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探析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探析

时间:2022-08-02 11:32: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探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探析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探析:浅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

摘 要: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控制,便是指其在进行资金周转及运营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使银行的财务状态也处在一种不确定性的状态中,这样当遇到风险时,会影响银行的财务状况,从而导致银行坏账增多、利润下滑等现象,这种情况往往在财务报表中可以体现出来。然而财务风险却是不可避免的,它贯穿于商业银行运营各个环节当中。以下本文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特征、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来说明。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监控;金融风险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难以被发现。商业银行的风险往往隐藏在资金账目之中,通常不会被发现,只有当银行、企业信用威胁程度到达一定的临界点,才会爆发性的形成危害。特别是一些不良贷款,其风险被发现之前,往往被信用等级和企业口碑掩盖的很好,而一旦显露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二)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种类繁多,且普遍周期较长。商业银行为达到盈利的目的,会尽多地吸收存款,这种存款的来源十分多样,如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各种理财产品等。不同种类的资金来源风险自然不同,其中一些项目的资金来源不够稳定,很容易造成资金断流,对银行的正常运营造成危害。其次,对外贷款利息占银行收入来源的很大一部分,而部分贷款的长期性,往往会对贷款收回的时效性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不可预知性。在大多数情况

下,银行往往对资金的来源及去向不可能了解的十分透彻,这便导致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往往是无法预测的,必须有相关人员的密切监控,即便是这样,也无法预防银行财务危机的发生。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不严密。一是内部控制对整体尚未做出合理的规范,自然引起分支机构的内控出现问题,而且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也不合理,缺乏公平性,对基层人员管理严格,对上层缺乏必要的监控,往往上松下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够,制度制定后,无法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达不到所需要的制约和牵制,丧失了内部控制应达到的目标,形同虚设。三是没有成为系统合理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强,员工对其认识不足,缺乏执行力。

(二)风险管理机制相对落后。目前,商业银行对于风险控制的理解仅限于个少数高层管理人员的分析和粗略判断,并没有一些专门受过相关教育的人才对其进行数据化,精细化的分析探讨。对于发生风险后的问题处理上,也并没有一套合理的,完善的制度来匹配相应的处理行为。这是由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商业银行对于风险及其控制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对于财务风险的人员配置也捉襟见肘。如今银行员工连日常工作都很难按时完成,更没有闲余时间去关心风险控制,银行高层也往往执着于对业务量的考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等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制定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良。

(三)商业银行之间缺乏合作。商业银行之间似乎只有竞

争,其旗下的员工都在为本行的业务量奔波,高层纷纷制定对本行有利的战略,甚至不惜损害同行业的利益,长此以往,最终受损害的终究会是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在短期内市场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分割问题。商业银行为了短期的利益,往往不会选择合作,这样就导致行业内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长期内扩大市场,而不是如何在短期内扩大自己所占的市场份额。合作未必总是最好的选择,但总不会是最坏的选择。

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完善内控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造成我国商业银行计提坏账准备金所占比例较小,加上不良贷款的存在,导致银行发生亏损。为了避免商业银行产生亏损问题,银行应积极主动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让其标准国际化。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会计规划、对资产投资、组织结构、双人原则这四个方面,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在资本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银行内部要进行明确的分工,把相应的职责与工作的职权相对应起来。此外,注意各部门的职权不能太集中,相对均化,这样有利于避免某些部门权力过大。例如,一个部门不能同时审批和经办货款。其次,完善监督,各部门要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例如,在内部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监督机构应由董事会直接领导,这样才可以监管好其他部门,不受干扰。最后,培养危机意识,建立内部预警机制。商业银行的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并提前制定各种风险的应急计划,确保在危机发生前,采取行动及时合理地处理突发状况,让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该把重点放在会计部门的内部稽查,这样有利于控制财务风险。为了防范银行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甚至经济犯罪,银行应当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强化检查。例如,中信银行通过内控管理制衡系统的建立,用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加强内部管理控制需要各级建立一个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在内的完善系统。同时,银行还可以增设如资产保全、风险管理以及审贷中心等部门,用以加强内部控制。总之,为防范财务风险,商业银行应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流动性管理。由于具有高负债高杠杆以及自身资本较低的经营特点,这就加大了流动性风险在商业银行中的破坏程度,所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应在流动性方面进一步加强。其次,商业银行要增强资产负债方面的综合管理。尽管相关理论早已提出,但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运用并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为只是在计划、规模控制、总量相关方面进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施:首先,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流动性风险应从决策、控制以及监督集中管理,让管理信息更加全面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以及来源的管理控制,通过预测分析资金进而建立一个有效的银行资金运用反馈制度;第三,完善资金运用的管理,商业银行应保持较高的资本流动性以及相对稳定的负债;第四,完善资本储备综合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合理的多层次资本流动储备,进而加强资本的流动的同时也能给银行带来效益;第五,加强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可以在资产业务创新,提高优质资产所占比重。在中间业务创新,增强银行整体资本的流动性。在负债业务创新,主动增加负债能力,从而降低资本流动性的风险。

商业银行为了有效控制资本流动性风险,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来监测资本的流动。另外,国外一些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经验也可被我国商业银行学习。例如,银行在满足流动性前提下,可以提前安排资本流动的盈余,从而实现商业银行最大程度的盈利。

(三)提高员工素质。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不断改革创新,会计也已经由以前单一的记账、结算、编制报表的财务型会计逐渐扩展为管理型会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理应对银行的员工进行再教育,以提高员工的自身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帮助银行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分别管理。例如,对于银行的基层人员,应让其去进行深造,与时俱进,学习新的业务,加强其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能力,把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在银行的基层工作中。而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则应让其发挥能力与其他业务领域展开合作,发挥其协调效应,还有就是应积极做好风险管理预警工作。

商业银行应努力培养员工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一个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利于规避财务风险。银行的每项业务都有可能存在风险,这就要求银行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才能尽早的找到化解风险的办法,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员工的风险和责任意识。员工在工作时,应把风险意识贯穿在细节中,这样才能对风险给予更全面的了解和控制,员工才会逐渐把意识演变为自己的理念以及行动的准则。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探析: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研究及建议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商业银行涉足的新领域不断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本文将从治理结构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控制,找到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突破口,并提出防范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财务风险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发生的经济危机让众多的企业家和学者认识到经济危机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济重创性。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在实践中,企业往往重视的是如何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忽略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面临经济危机,企业所表现出来的脆弱性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不可忽视的因素日益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治理结构的不同因素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也不断提高。

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的案例,我们应该反思: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是否也有影响。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市场中金融产品也变得日益丰富,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导致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增加。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去涉足一些新的领域,导致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也迫切需要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进而增强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

2 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企业中合理完善的治理结构对增强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样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治理结构的构成因素来分析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治理结构的构成因素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本文主要分析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和高管人员薪酬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董事会规模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国外学者对此研究众多,但结论多不一致。有些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对财务风险有影响,部分学者则认为二者无明显相关性。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结论也有些不同。潘佐郑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董事会规模和风险指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股权集中度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反应股权在前几位股东的股权集中情况,它是衡量银行发展稳定与否的重要指标。潘佐郑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风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高管人员薪酬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高管人员进行薪酬激励,不仅肯定了高管人员的工作价值,还可激发高管人员的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然而,过多的薪酬激励并未对高管人员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薪酬激励过少,可能降低高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管人员可能较少地尝试风险高的项目,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小;薪酬激励增多,可大大提高了高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给银行创造更大价值,高管人员也会敢于尝试风险较高的项目,但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3 鉴于治理结构角度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对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有一定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从某一方面也说明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尚不完善。为此,商业银行银行应继续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本文基于治理结构完善角度下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能力防范的建议如下。

合理完善董事会。从管理实践得知,董事会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就需摆脱内部人的控制。具体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避免董事会成员和高管人员的交叉任职情况;董事会下设机构,有审计委员会等。下设机构将成为董事会决策的重要参谋机构,这样可以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水平。

优化股权结构。股权集中与否,本身并不能作为判断公司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有效的股权结构应具有如下特征:不仅能提高银行的市场绩效,还能保障银行绩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调节非股权结构因素,保障商业银行战略的实施。从商业银行治理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优化银行股权结构,实行分散式股权结构,实现银行治理良性循环,增强银行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根据激励理论,我们分析出,过多或过少的薪酬激励对高管人员都不会产生恰当的激励作用。针对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这一问题,要求商业银行的薪酬绩效团队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秉承严谨的态度,多方考量影响绩效的因素。建立合理的薪酬绩效激励体系,对高管人员的激励恰到好处,将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

4 结 语

潘佐郑等人通过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尽管效果不是很明显,但也给出了进行商业银行风险能力防范方面的建议,我们又找到了另一个突破口来增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合理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机构,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增强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探析: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公开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中8项财务指标为研究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各类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防控财务风险的政策建议,以期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关键词:因子分析 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

一、引言

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将作为六大主要发力方面之一”,而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组织结构的核心,银行业的稳定牵涉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于银行业的风险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类型

对于以存贷款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存贷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政策不当使其丧失偿债能力构成了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的整个过程中,而特殊的负债经营模式也决定了商业银行高风险的特性。

(一)资本风险

资本是指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而对于注入资金的所有者而言,则需承担相应的资本风险,即资本可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或者银行的破产导致股东无法收回资本。

(二)资产质量风险

资产质量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从事资产业务而形成的风险。而对于以发放贷款赚取利息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商业银行来说,资产质量风险主要是指贷款的资产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当银行库存现金不足时,无法满足客户提款或优质客户提出贷款的要求时所产生的风险。而资本天然的逐利性会促使商业银行将更多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则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四)盈利性风险

盈利性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通过存贷款利差获取收益。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存贷利差的收缩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率,因此盈利性风险也成为目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指标选择

根据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理论,针对财务风险的以上四种类型,本文选取相应8项财务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将资本充足率(X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X2)、资产负债率(X3)作为商业银行资本风险的衡量指标; 以不良贷款率(X4)及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X5)衡量资产质量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风险,本文选择资产收益率(X6)作为衡量标准;而流动性风险则以流动性比率(X7)及流动性覆盖率(X8)这两项指标衡量。本文选取的8项财务指标均来自2015年商业银行年报数据或通过相关指标计算得到。

四、实证分析

针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本文借助统计软件SPSS 17.0,对所选取8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一)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KMO检验结果高于0.6,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原始数据在统计上显著,各变量间相关性较强,适用于因子分析。

(二)主成分分析

根据表1各成分初始特征值及累计百分比的情况,前三个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1.18%,表明这三个成分包含了所有8个变量中81.18%的信息,即可选其作为主成分。

(三)因子旋转

为使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载荷的平方值向0和1两个方向分化,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使因子变量更具有解释性。

根据成分旋转矩阵可知,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收益率构成了主因子Z1的重要部分,包含了商业银行的资本风险和盈利性风险,其方差贡献率达到47.99%,表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能很大程度影响其财务风险水平;不良贷款率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则构成Z2的主要部分,其方差贡献率为18.12%,表明资产质量情况也是构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流动性比率构成Z3的主要部分,其方差贡献率为15.07%,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会影响其财务风险。

(四)计算因子得分

通过将旋转后的载荷矩阵标准化,得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用以描述主成分与初始变量的关系。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得出各主成分因子的计算公式:

Z1=0.254X1+0.247X2-0.267X3-0.103X4-0.074X5+0.210X6+0.031X7+0.190X8

Z2=0.115X1 -0.008X2-0.114X3-0.632X4-0.575X5+0.040X6+0.010X7 -0.116X8

Z3=-0.155X1+0.019X2-0.069X3+0.136X4 -0.190X5-0.093X6+0.800X7+0.331X8

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主成分因子得分。根据各主成分因子的分值及其对原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可以计算出各商业银行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

Z=(47.991%Z1+18.118%Z2+15.068%Z3)/81.178%

五、实证结果分析

财务指标的综合得分反映了各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情况,其中工商银行的财务风险水平最低,这与其资本充足情况有关。工商银行2015年资本充足率为15.22%,高居这16家银行之首,而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仅次于建设银行,良好的资本充足情况弥补了其在流动性上的不足。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则受制于其资本充足水平不高导致其最终得分位列中游,表明资本充足情况是影响财务风险的最重要指标,为了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充足的资本储备是必要条件。而作为四大行的农业银行,财务风险水平不仅是国有银行中最高,甚至也位于这16家商业银行的第一位;通过对农业银行2015年的财务报表数据的研究,不难发现,2.39%的不良贷款率及7.15%的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均位于16家商业银行之首,糟糕的资产质量情况使得农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水平明显高于其他15家商业银行。

从银行的规模来看,国有商业银行除农业银行外,在资本、核心资本的储备上明显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区域性商业银行,但资产质量风险依旧是国有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自2013-2015年,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却出现递减趋势,加强不良贷款的回收与清理是各家国有银行的当务之急;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这样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有效地控制了其资产质量方面的财务风险;在流动性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则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纵观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近五年的财务报表,不难发现,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正逐步得到改善,但与国有银行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中小股份制银行为提升其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还是应将提高自身资本充足情况作为当务之急,而国有银行则应将工作重心放到对资产质量的监管上面,减少不良贷款的出现,通过降低不良贷款率从而提高自身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六、提升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政策建议

(一)推动资管业务,加快银行转型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传统金融业的兴起造成竞争加剧、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的冲击造成金融“脱媒”加剧,商业银行传统利润空间逐渐收窄,主动寻求经营转型已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向大资管转型、实现综合化经营则成为了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

中信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已于2016年4月初正式运营,在此之前,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已推行了组织管理体系的变革,打造全新产品和业务平台,推动资管业务的转型。大力拓宽中间业务,打破原有同业竞争壁垒,形成相互交叉、跨界竞争、创新合作的发展态势。针对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提供受托投资和全方位融资等资产管理服务,提高对广大客户的跨市场、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加快从传统融资中介向全能服务中介的转变。

(二)着力提升资产质量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背景下,利润增速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及资产质量下降是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不良贷款的回收与清理依旧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对于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商业银行自身须做好贷款管理。信贷员需严格审查贷款客户的信用历史记录和资信情况,对企业粉饰报表、虚构财务信息等行为要有敏锐的判断力,正确识别企业盲目扩张风险和第二还款来源风险;而银行应建立一套系统的不良贷款奖惩制度,将信贷员的绩效工资与福利与贷款质量充分挂钩,对于未能收回的不良贷款则应对相关信贷人员进行追责和处罚,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产生,提高资产质量。

对于不良贷款的清理,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支持化解过剩产能。政府也应采取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惩戒恶意逃避债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探析: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商业银行属于大企业,实现商业银行价值和效益最优化是最终发展目的[1]。如果从平时业务经营情况来看的话,实现内部经营管理高效性是最终目标,必须保证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盈利性以及流动性的双重实现。所以,必须加大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力度,避免内部经营风险出现,最终优化内部管理效率。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分析研究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情况下,内部经营风险比较大,也是非常普遍的,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来说,属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部分之一,也是主要内部管理核心内容。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和对策。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概述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来说,从狭义角度上看的话,是指企业由于内部结构和体系不科学而承受的相应风险;从广义角度上看的话,是指在实际的银行相关财务活动开展中,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是存在不稳定问题的,最终导致银行经济受损,且会导致内部财务报表数据不够准确的问题出现。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来说,是比较多的,对银行正常运营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商业银行内部宏观环境不够完善

针对当前的经济市场来说,还存在标准不够完善的问题,且存在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化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金融机构越来越多,不合法经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相关非法活动开展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我国银行内部财务风险更加明显[2]。且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宏观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仅仅注重事后监管,无法从根本上避免风险出现。

(二)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够

当前我国银行业务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但内部专业化财务风险监管人才是不够的。与此同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人员来说,对风险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无法从内部活动以及整体效益入手加强风险监管,工作人员自身风险意识非常弱,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三)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下的环境条件是多样化的,不仅受法制环境因素影响,还受文化环境因素等影响。在多样化的宏观环境条件下,必须创建出一个灵活自由的内部财务监管制度和体系,避免风险出现。但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内部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比较弱,无法促进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形成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四)资本结构不平衡

根据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经营现状,还存在筹资负债规模太大的问题,另外还存在资本充足率不够高的问题。针对商业银行资本来说,其存在的功能是比较多的,不仅存在营业功能,还存在管理以及维护等功能,这些功能在风险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但在当前的银行管理中,资本结构不平衡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也不够高,这样是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出现的。且对于银行内部筹借资金来说,往往是需要按期支付的,银行如果没有还款能力的话,会使得存款挤兑问题出现。

(五)银行信用风险明显

如今,针对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来,相应资金主要应用在信贷上,但借款人很可能会由于一系列原因出现债务危机,无法有效偿还银行债款,最终导致一系列贷款风险出现[4]。如今,针对我国当前银行的内部客户来说,还存在信用不良问题,这样会导致资产质量降低的问题出现,这样会使得资无法有效回笼的问题出现,最终导致资金流动性问题出现,导致银行内部财务风险加大。

(六)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建设不足

如今,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建设成果比较明显,但却没有结合经营环境条件加强资源科学配置,无法实现其的系统化和完善化。如今,针对商业银行内部财务控制来说,还融入在一系列管理体系中,没有实现相关控制制度和体系的有效结合,这样会导致信贷机构为扩大规模应用资金的问他出现,从根本上阻碍资金高效运营。

三、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有效管理对策

(一)加大外部审计力度,优化监管模式

针对我国审计来说,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督审计来说,必须和国际接轨,必须促进自身社会化以及专业化的发展,只有保证我国商业银行外部审计模式完善性,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内部监管和控制,从根本上控制银行内部管理风险。另外,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必须结合当前的宏观环境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要掌握其相应的发展规律,进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因对对策,保证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合理性,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二)增强内部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是加强财务风险的核心主体人员,只有保证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优化风险控制效率。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相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只有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才能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只有保证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足够高,才能直接加强准确的职业判断,及时发现和预防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用于预防威胁、直面威胁以及及时采取措施解除威胁。

(三)完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预防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出现,必须创设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和机构,还要保证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足够高,尤其要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要在全面研究多样化宏观环境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变化规律,及时财务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调整和完善财务管理政策和体系,保证管理系统正常运行,提升银行应对环境和风险的能力。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以及成本管理制度和体系,保证相应的控制标准明晰化,综合应用相关方法,优化经营管理,提升资金运行效率,从根本上保证经营作用最大化。

(四)加大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力度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必须对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体系进行完善,还要科学选择相应的多样化指标,进而明确相关指标的对应权重,最终保证信用评级科学性和结果准确性。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要从根本上落实好信息整理以及相应的补录工作,要及时收集和掌握相关数据和信息,不仅有借款人相关信息,还要保证相应的数据和信息标准足够严格化,从根本上保证信息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五)完善财务预警监管制度和体系

针对我国银行财务预警系统来说,是在实现银行信息化条件上形成的,且要想保证该系统科学性,必须有效掌握相关财务报表以及相应的经营计划等,大力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加强相关管理活动中的风险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事前监管,还要实现其和内部财务考核以及决策等的有效融合。只有保证商业银行内部财务预警系统足够完善,才能避免风险的产生,银行才能保证相关指标的有效监控,避免资产质量降低问题出现。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明确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在实际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防和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情况检查以及相应的评估力度,避免相关风险再次出现。

(六)提升财务信息质量

要想避免我国商业财务风险出现,必须明确并理清相关财务关系,明确相关部门在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以及相应的职责,进而赋予其权力,从根本上保证权责足够风险。在相应的利益分配过程中,必须结合多个部门的利益,保证相关部门的财务风险管理主动性和有效率。深入研究内部财务风险,进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所以,必须从根本上保证商业银行财务信息质量足够高,及时和全面反映商业银行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七)保证财务决策科学性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必须全面考虑相关影响因素,最大程度上采取定量研究方法,结合有效的决策模型来决策,避免主观判断。在实际的商业银行财务项目决策当中,要加强对多个方案的科学性评价,及时明确可能出现的相应的财务风险,选择可能出现风险最小的方案,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商业财务运动全过程中,可以产生的风险是比较多的。但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环境不够完善、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信用风险凸显的问题,且银行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加强全面审计、监管以及资本体系优化的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商业银行财务信息质量。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探析:浅析城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城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商行)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我国城商行不仅要应对同行业的竞争,还面临着国际银行的激烈较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商行的自我转型具有强大的迫切性。财务管理作为城商行发展的核心,必然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重在分析城商行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 城商行

截至2014年年末,全国133家城商行总资产达到18.08万亿元,为成立之初1995年的40倍,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10.49%,20年城商行总资产、总负债增长近40倍,存贷款分别增长近35倍和40倍,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应对竞争,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银行转型提了很多年,但与经济社会对金融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城商行面临很大发展压力,发展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都很大”。然而,财务管理作为城商行发展的核心,必然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财务风险管理的成果,必然影响转型发展的效果。

一、城商行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是指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成本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即是控制项目或企业面临的既定风险,将风险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

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使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造成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从而使银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要求将各种财务要素进行整合,通过必要手段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城商行财务风险主要有:

一是资本管理风险,即保持足够的资本金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和金额监管的要求。

二是流动性风险,即在满足业务的需要的前提下,用合理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获得资金。

三是信用风险,即由于借款人到期无法偿还贷款而导致城商行损失的可能性。

四是操作风险,即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风险。

五是市场风险,即利率、汇率的变化导致的风险。

上述风险不是独立,而是相互影响,银行各种风险出事时,最终都表现为流动性风险。城商行负债稳定性差,承受市场波动冲击的能力较弱,防范流动性风险更是如履薄冰,管理不当,风险就会就会侵蚀银行利润,股东投资就得不到预期回报。严重时风险还会进一步侵蚀银行的资本,极端情况下,银行将会破产倒闭,股东血本无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二、城商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我国宏观环境存在不完善之处

由于市场准入标准不完善,政府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本位主义行为,金融机构可能会违规经营,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增大。加之我国宏观调控机构以事后调控为主,难以发挥在经济活动过程中风险调控的作用。事后调控增大了风险调控的难度,且风险造成的损失往往比事前调控、事中调控更大。

(二)财务管理体制和系统仍然不健全

我国城商行财务管理体系分散,存在“重会计,轻财务”的现象,城商行财务管理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财务管理方法仍不完善。目前,我国主流的财务成本管理方法是作业成本法。现实的情况是,这种方法已经难以为城商行提供精确可靠的成本信息,这对于风险控制同样是一个隐患。长期实行的“分级核算”制度,使得财务管理权力分散,难以形成全面统一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更是缺少科学的数据进行决策。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而我国城商行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风险的风险管理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绩效管理方法不够科学,银行风险事件与不理性行为,都与绩效考核制度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有的城商行片面强调业务扩张,不择手段拉存款,风险防控让位于业务发展,操作风险高发。

(三)城商行风险管理体系落后

现实中,有的银行还没有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其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机制;有的银行成立了风险控制委员会,但是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难以发挥其作用。虽然有的风险部门承担着事前预防风险的职能,但是城商行收集的客户信息存在残缺、失真等现象,难以实现风险预警的效果。更多时候,风险部门的工作仅限于信用审批。大多数城商行中各部门财务风险管理自成体系,财务风险部门难以进行全局性调控,对各部门的监督促进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四)城商行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在西方国家,风险评估与风险量化早已被广泛认可及使用。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财务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专业人员经验判断为辅。当前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各类产品参数愈发具有复杂性。现实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已经无法科学有效地适应市场发展。但是推广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建设风险管理体系具有很大的难度。由于量化初始参数、建设风险模型需要一定的科技含量,加之获得部分企业的真实信息难度大,成本高,外部信用评级可参考性低,城商行难以通过一己之力完成系统性改革。

(五)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滞后

在现有体制下,城商行和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银行相对于企业处于劣势地位,一旦将贷款放出去,就难以保证企业是否按约定使用贷款,是否能够按期归还贷款。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落后地位。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的个人和企业信息数据库,这使得城商行在贷款审批的科学性上大打折扣。同时,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滞后,缺乏有强大实力的信用评估公司。且我国信用评级易受市场外部性影响,难以发挥信用评级的参考作用。

(六)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与后续教育不足

我国城商行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以数量提高业绩。这种增长方式易导致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忽视长远发展,局限于眼前利益。基层人员多陷于日常事务的操作,难以从整体的高度把握风险管理与总体财务效益的关系。这也使得不少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甚至将风险与收益对立,认为风险控制就是减少业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管理者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主观臆断做出决策。现行市场环境变化迅速,缺乏全面分析的财务决策使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大。我国银行业规定银行从业人员需按时完成规定学时的年度教育,各银行每年也会组织相应的培训。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数不多的教育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也有部分银行从业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后续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教育培训施以敷衍态度。在缺乏真正的专业人才供给又难以通过后续教育升级从业人员的情况下,风险管理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

(七)城商行资本结构存在问题

我国城商行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高,债务规模大的特点。银行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负债,然而高资产负债比率会带来很高的财务风险。不良贷款率过高,信用风险大是城商行资本结构的又一特点。城商行主要利润来源于贷款业务,而城商行的主要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易发生经营不善无力还款或主观恶意拖欠账款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中小企业逃债现象普遍,城商行逾期、呆滞、呆账的财务贷款风险大。截至2015年6月末,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120亿元,不良贷款率1.37%,较年初增加0.2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是近年来的新特点。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已达到《巴赛尔协议》8%的监管要求,部分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均超过10%,然而在附属资本等方面,我国与欧美银行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完善城商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宏观环境的把握

有关部门需要完善立法工作,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地方政府监督机制,切实保证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从事后调节转变为事前、事中调节。城商行需要加强对宏观政策的分析,把握宏观环境的变化,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西方城商行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普遍推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垂直管理,即指分支行财务负责人受总部或地区性总部的财务负责人的业务专门领导;双线负责制,即指本机构财务负责人不仅要对本部所有财务管理事务负责,协助本地机构负责人开展各项工作,还要对上级财务领导人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监督本机构所有业务活动。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升迁需要上级财务领导人和当地机构负责人的综合意见。实行这一组织体系,对于财务集中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亦能调动财务主管的积极性,切实落实监督管理作用。这对于分支机构的财务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必然具有良性影响。

首先,财务人员应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当今城商行面临的财务风险早已远远超过财务管理的知识范畴。完善宏观经济知识、财务管理知识、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对于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其次,城商行要完善人员奖励制度及升迁制度,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再次,创造条件加强各部门交流和上下级交流。财务风险存在于各个部门的各个环节,从基层员工到高层管理,在不同的岗位上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和局限。交流的目的便在于使各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处理更为全面科学。最后,城商行需要主动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增强自身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深入贯彻绩效评价理念,坚持效益性、激励性、连续性的原则,明晰考核评价思路,与建立国际先进理念接轨、有结合本行实际情况的评价管理体系,创新方法,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业务经营积极性,将防范风险和业务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各项业务均衡、持续、有效发展。

(三)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在市场中,风险与收益成正相关:风险大,收益就大;风险小,收益也小。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是城商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第一,在城商行内部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观念。银行的各项工作是通过工作人员具体操作实施的,只有先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后续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组织员工学习风险管理的知识,加大风险管理在后续教育学习中的比重,通过经典案例分析让员工们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第二,加强风险管理框架的建设。在横向组织体系上,董事会应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评估审计部门;在纵向组织体系上,各级银行都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下级风险管理部门接受上级部门的指示和领导。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起到监督促各部门风险,控制全面风险的作用。第三,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该系统涉及风险管理、成本控制、财务决策等内容,具体工作在于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指标和风险指标,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风险管理方法。第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和控制措施。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部门业务的特殊性,加强各种风险环节、风险点可能造成风险的防范。业务人员需要认真学习贯彻各种风险防范要求,遵守规则,掌握风险控制必要技能。第五,实行差异化的财务风险管理。各部门面临的财务风险各有不同,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面对不同行业的信贷均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案。风险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区宏观经济、行业宏观经济的掌控,及时调整工作方针措施。第六,结合当前表外业务发展快,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的比例下降到50%左右,存款理财化、贷款同业化、商行投行化等趋势,盯住存贷款业务已不能有效覆盖银行全部业务活动的风险,以取消存贷比管理的规定为契机,加强全面梳理、评估现有制度的有效性,既要加强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风险管理,比如会计处理中的“三铁”原则,贷款管理中的“三查”原则,业务运行中的前、中、后台三分离要求。又要加强对同业、理财又要加强对同业、理财、票据、投行等新业务新机构的风险管控。

(四)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我国目前信用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企业与个人缺乏信用意识。加快全社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掌握企业与个人信用活动数据,对于城商行的授信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信用法律,信用管理活动缺乏法律依据。加快信用立法,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工作。加强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信用中介机构有企业征信机构、消费者个人征信机构、资信评级机构、商账追收机构等。加强本土信用中介机构的培养,提高国内信用服务水平,加强国内信用话语权,提高信用数据可参考性,均有利于城商行财务风险的控制。

总之,城商行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然而我们坚信前景是乐观的。政府、城商行、银行工作人员在各自领域做好工作,才能够实现财务风险控制质的突破。实施合理有效的措施,我国城商行的竞争力必能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