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7 16:59: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农业发展范文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观光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结果。观光农业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发展观光农业有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产业融合和优化布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研究从广安市域的视角,深入探讨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互动发展的路径,寻求广安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一、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关联性
观光农业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活动为经营基础,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观光的需求为目的,充分开发农业资源,通过举办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文化、艺术创作等活动,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农耕文化,将农村的相关产业贯通,着重融合体现“三生”功能,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新业态。乡村旅游业以乡村的自然风光、传统建筑、农耕文化、田园生活、民俗风情等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由当地村民参与管理、提供服务,可以让游客欣赏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或参加生产、采摘等农事活动,深度体验田园生活。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均以农业为基础,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两者结合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互动的意义
(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打开农村发展空间观光农业融合了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其衍生的相关产业,拓展了农业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功能,深度挖掘了农村的区域文化特色、产品价值特色、绿色生态特色,推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跨界融通,促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业是“农业+旅游”的有机融合形式,能够让游客回归绿水青山,体验乡村野趣、农事活动、民俗风情,在提振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作用。
(二)促进农民就业,打造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观光农业,能统筹城乡各种要素资源,释放大量的农村内需潜力,创造更多农业价值,拓展农村的非农就业空间,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互联网等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观光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让农民就业有渠道、创业有载体、致富有门路。发展乡村旅游业,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让农民在不离乡、不离土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家乡建设,能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如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等),提高农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附加值。同时,能激发人们对绿色、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山林的心理需求。
(三)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展示农村的魅力
在发展观光农业的过程中,依托农林牧渔、花果稻茶等农业资源和具有当地风情的民居,传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开发农村的地形地貌、四季之景、空闲场地、庭院房屋等旅游资源,融入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动感时尚、动漫创意、童真青春等元素,能够让农业发展更高效、更智能、更精细,打造农业产品及旅游项目的好形象、好品牌和好卖点,形成“三生”融合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展示新时代农村的魅力。深度挖掘乡村的古风古韵,不仅要突显乡村的绿水青山,更要弘扬乡村的人文之美,展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育乡村的独特气质气韵,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在观光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业,要注重内涵建设,引入当地富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增强吸引力。
三、加快广安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互动发展的策略
(一)做好谋篇布局,呈现地方特色
广安是川东地区的桥头堡,要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第一,要做好顶层设计,立足广安的区位优势和实际,抢抓西部大开发和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战略机遇,做好整体规划工作,积极推动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文件协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权责利分配机制、发展定位和发展机制等,将开发工作纳入城乡发展大系统,结合广安地方特色,以产业为依托,打造产业带和产业群。编写具有广安乡情特色的相关读物,展现广安发展的新形象,讲好农业和旅游业的好故事,传播乡村振兴的好声音,多方发力、多措并举,让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第二,聘任一批农业专家、规划专家、文化学者、文创设计师,请他们从农旅产业的定位、规划选址、风格特点、竞位关系、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设计论证,盘活闲置的农村资源,根据各乡村的特色及相关的支柱产业制订农旅产业规划,推动农村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使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广安各区县、各乡镇的特色产业定位和经济发展重点工作联系起来。第三,彰显农业资源及乡土文化的地方特色。我国为了庆祝丰收,在每年秋分时节会举行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广安自古以来就有“金广安银岳池”之说。为了呈现庆丰收的主题,可以举办速搓玉米、耕牛碾谷、抢粮入仓、下河捉鱼等农事活动,丰富旅游体验项目,让当地农民及游客充分感受丰收的喜悦、分享快乐。还可以积极开展农业科普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一系列过程。广安作为农业大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优质的农业种质资源,应做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休闲观光景点,让游客有景可观、有景可游、有景可拍;延伸农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开发工作,调动政行企等多方力量,形成农旅产业的发展合力。
(二)彰显生态优势,展现文化风情
广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鲜明的农业特色和悠久的民俗文化。例如,可以让游客在华蓥山上赏日出,到鳌山寨里赏桃李,去农业公园摘柚子等。广安的乡村自然风光优美、生活节奏缓慢,对那些整日忙于工作、心气浮躁的都市人来说堪称身心放松的“乐土”,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农家、山花、茶园、鸡鸣、狗吠等景物,可以让游客进入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境界。在开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要凸显广安本地的风俗习惯、农事活动、建筑风格、风味美食等特色,开发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增加乡村原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充分注重游客的体验感。例如,通过旅游规划设计将当地的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歌曲等融为一体,举办喂猪仔、赶鸭子、收稻谷、打糍粑、榨菜籽、磨豆花、做苞谷粑等活动,让游客走进大自然,体验农作乐趣,陶冶情志,有新鲜感、参与感、互动感、满足感、获得感。游客居住在具有川东民居特色的民宿中,亲自动手做农活、做农家饭,能体会农家生活的快乐。值得一提的是,民宿规划应保证一致性(如青瓦白墙、木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软装饰、绿植等营造特色,突出不同的主题,提高辨识度。总之,广安要遵循农旅产业的发展规律,彰显生态优势,加快核心景区、精品景区的建设步伐,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引领、资源聚集等模式,建设生态景区、文化景区、康养景区、农耕文化景区、采摘景区等一系列主题景区,让广安成为川渝地区游客自驾游、中短途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三)发挥资源特色,创立地方品牌
广安要积极推进观光农业发展,依托大云山蜜桃产业园、龙安柚博园、白马柠檬产业园、石笋杨梅采摘基地等,推出采摘、品尝、摄影等乡村旅游项目。还可以结合娱乐、体验、养生等主题,合理规划定位,打造立足广安、辐射川渝的乡村旅游品牌。首先,文旅部门和农业部门要相互配合,细致调研,摸清家底,充分挖掘文化特色资源,论证后提炼出广安的特色。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竞争优势,积极打造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具有广安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注重品牌的打造和内涵的挖掘,提高广安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要拓宽思路,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品质,激发商户参与的积极性,共同挖掘乡村旅游的内涵,向游客展示广安资源的吸引力和文化的向心力。其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环保、文化创意等元素巧妙结合起来,构建全方位展示广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体系。例如,可以组建演出团队举办综合性文艺演出,借助各类媒体来宣传广安的旅游特色,举办摄影节、赏花会、春天诗会等互动体验性活动,让游客了解广安、愿意走进广安,同时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另外,还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制订不同行业的服务质量评定标准,评选出一批品牌商户、典型商户、网红商户,既让农民和商户想干、愿干、敢干,分享旅游业的收益,又让游客放心。最后,与其他单位协力打造农业旅游品牌。例如,每年举办以广安为主题的全国文创作品大赛,向全国的专家学者、设计爱好者征稿,提高广安的影响力。还可以与一些科研单位、高校、出版单位等联合举办广安文化宣介会、广安文化交流论坛等,为广安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李雪芬 邓小辉 姚懿菲 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发展研究2
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农业的发展牵动人心,农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将农业技术发明应用到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引发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推广、生产应用和扩散等一系列涉及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活动等相互关联的综合过程。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系列过程,由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的子系统组成,难度大、周期长、效益高。农业发展不仅要靠政策的推动,更需要通过农业技术的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业生产理念与模式,使农业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形势[2],利用科技发展带动农业的进步,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性发展。
1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技术创新是引领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是实现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选择以及重要手段,农业的发展应该以加强技术创新为主。
1.1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
农业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要充分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广泛的推广渠道和有效的推广形式,来加强广大农民朋友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很显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农业技术创新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在高质量发展的大前提下,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发展质量要获得实质性的提高,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助力。信息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模式,并且由信息技术衍生发展出了更多新的技术领域,而这些技术又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3-5]。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深化,能够促进农业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借助交流平台和推广平台,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形势,促进农业生产经验的交流,使先进的生产理念和资讯得到及时传播与更新,生产技术得以提升。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6]。1.2拓展农业市场我国农作物品种多样,种植范围广,在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创新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的生产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这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获得更好的农业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6]。这是因为农业科技的创新,如网络技术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加速农业信息和生产资源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规模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突破传统市场渠道的局限,利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建立商务合作平台,通过平台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整合、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更多优质的农产品走出国门,赢得更广泛的市场空间,获得更丰厚的利润。此外,通过农业科技的创新,还可以打通物流平台,形成农业生产产业链,缩短物流时间,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加快提升农产品的综合效益。赵秀琪[7]研究发现,进行农业模式的创新,开发农业新型发展模式,如将农业与乡村旅游、科普教育、传统文化、康养、素质拓展与休闲运动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科普教育、康体运动、素质拓展、创意农业等,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新体系。该模式适用于农业经营主体所处地区农业资源较为分散,自身受限于技术、资金等方面,位于价值链中低端,没有足够的实力通过自我延伸来打通农业全产业链,因此更倾向于与其他产业主体通过合作或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拓展农业新功能。
1.3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决不能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尽管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生产经验,但是离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仍然较远。影响当前农业发展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现代化、生态化农业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8-9]。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落后的生产观念之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也是息息相关的。而农业科技的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相关理念落到实处,真正意义上带动我国农业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作用首先体现在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上,以农业生产机械设备为例,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水平,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机械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十分普遍,这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产业发展赵恒杰,等:技术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77仅解放了劳动力,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10]。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农业生产机械化,通过机械化生产,减少了人工作业,从根本上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提升了生产效益[11]。当前,我国的农业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普遍,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生产管理的角度来看,都得益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深化。此外,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先进科技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如利用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利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对农业生产垃圾进行消化,这些技术都是农业科学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生态农业的有效路径。项晓青等[8]研究发现,从转变生产方式入手,转变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模式、耕作制度和成功做法,能够有力推动现代农业水平的提升。稻虾生态种养、养殖尾水治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相关工作的推进,能够大大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和现代化,加快农业的发展步伐。
2农业发展中农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农业技术创新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是显著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现代农业推进的关键时期,要加快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使得农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迈上新台阶。但从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阻力来看,农业创新的力度与深度还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基于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在农业发展水平上,还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生产理念与技术还比较落后,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认知还不够深刻,相关部门普遍对当下的农业生产管理进行调整,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前提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12];二是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力度不足,推广方式落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唯有应用到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去,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其重要性,而农业创新技术成果的推广显然是关键,良好的推广模式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让更多农户所熟知,并增强其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成果的信心与决心,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生产管理理念等,但是由于落后的推广模式,限制了推广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有效的应用;三是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不是口头上的创新,而是从理念,到设备,到技术,整个生产流程的创新,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反复的研究、试验和验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不是每一次的研究与创新,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成果,除了人力的投入外,还需要物力的投入、资源的投入,而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力资源,无一例外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13]。由于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导致在农业创新上后劲不足,无法引用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才来充实农业创新队伍,这就导致农业创新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3利用创新技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其在具体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以科学的创新带动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广泛的宣传与推广,只有使广大农户更清晰地认识到农业科技的有效性,才会增强其应用的意愿与信心,这就需要结合农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农业发展质量提升的目标,来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是全面分析研究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来提升创新投入机制。二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责任制,责任制包括对推广时效性的考察,对推广效果的查验,以及对推广过程的跟踪与监督等;通过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工作的深入、顺利开展。邵建成[14]认为对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认识应多从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扩散等活动展开,他提出了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三元结构、国家农业技术创新引导体系的七个部分等,为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提供了有效措施。
3.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队伍的培养
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广泛,结合我国农业生产面积、农村人口基数、农业生产的现状来看,农业发展质量的提升需要依赖农业科技的创新。而农业科学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应该通过农业科学人才的培养来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应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地方农业部门与高校的合作,高校为地方农业部门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而地方农业部门可以将农业生产中、农业科学创新中所遇到的问题、困难、主要现象等及时与高校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高校就理论创新持续投入,将农业生产中的现实经验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比如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具体的农业生产问题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对创新的认知。此外,通过农业部门与高校的合作,还可以进行定向人才的培养。基于当前我国农产品的丰富性,术业有专攻,可以定向培养人才,毕业后进入当地农业部门,为农业部门队伍的壮大提供人才支持。二是加强对现有农业科研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农业技术要实现创新,首先要科研人员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所以,要采取有效的培训方法与渠道,加强现有科研人员的培训,同时利用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机制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科研人才素质的提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余凌等[15]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配置结构,他提出目前农业活动经费和人员在研究与开发机构、大中型企业和高等学校间的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队伍的发展与壮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
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与推广应用,离不开多方支持,需要发挥相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首先要加强政策的支持,要对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形成全力支持的良好氛围,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体系。除了政策的支持外,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农业科技创新需要高素质人才,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而这些资源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资金支持不到位会影响创新转化的效果。一方面要发挥政府财政的支持作用,二是要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如与先进的企业合作,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通过引进民间资本等多样化的路径,实现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充分支持。王焕祥等[16]探索了技术创新各环节多种政策工具的选取和配合应用,提出发挥政策支持的具体措施,他认为,政府一是要做好政策引导,二是要加强交流合作,三是要给予资金支持。
4结语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质量息息相关,为更好地发挥出农业经济的支柱性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是根本。这就需要结合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农业发展的目标,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通过队伍建设、政策帮扶、资金支持、推广实施等多样化的途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
作者:赵恒杰 董建恩 徐勇 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
农业发展研究3
近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经营体制的建设,构建出多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构建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要求各区域能够因地制宜地扶持、发展和壮大各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使之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这一过程中,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以此形成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主体、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助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于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状况
从广义上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农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型组织,这种创新型的组织需要以经营管理为前提、以商业化生产为目标,以资源配备为条件进行农业经营发展。同时,还需要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才能不断涌现和发展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1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大幅度上升
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宏观政策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进行调控,基层政府也通过各类的扶持政策积极参与农业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以快速发展。其中,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这些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开始面向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1.2类型趋于多元化
随着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单一化的经营主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除数量差异之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类型上更为丰富,趋于多元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这2种农业经营主体为例,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其农业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区别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也是以家庭为单位,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基于农村家庭承包进行经营的,由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提供者或使用者以自愿联合的方式形成的民主、互助型经济组织[1]。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销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这种经营结构能够有效地拓展经营范围,减轻农民的生产负担,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丰富农民的受益渠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促进惠民政策的深化和落实,有效地保障农民的权益,促使惠民政策真正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其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从根源上改变过去农民就业的问题,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来源。有效地解决过去农产品销售环节中人力缺少、农产品积压及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形成了农业生产经济化的局面。
3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3.1自然灾害频发
纵观历史,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调整农业生产条件,改造中低产田,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致使农业生产能力一直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特别是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和改造缓慢等问题普遍存在。目前,我国由各类大、小灾害而造成的农业损失,尚未得到有力的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新形势下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之一。3.2生产力低下现代化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装备的农业。农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应基于现代农业要素集中技术的持续投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归根结底,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需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推动。然而,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普及在大多数地方,特别是在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已经成为农民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滞后于农业科研,农业科研的许多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二,农业科技人员不足,组织架构不完善;第三,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工作条件差、工资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3.3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大部分劳动力都处于中小学文化水平,文盲和半文盲占有很大的比例,再加上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很多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尤其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年轻农民,都愿意前往城市发展,而滞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观念相对落后,市场意识薄弱等问题[2]。此外,这些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对先进事物的接受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无法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这种背景之下,农民素质和农村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
4.1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第一,宣传动员。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答疑解惑和分享成功范例等方式向农民宣传商业登记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对政府出台的免征登记、证照收费等优惠政策进行普及,并对许可程序、所需材料和时限等知识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广大创业者申请涉农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政策驱动。基层政府可通过相应的政策促进市场主体数量的增量和质量的提升,以此拓展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同时,还应以财政支持的方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予以扶持。第三,以工商业为动力。尽量开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注册的绿色通道,并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者的教育程度和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从政策咨询、名称审批到填表等一站式服务,将“最多跑一次”的优化式服务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便利举措,以此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工商负担。第四,部门联动。与农业部门联合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协会和其他农业相关实体进行调查。基于调查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登记管理的相关举措,并以推进会的方式吸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加入[3]。
4.2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质量
第一,设立联社。目前,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规模小、成员少及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功能。为扩大农村市场主体规模,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应积极开展设立合作联合试点,探索同行业、同地区、同环节、跨行业和跨区域之间的合作联合,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构建公司、基地、农民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济综合体,形成资金、资源等更高层次的联盟与合作形式。第二,协助金融。融资困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对于农民在资金上的需求,应主动协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功效,通过股权质押、债转股和动产抵押等多种形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贷款,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不受资金的束缚。第三,规范操作。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构建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第四,升级提档。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持续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增加农产品生产数量,拥有充足稳定的市场货源,秉承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战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以特色和品牌为经营方向,突出地方特色,宣传产品文化、扩大产品范围,使其在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状态下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4]。
4.3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入活力
第一,大力打造涉农主体商标。按照“一个企业、一个产品”的理念,建立“名牌”培育和创造储备基地,加强区域品牌基地建设,支持特色农产品和品牌创造,以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二,以“产销对接”支撑农产品销售。积极引导超市、批发市场和农产品产销企业建立产销联系,通过交易会、对接会等形式,为供需双方创造见面交流的机会,并为农产品销售搭建桥梁。在全市大型超市和商场设立地方农产品专柜,方便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第三,拓宽农产品贸易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涉农主体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辟网上交易市场,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民农产品交易能力和实力。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效益的目的。
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不善的问题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只有政策明确了,主要责任才能落实。在明确经营主体的概念和内涵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业发展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经营主体的管理效率,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和加强制度建设。从目前情况看,农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经营主体的混乱,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范围没有明确界定,这会导致农业经营主体的内部问题无法得到相应的解决。从长远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阻碍农业的发展。农业经营中介组织是形势发展的产物,是一种自发的服务组织,管理部门更无法进行定义[5]。因此,要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效率,关键是要明确管理部门,人员配置也需要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需要进行合理配置。
5.2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不足的问题
通过对快速发展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政策有针对性地给予大力支持,支持方式要切实可行,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然而,许多区域仍然缺乏有效的区域扶持政策。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形式下的农业经营实体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此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
5.3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力度欠缺的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提升农业经济实力的关键和有效途径,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起点。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存在着很多明显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调查力度,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服务效率,大力开展服务工作,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保驾护航。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其不仅可以优化农业经营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说,优化农业经营结构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工作,也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农业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改进,为提高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搭建一个基础平台。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类型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因此,要正确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和政策等因素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健康的方向前行。
作者:聂登超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
农业发展研究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农业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改进,以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农业相关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赣州作为一个农产品种类众多的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暴露出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赣州地区农业发展的情况,根据农业产业集群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创新相关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促进赣州农业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1农业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
农业产业集群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各类企业进行有效联合,从而形成互相促进和互相支持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和农产品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农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中主要涉及农产品种植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农产品的流通企业,这些农户和企业在集群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然后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度集中的产业发展链,从而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动当地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农业产业集群涉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相关部门,涉及的企业和部门众多,这些部门和企业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分别负责不同的环节,发挥各自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产业链发展的特点[1]。②农户和农产品企业之间形成了完善的合作关系。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中需要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共同的参与,其中农户作为农业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提供农产品、保证农产品充足供应的重要作用,农户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负责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及售后的服务,这些企业为农户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保证了农产品正常的销售,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户和农产品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只有有效的合作才能保证双方各自的利益,实现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③地方特色明显。农业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发展起来的农业发展模式,不同地域的农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盛产的农产品也不尽相同。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会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作为发展的重点,从而突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总之,农业产业集群具有鲜明的特点,对促进地域发展,提高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2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不足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以农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同区域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等的不同,农产品的种植品种也不尽相同,导致不同地域都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在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产品品牌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品牌宣传工作不到位,无法树立区域品牌,导致赣州区域的特色农产品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农业产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
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是独自经营的,而且个体规模较小,无法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发展链,导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农产品得不到很好的销售和流通[2]。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的落后,导致农产品的生产受阻,同时由于信息流通的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销售。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带领和组织,无法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制度和模式。
2.3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缺少创新
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之间虽然有合作的意识和行为,但是合作形式简单,往往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缺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意识,在合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创新,导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缓慢,无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2.4相关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进程。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种植的农户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种植过程中不能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另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相关人员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农产品的特点,结合农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销售方案,保证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正常进行。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能力方面的欠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数字经济背景下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策略
3.1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农产品品牌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打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品牌的打造和树立。首先,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效应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农户和企业同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农户和生产企业相关人员的品牌意识,让其充分认识到品牌效应的重要性,从而促进赣州品牌农产品的发展。其次,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由于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种植种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打造品牌效应的重点产品,可以以地域特色产品为主题打造地域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赣州盛产的农产品种类众多,其中一些农产品已经闻名全国,被大众所熟知。赣州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具有赣州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打造独有的农产品品牌[3]。比如,赣州的特色农产品有脐橙、咸鸭蛋和板鸭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打造农产品品牌的特色产品,从而促进赣州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后,加大宣传力度。要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就必须重视农产品相关信息的宣传,相关企业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农产品的特点,挖掘农产品的独特之处,进行大力的宣传,做好农产品的宣传工作,打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总之,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要重视特色农产品的挖掘和宣传,打造属于赣州独有的农产品品牌,借助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更好地促进赣州经济的发展。
3.2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数字经济背景下,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组织化程度较低,导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受阻。要促进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必须提高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一方面,提高种植农户的集群化程度。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过程中,农户是重要的参与者,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供应,分散的农户种植无法保证企业大量的产品需求,同时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因此,可以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开展农产品的种植,由拥有种植技术和资金的农户承包分散农户的土地,进行农产品的集中种植[4]。这样既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大量供应,还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相关政府部门要重视当地农产品龙头企业的作用,给予大力的扶持,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不仅具有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还具有良好的销售市场,因此,龙头企业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总之,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的程度,将分散的农业产业企业进行有效整合,在龙头企业带领下促进赣州农业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3.3创新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数字经济背景下,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不能照搬现有的方法和策略,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模式和方法,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快速的发展。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也要进行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5]。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农产品生长的特点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科学的种植方法,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改良农产品的品种,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比如,在绿色产品备受青睐的背景下,可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借助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种植更多的绿色农产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发展健全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要建立独立的市场营销部门,针对农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借助先进的市场营销策略开展产品的销售,开拓农产品的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保证农产品销售环节的顺利进行[6]。比如,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网购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买渠道,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要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根据网络营销的特点,制定不同形式的网络销售策略,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优势,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总之,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赣州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3.4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人员要重视自身水平的提高[7]。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种植人群的种植水平。农产品的质量受种植技术的影响,只有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数字经济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技术层出不穷,农产品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行改进,农产品种植人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改良农产品的种植,不断提高农产品种植的质量。相关部门在农产品种植之前要进行种植技术的培训,让种植人员掌握种植要点,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种植,从而保证农产品较高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生产企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学习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知识,充分掌握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要点,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管理人员还要学习先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改进现有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通过先进的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之,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要重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从而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4结束语
数字经济背景下,赣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赣州农业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树立独有的农产品品牌,借助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农业产业集群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创新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相关人员要不断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管理的水平,从而保证农业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作者:梁根琴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