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8 11:05: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铁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铁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是铁路依照安全发展规定等法律法规,实现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载体。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铁路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加强规章制度的精准性和可行性研究;深入调研铁路企业安全基础建设情况,对关键环节标准化、规范化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安全生产获得最佳秩序的铁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架构;从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教育培训、业务考察、现场管理、警示标志、设备设施、文档管理等方面的常规工作,以及应急准备、应急处理、事故报告、事故处理的非常规工作两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笔者以铁路运输企业为典型对象,对目前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及典型做法进行体系化梳理,分析铁路运输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PDCA风险管理模式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分析与防护,提出我国铁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化建议,促进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等方面的规范化。
一、PDCA安全标准体系
1.PDCA管理模式
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螺旋上升的管理系统,旧的危险源在持续地被消除,新的危险源也在不断被发现,管理规范与管理漏洞都应进行及时的更新,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基于风险因素角度的安全风险管理PDCA运行模式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动态过程。如图1所示。PDCA模式是以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为基础环节的一次循环。①计划(Plan)包括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辨识和评估是解决危险源的第一步,确定了危险的来源、原因、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险发生的后果严重性。目前,主要通过风险矩阵法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来综合评定每一个危险源对应的风险水平。②实施(Do)是针对不同的危险源与其对应的风险等级,从底层原因出发添加修改删除相应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最后根据监测得到的动态结果进行分析,以达到消除危险源、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③检查(Check)是在企业内部与外部在进行安全检查与评价时,把该危险源纳入安全事故综合分析的过程,通过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系统得以改进。④改进(Act)是处理过程中发现新的危险源进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
2.PDCA管理模式在铁路安全生产的应用
对铁路行业安全标准各规章制度进行体系梳理,总结提出PDCA管理模式在铁路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如图2所示。计划是铁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目的、职责、资源、文化的有机整体。铁路安全生产中实施分为常规工作和非常规工作。常规工作包括操作流程、规章制度、教育培训、业务考察、现场管理、警示标识、设备管理和文档管理等;非常规工作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处理、事故报告和事故处理等。检查与监督是建立铁路安全生产体系举足轻重的部分,对做到隐患排查、预测报警和风险管理提出高要求。建立起铁路安全生产长效的反馈机制,绩效评定和奖惩制度结合,对基层业务人员和管理运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激励。一个PDCA循环过程是一次危险源被发现与消除的过程。循环一次,一批安全隐患被发现并消除,安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升,此时一个危险源的PDCA循环过程结束。一个循环的最后一步发现新的危险源作为第二个循环第一步危险源评估的输入。周而复始,形成“大环套小环”的螺旋式上升运行模式。安全生产标准管理是动态发展动态进步的过程,铁路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在PDCA模式下不断的辨识、评估和消除,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水平也呈螺旋式的不断提高。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因素分析
针对基于风险因素角度的安全风险管理PDCA运行模式分析,经过对铁路运营生产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对实施环节提出4方面的风险因素。1.现场管理风险因素早期,铁路行业开展标准化活动主要体现在“作业标准化”方面,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随着作业标准逐渐增多,作业标准化由具体的标准操作向抽象的安全制度发展,作业标准覆盖面越来越广泛。由此,铁路企业制定了许多安全相关制度、标准,但大多都较为分散,配套的制度机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架构。各安全制度相互交叉相互落实增加了基层安全管理压力,工作操作中发现的安全漏洞不能及时成文并通报同级单位避免发生重复错误。此外,企业在履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时职责思路还不够明晰,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仍有待完善。2.岗位操作危险因素岗位操作的作业标准化以铁路运输技术规范、实践经验相结合为基础,组织、协调各个岗位作业人员、各个环节生产要素相互配合。推进站段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涉及专业多、单位多、操作多、标准多,在一个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如何开展规范、高效的标准化工作,如何进行全面、积极的持续改进工作,是站段安全标准化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铁路研发不断投入深入进行,工务段、车务段、机务段、电务段、客运段、车辆段、供电段等都出现了新设备、新技术,对岗位操作的从业人员规范和标准操作都提出了挑战。
3.设备设施风险因素
铁路作为重资产建设运营产业,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是保证安全的重要要素。虽逐步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之中,但由于铁路运营系统具有复杂巨系统典型特征,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精细化的管理尚未有机融合。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大部分通过人的视听扣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钢轨的疲劳应力、车门扣件的锁扣、通风口拨片、接触网杆受力倾斜等,都需要更专业的设备检查设施的运用状态。设备设施定时定次检修,如果没有记录设备设施平时的运行状态,不根据设备设施的具体使用情况指定检修维护计划,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危险。
4.作业环境风险因素
铁路运营范围地域辽阔、地貌丰富、气候多样,由此带来的作业环境造成异物侵入铁路路径和运营条件改变,都会对铁路运营安全带来影响。地理气候体现在我国南部地区夏季多雨炎热潮湿、北部地区寒冷干燥积雪、华北西南西北地震带、高纬度地区冻土对设备设施提出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暴雨、强风、泥石流、冰雹等天气因素会改变适宜的运营环境,也可能会造成异物侵入的危险。铁路信号始终坚持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即使发生意外,依旧要求发生的危险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发生应急事故后,如果部门职责不清,会带来故障排除时间延长,何时何地预计排除故障时间的信息不透明也将导致乘客滞留延误,形成舆情。
三、风险因素关键对策措施
结合各行业对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和解决方案建立,提出4个风险因素关键对策。
1.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安全生产制度保护的应用场景,是工程实施的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优化,一方面基于制订者,另一方面基层管理人员也可自行总结归纳,形成对安全生产双通道的优化。为保证制度执行到位,将安全管理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定奖、定罚的检查制度。检查方式包括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全面检查、突击重点检查等。使用创优指标用于考核站段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衡量站段先进水平。不同类型站段设置不同的创优指标,分为工作量、效率、效益、质量指标等,最终得分是根据站段在基础指标通用部分责任安全事故减分情况,是评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杆站段并实施表彰奖励的主要依据。
2.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是安全生产制度的具体环节,是落实安全管理生产制度的过程。岗前培训需和后续工作紧密结合,了解工程系统操作的全流程,意识到单一环节对后续环节和整体系统的影响,增强系统意识。作业标准精简细化,推出安全操作标准示范组,段内段间相互学习优点长处,为安全优秀示范员工增加绩效与升职空间。为保证员工操作到位规范,其所配备的防护装备必须达到合格标准,并大力积极引进电子化智能化工具改善员工劳动强度,实现安全的更高等级。参加考核评价站段按照承担操作业务的不同划分为3大系统15个类型:①车务系统分为车务站段、客运车站、客运段、货运站段等4个站段类型;②机辆系统分为机务段、机辆检修单位、动客车车辆段、货车车辆段等4个站段类型;③工电系统分为工务段、工务机械段、电务段、通信段、供电段、房建段、高铁基础设施段等7个站段类型,它们分别建立指标体系。
3.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是安全生产制度标准化的固定资产,是保证行车运行的必要的机械电气化设备。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理是对设备进行购买、使用、养护、检修、维护、报废等方面的最佳手段。搭建铁路设备设施固定资产平台,在多个终端环境运行,按时提醒检修、养护,记录设备设施运行使用时间,拍照上传设备维护前后状态为后续修理提供前序经验。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对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做出更好的评估判断,实现设备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对每个设备进行不同等级的检修维护时间,对于使用年限较久的设备适当增强检修频次,达到增加设备的使用时间、减少运维成本、发挥最大经济效率的效果。
4.特殊作业环境
特殊作业环境是安全制度中易发生风险因素的关键节点,需用制度保证故障导向安全和降低风险危害性。危险场所作业是人和机车存在可能的冲突风险性,检修运营维护一定要保证各部分协同处理,减少信息盲区出现,线路旁增设停车按钮增加人员安全性。不同的气候地理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土基建设标准,增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易发自然灾害场所日常状态巡逻多注意山体变化,增加常态化电子监控,天气条件恶劣时应重点多次确认易发灾害场所状态。以应急救援为重点,健全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应急救援网络,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配备安装多套应急救援系统设备,加大救援设备升级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各种情况下的综合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四、结语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铁路运输企业标准化、安全管理职责清晰化,运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完善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工作强基达标的重点任务。针对管理的缺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原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关键措施建议,基本涵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项要素,逐步构建起适合中国铁路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
作者:龙芳 杨扬 马亮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