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经济下行时财政经济的运行及策略

经济下行时财政经济的运行及策略

时间:2022-03-12 09:23: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经济下行时财政经济的运行及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经济下行时财政经济的运行及策略

本文首先指出了经济下行背景下财政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随后以中央与地方关系作为切入点,就如何确保财政经济平稳运行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经济下行背景下影响财政经济运行的因素分析

1、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进度影响财政经济表现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在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引导下,许多省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更加细化的政策,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活力。例如,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到本地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难题;制定小额贷款免息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响应“万众创业”号召等。地方经济转型速度越快,本身对市场风险或经济危机的抵御能力就会越强,财政经济的发展也会更加稳定。

2、实体经济发展平衡程度影响财政经济质量

虽然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实体经济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实体经济的各类组成成分中,房地产业、制造业等占据了较大比例。通过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房地产业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制造业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协调好实体经济发展的平衡程度,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制造业为例,地方政府要借助于财政经济政策,制造业企业认真执行去产能、去库存,这样才能为制造业企业转型提供动力,最终实现政府、企业和人民三方利益的协调,推动地方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反思

1、宏观调控政策的“杠杆效应”会加大经济波动

从权利归属上来看,中央政府拥有决策权,能够从宏观层面上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各类经济要素配置提供指导和分配,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向好发展;地方政府拥有执行权,按照中央政府下发的各类文件和出台的各种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执行。从地方政府角度来说,由于自身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一方面需要应对上级各项指标的检查,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地方经济发展遇到的客观问题。这就决定了地方政府在实际执行财政经济政策时,可能会出现层层加码或选择性忽视这两类问题。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制定的经济决策受到“杠杆效应”的影响,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并没有向预期方向发展。如果严重偏离既定的发展方向,将会造成市场波动,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2、地方财税改革进度不同步

中央出台财税改革新政策后,各地方需要尽快落实。但是具体到各个行业、各个部门来说,对于财政改革政策的执行情况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2017年《预算法》进行修订后,明确要求取消各类挂钩支出。新法全面实施后,像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已经基本上按照要求取消了挂钩支出。但是在现行的《教育法》中,对于教育支出的考核,还是按照某些挂钩形式进行。由于财税改革的不同步,也会导致行业之间存在攀比心理,这就制约了今后各类新政策的推行,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财政经济的平稳运行。

3、中央与地方财政政策目标不一致

中央与地方政府总是在不断地进行博弈,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问题始终存在,如果中央政策制定中无法充分考虑地方的预期反应,各自目标不一致以及约束条件不同情况下常常会出现政策扭曲执行的后果,这也不是中央乐见的结果。以当前经济运行为例,地方大都赞同中央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因为这有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并避免恶性的税收竞争,尤其是落后地区难以承担相应的冲击,这一政策之所以暂缓执行主要是当前经济下行给地方政府带来空前的财政短收压力,此时出台清理税收优惠只会加剧短收风险

三、经济下行背景下财政经济平稳运行的对策

1、明确两个目标,处理好四大关系

(1)两个目标。即在财政经济运行中要实现“稳增长”和“控风险”两个目标。首先,追求经济增长仍然是中央和地方的共同目标。但是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既不现实,也容易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追求的是平稳的、绿色的、低风险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了兼顾这两大目标,就需要从供给侧发力,例如要对辖区内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进行强制性改革,走绿色发展道路;对于房地产企业、制造业企业等,要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杜绝金融风险。(2)四大关系。其分别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第一,要明确区分哪些工作必须要由政府来主管,哪些工作可以由市场来运作,划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分界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原来的政府为主导,逐渐演变为市场为主导、政府提供引导的模式。第二,要建立中央与地方高效的信息交流通道,实现中央与地方的互信、互利。通过建立透明的关系和相容的机制,确保中央政策在地方可以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第三,既要发挥局部的灵活性,又要遵循整体最优原则。财政经济平稳运行,离不开局部的发展。但是在鼓励局部发展的同时,也要照顾到整体。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第四,用长期发展的理念指导短期经济行为,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真正实现财政经济的优质、绿色、高效发展。

2、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型升级

政府职能的转型与经济的转型是同步的,只有政府尽快完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才能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必要的支持。就这一点来说,国内一些省市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因此,在推动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并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作用。对于影响国民经济走向的问题,政府必须要介入,并进行引导;对于非公共或非核心的经济问题,则应当主动放手让市场接管。只有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3、稳住增长底线,更加关注投资质量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加,除了是受到经济增长客观规律的影响外,与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化冲击也有直接关系。例如,我国长期以来依靠人口红利,大力发展低端制造业,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的经济财富。但是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低端制造业的优势不再,必须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避免重复走以前的老路,就需要依托财政经济政策,稳住经济增长底线,走多元化经济发展道路。要重点投资一些新兴产业,对于传统产业,投资方向也应当侧重于技术创新、设备优化等方面,焕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4、财政政策需要发挥融资支持优势

中小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却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一方面与市场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融资渠道单一化,缺乏完善的企业征信体系等;另一方面也与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有直接关系,例如很多中小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多次逾期不归还贷款等。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平衡好贷款方和借贷方的利益,为财政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动力支持。

5、民生政策要进行适当调整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民生支出标准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实际上压缩了政府进行调控发展的空间,尤其在经济下行期地方财力窘迫造成民生政策难以兑现,这会弱化政府的信用。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关于民生政策要重点做出以下调整:首先,要继续将民生政策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更多地关注“老少边穷”地区,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其次,还要进行纵向结构优化,一些民生支出责任划分可能要突破现有框架,适当上移到省级或中央政府,这可以部分减少地方尤其是基层事权和支出责任过重的问题。

6、推动现代财税制度建立

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投资”,它可以实现财税改革红利,造福各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从制度顶层设计、人员队伍建设、组织结构建设等方面入手助推现代财税制度建立。按照新一轮财税改革部署,当前要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增强政府综合调控能力,立足长期编制中期规划为将来的中期预算作准备,同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来提高支出效率,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以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为强化政府债券管理以及信用评估作技术准备,通过预算公开来推动预算民主。

四、结语

影响财政经济平稳运行的因素多种多样,如何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和持续运行,不仅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背景下,要深入剖析当前财政经济发展遇到的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通过平衡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等多方面的关系,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我国财政经济顺利走出发展困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