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研究

时间:2022-12-05 09:15: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研究

1引言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包含不同方面的知识内容,数学属于占比较高的部分。比如软件制图、机械设计分析等环节,均需要以数学的思维,对图纸上的数据实施计算,通过检验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性与合理性,逐渐优化机械设计成果。因此可以说,数学是机械专业的基础。高职院校需对数学知识的价值有正确认识,并尝试把相关的数学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这对提升学生的技能素养,有明显的帮助。

2应用数学建模的意义

其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建模,可研究某些实际性的问题,而把其以数学语言的形式输出,从具体的内容转变为抽象数学概念,并不是简单的过程。这便需要学生在建模期间,可以进行合理化分析、比较及类比,实现系统化与和具体化的分析,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与联想洞察等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并在实践中,锻炼个人的数学建模操作。其二,调动起学习兴趣。将数学建模应用到机械专业的教学中,从围绕教师、仅强调理论、忽略知识实用性的课堂模式,变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格局,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数学建模是把比较概念性的内容与形象化问题整合起来,加深知识的可理解性。其三,优化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数学建模运用到机械专业中,借助各类软件程序,直观看到机械的各个部分,把平面数据转化成立体模型,学生可以动手操作,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其五,强化学生自学意识及能力。在数学建模中,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知识,但常规的课堂教学无法适应该种需要,对此,教师仅能鼓励学生自学。在课上,教师需要对所需的知识“串”起来,其余部分则需要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这可以推动学生自学。其六,增强学生创造力。数学建模是基于实际情况,比如在机械设计的教学中,没有固定的答案,教师需引导学生表达个人的观点,开发自身的思维,运用掌握的知识,加以拓展,挖掘学生的创造力[1]。

3机械专业与数学建模融合教学

3.1教学模式特点

现阶段,高职机械专业的教育中,尚不完善,而将机械专业和数学建模融合起来的模式,不仅满足当前课改的总体需要,还方便落实。此种教学模式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所有学生无需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其能够自己把握时间,部分没有完全理解数学知识的学生,能利用互联网或相关的教学视频,开展针对性学习,使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有其他的学习方式,弥补个人知识储备上的缺陷。除此之外,教学空间也无需特别规定。机械专业学习期间,涉及到审图与编程、测量等,每位学生的个人进度会有不同,所以教师需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更加自由的学习条件,并非单纯地传达理论知识、示范基本操作,而是倾向于利用有效举措,挖掘学生自主性。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挑选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优化教育成效。学生在学习机械专业课程期间,和教师探讨有关的数学知识,而教师则借此掌握学情,调整之后的教学设计。

3.2教学策略分析

融合教学的模式已经被大范围运用到机械专业中,利用时间与空间上的灵活性、教学方法及内容上的针对性,保障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通过自主思考,发现及解决问题。

3.2.1实施现象教学

“现象教学”就是提前设置若干教学主题,根据主题整理有关的课程,通过巧妙连接、组合,得到学科融合下的教育单元。从此可知晓,现象教学类强调主题教育,整合多个学科的学习资料,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防止学生在各学科之间形成“壁垒”,促使其灵活使用知识。在机械专业的教学中,数学和其专业课程之间的穿插整合一直都属于讨论热点及研究重点。对此,专业课教师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交流,开展合作教学模式,落实现象主题教育。总而言之,现象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学科融合,特别是如今机械专业和数学的融合诉求,可以借此优化教学成效[2]。

3.2.2落实“一核三动”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教育情况来看,数学教育还有不足,比如说,虽然一直在推行改革,但实际的教学内容及课堂模式没有明显调整,只采取模块设置,这样的变化,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甚至造成数学本身的完整性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被弱化。另外,数学教师同样也没能发挥出该学科的作用。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机械专业缺少了解,导致在讲解数学知识中,没有把其与机械专业结合起来,再加上数学本身就比较有难度,导致学生始终无法产生兴趣,学习专业课程中,也不能有效应用数学知识,这显然是不能达到机械专业课的教学需要的。对此,无论是学生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主动和数学教沟通,把与专业课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教师展开探讨,确保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有一定侧重,以加强专业课和数学之间的联系,这既能帮助学生增长数学知识,又可以满足专业课学习对数学的需要。

3.2.3教学成效思考

“一核三动”的推行下,教师设计的教学程序可以包含机械专业学习中的全部数学知识,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得到强化,实现知识整合及灵活应用,优化学习成果。同时,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在每学期开始前,进行集体备课,根据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大纲,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加以调整。其中应当注意的是,各个课程需做好衔接,把握好教学进度,实现“共赢”。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机械专业中,有效丰富课堂信息,基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融合性发展。以全局的视角来看,此种融合教学模式,可以给机械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帮助,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育结构,都实现合理优化。高职院校在机械专业改革中,要根据自身的实况,进行针对性调整[3]。

4机械专业中数学建模应用实例分析

4.1机械工程分析

机械工程分析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在开展该类课程中,设置三个教学模块:首先,教师根据当前已有的机械工程项目,通过专题讲座活动,让学生能对项目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在过程中穿插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方式,促使学生对数学建模和机械工程联系的认识逐渐深化。其次,尽可能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教师在敲定若干主题后,让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组队,进行机械工程的数学建模设计,教师则需及时提供帮助,或是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比赛,创造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也能快速了解专业领域内最新的动态。最后,对于参加比赛获奖的学生,可以安排其与同学及新一届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参赛经验等,甚至可以和教师一起指导新生学习、参赛。工程分析课程的教育内容设计,包含智能制造、太阳能与“互联网+”等若干可课题,涉及到的工程项目,基本上都是与当地企业有关的工程问题。通过加强和企业合作,既可以解决部分教学经费,又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夯实技术基础条件,力求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造研究的能力。在工程分析中,引入数学建模,使学生在此方面的综合能力都有所提升,确实优化机械专业教育。从机械工程分析的课程安排及实践的角度来讲,依旧有突出工程科学、弱化操作实践、脱离生产需要等类似的问题,具体反映在:教学目标和行业需要不符、教学结构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不符、教学内容与机械工程实际有所偏离、学生未能真正“占领主体高地”。形成上述问题,本质上和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人才培养、专业指导、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观念不足,有直接关系。为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不良教育成果,将数学建模和机械工程分析联系起来,逐步优化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例,促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同时,推动各学科、各实践问题充分融合,让校内教育与工程实践有效对接,打造新的教学模式。另外,高职院校还应主动推进校企合作,注重前期“孵化”,培养出机械工程的复合型人才。

4.2机械设计制造

对于机械专业的教学来说,渗透数学建模的基本思路,解决实际案例问题,使数学知识能有效用到机械专业中。机械设计制造中,较难开展的环节就是制图,可通过数学建模,解决设计空间上规划的不合理。首先,“点”三维坐标和三面投影。把空间内的一点和三维坐标建立对应关系,利用数学建模,确定该点与做表面的距离,以及空间上达各个面的水平、正面及侧面投影。机械设计的制图环节中,根据已知点,找到其他点的位置,可利用数学建模,按照相应点的坐标值以及坐标差,锁定所需点位。其次,空间直线和其的三面投影。基于几何定理,直线能通过两个点确定,因此,空间上的一条直线投影,能根据其上的两个点同面投影得到,一般会选择直线段两端。在三维空间中,直线和三个投影面均未相互垂直,可先确定端点投影,而后直接把相同标记的投影点连接起来,便能绘制出直线投影。另外,线段实际长度、投影面夹角的问题。因为投影面倾斜线和各个投影面均不平行,因此,投影无法表现出直线实际长度。按照数学建模的思路,可使用直线三角形法,得到一般位置上的实际长度与相应的倾角。最后,点与直线的间距。在三维空间中相互垂直且相交的两条直线,假设一条直线和某个投影面相互平行,此时两条直线的投影依旧是直角[4]。机械设计制造中,有大量设计信息都能以数据表的状态呈现,从数据来源方面进行区分,可以遇到几种状况。其一,原来的数据表中,有具体的计算公式,建模可直接应用相应理论公式,不应用通过计算公式得出的数据表。其二,原本的数据表中,包含诸多试验及经验总结的主题系列信息,具有明显的离散性特征。机械设计过程中,可选择以数组的方式保存以上信息,也就是采取一维、二维及三维的形式存储,得到整合的数据表与平面设计图、立体结构图等。其三,原始数据表中缺少基础的计算公式,所示内容都是经过试验观察,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校正得出的信息,对此,应当利用曲线拟合与多项式插值,编写子程序,以供机械设计调整中使用及检索相应的数据信息。其中对于机械线图程序化的内容,通过线图形式呈现出来的状况有差异,对于线图程序化处理,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第一,曲线拟合与插值方式,把线图信息实施公式化处理,但在该过程中要格外强调的是,要结合线图的实际使用范围,增加合适的约束条件。第二,数表程序化,根据既定曲线图,从中提取离散数值,生成数表,而后把数表采用数组编程的方式处理。另外,在机械设计制造的实践中,后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关于数据变量敏感性的问题,这有利于改善机械工程设计成果的品质。为帮助学生更好发挥出数学建模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当安排数学建模的教育活动。而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比如说,首先,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向学生展示根据实际问题建模的过程,并留给学生集体讨论的时间,分享个人对某些问题的观点以及对数学建模的感受。其次,开展实践训练,深化对课堂知识的认识。此教学环节设计中,可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安排课后训练题,该类题目可直接使用课上探讨的建模方式与问题,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加固课堂学习成果;完成每个单元的教学后,可编制有关的训练题目,安排统一的时间,学生可在校内实验室内,开展强化训练。并且要求学生所有训练题,都需经过提出及分析问题、建模、求解,并进行分析与检验、推广建模成果,根据每次训练主题,撰写报告文论。利用该种强化训练,可帮助学生理清建模思路,并加强其应用数学建模思维的能力[5]。

5结语

近几年,职业教育全面改革发展,但实际推行的教学模式及总体思路,未能与教育发展、行业动态相适应。面对此种情况,学校要积极开发新的教学工具与方法,重视数学知识对机械专业学习的作用,利用好数学建模,优化专业课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逐渐向培养高水准职业人才目标靠拢。

参考文献:

[1]张发荣.机械与数学建模融合的教学实践[J].电子技术,2022,(02):204-205.

[2]王文文,乔凤,张政梅.流体机械设备摩擦状态数学建模与可视化研究——评《流体机械的磨损与减摩技术》[J].中国有色冶金,2021,(05):105.

[3]陈志伟,董萍萍,刘涛.基于数学建模的机械数字化设计探索——评《机械数学》[J].铸造,2021,(06):776.

[4]陈雅颂.食品机械设备制造行业新型数学建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肉类研究,2021,(01):119-120.

[5]赵培勇.基于数学建模的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0,(10):243-246.

作者:王晓明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