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促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途径研究

促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途径研究

时间:2022-10-09 09:43: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促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途径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促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途径研究

随着大量本科高等院校的建立,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普通大众高等教育过渡[1]。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毕业及就业问题成为了日前高等教育培训的热门话题[2]。大量毕业生毕业“未就业”、“待就业”、“懒就业”、“慢就业”的问题日渐凸显。黑龙江省大庆市由于区位影响,所属高校本身具有天然的招生及就业劣势,一方面很多企业不愿意来大庆市进行招聘,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发展单一也制约了大学的发展。因此,面对现实状态,如何在大庆市高校中推广开展创业教育,如何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庆城市转型接轨,如何提升高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大庆市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从分散向整体转变,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课程[3]。因此,通过建立创新型的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大庆市高校目前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设计系统、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是重中之重。各高校应该在坚持做好教育部要求的基础课程之外,结合地方高校特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大庆市高等教育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之时,应当注意提高人文教学和专业素质教育的融合。例如,开设经济学、管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律等课程,丰富学生知识,加强文化传承,为学生形成创业知识结构提供理论武器。另外,学校应注重专科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推出专科类型的创新教育课程,努力培养行业内的创业家或创业者中的行家里手。同时,还要注重专业前沿知识的补充,把最新的专业发展、科研结果引入创业课堂,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努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完善课程绩效评估系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升综合表现能力。学生在创业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绝不仅仅是创业的知识,更是创新创业的思维,也是坚持到底的做事态度。除此之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也尤为关键。目前,大学通用的考核方式就是笔试,而这种考核方式已经成为学生最为津津乐道的形式,因为考试只需要临时“抱佛脚”也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传统考试方法评价出来的学生已不再代表优秀,所以,根据创新教学的特色,既不“重蹈覆辙”,也可以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如项目实施、课题实验、论文答辩等训练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创造才能。

二、从内生向外向转变,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现行教师队伍的个人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创业实践的经历缺乏,这已经成为高校师资队伍中的普遍现象。针对此现象,高校应该采取“内提外引”的方式进行弥补。一方面,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长期且系统有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择优选拔优秀教师对新任教师进行授课培训及帮助。同时,高校也应该广开视野,从校外聘请专业且优秀的创业者和管理者,引入多形式、多方法的创业经验。以创业机构推动发展。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设立专有机构负责统筹和推动创业教育的落实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客等。机构要有固定教师担任指导,负责团队成员的发展和团队项目的整体建设。这样一来,既规范了创业教育的组织,同时也让创业学生团队找到了“组织”,拥有了“家”的感觉。同时,创业机构可采取导师聘任制,聘任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创业团队的导师,通过创业导师对学生团队的项目进行指导和帮助,避免学生“有病乱投医”。

三、从粗放向精细转变,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离不开强大的外部保障,唯有从政府、资本、科技等各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实质性帮助,才能创造出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人人会创业的局面。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由于创业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因此尚未得到社会及高校的普遍重视,甚至坊间会有“创业即失业”的舆论,使得大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因此,高校应该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思想意识上感受到创业文化的魅力,积极投身于创业行业。与此同时,政府、社会要主动走进高校,将创业优秀典型带入高校学生当中,发挥榜样力量,使得学生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从而激发内心创业激情。此外,营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对每一位投身创业的人给予鼓励、支持和帮助,也会促进学生的创业抉择。总之,隐形教育配合校园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条屏宣传、创业报告会等多渠道显性宣传,使创业文化植根于大学文化中,使学生自然身处创业情境中,从而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促进学生的创业意识的提升。优化创业制度保障。一是政府部门要主动转变职能,简化创业审批流程,精简办理程序,缩短审核周期。二是工商、税务、银行等机构可以建立“一条龙”配套工作体系,与政府职能转变相同步。三是高校要改进教师考核和评价制度,将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列入考核评价体系中,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授课。四是可以利用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包括设置创新奖励学分、建立学分置换,对开展创新实验活动的同学在评优、发展、学习深造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等。此外,国家、省级政府要着力增加创新政策扶持,高等学校也应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在争取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创新经费,以及高校外围组织、民营企业、风投企业等的投入基数上,设立创业基金,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经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四、从零散向系统转变,搭建创业教育服务平台

高校应加大建设校内创业实践试验场支持力度。建立创业社团、增加创业活动、创建创业俱乐部等,以丰富的形式在校内为学生搭建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同时,要打造校外创业服务桥头堡。在大庆市人民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所属各地方政府扶持下,青年创新梦工厂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基地的发展速度很快,为大学生提供了知识培养、信息沟通、场地资金、融资信贷等服务支持,有效助力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创建于1993年1月的大庆油田科学技术创业服务管理中心,是大庆油田高新技术开发区行政委员会直属的公益性技术服务组织,通过进一步整合社会技术服务资源,建立了资讯、中介、科技、培训、融资、业务等6个技术服务平台,进行了创业指导、市场拓展、技术培训、项目申请、专业技术服务等系列的创新业务。创新服务管理中心从创建至今,为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连续几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我国示范生产力推进管理中心。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大庆的经济文化特色,分析其产业优势,高校积极主动与企业交流,企业主动参与高校科研,实现互助共赢。高校利用所在省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点和地方工业资源优势,协助中小企业处理现实面临的问题;同时引导企业在学校设立研究实验室,聘用教授指导学校研究课题,促进产品效益提高。这样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缩短了学校与学校间的距离,突破了高校和地方企业彼此独立的格局,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经营发展方面都能达到良好效益。城市与学校深度融合。“城校深度融合”是城市联合大学的新发展战略,是为了应对和解决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城市转型的必然需要。大庆市人民政府围绕形成创新发展优势,寻求新型经济增长点,提出促进地方和高等学校深化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意在推动城市和高等学校资源共享,形成共同支持、目标指向、良性互动、协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形成支持转型发展的关键动力。一批市校深化合作“印记”的合作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和质量齐头并进。其中有,哈尔滨医学院(大庆)卫生护理人才产业基地项目启动建设,旨在建立全省第一家卫生服务上市公司;八一农大国家粗粮工程研发中心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一大批新产业、新科技实现引进转化;中升畜牧与八一农大、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联合培养了阿骨肉羊,以打造国内最大的肉羊繁殖改良基地,等等。深入市校共建,也就是抓优良的发展环境、抓全民创新、抓转型发展,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抓实。

五、从初浅向深入转变,积极推进创业实践活动

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与大庆市相关部门合作,邀请工商、税务、财务、投资公司、律师事务所等机构来校,或通过其他渠道为学生开展创业咨询服务。组织全员创业培训。近年来,部分省市对有创业意向或正在创业的毕业学年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进行财政补贴培训。由此可推断,政府层面的创业培训即将成为一种趋势。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市政府、有关行业企业提供的创业培训机会,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方式,开展创业文化周、企业一日游、企业家论坛等活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创业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君坡,罗静.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学院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5):151-155.

[2]陈晓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模式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21,(4):95-99.

[3]柏景岚.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4):15-16,22.

作者: 李嘉欣,佟丹丹,曲艳鹏,于浪潮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