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文化自信语境下文化类综艺研究

文化自信语境下文化类综艺研究

时间:2022-10-13 20:41: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文化自信语境下文化类综艺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化自信语境下文化类综艺研究

综艺市场现状概念界定文化类综艺虽然属于综艺节目的范畴,但与其他综艺节目有所区别。文化类综艺内容的表达和形式的呈现都与文化紧密相关,是在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的浪潮中产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以娱乐性、大众性、消费性为基底,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传播传统文化,并兼顾娱乐性和文化性的综艺节目,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输出口,同时也承担着建设、传承及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文化类综艺节目借由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拉近传统文化和大众之间的距离,通过新媒体渠道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类综艺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使其深入人心,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发展现状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至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节目,它们既做到了文化的传承,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且类型多样,涵盖广泛,如诗词类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决赛中武亦姝的“飞花令”片段的传播尤其广泛,让观众在激烈的竞赛环节中感受到了诗词之美;而后又出现了《朗读者》《国家宝藏》《书画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诸多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内容上,文化类综艺包含书画、文物、建筑、歌曲、诗词等。其中,诸多经典的“出圈”场面至今仍然也为人们津津乐道,如《国家宝藏》中体现出对传统文化复原的坚守和尊重,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示出了中华瑰宝的魅力。在表现形式上,文化类综艺与时代相结合,由技术赋能,与潮流接轨,多种形式融合,呈现出绝佳的视听体验。2021年,文化类综艺节目《舞千年》和《典籍里的中国》又在类型、形式、内容上进行了创新。文化类综艺存在的问题目前,文化类综艺市场存在同质化问题,即同一种类型的综艺节目不止一档,比起不一定符合观众口味而要承担收视率风险的原创,对已经被市场检验过的成品进行改编显然更有成功的把握。如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还有《见字如面》与《朗读者》;浙江卫视的《向上吧!诗词》,安徽卫视的《少年国学派》,以及爱奇艺自制综艺《登场了!敦煌》与《登场了!洛阳》,另外仅与“故宫”IP相关的综艺就有《国家宝藏》系列与《上新了·故宫》等。其2CULTURE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影视表演FilmAndTelevisionPerformance中虽然不乏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但是市场同质化问题不容忽视,一种类型的节目“走红”后,会涌现出更多同类型的相关节目。因此,文化类综艺市场需要更多的创新驱动,需要更广阔的创作思路,才能打开传播新局面。

文化类综艺创新传播路径

沉浸式故事性叙事引发情感共鸣

沉浸式故事性叙事是文化类综艺在表达形式上的新探索。《舞千年》第二章《侠骨伞影》和第三章《越女凌风》两个舞蹈节目剧情相互衔接,遥相呼应,且《侠骨伞影》留下的悬念在《越女凌风》中被解开,带给观众沉浸式追剧的期待感。推陈出新的节目创作方式让观众在沉浸式感受舞剧中鲜活角色魅力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领略传统文化风采,使其在绝美的视听体验中领悟舞蹈的文化内涵,沉浸式故事剧情与舞蹈相辅相成。《典籍里的中国》中主持人撒贝宁除了主持人的身份外,还代表着后世子孙。撒贝宁以真实历史人物的生平为题材进行故事性叙述表演,并作为后世子孙穿越时空与先辈相遇,为其讲述后世的发展,他在穿越时空后与先辈共同回溯历史,以古今对话的方式,满足了观众希望先辈看到如今生活的愿望,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实地取景到镜头语言审美,该节目脱离了刻板的说教,使观众真正感受到故事性叙事下的文化之美。文化类综艺的故事性叙事创作不应过于偏向综艺节目的娱乐性质,而是要坚守住应有的文化内核,平衡娱乐性和文化性。文化类综艺要做到让大众感受故事性叙事中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多面性,并进行适当的“陌生化”处理,让观众耳目一新。这样的文化类综艺既能吸引年轻受众的注意力,又能满足年轻受众的好奇心,而且也拉近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距离。沉浸式故事性叙事的表达方式在扩大受众范围的同时,也达到了传播的效果,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突围”。

新兴技术赋能,综艺质量提升

在技术赋能下,文化类综艺的质量有所提升。新兴技术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技术赋能下文化类综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舞千年》大多为实地取景,部分节目出于剧情需要使用新兴技术,从而为舞蹈节目锦上添花,如节目中运用的5G、AR等技术。第四章《幻世金刚》以架空背景开篇,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世界末日,金刚救世,虚实交错。《丝路花雨·梦幻伎乐天》打造的天宫场景,作品《火》在特效和技术的加持下打造出视觉盛宴。《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环幕投屏、AR技术、实时跟踪等手段表现出中华典籍中的传统文化。技术赋能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呈现出的视觉盛宴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新兴技术是讲述中国文化故事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并非一定会提升文化类综艺的节目质量,综艺内容和技术手段应该相得益彰,无论是特效制作还是对CG、AR等手段的运用,技术赋能只是锦上添花,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观众,使观众在科技感和历史感的交融之中感受文化的内涵,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文化+科技”的表达方式兼顾了时代性,跳出刻板的文化表达框架,脱离了传统的说教,为文化类综艺的传播和口碑助力。

互动式传播增强受众参与感

视频弹幕互动衍生出的“梗”是较为常见的互动式传播方式,开放的讨论空间是互动式传播的土壤。《舞千年》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播放,每一章的舞蹈节目的背景都会在弹幕上被科普,除了科普类弹幕外,还有玩梗的弹幕如“滴!皇帝体验卡!”“排队篡位,有序登基”“接着奏乐接着舞!”等。《舞千年》还会在每一期节目播放后设置打分环节,由分数决定最后的最佳节目,这增强了观众的黏性和关注度;另外还会在二次创作的剪辑视频下与创作者互动。弹幕的互动性减少了大众对传播和安利的抵触程度,甚至还增添了趣味性。《典籍里的中国》中演员所扮演的历史人物出场时,观众也会通过弹幕进行互动,弹幕会与撒贝宁一起说出“列祖先贤,请受后辈一拜”。互动式传播由传者和受者共同完成,节目与观众双方以另一种“在场”的形式在互动中加深对文化的记忆,并在互动中完成情感的联结,从而使观众增强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完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文化类综艺不应是单方面的灌输,而应形成互动,官方在互动中获得坚守文化创作的信心,不断改进综艺,鼓励二次创作,并在二次创作的相关作品下与创作者互动,形成良性的文化类综艺生态,促进文化类综艺的传播。

内容为王时代下的深度耕耘

文化类综艺新颖的形式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是“翼”,真正的“骨”是被深度耕耘的内容,只有“骨”立起来了,才能真正地把文化的“台子”搭起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真正获得广泛的现象级传播的节目却并不多,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核心始终是内容,只有高质量高标准有深度的内容,才能打动观众,赢得真正的流量。在《舞千年》中,节目《醒狮》的选材不局限于对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的改编,而是取材广东地区的舞狮民俗,在传播地方文化民俗的同时表现了乱世中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典籍里的中国》除了大众熟悉的李时珍、屈原等,还选择了伏生、宋应星等历史人物,多层次挖掘历史人物故事,拓宽观众的认知,加深观众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激发观众的好奇心,最后收获了高口碑,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文化类综艺不能仅停留在愉悦大众的层面上,要在娱乐的过程中加入富有思想性的内容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文化类综艺的创作要把好内容关,将选题的范围放宽到广阔的历史当中。

文化类综艺创新传播的举措

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差异化传播

当下,文化类综艺市场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且对某一类文化的探索和创作不够深入,缺乏以不同的地域色彩为创作基础的文化类综艺。中国有2000多所博物院,不同地区的馆藏文物、地域风俗都值得被挖掘,可以将其做成特色的文化类综艺,丰富综艺的文化内涵,改善市面上的同质化问题。文化类综艺未来应该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进行差异化传播。这不仅可以起到保护地域文化的作用,更可以通过地域文化的差异化传播打造不同地域的文化名片,建立特定文化符号与特定地域的能指联系,树立起地域城市的差异化形象。新颖的差异化题材也能让观众眼前一亮,扩大节目传播范围,同时地域文化也能在新时代下得到延续与传承,并焕发出新的生机。

开发新的文化IP,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类综艺不应该止步于已有的、已经成功的IP上,而应着眼于浩瀚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在两千多所博物院、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探索并开发新的文化IP。故宫和敦煌的文化符号及其衍生文创都在文化市场上稳稳扎根,在文旅、文创、文博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文化创作者应该在新的领域开拓进取,将其他文化IP带入大众视野,并进行深度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才能适应因时代与生活不断变化而出现的新需求,才能抓住年轻化、需求多元化的受众的眼球。文化类综艺节目要保持对文化的挖掘和创新性转化,为传播传统文化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内容的支撑,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做出努力。文化的传播需要“百花齐放”,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创新表达形式

差异化的文化内容也需要差异化的表达形式。传统文化类型繁多,需要差异化的表达形式将其区别开来,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文化类综艺仅停留在文字呈现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其更需要将视听结合层面作为切入口,进行表达形式的创新,调动观众的多种感官进行综合感受,在题材选择和内容深耕上要更加精细化和差异化。《舞千年》的“剧情+舞蹈”和《典籍里的中国》的“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形式创新助力其获得现象级的传播。文化类综艺节目可以借助画面的升级,为观众带来绝佳的视听体验,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传达文化内涵,让受众感受文化魅力。文化的类型繁多,不同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不同的表达形式,且不必受限于主流的框架,比如许多画手会将博物馆的文物拟人化,如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拟人形象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广受好评。内涵厚重、外形肃穆的文物也可以有趣味性的卡通表现形式,让文物和文化都在大众的眼中“活”过来,可以提高大众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也拓宽了文化类综艺的创作思路。文化类综艺要在牢牢抓住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表达形式,让文化“活起来”,走入大众的视野。《舞千年》和《典籍里的中国》的现象级传播也为后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创作提供了借鉴与参考。近年来的文化类综艺在节目类型、节目内容、表现形式和创新性转化上都有优秀的成果产出,这一切都建立在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的基础上,最终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文化类综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搭稳文化的“台子”,牢牢把握好内容的“骨架”,优秀的内容是传播的根本。《舞千年》爆火后,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发布推特对其进行赞扬。文化类综艺要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聆听中国声音,广泛深入的文化传播也是对文化的有力保护,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让文化自信不再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走入大众心中,筑牢人们心中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冯国慧.文化自信语境下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作探析——以《舞千年》为例[J].视听,2022(06):60-62.

[2]朱子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文化类综艺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87-89.

[3]李建波.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话语建构、媒介生态与传播价值[J].传媒,2022(08):93-95.

[4]杨一闻.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困窘与突破——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视听,2021(11):40-41.

作者:牛慧慧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