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5:02: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高校实施阳光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阳光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针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阳光体育教育的对策展开了简要的研究。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学生不断下降的体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体质问题中下降尤为明显的就是学生的肺活量以及体能素质,并且学生的速度以及力量素质都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我国的大学生中体质差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长。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就提出了阳光体育教育计划,这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能素质水平,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强化。
1.1阳光体育教育目标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阳光体育教育主要就是指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并且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素质都得到提升。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的体质能够得到增强,从而使阳光体育教学活动能够与体育教育工作的内容进行融合,并且能够使教育目标达到一致化,在这两者互相影响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1.2阳光体育教育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多样化的路径
阳光体育教育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身体锻炼成绩,最主要的更是关注学生的心理素养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在实施阳光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使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途径。
1.3阳光体育教育可以将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进行转变
在阳光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并且要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重新开发体育课程。阳光体育教学模式下,注重对学生的竞赛精神进行培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补充,这也就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1]。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认知不够深入
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认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宏观角度上对此来进行分析,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经济方面的支持,主要的表现就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但是高校的招生人数却在不断的扩张,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冲突与矛盾。由于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不全面,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直线下降。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文化取向就是“重文轻体”,体育教学工作在社会文化的传统大环境下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代青少年的体制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从微观角度上对此来进行分析,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体育教学成绩,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在我国的高校综合成绩排名中体育成绩所起到的效用并不明显,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的领导人员忽视了体育教育。同时学生自身的体育学习意识也不高,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阶段越高,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时间越少,最明显的就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抢占或者被挤压。
2.2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设置较为单一化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并未针对体育教育工作建立起相应的长效机制,高校的体育教育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对较为单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当时并未针对学生的其他体育素养都没有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由于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缺失了一定的额教学目标,这就导致高校的教学目标与现代化的体育教育教学要求不相符,这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不利影响[2]。
2.3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性有待提升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方面的培训,并未对其他方面的体育教育内容有跟多的涉及,例如:学生的体育保健相关知识、体育心理素质的提升等相关内容,这些体育教育内容并未在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得到展现,这对于学生的体育拓展能力的训练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且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意志力培养的工作制定相应的规划,这就导致体育教育活动不够完整,不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4缺乏体育教育监控体系以及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监督制度,导致与体育教育活动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度,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工作的理论学习监管工作以及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方面,由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无法更好的开展。除此之外,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中的评价体系的设置也较为单一,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的过程中,评价体系仅仅只是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指标是否标准进行了关注,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心理评估。并且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并未将评价结果充分的利用,高校中也并未建立其相关的激励机制,而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无法更好的展现教学目标[3]。
3.阳光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对策
3.1构建长效阳光体育教育机制
在构建阳光体育教育长效机制时可以从宏观以及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就是指阳光体育教育运动具有大范围以及高层次的特点,并且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使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得到了一定的创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组织的整体规划性,有整体的策划方案以及具体的实施内容。从微观层面来看,阳光体育教育运动必须要从基层出发,充分的利用各种媒体将阳光体育教育发扬光大,从而建立起高校阳光体育教育长效机制。
3.2实施个性化的阳光体育教育方式
在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实施阳光体育教育,其最主要的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要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对阳光体育教学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也要合理的将启发式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方式以及对话式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融合,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也可以采取分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由于个人身体状况的原因而无法参与运动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身体恢复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针对身体素质较强,并且有一定的体育技能的学生,教师应当对其设计能够提升自己的体育教育,从而确保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来[4]。
3.3关注阳光体育教育的延伸,促进高校体育开展素养教育
在阳光体育教学模式下,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正式的课程进行关注,同时也要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隐性课程提高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以及课余体育活动等等,使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要从体育精神、体育行为等层面,延伸拓展高校的体育隐性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以及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重视,也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能。
3.4展现高校阳光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加强高校的体育文化活动
通过利用校园中的体育器材、体育场馆以及体育设施等,对学生从物质层面对学生进行体育人文精神的倡导,将学校中的体育人文精神以及体育人文内涵进行宣传,在布设以及选择体育设施的过程中,要从安全以及人文的角度出发,不要拘泥于设施的大小、色彩、功能等方面,要使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以及体育文化素养都能够得到提升[5]。
3.5构建阳光体育质量监控体系,达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效果
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想要建立起阳光体育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建立,分别是外部监控以及内部监控。外部监控主要就是来自于社会方面的质量监控,这来自于社会的监控可以是家长、大众媒体,甚至可以是社会中介机构,这几者都是通过第三方的身份来参与到质量监控工作当中;而内部控制主要就是指高校以及高校中的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学生的监控属于主观方面的监控,学生通过对自身的运动情绪、食欲以及睡眠等各项运动指标的监控,同时与自身的实际身体素质进行结合,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确保自身的体育技能水平以及体育成绩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6]。
4.结语
总的来说,阳光体育教育模式时体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创新,更是一种突破,这种教学模式是针对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大学生设计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全面启动的一种高效体育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教学模式。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以及体育兴趣等信息提高关注,并且要多角度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双全,张忠子.基于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民营科技,2017,(5):247-247.
[2]彭爱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J].运动,2017,(19):79-80.
[3]许敏.面向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课外语文,2017,(13):43-43.
[4]宋丽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实践思考[J].才智,2017,(11):140-140.
[5]彭博.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与阳光体育的和谐发展[J].高教探索,2017,(s1):64-65.
[6]南勇.从“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重审高校体育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1):78-79.
作者:陈常增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