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企业资金管理范文研究

企业资金管理范文研究

时间:2022-10-31 16:57: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企业资金管理范文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资金管理范文研究

企业资金管理研究1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增大,城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政府向地方县级单位加大了经济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同时要求城市对农村进行一对一帮扶,以城市经济拉动农村经济,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这就需要乡镇政府根据发展实际创新财政财务内控管理,满足乡镇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缩小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更好地促进乡镇经济增长。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是解决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是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因此,乡镇要加强财政财务内控管理,查摆当前财政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的优化措施,提升乡镇内控工作效率,重点解决内控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助力新时代农村经济建设,助力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给乡镇人民带来切切实实的福利[1]。

1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概述

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随着乡镇财政财务体系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主要由农村税费改革前和经济改革后的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的财政财务内控管理阶段,随着这一阶段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范围和财政支出的范围不断扩大,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但与城市经济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受乡镇税收管理体制财政职能的影响,乡镇政府难以履行乡村财政资金管理和财政服务职能,极大地影响了乡镇财政服务的创新发展,致使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二阶段是国家对乡镇进行税费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了面向农村征收的各种税费,国家调整了农村的财政体系和政府财政的分配关系,同时建立了乡镇专用的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有效缓解了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使传统的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得到了创新发展[2]。同时,由于乡镇政府处于我国行政体系的最底层,乡镇政府承担了较多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责,这也表明了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不同于其他的工作。2004年年底,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财务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增强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职能,也使得资金监管、服务职能得到发挥。2012年开始,逐步在乡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乡镇政府等部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退出会计集中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分单位和村级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处于行政架构末端的乡镇政府承担着提供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担负着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安、行政管理等方面等责任[3]。因此,只能通过不断创新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促使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我国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现存的问题

2.1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矛盾较大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乡镇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经济,但由于先前地方政府机构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过于粗放,导致当前许多乡镇在财政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农村基金建设和农村银行贷款方面,一些乡镇政府向银行贷款大多用于乡镇的基础建设,但乡镇的财政收入无法弥补巨大的财政缺口,政府部门又没有能力及时偿还所欠银行的债务,造成欠款太多,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矛盾较大。首先,部分乡镇政府在进行乡镇基础建设投资时,对投资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项目审查,对基础建设进行盲目投入资金,最终造成一些项目烂尾和资金严重浪费。其次,部分乡镇政府投入资金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在资金回收规划方面缺乏有效的规划,同时政府的财政财务部门行动效率不高,对资金的回收缺少规划。最后,一些乡镇政府为了更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乡镇企业建设,而大多乡镇企业中存在人员过多问题,导致乡镇政府每年都有大笔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影响了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

2.2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手段

现阶段,我国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非常重视,例如,增加对三农帮扶工作的专项拨款。针对这方面的专项拨款,乡镇政府部门需要对专项拨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资金调配工作,但乡镇政府在开展资金调配工作的过程中缺少专业的资金管理手段,就会导致专项拨款的资金管理出现问题,如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人员对职责没有清楚的认识,没有设置合理的管理单位管理专项拨款资金。一些资金管理项目缺少专人负责监督,可能出现部分资金之间的挤压或一些政府官员对专用资金进行挪用等现象,使国家专项贷款资金很难在乡镇政府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乡镇在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要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方式,针对国家下发的专项扶贫资金要经过专人负责,做到出现问题能找到负责的人,从而追究在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防止专项扶贫资金拨款受到挤压或挪用等情况,保证专项资金可以切实用到国家想要落实的管理工作中。随着近年来乡镇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乡镇政府对财政财务内控管理难度加大[2]。例如,乡镇在基础建设方面缺少科学规划,导致部分专项资金缺乏科学管控手段,部分投入资金出现大量浪费。同时,资金缺乏专业的管理手段,易使乡镇政府管理阶层出现腐败贪污等问题。这不仅影响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会对乡镇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3内控管理力度不足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乡镇政府的公信力。主要是因为财政财务管理内控管理力度不足,体现在对不合法的固定资产选购和不正确的财务账簿处理等方面,加上财政内控制度不完善,乡镇政府财务管理难以顺利推进。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是加强财务内控的基本前提,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部分乡镇政府的财政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度不足,未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落实乡镇政府财务管理,也未开展相应的监督工作,无法有效规范相关人员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行为,难以取得良好的财政财务管理效果。

2.4管理职能弱化

乡镇政府单位属于我国最基层的政府单位,乡镇政府财政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意识相对较低,一般的乡镇政府财政财务管理人员只会设置财务会计,根本不对财政财务内控管理进行风险控制。这给部分乡镇单位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只是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单位的工作,其他单位不用负责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导致财务会计无法顺利开展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给乡镇政府的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同时,由于一些乡镇没有支柱产业,经济过于贫困,导致乡镇政府向银行大量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职能弱化导致乡镇政府的债权问题不断增加。乡镇财政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审批,导致相关人员不能对投入的资金进行全面监管,导致乡镇政府对投入资金的监管难度变大,财政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3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完善基层财政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提高基层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新形势下,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应加大对财政财务内控管理监督力度,以预算为主线,以资产为核心,通过完善政府部门的内控制度使财政财务部门实现职权分离,严格根据国家规范的财政财务管理事项进行资金投入流程审批,以提高乡镇政府对财政财务风险的控制水平。可以在乡镇政府财政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基于乡镇政府财政财务内控管理特殊的性质,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严格的监督下保证政府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一般来说,在乡镇政府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下可以有效提高乡镇政府的内部监督工作水平,更好地促进乡镇政府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还可以让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好地履行职责,让国家下发的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落到实处,更好地保障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在严格的监督下顺利完成,有效减少乡镇政府领导人员的贪污腐败现象,让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4]。同时,乡镇政府应完善乡镇一体化的财政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财政资金,政府部门集中采购,合理评估财政投资,规范乡镇政府对财政管理信息的处理办法,才能确保乡镇政府的资金管理安全,降低财政管理风险,提高政府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乡镇政府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要从源头上遏制杜绝乡镇政府出现腐败贪污的现象,让财政资金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让国家投入的相关扶贫专项资金能落到实处。

3.2增强财务管理人员内控管理意识,有效实施资金管理与人才管理制度

增强乡镇政府单位领导和财政财务管理人员的财政财务内控管理意识,这是加强乡镇政府财政财务内控管理的基本前提。制定内控管理工作制度可从两个方面着手:加强乡镇政府对收纳现金的管理,做到专门的现金有专门的人负责,避免在乡镇政府中出现资金管理混乱现象,资金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内控制度不严导致,只有做到专门的财政资金由专人负责,才能避免资金管理混乱;在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要对所有的资金来源和资金投入进行明确的收支记录,方便后续的经济审查,可以保证资金管理工作不出现问题。因此,在资金管理工作方面要健全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内控管理制度,可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制定良好的管理制度保证乡镇政府的资金管理工作顺利开展[5]。制定合适的人才管理制度,保证专项资金工作由专人负责,把责任落到负责人员身上,更好地保证乡镇政府的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乡镇政府领导需认识到财政内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按照乡镇政府单位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内控管理措施并合理设置财政财务人员责任制度,健全乡镇财政财务内部管理制度[6]。由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政府投资建设流程,明确只有通过科学评估的建设项目才能进行政府投资,确保财政财务内部管理各项职责相分离、相牵制,减少政府人员的腐败行为。乡镇政府也要建立严格的事故追究责任制度,防止乡政府资金出现不安全事故,确保政府每一笔资金都能为人民谋福利[7]。

3.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政府部门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做好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的关键,在财务管理人员选拔方面,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选拔制度,在财务管理人员选拔过程中要做好配套的人才管理工作,改变传统的人才招聘机制,注重选聘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技能,可以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职位升迁直接挂钩。只有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促使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对政府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保证工作人员开展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时对每一笔进账支出都做好明确的财务记录,保障政府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8]。

4结束语

国家越来越重视城乡的发展建设,加大了对乡镇的扶持力度,这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财务内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镇政府要通过科学的资金决策手段,确保乡镇政府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加强资金投入管理,保证每一笔资金落到实处,避免乡镇政府出现资金挪用、浪费现象。这需要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机构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创新财政财务管理机构,提高城乡政府财政财务内控管理水平,以有效满足当前财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开展需要。

作者:王晓春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西园街道办事处

企业资金管理研究2

资金集中管理是随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创新发展而来,也是大多数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重要形式,对于增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能力和资金运作能力,提高资金资源使用效益以及降低资金管理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对于资金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以及优质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跟进财务管理发展理念,跟进革新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以资金的高效集中管控,促进资金使用管理产生良好的内部联动效应,进而充分整合应用内部资金的规模效应和集中优势,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金的价值效益,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资金资本运作能力,促进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

一、资金集中管理概念分类及国企应

用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分析资金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存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资金链是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资金管理在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资金集中管理作为资金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现代集团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针对资金运作使用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将集团企业所属的资金汇集到集团企业总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资金运作的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更好地实现资金运作管理的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并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来降低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集团内部的资金存量,盘活提升资金的使用管理效益。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分类上,主要包括:一是统收统支,主要是通过集团的总账户进行内部资金的收支管理,重点发挥资金集中管理中的结算职能,集团对资金的控制度较高,但是资金管理模式相对较为僵硬,主要适用于初创期企业;二是拨付备用金,集团企业根据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等财务备用金的形式进行定期地拨付,同样强调发挥结算职能,集团对于内部资金有着较强的控制力;三是内部银行,成立类似于银行的管理机构进行资金控制,职能包括了结算、资金拨付、内部融资的职能,能够促进内部资金的高效流动,可以确保企业集团的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四是结算中心,主要是做好内部的资金结算以及资金拨付的监管,整体上资金使用相对灵活,有利于提升集团成员单位参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积极性;五是财务公司,主要是成立的经过依法批准设立的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负责做好集团企业的结算业务、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等,类似于在集团内部建立小型资本市场,适用于成熟期大型企业;六是现金池模式,主要是与商业银行合作,将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归并到现金池中进行统一管理,并强化对集团内部资金拨付的监管,并与商业银行合作进行资金的调配,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境外跨国企业集团。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应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可以盘活国有企业的内部沉淀资金。国有企业往往资金规模较大,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能够从国有企业集团整体经营发展的高度,在整体经营范畴内进行资金的调拨,可以有效地减少内部资金闲置的问题,不仅资金周转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大幅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可以降低国有企业的财务成本。在资金集中管理下,对内部下属成员单位的融资管理活动也进行了整合,集团结算中心或者财务公司进行统一的融资活动,能够有效防范出现存贷双高的现象,既可以通过资金整合后的规模优势提升融资能力,也可以通过资金的内部调剂降低财务成本。第三,可以规范国有企业的资金运作。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将国有企业成员单位的资金进行集中统一运作,需要编制完善的业务操作手册对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并对国有企业资金的对外投融资以及担保等进行了统管,对外违规支付行为得到有效控制,资金的计划性得到强化,从而实现资金运作的规范性,增强国有企业经营稳定性。

二、国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的归集划拨效率不高

国有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主体就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而在资金集中管理中,资金归集划拨等方面存在不少的困难。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强化国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策略研究■吕新建管理创新42断深化,国有企业的资金规模总量以及经营业务板块不断扩张,内部成员单位资金集中管理所面临的难度不断增加。有的成员单位自身资金体量相对较小,担心资金过于集中化管控难以实现灵活运用,造成自身经营运转能力下降,烦琐的资金使用审批流程会影响生产运营的流畅性;有的成员单位虽然资金体量较大,但是担心采取资金集中管理后会影响自身的资金整体调配使用,难以实现资金使用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影响战略发展规划落实,因而对于资金集中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二)资金利用不够充分有效

国有企业的资本实力相对较为雄厚,资金持有量规模相对较大,内部的货币资金较为充裕,但是一些国有企业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以后,对于资金的利用不够充分,内部大量的流动资金处于闲置状态,还没有将资金转化为资本,无法实现增值的功能。由于资金利用方式渠道不够丰富多样,有的内部资金甚至主要分散在各银行账户内,只是产生利息收入,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因而造成资金增值困难,也进一步造成了资金持有成本增加。

(三)资金集中管理缺少科学规划

一些国有企业在资金集中以后,缺少科学的使用管理规划,没有按照内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实际需求等科学编制资金集中管理计划,尤其是一些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缺少业财融合的理念,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内部业务部门的数据没有及时地进行归集分析,导致资金计划编制不够科学,资金集中管理计划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存贷双高的现象在不少的国有企业内仍然较为常见,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价值发挥。

(四)资金风险控制能力需要强化

资金集中管理以后,国有企业在集团总部层面的资金投资运营、资金结算等风险隐患随之增加,对于资金风险管理要求不断提升,然而一些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结合国有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隐患,仍然缺少系统科学的预警分析,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应收账款、筹资融资等方面,受到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面临较大风险隐患,容易出现财务损失。

三、国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优化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构建方面,首先应该注重对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职能进行明确,一般来说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应该将工作重点置于流程管理以及风险管控方面,其中流程管理重点突出资金的归集、支付、筹措、收款、分配、投入等多个方面,进一步突出财务公司等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统筹作用,为资金集中管理提供良好基础。其次,应该搭建健全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体系,对内部成员单位资金集中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并对内部借款管理、资金结算管理、使用收益管理、风险控制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内容建立详细具体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二)提升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归集效率

在国有企业内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资金的归集成度,在资金归集的具体实施上,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首先,做好企业内部银行账户的清理,对国有企业下属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开展集中清理,可以根据成员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指定的银行、指定的范围保留相应的账户,对于成员企业的账户统一纳入资金结算中心的银企直连系统,并强化对成员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力度,通过账户的统一管理增强资金的集中管理程度。其次,应该注重强化对国有企业资金归集的管控考核,针对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考核体系,对于资金归集成度较高的成员单位应该落实资金鼓励、政策优惠以及提高利率等适当的激励措施,增强国有企业成员单位参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积极性。此外,在提升成员单位资金集中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方面,还应该注重提升国有企业财务公司或者内部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对成员单位资金需求的调研分析,拓展金融服务的宽度以及广度,吸引企业内部更多成员单位将资金归集到财务公司。

(三)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投融资效应的发挥

在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方面,还应该注重进一步强化资金集中后的投融资效应,满足国有企业自身多层次的资金应用管理实际需求。具体来说,投融资管控重点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首先,应该注重优化国有企业的整体融资结构,根据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实际情况等,不断调整优化融资模式,积极采取多元化新形式的融资途径,尤其是建立完善银行贷款和信托、项目股权、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路径,并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阶段的不同来及时地调整融资的模式,确保资产和负债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其次,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应该适当地增加金融业务的品种,探索在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汇押、融资融券、绿色中期票据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并结合国有企业所处行业领域的不同来打造产业链融资平台,以多样化的金融业务品种来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第三,应该建立规范高效的投资管理体系,立足于提升资金收益水平,进一步拓展投资渠道,强化对国有企业成员单位战略扩张发展的资金支持,适度增强财务公司或者内部银行的投资活动,灵活应用多种理财产品,完善投资管理体系以及考核,促进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四)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资金风险管控体系

资金风险管理是资金集中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资金风险管控方面,首先应该基于风险导向建立完善内控体系,围绕实现内部资金的有效配置,资金管理合法合规合理,实现资金风险的及早预警和控制等方面,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资金风险管理预案和办法,对资金集中管理岗位责任进行明确,突出强化对资金集中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会计稽核等的有效控制,以完善的内控体系增强对资金风险的控制能力。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区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流程。其中,在事前的风险控制方面,重点应该充分发挥好预算的作用,强化对资金用途、融资途径、资金使用金额预计以及资金预计收益情况的分析,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问题;在事中的风险控制方面,重点强化对资金集中管理阶段的资金实际用途、业务经营状况、重要事项以及突发事项等方面强化控制;在事后的控制方面重点对资金的收益状况、资金使用状况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强化监测分析,最大程度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

(五)提高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改善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也是重要的基础保障措施。在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应该注重做好与财务共享中心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财务共享和资金管理的有效融合,并与业务活动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适配,特别是完善资金预算模块以及票据管理模块等,提高财务会计核算的效率。同时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强化资金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生产采购和销售等业务活动系统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共享,确保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可以动态地掌握内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而依托全面的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做好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指导改善资金集中管理策略的优化完善和动态调整,增强资金集中管理的及时性,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管理效益。

四、结语

优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应用,对于改进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在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中,应该根据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以及管理特点,进一步提高资金集中管控运行效率,突出加强收支环节的管控,完善资金集中管理风险体系的建设,进而促进不断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程度,实现国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吕新建 单位: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资金管理研究3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加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特征。在该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高效发展,必须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尤其要注重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实效,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文章就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展开论述。

1企业资金管理的意义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注重资金管理是实现企业长效、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部分企业不注重资金管理深化,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危机,致使企业进入不良发展循环,对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需意识到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开展资金管理工作。

1.1是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的关键举措

综合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趋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障资金链的良性循环,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在实际发展中,企业要注重加强资金管理,借此规范资金使用体系,确保各项资金流通科学、合理,避免资金盲目乱用,确保资金使用实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1]。在资金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设置留存资金,确保企业的基本运行。留存资金的设置应合理,若过多会出现浪费,增加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过少则会降低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2]。资金管理对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实现企业长效、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1.2是规范企业经济发展行为的关键路径

经济活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规范企业经济发展行为尤为重要,而资金管理的实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因此,需注重资金管理的深化,规范企业发展中的经济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很多企业认识到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促使企业良性发展。但仍有部分企业不注重资金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能依据规范进行,导致资金使用明细和目标模糊,易造成资金浪费,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无形中还会制约企业社会效益的产生,使企业的整体发展受阻[3]。因此,企业管理人员需认识到资金管理对规范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资金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实现高效、系统的资金管理目标,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使企业经济发展行为正规化、合法化,以此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1.3是扩大资金规模的有效途径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资金管理,确保对每一笔资金进行合理利用,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投资效益,不断扩大资金规模。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管理不够重视,在实际发展中出现资产闲置浪费和资产分散等现象,不仅会造成资金浪费,还可能产生资金方面的风险,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资金规模的扩大[4]。由此可见,企业加强资金管理能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不断扩大企业的资金规模,实现资金有效聚集目标,提高资金管理效益,进而推动企业健康长效发展。

2当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形成资金扁平化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企业长效、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很有必要。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确保资金实现良性循环,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5]。从实际情况看,部分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了较多问题,其中没有形成资金扁平化管理是制约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因素,即企业在二级核算转向一级核算过渡期前,大部分企业的银行账户较为分散,导致企业整体的资金调控存在较多的问题,不利于企业发展[6]。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各管理职能部门出现分割现象,各部门间的数据难以集成,极易在企业购、产、销、存等环节出现资金脱节问题。未形成资金扁平化管理导致财务资金难以实现统一、高效管理,再加上财务信息数据传递不畅等,易导致实际财务管理与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不符,难以满足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需求。2.2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同时我国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其中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对财务监督制度等进行了明确,借此实现高效、全面的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但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看,部分企业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一对一”的负责监督机制,进而出现严重的资金浪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对企业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7]。

2.3计划收支与实际严重脱节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实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须注重财务预算工作的创新完善。但分析实际的管理情况发现,很多企业在管理中没有认识到预算工作的重要性,预算管理不科学,进而导致计划收支与实际严重脱节,对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另外,部分企业的预算工作出现形式化现象,无法有效指导实际工作,导致预算计划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实际支出远大于预算,导致企业资金进入不良循环,出现严重的资金损失,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2.4资金沉淀严重

资金沉淀严重会导致企业资金进入不良循环,影响企业的运营。资金沉淀严重主要与在途商品、存货、应收账款比例增大有关,导致资金周转难度;还体现在企业资金管理没有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销售滞后,导致资产闲置,而且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的投资不科学,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和需要,出现盲目投资,造成企业经济损失[8]。另外,部分企业在生产和发展中未了解市场需求,一味追求销量,导致企业库存占比较大,欠款难以快速收回,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

3企业资金管理的优化对策

3.1构建扁平化管理模式

为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实际发展中应注重分析资金管理问题,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实施扁平化管理,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因此,相关人员应注重管理模式的优化,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资金管理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注重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助推企业实现高效的发展目标[9]。例如,企业将二级核算转为一级核算时,应注重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建设,深化成本管理,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目标,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为ERP管理的有序推进奠定基础。在实际管理中,可以实行“一个财务”“一支笔审批”“一个漏斗”的管理体系,以及统一账户、对外结算和统一存贷的资金总量集中制,还要注重收支两条线的目标[10]。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能有效弥补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为实现高效的资金管理目标,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可以成立资金预算管理小组,细化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确保预算计划顺利落实,节省开支,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效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成立资金预算管理小组,综合分析上年度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成本等相关数据,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结合本年度的实际情况和来年的计划科学编制预算,确保预算工作与市场发展趋势一致,以及预算的有效性。另外,企业相关管理部门还要深入分析和细致检查生产定额、年预算指导及各单位的月资金支付,尽可能避免随意变更预算计划[11]。只有确保预算编制实效,实现资金平衡和预算控制,才能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溯源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管理过程中若出现资金流动异常,相关人员需及时分析原因和控制不利影响,落实预算动态化管理,助推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12]。

3.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资金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其产生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下,资金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企业需加强资金管理,弥补以往管理存在的不足,助推企业实现健康发展。在企业发展中,除现金流外,部分资金体现为固定资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较少,固定资产占比较大,若不注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盘活,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出现闲置或重复分散等现象,进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的资金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关系,规范企业发展中的经济行为[13]。具体来说,就是明确划分使用责任,谁使用就谁负责。同时,在日常使用中应注重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管理,避免固定资产丢失、损坏或出现其他不良现象,以此提高企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另外,为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实效,在实际管理中可以推行基层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减少人员调动产生的资产权属不明现象,即相关负责人在离职、调任前,需要处理完善资产的相关手续,划清责任界线,避免后期产生低价转让或其他恶劣购买竞争行为[14]。

3.4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由此进行资金的统一支配,继而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助益。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能实现结算速度加快的目标,对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货币资金集中管理下,企业的生产资金不会被随意挪用,还能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另外,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借助资金结算对基本单位的资金支出情况进行监控,实现溯源管理,以减少模糊的、预算之外的资金开支,显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15]。在货币资金集中管理下,企业的资金调整能被及时反映,尤其是在信息化管理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了解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调整战略方向。总的来说,在实施货币资金集中管理后,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用显著提升,有效规避企业发展风险。

4结束语

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资金管理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举措。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注重和加强资金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目标,由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马丹 单位:海南恒智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企业资金管理研究4

1 概述

全过程绩效管理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常实行的一项十分有效性的管理工作,绩效管理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尚书舜典》中就记载“鲧治水九载,绩用弗成;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现代的绩效管理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兴的企业管理,后引入政府的公共领域管理,特别是政府的项目管理。其目的是融合社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使政府运转高效。我国则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推进而不断完善,在2010年后引入财政管理后逐步开展,国务院在2018年9月正式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该文件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各省市要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开展各级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体系,规范绩效管理,争取用3~5a时间使“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深入人心。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是水利建设和改革的专项资金,是水利行业争取中央财政投资的主要来源渠道。为规范绩效管理2016年12月财政部、水利部正式印发了《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将用于有关水利建设、水利改革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为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每年按规定程序下发地方。随之财政部、水利部部署对2016年度水土保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资金在全国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拉开了水利发展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序幕。2017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有关要求,财政部正式实行“大专项加任务清单”[1]资金管理模式。2017年4月,财政部、水利部印发了《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水利发展资金使用过程中从绩效目标设定、申报及执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切实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并将绩效因素与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分配相结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中央分配各省资金额度的重要因素之一[2]。由此可见,绩效管理已经成为水利发展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管理现状

2.1 基本情况

财政部每年分两个批次下达中央水利发展资金,要求各省结合实际出台《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各省按照中省相关规定在规定的事件进行资金计划分解下达,中央水利发展资金主要支持各省用于200~3000km2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水库建设及除险加固、淤地坝治理、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山洪灾害防治、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等类项目,其中投入规模较大为200~3000km2中小河流治理,占比在20%~40%以上。根据资金统计,各省水利发展资金要全覆盖,各地资金规模差别较大,分配依据主要考量清单任务、上一年年度投资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评价结果等因素,资金补助一般要向脱贫县倾斜。

2.2 绩效管理内容

2.2.1 绩效目标设定

为加强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管理,每年财政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组织专家、中央主管部门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对所有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整体绩效目标进行集中会审,审核后上报全国人大批准;在下达资金时,财政部将任务清单随同资金一起下达各省市;各省在收到补助资金后,根据项目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兼顾项目当前、长远效益和直接、间接效益,科学合理的设定绩效目标,报财政部及相关主管部门备案(抄送各地专员办),审核确认后的绩效目标作为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的依据。

2.2.2 绩效运行监控

绩效目标运行监控分为四个阶段:跟踪收集绩效目标值、对执行情况特别是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执行偏差和目标完成的可能性进行预计、提出纠偏措施、形成跟踪报告、及时整改。

2.2.3 绩效自评

绩效自评,是指资金使用单位或法人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照上级部门下达的绩效目标及指标值,对应各级单位及法人填报年度实际完成值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的管理过程。绩效自评按照《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办法》遵循全覆盖,确保评价客观准确,可以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进行评价。项目绩效自评一般采取打分评价的形式,评价满分为100分。为了统一标准一级指标权重设置为:项目决策10分、产出指标40分、效益指标15分、项目管理30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5分。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安排时间一般为每年5-7月,按照财政部、水利部相关文件精神,省级水利、财政部门共同组织、迅速部署,各级财政、水利部门上下联动,采取绩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上一年度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包括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第三方单位审核和实地抽查、省级汇总分析上报等4个阶段。

2.2.4 绩效结果运用

各省市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经过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后,以通报等形式予以公布,作为下一年资金分配额度的重要因素;同时针对自评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问题,要求各省要及时部署,立即整改,对情节严重的启动相应问责程序,建立行政问责机制;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财政部门,应按照评价结果组织开展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的奖惩机制,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绩效评价结果(涉密项目除外)。

3 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水利事业发展呈现高目标引领、高强度推进、高效率落实的良好态势。但受基层专业人员紧缺、业务管理经验不足以及地方财力等因素所限,在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影响到资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

3.1 基层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1)基层绩效管理工作基础相对薄弱,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县区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主观意识,对绩效管理的目的对象、工作内容、关键环节等掌握不够全面,绩效管理理念未树牢;(2)绩效管理类专业人才较欠缺。绩效管理是一种全新管理理念,政策性及技术性均较强,实务操作环节多,基层单位普遍缺乏同时懂财务、业务及绩效的综合类人员,不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3)绩效管理工作质量不高。地方绩效管理水平整体偏低,特别是在目标设定、过程监管、后评价等方面与中省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2 绩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中央水利发展资金覆盖全省所有县(区),绩效管理具体工作需要省级“自上而下”布置和市县“自下而上”自评,包括数据收集、审核、汇总、分析等多个环节,工作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1)市县具体项目由各业务科(股)室分管,但评价体系是按整县评价,导致条块的汇总、协调、沟通工作量大;(2)全省绩效自评数据的收集、审核、汇总等环节完全依赖传统线下方式,尤其是县级数据的反复修改完善增加大量重复工作,省级汇总、审核工作量很大。因此,亟需建立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以提高绩效管理效率和绩效管理水平。

3.3 绩效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各省级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基本上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从项目决策、项目产出、项目效果、项目管理、社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但整体看,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具体操作规程规范还有待完善,各项评价指标的设置科学性、合理性有待继续深化研究,特别是市县评分标准需要根据各省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调整。

3.4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有待加强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是完善“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闭环机制的重要环节。绩效评价结果在各省目前主要应用于公开通报、整改等方面,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绩效问责等在实施中力度有待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正在逐步探索实践中,机制尚不够健全,导致部分基层单位对评价结果不重视。此外,绩效管理工作主要根据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推广先进经验,健全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对策及建议

4.1 适当延长绩效评价时间

水利项目部分效益体现一般在工程建成运行后1~2a,特别是水土保持项目,建成后一般需要3~5a时间才能发挥效益,因此建设当年效益不是很明显;同时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受季节性和农时的影响较大,项目实施的有效工期有限,建议水利项目绩效评价时间放在项目实施第三年的1-2季度进行。

4.2 开展绩效评价方法科学性的研究

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是一项多层次、多目标、多任务的工作,是典型的多属性评价,目前实施的综合评价方法,基本上适应地方,但各省实际情况不一,各有特点,存在差异。建议研究探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科学有效地方式来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绩效跟踪改进制度,不断推进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

4.3 优化基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中省已经建立了较成熟的指标体系[3],为了便于统计汇总和工作开展,市县及各基层单位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沿用中省级指标体系,但自评过程中,部分指标仍存在一定不合理性,比如对项目实施过程优劣反映不够:目前的指标体系质量、实施进度、实施效果这几部分虽然单独计列,但实际工作是一项完不成,其它项是无法得分,缺少对前期工作质量评定的指标。再比如,在绩效指标体系设置上,各省市材料报送的时效性、合规性等分值所占比重较大,而对项目实施过程的重点项:资金使用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侧重点分值较小。建议各省在市县基层单位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中在二级指标项目前期中增加三级指标:立项、审批、项目管理(“四制”落实)等内容。

4.4 建议加强绩效成果运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运用机制[4]。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重要依据的同时,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分析诊断投资计划执行、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完善资金计划下达、拨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控制措施,加强财政资金的监控,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5 结语

在“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下,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应注重和鼓励开展绩效评价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从绩效目标科学设定、绩效目标执行监控、绩效评价时间合理确定、绩效指标体系优化选择、绩效评价成果运用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机制。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绩效目标执行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对偏离项目绩效目标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确保绩效批复目标顺利实现,进而不断提升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水利发展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作者:郝伦 杨艳 文燕 单位: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省泾惠渠灌溉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