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6 10:41: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探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 要】 根据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其课程的特点入手,分析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不足之处;提出关于教学改革的设想和课堂改革措施;通过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途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人才和专业应用的实践设计能力。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传统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所以高校环境艺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做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但是对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还是一个较新的专业概念,相关的专业理论研究和教学环境还不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相较国外同类专业有很大差距,所以为了能够承担起高校向社会输入人才这一使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就非常必要。本文鉴于自己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实际工作,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分析,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实践尝试。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就其概念来说,是以环境生态的观念为指导,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是汇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大部分高等院校环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部分学校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造型基础、透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发展而来的,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延续,教学过程中强制化,导致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这门专业的意义所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变为主动,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的发展,把学生潜在的能力发掘出来。
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致使学生群体中存在艺术知识贫乏的现象,加上近年来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文化修养残缺的状况愈加严重。环境艺术是艺术与设计的综合学科,但是很多师生对它的具体内涵理解不够,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注重实际操作环节,热衷于电脑制图和手绘效果这些必要的专业实现手段,而忽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致使设计作品浮于形式、没有深度。所以说理论知识是专业实践必要的前提准备,没有设计理论知识的引导,学生往往只在形式上徘徊,缺乏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我提高。
教师的整体水平也决定着一个专业的发展水准,在专业设计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存在缺乏优秀教师的现状。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课堂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忽视学生对设计项目的深刻理解;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宽展思路,使学生的思考范围仅限于课堂的授课内容之内。因此有些学生对设计作业的完成能力较弱,不对设计本身做深入研究,滞留于手绘或计算机制作等技术层面。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更新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设置中,应根据专业特点,除了造型基础、计算机软件应用外着重培养学生对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理解。设立相对应的关于环境、建筑、景观、空间设计理论的课程,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区别开来,强调学生对空间设计的理解能力和艺术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2.2 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其课程要进行相互研讨的特点,在课堂上除了基本的示范和讲解之外,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学校要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环境,逐步改善硬件设施,增加图书资料,设立与设计专业对应的实验室;建立和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办学模式,引导学生将设计用于实践,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实训与操作,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扩展知识面,提高沟通与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3 改善课堂氛围,转变教学关系。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型个性,尊重和信任学生,创造出相对自由主动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在专业辅导课中使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项目问题,教师和学生对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能够对设计有深层次研究。在课堂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做出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从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发展。
3 总结
环境艺术教育现在已经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实施和推进高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大作用。作为现代综合型学科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导向方面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按我国高等院校目前来看,大部分教育机构的环境艺术设计从教学到管理的各层面还没有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机制。因此,面对未来的发展和社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在艺术教育的理念、措施等方面不断转变与进展,寻找在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才能使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在高校文化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 要: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学方式太传统、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同时也包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太过依赖于书本缺少实际能力等问题,提出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碍于高校环境设计教学的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将来就业。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了创新。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据悉,全国各地高校开始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从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开设此专业。从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环境艺术设计不管在教学理论上还是教学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所高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此专业人才。我们知道环境艺术设计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多门学科知识的汇集。从一定程度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主要是以建筑空间的内外进行判定的,大致可分为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两大块。相对于景观设计而言,室内设计更显成熟,所以我国各高校在开设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时,更都偏向室内设计教学方向。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方面相继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因素是由于教育改革存在的不合理性、现实的功利性、教师专业素养的缺乏、过度发展、快餐式教学等。很多高校为了招满学生名额,过度的招收了此类专业的学生人数。这使得学校只是为了招收一定的名额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素质,这就导致了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这也成为了影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因素之一。我们都知道,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存在着很强的技术特征和艺术表现。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提出,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选择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满足很强的艺术敏感度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两个要求。然而,高校的扩招原则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招生原则从某种角度上讲相去甚远。这成为影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一大重要因素。在设置课程方面,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环艺设计课程时,会通常选择将专业课程设在大一、大二这两个阶段里。一些高校会将素描以及色彩作为大一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目的是用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绘画能力。这无疑是提高专业素质并不高的学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存在的更大的问题是,相当多的高校教学方法采用的是 “灌输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教学弊端,主要包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同学与同学之间缺少相互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另,更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没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这样一来,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教学中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简单的完成作业,而不是要求学生在设计的同时注重对设计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应付作业的消极态度,而不去对设计本身做太多的研究。所以,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全国各所高校必须及时总结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设法与目前教学相结合,探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学校在安排和设置基础课程教学中应该更加趋于合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仅仅依靠相对传统的基础教学课程,在不忽略基础的同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筑形体、空间、结构关系、比例的深刻理解。设立一些与环境艺术以及空间设计有关的理论课程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基础上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之前所学的绘画专业的明显不同。另一方面,改善传统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环境的质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它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依靠老师的讲解,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课外的实际项目中。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将课外的设计题目带到课堂中,并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自己的创意设计。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设计中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到提高。当然,在要求外界环境以及教学课程设置完善的同时,教师的能力也显得异常的重要。大学是一个供学生进修的地方,而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重要人员,所以,对教师无论从自身素质还是专业知识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应该说每位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学识渊博,这是能胜任工作的基础。但现在值得深思的是,仅仅具备专业学术基础的大学教育工作者却在环境艺术教学实践中遇到了瓶颈。由于教师的工作更多的仅是面向于学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虽说大部分具备较高的学术理论上的修养,但是在面对市场实践方面却显得相对有所欠缺。我们都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着严格的技术规范性,就以室内设计举例说明,在开始设计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到工艺、结构、材料、暖通要求、消防规范等等方面,同时此专业在众多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性要求相对更强,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没有这些相关技能的支撑,所谓的设计将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面对这些情况,各所高校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应不断提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时的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从多方面入手,探索出一套新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在如今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人才市场对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在这样的条件下,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呈现出日趋火热的现象,面对这种形式,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实用型设计人才、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科良性发展,是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当然,优化和完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长期的奋斗历程,这需要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摘要:环境艺术是最新的设计类型概念,是工业化发展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以后,才逐步产生的设计概念。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地方高校中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其两者相结合,是促进良好实践形成的前提,也是塑造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积极探讨地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有助于广大教师改革和发展教育教学,提升“高素质设计人才”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艺术;理论;实践;创新
一、地方院校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的主要问题
1.生源整体质量不高
高校扩招以来,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学习机会,设计专业在全国扩招的影响下开始扩招。在高中应考教育中文理分科的结果导致学生文化知识狭窄,同时全国高考艺术类录取文化线相对偏低,所以某些高中学校将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集中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报考地方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最终导致学生文化底子薄,入校后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失衡,给地方学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导致生源整体质量下降。
2.师资结构不平衡,教学水平偏低
新疆地方院校创办设计类环艺设计专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教师队伍也随之增加。各地方高校的环艺设计专业教师,在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结构方面出现不均衡的现象。
专业教师数量少,许多专业人才毕业后直接投入市场,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数有限,而许多院校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又积极开设新专业,使现有教师数量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此情况下,一些非专业人员转而从事这一职业,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构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在职称上,高职称师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而已具有高职称的教授不愿意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高校任教。年轻教师专业能力、意识和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许多教师不能充分驾驭理论教学,对专业理论的掌握和理解有限,教育教学理论薄弱,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这无疑给本科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作用。合理的教师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3.教学模式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许多地方院校环艺设计教育模式仍然是各大美术学院模式,教材、大纲均是传统艺术专业院校的教材和范本,地方院校很大的弱点就是对外交流太少,教学模式单一,讲授给学生的内容滞后。这样的情况导致院校修订的课程大纲、培养计划表象很系统、有条理,但每门课之间很难有机相互融合。在课程内容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互不衔接。由于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有限,不能将理论知识融于设计之中,而仅仅停留在简单模仿和拼凑的程度上,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在互推互动上缺乏实效。这样院校内的学生与走向市场的学生之间有较大程度的脱节,走上社会之后难以适应市场,个人的综合应变能力差。
二、地方院校有自身的生源特征,表现在制订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注重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特色教学
1.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突出了实事求是,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环艺专业内部的交叉是指专业课与其他艺术设计学科、基础绘画学科、设计理论学科的交叉,如环艺设计中景观设计与雕塑,基础课程的色彩、素描、人体工程学、中外建筑史,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都体现在设计风格、流派、表现之间的融合上。在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充实新的信息、观点和方法,并结合现实案例,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教学的更新,是用不断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从相近学科中得到启发。
2.激发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求真务实的教师
(1)加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中,教师只对课题的重要环节进行详解,学生对问题个人去分析、研究,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灵活的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化风格、地域、时代角度展开思考,培养学生形象的、情感的、想象的方法来进行创作。还可以通过团队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配合性,培养团队的协调能力,发掘个人潜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
(2)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决定着一个学科发展的未来。目前,地方高校环艺设计专业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严重缺乏。环艺设计是高层次复合型学科,这就要求从事设计的高校专业教师本身要具有交叉学科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名品德优秀、素质较高的教师,积极研究专业领域教学对学生影响巨大,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有所区分,不同研究能力的教师科研水平不同,高校在教师的结构上应该调整为“老、中、青”的专业研究团队,使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努力探索地方高校的环境艺术教学体系特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必须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顺应时展,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办学特色,构建合理的专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多样性需求。本文从探究国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比较国内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分析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高校教学 学生培养 专业课程改革 现状与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简单来说包括传统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等,而在教授这门学科时,又涉及到建筑学、环境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等文、工、理等多种学科,学科跨度大,专业理论广度深。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不断涌现的新材料和新的工业技术推动着环境艺术设计的进步。但这个行业中高文化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兼备的设计人才却十分欠缺,这就要求各个高校改善传统的环境艺术教学体制,调整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出更适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环境艺术设计脱胎于工艺美术教育,于1978年国家实施《普通学校社科科学本科目录》,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后,环境艺术设计快速发展,各大艺术和工科高校纷纷开设课程,发展到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形成文科和理科两大类有中国教育特色的环境艺术教学。艺术类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具有强大的思维能力,而理科学生则在逻辑思维和理论分析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但各自所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文科类学生以美术教育类为主,把重点放在视觉设计上,而理工类又缺乏艺术思维。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既要有理论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实践手段,又要有审美艺术价值,国内的教学方式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且不完善。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许多高校在专业方向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模糊与盲目的倾向,将环境艺术设计简单地等同为室内设计,这就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第二,我国许多高校将素描和色彩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放在大一大二阶段学习,这对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然而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式都是“填鸭式”的教学,生生、师生间都缺乏互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使得教学的训练内容和实践环节出现偏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专业面广,学习的课程门类众多,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许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没有太大关联,还有部分后续课程衔接不上,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混乱,学到的知识也难以应用于实际。第四,是教材的缺乏,市面上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画集不少,但适用于高校教学的教材和理论书籍不多,没有系统的教材,各大高校几乎都使用自己的讲义,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第五,是教学评估标准只重视结果,不重视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作品流于形式,作业成为消极负担,这不利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创造和自学能力。第六,是高校设置的实践课程较少,理论和实际产生巨大的鸿沟,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需要过长的时间锻炼才能独立进行设计和实践工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也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使环境艺术设计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得到完善。而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不再局限于室内设计,逐渐扩展到室外景观、城市和大地环境设计方面。而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培养知识全面、能力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国内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对比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计上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不多,每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也相差无几,这与国外的课程设置有相当大的区别。美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许多都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内容和范围不会出现重叠,在课程教授上,也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调动学生见证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积极性。而在日本,环境艺术设计的也强调传统文化的理解,这要求学生运用性地研究发展因素,既重视传统文化,又能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因素完美融合。
三、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
(一)结合社会发展,明确办学层次
环境艺术设计的就业发展方向模糊一直都制约着该专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努力贴近职业岗位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区域性、动态性的特点,在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明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教学。高校应对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社会变化做出调整,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就自觉按照行业规范要求自己,成为设计企业需要的实干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改革,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要改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关键在于不要沿袭传统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专业学科的建设,增强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设立相应的环境、建筑和空间理论学习,同时,加强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关的教材建设,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工作顺利进行。随着时展的要求,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脱离其他学科独立存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也有着与其他专业课程紧密相联系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与建筑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心理学的交融,建立多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要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方向开设基础课,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体现跨科学交融的教学特点,建立起为学科服务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优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多媒体的应用使“设计创意”这种文字难以表述的教学目标,以生动直观的图画完整地表述出来。数字化能高效立体地传达信息,网络也为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方便和快捷,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中增加经典案例和专业实时近况,可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跨越式地增加教学信息量。同时,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面上传和下载作业,而网络聊天室则可以提供一个教师和学生对话交流的良好平台,教师可随时随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设计能力,又丰富了师生间的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四)完善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和总结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现在许多高校教师在考核时只注重学生作品,使得学生的作品流于表面。高校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采取成绩综合评定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并不只把考核作品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而是将学生的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纳入考核标准,这能使考核从单纯的理论考核转变为全面综合素质的评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同时对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艺术和理工这两门学科有机结合,全面系统地建立起多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体系,同时,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设计的能力,并引入社会实践内容,为学生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它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方面面。高校应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改革,为建设祖国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楼盘、公路、公园、酒店、宾馆等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由于社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各高校也纷纷建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等院校自实施扩招政策以来,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以势不可挡的态势迅猛发展。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为环艺学子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环艺设计专业毕业生的现状却不尽人意。许多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因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而难以应付工作上的挑战。如何将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培养成有理论、懂管理、会设计、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呢?唯有在环艺教学当中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社会市场的需要出发,,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灵活教学,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走上社会,为促进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弊端;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优化考核方法
一、学生的弊端
1.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许多学生一旦面对实际工作的时就会不知所措,捉襟见肘,更不会把自己多年下来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其一方面是由于理论基础太差,连基本的设计方法都不会,都没听过,但更重要的是缺乏实践。尤其在目前这种高速催生下发展的设计行业,在要求高效、多产的情况下,这一弊病更是一览无余。设计毕竟是一个时效性极强的专业,学校主要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为社会服务的设计师,而不是只能说教的“专家”。任何一种理论也只有发挥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与意义。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分离,也导致这一问题产生。学生面对的都是些虚拟的题目,和社会实际项目结合不够,设计的东西往往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实用性,客户的需求,在设计当中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与实践相结合。
2.缺少持久的工作能力。很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通过几年中在学校的学习,具备了一定创新能力,但是在进入工作岗位几个月后,创造源泉就消耗殆尽。从新人到老油条之后,作出的设计也是按照原有的模式照搬套用,不能推陈出新。这也是现今艺术类大学生中普遍的现象。
3.设计趋于雷同,缺少创造力。在进入职场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当中,在面临工作的情况下所表现出优劣趋于雷同。在这些年中的设计比赛中的作品我们就能发现。无论是内容、形式,抄袭和模仿的成分过多,没有推陈出新,而是生搬硬套。实际上就等于失去了创新。
4.缺乏团队意识。无论是广告策划、产品造型设计、动漫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空间设计等,都属于群体性的工作,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光靠一人的力量是难以达到尽善尽美的。真正的团队合作并不是嘴上的嘘寒问暖,手上的端茶倒水,而是在设计上给予其他队友最大的支持与帮助,光一个人的创意很好还不行,更需要其他队友的帮助、提升与深化。在团队的设计中,大家要施展自身的长处与优点,帮助队友弥补其弱项与不足。而艺术类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不顾及他人感受,团队意识差,很难维持人际关系。
二、教师之弊端
1.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学活动的安排与组织,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这些都是一名师者所应该做的。除此之外,对学生设计潜能挖掘,眼界的开拓,培养正确人格,人生观、价值观更是环艺教师的分内之事。
目前国内高校的环艺设计类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高,实践项目缺乏,理论层次又不够。讲课时,照本宣科,对教育事业缺乏热情,对学生缺少爱心。心猿意马,没有将自身精力倾注在教学上,提升自身知识结构与水平。设计行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这要求教师要与国内外的市场前沿和学科前沿接轨,时刻关注其动态,并将其方向带到教学当中。
2.教师的知识解构与课程安排不相符。就拿设计类的基础课,三大构成来说,很多讲课的教师并不是设计专业的而是纯艺术类的,虽说在纯艺术范畴内有所研究有所成就,但是对于设计而言并不了解,缺少与设计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缺少设计理论及知识的传播与延伸。不能良好的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即便将一些基础的设计理论与知识授与学生,也不能教会学生如何在实践当中加以运用,发展。课后也只是单纯机械的完成作业,获取学分。无目的的学习、作业做,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与实践脱节。不仅没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反而误导,成为今后学习的障碍与包袱。
3.课程安排不合理。现在大多高校设计艺术教育一直沿用美术艺术教育的套路,从招生到教学,都离不开美术教育的模式。课程的设置缺乏设计理论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缺少基础理论与专业之间的衔接,教学之间的不能相互渗透。学生不熟悉相应工艺与施工材料,不熟悉生产流程与环节。不了解市场与消费。只能进行一些虚拟的课题,这毕竟与商业化、市场化的实际项目存在这一定的差距。
三、解决方案
1.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灵活课堂教学。高素质的教师梯队,才是良好的教学模式的运行与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师本身的观念、业务能力与教学能力都存在问题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升,反而起到误导学生的作用,也使学校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学校应有计划性的安排教师进行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内高等学府进修;参加与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研讨;支持、鼓励教师们到企事业单位到考察、学习。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社会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与理念也不断的更新。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设计,也经受着巨大的转型,从理念到形式,再到施工技术来看,环艺设计都应该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传达时代气息。环艺教学应该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与落后教学方法,应吸取国内外前沿的教学成果。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更应该重视自身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关注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前沿动态,并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
2.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突出基本形的设计教学(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通过某种理性的方法和技巧对基本形进行分割与组合,而不是仅仅依靠感性思维获得新形。以此,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成为优秀设计师打下基础。另外,增加了知名设计师的构成作品鉴赏及分析、各种构成方法的比较以及各种构成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等。更重要的是,解析大师作品,通过对名作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习理论如何在实践当中的应用。
3.优化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项目或是作业当中的各种构成方法与实践当中的经典案例则要求学生广泛收集,并进行分析和评价。将学生分组,每组都要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写成专题研究报告,并做成PPT到课堂上做汇报。各个组分别派一名同学上台讲解本组的学习成果。每组做完报告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其优缺点。然后由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团队的协作能力、组长的协调能力和主持人的仪态仪表、主持讨论的能力等方面作出点评,进行打分。最后再由老师对本堂课的内容与知识点加以讲解、深化。
4.优化的考核方法。以“设计过程中的草稿集+分析过程+课堂表现+最终效果=总评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打分。其中每一项评分项目都会有一定的比例系数。这种考核方法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知识的把握和专业能力的表现,可以更加客观地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起到规范学生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与设计方法。
四、结语
只有注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大对实践教学软硬件的投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教师进行终身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适用于社会与市场的环艺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