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8 08:36: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浅析中华民族体育的生活地位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当下,可以发现民族体育的生活地位在稳步提升,日益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追求。中华民族体育始终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从民族体育与其他社会文化相辅相成、甚至相濡以沫的现象中得到很好地证实,如中华武术,分明是儒释道、中医、兵学、伦理、宗法等等文化高度融合的结晶。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文化最寻常的事项中,便会发现中华民族体育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文化地位是由其生活地位所决定的,尤其是在众多族群、民族聚集地区,民族体育是民众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活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来自于国际大环境,也来自于本土的自身小系统。试看,你的生活中是否拥有民族体育的影子?是否能够保障中华民族体育原有的生活地位?这不仅关乎民族体育的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民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关系到民族体育的文化地位。本研究通过文化模仿、文化失忆、文化反弹等民族体育在维护自身利益历程的分析,发现中华民族体育虽然在各种压力下,出现了边缘化的倾向,但是在生活中的地位却实实在在地稳步提升。
1中华民族体育的文化模仿
进入近现代,人们看到中华民族的民族体育文化从器物、制度、意识层面都在全方位地模仿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全盘西化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奥运争光战略就是一个典型的体育文化西化案例,中国学校体育就是一个西方教育模式的东方翻版,中国的社会体育就是一个西方生活模式的载体。中国的体育管理机构层级虽有中国特色,然难以掩饰西方的契约化科层管理模式印迹,制度体系则围绕竞技体育而设立。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中,中华民族体育难以独善其身,出现了西化的种种迹象,突出地表现为民族运动会内容本土化,形式西方化。出现文化模仿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民族体育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严格地说总体上并不高,民族体育始终没有引起国人的真正高度认可,历史上专门从事民族体育的人群多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下九流,进入社会上层的内容较少,被推崇为优雅文化的内容更少。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文人雅士多追求“琴棋书画”的综合技能和人生境界,却很少刻意追求达到“文武双全”的人格目标。因此,中华民族体育大多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从正式的记载中看到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原因主要是由于历朝历代武将打江山,文人则统治天下。文人对类属“武”的文化现象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存在严重的蔑视倾向,对民族体育没有很好地弘扬,因此在正史历书等文献典籍中很少提及民族体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族体育的社会地位。不过,民族体育文化不是简单的非物质文化,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物质文化,因为肢体活动本身依托的有机体是物质构成的,它所承载的文化就应该归属于物质文化。同时,民族体育还包含着众多的器材、场地、服装、设备、建筑等实实在在的物质文化。正是由于具有物质文化的特征,民族体育文化不会由于文字记载的程度而受到制约和影响,它客观地存在于现实之中,更多地被人们记录在有机体的“肌肉”之中,记录在每一种身体行为内容和形式之中。在对文化识别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这一点。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现象的社会地位,更应从民众实际生活方式中的份额、频度来判断。民族体育始终没有离开国人的生活,特别是当下,民族体育起码是中老年人的生活组成部分之一。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民族体育实施文化模仿,其根本原因是民族体育自信地认为,通过文化模仿,可以有效调动内在的优质基因,激发其活力,发挥其效益,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另外,民族体育也是迫于生存和发展压力,不得以地进行文化模仿,这种文化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体育自身的时代化发展提供了参照的模式和具体途径。特别是,西方体育文化中的竞技化,为民族体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可以有效地解决民族体育传承中客观存在、不可忽视的身体体验、身体认知和身体创造核心问题。
2中华民族体育的文化失忆
民族体育文化是一种文化记忆载体。有学者这样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此言甚为精辟。我们可以从中国人价值取向中体悟到传统文化对国人的深刻影响,通过人际关系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宗法制文化巨大的惯性。如果说这些东西都很缥缈,那么,我们可以从建筑上清晰地看到中国建筑的中庸、平和,从中国的民族体育项目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内外兼修的品格。记忆是人类,乃至生物界的基本属性之一。人类的记忆是高于其他生物的一种智能,这种智能在不断积累过程中创造了文化,推进了文明进程。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文化记忆,因为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承。我们有理由认为,民族体育是体育文化的记忆载体。民族体育是传统文化在特殊环境中塑造出来的文化,传统文化给民族体育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的共同作用使中华民族体育不同于其他民族体育,成为人类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化景观,构成了特色鲜明的东方体育文化形态。现代化建筑充斥中国大地,使中国特色城市景观失色,使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失忆,那么全民皆习西方竞技体育,则是中华民族体育的文化失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不仅是对一个民族历史的认识,更是一个民族、个体对自身身份确认的象征形式。可是,十分遗憾的是现今有部分人不仅失去了民族文化记忆,更主要的是失去了民族的身份。由于体育现象较少外延色彩,因此人们不易意识到民族传统体育在人们生活方式中的淡出、远离会对国家和民族产生什么样的危害。民族体育的部分内容已经部分或全部失去了其原本的特质,披挂着与现代体育接轨后的民族体育的躯壳,奋力地重新寻找着自己的时空定位。这种已经失去记忆和身份的文化,在全球化的文化中难觅立足之地。“武术现代化的异化”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戴国斌认为武术现代化的异化是指在现代化语境中,现代武术消退了它原本民族的特质,使武术的现展异化,西方体育价值的“反客为主”和“价值偷换”。文化失忆是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文化失忆则是扬弃本土文化中不合时宜的文化事项的一种方式,或是一个有选择的意识过程,只有对本土文化敢于扬弃,才能做到创新,正所谓不破不立也。当然,文化失忆必须是短暂的,如果长期处于一种失忆状态,最终可能会导致彻底的失忆,那将是一种文化资源的巨大损失。我们从西方民族体育传入中国的百年历史来看,百年西方民族体育与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积累时间差,中华民族体育绝不会如此脆弱地让位于仅仅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百年历史的西方体育文化。可以清晰地看出漫长的文明史,博大的文化圈锻造了中华民族体育顽强的生命力,使中华民族体育在经历反复的文化冲击后依然保持着本色不改,尤其在现代及其广泛、强烈的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中,中华民族体育并未消亡,它依然广泛地生存于中华大地,并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广泛地传播着。因此,中华民族体育的生活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在不断拓展,日渐成为人们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华民族体育的文化反弹
应该看到,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文化沉寂后,其后必须是一个文化的反弹。文化反弹是某种文化受到异质文化强烈影响之后,本土文化潜在元素被激活,文化放弃了自卑倾向,重新认识自己,甚至出现过高的、激昂地认识自身文化的能力倾向,通过自我评价,客观地对比交流双方的文化,产生文化自信的过程。文化反弹也是文化交融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互动双方来讲,文化反弹主要体现在弱势文化一方,因为一定时段受到强势文化的制约、压制,本土文化没有了话语权,丧失了一切可以自我发展的空间,被聚合的能量终于会像火山一般在一定的时刻喷发。民族体育文化反弹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弱势文化借助强势的西方竞技体育来展示本土民族精神,试看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金牌总数、奖牌总数上升的曲线,以及整体的竞技运动水平。如果一个国家未曾辉煌,也就无所谓强烈的反弹意识。恰恰中华民族拥有辉煌的过去,具备强大的融合能力,以及善于涵化异质文化的文化结构和意识,文化反弹出现的几率极高。这种形式的文化反弹对民族文化来说是一种提高民族士气,文化沉寂营造谦和学习氛围的必要形式,但它仅是一种表层文化融合的形式。主要的文化反弹是本土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是构建在广泛学习、借鉴基础上的,极大发挥本土民族文化优势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民族体育近年来被广泛地重视,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不断繁荣,民族体育文化节日的广泛建立,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族体育文化反弹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武术而言,国际武术组织的广布各大洲,参与人群日众。频繁的国际龙舟赛事展示着中华民族文化,使龙文化走向了全球。潍坊的风筝节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小小的风筝使向往悠闲人生,但又不离谱的文化理念广受重视。法国成立了世界闻名的中国摔跤专门组织,使欧洲百姓可以体验和鉴赏中国人的机智和能力。可谓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反弹是全方位的,是具备强劲动力的。文化反弹的程度如何,要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借助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具备了较为雄厚的文化底蕴,其反弹是有一定实力的。浅薄的反弹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绝不会产生深入涵化,不会理性地将各种文化优势有机地融合,使之转化为符合时展,社会需要的文化。中华民族体育的文化反弹,需要一定的国际环境,这种环境已经存在,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在东南亚的广泛认同,形成了巨大的儒学文化圈,形成了较强的文化实力。其次,是全球性的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普遍认可,尤其是西方文化非常器重中国没有“争吵文化”,只有“一致文化”,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广泛地得到了世人的认同。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民族体育符号可以引发彼此互动双方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华民族体育全球范围内大行其道,备受关注,已经达到了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氛围,这十分有利于中华民族体育的国内生活地位提升或反弹。
4中华民族体育的生活文化
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自省和文化建设,最终民族体育将充分地走向生活,成为人类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当下,人类前所唯有地关注健康,健康不仅来自于营养、更来自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中是否拥有以养生为主导的,以生命塑造为终极目标的民族体育至关重要。民族体育的生活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其主体的身体行为中最突出的有三种属性,分别是艺术性、竞技性和文化性。艺术性是民族体育的灵魂,竞技性是民族体育的动力,文化性是民族体育的根本,三种属性需要有机地结合,结合的完善,就会出现持续地繁荣发展。当今世界上大行其道的体育运动,多为艺术、竞技、文化的完美结合的产物,如篮球、足球等项目,有谁会说篮球、足球不是艺术,又有谁会认为篮球、足球缺乏竞技,还能有谁否认篮球和足球的西方文化属性。身体行为的三种属性是影响民族体育生活地位的重要因素。生活品味的提高,需要艺术性,民族体育提供的身体行为艺术性是动态的艺术,有机体的艺术调节生活情调,激发生活活力。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身体行为的竞技性,民族体育提供的竞技性是一种含蓄的竞争,可以帮助人们不畏艰辛,努力向美好生活迈进。生活水平的升华,需要身体行为的文化性,民族体育提供的鲜活的文化,可以使人们从活态的文化中体验、认知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当这三种属性纳入到以身体行为为主体的体育生活方式之中的时刻,必须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生命塑造。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中,养生是核心功能和价值所在。一个生命体只有在充分地满足了生命冲动的过程中,合理、恰当地运用了艺术、竞技和文化,方能有效地实施对生命的塑造。因此,艺术、竞技、文化与生命塑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民族体育是这种有机整体的先进文化。当这种先进文化逐步被世人所认识、认可、认同后,民族体育在生活中的地位势必得到更加充分地巩固和提升。民族体育是否能够得到异质文化的认同,并不与经济的发达程度相关,或者不与社会文化发展状态成线性关系,而与民众对健康和幸福生活的意识,以及与质朴的动态生活方式相关。从人类发展指数层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清晰证实这个假设。假如某一地区的人群健康水平较高,其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应该处于较高水平。或者,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发展状态较好,那么可以认为其民众的健康水平会相应较高。根据张加林[1]等人《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国际比较》的研究中发现,人类发展指数高的国家,其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基本推荐量的身体活动水平(OPA)在30%左右,中国的上海市21%。都在2140%的D级。相反指数水平较低的国家,其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量则高达4160%之间,即达到了C极标准。身体活动水平的指标源以欧美的儿童青少年为基准,以每天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量为参照而制作的标准。这种标准作为参照系,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国民的久坐行为盛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身体行为之一,这种状态严重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该研究所提供的人类发展指数与身体活动相关关系的结果,证实了民族体育可能在同质异构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当的地域中率先被广泛地认同。因为,相近的身体文化、相近的生活需求、共同的文化命运是促使民族体育文化被接纳的根本。更为重要的是,在体育文化,唯有中华民族体育在生活方式中的养生价值、养生行为是对人类社会具有积极贡献的文化。民族体育的文化、社会地位受制于其生活地位,民族体育的生活地位提升,使得民众从中受益,人是文化和社会的主体,人的健康水平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得到了提高,自然促进了人所属的文化和社会整体地位的提升。对此,民族体育是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张加林,唐炎,等.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国际比较[J].体育科学,2016(1):3-11.
作者:陈青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