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16:34: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ICU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顾名思义,icu重症脑损伤主要是病情较为严重的脑部损伤,实施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保障患者呼吸通畅,尤其对于存在昏迷、休克的患者,以维持患者生命安全。而机械通气也属于一种侵入性治疗技术,容易引起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部感染、导管堵塞等,一旦出现以上并发症,便可能导致治疗中断,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临床开展ICU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期间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ICU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近年临床在ICU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管理中逐步引入了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模式,对于提高ICU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ICU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对ICU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ICU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本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经脑部CT或磁共振成像确诊为重症脑损伤。②患者无既往脑损伤史。③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超过3d;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9010)。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精神疾病。②患者伴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③患者存在不符合机械通气指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4.16±5.1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5h,最长11h,平均(7.14±0.88)h;患者的病情类型包括:颅脑外伤11例,脑膜瘤6例,颅内血管性疾病15例,另外4例为脑胶质瘤;入院GCS评分介于6分~12分范围,平均GCS评分(11.35±1.46)分;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4.24±5.2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6h,最长12h,平均(7.36±0.95)h;患者的病情类型包括:颅脑外伤13例,脑膜瘤5例,颅内血管性疾病16例,另外4例为脑胶质瘤;入院GCS评分6~11分,平均GCS评分(11.68±1.53)分;两组患者性别比、平均年龄、GCS评分、病情类型、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包括:1.2.1成立镇静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1名重症监护室护士长、1名专科护士和6名责任护士、1名康复师,由康复师和专科护士对小组成员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含:适化浅镇静护理的优势、实施方法、各量表使用方法、关键事项、注意事项等,完成培训后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之后方能正式上岗。1.2.2镇痛镇静护理责任护士积极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评估工具为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分表进行,若疼痛评分在3分以上则表示患者存在程度很重的疼痛,对这部分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舒芬太尼、地佐辛等药物降低疼痛程度,并将干预目标设为CPOT=0,帮助患者保持无痛状态;另外对患者镇静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工具为RASS镇静程度评估法,并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对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实施镇静,应每隔30min评估1次患者的镇静深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镇静干预的目标值为:RASS评分维持在-2~0分。
1.2.3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在患者苏醒后积极询问、关怀ICU机械通气患者,因为ICU机械通气会对患者产生不适,护理人员应随时掌握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状况,由于大部分患者病情本身较重,患者心理负担较大,不良心理会加重病情,所以护理人员要充分注重患者的心理安抚,注意与患者沟通过程中保持微笑,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心理想法,通过有效的沟通、安抚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在患者出现不适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予处理;积极为患者讲解机械通气的实施原因、配合方式、注意事项等,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积极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增强ICU机械通气患者对病情、治疗方案的认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不必要的担忧,纠正患者对ICU机械通气的不良认知,还可通过图文资料、宣教片、多媒体、新媒体等方式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担忧,提升患者配合度。
1.2.4呼吸机护理
首先是在体位上应协助患者保持头部抬高15°~30°的体位,保持患者舒适的同时满足治疗的需求;通气期间注意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通气流量,加强患者的反应情况监测,在患者出现不适的时候第一时间予以处理。1.2.5舒适度护理及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每日早晚用温水浸泡患者的手足,并给以四肢按摩,避免发生肌肉萎缩;每日至少清理3次患者的口腔,积极对呼吸机导管及冷凝水进行更换,防止肺部感染发生;尽可能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减少灯光、噪声的刺激和影响,可适当播放轻音乐,为患者入睡创造良好的条件。
1.2.6排痰护理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排痰方式积极排痰,防止ICU机械通气不足或通气不佳等各种意外情况;在呼吸机撤离之后给予吸氧,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吸氧浓度和时间,为患者讲解呼吸功能练习方法,以采取正确的呼吸方式,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
1.2.7并发症护理
积极通过加湿器干预、正确咳嗽咳痰、负压引流等方式做好胃胀气、排痰障碍等并发症的预防,若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发生排痰无力则需要应用吸痰器处理,有效的吸除气道里存在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通畅;
1.2.8营养支持
为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案,通过Harris-Benedict公式[1]对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进行计算,同时依据不同患者的性别、病情类型、机械通气时间、年龄等情况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方案,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患者每日摄入的营养供给的合理性,尤其是在机械通气24h内,考虑到实际情况,可以给患者通过重力滴注进行经胃管间歇管饲。
1.3观察指标
1.3.1评测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平均症状消退时间,指标包括咳嗽、咳血、咳痰、气喘。1.3.2评测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主要包括右美托咪定、丙泊酚使用量。
1.3.3评测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包括谵妄、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意外拔管、气管堵塞。1.3.4评测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评分,舒适度判定通过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该量表判定内容总共包含30个条目,并采用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分值为1~4分,各条目合计总分为最终得分,总分30~12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舒适度也就越高[2]。
1.3.5评测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指标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睡眠质量、情感功能,生活质量判定工具为健康SF-36量表[3],各单项的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3.6评测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情况,判定指标包括: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对比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症状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咳嗽、咳血、咳痰、气喘等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谵妄、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意外拔管、气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右美托咪定、丙泊酚使用剂量及舒适度评分对比观察组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右美托咪定、丙泊酚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观察组两组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研究表明[5],近年来由于高血压导致的颅内出血及意外伤害造成的脑外伤患者不断增多,重症脑损伤患者抢救期间往往会通过机械通气帮助患者维持正常呼吸,而机械通气的应用虽然能够保障患者的呼吸,但也容易产生应激,且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例如通过加强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机械通气期间容易发生低氧血症、炎症、发热等,导致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机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通过加强营养供给则可以保障机体的营养需求,避免营养不良问题出现,并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6]。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是当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满足镇静的条件下尽量减轻疼痛,从而降低机械通气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提升患者的舒适度[7]。本研究中,采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模式的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咳嗽、咳血、咳痰、气喘等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丙泊酚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谵妄、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意外拔管、气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借助于多次评估患者的镇静状况,密切监测患者的镇静状态,以此及时的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以最小的剂量发挥最好的镇静作用,从而保障了镇静效果的同时减少了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并减少了麻醉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并缩短了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时间,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这一结论也与李建芳等[8]所报道的结论相符,杨苏红和谭烨[9]表明,舒适化浅镇静护理通过加强镇静镇痛护理,并配合以人文关怀、并发症预防、饮食干预,有效的增强了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改善,本文研究结果与这一结论相符[10],进一步证实了ICU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期间的并发症和麻醉药物使用量,促进患者的各项症状更快速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评分。
参考文献
[1]周燕,卫妙蓉,陈佳,等.早期肠内营养和延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34(6):163-165.
[2]魏小珍,冯海青,卢笑颜,等.FMEA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1,23(4):383-386.
[3]张莉,金利玉,郭倩玉.ICU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3):345,354.
[4]徐英,张建惠,李彩玲.基于护理活动评分下的神经外科ICU护理工作量与人员配置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6(70):34-35.
[5]李兰香.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ICU入住期间院内感染、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2(28):129-130.
作者:徐文洁 单位:福建省顺昌县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