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对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2-09-12 08:38: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对环境的影响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对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对公共绿地设计利用,公共绿地工程亦多为政府投资建设与管理。但是从公共绿地设计现状来看,不少设计效果不佳,创新性不足,且重复性高,并没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景观效果也不能较好满足实际需求。设计中也没有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存在材质养护成本和建设成本过高,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本文重点以川杨河南岸(申江路-张东路)绿化工程项目为例,探究如何打造一个兼具实用性与功能性、符合上位规划和实际情况、环境优美又具有低养护特点的公共绿地景观。

1项目概述

项目位于川杨河中段南岸,为川杨河两岸生态廊道建设的分段实施工程,绿带宽度50m,分为东西两块。西块绿地西起申江路,东至张江路,北接川杨河,南临华夏高架路,绿地形状呈L型,绿地面积约为8.7001hm2。东块西起创新河位置,东至张东路,绿地面积2.8193hm2。根据川杨河及两岸的生态绿化建设规划,项目位于第Ⅲ段(罗山路—外环段),将作为生态涵养区向重点建设区过渡的绿化空间。项目位置紧贴申江路高架,周边申江路、张东路等均为浦东重要的交通道路,场地交通条件便利。地块内有三路高压线,三路均为220kV,高度为25m,分布于申江路东侧。项目周边已建绿地较少,居住区较多,周边居民对于休闲娱乐场地的需求较大,建设集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功能的活动场地迫在眉睫。

2公共绿地的设计要点

工程是典型的公共绿地设计,为了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设计。

2.1总体设计

设计以一条城市慢行系统贯穿整个绿廊,沿线布置休息亭廊、林下活动场地、广场休憩空间、运动场地及设施,在发挥林带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为周边居民提供散步、慢跑、骑行、交流、聚会等多样的休憩绿色场所。结合广场休憩空间及景观设施,绿地形成了多元化空间。绿化配置增强水岸绿化及场地绿化的趣味性和游览性,提高绿化空间联通。通过对绿化生态的营造,构建了绿色生态廊道,将自然与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市民提供休闲交往和感悟自然的空间。

2.2交通设计

设计中考虑到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主要设计两类园路,分别为3m宽园路和5m宽园路。3m宽园路为健身步道,5m宽园路兼具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功能。园路贯通整块绿地,将游人引导到各个景观节点。以“硬质园路+无障碍草坪”的搭配设计园路满足6m宽防汛通道要求。

2.3竖向设计

园林微地形的营造不仅有利于场地的排水,也有利于改善小区域范围内的小气候,改善绿化生境。川杨河南岸(创新河-张东路)地块,竖向设计最高处堆高1.2m,通过微地形打造优美的林冠线,营造更为有层次的空间,提供更为惊艳的景观感受。川杨河南岸(申江路-张江路)地块,竖向设计平均堆坡0.9m,最高处堆高1.2m,堆高区域为乔灌木种植地带。微地形结合青砖景墙的设计,塑造时代感极强的景观空间。健身步道两侧通过竖向设计,营造林荫步道的景观感受。申江路东侧地块以绿化设计为主,竖向设计与绿化种植相互呼应,以两侧低,中间高的设计形式,堆高慢行步道两侧土方,形成步道于密林间的景观效果。

2.4功能分区设计

为了将公共绿地最大限度有效利用,设计按照具体需求进行了功能分区设计,分为三个特色区域。慢行健身区,靠近张东路,位于项目东侧地块,设计定位为“生态、体育”,健身区域通过蜿蜒的园路串联,以慢行跑步道和篮球场为主。该区域将生态与体育融合,以人性化的同理心设计,动静皆宜,给游人提供放松娱乐休闲的场地。活力运动区,北至川杨河,西临申江路,是一块呈“L”型用地,以“现代、动态”为主题,主打运动、休闲、健身。以蜿蜒的园路通往各有特色的悠闲地坪和运动广场。在设计时,以篮球场和网球场为依托,结合青砖复古景墙打造更为现代、多变,更具动态的川杨河畔。运动设施与绿地穿插结合,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游憩观赏区,位于项目用地西南侧,定位“绿色、景观”,整体构思为绿色观景,绿地功能以防护林为主。园路结合出入口设计开敞地坪,提供游人更多的活动空间。设计阳光大草坪区域,适合游客嬉戏娱乐、休闲野餐。

2.5铺装设计

园路设计采用了蜿蜒自然式和几何规则式相结合的形式,贯穿园内各景观节点和活动设施,构成全园的骨架和环路。铺装材质选择以低养护和实用为考量,3m园路采用灰色沥青,5m园路设计灰色沥青和红色沥青,活动广场的铺装材质主要采用花岗岩、塑胶地坪、舒布洛克透水砖、青砖等。

2.6绿化种植设计

如何通过合适、合理、科学的方法将苗木进行有机梳理和结合是本次进行植物设计的重点。绿化种植设计分为三块:东侧地块以观叶为特色,骨干树种采用银杏、黄山栾树。景观树种选用香樟、女贞、垂柳、无患子、合欢、桂花、桃花、腊梅、垂丝海棠。配景树种选用池杉、水杉、构树、垂柳、白玉兰、石榴、紫荆、夹竹桃、木芙蓉。北侧地块西侧上有高压线,故西侧以低矮植物为主,该地块特色树种为樱花。骨干树种采用樱花、白玉兰。景观树种采用银杏、香樟、桂花、黄山栾树、合欢、桃花。配景树种为重阳木、垂柳、红枫、夹竹桃、慈孝竹、腊梅。南侧地块根据现状情况,考虑到高压电线安全等因素,故植物设计时选用低矮树种为主;以木兰科植物和蔷薇科植物为主。特色树种为白玉兰和红叶李。骨干树种采用白玉兰、紫玉兰、红叶李。配景树种选用榉树、黄山栾树、腊梅、垂柳、悬铃木(嫁接)。

3设计中解决的关键问题

项目设计结合规划资料、根据实地勘察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分析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主要在以下方面:

3.1结合规划

项目位于川杨河生态廊道规划Ⅲ段,定位为科技之河,隶属于景观游憩区。根据规划对建设标准的规定,本项目的绿地率应不小于绿地总面积的70%。项目设计时紧扣规划定位,通过景观手法打造生态和谐的绿色廊道。

3.2低养护景观打造

低养护型景观是指在养护工作中并不需要加以过多的关注,可节省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的景观。在选择绿化植物时,不盲目追求即时效果,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适当增加粗养护型植物的应用,不盲目追求高端搭配。景观材质选择上多采用低养护成本的铺装材质,既符合景观要求又降低后期的养护成本。

3.3“软硬结合”打造防汛通道

绿地设计3m宽沥青园路贯通整个绿地,靠近川杨河一侧设计了5m宽沥青园路,涵盖跑步和自行车道功能。为满足6m宽防汛通道要求,采用“硬质园路+无障碍草坪”的搭配设计园路,即“5+1”或“3+3”共6m的设计形式,以“软硬结合”的方式既满足防汛通道要求又不影响景观效果。

3.4高压电线区域设计

地块内有三路高压线,分布于申江路东侧。树木生长高度与220kv220kV输电线路距离应超过4.5米m以上,因此该区域种植设计以株高小于5米m的小乔木为主。

3.5植物的特色设计

整体绿化种植设计采用自然式的混交林,以常绿树为骨架,大量运用落叶景观树种,以不同的绿化林组团分隔出或开敞或私密的空间环境。主要道路及轴线道路区域则以树阵展现大气简洁之美。在道路节点处等位置加强景观乔木及花灌木的运用,形成节点绿化景观。林下栽植适生性的常绿灌木,路边营造花境等植物景观,突出植物季相变化特色,形成了多树种、多类型、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4结语

综上分析,在对公共绿地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上位规划、绿地实际情况、周边环境分析、周边居民诉求、建设养护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城市发展的具体定位,剖析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提升总体设计效果,设计出因地制宜、兼具功能性、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