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大数据下线上马拉松的发展分析

大数据下线上马拉松的发展分析

时间:2022-04-28 09:02: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大数据下线上马拉松的发展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数据下线上马拉松的发展分析

随着马拉松赛事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长跑这一运动中来。然而,由于报名马拉松赛事受到时间、场地、参赛资格等多方面限制,线上马拉松应运而生。线上马拉松,即通过互联网参加马拉松,参赛者在赛事举办当天,按照活动要求,在任何地点,完成相应距离跑步,即可获得官方授权的完赛纪念奖牌或赛事奖品或电子完赛证书。我国的线上马拉松由“悦跑圈”这一手机应用软件发起,随后“咕咚”也开展了相应的活动,截止2017年,线上马拉松的场平均参赛人数超过20万人。线上马拉松赛事在我国发展迅速,本研究首先针对线上马拉松现有开展模式所具备的优势进行分析,其次通过线上平台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整理、研究,最终达到现状探究和前景展望的目的。

1.线上马拉松的优势

1.1低成本

虽然目前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已经覆盖我国大陆地区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1],但马拉松赛事的参与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对于大部分跑步爱好者而言,参与马拉松仍然存在时间成本以及包括交通、食宿在内的经济成本。线上马拉松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决。在地点方面,线上马拉松对跑步路线没有任何要求,达到里程即可获得成绩证书,参赛者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路线完成赛事;时间方面,线上马拉松通常完成时间为24小时,给了参赛者充分的准备时间,无关门时间的限制也使得大部分报名者能够完成赛事。除了时间和跑步路线更加灵活以外,通常参加马拉松赛事需要支付报名费,而线上马拉松则完全免去了报名费。于是,在不具备实地参与马拉松赛事的情况下,很多跑步爱好者选择参与线上马拉松。

1.2没有报名限制

为了保证赛事可以顺利进行,同时避免报名人数过多的情况出现,大部分的马拉松赛事制定了报名门槛。通常情况下,报名者需要提供一年内马拉松完赛证明以及符合要求的体检报告。线上马拉松的报名与参与没有设置门槛,任何人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报名参赛。这样一来,没有参加经历的新人则同样可以通过线上马拉松参与到赛事中去。考虑到安保成本,马拉松赛事在参赛人数上会有严格要求,因此,“抽签”成了大部分报名者必须经历的过程。2017年,兰州马拉松全程及半程项目累计预报名人数73118人,参与全程马拉松抽签的选手共计26780人,参与半程马拉抽签的选手共计42939人,中签率分别为25.29%及13.57%。[2]也就是说,即使不存在时间与费用压力,同时具备参赛资格,也不能保证能最终报名成功。线上马拉松在参赛人数上并未设置上限,因此,在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线上马拉松成为了一些跑步爱好者的首选。

2.线上马拉松开展现状

为了对线上马拉松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本研究通过网上问卷平台问卷,就跑步爱好者对线上马拉松的参与情况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共发出351份,其中,336份问卷通过手机填写,15份问卷通过网页链接填写。地域分布方面,大陆地区共有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数据来源,同时,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与海外地区均有数据得到收集。在所有填写问卷的用户中,123人为男性,占比35.04%;228人为女性,占比64.96%。对于调查对象从事工作类型,本研究设置了6个选项,分别为国家公务人员(含国企、事业单位)、私人企业工作人员、自由职业者、个体户、学生以及其他。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从事体制内工作的人员较多,占比48.72%,其次为学生,达到20.51%。由于本研究主要针对长跑爱好者展开,可以理解为国家公务人员和学生较多的接触跑步运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该两类人具有较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于运动习惯的养成;(2)该两类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由于该研究的研究对象局限于长跑爱好者,因此,不具备长期跑不习惯的填表人将不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填表人中,36人没有养成跑步习惯,315人具有长期跑步习惯。对所有具有长期跑步习惯的调查对象的跑步频率进行调查,其中,63.81%的调查对象跑步频率为每周2-5次,具体人数为201。其次为每周跑步超过5次的人群,占比21.9%。只有不足3.81%的调查对象每周跑步次数1次以下,具体人数为12。另外,男性跑者跑步频率明显高于女性。在年龄分布上,18-24岁的调查对象中仅15人有过线上马拉松参赛经历,而4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中仅12人未参加过线上马拉松。在关于是否有参加线上马拉松经历的调查中,156人选择“是”,159人表示没有线上马拉松经历。其中,男性跑者有过线上马拉松参赛经历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跑者。针对没有线上马拉松参赛经历的调查对象,就未参加原因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了4个选项:距离过长无法完成;不感兴趣;没有时间;其他。选择“其他”则需要额外补充原因。其中,54人选择“不感兴趣”,占比33.96%。“距离过长,无法完成”与“没有时间”分别为48人(30.19%)和39人(24.53%)。在对选择“其他”的调查对象的补充说明进行整理,3人表示对线上马拉松没有了解,9人表示已经准备参加,3人表示曾经报名但因天气原因没有完成,3人表示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赛。在对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可以看出,选择“距离过长,无法完成”以及“其他”中正在准备、曾有报名经历的人群均为线上马拉松潜在用户,共60人,占比37.74%。在选择“距离过长,无法完成”的调查对象中,45人为女性。有过线上马拉松参赛经历的156人为本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有过线上马拉松参赛经历的研究对象的参赛组别进行调查,超过一半的调查者通常选择参加半程马拉松的组别,具体人数为99人。在选择“其他”的用户中,补充内容全部为“10km”,具体人数45人。只有3人选择通过线上马拉松进行全程马拉松,9人参赛组别为5km。在对调查对象的参赛频率进行研究时,设置4个组别,分别为6次及以上/月、3-6次/月、1-2次/月以及1次以下/月。其中,月参赛次数2次或以下人群共有96人,超过60%。仅有18人参赛频率达到6次及以上/月,即超过每周1次。对于线上马拉松的选择标准,99人表示“只要时间、距离合适就可以”,占比63.46%。选择“有意义的赛事”与“奖牌好看”的各有8人,分别占比15.38%。另外9人选择“其他”。对于有过线上马拉松参赛经历的调查对象进行关于线下马拉松参赛经历的调查,可以看出,144人有过线下马拉松的参赛经历,共占比92.31%,仅12人未参加过线下马拉松赛事。其中,24人每年参加线下马拉松的场次达到6次及以上,120人每年参加线下马拉松赛事1到5次。其中,男性跑者对线下马拉松的参赛热情明显高于女性,仅3名男性跑者没有参加过线下马拉松赛事。对于没有线下马拉松参赛经历的调查对象进行原因调查,共设置4个选项,但没有人选择“没有同伴”及“花费过高”。9人认为,“时间不允许”是参加线下马拉松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3人不具备线下马拉松参赛资格。最后一个问题为多选题,由调查对象表示希望线上马拉松所增加的内容。“与线下马拉松的合作,如赛事直通”及“相关文化产品的加入,如更具特色的奖牌及纪念品”均有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选择,具体人数分别为112人与90人。同时,66人表示认为线上马拉松应该“时间更加充裕,适当延长赛事进行时间”,占比42.31%。在年龄分布上,18-24岁人群与40岁以上人群最希望“相关文化产品的加入,如更具特色的奖牌及纪念品”,而24-40岁人群最希望“与线下马拉松的合作,如赛事直通”。通过对所有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1学生群体为线上马拉松的主要目标客户

通过研究得出,在“学生”这一选项下,没有线上马拉松参赛经历的调查对象达到57人,占比79.17%。其中,仅15人选择原因为“不感兴趣”。因此,对于其他42人而言,在克服了体力、时间等阻力因素后,将会成为线上马拉松的主要目标客户。

2.2年龄因素并不会影响手机客户端的使用

在本研究所提交的全部351份问卷共中,336份问卷通过手机填写,占比95.73%。其中,90份问卷的填写者年龄层为40岁以上,达到25.64%。同时,在所有参加过线上马拉松的研究对象中,40岁以上年龄层有66人,达到该年龄层所有研究对象的73.33%,为所有年龄层中占比最高。因此,年龄并不会成为使用智能手机客户端参与线上马拉松的主要障碍。

2.3赛事的开展时间是决定报名人数的主要因素

对所有有过线上马拉松参与经历的调查对象进行原因调查,99人表示“时间、距离合适就可以”,占比63.46%;在没有参加过线上马拉松的长跑爱好者中,39人因为“没有时间”,占比24.53%;在对线上马拉松提出的改进建议中,66人认为线上马拉松应适当延长赛事进行时间,占比42.31%。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相较于线下马拉松时间上的局限性,线上马拉松时间的相对自由化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此,适当对该优势进行扩大,将会吸引更多的跑步爱好者参与到线上马拉松活动中来。

2.4相关文化产品的优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赛事

线上马拉松的奖牌设计同样成为线上马拉松的吸引力所在,在所有有过线上马拉松参赛经历的调查对象中,24人表示“奖牌好看”是他们选择赛事的首要标准;在对线上马拉松提出的改进建议中,90人提出“相关文化产品的加入,如更具特色的奖牌及纪念品”是线上马拉松未来发展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占比57.69%。因此,将奖牌设计得更具赛事特色,以及其他相关文化产品的加入,将成为线上马拉松赛事吸引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2.5加强与线下赛事的合作是线上马拉松未来发展的必然路径

有65.38%的调查对象认为,“与线下马拉松的合作,如赛事直通”是最希望线上马拉松今后增加的内容。目前,我国大量马拉松赛事存在直通名额,比如,2016年上海马拉松报名须知中表明,“2015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成绩达到以下要求者:男子全程为3小时25分以内、女子全程为3小时45分以内、男子半程为1小时40分以内、女子半程为1小时55分以内的参赛者。”可以免去抽签环节,直接获得参赛名额。2017年厦门马拉松报名须知中明确规定,“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www.runchina.org.cn)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公布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官方网站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公布的,马拉松比赛男子净成绩在4小时(不含)至6小时(含)、女子净成绩在4小时30分(不含)至6小时(含)之间完赛的报名者”可以直接获得参赛名额。对于目前我国平均中签率不足50%的线下马拉松参赛名额而言,对于高水平跑者提供直通名额将吸引大量跑步爱好者参与到线上马拉松这动中去。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成绩作弊普遍

相较于执裁严格的线下马拉松,线上马拉松成绩的有效性长期以来被业界诟病。北京马拉松报名须知中直接指出,线上马拉松成绩不得作为资格证明。目前,线上马拉松的作弊方式主要为以下几种:(1)用其他交通工具替代跑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部分参赛者采取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方式参与长跑赛事,这样一来,成绩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2)跑步中多次暂停。由于没有严格的关门时间,因此参赛者在赛事进行中,可以多次选择暂停,在休整后继续跑程,休息时间并不算入总耗时,因此成绩并不真实。(3)账号不具备独立性。由于并没有对账号的登录设备进行限制,因此,线上马拉松成绩的来源并不具有可靠性。调查显示,65.38%的线上马拉松参赛者希望“与线下马拉松的合作,如赛事直通”,而线上马拉松防作弊系统的不完善成为了发展中的重要障碍。因此,软件开发方是否能够继续优化线上马拉松的防作弊系统,成为提高线上马拉松成绩可信度的关键。

3.2缺少文化特色

57.69%的调查对象认为,“相关文化产品的加入,如更具特色的奖牌及纪念品”能够提高线上马拉松的吸引力。目前,线上马拉松的相关产品为自主购买,除了奖牌以外,其他产品并不具有任何赛事特色,主要为网站官方纪念T恤、水壶、跑鞋等。而最具吸引力的奖牌,也存在设计感不足的问题。不同于线下马拉松依靠实地风光、特色补给等传递赛事文化,奖牌成为了线上马拉松与赛事联系的唯一纽带。15.38%的调查对象表示,“奖牌好看”是他/她们选择赛事的首要标准。因此,提高奖牌的设计水平,同时对其他赛事相关文化产品进行丰富,是线上马拉松未来发展的必要路径。

3.3赛事灵活性不足

线上马拉松参赛时间和地点的相对灵活性是其与线下马拉松相比的主要优势。然而,调查显示,24.53%的调查对象不参加线上马拉松的原因为“没有时间”,42.31%的调查对象希望线上马拉松“时间更加充裕,适当延长赛事进行时间”,63.46%的调查对象选择赛事的首要标准是“只要时间、距离合适就可以”。可以看出,对于部分长跑爱好者而言,线上马拉松时间的灵活性仍有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线上马拉松赛事依托线下马拉松开展,举行时间为线下马拉松举办当天的00:00—23:59。由于马拉松赛事通常在周末举行,因此,对于非双休的跑步爱好者而言,线上马拉松的参赛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除了周末的常规赛事,在工作日开展特别主题的线上马拉松赛事,有助于使更多的长跑爱好者参与到线上马拉松这一活动中来。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以及对问卷结果的统计研究,可以看出,线上马拉松这一特殊的赛事形式在目前我国的跑步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如何利用线上马拉松固有的优势稳定住使用人群,并持续进行改进吸引更大的参与人群,是线上马拉松未来发展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岳川.咕咚CEO申波:马拉松还不够火,带跑友跑遍全世界[EB/OL].2016-1-21.

[2]线上马拉松为何到了行业转折点[EB/OL].http://mt.sohu.com/20160816/n464436171.shtml.

[3]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2-20.

作者:石珂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