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16:51: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企业审计监督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等进入关键时期,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须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而内审监督全覆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创新审计理念和审计方式方法等。因此,我们需要在分析企业内审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的基础上,深化审计全覆盖,全力推进审计监督服务开新局。
一、内部审计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
国家组建审计委员会,统筹管理全国审计工作,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也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全面履行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责,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权力规范运行;需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创新审计理念,注重反映企业治理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不断拓展审计覆盖范围的广度和审计监督的深度,加强对企业面临的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强化对国家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需要探索实施大数据审计,加强审计智慧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还应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
二、内部审计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必要性
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推动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提倡审计监督应加强统筹,发挥合力,提出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应主动加强与全国审计一盘棋的协同,建立健全内审工作机制,为国家审计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成果提供助益,提升审计全覆盖质量。内部审计在推动企业治理体系能力建设方面具有其他审计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内审以内向服务为其工作目的。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往往是作为监督部门或是受监管委托来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而内部审计是企业内设监督部门,其存在的价值是服务于企业管理者,为组织加强控制管理和实现价值增值,具有广泛的审查范围:可以评价企业内控体系的健全性和内控执行的有效性,发现内控缺陷隐患,提出改进建议;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合理、合法,有助于向决策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查找业务部门经济活动中的错漏,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督促管理部门及时纠正,改善经营管理;反映企业经营投资中的损失浪费现象,维护企业投资效益和资产安全;监督业务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情况,保证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企业既定目标发展。其次,内部审计具有程序简便、容易捕捉重点、审计时效性高的特点。内审作为企业的管理监督部门,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业务管理十分了解,知道哪里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重心和薄弱环节,可以准确锁定审计对象,也能节省大量审前调查时间,审计过程中获取资料和交换意见也较为便利,能够快速开展审计查证和意见征求。同时,内审具有发现问题易被采纳的特点,可实现审计监督从事后向事中、事前转变。在审计事项开展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易于管理部门及时纠正,可以实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
三、如何深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
内部审计应坚持风险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为抓手,分类确定审计对象重点、审计周期和频次,将风险管理、内控监督、审计监督、违规追责一体推进,构建全面覆盖的大监督体系。
1.加强风险防控,突出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内部审计应致力于筑牢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任务,推动管理部门树立“管业务必须管风险”的理念,将风险防控融入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应强化风险意识,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结合实际,对重大风险进行再梳理、再分析、再评估,全面排查隐患,切实把企业风险掌握全、掌握准、掌握深,将风险评估作为重大经营决策事项的必备支撑,对超出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应对措施不到位的事项不得组织实施。二是聚焦风险研判,健全完善管控机制。内部审计应坚持底线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时关注政策、资金、市场动态等,及时揭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风险,发布风险提示,推动管理部门及时落实管控责任,超前部署预防措施,切实提高风险事前防控能力。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收集与积累机制,做到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三是搭建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强化过程监测。内部审计应构建并完善风险预警指标监测体系,聚焦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管控要求,做好风险过程监控,通过风险指标变化,寻找风险发展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可按月组织业务部门准确填报指标数据,设定指标的正常、异常和报警阈值,加强指标同环比、对标情况、临界状态等分析,深入排查风险成因及变化规律,并提出防控建议,切实做好报警异常指标整改闭环,发挥预测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内部审计应组织本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年度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在重大风险防控方面的职责。尤其对重大投资决策、大额资金流动等事项,需要审慎研究、全面考虑,制定重大风险事前、事中、事后应对策略,加强全过程监管,并结合政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应强化重大风险监测成果运用,及时预警通报重大风险事件,做到重大风险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有效防范重大风险蔓延和叠加。五是加强企业专项风险治理。内部审计可根据影响企业发展和提质增效的重难点领域,以及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评估确定本企业年度专项风险。制定专项风险治理方案,组织开展专项风险治理,按月跟进治理进度,推动提升治理成效。
2.完善内控建设监督,提升企业治理体系效率效能。企业内控建设监督应充分发挥内控体系强基固本、防控风险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依法治企,提升规范运作水平。现代企业治理,应加快建章立制,相互借鉴,把先进的管理融入决策运营各个环节,更好地适应各种政策和形势变化,规范高效运作,推动公司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彰显企业建设的良好形象。二是强化内控体系监督评价,提升科学管控效能。内部审计应不断推动和强化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内控理念。可定期梳理重点业务领域内控关键点、风险状况和控制措施。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等要求,规范重要岗位和关键人员在授权、审批、执行、报告等方面的权责,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嵌入业务流程,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内控工作机制。探索实施内控监督评价全覆盖,以“强监管、严问责”为抓手,全面提升内控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先进性。三是加强监督评价缺陷整改,深化监督评价效果。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内控评价,应做到应评尽评。尤其上市公司,内控评价更是具有强制性企业内审人员应认真学习了解评价内容和工作程序,严格按照进度要求,开展好年度内控评价工作,保证评价质量。对于内控评价发现的重大缺陷,应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排查,及时填补管理漏洞,对于发现的一般缺陷隐患,应立行立改,定期跟踪整改效果,全面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3.围绕工作中心,深化审计监督全覆盖。企业内部审计应明确各领域审计全覆盖的周期长度,科学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做好与中长期项目的衔接,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确保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的审计全覆盖。一是扎实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审计。内部审计应围绕提质增效,以审计之力促进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按适当频次开展“三重一大”、治亏脱困、科技资金、扶贫专项等审计,关注决策合法合规性及科学性,积极提出提升成效的意见建议,发挥审计强管理、促落实作用。二是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坚持离任必审、任中结合原则,建立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告知机制,推动审计监督由事后向事前转变。针对审计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内部提醒谈话机制,增强领导人员执企能力和守规尽责意识。审计期间可以根据管理能力建立并执行审计周报机制、底稿确认机制、集中复核机制和整改督办机制。应客观公正评价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根据审计署11号令中提到的“审计已整改问题将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鼓励被审计单位立行立改。三是扎实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在建项目过程跟踪节点管控,加快已完工项目结算进度,关注项目资金支出、完成进度及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内部审计可适时借助社会审计力.
作者:李静
企业审计监督论文2
0引言
结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且缺少完善的经济财务管理制度,审计监督管理工作不够严谨,在经济建设发展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经济财务管理制度各项要求,需要逐步完善农村经济体系,加强审计监督管理工作,以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现状
1.1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很多地区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政府其他部门配合管理。通过对比分析近几年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数据可知,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相关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缺少完善的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管理力度不到位,震慑力不强,管理结构不够完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全方位覆盖。一些管理条例内容含糊,表述不够清晰明确,风险性高,无法为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提供支撑;其次,财务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强,财务监管不严谨,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得不到发挥,对经济有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
1.2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现状分析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开展,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工作比较滞后,特别是偏远地区,不具备审计工作条件,没有专门部门负责审计工作;其次,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部门无法独立开展审计相关工作,且审计报告数据可靠性不高,缺乏较强的说服力,对农村经济工作无法提供有效参考。
2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及审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财务管理及审计监督工作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体系,需要依靠规范的文件内容作为管理支撑,相关财务数据需要准确、可靠。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如出现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发现、及时提出针对性应对方案解决,并科学管理和监督相关工作,严格管控好每一个工作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但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制度有漏洞,管理体系结构不合理等,审计工作流于表面形式,财务人员缺少约束力等,这些问题都会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些地区财务管理存在一定风险,应对风险能力较差,无法快速分析出具体原因,不具备把控风险的能力,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2]。
2.2相关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有待提升很多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工作由当地财务工作者负责,一个人需要负责较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财务工作者不仅有出纳、会计、管理和监督岗位,还需要专业人员对各方面问题进行沟通和汇总统筹,如果财务工作者专业能力不强,素养不高,则很难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出现财务风险。一些农村地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有待加强,在处理财务信息时未能做到精准分析,汇报工作时也不够细致,一些机关单位、企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性不强,经常出现财务漏洞以及坏账、账目不清等问题。农村家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漏洞百出,管理方法不科学。如果长期缺乏有效管制,则对经济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3]。
2.3监督管理途径较少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工作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财务信息如果被非法处理,则违背财务管理工作原则,如监督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财务数据不准确,审计信息有误,将会导致相关工作很难开展。一些单位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少专业知识,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3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及审计监督工作对策
3.1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是首要任务,科学管理、公平审计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创新财务管理机制,拓展审计监督途径,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做到公平公正。管理制度应贴合实际,明确奖惩制度,优化相关人员结构,设立专项的财务拨款。例如,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部门应设立考核制度,改变传统考核规则,注重考核质量。各种财务数据需要设立考核标准,不定期抽查财务管理工作。如财务数据存在问题,应及时整改。除此之外,还应完善监督管理系统,降低财务风险,相关部门要给予农村企业单位相应的扶持和帮助,切实为其解决经济发展难题,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4]。
3.2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各环节工作质量,关系着各项工作是否能够有序开展。因此,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定期更新知识库,使相关人员能够快速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应分析管理结构现存的各类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合工作内容,避免无用功,结合管理制度中的内容全面开展各项工作,跟踪事件发展情况,高效处理各类财务相关信息,提升工作精准度,掌握相关企业或单位发展运行现状。在现行的管理体系中,如遇到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无效管理。审计人员要秉公执法,对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审核、查看,及时指出问题,动态跟踪问题处理情况,保障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工作人员素质培养,端正工作态度,增强工作意识。
3.3拓展监督管理途径创新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工作路径,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快速获取财务审计信息,得出数据结果。对于农村集体经济来讲,很多农村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设立财务信息公共系统平台,相关单位将财务数据上传至平台中,一些信息可以透明公开,一些信息在获取权限后可查看,这样审计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可以获得最新数据,及时掌握财务情况。通过对各类财务信息的有效整合,联合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分析和事件预判,从多个角度了解相关单位财务工作存在问题,并做出解决预案,为财务管理及审计监督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另外,还应严格要求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人员,公事公办,避免出现“靠关系”等不公平问题,第三方单位应对财务人员进行监督,使各工作环节能够按照要求执行[5]。
3.4设立第三方监督审计部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仅依靠企业或单位自身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及审计监督工作显然不具备权威性和全面性,此时,第三方监督审计部门的设立可以解决此问题。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参与者以农民为主,相关工作缺少专业性,农民自我管理过程中,对于很多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第三方监督审计部门的设立可以为农民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发挥监督作用,科学处理问题,对于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一针见血地指正出来,降低各类风险。因此,在农村设立第三方监督审计部门十分必要,还需要引进专业性人才,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工作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探索和研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符合实际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公平公正处理问题,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做好事件预判,科学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升财务相关工作效率,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作者:张黎黎 单位:舒兰市农村经济管理总站
企业审计监督论文3
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相关部门也对高职院校进行了大力扶持,在这种状态下,使得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处于不断扩大之中,与此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财务风险以及审计监督问题。例如,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且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综合素质,在众多因素的制约下,也难以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便会使高职院校承担较大的风险问题。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规范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应严格落实审计监督,以便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加强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高校内部管控力度不足,需要审计监督控制财务风险
高职院校尤其公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部门,资金的来源大多数为财政拨款,资金政策性强,将资金运用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以及现代化建设需求当中,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普通高职院校的资产构成具有一定复杂性,总体资金量较为丰厚,不仅体现在固定资产上,也在科研项目等无形资产当中体现。基于此,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面临着众多问题,为财务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结合目前的财务管控情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持有大量资金,但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提升审计工作的深度。高职院校缺乏监督审计力度,不仅会为学校的发展带来经济隐患,也难以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运用,无法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不利于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只有顺应审计监督常态化的要求,完善当前的审计监督机制,提升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才可以确保内部相关业务内容的顺利进行,以此降低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问题,提升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力度。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呼唤审计监督
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通过完善审计监督工作,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职能。审计监督除了能够起到基础的作用之外,也可以有效发挥评价职能,及时对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控等工作进行精细化的研究,以便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当中的薄弱环节,找到工作流程当中存在的风险点,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通过这种审计监督形式,能够确保审计意见具备更强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使院校的领导人员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完善财务部门的管理流程,确保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具备更强的规范性。同时,在审计监督常态化的影响下,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形成更加严谨的工作态度,自觉按照财务工作的相关标准开展工作,将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落实,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在审计监督下开展财务管理,也能够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对其他部门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提醒效果,促使学校各部门形成联动管理机制。总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做好财务内控管理涉及的各项内容,都有利于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更加优秀的管理团队,促使团队内部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从而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强的动力,增加教育改革的宽度与深度。
(三)经济新常态下,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出台了与财政体制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种情况下,也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审计监督放在财务管理的重要位置,实现财务流程的全覆盖管理,才可以有效应对目前财务管理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便于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通过落实审计工作,有利于对学校的职业教育活动起到规范作用,及时对其中的风险进行把控,促进其在审计监督常态化下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扩展审计工作的职能优势,有利于促使内部管理工作顺应新的发展形势,以此提升学校的职业教育水平。审计工作只有从单一的监督功能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才可以将监督管理工作准确落实到内部资产以及预算过程中,提升财务资产计价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降低资产的损失,以便于对财务预算进行全面管控,提升预算结果的精确性,并促进审计监督形成全覆盖的模式,为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落后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首先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通过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审计监督常态化下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并没有完善当前的管理制度,便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难以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人员,如果始终沿用墨守成规的旧制度,也无法为院校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利于发挥审计以及监督的职能优势,最终导致院校的经济运转缺乏灵活性。基于此,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效率,必须要在审计监督常态化下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实现有效信息的合理运用,以此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求,为修订财务管理制度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通过这种形式,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部门缺乏责任和风险意识
从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已经对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综合性管理,对有效的数据信息进行了记录,也对当前的财务交易形式进行了创新,但也会为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带来更大的风险问题,例如,财务人员难以严格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很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而存在违规行为。为了能够及时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只有提升对于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才可以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确保财务管理人员以更加严谨的态度管理各项财务内容。但当前财务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以及风险意识有待提升,基于此,便难以顺应审计监督常态化要求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在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资金多元化,但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水平,难以掌握基建管理、工程造价等方面的内容,也会导致风险管理能力薄弱,为高职院校的资金管理带来众多挑战。
(三)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
在高职院校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也是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只有结合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与标准,才能够提升财务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审计监督常态下实现内部监督与管理。但由于高职院校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其他部门的预算与财务预算发生冲突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应积极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机制,使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为学校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审计监督常态化下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一)将财务管理纳入审计监督常态化中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中,只有将财务管理纳入审计监督常态化当中,才可以有效应对目前财务管理遇到的实际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应将内部审计纳入现代化的大学治理体系中,并结合财务管理做好整体的谋划工作,实现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内容的融合发展,将审计监督的风险防范作用以及监督作用有效发挥出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也应建立健全审计工作领导机制,加强学校领导对于财务审计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财务管理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应确保审计机构具备更强的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也要提升财务管理的廉洁风气,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防范能力,及时找到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例如,针对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工作以及审计执行过程,必须要提升审计监督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实际作用,提升财务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确保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落到实处,以此降低学校面临的财务廉政风险。
(二)建立高职院校审计监督的长效机制
在建立审计监督长效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应积极发挥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相关职能,做好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只有对专项资金审计的科学性、合法性进行精细化的研究与分析,做好相应的审核工作,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与评审工作,才可以提升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科学性,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防止项目出现重复投入等情况的发生。其次,作为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也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审计监督的管控水平。为了能够有效规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也应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当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要做好资金运转、管理决策的监督工作。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财务风险的审计监督控制水平,可以创新审计方式,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进行支持,实现数据信息的科学采集,并做好信息的分析与整合工作,以此扩大财务管理的范围,确保审计监督的高效性。
(三)构建内部财务风险预警与协同机制
在审计监督常态化的新背景下,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升级,也应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过程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协同机制。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新目前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只有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明确财务管理在高职院校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才能够为后期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基于此,作为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审计监督进行战略部署,以此提升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同时,也要结合高职院校经营过程中涉及的资金活动实施监控,将财务风险几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最大限度上实现风险的管控。其次,也应建立财务风险审计控制体系,将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职责进行有效划分。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可以将具体的责任准确落实到个人,防止出现职责混乱的情况,以此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再次,通过积极开展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审计监督机制,也能够使审计监督与财务职能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提升财务工作的规范性,防止资金违规行为出现。最后,通过建立新型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财务部门与学校二级单位之间的联动体系,在保障财务部门独立性的同时,也能够及时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权责,保障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健康运行。
(四)建立功能完善的财务系统
为了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系统,高职院校首先应该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财务管理标准,对当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结合时代发展的进程,按照高职院校各个职能部门的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机构实现信息化工程的协调与维护,以便于为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监督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也要明确高职院校各个职能部门在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监督当中所担任的职责,并对职责进行精细化的划分,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信息中心提出合理化的要求,保障财务信息能够进行及时反馈。作为信息中心来讲,只有在明确审计部门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更加科学的财务审计软件系统以及信息共享平台,才能够实现各个部门的明确分工,确保财务系统的构建具备更强的规范性。其次,也应实现财务系统信息的及时公开,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财务系统信息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分别针对财务、资产、人力资源等信息进行管理,实现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网络共享,从而方便各个部门开展信息查询工作,实现信息的有效收集与运用。最后,为了提升财务系统的建设水平,也应积极应对财务审计与监督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通过建立数据网络系统,完善审计经济指标的评价工作,满足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也使得财务管理的地位日益提升,对审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只有在审计监督常态下,及时针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优势,才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优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审计机构与监督部门的联系,以此优化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审计监督的高效性与规范性,以便及时了解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从而规避财务管理的众多风险问题,促进高职院校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金娥.数字经济时代高职卓越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3):175-177.
[2]谢磊.新时代高职财务管理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4):100-101.
[3]李冠瑛.大数据财务智能化环境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22(02):140-142
作者:隋桂秀 单位: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