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研究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研究

时间:2022-10-10 16:44: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研究

人事档案记录了个人信息,是单位选人用人的主要依据,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制度和模式暴露出弊端,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对事业单位而言,人事档案资料具有参考、凭证、依据的作用,在转正定级、申报职称、办理社会保险等工作中均要使用档案。新形势下,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成为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以下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服务模式的改革事宜。

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体制也在深化改革,改革的前提是了解单位发展历史,通过查看工作报告和档案信息,为改革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这其中,人事档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再适用,甚至会为改革工作带来阻碍。创新管理工作,就是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和特点,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从而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度。

(二)满足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档案管理领域,传统的纸质档案逐渐被电子档案取代,不仅方便档案资料的查询和使用,而且能延长保存时间。基于此,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满足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单位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人事档案的保存、检索、使用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

(三)促进人才在单位岗位间流动。事业单位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对于领导干部、专业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具有重要作用。对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一方面能对人员的经验、能力、特长进行分析,明确岗位职责,激发人员潜能,达到人尽其用的效果。另一方面,从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等细节入手,助力单位更好地开展人才服务工作,促进人才在单位岗位间流动。

(四)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新公共服务理论从市场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行政理念和价值进行重新塑造,建成一套新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强调:事业单位应为公共利益服务,服务是工作核心。相对应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突出服务这个核心。创新人事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模式,首先要对档案资料进行深度整合开发,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单位人事工作,发挥出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存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滞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管理者和事业单位均产生了正面影响,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价值。但是,相比于其他业务工作,档案管理的投入仍然不足,尤其管理理念滞后。具体表现:1.管理者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停留在档案接收、保存层面,并没有进行开发利用;2.业务工作和档案管理完全分离,未将档案管理纳入年度规划,只是被动性地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3.档案信息收集不全面,影响后续开发管理工作,并对绩效考核、档案资源整合等带来困扰。

(二)管理不够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管理机制落后。单位内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难以落实日常管理规定,例如一些单位的奖惩制度缺失,管理者工作创新缺乏动力,习惯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出现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2.管理方法落后。人事档案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包括人员个人信息,具有较强的隐私性。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管理时,应该划分涉密等级、设置访问权限。因单位的技术手段应用不足,配套管理制度缺失,影响实际工作效率,造成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

(三)信息化程度低。相比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具有许多优点,事业单位为了满足改革需求,加快了信息化建设速度。但是,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1.部分单位依然采取人工管理模式,档案数据不全,不仅更新较慢,而且查询时困难大。2.单位引进了信息技术设备,但在实际应用环节缺少人才支持,数据采集、整理、存储、维护等环节存在问题,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3.系统安全风险大,缺少必要的防御手段,因内部控制、安全防护不到位,存在档案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风险。

(四)服务功能欠缺。事业单位的职能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不仅需要外在形象的转变,更需要主观意识上的转变。目前的主动服务制度欠缺,现有服务流程和档案利用需求不相符,提供的档案服务质量差、体验差,服务模式的改革阻力大。例如:单位领导的思想守旧,没有认识到人事档案的服务功能,相关的宣传工作不到位,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受到影响。

(五)专业人才不足。1.事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数量少,不少基层岗位由实习生或兼职人员担任,因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术,档案管理质量不高。2.人事档案的内容本身比较复杂,人员频繁流动造成传递、审核不规范等现象,进一步增加了管理工作量,这也是影响管理质量的一个原因。3.缺少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不利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给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阻碍。

三、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服务模式的改革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特点和管理需求,我们从理念、流程、技术、服务、人员五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助力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

(一)更新管理理念。针对管理理念滞后问题,应更新管理理念。1.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新时代背景下,管理者应树立主动管理的理念,将人事档案管理和人才建设、日常业务、发展决策相结合,深入挖掘档案信息的价值,提供完善的信息保障。2.注重团队协作。管理者以个人为单位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满足信息采集和保存利用的要求,但服务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管理者应从档案资源开发的角度入手,围绕管理、技术、行政岗位,组建人事档案管理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管理工作,为单位发展提供数据支持。3.强化部门沟通。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部门应和其他部门加强沟通,消除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遇到管理困境时,从其他部门获得帮助和支持,推进档案管理体系的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规范管理流程。针对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应规范管理流程。1.健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建设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条例时,可以从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中汲取养分,寻找成功的管理方法为我所用。例如:对电子档案进行整理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电子档案需要长时间保存,要和纸质档案同时归档;具有保密要求的档案,应采取合理的保密技术手段等。2.优化管理流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有整体规划,要求管理者深入分析部门特点、发展目标,开展调查论证工作,建立可行的管理计划方案。以电子档案的管理为例,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应兼顾时效性、灵活性、可拓展性,才能对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改善档案使用者的体验。

(三)推广信息技术。针对信息化程度低问题,应推广信息技术。1.建设人事档案数据库。结合事业单位的规模,确定数据库的架构和功能;前期准备时应收集、完善人事信息,作为建立电子档案的基础,利用数学模型测试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处理,不断完善数据库,从而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2.加强信息化宣传。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不仅用在人事档案的管理上,还能用在其他类型档案的管理上,以及单位日常业务活动的管理上。基于此,应大力宣传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宣传栏、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营造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氛围,对职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配合信息化建设。3.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虽然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但也带来了风险隐患。第一存储安全方面,采用备份和恢复机制,数据丢失能及时找回,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性。第二使用安全方面,将单位网络分为内网和外网,调用人事档案时需要使用内网;外网用户需申请账号、密码,数据库设置访问权限。

(四)完善服务体系。针对服务功能欠缺问题,应完善服务体系。1.利用人事档案开展线上、线下服务时,单位可在档案法、档案工作条例的指引下,编制《人事档案服务手册》,为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对管理者进行培训,转变服务意识,采用标准化、精准化的管理方法,为档案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2.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在单位领导的带头下,组织档案管理部门所有人员,以利用率较高和职工需求密切相关的档案为核心,开通就地查询、馆社联动、全区通办等服务项目,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促使档案资源惠及更多人。3.建立并完善人事档案的服务制度,从安全保管、开发利用等方面入手,确保服务制度和实际工作需求相吻合。

(五)提高人员素养。针对专业人才不足问题,应提高人员素养。1.专业人才招聘环节,应按照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要求,对人才提出对应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必要的技术技能,同时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2.现有管理团队“传帮带”。新职工的优势是工作热情高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老职工的优势是管理经验丰富,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巧。通过老带新、熟带生,可以提高整个管理团队的综合业务能力。3.根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单位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者进行培训学习,从理论知识、技术方法、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例如讲座、竞赛、进修等,激发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

四、实例分析

以某高校为例,对人事档案管理现状进行梳理,明确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服务模式。

(一)存在的问题。某高校属于公立大学,是省属工科类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采用聘用制,人员流动逐年递增,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难度提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为了争夺人才,档案重建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流动人员出现一人多档的情况,不仅影响相关规定,而且带来人力管理风险。2.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在应届学生中,档案材料缺少项目有:学籍材料、党团材料、报到证等;在工作人员中,档案材料缺少项目有:离职证明、工资表、聘用合同书等。3.档案利用率不高,一是定期存放职工个人档案材料,没有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二是档案具有保密性,查阅使用限制多,审批手续繁琐,尚不能提供高效的查询服务。4.档案管理过程中,没有突出服务功能,管理者被动提供服务,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服务时缺乏热情、责任感不强,没有全身心投入档案管理中。

(二)原因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原因在于: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分散管理和多头管理存在弊端,导致监督工作不到位,影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管理制度本身滞后,以档案代理制度、管理制度双轨制为例,负面效应产生双重标准,一旦出现大范围人员流动,档案转移时会出现混乱。3.管理方法长期未更新:一是缺少长期性的规划布局,二是硬件设备跟不上,三是缺少复合型管理人才。4.管理工作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三)解决对策。结合该高校的实际情况,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制订的解决对策如下:1.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一是调整收集范围,完善收集制度,保证人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做到材料齐全、系统成套、数量适当。二是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做好审核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转递人事档案,履行移交手续。三是规范管理,避免错放他人档案,清理重复或不需归档的内容,存档材料放原件,归档手续要完备等。四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开发利用,将档案材料数字化,实现人事档案纸质和数据格式共存;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对有档案保管权利的部门设置访问权限,通过网络调阅档案。2.建立服务管理模式。一是树立公共人事档案理念,档案材料尽量全面反映出当事人的技能、品德、绩效、廉洁等信息,为单位及个人提供便利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档案使用不再局限于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探索社会服务化管理模式。三是在政府主导下,建设高校人事档案中心,政府、高校、档案管理中心通过分工协作,更好地发挥出人事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五、结语综上所述,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改革服务模式,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发展方向。文章结合目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更新管理理念、规范管理流程、推广信息技术、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人员素养五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促进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应晓红.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的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21(34):134-135.

[2]陈丽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亟待创新[J].人才资源开发,2021(22):37-38.

[3]刘艳.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创新模式构建[J].兰台内外,2021(24):67-68.

[4]刘林英.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14):137-138.

作者:沈晓容 单位:文/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中心

[5]刘红春.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山东档案,2021(02):71,56.[6]孟新星.基于“档案服务透明化”谈高校人事档案的改革[J].知识文库,2018(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