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班级管理探究

班级管理探究

时间:2022-12-12 16:15: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班级管理探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班级管理探究

班级管理探究1

1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在我国“双减”背景下,对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研究意义重大。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际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SPSS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找到中小学班级管理质量提升的办法,进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目前部分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仍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班主任缺少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班级里运用从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只与班级干部沟通较多,而忽视了与每位学生的沟通。然后是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与教师注重分数的背景下,教师往往不能做到真正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用增值评价的模式来评判学生的进步,往往“以成绩论英雄”。虽然前人在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双减”背景下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笔者通过问卷查阅文献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情况作出了分析,结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为班级管理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以及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1]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包括但不限于期刊、书籍、硕士论文等资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搜集。第二,问卷调查法:通过利用相关理论知识来设计调查问卷,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3实施步骤及数据分析

3.1实施步骤此次调查总共有以下的步骤,首先是查阅文献和编写问卷,然后是预测阶段,接下来是正式调查阶段。利用网络对中小学班主任这一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26.0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最后是:整理分析调查和访谈结果,提出“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相关对策和方法。

3.2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笔者利用“问卷星”来收集信息。此调查包括了教师的基本信息和“双减”前后的班级管理对比状况。在第二、三部分中设计了四个维度,问卷中每个维度对应3~5题目。维度的总分为对应题目的均值得分。满分为5分,使用的是Likert的5级量表(5、4、3、2、1)。总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在这100份中,有11份问卷由于信不全或者多选漏选等原因视为无效问卷。用SPSS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出Cronbacha‘sAlpha值为0.812,表明量表信度比较高。将所采集到的问卷调查整理成表格的形式并导入到SPSS26.0中进行分析。将问卷调查中“第二部分-双减政策前班级管理状况”求均值,得到“双减前班级管理评分”的值,将问卷调查中“第三部分-双减政策后班级管理状况”求均值,得到“双减后班级管理评分”的值。对计算得到的两组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对两组数据进行正态性分析,如表2所示。从表2可得两组数据的渐进显著性p值>0.05,根据K-S检验的相关原理可以认为两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在确实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后,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判断双减前后班级管理两组样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利用SPSS26.0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及检验结果如表3、4、5所示。表3对两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表4对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双减”前后班级管理评分这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较弱。从表5对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看到,其p值小于0.05。这表明“双减”前与“双减”后班级管理评分的差异性非常显著。而从表3可以看到,“双减”后班级管理评分的均值4.2121,比“双减”前班级管理评分的均值2.2102提升了近2倍,这表明在“双减”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总体效果呈逐渐向好的趋势,这也满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教育部文件中所提出的希望。针对班级管理评分,调查问卷从以下4个维度进行了设计。每个维度都有3~5项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为了分析这4个维度对班级管理效果的影响,笔者使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如下所示。表6反应了模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笔者通过建立多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调查问卷中4个维度对班级管理的影响。表7中不管是R方值还是调整后的R方值都大于90%,这说明建立的回归模型是基本合理的。表8中维度“班级教学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管理”以及“班级教育力量管理”的显著性p都<0.05,而维度“班级活动管理”的显著性p>0.05。这表明在本次设计的调查问卷中“班级教学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管理”以及“班级教育力量管理”这三个维度都是决定班级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而“班级活动管理”对班级管理效果的影响则相关性不强。所以对中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面的对策分析也将这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2]

4班级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笔者对中小学班主的班级管理工作给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对策:第一,班主任需要提升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自身管理经验与管理水平。[3]因为一个班集体管理的好坏,不仅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关,也与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水平有关系。第二,加强班级的组织建设,促进班级良好的班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来构建出创造出优秀的班集体。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建立良好的氛围,能无形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与团结精神。第三,加强班级的教学管理,学生成绩不好有时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指导。第四,实现各个教育力量的合力,将班级与校内外联合起来,发挥出最大效果。[4-5]

作者:李楠 郝春东 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班级管理探究2

Excel作为基本的办公软件,在学校中运用较为广泛。既有常见的学生花名册,也有测试成绩录入[1]。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对学校的标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体现在教学水平上,更贯穿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使用Excel函数不仅可以完成许多复杂的计算,而且还可以快速完成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将以几个常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利用Excel函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

1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1.1班级花名册整理班级花名册是班级管理的基础资料,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表格。花名册实际就是最原始的基础数据,不宜过于复杂,需遵循的原则是避免表中有表,一个数据对应唯一的行列号。这样就能保证最简单的逻辑关系,在后续维护数据或者进行分析工作的时候,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学生的信息可由几个分表组成,个人直接信息表格中包括学生姓名、学号和身份证号等,家庭信息可作为个人间接信息统计,关联的逻辑关系可以划定为名字和学号(避免重名现象)。基本的数据库随着教学工作进行,可定期进行维护更新。

1.2家庭户籍信息收集户籍信息为学生信息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其直观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学校管理中经常需要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户籍信息有助于了解学生学课堂外的活动规律、生活状态。临近入学或者毕业时,教师需核对户籍所在地等信息。因此,建立学生户籍信息库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接手新的班级时便应当建立相应的户籍信息库,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户主姓名、出生日期、与户主关系、身份证号等。身份证号信息中包含了出生日期和性别信息,可利用函数实现提取或判断,教师对户口本信息进行整理可避免再手动输入出生日期和性别信息,提高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具体操作如下:出生日期的提取:运用MID函数,可对某字段中的字符进行提取[2],公式中主要包括3个参数,即:MID(字符串,开始位置,字符个数)。如:D6中的身份证号码为“123456199806010058”,“MID(D6,7,4)”即为学生出生年份,相应地用“MID(D6,11,2)”和“MID(D6,13,2)”,可相应提取出生月份和日期。性别的识别:我国身份证号的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通过采集和识别既可获得学生的性别信息。实现该功能可采用两个函数。(1)IF,可对某结果进行判断,包括3个参数,即:IF(判断条件,结果为真的返回值,结果为假的返回值)。(2)Mod,可用该函数求余数。如:“MOD(5,2)”表示5被2除后的余数。以上述D6为例,“IF(MOD(MID(D6,17,1),2)=0,"女","男")”即可对性别做出判断。在实际应用中,为避免判断出错,还会使用IFER-ROR函数。该函数可在判断出错后指定错误值,即I-FERROR(值,错误值)。将性别判断结果代入,最终为“IFERROR(IF(MOD(MID(D6,17,1),2)=0,"女","男"),"")”,错误值为空值。

1.3移动通信录整理借助移动通信录,教师可以在电脑或者手机等设备录入查看联系人的相关信息,进行相关的修改。通过移动通信录教师可实现与学生、同事,其他学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必须确保整理清晰化。教师可在前文所述户籍信息的基础上,添加学生实际监护人的联系方式,根据学生信息进行相应的备注,通过第三方软件批量导入到手机通信录,即可实现来电即显示对方身份信息。具体操作:“&”在Excel中意为连接符。如:表格C6为学生姓名张某某,C3为家长张三,可以通过“C6&”的爸爸“&C3”得到通信录的名字“张某某的爸爸张三”。对方来电时即可了解的对方称呼,家长第一时间感到老师的尊重和重视,有利于下一步沟通。实际应用中,此举对于增进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效果显著。新教师入职时也可用该技巧整理校区甚至集团的通信录,便于与同事工作交流,也可加强与学校各职能部门联系。

1.4模板信息编辑新冠疫情期间,指挥系统下发大量电话数据,部分学校集中安排教师进行核对。具体流程如下:(1)属地派出所派发电话清单;(2)属地政府针对每一批次数据建立共享文档;(3)教师拨打对方电话,对照模板逐一填写相关信息。对于此种格式,可在“&”函数连接的基础上加入换行符,即“=A1&CHAR(10)&B1”。具体到案例中,“"姓名:"&B65&&CHAR(10)&"身份证:"&C65&""”,另外选择相应的“自动换行”功能,即可实现模板化信息。通过使用该函数,单条信息的复制粘贴可节省时间10s以上,若每天每个教师需核查超两百条信息,每人可以节约时间超半小时,整个电话专班(按40人计算)则可省下12h工作时间,同时提高准确率,减少后期核对带来的不便。

2数据的提取、整理和判断

2.1数据库的信息引用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需要对其他部门转交的数据进行补充核实。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学生通过APP进行填报,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密要求,心理老师通过APP导出的数据只包含学号和填写的答案,班主任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反馈,这时就需要利用学号补充添加学生的姓名,可通过VLOOKUP函数实现。VLOOKUP为Excel中的查找函数,具体使用为VLOOKUP(查找值,数据表,列序数,匹配条件)[3]。在心理调查表中插入一列(B列)引用名字,B5输入“=VLOOKUP(D5,花名册!B3:C12,2,FALSE)”,该公式理解为D5做检索依据,“花名册”表中B3至C12的区域作为检索区,“2”表明目标值位于检索区的第2列,“false”表示为精确匹配。为使公式批量生成,需要对检索区进行锁定,“$”可对后面的行或者列进行锁定,添加后为“=VLOOKUP(D5,花名册!$B$3:$C$12,2,FALSE)”,直接下拉至列末即可自动生成。上述案例为VLOOKUP函数的一种应用,函数还适用于其他补充完善表格的应用场景。

2.2教学质量分析每一阶段的测试后,教师往往需要针对学生成绩进行教学质量分析,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教学质量分析可指导教学计划,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学校通过成绩管理系统导出的成绩通常包含分数和等级,如:某学生数学成绩为“98(B+)”,98为分数,B+为等级。教学质量分析除了直接应用等级,还需对部分具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分析,如:某次测试成绩中,A等级分数线为102,该学生实际成绩低于分数线4分,冲击潜力较大,可根据易错点或弱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下面介绍等级和分数的转化方法:“98(B+)”中提取数字分数:(1)剔除法:首先使用Ctrl+H调出菜单,上方切换到“替换”,选择需替换范围;查找内容输入“(*)”,下方直接选择“全部替换”即可。替换后的数据即为原分数。如图1所示。(2)字符法:用前文介绍的MID函数,取括号前的全部字段。括号前的字段长度,可通过FIND函数实现判断。即FIND(目标字符串,被查找字符串所在表格,开始位置),以对E1中表格中“89.00(A)”操作为例,FIND("(",E1,1)即可得到6,意为“(”位于第6个字符。再用“MID(E1,1,FIND("(",E1,1)-1)”即可取出相应字符。LEFT与MID类似,是从最左边开始取,“LEFT(E1,FIND("(",E1,1)-1)”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98”中判定分数等级:如A+、A、B+、B、C+、C、D、E对应的分数线为115、102、89、73、5945、27。针对F2中的表格可通过前文介绍的IF函数嵌套公式做出判定。即“=IF(F2>=115,"A+",IF(F2>=102,"A",IF(F2>=89,"B+",IF(F2>=73,"B",IF(F2>=59,"C+",IF(F2>=45,"C",IF(F2>=27,"D",IF(F2<27,"E"))))))))”。再通过“&”加上前后缀即可。教师可运用上述方法量化不同学生相应的提升空间,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学生也可以直观地看到自我差距,激发内在动力。

3数据输出

3.1“条件格式”中“色阶”和“数据条”的使用测试完成,教师需按教学要求对测试成绩进行各种分析。表格直观程度,决定了用户的理解程度,下面介绍色阶的使用。表格色阶的使用方法如下:选中相关学生成绩,点击“开始”,选择“条件格式”下的“色阶”功能,选择相应的色阶方案,表格会依据数据大小填充相应颜色,图2依次对应数据的大-中-小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相应选择“色阶”下的“其他规则”。以“三色刻度”为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颜色,中间值也可以更改,便于直观地看到个人和班级成绩整体分布情况。类似的,“色阶”下的“渐变填充”和“渐变填充”可实现百分比率的纵向对比。

3.2迷你折线图和表格样式的使用增加迷你折线图可直观了解数据走向和趋势。可在学生成绩中添加,点击“插入”下的“二维折线图”,选择相应的样式。插入图表后,右击选择“数据源”,便可生成相应的折线图,如图3所示。通过迷你折线图,教师可直观地了解每位学生成绩的变化趋势,而无需再通过具体的成绩的一一查看分析获得相应成绩变化趋势逻辑。表格再套用美观的表格样式输出,整体会更加丰富和生动,无论对于同行交流还是家长理解,都是学生的其他信息如:回家时长、喜好特长、性格特点、易错项目、视力、身高、是否独居等,都可以作为基本数据加入表中进行管理维护。教师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如能熟练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水平。

4结语

文中的案例,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情况。Excel函数还可以结合部分简单的DOS命令进行文件夹批量重命名,或者对问卷星等APP的输出结果进行整理优化。一线教师如能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完全可以凭借简单的函数解决复杂的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主动用信息化建设的思维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作者:梁林霞 单位: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班级管理探究3

一、分层管理为班级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班级管理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每一阶段也有相应矛盾的存在,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再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一刀切”,肯定是不合时宜的,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即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又不敢于作出新的尝试;既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与爱,又对他们有着叛逆的心理;不知现在的自己处于什么角色,也不知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时又渴望着能够对自己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得到自我实现,达到真正的独立。在此时如果再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不仅很难调动积极性,并且容易将逆反心理加重。基于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分层管理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教师也可以在对学生分层时,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二)班级管理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既要让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又要让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就目前的素质教育而言,要想让学生能够达到此目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以往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主要以学业成绩为导向,即使使用分层管理的方式,绝大多数也都是以成绩为标准来进行分层,但现在更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及不同方面的发展情况。这样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能让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自己,使之提高自信心和荣耀感;在展现自己的同时,也让那些在此方面落后的同学,通过对其观察和模仿能够有所进步。这种班级分层管理模式,使全体学生都能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之中,完成全面发展的目标与需要。

二、动态分层因材施教

分层管理是指通过个别指导来完善群体,克服集体教育的弊端来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自我实现,同时促使学生转变获得知识的方式。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并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1]如果使用单一的分层管理模式,不仅不会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实现,可能还会阻碍他们的进步。所以要始终把因材施教作为班级分层管理的指导思想,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观察和了解过程中改进分层管理模式,使之达到动态分层,来适应学生未来的发展和需要。

(一)按需分层按需分层时要考虑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层层递进,从低级的基本需要到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我们会发现学习成绩差或不良行为背后隐藏的都是这些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例如:当班级中有家庭极其贫困的孩子,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期,不能得到衣食上的满足。即使尚年幼,大部分已承担起家务劳动,且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穿暖吃饱对于他而言都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这时此学生就处于生理需要的阶段。教师不能一味关注如何学习或者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或者只是不断地进行心理疏导,而是应与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其满足此项需要;对于单亲或者留守儿童而言,他们会产生复杂的心理情感,如寄人篱下的不适感、隔代的疏离感,甚至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孤独感;父母对成绩过于关注,忽略情感交流,此时就处于归属与爱的需要;对于一些学习拔尖,家庭及生活氛围和谐的同学,需要使用方法进行引导与鼓舞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在一个班集体中,通过观察与分析不同的学生都处于不同的需要层次,某一层次需要的缺失,都会影响到其发展与进步。班级组织又是由学生这一单元组成,学生的不断进步才能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在班级按需分层时教师需要全面客观地进行了解观察,先对每位同学处于不同的需要层次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现状,避免教育的盲目性。再根据不同的需要编排成不同的小组,例如:根据班级总人数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将不同层次缺失的学生编入小组,使之每个小组都能形成金字塔式的需要层次结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帮助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同时缺失需要的同学也得到了帮助,这样按需分层就会在班级形成良性循环,既关注了群体,也关注了个体差异,以集体来帮助个体,又以个体来推动集体的进步。

(二)按管理权限分层在按管理权限分层时,要求教师必须将权力下放给班干部及各个小组长,利用他们的积极作用分层解心结。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将所有任务都分配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对于权利感兴趣的同学,教师要根据该学生的日常表现来判断是否可以担任分层小组的小组长或者是权利的行使者。当每个小组选出最适合的组长之后,教师可以采取“认可激励策略”,对学生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发展组长的能力来带动整个小组的进步,从而循环递进地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当组长完成任务时可以鼓励组员进行任务的传递,来让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每位同学不断参加到班级管理之中,不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并且在此过程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指导思想。但在按管理权限分层时,要想完善班级干部管理体制,就需要将权限分层做到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做到定时轮换。当然,教师对于组长权利的使用要更加关注,督促其不可滥用职权。

(三)按排位分层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班集体中最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的结构,即为座位相邻的同学。所以在按排位分层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要尤其注意小组及座位周边同学的人际关系。例如:按排位分层时,要将每一小组都分入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他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一定是待人接物和善、对人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的看法、在学习及生活上为其他同学排忧解难等。每个小组都会由于这样同学的存在,形成温馨和谐的氛围,并由这些同学带动人际交往较弱的同学。当他们体会到了温暖,定会将这份温暖传递给其他学生。班级课堂纪律的管理也定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对每个学生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顺其自然形成高效课堂。

三、如何有效进行班级分层管理

(一)观察和了解学生为首要内容通常教师会教育学生,或者开导学生要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面对新的挑战。反过来,教师也存在适应的问题,即使始终在一个班集体中,这个班集体也是不断变化的,需要教师不断去适应。作为班主任要时刻的观察和了解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尤其是在班级分层管理制度中,动态分层已经成为班级分层管理的必然选择。所以更体现出了解学生的重要性,以及要把它当作班级分层管理的首要内容。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要扩大了解学生的视野宽度,不仅要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还要了解学生可能发展到的水平,对最近发展区要进行精确掌握。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以科学全面的眼光去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分层管理。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关键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即为“一刀切”的形式,把维护好班级的秩序当成最终的目标,对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思想贯彻较少,也很少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但无论学生的起点如何,有何差异,他们在教学上都是平等的。[2]在分层时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班级分层管理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在班级分层管理的同时,必然会把学生的层级以及优缺点外显出来,在这时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分层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影响时,教师要善于用教育机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肯定学生的优点给予其自信心;更要发动班集体和分层小组的力量去互帮互助,在赢得尊重的同时打造温馨和谐的班集体。

(三)以学生的自我实现为核心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最高层次的需要。在班级分层管理中,无论学生处于哪一层次,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身心全面发展并可以完成自我的实现。班集体又为一个整体,要以自我实现较强的同学为基础去带动整个班级的学生朝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向前。其实无论使用哪种分层管理班级的方法,最终都是想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将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时完成自我实现。自然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风以及班风,打造出人人有目标、人人向上的班级氛围。

(四)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必要保证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具备严格的自律性、积极的竞争环境、良好的读书氛围、给学生自由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并且可以充分调动班级干部的力量使之温馨和谐。在班级分层管理中,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着成功,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感觉。反之也只有在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才能保证班级分层管理的顺利进行。

(五)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为根本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规章管理制度,当然也会有下属的班级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日常管理中考核、奖惩、班干部选举等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存在能够规范班集体每个成员的行为,使得班级正常的运转,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以及完成初始目标计划。但班级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组建而成的班集体必然也会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要认为制度就是固定的,或者把它的功能简单的定义为是用来约束人的行为。管理制度其实是一个灵活的体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将高效的管理制度保留。通过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来打造高效的班级管理。

四、分层管理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团体的凝聚力不够当班级进行分层管理时,随之就会形成不同的小组,但是在不断与其他小组竞争时,大家却忘记了全班同学都是一个班集体。除了自己小组内的成员其他人也为自己共同进步的好伙伴,甚至过度竞争会把自己组外的成员当成自己的敌人。所以教师在班级分层管理时,要加强与各小组的沟通,在竞争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在互相帮助中进行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也可以采取联合小组的方式,各层次进行良性竞争,加强团体凝聚力,努力打造朝气蓬勃、努力争先的集体氛围。

(二)心理调节不及时当班级进行分层管理的同时,必然会将学生的个性特征及优缺点外显出来。对于分到较低层次的学生刚开始会有情绪波动,认为自己被“抛弃”,自己被贴上了“好坏”标签,自己不如别人甚至低别人一等。班主任要及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心理调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防止消极心理的产生。多鼓励、多肯定该同学在其他方面的优点,给予其自信心以及展现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向上的内驱力。

(三)理论与实际相分离在实际班级管理中,教师能否依据理论进行班级分层管理;是否能时刻注意到学生思想的变化;是否能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甚至在分层之后能否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自主管理,还是简单地将任务下放;能否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需要层次,还是简单关注学业成绩和纪律表现而进行分层管理。在进行班级分层管理时,我们既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要将二者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家校交流不统一面对班级分层管理,家校交流不统一也为阻碍班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家长认为要把孩子放在高层次的小组才能更好地发展,甚至作为家长会更有面子。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家校沟通,向家长讲清楚分层管理的优点及其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家长能理解和接受分层管理,并且要及时将孩子的进步表达给家长,用事实证明只有把孩子安排在适合他的小组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成为班级管理中强有力的后盾。分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3]现如今,班级分层管理为班级管理的必然趋势,动态分层又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既可克服集体教育的弊端,又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使每个学生争取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4]但在实际班级管理中,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段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实现高效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于宏,宋延敏.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4(6):36-37.

[2]叶琳,刘文霞.国内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3):5-8.

[3]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40-45.

[4]李建年,陈晓筑.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及策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40-43,98.

作者:王莹 杨平 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