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11:12: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土地流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近年来,土地流转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土地流转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意见,探寻土地流转工作新思路,发挥土地更大效益。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建议
1土地流转的重要作用
土地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要想成功解决农村“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现代化农业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土地的依法流转。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土地流转属于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也就是拥有土地经营权的相关农户把土地的经营权,即土地的使用权按照规范化程序转让给农村的其他农户或者是经济性组织,实现所谓的保留承包权及使用权转让。目前,农民已经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农村土地流转实施了大胆尝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流转能够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建立起现代化、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的科学经营模式,有效实现土地自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实现农民增收、现代化农业增效,最终促进农村发展。一是借助土地使用权的科学流转,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格局,改善地弃耕抛荒的不良现象,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及土地集约化程度,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解放,使一些农民离开了土地转为经商或者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此外,土地流转能够优化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实现劳动效率的提升,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贡献力量。二是通过农民自愿互换田土,将原来零散的耕地转化为集中化耕地,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此外,土地流转能够使村集体根据统一规划来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活动,实现区域化的规模经营。三是土地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有利于农业领域对外开放。近年来,部分农业开发商已经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建立起了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基地及农场庄园等。而这些开发商能够在此落地生根的原因也在于土地使用权正常流转问题的顺利解决。四是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土地流转后,农民对土地进行出让可以得到相应的土地补偿。一般情况下,补偿会高于自己所经营土地获得的相关收益。其次,借助土地流转能够形成大量高效化的农业园区以及工业园区,使农民可以成为农业园或者是工业园的工人,使农民不仅能够得到一定的土地补偿,还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最后,凭借土地流转,可以培植大量经营土地的承包大户,这些承包大户有的承包几百亩甚至是几千亩的土地。该承包大户不仅具有资金技术,还有着较好的经营头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大大提升。五是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在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场镇城区,许多农民的土地被一些城市规划用地占用。借助土地合理流转,股份收益解决了这部分人的日常生活问题,也维护了社会稳定。
2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以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经堂村二组(原经堂村5社)为例:全社人口285人,人均土地面积533m2。其中水田200m2,旱地333m2,农业人均毛收入1200元左右。以生产一季水稻为主,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和传统的耕作方式。海拔高近400m,是典型的人多地少,且主要是坡耕地。现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一些50多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从事传统农业,。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现不足20人。如今导致大量坡耕地荒芜,茅草重生。全社退耕还林面积只有3户不足0.67hm2。只有一条才修好的泥结石公路通往乡镇,距县城30多km。
2.1认识不足
当前,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还处在初始阶段,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制度的认识不足。对土地十分依恋,宁愿广种薄收,或者荒着不种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阻碍了企业和种养业能手的项目实施。
2.2迫切性不高
由于存在劳力老龄化、粗放经营、收入多元化和村庄空心化等现象。农民务农技能低下单一,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思想和新的耕种方式。
2.3期望值过高
一些农民认为,土地进行流转出去后个人得到的收益相对较低,因而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大。此外,还有一些农民因对土地流转的过高期望,在土地流转租金方面提出的要求过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项目长期发展。
2.4信息不对称
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土地流转的信息库,相关信息流通不畅。许多交通不便或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土地抛荒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山坡地,基本无人耕种。在农村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无人前来做土地流转的工作。此外,政府缺乏引导,没有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落实。
2.5财政投入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已经不能使用,农业生产依然靠天吃饭。道路交通不便,主要靠劳动力运输生产生活资料,人们生活十分艰辛。农业投入与产出比例严重失调,剪刀差现象严重。
3加大土地流转的建议意见
3.1大力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土地流转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有效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正确认识,让农民从过去自给自足的耕种模式变为农业产业工人。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形势进行土地流转,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集约化生产经营,加快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最终达到农民收入和农业企业双赢的目的。
3.2加强土地流转引导
加强土地流转相关引导,改变传统的耕种模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土地流转要适度倾向农业技术或经营人才,实行“农业公司+生产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
3.3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流转要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遵循“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方式和程序。对土地按照区位优势、基础条件、土地肥瘠等因素进行分类定级,统一土地各级各类的价格,方便农户土地流转价格参考,维护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发展,有利于土地流转工作正常开展。
3.4加大投入力度
任何发展都离不开投入,相关部门应进行财政帮扶,实行“以奖代补”,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积极响应农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和市场信息服务等政策扶持,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
3.5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各级应组建专门的土地流转工作队伍,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在职责权限内,按照统一程序、统一要求、统一时限,准确无误地录入土地流转信息,协调土地流转工作,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杨支义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双河街道办事处
1基本情况
兰坪县有8个乡(镇),101个村委会,7个社区,907个村民小组,4.73万户农户,农业人口18.09万人,耕地面积50.5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33.68万亩。2014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6788万元,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96152万元,乡办企业经营收入29148万元。农民所得总额73143万元,农民人均所得3974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1630万元,农村劳动力12.15万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10.09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2.21万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68万人。
2工作措施
2.1建立健全农经工作服务体系,提供坚实的保障体制
为适应农村经营管理内涵,切实强化农经工作各项职能,我县定期不定期开展了农经人员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村财务、农村经济统计、农村土地承包法规、政策等方面,提高了农经队伍的履职能力,建立健全一系列农经工作制度,创新服务,确保具体的业务工作落到实处。截止2014年底,县、乡两级农经干部38人,其中:专业人员32人,非专业人员6人,专业人员比例84.2%。八乡(镇)均设立了村级财务委托机构,有村级出纳员104人,逐步形成了健全的农经服务体系,有力保障了各项农经工作的有序开展。
2.2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委托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自1988年率先在金顶镇建农经服务站,推行“村财乡管”,规范了我县首家村财务管理工作,历时11年,至1999年我县全面完成完了全县村财乡管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但由于我县是贫困山区县,村集体经济有效积累较为薄弱,管理制度不严,个别村干部思想意识不高,认为农经站代管资金是剥夺他们资金使用权利,致使农经站代管资金一直未得到有效规范。直至2009年,根据云南省《关于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县才得以正式规范村级财务,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并签订了“委托代管”责任书,成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及监督小组。乡级农经机构挂牌“村级财务委托”,规范财务票据,跟保会通公司达成协议安装电算化财务软件,实现了农村财务电算化,顺利完成了全县104个村(居中)委会资金由乡(镇)农经站代管工作。使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3巩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基础地位,稳定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夯实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抓紧做好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保证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落实到户,2009年稳步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补换发式作,为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我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和农村土地仲裁正在积极筹划之中。另一方面,认真对全县的土地流转合理推进,因地制宜,用以农促农的方式,鼓励闲置土地合理流转,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政策扶持,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在一些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上,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因土地问题造成的纠纷,及时调解,调解不成功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措施,通过农户间协商、司法协助等方式解决,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2.4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督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
认真落实农民负担“五项制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农民负担工作常抓不懈。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成立工作小组不定期到各村进行调查研究,对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村级公益性事业的建设情况等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全县惠农资金落到实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均未发生超支现象,有效的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事件的发生,较好的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2.5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服务能力
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中,工作人员励精图治,认真考察学习其他州、县的先进经验,有目的地组织一些农业骨干、农业大户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并积极争取省、州的财政扶持,对一些有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评选。自2005年以来,我县共发展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16个,争取扶持资金128万元;州级合作示范社4个,争取扶持资金16万元。为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拓展领域,促进增收,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夯实了基础,加快了农产品一条龙的发展模式,为我县产业化之路开疆扩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6充分利用有利优势,整合项目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我县新型农村的建设进程
在村容村貌项目整治工作中,严格按照“五通、四改、三有”标准,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安装路灯、建设公厕、白墙美化等措施,着力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上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的示范带头作用,本着以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村级积累,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县共争取村容村貌整治项目18个,涉及全县七个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15个,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活力,推动了村级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7扎实有效开展农村经济情况统计,准确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情况统计是农经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使农村经济统计真实地反映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更好地服务于了“三农”事业,是我们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每项统计工作开展之前,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组织统计业务人员对统计项目进行认真学习,对报表内容、各项指标含义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假设并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在对统计调查数据认真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及时形成文字分析与数据报表,为今后开展生产性的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3结论
农经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农村工作较多,范围广,农村经济管理局的工作职能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惠农政策落实;②村级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③农村土地承包管理;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⑤农村经济统计。实质上,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第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与农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则进入了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新阶段。新形势下赋予更多的责任与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制的机制创新,坚持“三农”服务体系,促进农经事业不断前进,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李秀芳 单位:兰坪县农经局
摘 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福州进入全面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全市各地落实党中央精神,探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改革;探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恢复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福州进入全面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全市各地落实党中央精神,探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建立生产责任制,促进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年至1984年,福州各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恢复和扩大社队的自主权,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体制,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处在起步阶段,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主要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耕者有其权,农民在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农业经营与生产,农民的劳动与报酬有了直接的联系,使广大农民经济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物质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从1979年开始,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缩小了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1984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比1978年提高了53.7%,年平均提高8.93%;而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1984年比1978年仅增长
7.8%,年平均提高1.3%,工农业产品比价回落29.9%。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在价值上得到较大的增长,福州农村经济有了可喜的变化,广大农民经营农业生产得到实惠,农业生产积极性空气高涨,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稳步推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实施流通体制改革,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1985年,我国开始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取消统购统销制度,由市场来调节农产品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福州农村改革发展进入不断深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福州各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改革又一伟大创举。乡镇企业是由乡村集体及个人举办的工业,以及农村第三产业的总称,是在原有的农村手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一大支柱,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蓬勃发展,并不是属于偶然的现象,而是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各种有利条件而快速发展。实施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速增长,广大农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对生产生活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突破农村发展制约瓶颈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福州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出台了许多重大举措。重点推动农业市场化,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逐步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从1992年开始,我国各地逐步放开主要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由市场调节取代农产品计划调拨,促进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福州乡镇企业冲破了体制的枷锁,显示出更加充满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200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把发展城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在这一阶段中,福州加快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努力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跨入21世纪,福州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市各地认真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紧密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村改革发展进入历史转变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实现耕者有其利。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福州认真实施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从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关于农村发展的一号文件,加强了农业基础地位,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举措。近年来,福州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摘 要】随着农业科技的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而是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农场。随着时代的不停变化发展,家庭农场在农村经济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发挥家庭农场的推广作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发挥:家庭农场;促进;农村经济
家庭农场是发展新农村重要的经济实体,随着规模的不断的扩大,带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村的就业渠道,调整了农业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经济是顺应农村经济市场的发展潮流,是农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加大推广家庭农场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
一、对家庭农场的基本认识
1.家庭农场含义
家庭农场来源于欧美的一个舶来名词,在我国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这一概念,是在2013年党中央一号文件中,把其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并把农业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的一种农村经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2.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
(1)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
家庭农场的载体是家庭,相对于传统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它最鲜明的特征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的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的核算单位。
(2)以从事农业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家庭农场以提供商品性农产品为目的的开展专业化的生产,其生产的效率高,满足市场的需要,获得市场的认可来寻找发展的契机和生存的方式。
(3)以集约生产为手段
家庭农场经济采用的是集约化的生产,使得家庭农场能够取得较高的生产量,提高劳动的效率。
(4)以适度经营规模为基础
家庭农场的发展规模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实际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定,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要适中,要遵循发展的适度性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相应的发展原则,农场经营规模的大小也是一样的,规模适中是家庭农场能够长久发展长久生存的一个基本保证。
二、家庭农场的发展优势
家庭农场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是农村经济发展势在必行的趋势。家庭农场的发展顺应了市场发展的潮流,是农业经营的管理的新型模式,它不仅客服了小农经济和大集体经济的缺陷,还兼备了二者的优点,同时农场经济在农村经济市场上有着自身发展的优势。
三、家庭农场在农村经济中的推动作用
家庭农场的出现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农业结构产业的调整、农业的商品化、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帮助。目前,我国各乡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经济,一次来拉动和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1.整合了生产资源,实现农业的集约化
家庭农场能够有效的整合农村的生产资源,实现集中化的管理和生产,对提高生产的经营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土地资源的整合,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发展,需要扩大土地规模,需要租赁土地,这样的话就能把一些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不让土地资源浪费。集中型种植,同时也可以提高农具的使用效果,使经营成规模化。相比小农经济而言,农场经济的发展空间更加的广泛,没有那么多的局限性。
以广东家庭农场发展为例,其发展模式已经进入第二展模式,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群体开始利用科技农业向大棚绿色化家庭农场来发展,形成现代式家庭农场,解决了城市人口集中而种植地少的问题,解决了当地蔬菜的供应问题。
2.增加了农村的就业机会和水平
家庭农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无论是大片的种植农产品,还是造养殖和水产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劳动生产力来参与,这样就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不再只有外出打工这一条出路,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家庭农场的出现给农村的就业市场增添了活力,给农民带去更多的机会与希望,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而且对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注入新鲜的血液。
3.提高了生产的管理水平
家庭农场的出现,使农村经济向规模化企业化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了许多的新气象、更多的变化。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是农民自己小家小户的种植,在管理上比较松散,农民在种植上没有相应的时间观念。现在农村的最明显的一份现象是,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剩下一些年老的和妇女和小孩,导致很多的土地都荒芜了,根本谈不上相应的去进行管理。相比之下,家庭农场不管是从对生产过程和经营环节的管理上都更加的有规划,在管理上都有详细的程序。给农民带去了新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种地不再是解决温饱的问题,而是一种发展致富。
4.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传统的小农经济,只是根据农民自身的需求,来进行农业生产劳动的,根本不去考虑市场的需求,导致农民只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而达不到发家致富的目的,这样就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相互呼应,离小康社会还有更远的路要走。家庭农场经济进行的是企业化模式的管理,与市场经济是紧密相连的,市场需要就是农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市场需要什么,家庭农场就经营什么。家庭农场的出现优化了农村经济市场的结构,对新农村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结语
重视家庭农场在农村经济中的推动作用,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着重大的促进意义。家庭农场的发展是时展的产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遵循时展的规律,去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经济,促进新农村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农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在新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好农村财务管理是依法保障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就如何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本文试谈了几条措施。
关键词:农村 财务管理 规范和完善 措施
一、农村财务管理在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国家产业政策逐步转向农村。特别是十七届三中会的召开,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享受到了政府扶持等优惠政策,农村土地也正在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承包经营。农业企业的快步发展使得村集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得到了部分集体土地的承包金和管理费等收入。可是农村的财务管理由于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曾经也正在严重制约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开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在新农村经济发展中,为了依法保障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需要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以及资源。村级财务管理正是为了保证这一基础得以实现。为了完善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近年来,中央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确保了农村集体资金与资产的安全。
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防止“村官腐败”
首先,加强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让村干部和村民懂得,所谓“自治”,不是村干部的自治,而是村民自己的自治,村民有权利、有义务过问和决定村里的大事,村干部要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让村民参与理财,及时公开财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其次,建立常态化的村干部廉洁教育机制。在年终考核指标之内要出现村干部的廉洁教育工作条目,对村干部要常敲警钟,要形成经常性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再次,加大惩戒力度。为了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查处村干部犯罪的力度,增强村民们监督村干部的信心。
(二)切实做好村级会计工作
首先,需要强化村级会计的基础工作。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在县级(或以上)范围内统一建立财务操作流程。在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时,村级组织只可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至于其他专用或临时账户,除了土地补偿费专门账户之外,其它一般不准开设。如果需要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必须首先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及其民主权利,保持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以及收益权。此外,作为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岗位职责要明确,还要严格操作流程,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内部监控,并落实责任追究。
(三)加大审计力度
首先,各级领导尤其是镇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农村财务审计管理的重要性,要站在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的高度,成立一支素质高的专业会计队伍。对农村的集体财务以及村干部的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要由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以及财务管理指导部门来进行。为保证农村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于各村的债权债务,要及时进行收缴和偿还。其次,要坚持定期审计。由乡村两级财务人员共同把关,对村级财务每个季度要进行一次严格的审核,责任到人。对于不按时参加审核或财务存在问题的村,不积压、不推诿,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为了切实规范农村审计程序。要尽快制定统一标准的农村审计文书。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
健全和落实村务公开有关制度,使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增加。 农村村务公开制度是村民自治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增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要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主动接受监督。要健全和落实一套村务公开的具体有效制度,使村民自治机制完全制度化、规范化。例如村民自治,对村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防止干部一人说了算。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组成,对村务重大事项实行民主的决策。还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村级组织的财务计划、资产资源、各项收支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要全面公开。为了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公开,要与时俱进,利用各种手段开展。如村级组织定期进行财务公开。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公开难、监督难等问题,要不断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开方式,要及时纠正,堵塞工作漏洞。
(四)要稳定和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
稳定的专业财会队伍是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稳定这支队伍,首先要确保财会人员具备基本的财务业务知识。为了尽量保持财务人员队伍的稳定,如无违反财经法纪行为,应该给予村级财会人员应稳定的补贴和待遇保障。
总之,规范并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做好财务管理,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新农村经济发展中,要与时俱进,做好对农村财务管理的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