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02:08: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本文简单介绍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仅供相关人士参考。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想和相较于之前的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更加强调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融合,需要制定农村发展的总体规则作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工业化,并且逐步引入信息化,实现现代农业化,政府需要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实现转型,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帮助农村人口掌握新的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整体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将农村的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1.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1.1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农村人力资源进入城市,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取决于自身的技术能力,如果自身的能力不足,加上学历不占优势,那么就无法在城市找到好的就业机会,尽管找到了工作,但是也与城市劳动力的工资存在明显的差距,这表明,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教育的缺失导致农村人口的竞争力低,无法胜任高智商的脑力工作,只能完成体力劳动作业,另外,农村人口的转移,会给城镇带来资金流入,可以拉动城镇的经济增长,城镇的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农村人口在城市内获得了收入之后,能够回乡创办企业,修路、投资教育等,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再开发,这样一来,当地政府部门就可以更好地制定农村发展策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总体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1.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城镇化的发展让农村地区的人们不再依赖土地生活,改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概念,对于农村人口来说,进城打工能够获取更高的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稳定性和行业的选择产生了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城镇化发展的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且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从而帮助农村人力资源实现转变,有助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2.1推动农村人口市民化的现实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的发展,推动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加强农村改革,实现农村人口转移,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教育、住房等问题,对农村人口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更好地适应城镇化需求,提高竞争能力,促进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
2.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业的扩张,导致耕地面积与农村人口数量不匹配,加上更低收入远远低于外出打工,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不得不选择放弃耕地,转而进入城镇寻求就业机会,因此,当地政府需要释放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做好引导工作,加强宏观调控,与当地的企业做好让农村劳动力安置工作,让农村劳动力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就业的地点和部门,保证同工同酬的待遇,提高劳动价值,增强工作认同感,只要同样的技能水平能够获得同等收入,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的转移,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充足没有就业机会的现象,又使得城镇的劳动力数量增长,为进一步发展新型城镇化打下基础。
2.3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然而目前的发展,导致这三者之间存在严重失衡,农村人口数量的扩增,或者是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程度都与当地的教育缺失有关,一般而言,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的劳动者的生育年龄通常比较晚,而且不愿多生多育,更注重小孩的综合素质教育,由于教育的缺失,农村人口通常早生育,而且一般都是生育多个小孩,这样一来使得教育的负担更加重,导致小孩的教育水平也无法跟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教育的不足,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对于生态保护的理解不足,容易出现破坏环境的行为,比如焚烧山林等行为,这样会破坏生态平衡,无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政府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力资源质量较低
我国的人口数量多,其中农村人力资源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如果没有对农村劳动力很好地利用开发的话,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数量大,政府要想实现人力资源的转移,那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开发工作,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与城镇常住人口有关,然而这其中也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农民工群体,这些群体虽然长期居住在城镇内,但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待遇的不平衡,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3.2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加上农村地区比较偏远,以及老旧的保守思想的影响,农村人口接受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都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进城打工,这样导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偏少,对新鲜的科学技术掌握能力不足,而且城市生活对于农村人口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一旦进入城市后,大多数农民子弟都不会选择再回农村,这样就导致农村失去了潜在的人力资源,教育的进一步缺失,使得劳动力素质无法提高。
3.3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产业结构分布不均
农村地区比较偏远,居民分布不集中,给政府部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带来了难度,而且不同地区的地形状况不同,下乡工作开展难度大,加上农村的产业大多依靠当地的地理环境,靠天吃饭,如果当年的气候不好,那么就会影响种植的收成,从而影响整体的收入,产业结构分布不均使得经济发展缓慢,新型城镇化要想稳步实施,那么就必须引导农村产业进行改革。
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对策
4.1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
政府必须意识到要想改变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必须要加强农村的教育改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强化农村的基础教育,实行义务教育,积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学生向城镇学校就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适应当地特色的技能培训工作,培养新时代的农民,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帮助农村人力资源更适应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满足农民转岗就业的需要。
4.2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引导和服务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人口的转业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城镇化发展情况下需求的劳动力人才,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改革现行的就业制度,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引导和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农村劳动力数据库,从而更好地配置当地的劳动力资源。
4.3深化、落实有关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改革
政府部门需要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律体系,由于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连续性进程,加上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需要统一的执行标准作为指导,当地部门需要出台适应本地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合理改革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并且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流动情况进行登记追踪,提供城市生活的福利待遇,切实保障农村人口的合法权利。另外,可以制定有关回乡创业补助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带动农村共同发展,一方面能够为农村带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和努力留住人才,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缨,李昂.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以重庆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07)
[2]周石生.高等教育创新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J].教育评论,2013(01)
[3]万一.韩日农村教育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J].科技和产业,2010(01)
[4]李文政.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条件构建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
[5]梁乃云.我国民工荒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科技和产业,2009,9(4)
[6]汪晓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J].科技向导,2011(35)
[7]高士友.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9,25(6)
[8]张吉.城镇化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于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02)
作者:李月 单位:淄博英乐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