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

时间:2022-12-02 09:23: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

当前高校教师由于职业幸福感缺失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职业倦怠问题已经十分普遍,甚至还会引发影响恶劣的师德师风问题。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不得不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心理资本的视角出发,提出可以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为高校的教师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吉林省某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7份,问卷有效率77%。

2.研究方法

采用“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和Luthans的心理资本问卷,已有研究显示两个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SPSS软件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基本状况

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平均分数较高,但是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得分差异明显,可见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之间存在差异。

2.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本文研究了性别、年龄、教龄、职称等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其中职称、职务、岗位类型、收入情况对职业幸福感影响较大,年龄和婚姻状况等对于职业幸福感的个别维度有影响。具体如下:1代表教龄1~5年;2代表教龄6~10年;3代表教龄11~15年;4代表教龄16~20年。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教龄上显示出较大差异,整体来说教龄较短的教师幸福感水平更高。3.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对幸福感回归显著,心理资本可以正向预测幸福感得分的49.3%。心理资本得分每提高1标准差,则预测幸福感会对应提高0.702标准差。也就是说,提升心理资本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讨论

1.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在职务上的差异

在本次调查中,职务是对高校教师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整体来说,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职称上呈现出U型状态,也就是处级和科员的幸福感要高于科级。笔者通过访谈对科级教师职业幸福感低的原因进行总结:一是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压力较大;二是薪资待遇不符合期望导致的失望心理;三是上升空间受到限制导致的焦虑情绪。

2.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教龄上的差异

本次调查中,刚入职的教师幸福感较高,尤其是在人际关系维度上,这是因为新入职教师的年龄相对较小,未婚居多,与单位同事的人际交往上更加开放和自由。教龄在16~20年的教师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身体方面出现问题,在身心健康上的幸福感较低。

3.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在职称和岗位上的差异

本次调查中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职称上也呈现出U型。科研、教学岗位的教师在薪资待遇和工作成就的幸福感显著高于行政、教辅岗位的教师。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行政、教辅岗位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付出的努力与薪资、晋升等方面的回报不相匹配,这一点在辅导员被试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四、基于心理资本视角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本研究显示,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对幸福感回归显著,也就是说教师心理资本对其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起一定作用,这与于兆良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吻合。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从教师心理资本的视角出发,提出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感的策略。

1.帮助教师取得进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观判断,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高校要关注初级职称和较低职务的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为年轻教师提供机会展示自身的优势,不把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局限于职称和职务,从多个维度获得成就感。同时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机会,促进教师专业、业务精进,使其在工作中获得更多正向反馈。

2.指导教师明确目标,建立合理的希望

“希望由目标、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三者有机组合而成。个体职业目标越明确,动力思维越强,其目标路径也会越清晰。”学校要向教师阐明办学发展方向,引导教师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发展和学校发展相结合,通过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指导等方式帮助教师明确职业目标。学校要制定合理的职称、职务评聘制度,通过各种激励政策提高教师的希望感。

3.提供教师心理服务,培养乐观心态

“教师乐观的心态指教师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及教育环境中的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努力发展自身潜能,坦然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悦纳学生也悦纳自己。”目前高校基本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和资源,定期开展教师心理沙龙、团体心理辅导等,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4.开展教师拓展训练,增强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指当一个人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以取得成功的能力。已有研究显示,能够提高心理韧性。高校要经常开展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提升教师身体素质和耐受力。加强教师的人文关怀,优化教师的生存状态,通过增强教师的安全感来提升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以提升其心理韧性。

[参考文献]

[1]于兆良,孙武斌,史海波.心理资本对高校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J].高校教育管理,2013(2).

[2]王永固,李全林.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校心理教师心理资本探析与提升策略[J].教育现代化,2020(1).

[3]拾景欣.教师乐观心态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培养探析—以秘书学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7,6(23).

[4]石艳华,刘少锋.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安全感的相关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6).

[5]宋秀丽,杨漠,王晓平.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5).

作者:肖夏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