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电子音乐技术中的民族音乐制作研究

电子音乐技术中的民族音乐制作研究

时间:2022-11-29 15:58: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电子音乐技术中的民族音乐制作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子音乐技术中的民族音乐制作研究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在彰显民族魅力的同时,可以促进民族文化更快地发展。[1]传统民族音乐的制作形式较为单一,一般采用人声为音乐的主体,搭配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乐器辅助,形成基础的曲调,添加歌词,完成音乐制作。部分民族还会配以民族舞蹈、民族服饰来渲染氛围,给予观众更强的视觉冲击。[2]近年来,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民族音乐制作的效率与质量,利用软件代替乐器辅助,打破常规音乐制作模式的束缚,改变民族音乐的演奏模式,实现音色的改变和调整,使民族音乐更具表现力。因此,对电子音乐技术的民族音乐制作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3]能够进一步促使民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电子音乐和民乐制作的结合,对民族音乐的创新及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4]针对民族音乐的制作流程,结合相关技术逐步构建多元的制作方法,在推动民族音乐创新的同时,也为古老的民族音乐开辟一条新出路。

一、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存在的问题

基于电子音乐技术的民族音乐制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与其独特的音乐属性及民族文化发展存在直接联系。我国有着56个民族,所以,民族音乐的制作标准也相对较难统一。[5]目前,民族音乐制作仍然承袭传统模式,虽然能够完成预期的制作目标,但是针对性较弱,缺乏特色的同时,不具创新性。[6]部分工作人员虽然提倡创新、优化,但在民族音乐制作过程中依旧较为迷茫,制作逻辑和思路并不清晰,常常需要重新编辑和处理,影响日常的音乐制作效率与质量。

(一)制作形式单一部分地区的民族音乐虽然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制作形式却十分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作乐器种类少

《百鸟朝凤》是较为著名的民族音乐作品,是以唢呐作为主要的乐器,虽然演奏出了大气恢宏、气势磅礴的音乐风格,但是单一的曲调较难引起听众的共鸣,且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音乐鉴赏需求,使得产生的音乐效果大打折扣,制作结果不理想,演奏氛围也会产生变化,形成消极影响。

2.民族音乐制作

风格固定民族音乐制作风格单一,缺乏创新性的同时,较难进行修改和优化,在曲调调整、素材采集和音色合成等方面均会产生阻碍。[7]虽然数字化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制作人完成乐曲的整改和制作,但效果并不明显,民族音乐风格没有更好地显现出来,对音乐制作的创新和音乐魅力、特色的呈现产生反作用。

(二)音乐制作标准较难统一

我国民族众多,有些民族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导致民族音乐之间各具特征,音乐制作标准较难统一。一定程度而言,这种差异在音乐制作过程中也成为动态化的处理障碍,对音乐作品产生了消极影响。不仅如此,基于电子音乐技术的民族音乐在制作过程中,与民族文化存在较为直接的联系,文化差异性本可以促使民族音乐更为多元化,但是一定程度上却阻碍了音乐的进一步创新与融合,无法为听众呈现出更为真实、灵动的音乐效果。由于民族文化差异性较大,制作音乐所需的乐器种类也较多,日常的处理工作难度提升,虽然具有创新性,但是不易实现声音的扩展与应用,乐器的随机组合也不能将民族音乐的魅力完全体现。

(三)缺乏专业团队辅助

基于电子音乐技术的民族音乐制作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灵活性。部分制作人员由于对各民族文化特征了解较深入,可以加快日常的音乐制作进程,但一般是以单人作曲、作词为主,专业民族音乐制作团队较少,无法进一步实现音乐的创新与完善。[8]专业制作流程一般包括音符处理、曲调节拍设置等,不同的制作层级由专业人员把控,可以确保民族音乐制作质量的稳定。而非专业团队所制作的民族音乐缺乏多元性,多为单曲、单词,搭配简单的乐器伴奏,处理流程过于简单化,音乐和演奏法的音源混乱,制作容易出现杂音,乐器的音色也会受到影响,无法利用专业的软件进行音乐、曲调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民族音乐的制作时间。

二、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的策略

(一)设定多维民族音乐制作目标

部分较著名的民族音乐作品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均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和多元性,音乐内容清晰丰富,较容易被听众接受,覆盖程度也更好一些,例如,《蒙古人》《敖包相会》《山歌好比春江水》,等等。所以,在进行民族音乐制作之前,可以先设定较为清晰明确的民族音乐制作目标。这一步可以先从收集音乐制作素材开始,要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调研,分类归纳传统民族乐曲,总结出民族音乐的固有特征,利用电子音乐技术中的电声乐器对民乐进行曲调融合,形成基础的音乐制作框架。随后,利用相关电子音乐技术对制作的民族音乐曲目有关内容进行调整,设计出最佳的音乐制作标准,将其作为民族音乐制作目标,为后续的制作工作奠定基础,营造更适宜的音乐制作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民族音乐制作中,所设定的多维目标并不是固定的,通常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及状态作出调整,相应的制作标准也在提升,科学合理地作出目标调整,可以保证民族音乐的制作效率与质量,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价值。

(二)明确民族音乐主题

音乐主题是意境和主旨的一种表现,能够帮助听众更为迅速、直观地了解到民族音乐及民族文化的魅力,产生共情。所以,在基于电子音乐技术的民族音乐制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音乐技术进一步扩展和延伸音乐的主体,丰富音乐的呈现内容,优化整体的曲调和旋律,灵活处理音乐中乐器和人声的音色,促使音乐制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民乐的制作效率和质量。以蒙古族民族音乐作品《敖包相会》为例,这是一首传统的蒙古族民乐,演奏乐器较为多样,包括古筝、二胡以及马头琴等,但是为丰富音乐整体的层次感与覆盖效果,可以利用电子音乐技术,采用电钢琴、音乐合成器等,将整首音乐的音调作出调整,增加音乐的民族性特点,加强电子音乐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向听众表达民族音乐的主题。以此为基础,为更好地凸显民族音乐的特征和属性,还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将整首音乐的框架合理分割,与设定的标准作出比照,适当进行曲调、音色的调整,利用民族乐器进行音调覆盖或者填补,从多个方向增加民族音乐的饱满和灵动,确保主题鲜明,将对后续民族音乐制作的创新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电声乐器完成音色变形处理

音色处理对民族音乐制作一直是较为困难的一个过程。主要是因为民族音乐演奏乐器独具特色,音色均较为特殊,制作中难以统一标准,导致曲调中出现不和谐、失真等问题,对歌曲的设计及制作造成阻碍。所以,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所收集的音乐进行音波、频率的描述,进行特殊位置的转换,根据民族音乐制作的特色及标准,结合听众所提出的各种不同音乐制作要求,利用电声乐器进行音色的变形处理。首先,要对民族乐器的声音进行收录与调整,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利用电声乐器中的音乐合成器,将收录的音乐曲调剪辑拼接,把对应的音色划定为几个种类与层级,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根据民族音乐的制作风格,运用电子音乐技术,采用重叠、交叉等方式实现音乐融合,为听众带来崭新的听觉体验。电子音乐技术对音色的变化可以混合处理,编辑、加工、拼贴、随机变形与组合处理等步骤可以依据需求调转,进一步确保音乐作品的意蕴。

(四)扩大音域在民族音乐制作中的应用范畴

所谓音域,主要指的是乐器和人声所能够达到的最高音和最低音范围,每一个音区的波动特性以及音色变化均会在音乐演奏中表现出来。在基于电子音乐技术的民族音乐制作过程中,音域对民族音乐的制作会产生极强的影响。因此,利用电子音乐技术合理布设、控制音乐应用范畴有利于提升民族音乐的制作效率和质量。可以先利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将收录的人声和乐器声音进行基础的匹配、描述,完成基础的剪辑与拼接处理,形成初始的音乐框架。

 作者:刘维刚 房婷 单位:南昌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