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09:24: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探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引言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市场的主流发展方向,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青年人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他们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与培养尤为关键。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就尤为重要。从1998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就开始凸显,到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1],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我国高校正处在“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时期,创新创业教育有可能在“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成为打破传统的单轨道竞争模式的新指标。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较大,存在理念滞后、形式单调、师资薄弱、环境欠佳等问题,实践活动处于碎片化的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自为政的孤岛现象明显。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立足于整体目标、依托于内在逻辑的诸要素之间的交互生成和有机整合,而非各要素之间的机械组合叠加。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高校教育市场化的浪潮中,一些学校开始尝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方面的改革,创新创业孕育而生,也引起了一波浪潮。在这次创新创业浪潮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斯坦福大学。时至今日,它已是世界一流大学、创新创业体系中的典型代表。从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找准定位,发现不足,规划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国经济复苏增添新的动力。
一、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元素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教育资源,也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并进行市场化运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
(一)创新创业氛围
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时刻影响着每一名师生,对全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创建创新创业俱乐部或社团,组织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开展创新创业学术交流研讨类等活动,凝练创新创业精神和提升文化氛围。1.创新创业社团。斯坦福大学具有很多创新创业文化生活的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和俱乐部,它们具有相当实力,能将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进行宣传、延伸、演化和拓展,组织和动员一些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为创新创业进行代言和宣传,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做了良好的铺垫,集聚了广泛的资源。
2.创新创业竞赛。斯坦福大学经常举办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让学生接触创业项目,为学生开拓视野,他们组办的各类创业大赛活动,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有的企业拿出大量资金进行赞助,得到了很多学生的青睐。通过组织各种竞赛使有意创业的学生得到了良好的交流机会,对他们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创新创业交流。斯坦福大学邀请知名专家和大型企业高级管理者到学校进行各种创新创业讲座,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研讨会。例如,创业教育圆桌会议、创业思想领导研讨会、创业周等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交流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耳濡目染地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二)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的原则遵循“产教融合、多学科交叉、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通识教育、应用和学科交叉相结合[2]。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科专业为背景,在专业课程内融入创新创业知识,紧贴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避免了专业知识与行业需求脱节,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源,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有效培育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2.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不仅要求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在通识教育中具有广泛的知识维度。知识的深度与维度进行有效融合,思维的横向与纵向相交叉,不仅能激发更多的创业创意,更能有效地调动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大幅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3.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理论的提升离不开实践的反复检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理论的反复指导,一切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他们在专业知识教授的同时,融入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既有理论性的专业知识,也加入了科学技术、社会变革与创新创业三者发展中的技术需求与现实难题。同时,在学生创业初始阶段,重点培养他们的团队领导力与职业道德伦理,快速培养创业的必备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4.创新创业教育与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素养和通识知识的基础,还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思维,不仅要有好的执行力、洞察力,还需要有较强的领导力。斯坦福大学构建了以商学院为中心的多学科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全校性的,整合多个学院资源,开设了创业、管理学、金融学等20余门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课程,为提升领导力、市场营销等能力,专门开设了30多门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3]。这种学科交叉打破了学院之间和专业之间的壁垒,让学生既有文科生分析问题的思维,又有理科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5.“双师型”教师队伍。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是学生了解创业、学习创业和开展创业的领路人。学校为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引才育才政策、丰富师资结构和教师培育方面大致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创新创业教师具有极高的创新创业热情,师资队伍中大多数都具有企业经历和创业经历,还有不少教师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样具有行业背景或者经历的师资队伍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便携的资源和有效的信息;二是他们聘请了资深创业者、企业高管、风险投资专家为学生进行实战讲解与经验分享,必要时可提供前沿资讯;三是学校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到校外公司做兼职,必要时可以保留职位,完全脱离岗位1—2年去开办公司。
(三)机构组织组织机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助推器和坚强后盾。斯坦福大学助推创新创业的机构组织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学校。学校提供知识技能和方法技巧,给创新创业的师生提供便利条件、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二是校友联盟。校友联盟是学校非常重要,也是最为宝贵的社会直接资源,他们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多方面鼓励和支持。三是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平台。斯坦福大学通过建立“斯坦福创业网络”,以网络化的形式整合教学资源、社会资源、多学科交叉的服务组织,协同推动创新创业研究与实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一站式服务中心[2]。四是创业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成立了创业工作室,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并提供为期一年的指导与咨询服务,每周都会有硅谷顶尖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来工作室进行指导和交流[3]。(四)市场化运作斯坦福大学也扮演着创业者和企业之间的媒介角色,设置了一些职能部门,如技术许可办公室、企业联合中心和科技工作园区等。它们行使着管理和孵化的职能,负责整合社会高端资源,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制订全方位的合作计划,签订长期的合作合同等工作,并为企业提供最新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这些部门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使学生创业项目切合市场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在某些行业领域达到了引领市场发展的地位。
二、创新创业教育差异分析
(一)营造创业氛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在,创新创业热潮仍在继续,国内高校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组织了各种培训,成立了相关的职能部门,组织了相关的竞赛,例如”物联网+”大赛、3S大赛、挑战杯赛等,比赛级别高,获奖资助比较高,但是学生参与度低,主要靠教师或者班主任强制推动。创业社团少,宣传力度低,缺乏切身的体验感,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动机不足,创业热情不高。(二)完善教学条件1.课程体系。高校的创新创业培育任务一般分布在校团委或者大学生科技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专业课教学大纲或者培养方案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就业指导等课程体系中会涉及。就业指导课程多数是在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这时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或者引导,为之已晚,即使从低年级开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太过于单一,缺少系统性、普遍性和专业性的教育。2.师资结构。“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四大职能。高校的职能是通过教师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予以体现,教学是教师要开展的立德树人、专业知识传授的活动,科学研究是教师在学术领域的造诣和潜力的体现。因此,高校引进一位教师,主要看师德师风、学术成果及发展潜力,这就造成了招引师资是以引进人才在发表文章和申报项目的实力与潜力为衡量标准。这样就导致招收的师资主要以科研成果突出的应届毕业博士和高层次人才为主。引进具有企业或者工程经历的师资不多,高校教学和科研压力大,参与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实践活动的教师也是十分有限,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普遍化。
(三)组织机构多元化
我国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或者孵化的机构主要是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均简称为“大学科技园”)为主,它们在学生中发掘一些具有创业意识和想法的学生,动员他们进行创业,适时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根据创业项目的特点,为其寻找合适导师,为其进行辅导和包装。然而,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除了为它们提供办公场所以外,其他各种决策和规划基本靠自己完成,缺乏高水平专家的指导和咨询;缺少资源整合的渠道,缺少资金的注入,缺少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的扶持与认可。因此,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从学校层面,应该有为其服务的中心和平台,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为创业提供有效的保障和咨询。(四)紧扣市场需求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力,激发学生创业灵感与热情,培养创业素养,是一个发掘、激发、培育和孵化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从入学到达到毕业要求,再到离校就是一个完整的培养过程,而创新创业教育以接触创业知识与熏陶,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动力,最终完成创业行为,并取得良好收益为一个完整的培养过程。因此,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成立一些专业的职能部门对相关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和转化,对创业者进行指导并提供咨询服务,对创业项目预期与发展潜力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估,结合市场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引领,使学生、教师、学校和知名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达成长期合作规划。
三、对完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大学生面对创业问题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第一,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不需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他会主动开展创业;第二,学生有一点创业想法,顾虑较多,需要引导和鼓励;第三,学生没有创业意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激发创业动机,产生创业想法;第四,学生没有创业意识,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后,会有一点创业想法,顾虑较多;第五,没有创业想法,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引导,也不会进行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以上五类情况中,第一类情况不用对其进行创业引导,学生也会进行创业,第五类学生,是不会进行创业的;中间三种类型的学生,是完全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和培育,而且有两种学生是明显信心不足,是需要进行引导和教育,并且要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对其创业行为进行把关诊脉,为他们保驾护航,提高孵化成功率。并且要在培育的过程中树立典型的创业企业成功案例,让学生消除恐惧与心理障碍,增加创业成功信心。现在很多高校都成立大学科技园,它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生创业苗圃,对学生的创业企业进行孵化和培育,让学生企业享受到政府的创业红利,组织学生企业参加各类竞赛,拿到奖补资金的同时,也可以引起风投公司的关注。与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较,大学科技园只是有学生创业的办公场所,能提供简单的企业咨询与指导,能帮助企业解读政府和学校的文件。高校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完善孵化服务。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全面梳理优化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效能。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与人文环境,成立创业社团,提供创业场所和便利条件,学生耳濡目染,让学生接近创业、了解创业,走进创业,更多的关注创业。第二,完善教学体系。增加创业所需入门知识、专业知识及相关通识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商业思维,形成创业动机,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具备创业的基本技能。第三,完善师资结构。聘用“双师型”师资或者企业高管到学校授课和开办讲座,让学生了解创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感受到创业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战讲解,为学生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第四,整合创业资源。学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学校可以发掘一些资源,以各种方式为学生创业整合资源。例如,利用校友资源孵化学校的创业企业,采取各种形式的孵化方式,学校、学生和校友企业都可以占有相应的股份,实现多方共赢,甚至可以把某些创业企业发展成为校办企业,让更多部门和机构关注企业的成长。第五,对接优势资源。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托大学科技园,需设立更多的服务部门,与校内相关部门建立协同互动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进行创业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应达到全面化、系统化及专业化,既能促进成果转化,又能为企业发展诊脉,既能提供政策保证,又能为企业提供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瑜.高职院校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8,(2):137-141.
[2]李琳璐.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审视与经验启示[J].高教探索,2020,(3):56-65.
[3]王萍,季俊杰.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讨[J].科技广场,2011,(8):245-249.
作者: 单位:作者: 王秋梅;胡文龙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