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事业单位管理应用

事业单位管理应用

时间:2022-12-07 16:01: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事业单位管理应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事业单位管理应用

事业单位管理应用1

卫生事业单位是政府卫生领域的重要部门之一,旨在为满足公共卫生服务与解决基本医疗问题,社会公益性组织作为“战疫”主体的卫生事业单位在疫情暴发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医疗卫生行业的规模资产逐渐扩大,对于资产管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增加固定资产的效能,避免资产流失,实现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提高认识,科学管理,能使固定资产增值、保值。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与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发展要求并不相符,管理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缓。

1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背景与必要性

1.1研究背景

资产可以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规范社会行为,也是市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活力与市场调控的关键。2020年初,财政部发文要求各级单位在2020年6月之前对本单位的内控规程进行上报,可见政府正不断的从财会管理方面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法规实行较晚,各单位在管理实行方面略有差异,多数单位存在执行效率低、管理粗放等问题,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1]。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实施一定的管控措施,对作业流程、员工工作制度进行管制与优化,可以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效果,提高各级事业单位对公众服务的效率与效果。

1.2研究必要性

我国一直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群众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固定资产是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能使单位高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社会应急事件的处理效率,保证群众生命安全,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加速社会经济转型。此外,随着科教兴国的不断深入,国家财政资金对医疗行业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加强对卫生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在现阶段是非常重要的[2]。

2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管理意识,管理不够专业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属权是国家公有,单位各级部门都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办法对其进行监管,但很多卫生单位认为固定资产是本单位可以随意支配的,管理意识薄弱。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中会使用违规手段进行处置,在资产量已经达到单位使用标准后还继续审批购入。目前,受技术发展的限制,很多高技术精密设备仪器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口,但由于人员专业素养较弱,较为昂贵的设备因为专业素质的欠缺不能得到相应维护,很可能寿命减少甚至设备损坏,给国家资产造成损失,还有管理人员不了解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专业管理,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2.2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问责制度缺位

首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轻管理,重配置”的问题在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较为普遍,固定资产配置数量与价值已达到本单位使用要求,但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现象较为普遍。多数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资产购置、折旧、维护、管理等方面并没有详细规定,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责任划分,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较多,甚至有人利用这些漏洞谋取不当利益,造成违法违纪行为,导致资产损失。其次,在现阶段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已经采取了一些手段,但由于财务资金的管控属于单位内部操作,上级审批时不能对资金用途与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部分单位在管理中仍然存在盲目购买、利益输送等情况,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监督考核机制,使资产管理流于表面,不仅增加了政府财务负担,也对单位造成了不良影响。

2.3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问题

2.3.1不按照实际需求,盲目采购

第一,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资金预算偏高,工作人员认为一定要将其用完,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贪多求新。在采购过程中不通过调研去了解购置需求,导致资产长期闲置,甚至购置与业务无关资产,造成资源浪费;第二,部分规模较小的单位存在不按程序审批或者不公开招标等不合规定的情况,采购价格虚高,资产贬值严重,有的资产因为质量问题闲置或报废;第三,验收流程随意,没有专人跟进,甚至未登记的情况下就入库,对验收重视度不够。

2.3.2使用中缺乏日常维护,导致使用效率低下

第一,部分医疗设备属于高精密仪器,日常维修保养不到位就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导致财政资源使用效率低,降低了工作效益,也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第二,固定资产管理中没有设置定期盘点,账、物情况与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符,部分卫生单位的资产情况与账面完全不一致,甚至缺少台账记录。等到资产需要处置时才发现资产减少。长期缺少清查盘点,使资产脱离管控,在日积月累中账本与实物差距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财务指标的准确度,造成资源浪费。

2.3.3单位资产报废、损毁等处置流程随意性大

不经过管理部门审批就自行处置,缺少评估程序,部分资产因为维修次数多、闲置时间长,未到报废期限就进行报废处置,造成资源浪费与资产流失严重。

2.4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管理粗放

目前,有的卫生事业单位还采用人工处理的原始登记方式,依靠人工登记会使固定资产受人为因素影响,有信息缺失、不对等、误操作等风险。耗费大量时间,准确性较低,也无法实现资产的实时动态化管理,造成日常信息数据滞后,数据明细不完善,管理效率低下。如果延续旧的管理方式,在固定资产的购置、盘点、入账等过程中完全使用人力完成或者是部分信息化管理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单位规模较小无法保证人力资源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其他问题出现。

3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完善策略

3.1提高管理意识,增强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卫生事业单位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升单位全体职员的管理意识,对事业单位的服务性质与固定资产的归属进行宣导,让全体职员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对国有资产法律条文规定进行学习,使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更规范。除此之外,固定资产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因此在选择此类工作人员时,要根据业务能力进行人才选拔,选择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并进行专业培训,涉及更专业的仪器设备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且要尽量减少此类岗位人员流动,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管问责机制

首先,各单位应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以文字形式全员传达。要在前期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意见征询,之后需要形成条文;要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各科室的沟通机制在管理条款内容进行说明,明确事后的问责机制、执行中的问题责任归属、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形成完整流程链条;要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在检查中及时听取基层意见,并将意见反馈,完善前期制定的制度。其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内容量化指标进行监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实践性高的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针对薄弱环节技能进行提升培训。以此对员工薪酬调整、岗位变动进行评价;定期开展资产内控效果、资产清查、资产维护成果的检查,形成关键绩效指标数据;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工作,对于绩效目标完成较好的部门与职工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其他工作人员积极性。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人员要及时约谈部门负责人,持续考核不达标可予以内部通报批评、限期改正、限制职位晋升等手段进行处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要根据实践情况及时反馈、分析、整理与归纳,将其作为年度资产采购预算与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3]。

3.3加强固定资产各环节管理

3.3.1前期调研需求,科学购置资产

第一,单位在采购前需对单位的规模人数以及物资需求进行财务预算,明确资产的采购数目计划。也要对现有资产进行盘点评估,必要时需进行采购调研,将采购数量精确至最小单位,避免粗放式采购与管理。单位在购置资产时,也需对目标产品的创新度、节能环保性能、产品使用年限等进行详细了解,力求资金效益最大化;第二,要严格执行采购程序。采购产品超过规定限额的需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需要进行招标采购的,招标过程要公开透明,杜绝违纪行为;第三,在验收资产时,需要多人到场,相关责任人现场跟进,对资产的完整度与性能当场查验,保证资产安全性。

3.3.2使用过程中需要落实日常维护工作

第一,卫生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固定资产类型管理措施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房屋建筑等资产需要与后勤部门沟通进行定期查看检修;专业仪器设备交由专业人员维护保养;一般设备家具等需要报给后勤部门负责维修。部分资产在使用中会出现老化等情况,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好保养工作。各部门应将管理工作责任到个人,严格执行设备交接制度,让设备监管不留空隙;第二,定期对资产进行盘查,并根据资产种类建立盘查细则,保证盘点执行彻底,并设置盘查期限,例如年度、月度盘点等。盘点后形成书面报告,了解资产的盈亏之处。对盘点不符的情况进行情况调查与结果说明,提出整改意见,上交部门主管批示处理。

3.3.3规范处置流程

闲置、报废、损毁的资产处置,都需要上报,经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审批后进行处置,任何部门、个人不能私自处置。审批通过后,应遵循公平公开原则进行公示。大型仪器设备出购之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协助鉴定,防止个人低价转卖。针对资产价值较高的部分,需要进行市场评估,可以选择竞拍等方式进行处置,提升资产收益,减少资产损失。

3.4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卫生事业单位应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开展信息中心系统建设。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业流程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结合,通过标准信息化路径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减少纸质流程,改进资产管理模式,梳理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并将流程与计算机系统结合,并将其融入实际管理中[5]。资产采买入账时需要财务部门将类别、价值、型号使用年限等信息准确记录在管理系统中,并用这些信息形成二维码打印,便于以后查看。在资产管理中,对各项流程进行线上透明化审批,比如审核资料填写、审批等均可在信息系统的统一标准下进行。也可在系统中对历史管理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进行纵横比较,票据、合同资料上传至信息系统,方便快捷。同时信息化系统也可以与行业内不同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连接,面对突发情况可以快速了解各级部门资产储备情况,实现资源调配共享,以便于最快速地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化系统的完善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管理的影响,对各业务链风险点高效控制,提升管理效率。在各个项目完成后也能得到更明晰地执行数据,为后期工作提供数据材料。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逐渐向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靠拢,管理效果的实现非常重要,事业单位应坚持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明确其与事业单位管理各方面的联系,使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防止资产流失,促进卫生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作者:马佳美 单位:白山市江源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旅游文化研究2

一、企业预算管理概述

(一)预算管理概念及基本流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中国古人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到了现代社会,计划更是被广泛应用在定性方面,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A.Shewhart)率先提出了PDCA循环,其中第一个P就是计划(PLAN),在定量方面,计划结合具体数字就成了预算。现代管理中,预算已成企业管理者的共识。根据管理会计的定义,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预测和筹划,科学、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分析,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进而推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也指利用预算这个管理工具对公司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对一定期间内取得的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对计划进行持续跟进,对运行过程中的经营活动进行及时纠偏和反馈,对公司目标进行量化反馈和指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工具,不同使用主体对此运用范围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公司经营目标一旦确定,各公司的预算管理基本流程从大的方面来说都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阶段。预算管理并不是一个闭环,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图1所示。预算编制阶段是预算管理的第一个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根据公司经营目标确定预算目标,再在预算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各主体预算目标的编制、汇总和审批;预算执行阶段主要包括预算的分解、预算的分析、预算的控制、预算的调整等内容;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预算考核。通过定期或动态的预算考核,可以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各种纠偏措施,为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这些业务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衔接,周而复始地循环,从而实现对企业全面经济活动的控制。

(二)实施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施行有效的预算管理,企业可以避免如下问题:

1.公司最高层的决策得不到落实,即使企业最开始比同行企业发展得好,也会慢慢被同行超越,痛失发展机会。

2.预算管理是管理工具,工具用得好会如虎添翼,但不重视这个工具,效果肯定会打折扣。此外,公司中层管理者是连接上下的纽带,预算管理传递公司上层决议和推进下层落实,预算管理做好了可以帮助中层提升公司管理效率。3.预算中如涉及交通费、差旅费、产品件数、水电费等,都是基层员工日常涉及的,通过预算管理,他们可以更好地和日常花费、计件挂钩,会主动提升节约意识,进而提升公司效益。二、企业实施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企业虽开展各种各样的预算,但经营效益却没能如愿。调查来看,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欠缺

有的企业管理层认为预算只要编制和报送就好,公司上下会自觉按照填报数字进行日常运作。殊不知,预算管理这个工具也是事在人为,不进行有效管理,预算只会变成一个框架。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做预算的时间占用了公司用于部署诸如同行竞争策略、公司内部高效管控等重要事情的精力,不仅不能提高公司经营业务,反而让公司精力花费在“文案、表格”等杂务上,在这些轻视的观念影响下,很多企业的预算未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二)预算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不健全

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财务部要负责预算数字的搜集和核实,殊不知预算不只是单纯的表格,而是一套体系,单纯闭门造数会造成实际经营结果与财务自编的数额差距很大,使得预算“徒有其表”。此外,有的公司虽然有相关预算管理和考核的相关制度,但规定模糊,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参考性不大,最终考核时各业务中心认为预算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偏离实际,不能按原有规定考核。有的企业在预算管理和考核中出现“一言堂”,制度和考核标准在运行中多次变化,使得员工无法执行。

(三)预算编制流程不科学

预算编制并非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一些企业一谈到预算,就推给财务部门,在月底、年底问财务人员要数字。现代社会,已有无数专家学者总结了一系列的预算相关理论和方法,各企业的编制过程中,应科学、系统地编制流程,并严格执行才能少走弯路。

(四)预算编制缺少时效性

预算针对未来一定期间的经营,应走在实际经营的前面。但很多企业却出现预算“回头看”的情况,即事前不及时编制预算,在事中时边开展业务边做预算。这种编制方式表面上提高预算准确度,但实际上参考价值、指导价值已不大。(五)预算管理执行力低预算编制好之后,应当定期进行评价和考核。很多企业预算变成了只在月底、季度末、年末的数字汇报,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预算也总是敷衍应对,甚至还片面认为公司管理者利用预算管理克扣员工工资,不认为预算管理能够提升其收入。因为对日常预算疏于管理,待预算考核期过后,如果公司经营业务超过了当初设定的预算值,企业管理者认为目标已实现,便忽略了日常的一些管理问题;若公司经营业绩不如当初设定的预算值,企业也未能在关键问题上下手,“马后炮”式的分析让预算管理失去意义,预算的执行最终没发挥其应有价值。(六)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低预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单纯用口头宣贯、纸笔记忆就想把各环节打通,是不能实现的。规模大的公司,预算的信息化程度低会加重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各部门工作压力,进而给公司业绩带来负面影响。

三、优化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具体措施

(一)提高预算管理意识

企业的领导者要具备预算管理意识,并向全体员工宣传,让员工明白预算可以让员工和企业成长和受益。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预算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建设工程,在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的各阶段都要有预算意识,预算和考核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预算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可以根据制度文件针对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调整,并不是不变的。企业的领导者还应培养有预算意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企业的高层、中层管理者都能有预算意识,在工作中就不会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有抵触心理,会帮助企业建设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二)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及考核体系

为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如明确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编制方法、编制时点、预算执行与过程管控、预算变更制度、预算定期分析与报告等方面。常见的相关文件包括《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工作规程》《事业部/分子公司/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其中《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工作规程》明确了公司内部职责分工、规范了预算绩效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建立了密切协作配合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事业部/分子公司/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全面规范了事业部、分子公司、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审核、批复和应用,可以强化预算编制环节的绩效导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应从基础工作、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方面设置具体考核指标,涵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要求。

(三)规范预算编制流程

预算编制并没有完全固定的标准,现实中,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多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混合式”方式,在细节分解上又可分为向下发布预算编制指导规则、向上报送预算编制草案、讨论和审查预算草案、审议批准、发布执行等流程。涉及相关部门包括各预算执行部门(含财务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预算管理委员会、董事会、股东(大)会。具体如表1所示。

(四)增强预算编制时效性

事后补救式的预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算,是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的结果,丧失了对日常经营的指导性,因此预算应严格按照预算相关管理制度在规定时点内完成编制,而不应边干边编。

(五)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再好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只有落实了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预算管理工作也是一样。“光说不练是假把式,真抓实干方显效果”。

(六)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和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基于信息技术和数据的各类创新,正在深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预算管理也应与时俱进,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把预算整合到公司已有的信息化系统中,整合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做好与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人力资源等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的全流程化流通,从而实现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切实发挥预算对企业日常管理应有的作用。四、结语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不可任性为之,要切实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的作用,在实施中提高预算意识,完善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体系,使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黄海龙 单位:广东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旅游文化研究3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各项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大量财政性资金逐步转化为国有固定资产。鉴于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重要物质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已然成为衡量其业务、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部分省市已经上线了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云平台,平台实现了固定资产卡片登记、拆分、变更、折旧、处置等基本功能。然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云平台尚不能根据固定资产卡片生成固定资产二维码标签,无法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标签全面了解固定资产实物信息,无法通过扫描固定资产二维码标签实现盘点固定资产的目标。

二、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压力大

行政事业单位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及时查清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使用状态及保管情况等,做到账实相符,防范固定资产流失。在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紧张的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难以实现专职管理,通常安排人员兼任。同时,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分布范围较广,不仅局限于本单位办公大楼内部。以环境监测中心为例,单位名下的固定资产广泛分布于全市各个环境自动监测站点,这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开展实地盘点和监盘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2.无法及时全面获取实物信息

当前常用的固定资产标签仅能显示固定资产的编码和名称等信息,无法进一步显示固定资产的型号、购置时间、使用年限、存放地点和保管人等信息。倘若保管员在使用时发现所用固定资产老旧卡顿,部分功能难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仅凭以往的固定资产标签无法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购置时间和使用年限等信息,很可能影响固定资产报废及更新申请的及时性,进而对固定资产在日常工作中功效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3.固定资产历史信息难以追溯

行政事业单位大中型仪器设备、车辆和船舶等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多长达10年以上。在漫长的使用期内,固定资产会发生多次零部件更换、维修保养、保险续保和保管员变更等情况。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新接手的资产保管员较难系统、全面地掌握固定资产历史信息,通常要请教前任保管员才能大致了解固定资产的历史维修保养等情况,这无疑对后续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过程

1.固定资产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根据办法明确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分工。行政事业单位可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管、协调、审核、研究、决策等重要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小组,单位固定资产分管领导任组长,资产管理科室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其他科室主要负责人、固定资产管理员及各科室管理员为成员,负责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协调、承办相关事宜。行政事业单位以内部科室为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各个科室指定1名人员任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直接对接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2.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设置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主要分为固定资产新增、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固定资产处置三个部分。(1)固定资产新增。各科室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存量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每年按时编报下一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经科室管理员复核后报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审议。具体购置时,按照谁使用、谁申请、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由保管员填报采购申请表,收货后填报验收记录表,同时向财务科申请支付并办理固定资产领用手续。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应于每月初对上月固定资产的验收支付情况进行整理,将新增固定资产录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将系统生成的固定资产二维码标签打印后交各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由其安排具体保管员开展固定资产标签粘贴工作。(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清查盘点和信息变更。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和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分别发起单位层面和科室层面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任务,检查、审核完成情况。如果在清查盘点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或是在存放地点、保管人、使用状态和维修维护等信息更新时,固定资产保管员可以在系统中发起修改申请,说明情况并附上证明材料后提交送审,经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审核后,交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确认并更新系统信息。(3)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保管员如果发现所保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且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在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后,可在系统中申请报废处置资产,经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复核后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审核。审核无误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即可根据当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操作流程准备报废处置所需材料,开展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

3.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权限设定

(1)单位管理员职责权限。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主要起统筹协调作用,全面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及资产清查工作。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的具体职责权限如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系统及台账;根据固定资产验收与支付情况及时将单位新增固定资产基本信息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定期打印新增固定资产卡片的二维码标签,交各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粘贴;发起单位层面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通知下达各科室完成,并动态把握清查盘点的工作进展,及时审核清查盘点工作成果;审核单位清查盘点过程中或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基本信息变动和报废处置等情况。(2)科室管理员职责权限。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协助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开展工作,同时全面掌握科室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及资产清查工作。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的具体职责权限如下:管理科室固定资产台账;收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打印的新增固定资产二维码标签后,安排科室固定资产保管员完成二维码标签粘贴工作;发起科室层面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动态把握清查盘点的工作进展,及时审核清查盘点工作成果;审核科室清查盘点过程中或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基本信息变动和报废处置等情况。(3)保管员职责权限。固定资产保管员是所保管固定资产的第一责任人。固定资产保管员的具体职责权限如下:及时粘贴新增固定资产的二维码标签;定期核对所保管固定资产的二维码标签显示的存放地点及保管人等信息是否准确;在固定资产出现盘盈盘亏、二维码标签信息出现错误或未及时更新等情况后,及时在系统中发起信息修改申请,说明情况并附证明材料,提交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审核;在单位和科室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期间,对所保管固定资产实地扫码拍照,落实清查盘点工作;关注所保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如果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则及时申请报废处置。

4.同编码多项固定资产管理

如果同一固定资产编码下存在多个同型号实物固定资产,需要注意在日常管理和清查盘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会将固定资产编码作为区分固定资产的唯一标志,类似身份证号。以单位购入一批50张单价为2000元的办公桌为例,这50张办公桌共享1个固定资产编码,这一编码下固定资产的数量为50。由于固定资产编码相同,所打印出的固定资产二维码标签也是相同的,导致固定资产保管员在盘点该批固定资产时通过扫描同一张桌子的二维码50次达到盘点50张桌子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单位可以要求固定资产系统服务方为此类固定资产设置二级编码,保证50张桌子虽共享同一个固定资产编码但标签上能够显示50个不同的二维码,并在二维码标签上标明该项固定资产为同编码固定资产的第N个,共50个。在实际盘点该批固定资产时,盘点软件也能够显示该批固定资产当前已盘点A个,尚有B个未盘点,分别为第a、b、c,从而为固定资产保管员的盘点工作提供便利。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成效

1.分摊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压力

固定资产保管员通过微信扫描固定资产二维码标签,将实物与二维码标签信息核对无误后,点击盘点按钮,拍摄固定资产实物照片,即完成了此项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可要求所拍照片必须体现出在固定资产实物上的二维码标签,从而督促保管员及时粘贴二维码标签。为防止保管员用以前年度拍摄的旧照片作为当前年度固定资产照片,可关闭从相册中选取照片功能,仅允许立即拍摄照片。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在后台可将保管员盘点时拍摄的照片与以前年度照片进行比对,进而确认盘点拍摄的固定资产是否确为二维码标签对应的固定资产。最终经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确认后,整个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即可完成。

2.方便固定资产实物信息获取

二维码标签较传统的固定资产标签能够包含更多信息,方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固定资产使用人员获取固定资产的完整信息。以台式计算机为例,传统固定资产标签仅显示该台式计算机的固定资产编码和名称。二维码标签能够进一步显示台式计算机的型号、购置时间、使用年限、存放地点和保管员等信息。型号信息能够帮助确认固定资产标签与资产实物是否一一对应。购置时间和使用年限等信息能够帮助保管员结合固定资产的实物状况,确定该项固定资产是否正常工作、是否需要申请报废处置。存放地点和保管员等信息能够在临时借用固定资产后帮助借用人确认该资产应归还的地点及通知的保管员。

3.实现固定资产生命周期追踪

二维码标签能够记录固定资产从验收到报废处置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变动,实现固定资产历史信息追溯。以公务用车为例,某辆公务用车最先由A科室的甲保管。3年后该公务用车的电瓶使用期限到期,甲可在系统中申请更换电瓶,逐级提交科室管理员和单位管理员审核。电瓶更换完成后,系统即记录了该公务用车的电瓶更换时间。如果2年后该公务用车保管员由甲变更为乙,乙在接手后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标签了解该车的历史信息。乙知晓了该车于何年何月电瓶进行过更换,即可根据电瓶使用寿命适当提前开展备用电瓶采购工作,有效避免了电瓶等易耗部件寿命到期未能及时更换对固定资产正常使用的影响。除了上述情形,二维码标签同样可以对固定资产的调拨、借用、维保、维修、退还、报废等相关操作申请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信息追溯。

五、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发展建议

1.人工智能比对

对于盘点过程中保管员拍摄的固定资产照片,若由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或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员进行人工比对,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出现疏漏。如果采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将数据库中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时拍摄的照片或以前年度照片与当前资产清查工作中拍摄的固定资产照片进行智能比对,一方面能够帮助确认盘点拍摄的固定资产是否为二维码标签所对应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保管员是否存在使用旧照片代替的情况。即使部分照片由于拍摄角度或光线问题导致人工智能无法识别,固定资产管理员也仅需核对上述无法识别部分,这将显著降低人工比对的工作量。

2.资产云平台功能扩展

部分省市财政部门已经上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云平台,可考虑增加固定资产二维码标签识别及盘点功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能够显著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在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防范固定资产闲置和流失,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韩丽辉,于春梅,高原,等.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及信息化上线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2).

2.张辉,薛淑红,张平,等.公立医院资产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0).

3.徐云丽,王家顺.高校固定资产与财务信息化管理实践研究.经济师,2016(11).

4.甘燕娴.基于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商讯,2021(7).5.袁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刍议.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1).

作者:王禹翔 廖思佳 单位: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 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