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微信的运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微信的运用

时间:2022-02-19 10:54: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微信的运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微信的运用

一、微信简介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有关数据显示,在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5.49亿,截至2018年2月,微信全球用户月活数首次突破10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微信的使用相当普遍。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产物,之所以这么普遍,主要原因有:第一,互动方式多样化。它首创了语音消息的传送,可以快速发送图片和文字,同时具有视频、语音通话功能,让相隔两地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支持群聊功能;第二,资费几乎为零。任何用户都可以免费下载使用微信软件,在发送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时,只需要支付给运营商少量的流量费,所有功能不需要额外付费,降低人们的沟通交流的成本;第三,功能强大。如朋友圈打造以熟人关系为主的虚拟社区,公众平台使得大众传播的信息更加私人化与个性化,微信的“扫一扫”二维码支付功能广泛应用,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第四,使用方便。该软件的使用非常人性化、平民化,门槛较低。可以说,微信不仅仅是一种人际传播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介属性。微信上的社交关系更多的是熟人关系,更具认同感和亲密感。相比大众传播,微信上的传播算得上“小众”传播了,但正因为如此,微信上信息的传播才更加有效。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微信让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通信交流得到很大的便利,为身处异地的亲子沟通提供了方便,这一点在家庭结构缺失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上尤为重要,成为实现家庭在线团聚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

作为社会构成基础要件的家庭,是子女启迪智慧、开阔知识视野的地方,在人生旅途中显得至为重要。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尤其是作为未成年人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很多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等因素,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重重。

(一)亲子长期分离,互不了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时展加剧,孩子与父母辈生活的环境差别很大,不论是从待人接物的方式还是生活理念,两代人都有所差别,这就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孩子长期不在一起生活,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较少,父母在外工作的情形同样也不为孩子所知,如果平时沟通较少,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调查显示,父母与孩子联系时,问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吃喝和学习情况,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涉及较少,长此以往,造成沟通时孩子和父母无话可说。

(二)父母责任感不强,教育观念有偏颇

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家长的经济意识普遍较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数在外务工,往往会因物质需求而忽视对孩子的精神教育,认为孩子有吃有喝有学上就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意识薄弱。据农业部2010年的数据表明:仅有6.7%不出外务工劳动力怕耽误子女上学,可见担心影响儿女成长而不出外打工的家庭极少。于是,儿童往往由老年人隔代教育或者托付给亲友,更有甚至独自把孩子留在家里,成了“有家的孤儿”。家长的教育观念各有千秋。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与之而来的思想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这种冲击不可避免地波及留守儿童群体。一些家长认为,主宰世界的就是金钱,它可以为孩子带来好学校,自然也可以为孩子换来好成绩,换来孩子好的结果。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书读得好坏不碍事,长大了能打工挣钱就行。更糟糕的是,部分农村地区打工致富而衣锦还乡的榜样,时刻刺激着辨别力不强的留守儿童。“读书无用,打工有钱”思想,在很多场合或环境下被社会验证。

(三)父母缺乏孩子教育的知识,不懂孩子心理

据有关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大多从事工作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这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学习、成长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受教育的质量。然而,父母是一个“未经培训就上岗”的职业,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虽然他们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无奈自己缺乏相应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儿童接触到的新事物、获得的新信息、面对的新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地对这些新状况做出判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事情,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教育。

(四)沟通不及时

人生成长受教育的起点就是家庭,就是要有父母陪护在身边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让儿童得到好的成长,反之则不然。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相互沟通。而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长期在外务工,不能与孩子面对面交流,再加上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原因,父母就很少和孩子沟通交流。由于亲子分离,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能及时了解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无处请教和倾诉,父母教育的缺乏、关心关爱的失位都是留守儿童必须独自承受的现状。留守儿童冷漠孤僻、自闭、不喜与人交往等各种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在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亲情的及时关爱。

三、微信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功能与应用

身为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处于主动的地位。利用微信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家庭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间保持良好沟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利用微信公众号,父母增长育儿知识

微信公众号是微信一个独具特色的功能,为微信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它是一种自媒体平台,只要通过审核,任何成年人都可以建立公众账号。微信用户只要关注某个公众账号,便可以接收到该账号所推送的信息。微信的公共账号开启了一种新的网络大众传播模式,公共账号可以推送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关注公共账号接受信息,这种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方式,实际上给予了用户极大的选择权力,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私人定制”。在微信公众号中有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订阅号”,比如:中华家庭教育网、留守儿童服务站、护航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之家等,里面会有很多关于孩子的教育知识,家长们可以通过阅读,增长育儿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公众号在推送信息时,不仅有文字,还有语音,这就方便了文化水平不高的用户。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日趋现代化,很多中小学开设自己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如某小学重点推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窗”和“德育微课”,不定期地将《论语》、《孟子》等优秀的国学经典进行推送,让学生进行线上诵读,使道德情感的陶冶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除此之外,学校公众号还会把学校活动以文字和图片甚至视频的形式推送,不仅让远离家乡的父母对孩子的学校生活有所了解,还增长了家长的育儿知识。

(二)利用朋友圈信息,孩子了解父母的生活

微信为用户的信息提供一个相对私人化的场域,这里不仅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即时通讯功能而言,而且包括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功能。微信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将现实中的社交关系通过网络进行可虚拟的重现。由于微信强关系链接的存在,微信的消息和好友互动过程受到的干扰较少。可以说,微信朋友圈是一种熟人网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生活中的照片唾手可得。在外务工的父母,可以及时地把自己的心情、感悟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到朋友圈,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还可以把孩子的照片保存在手机中,把自己对孩子的思念和关心配上相应的图片。当孩子看到这些图片和文字,对父母在外工作的生活会有所了解,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而拉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三)通过单聊和互动,及时沟通

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相互沟通。微信为留守儿童和父母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果父母的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打电话,就可以发消息简单交流,当有空闲的时候,父母可以在微信上用语音或视频和孩子面对面地交流,从而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通过微信消息,家长可以发送一些图片、视频来和孩子进行沟通教育。当然,家长还可以通过微信发送一些学习资料来支持孩子的学习。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可以及时地打开微信,与父母沟通,以便得到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由于微信只需要消耗少量的网络流量,因此家长可以没有资费上的后顾之忧,只要时间允许,就可以和孩子畅谈。很多中小学为了方便家校联系,班级上都建立了微信群。除了从微信群得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外出务工父母还可以利用微信与学校老师进行联系沟通,从而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想办法弥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让父母更加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难题,让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到父母的教育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微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教育平台,正如微信负责人张小龙所言:“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未成年人,应充分利用微信这一平台积极学习教育知识,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