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运用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运用

时间:2022-08-01 04:44: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浅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运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运用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运用:产品设计在传统美学中的研究

[摘要]不管是从产品语义学还是符号学的审美角度出发,产品的呈现无疑是展示物化美的一种方式和媒介。而产品设计不只是现代化的产物,其实自古以来,从曲辕犁到汽车,都可以被界定为产品设计,而美学在这其中占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关键词]美学 产品 造型 符号 传统 相宜

不管是从产品语义学还是符号学的审美角度出发,产品的呈现无疑是展示物化美的一种方式和媒介。而产品设计不只是现代化的产物,其实自古以来,从曲辕犁到汽车,都可以被界定为产品设计,而美学在这其中占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一、美与物相宜

一材有一材之用,一物有一物之性。物性不仅决定了所造之物的功能和安全性、使用寿命等问题,还通过物化的产物展示了造型美、形态美、符号美。以物为媒,是阐释美的最好方式。道家一直主张顺应自然之性,这其中包括了对物的重视,材料相互间的搭配问题也必须体现与物性相宜的原则。材质是产品体现美除形态造型外最直观快捷的定位,材质展现了产品的品质或者设计者的设计审美角度。至少不可以破坏物性相宜的原则,否则在材质美上就破坏了原有可体现的元素。依靠这些知识,从古代工匠们到今天的产品设计大师,无一不把产品的材质美通过物化展现出来,这就是美与物的相宜性。

二、美与人相宜

造物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与人相宜、为人服务的,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那么所有的东西不仅失去了美的价值,更丧失了设计的本意。人类的生理极限、生理机构、生理差异、心理活动、性格特点都是设计者需要予以考虑的因素。且不可忽视,使用者的条件与设计作品是否匹配,它的适用人群,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个设计存在的意义和目的,那么能否为所有人解决一个问题和能否为小众人群解决多数问题,这些都是产品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自古至今,发明创造都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但这是功能实现目的的机械设计更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对于工业造型这门学科,外形因素就不仅仅是定义美的惟一因素,它的结构是否符合人机,它的存在是否最大程度上解决了问题,这些都成为一个工业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因素。然而这些都是隐喻的美,它的美不是直观的视觉冲击,而是以使用为平台,行为使用后带给人心灵愉悦之美,这种美的体现是设计带来的,是发自内心的美。

三、美与时相宜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不管是为农业服务还是为工业服务,它的原则一直没有脱离以人为本,而长期以来手工业在中国是作为副业存在的,在很大程度上手工造物中的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了农耕生活,而这些也都影响了工业设计的设计理念,从而成为了制约设计的一个限定的条件。诸如季节性的限制,需要考虑它的材质性,以及人的使用时段等,这些都是时间产生的限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讲,时间也必须符合客观需要,这才是真正的与美相协调。

四、美与礼相宜

正所谓心灵则手巧,在中国礼仪是传统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礼仪是发自人内心的一种涵养,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一种身体力行行为,这也就要求人的美要发自内心。同样不容小觑的是礼仪的约束力,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这也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而每一个细微的设计元素,其实都在和礼仪相互呼应。设计师不应因为它有旧的传统的一面就觉得设计被传统牵绊停滞不前,而应该结合新势力,考虑旧因素,找出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的新设计元素,从而在道德美的层面上体现设计之美。

五、美与文质相宜

中庸之道一直是中国人推崇的生存之道。自古就讲究文质平衡,文与质的争论一直不休止。究竟是质胜文则野,还是文胜质则史,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孰轻孰重,换言之就是装饰与功能的矛盾关系,这和现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火花一样,其实没有孰是孰非,只是看择者态度和喜好。在传统观念的指引下,就更加要求一名工业设计师要有造型和功能并重的才能。在了解结构工程师的工作之上,上升到对造型美的认知,使一件产品不仅仅成为时代快餐化的产物,而是从具象的物质体现抽象的非物质美,总体来说,文质对于设计品的体现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古往今来,产品设计师要承载着时代的重任,既不可以落后于时代的浪潮,更不可以忘记符合客观传统,很多制约因素在这其中都成了无形的制约条件。从对美的认知的角度发散思维,转化对一件产品的形态定位,继而研发出产品,使产品成为阐述美的媒介,让人们通过此体会美的语言。设计体现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对于产品设计来说,真正体会到的美是产品使用后带来的愉悦情绪,诸如产品带给人的便捷,产品替人解决的问题,产品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这些都是产品体现美的方式,这些方式或许不只是外形带来的造型美感单方面可以决定的,而是以使用后带来的连锁因素,从而在产品中体现设计之美,这最大有别于绘画艺术,是在体验中获得美的享受,美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产品设计是以人来体验,人来反馈,来帮助人得到愉悦心灵的美。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运用:浅析工业设计之产品设计中的设计美学

摘 要:工业设计的本质之一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们服务,创造出他们所需求的产品。美的因素作为考察设计成果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体系理论为基础,试图探究产品设计美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美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美学 功能性 技术美 工业设计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结合。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 技术美

技术可谓是产品的主干,包括产品运用所应有的功能、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采用的制作技术,使用产品的时候所遵循的操作流程。技术价值偏向于理性,是制作过程中理智、思维与创新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

2 形式美

时常说起的形式美,通常理解为产品使用的原料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特性,比如:颜色搭配、线条组合还有声音的音调等;外加其特有的组合节律所展现出来的审美特征。该文将形式美视为将事物所现有的美感与产品以及产品宣传人员恰当结合的之后所体现出来的独特韵味。靠近与感性、情感以及灵感三体合一的艺术想象思维。

产品设计是将产品全面真实的向客户观众所呈现的体型展示,需要引用多方为技术含量和艺术思维相结合按照产品具有的功能和审美的规律进而创新。设计的独特性是艺术美学远远流畅的有利保证、美学的价值所在将深深的融入到艺术爱好者的生活中。产品设计的水平高低取决于观众对产品形式与审美观关系如何理解而定的,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 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根据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中美学评语可分为技术美、形式美还有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确保工业设计美学的价值性和威望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审美标准也有所改变。所以,在产品设计方面,切合人们实际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提倡人性化设计,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与社会发展现状保持一致,才可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技术美的产生及发展从史前时代起,人们在狩猎中对石器的加工从粗糙到精细、从不规则到匀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实用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提高技术,有意识地改变着工具的造型形式。箭头要能平稳地射出,就必须沿轴线对称;砍砸器要适合使用,就须要在长、宽、厚之间保持匀称的比例。人们在石器加工中形成的形式感直接与物质生产中的适用性联系在一起。在劳动中,持续的紧张容易产生疲劳,通过节律化和节奏可以使机体调整达到一定的平衡,从而使劳动轻松化。这种劳动的节奏通过工具的撞击等声响进入人的意识,形成节奏感。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对于审美意识的确立和提高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它还反作用于物质生产,使技术和工艺产品具有更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在手工业生产中,技术因素和艺术因素融合于手工业工匠一身。

18世纪末,由于机器生产的出现,带来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随着机械化的不断深入,生产工人的工作流程被机器限定,技术水平趋于平均化,使原来融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工作产生了分化。由于固定的设计安排,限制了产品结构形式,在直接生产中消除了一切审美因素。一方面由于技术的限制,一方面由于资本家对产量的追逐,把审美因素从物质生产领域排挤了出去。

现代化工业技术的生产方式使工业设计成为全部生产过程的主导环节,成为一种综合性规划,它把社会的、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们逐渐注意和改进工业的设计。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形态和审美经验有其特殊的质,它们分别表现为技术美以及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技术美以其表现形态与技术功能的联系而区别于艺术美。对技术美的体验不仅通过观照而且还通过生产或使用过程的动觉感受,从而也区别于艺术观赏。

技术美通过技术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它在形式上具有合规律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目的性。产品的技术美表现在由产品的材料、结构、功能、形式与环境等因素构成的辩证统一中,其中功能因素占主导地位,产品的功能和结构都是多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在功能中不仅包含技术的、经济的,而且包含使用的、精神的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不断开拓出新的功能,结构形式也将变化无穷。在功能、结构、外形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对应关系。一种功能可由多种结构实现,而一种结构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外形。因此,技术美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在总体环境的审美塑造中,技术工艺将与艺术美和自然美相结合,构成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劳动空间,成为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工艺过程美的根源在于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生产过程的组织、人与机器和劳动环境的动态关系具体表现在空间、时间的安排,节奏、色彩和音响的处理,人体的动律与机器运转的关系等方面,它们直接激发着人的心理和情感反应。生产过程的合理化将使劳动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成为一种美的创造。科学美在现代技术与科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新技术的产生在于各种科学理论的综合应用,作为理论形态的科学也存在科学结构的美。科学美是指科学结构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简单性、完整性和有序性,由此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而产生审美的愉悦。要感受这种美,就必须使欣赏者具有一定的科学修养。科学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和谐图象的,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感性形象。但是,这种感性形象是用抽象的科学符号系统表述的。

科学美有助于科学家对于某些未知领域的探索和理论模型的构筑,因为在科学家的美感中包含有对自然界客观规律有序性的反映和理论结构的合目的性特征。科学美的本质在于人对客观规律性的反映,它是理论形态中自然结构的形式美。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运用:信息时代交互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尼葛洛庞帝指出:“无论你有没有做好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准备,有一点很清楚,我们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它,我们身边所有能被数字化的东西,都将被数字化”。一个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新时代里,信息化的产品己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巨大潮流,正在冲击我们所生存的人类社会。分析人与产品交互过程中技术美和感官美,全面了解交互美学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对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交互 交互美学 技术美 感官美

今天,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信息技术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而由此衍生出的“多点触控”、“语音输入”、“网络聊天”、“3G无线网络浏览”、“虚拟游戏”、“沉浸体验”、“随景漫游”……这些新兴词汇正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便捷的生活,我们可以身处家外的时候通过短信指令让家里的电器在指定时间开始工作;在公交车站等候的时候知道自己需要乘坐的公交车在什么时间内到达;甚至车也能够通过扫描仪器直接反馈到庞大的数据库信息中分析、鉴别快速的、不用拆装的了解车的故障等,这些都是信息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

在同质产品设计的环境下,更需要考虑用户的精神需求的设计。享受网络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同样希望通过数字化的交互过程能满足其心理上的愉悦,由此交互美学应运而生。

1 交互美学

美学作为一种哲学术语,被用来定义美,被理解为凭感官认识来判断是否符合愉悦的感受。

皮特森明确指出:“我们寻求一种扩展的表现框架,这个框架式对于交互系统来说的,通过使用与交互系统相关的人的身体、智力以及所有感觉而获得美学交互的概念”。

交互美学是研究人、产品与物质文化中的美学问题,它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是不同于哲学、美学或工业设计理论,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哲学观念上、局限于产品表象的描述与功能的说明上,而是从不同的层面,从抽象到具象,揭示出物质生活中的美和审美规律,从而推动设计观念的更新与发展。交互美学不是仅仅表面上的美,而是要考虑产品和用户沟通时的心理感受。设计人员通过用户与产品及环境相交互的经验转换为相应的物理和思想层面的愉悦,并将其反映在设计上。当产品的设计满足了这种“美”的要求,那么“美”的产品也就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了。

2 信息时代的产品设计需要交互美

产品设计并非是一种纯粹的造物活动,也是在创造一种人与物、人与自然的“美”的关系。“事物的美首先在于它所包含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尽管这种内容已不必是欣赏者‘有意识地’想到的,所以美作为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是一个具有特殊规定性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工业产品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前进的生活需求,而产品设计的发展和演进历程就是不断探索和解决工业技术与人类文化艺术之间问题的过程,规划人类合理的生存方式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社会”已悄然而至,对传统产品的形态正在产生深刻影响。在Internet环境以及多媒体和虚拟技术支持下,我们身边的产品已经由注重产品物化形态设计向“非物质”性产品设计发展,如:交互、智能等形式的设计让人与产品间形成一种交流而非纯粹满足产品使用功能的过程。但在大部分贴上高科技、智能化的产品,因其功能的复杂性让界面乃至操作过程变得繁琐,由于语言的障碍、显示屏幕的限制,甚至操作界面的大小、顺序排列、色彩规划等方面,都会给用户在使用时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人们更多将注意力关注在使用产品时是否能够让人产生愉悦的使用感受。这种精神上的愉悦也不仅仅靠产品的形态外观美来决定,而更多的需要通过人与产品之间通过交互、体验而产生愉悦感受。用户在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审美需求的时候可能更强调刺激的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也就是说,产品的美学特征不再仅存在于产品物理外观上,同时也应存在交互体验上。

例如目前最为流行的iPhone,苹果公司设计主管乔纳森·伊夫曾说过:“不要想在产品中塞进太多东西,专注于重要的事物上,只做人们真正关切的事物,否则产品会因为太过复杂而宣告死亡,保持简单是很困难的事情。”由此看出,在信息时代,产品设计的美学特征更多的需要靠交互、体验来表达,让用户产生愉悦感受。

3 交互美学在产品设计中体现

产品与用户沟通时的交互美首先在于它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及生活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不是用户有意识所特定要求的,所以美作为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它要求产品具有技术美和感觉美。设计师在从事产品设计时,就是在创造一种人与物、人与自然的“美”的关系。由此可见,产品设计的范围越来越模糊也越来越复杂,不能再以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设计形式和方法来应付现代的问题。只要存在产品,就需要交互,用户和产品之间存在使用和反馈的循环,用户首先是用直觉表达意愿的,用户被产品吸引后,使用过程是否愉悦,是否有成就感,需要更多的交互设计来传递,产品的的声音、文字、按钮、图标甚至气味等一切会触动感官系统的因素都会提升交互美的一部分。美学特征通过用户与产品沟通的过程中呈现出来,如清晰明了的图标、符合使用习惯的界面、易操控的按钮、让人放松的气味、令人陶醉其中的音乐等都是交互美学中不可缺少的设计重点。

苹果的iPhone和iPad,以极简美学外观为体,专注于交互功能美。苹果的美学准则,并不是简单的功能追随形式或者追随功能,它追求的是一种平衡、有效。在外观界面上,以精确的圆角弧度设计和细节来保证其简洁但又不失高品质;在内在交互界面上,以通俗的界面图标,让任何一个刚接触到该产品的人都会使用,避免了新产品学习所带来的障碍。让用户不再对高科技产品避而远之的心理。

由此可见交互美学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如何真正让用户通过交互体验真正达到愉悦的目的,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3.1 产品设计的技术美

技术美的主要成分是功能美。产品只要在市场上流通,供大众使用,必然就要存在其功能的必要性。用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首先肯定是需要考虑其使用功能。“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与人之间那些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求的相互作用”。它是在日益更新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对产品造型结构设计的一种要求。产品的功能是核心、是灵魂,如果产品失去物质功能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产品的存在,都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的。”也就是说,产品设计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为目的。这种目的就使得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通过满足人们的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让消费群体感受到产品的功能美。

3.2 产品设计的感觉美

在使用过程中当外界因素刺激人类的五官,使之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而这些经验感受会带领人类认知和感受世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满足人们心理层次上的感受。

(1)视觉

产品最先被感受的就是通过视觉,如大小、形态、色彩所承载的硬界面,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操控及识别的软件面也同样通过视觉感受反馈给用户。用户视觉接受通过经验判断分析做出相应操作,而产品也反馈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这个交互过程中,界面的色彩、大小、顺序等符号尽可能简洁易识别,以大众共识为标准,当然地域和文化差异也应考虑在内。

(2)听觉

声音做为被感知对象也同样重要,这也是产品的交互性体现的重点。以语音交互的方式通过听觉作用于使用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舒缓用户的视觉负担,从而降低由于视觉疲劳而引起的误操作。很多产品通过声音与使用者进行交流。产品发出声音可向用户传递某种信息,如工作状态、安全感等。声音在产品和人交互过程中能准确的提示使用者其工作状态或者提示以避免出错。特别在现代数字化娱乐产品已经遍布周边,交互式的多维混合游戏对于听觉的传达尤其重要。这些娱乐系统通过声音做为交互的一种重要手段,让人在体验产品的同时,最大化的刺激使用者,满足其真实感。

(3)触觉

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曾经说过,“如果说20世纪的商品设计是以视觉要素为中心,那么21世纪的设计所必须重视的将是触觉、重量感、温度感以及嗅觉等感官的作用……对于这种感觉的认知是非常直觉而主观的”。触觉感受是交互式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接触产品,传达产品本身所赋有的价值以及特定的功能性。交互技术让产品在触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以前我们在操作手机时,需要通过硬界面具体形态承载的键盘才能拨号,而现在多点触控技术的出现,让产品的硬界面变得更加简洁,而只用对其触屏操作就可以达到信息传输,这时触觉感受随着交互时代的变化而变得更加简单,但其接触的产品载体还是需要满足用户心理触感需求的。

(4)嗅觉和味觉

在信息时代,各种感官系统都会被设计师运用到如何提高用户在体验产品时愉悦上。在以前觉得不可能运用的嗅觉和味觉,也同样会被考虑。嗅觉和味觉虽然没有以上感觉应用广泛,但对人的影响十分强烈的。这种感觉较多被运用在与食品有关的产品上。很多时候,味觉和嗅觉是共同起作用的。试想,人们会普遍认为闻起来很香的东西也会很好吃,而好吃的东西也会很好闻。当然,嗅觉也会被运用到交互游戏的设置中,多模态的刺激能使得游戏时的体验更为身临其境,通过改变玩家的存在来反映游戏的状态可以极大地提高游戏体验的感觉。

4 总结

菲利浦·斯塔克说:“科技本身并非一个终端,而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的,就是人性化,而人性化的根本衡量标准就是关爱。”作为产品设计最终的目的也同样是以人为本,提供优质产品让人们生活更舒适、美好。但如何用美学概念和测量方法来确定什么样的标准是合适的,这个无法使用美学量化来衡量。需要设计师和用户共同参与。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和用户一起做设计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用户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与开发者进行对话;开发者可以针对用户的体验反馈,对现有产品迅速改进、迭代,这在以前是前所未有的。在今天,用户不再仅仅只是产品消费者,更可以是产品的贡献者、甚至构建者,未来的产品会让用户在使用时更亲切更贴心。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运用:产品设计中的生态美学观

摘 要: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人们生活中充斥的大量工业产品将人与自然隔离,人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除了考虑人的舒适和安全需求之外,还要考虑到人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从而赋予产品其生态美学的意义。文章主要阐述了生态美学观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由此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未来产品设计的生态美取向。

关 键 词:产品设计 生态美学 人与自然

引言

生态美学同生态环境学、生态哲学、生态意识学等生态科学一样,是伴随着生态危机所激发起的全球环保与绿色运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强调产品不再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而是一种人与产品互动共生的平等关系。基于生态美学思想而设计的产品不仅应该在形态上反映自然,在技术上使用自然材料,更应该在意境上融入自然,能够唤醒人的自然意识,使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自觉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一、生态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古代农业文明阶段的生态美学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不同的审美观与不同的人类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传统的手工艺设计时代。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们的生产几乎完全依靠手工劳动,生产所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自然材料,比如石头、木材、泥土等,所以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比较小,既与大自然很亲近,又对其破坏污染少,使人与自然一直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图1为《考工记》中提到的笋虡,就充分地体现了产品设计中“造法自然”的生态美学观,它是古代悬挂钟磐的木架,造型与自然中的脊椎动物有关,以动物的造型作为钟虡,配合上声音宏大的钟,是基于自然形态的设计之美的体现。将自然与产品相结合,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当时绝大多数造物者的思想。

2、工业文明阶段的生态美学

在近代工业文明的阶段,人们主张将自身置于世界之上,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为美,所以带动了工业发展的进程,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迅速,同时人类对自然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自然的盲目改造首先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稀缺又进一步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失衡,所以就产生了近代工业的生态问题,以人为中心,打破了自然的生态平衡。

如今进入了现代后工业后现代文明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行动起来寻求各种解决办法,其中生态主义格外引人注目,生态主义要求人类超越个体或局部利益,考虑对人类与整体利益的平衡。表现在美学上,也带来了审美观念的生态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生态美学思想在美国悄然兴起。它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同时,提出环境权问题和可持续生存道德原则。如近一段时间,美国新奥尔良设计出巨大的未来生态建筑(图2),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二、生态美学在现代产品中的体现

1、产品设计中生态美学的含义

产品设计是为了解决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一门融合了技术与艺术,包含了物理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范畴的综合性学科。它随着工业革命而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工业的威胁,所以人们才提出“生态”这一概念,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人们意识到自然可以作为人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的审美价值标准,把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并产生了不同审美方式,这就是生态美的重要意义。

生态美学,就是生态学和美学相应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哲学学科,然而这两门学科在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却找到了特殊的结合点。生态美学就在这个结合点上。

2、产品设计中的生态美特征

生态美学着重强调的是审美观的问题,而如何与产品设计相结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考虑:第一是造型形态的结合,在设计产品时,将自然元素融入到产品的形态中,或者在形态上模仿自然事物,使产品的色彩,质地,组合等设计来反映自然,如图3所示,由Tetrarch工作室设计出品,借鉴了花朵的花蕊部分的概念和造型,给人一种身在大自然的感觉,花蕊层次感丰富,繁多而有秩序的排列,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第二是技术的结合,这里强调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在设计产品时,运用一些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加工工艺,使对环境的破坏降为最低,如图4所示,来自日本的陶瓷艺术家makiko nakamura制作的一款杯子,采用中空双层设计,陶瓷材质,外面布满小孔,就像土拨鼠钻出来的透气孔一样,这种材质与形态的排列分部可以及时散热,并且增大了摩擦,握感很好,不用担心到烫手的问题。第三是语义的结合,在产品设计中,产品应该从功能、形式、使用方式等多方面来营造意境,当人们在使用产品时,能够很快的了解产品所要表达的含义,使人们从内心中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图5,此设计是由naoto fukasawa公司设计,设计采用橡胶材料,充分表达了香蕉、草莓等水果的设计语义,人们看到饮料盒就仿佛闻到了水果的味道,使产品营造出了一种意境。

生态环境中事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界所生万物都可以作为人类设计的物质基础,人们用各种设计语言来提取它的形状和特征,用于自己的设计当中。例如仿生设计,就是把产品作为一种工具起着使人与自然更亲近的载体,当我们看一件产品的时候,能够透过其形态了解其中的含义,使生态美与设计完美的结合。如图6所示,是法国著名的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的代表作“Juicy Salif”榨汁机,采用了经典的《火星人入侵地球》中外星飞船的造型,配合光亮的外表,给人以非常整洁的感觉。在技术材料上,许多产品也将生态美学融入产品的科技感中,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如图7,克拉尼的茶具设计,之所以运用卵形所特有的形态,是考虑到,这样产品的不仅具有独特的光滑外面和适应性,而且受热最均匀,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均匀的将热量传给其他形态各部分。

三、产品设计中生态美学观的启示

1、美学观的突破

生态美学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形成并丰富了当代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它将各种生态学原则吸收进美学,成为美学理论中的“绿色原则”。其次它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以研究地球生态环境美为主要任务与对象, 是环境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互关系上,生态美学在生活中的体现是十分重要的。

2、设计的系统观

生态美学倡导系统整体观点,倡导社会责任,反对环境污染;倡导现实主义,反对自然的破坏。这些观点也正是现代工业产品的发展趋势,在一些与自然生态相关的产品设计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其自然性与生态美,例如家居产品、电子产品等。只有这样,才不会给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人们才可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3、设计的人本观

设计的生态美学观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情况下,提倡以人为本,设计的核心是人,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的思维,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统一,特别是产品设计中所包含的人机工程,更是人本观的体现,只有人与产品,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统一,设计中的生态美才会充分体现出来。

四、结语

生态美学是建立在生态主义思想之上,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动态平衡,在设计产品时如果能从自然中发现美,把生态美融入到产品中,将会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能够更多地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这种各方面的平衡也正是生态美学思想所能带来的深刻内涵。因此,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将生态美学思想融入产品设计领域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带给人们更多的灵感和启示,从而真正的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运用:浅析产品设计中的生态美学

【摘要】产品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在生活或者精神方面遇到的问题,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需求。基于人性回归的视角,要求产品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师,在满足人们的安全、舒适需求基础上,应考虑人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唤醒人们的自然生态意识,因此将生态美学观念融入产品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基础以及意义,并阐述了生态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产品设计生态美学具体应用

实施工业革命前,当时的人类社会主要以传统手工艺设计为主,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小,人与自然基本上处于和谐的相处状态,在这一时期,很多产品设计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生态的追求与指向,暗示人与自然生态和平相处。然而在近代工业文明阶段,在主体中心论的指导下,提出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为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味索取,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社会结构失衡,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正处于后现代后工业、后现代文明阶段,基于生态环境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哲学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生态化改变,自此,生态美学思想诞生。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自觉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当代产品设计师考虑的重点。

1.产品设计中生态美学的基础以及意义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手工设计逐渐转向工业设计,在工业革命初级阶段,由于工业制品造型较为丑陋,英国的约翰-拉斯全就此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强调在产品设计中应运用自然形态以及线条,但是由于力量太小,被吞没在历史潮流中,但这一理念的提出对现代产品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是产品产生生态美学意义的重要基础。现代社会的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工业生产与发展的严重威胁,“生态”这一概念才被正式提出,人们也逐渐理解并接受这一概念。在人们认识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时,人们发现可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将自然作为产品设计时的审美价值标准,这实际上也就是生态美学的重要意义。

2.生态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追求,更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在购买产品过程中,不仅仅看重产品的功能,对于产品的审美体验也更加注重,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现代人们的生活被冰冷的现代科技以及工业产品所充斥,生活压力以及社会压力无法得到排解,精神世界逐渐土崩瓦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回归自然的重要性。但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无可避免的会与产品打交道,因此将生态美学融入产品设计领域,通过产品表象挖掘产品内在的自然美,唤起人们的自然生态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3.生态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生态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态、种类,在人类设计过程中,都可以将它们作为设计材料和基础,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提取这些物质基础的形态、特征,通过自己的设计语言传达自然美。在产品设计应用中,可以从造型形态、技术以及语义层面来实现生态美学与产品设计的完美融合。

3.1造型形态结合

主要是指在产品造型、外观上模仿自然事物,或者在产品形态中融入自然元素,通过产品的组合、质地、色彩来反映自然。比如Tetrarch工作室以花朵的花蕊部分为切入点,借鉴其造型以及概念,设计出品,花蕊的层次感较强,排列繁多且有秩序,给人一种身处大自然、赏心悦目的感觉。

3.2技术的结合

生态美学与产品设计的融合主要强调的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新材料、新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的实用功能,尽可能降低产品对环境的破坏。这种技术上的融合,实质上体现的审美观是以对环境的保护作为美的标准,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体验到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共荣的责任感,以及付诸行动的自豪感。比如日本的陶瓷艺术家――makiko nakamura设计了一种中空双层杯子,主要采用的是陶瓷材质,杯子的外面都设计有小孔,在功能上有利于及时散热,摩擦力增大,也不用担心烫伤;在外观上感觉像土拨鼠钻出来的透气孔一样,设计新颖,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

3.3语义上的结合

美学在意境上具有启迪心灵的作用,通过审美活动有利于将飘渺的自然事物转化为欣赏者自己内心的真实体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平静自己的心境。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从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形式、使用功能等多方面,尽可能为人们营造一种自然意境,并且能够让人们在使用产品时尽快体会到产品表达的生态美学意义,从而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强烈感知,从内心深处体验到回归自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美好,释怀并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生态美学主要探究的是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在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明确生态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并将生态美学完美融入产品设计中,可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灵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