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时间:2022-10-14 17:27: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我 国是农业大国,乡村地区主要是农民聚居,农 业是农民的生存根基,因此,农村发展问题尤 为重要。乡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实践活动,以走进农民精 神世界为前提,通过一系列活动及举措,改善农民精神 风貌,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安定和谐。随着农民 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渐增 强。农民作为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既 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文化建设供需不对等的情况在一 定程度上不利于乡村健康发展。现找出武陵山民族地区 乡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究其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来推动武陵山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建设研究的重点 乡村文化建设能指引农民产生文明的自觉性,在精 神和道德方面发生改变,从思想提升到践行文明行为这 一过程中,不断释放正能量,从而在整个农村社会营造 良好社会风气,达到改善思想环境的效果[ 1] 。从软文化 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传统文化资源为载体,充分发挥人 才优势,焕发传统文化活力,助力乡村文明建设[ 2] 。以 道德为指引,促进社会新风尚的形成,以教育为支撑, 发挥教育的思想导向作用[ 3] 。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和弘扬,注重与时代接轨,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污 染的治理,设置完善的农村社会救治体系等[ 4] 。政策应 该向民族地区倾斜,采取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法 治氛围[ 5] 。乡村文明建设需在农村经济方面下功夫,促 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高农村的文化服务能力。 在基层组织方面,刘保庆等认为干部需提升思想认识, 注重乡村经济和文化建设,重视村民素质教育培养[ 6] 。 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加大财政支持,推动移风易俗,发挥 文化价值[ 7] 。 武陵山民族地区基本概况 武陵山民族地区地处鄂、湘、贵、渝交汇之处。武 陵山区总面积11万多平方千米,总人口为2300多万人, 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1100多万 人,约占总人口的48%。武陵山民族地区是跨省交界面积 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 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武陵山民族地区文化底蕴深 厚,以少数民族人口聚居为主。该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应该引起关注,乌江画廊、桃花源、凤凰古 城等风景优美的景点,吸引国内外游客纷纷前往游玩, 拉动了当地经济以及文旅产业的发展。武陵山民族地区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融入生态理念,以民俗节日为依托, 打造“女儿会”“四月八”“侗年”等极具地域文化特 色的节庆活动,助力文化传承,增强区内民众的文化认 同感。 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选取了武陵山民族地区的8个 行政村进行调查,这8个行政村分别来自湖北、湖南、 重庆、贵州四个省市,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8 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共296份,问卷有效率 为98.7%。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形式对武 陵山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状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 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果

1.优秀民俗文化保护意识有所增强

乡村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民俗文化的支撑,优秀 的民俗文化有助于推动地域经济发展。优秀的民俗文化 既有助于塑人,也有助于塑魂。根据调研,村民对民俗 文化所持的态度不同。8.1%的村民对乡村民俗文化持淡 漠的态度,15.5%的村民认为民俗文化的发展与自己无 关,民俗文化可有可无,31.8%的村民持积极态度,认为 民俗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4.6%的村 民认可从优秀文化中吸收精华,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注 重文化传承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对民俗文化持积极 态度的村民占多数。文化是乡村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 素,通过优秀文化的学习,可以在村民的心中种下真善 美的种子。

2.村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村民的文明程度受到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而乡村文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村民文明程度的影 响。根据调研可知,村民之间发生纠纷时,更倾向于寻 找村委会或者村里有威望的人来调解,采取这两种方式 解决纠纷的比重分别为34.8%和37.2%。而通过家族成员 介入调解纠纷的方式占比为13.8%。可以看出,村民的 综合素质逐渐提高,能采取非暴力的适当方式去解决纠 纷,化解矛盾。同时也反映出村民遇事处理方式趋于文 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3.村民教育理念趋向合理

 社会文明离不开教育的支撑,科教才能兴国。改革开 放之前,武陵山民族地区部分村寨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多 数家庭教育理念淡薄,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很多孩 子没有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接触到良好的教学资源,造成 该地区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之间教育差异化现象严重。由 于很多家庭无力支付多个子女的教育费用,男女接受教育 的机会不平等。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 持,村民普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纷纷转变教育观念。 根据表1可知,有61.5%的村民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 前途寄予厚望,认为子女应该接受大学及以上的教育。但 是仍有3.7%的村民认为子女只需接受小学教育,8.1%的村 民认为子女接受初中教育就可以。

二、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落后

乡村文明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难 以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约束力,不利于乡村文明建设工作 持续且规范推进。据表2可知,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来宣传 政策以及开展教育活动的占比为8.8%;而入户宣传的方 式仅占18.9%。由此可见,基层组织对乡村文明建设的重 视度不高,多数村委宣传政策的方式单一且无新意。人 员少、文化水平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村委队伍 中尤为明显。由此滋生的在编不在岗、专干不专用等问 题严重阻碍了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公共文化的发展。同 时,缺乏规范管理、干部履职不力等问题,影响了乡村 文明建设的进程。另外,在乡村文明建设过程中,多数 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干部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 经济建设上,忽略了乡村文明建设。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村镇公共文化设施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但目前来 看,其仍然是乡村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据表3可知,在 村镇公共基础设施中,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设置最多,比 重达到42.5%,其次是村镇图书馆,约为31.7%,而设立 的体育锻炼广场仅占12.4%。由此可知,农村公共基础 设施建设不完善,满足不了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求。通过调研得知,部分村镇虽设立了文化活动中心, 但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出现了停工的情况。在调研过 程中也有村干部表示,村委会虽然有加强村民基础文化 教育以及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计划,但由于资金不 足,无法提供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供村民学习。部分农 村虽然成立了图书馆,但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部分村 民的求知欲望并不强烈,导致图书馆成为摆设。

 3.农村传统文化习俗传承缺失

 农耕文明是中国文化的起源,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 不断延续和发展。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 加快,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农村 中年轻人的乡土情怀、家风传承等传统观念逐渐淡薄, 其更多地倾向于追求现代的文化。根据调研,村内从事 传统手工艺、乡村文艺的村民并不多,仅占56.1%。有的 村甚至出现了无人从事传统手工艺、乡村文艺的情况, 占比达18.6%。长辈希望子女继承传统手工艺,但传统手 工艺品制作程序烦琐且耗时长、收益少、生产效率低, 难以满足客户大批量订单的需求,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 打工赚更高的收入;再加上现代文化和现代工艺的冲 击,传统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 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路径 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设置科学的体制机制和完善的组织制度,有助于调 节农村社会关系,让村民办事有章可循。政策的制定和 实施需要考虑村内的实际情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 取合理的激励机制选人用人。转变组织结构,创新活动 方式,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改善基层经费被挤占的情 况。建立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即党委起统领作 用,政府负责工作,公众参与,从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 战斗能力和领导能力。 建设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需要财力、组织、机制的保 障,要整合各项资源,严要求高标准,促进科普、娱 乐、文化宣传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合理化。通过加 强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科教文卫“三下乡”等形 式,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强化村民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村民职业技能和在市场经济中的抗风险能力,促进 村民增收。例如,乡镇和村两委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举 办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和能手向村民讲授专 业知识、实操技巧、经营管理心得等,切实提高村民自 我发展的能力。

三、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建设根植于优秀传统文 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 群众的积极参与。在建设乡村文化的过程中,要深入挖 掘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顺应时代 要求,注重新旧思想的转变,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发展要求,重视文化创新,发挥道德教化作用, 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子滕.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浅析[J].南方农 业,2016,10(09):139+141.

[2]李震,祁莉莉,董义春,等.文化自信视角下的乡风文明建 设思考[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3):9-14.

[3]张才行.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讨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3):228-230.

 [4]郑自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策略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党 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6(06):17-21.

[5]刘武军.论民族地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J].百色学院学报,2010,23(02):57-60.

[6]刘保庆,陈雨昕.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实现路 径[J].农业经济,2020(10):50-52.

 [7]赵廷阳,张颖,李怡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 设——基于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分析[J].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3):46-53.

作者:田羲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