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网络课程教学研究

网络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12-08 15:42: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网络课程教学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网络课程教学研究

网络课程教学研究1

职业院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院校对网络教学课程的建设重视度不够;教师对网络课程的应用认识不够;网络课程质量不高,迭代更新不够;课程资源分布零乱,缺乏规范标准;网络课程软件及设施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在线网络教学的发展。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暴发,使全国教学环境发生变化,许多职业院校被迫采取线上教学的模式,线上教学平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云计算、云平台NAS架构式的线上教学模式逐步兴起,这种云平台NAS架构式的云上教学模式,进入了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阶段。作为一种新兴的超级计算模式、服务模式,云计算的兴起无疑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一次科技创新革命。云计算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给广大用户提供了便捷的网络服务,也为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2020年2月底,陕西省职业培训协会线上培训服务平台启动,项目目标是服务联盟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培训,为广大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免费提供线上在线教学服务。平台采用SaaS部署模式,在云基础设施上构建应用服务,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服务职业院校及社会大众。学生可以使用微信小程序,也可以采取B/S架构模式访问学习。教师采用C/S架构模式的客户端,教学、开发课程,调用或存储多媒体云素材库,在教师制作课件需求大量素材时提供共享资源。下面,笔者从参加前期搭建至后期系统运行的经验和体会,对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设计模式、总体结构及系统实现方案的步骤进行探讨。

一、云计算的相关阐述

云计算属于分布式计算中的一员,“云”的本质其实就是网络,因此,顾名思义,云计算就是以网络“云”为基础,将众多数据资源集合起来,它可以将繁复巨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进行分解成为小的程序,再以多部服务器为介质,将这些小程序配置成各类共享资源,以虚拟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终端用户使用。信息时代,云计算的出现,让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使得社会的生产生活模式都更加简便高效,正是因为云计算有着诸多优势和特点,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受到众人的追捧。以下为云计算的几个主要特征。

1.高灵活性:云计算服务系统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软硬件都可实现虚拟化,无论是低高配,它能够将这些虚拟化要素集中到它的虚拟资源池中进行统一管理。

2.高共享性:云计算服务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用户可以花最少的成本获得海量的在线共享资源。

3.高可扩展性: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服务模式,它的规模可随着应用和用户数量进行动态伸缩。

4.虚拟化: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利用终端来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二、依托云计算,确定在线培训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方向

在项目启动初期,30余所有关职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构建—以陕西省职业培训协会线上培训服务平台为例※谢继伟冯云燕业院校讨论形成如下建设意见。第一,线上培训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符合现代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理念。一方面,现代教学理论中大都强调教学要以学员为中心,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学员和企事业学员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线上培训服务平台的建设要考虑到符合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发挥学员网络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以及培训教师在线上培训学习中的导向作用和启发作用。第二,线上培训服务平台应注重教学资源库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是网路教学平台最重要的建设因素,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因素,课程资源建设是线上服务平台的重点与难点,平台围绕课程和技能工种而建设,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积累与丰富,满足职业院校学员和企事业学员。第三,线上培训服务平台采取简单快捷的方式,教学以录制好课程教学视频为基础,线上直播为辅助,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第四,线上培训服务平台为联盟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多媒体集成工具,教师们可编辑整合视频教学资源形成微课小视频。

三、线上培训服务平台的设计目标

以陕西省职业培训协会线上培训服务平台的项目实施为实例,其线上培训教学平台设计目标分为:在线交流(直播教学、录播课程)、在线服务(个人学习、组班培训、答疑)、在线发布(职校新闻及公告发布、组班培训信息发布)等。陕西省职业培训协会线上培训服务平台主要是采取学员与老师、学员与在线客服、学员与组班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实时的沟通。组班负责管理人员开展关于专业或是职业能力学习开展的培训班;(例如:导游、面点师、电工中级工、数控高级工等等。)有效结合陕西省职业培训协会会员院校优秀教师资源,课程老师负责课程开发,依托平台提供线上编辑工具和强大的多媒体素材库把优秀的课程资源呈现到线上服务平台,解决网络课程资源匮乏和迭代更新不够的问题;学员可以在线上服务平台留言寻求学习帮助、通过直播视频或录播视频学习新知识、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同时讨论自己的学习体会,实时在线交流,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四、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平台的开发本着用户需求为原则,从网络成本、信息资料安全性、系统维护、运行成本和平台的易用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在设计方面,以安全、简单、快速、稳定为主要宗旨,用最朴素有效的方法来设计整个系统。需求分析通过对在线培训服务平台整体需求的调研、分析和研讨,把陕西省职业培训协会、职业院校、学员的需求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要求平台稳定安全,遇到恶意攻击时能主动记录攻击着IP地址,这样可以在安全策略里规避风险,如果系统出现崩溃和数据遭破坏,平台能通过自动数据备份做到数据24小时恢复,保障平台稳定运行。其次,要求维护方便,后台操作界面要干净简洁,功能一目了然,同时也要具备服务和指导功能,只有一个强大的后台功能支撑才能满足信息的日益增长。平台采用SaaS部署模式,在云基础设施上构建应用服务,学员使用微信小程序,也可以采取B/S架构模式访问学习;教师采用C/S架构模式的客户端,教学、开发课程,调用或存储多媒体云素材库;总体架构采用基于Web的三层B/S架构,即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浏览器。各类教学资源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统一存储和组织,学员在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向应用服务器提出请求,在把请求服务的信息内容一网页形式通过浏览器反馈学员。从用户角色考虑,用户分为以下几类:一级用户——系统管理人员、领导、在线客服;二级用户——组班管理员、课程管理员;三级用户——教师用户;四级用户——学员用户;五级用户——游客用户。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分配不同的业务权限,例如:(组班管理人员负责专业或职业能力培训的标准;课程管理员负责对课程的审核;教师负责课程的开发)

五、三步走的实施建设

陕西省职业培训协会线上培训服务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因采用了SaaS部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硬件的投入。但是在涉及需求分析、系统规划、网站、微信推广、课程资源建设、专业或职业能力资源建设等工作量巨大。同时,考虑到相关制度建立与完善、新的管理流程、不同角色人员的培训工作、思维方式的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应采用分布实施,稳步推进的建设策略,但因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很多工作只能线上处理,技术人员与陕职协工作人员多次线上视频沟通确认三步走的建设策略。

(一)一期工程以基础建设为主建设内容包括:云平台实施搭建包括Web服务器、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教学管理软件的升级以及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周期:约2周。建设目标:使教师及学员能够通过网络无障碍访问陕西省职业协会线上培训服务平台;运行陕西省职业协会网站;平台具备视频课程建设基础。

(二)二期工程以课程网站建设为主建设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系统实施与示范课程建设阶段。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的培训课程建设为目标,试点选定1类工种、10门课程作为示范课程,由线上培训服务平台开发单位对课程负责教师进行培训并指导建设。第二阶段为重点课程建设阶段。对原有的国家、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集中培训后,将原课程资源重新整合到平台中。第三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开展合作单位线上培训服务平台轮训工作,逐步完成各类工种课程建设。制订推进平台建设的整体工作规划,组织并督促课程负责人完成所属专业课程的课程建设。建设周期:约6个月。建设目标:开展试点工作形成典型课程及工种案例,打造标准,形成初期课程开发,工种培训体系开发依据;同时利用职业院校现有课程资源及工种培训体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职协线上培训服务平台供会员单位使用;开展职业院校及合作单位职协线上培训服务平台培训,建设开展基础培训及自主学习条件。

(三)三期工程以内涵建设为主

建设内容包括:合作院校将网上课程建设情况纳入该院教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使网络课程建设成为教师的常规教学任务之一;联合各职业院校、企业用人单位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如课标、课程竞赛等以促进线上培训服务平台的关注程度。同时以职协和职业院校为主体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培训,推进职业培训、培养技能性人才,并对课程开发和资源建设突出贡献的老师和职业院校给与适当的经费支持和相应的荣誉。此外,还要加强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充实和完善教学资源,3年更新迭代课程资源库、专业库、职业能力库。逐步建立起保障网络课程教学的网上助教体系,承担网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互动交流、网络考试和网上评教等工作。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和主要工种课程的课程视频录制工作。完成技能培训网络无线化,达到无线、移动教学培训的目的,进一步充实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建设周期:约1年。建设目标:通过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充实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加强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应用,达到网络教学平台在职业院校、企业单位中的使用常态化的目的。六、总结陕西省职业培训协会线上培训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是以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为核心而推动的线上培训服务系统建设,为有关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构建了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和管理平台,实现教学管理上台阶,促进了教师转换思想、改革教学手段,推动了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教学改革目的,为广泛培养技能型人才、应用性人才创造了条件。

作者:谢继伟 冯云燕 单位:西安技师学院 西安市远东第二中学

网络课程教学研究2

0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而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课程建设。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的一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随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了工作方案,提出了给大学生“增负”、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指导意见。在教育部的强力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各类高校和学者掀起了“去水增金”研讨的热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建设中国“金课”》报告中提出“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金课”可以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李志义等学者从低阶课堂、灌输课堂、封闭课堂、重知轻行、重学轻思五方面归纳了“水课”之“水”,从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五方面论述了“金课”之“金”。蔡基刚从学科建设需要和国家社会需要入手提出如何避免“水课”,成就“金课”。陆国栋分析了高校“水课”存在的环境,并提出了治理“水课”、打造“金课”若干途径。研究意义与现状。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基本单元,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高校的课程建设正处于急需变革的关键期,课程虽然是高等教育中最微观的,但它之于人才培养却是最根本的。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的意义对于教师更多的是任务而非责任,课程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基于当前高校课程教学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课程“去水增金”势在必行,“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从根本上解决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教学弊端,挑战度特征可以杜绝学生轻松通过考试、拿学分的现象。教育部提出高校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要求,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回归热爱教学、潜心教书育人的正道上来,又可以督促学生刻苦学习、求真务实。现今,打造“金课”的理论研究较多,教学实践落实不够,很多观点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该如何提高每一堂课的含金量,如何将一门课程打造成学生喜欢的“金课”,如何构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金课群”。这些都需计算机专业教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计算机网络课堂的教学实践

聚焦计算机网络课堂,有针对性地实施“去水增金”教学改革。在信息时代,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民办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尤其需要尽快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学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借鉴“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等教育教学理念,以“去水增金”为目标,全面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和整个学科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中涉及复杂的概念与技术,且计算机网络应用广泛,知识更新快,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容易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与当前技术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团队协作能力匮乏、实验环节薄弱等问题,一旦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势必会演变成学生眼中的“水课”。因此集中教学团队优势资源,聚焦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实施“去水增金”教学改革十分必要。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在打造本门“金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计算机专业“金课群”,为我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打造“金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专业办学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为例,阐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力求为课堂教学“去水增金”,打造学生欢迎的“金课”,同时总结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归纳梳理出课堂教学“去水增金”的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打造一批算机专业的“金课”,全面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探索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去水增金”的探索与实践。

(1)以需求为导向,反向选择与建构教学内容。成果导向教育下的教学内容取决于学什么而不是教什么,强调知识结构与职业需求相适应。以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由人才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再由课程体系决定课程目标,再由课程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从教什么向学什么转变,挤掉了教学内容上的“水”,为提高课堂教学和课程的含金量奠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满足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合理选取前沿性知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OSI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以及各类协议的基本功能和内容上,而对协议间联系、协议实现采用的技术、方法及应用则相对弱化,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致使学生虽然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但是对网络环境还是缺乏认识,无法解决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问题。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应适当增加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网络程序设计,有助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

(2)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目前各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民办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仅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而是要成为引导者和陪伴者;学生也不只是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是要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自我完善与提高。在民办高校中,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因此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首先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意愿,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未来发展需要,主动探索新的领域,开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接受新的知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从而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和发现知识,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构建发展知识,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性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新的问题,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关注学生主体,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灵活选择讨论式、案例式、问题探究式、项目式、启发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从关注怎么教,向怎么学转变。在计算机网络 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创新或重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多运用图片、视频片段、推演模型等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例如在协议应用实验中引入案例,分析协议的具体应用过程,帮助学生消化协议的概念和理论;利用网络优势,采用翻转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在授课时,以问题导向为中心,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搜索相关文献资料,组织讨论,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综合运用能力。

(4)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指标的过程性考核,比传统的期末一纸试卷将更为科学合理。课程考核改革应遵循“以学论教”原则,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及时给予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并将日常评价和发展过程评价体现在课程考核总评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是要改变只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提倡多方面参与评价,评价的主体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同学以及家长等,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期末笔试考试方式之外,还可采用口试、专题作业、主体作品、答辩、轶事记录、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等多种方法,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也不局限于只选择一种评价方式,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对学生的平时学习做出客观评价,也可以作为课程最终考核时的参考依据。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达到科学评价的目标。
3结语

本文以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去水增金”研究与实践,提出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全面探索和改革,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打造“金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专业办学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田巍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网络课程教学研究3

一、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自2019年开始面向社会人员提出高职“百万扩招”政策,使得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发生改变。与普通高考生源相比,社会人员大多为在职员工,难以符合全日制在校学习条件,促使大多数高职专业课程积极探索“在线教学”模式,专业教师使用智慧职教、中国MOOC大学、E会学、SPOC平台等在线课程资源平台,结合云班课、微助教、QQ、微信等网络教学工具,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活动,适应非全日制社会人员的教学需求。近几年,伴随“互联网+产业”融合进程加快,同时为响应“三教改革”政策,以网络在线课程、网络直播教学等为典型形式的“在线教学”模式正逐步创新高校课堂。其中网络在线课程是依托教学系统(APP)完成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强调线上线下课堂融合。其中课程内容是完全数字化资源,将传统线下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碎片化。考虑到网络在线课程模式中学习时间较为灵活,交互效果较好。因而本文以《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为例,探讨基于“MOOC资源+云班课”的网络在线课程模式下的“在线教学”。

二、网络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简介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基础上,初步录制了若干微课教学资料并上传在线课程网站,取得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后续该课程成为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将涉及到的物流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将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若干小节,已采用碎片化的摄制方式,按照知识点进行重新解析,按照知识点摄制长度为10分钟以内左右的短视频,并形成一套完整的PPT课件等资源库。同时为了迎合移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在云班课上开班并上传相应的课程资源及活动资源。

三、基于网络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由线下教学到“在线教学”,教师普遍面临着信息资源整合和线上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挑战。以笔者为例,为实施网络在线课程教学,需完成教学方式选择、在线互动授课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多项工作任务。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取代“以教师为主导”。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学习主动性一般,但实践能力较强。因而基于网络在线课程的“在线教学”应选择“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线下教学时教师常用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在线教学”环境下不太适用,学生在家远程异步学习,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非实时反馈,达成教学目标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因而需要教师不定期设计在线互动活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线互动活动内容应以实践性任务为主,让学生可以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应用、反馈,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技巧和习惯,如完成特定信息检索、发帖讨论等。

(二)以共享理念选择性运用网络资源设计教学内容。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完成备授课任务。近几年,从国家、地方到院校都充分重视“精品在线资源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等课程资源库建设,网络在线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加之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对“微课”“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尝试应用,促使专业教师制作网络课程资源、开展在线教学的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时在信息化教学工具及平台公司数量激增,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云班课、微助教、钉钉平台、腾讯课堂、微信、QQ等。若教师还是依照传统线下教学方式进行单一备课或自制视频资源不太合适。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所在地区及院校推荐的教育资源,还应主动上网搜索筛选可以达成教学目标的网络教学资源,备课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驱动式教学活动设计,而非教学资源制作,同时以微信、QQ、云班课等教学工具完成任务发布、在线签到、互动讨论及答疑,方便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增加趣味性。

(三)依托聊天软件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在线教学”模式中,师生的时空差异性较大,为了缓解教学协同问题,可借助网络学习社区密切联系,形成“教学共同体”。当前社区软件较多,可利用钉钉群或微信群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形成“教学共同体”。借助钉钉群等网络办公软件,以周或日定时发布教学任务,并形成教学任务查看沟通机制。

四、基于网络在线课程的“在线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一)以教学计划、技术工具和学生预习为内容的“在线教学”课前设计。课前设计是课程能否正常开展的前提,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授课的技术保障以及学生提前预习工作。因而首先需要依据《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任务,考虑到完全线上教学更适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因而制定的教学计划以项目任务中的基本知识点为核心,以此设计一些知识问答任务。选择“E会学+云班课”的网络教学平台。考虑到本课程教学团队已在E会学平台上完成MOOC资源库的建设,因而课程资源平台以“E会学”为主,同时考虑到该门课程在诸多院校均有开设,在中国MOOC大学、智慧职教上均有类似课程资源,因而会建议学生登陆不同资源平台浏览,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为了提升“在线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选用云班课辅助教学,可以实现签到、在线问答、互动讨论、多样化作业任务设置及多元评价等丰富功能。为了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形成全局意识,提供在班级群中发布课程授课计划、教学标准等文档,并就教学相关注意事项与学生进行沟通。还会要求学生查看云班课的教学PPT资源库,并获取学生在课前环节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时长等信息,督促一部分学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

(二)E会学的教学资源与云班课的课堂互动构建“在线教学”的课中设计。在课程学习正式开始后,首先再次在QQ群中明确本周或当天的学习任务及学习要求,并在云班课中发布签到,以便督促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要求学生可以每天异步完成E会学中教学视频观看、笔记记录、讨论发帖、课中作业等多环节基本教学内容。为了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环节,通过设计在线讨论主题和开放性的任务提高参与积极性,并及时获取发帖点评及作业完成情况。每天会不定时登陆E会学平台,通过查看课程报告,知晓班级每位学生的视频观看数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不间断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每周设置1次学习总结课,将班级学习完成情况在班级群里发布,以便让所有同学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也在此时间段内以群消息方式答疑,若是个性问题则以私聊方式解决。还借助云班课发布头脑风暴或互动讨论活动,让所有同学都能同时参与问答环节,以项目任务或论述题的方式考验大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同学们通过短视频,而不仅限于文字、图片方式提交答案。

(三)知识拓展与多元评价融合的“在线教学”课后设计。课后设计主要包括作业任务发布及评阅、课程拓展资源推荐。一是在QQ群、云班课讨论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贴进行答复。二是云班课中每周发布在1~2次作业任务,以开放型问答或实践任务为主。在录入或导入相关的题目信息后提供解答思路,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纠错。三是在QQ群中推送一些课程学习相关的公众号,在云班课中发布一些物流新技术应用及发展动向的资讯报告,鼓励同学们学习以增加经验值(可以折算成成绩)。在每次发布的作业任务结束后,设置教师评价与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以便交流学习,教师在同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评价。并在每周一特定时间将上周作业任务完成情况在课程学习群里中进行公布,并就评价准则向同学们进行说明,鼓励有待提高的同学,以经验值方式奖励完成质量较高的同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每周在固定实践会在云班课或QQ群里发布投票,调研本周学习感受及教学设计评价情况。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2

[2]穆秀珍.移动教学平台在经济博弈实验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91~392

[3]王丁,王平,王现英.《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在线课程建设及网络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6:147~148

[4]刘贤响.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J].大学化学,2020,2:1~5

[5]王启立,李小川,王艳飞,窦东阳,闫小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3:49~50

作者:吴竞鸿 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