法上都重视学生需求,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基础,除了必要的理论教育外,二者都重视创新教学手段,将理论、素质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陈磊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