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8 09:45: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电子商务课程开发改革探索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引言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塑造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企业工作环境中三五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有些甚至五年仍然没有掌握,在我们对本专业近3年的毕业生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即使是在校时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在现实工作中的发展也并不理想。这种学校输出并非企业所需的不一致性就迫使我们必须对该专业的教育教学和专业课程进行探索和改革。
1、电子商务类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教学面广泛,需要学习的知识涉及到会计、物流、营销、美工等等方面,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目前在电子商务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1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脱节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课程设置主要追求全面广泛,设置了营销、会计、网络等方面的课程,然而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学习并没有系统性,也没有针对性,导致学生学而不精,没有突出的技能。在毕业后进入到工作岗位还要从零开始,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在课程设置中重点几乎都放在了专业课上,但是在实际的企业工作岗位中除了对专业技能有要求外,对员工的职业素养也有很高的标准。我们在平时的课程中很少有对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素养进行教育,在工作岗位中对员工的安全素质、纪律素质、团队合作素质都非常重视,毕竟一个集体,一个系统的运转是需要各个个体的积极配合的。
1.2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绝大多数的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是一从高校毕业就直接走上了讲台,他们当中有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物流、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毕业。这些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实操和动手能力较弱,而且由于缺乏电子商务企业的相关工作经验,在讲授电子商务行业认知知识点以及在实践课时,都显得力不从心。
1.3教学内容过时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猛,而且该专业依托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技术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特别快,这就使得电子商务也同样能在短时间内不断的得到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更新。电子商务归根结底是属于商务类型,商务的开展方式也是形式多变的,然而当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材都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
1.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技工类院校的实训室、电子商务平台等硬件资源缺乏,导致在教学时无法进行实践,学生普遍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很多技工院校的电子商务实训室的电脑里只装有B2B,B2C这类的模拟软件,学生只能从这类软件中学习到最基础的知识,对电子商务有最基本的认知,要想让学生有更高层次的提高,仅仅这类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更新很快的方向,例如跨境电商,如果没有实训的环境,学生对理论知识很难理解,而且授课的教师也非常辛苦,这类课程纯理论教学的效果很差,会让学生觉得这门课难且无趣。
2、电子商务类课程开发的探索方法
2.1调查研究法
所谓的调查研究法就是通过各种调查手段得到大量的数据,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为了更好的对电子商务类课程进行探索和改革,我们多次研究调查的形式和调查的内容,包括对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也是反复推敲和演练。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商务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同类院校、近3年的本专业毕业生以及企业考查及调研。
2.2文献研究法
这里提到的文献研究不仅仅局限在书本论文资料,还包括相关网站上的信息,通过各个渠道搜集资料。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后要对资料内容进行学习,通过对现有资料研究为电子商务类课程的改革奠定基础。
2.3经验总结法
为了能得到更贴近我们技工类院校的实际,我们邀请本地各电商企业不同岗位的专家进行座谈,并分类总结他们在工作中的经验以及对我们课程设置的建议。
3、电子商务类课程开发的改革
针对本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本文第二部分调研及座谈会的结果,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做如下的一些改革:
3.1加强课程与岗位的联系
为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明确,让其感受到所学即所需,在课程设置上就需要加强课程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在课程当中应该围绕岗位技能需求展开,为此电子商务教师就必须对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素有非常明确清晰的了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层次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快速的更新知识储备,要紧跟行业步伐。并且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团队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岗位的需求自主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改革,将工作过程导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创办试点创业团队。电子商务专业是创业门槛相对较低的专业,所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创业课程,例如《电子商务法》相关内容,为学生日后的创业打好基础,而且还可以在课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创办试点创业团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了机会。
3.2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最终是要接受社会也就是企业的检验,是否能快速上岗就业就是对技工类院校教学质量的反馈。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刚好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实现供需一致,就需要与企业保持长效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机制,能更细致明确的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受到企业的广泛认同。校企合作机制有很多的途径,例如开办冠名班或者实训合作,通过这样的途径,企业能得到所需要的人才,学生能学到实用的知识,教师能实时更新行业知识,这是一举三得的措施。
3.3优化教师队伍
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更替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我们在专业课的师资队伍上也要进行优化。这种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加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现在技工院校中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又基本都是从学校毕业就进入现在的工作岗位,这些老师理论知识丰富,但专业实践技能贫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组织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或者见习,从企业中学习到真正实用的专业技能,能更实际更直接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导师。工作在企业一线的员工是最了解岗位技能需求和动态的人,为了迎合企业的需要,聘请企业导师参与到电子商务的日常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队伍优化后就能实现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的愿景。青年教师能开展高水准的一体化课程,聘请的企业教师能带来行业最新的动态,带来最真的案例,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4、结论
总之,电子商务类课程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通过这种不间断的探索和改革,使得电子商务类课程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紧跟时代的步伐,跟上企业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获得在电子商务类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这就给电子商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给技工类院校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