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08:43: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浅谈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匠的含义最早在16世纪被提出,在17世纪早期被广泛使用。工匠精神的传承也为我国的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播音主持专业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对其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工匠精神的深层次内涵,分析当前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当前播音主持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在古代是指依靠手艺赖以生存的人,“造物”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追求,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工匠行业的工作模式和伦理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工匠精神蕴含的深层次的意义很多,其中包括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教师的态度和学生自身都对学生的成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样,精益求精的制造精神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的制造不同于工厂化的生产,工匠在拥有娴熟技巧的基础上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制造出精美的成品。传统的工匠是为了生存才会从事工匠工作,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还包括要具备创业精神,凭借自身的技艺追求财富和成就更高的事业。工匠的造物能力是衡量工匠水平的重要因素,工匠通过长时间从事相同的事业,会积累很多经验,工匠精神中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技术进行改革,结合自身的智慧和灵感,推陈出新。工匠的技术工作是将隐形的技巧转化为显性的技术,工匠要从学徒时期开始学习多种技术,在实践中逐渐实现自己的特色,工匠精神对工匠提出的要求是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发挥更高的水平。
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狭窄
各院校设置播音主持专业的目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部分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目的是使学校专业多样化,还有一部分专业的艺术院校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目的是为学校打开知名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除了学习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等专业课,还要在语言学、艺术审美学等方面有所涉猎,从而使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能够在电视台等传媒机构贡献自己的力量。但这样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多,但工作岗位的数量是不变的,以致很多学生无法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同时,很多播音主持专业对于思想教育和文化课教学开展较少,使学生的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状况。
2.专业课程设计单一
目前,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各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部分参考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主要开设普通话语音、播音与主持、演讲与口才等课程。但各学校的发展情况不同,学校的办学类型、办学规模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模仿其他学校开设课程的方式并不可取。随着时间的发展,各院校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有了自身的优势,传统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的发展,使人才培养与时展出现偏差,致使播音主持专业的长远发展受到限制。
3.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
2002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实用播音教程》依然是各院校播音主持专业主要选用的教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教材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起重要作用。该教材总结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多种训练方法和经典的教学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中很多内容已经不符合当今播音主持的发展现状,虽然随着教材的版本更新,21世纪初的相关专业材料被纳入教材,但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更新速度,使得传媒业的发展发生很多变化,教材的内容应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否则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制约。
三、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1.确定培养目标,符合人才要求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自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传媒业一直处于变化中,这对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播音主持专业要求吐字清晰、感情饱满,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现代传媒业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培养人才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打破就业体制,提高工匠精神威望。为学生开设文化课,并将文化课作为教学的重点,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对于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非专业的传媒院校可将播音主持专业与学校的其他专业结合,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2.调整课堂体系,明确学科定位
1998年,播音主持专业被认定为文学学科下的艺术类范畴,2004年,播音主持专业被定义为传媒类别中的广播影视类。从招生情况来看,一部分院校将播音主持专业归类于语言学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定位一直处于变化中,2007年,播音主持专业被正式归类于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而院校之间广播电视语音专业的上一级科目也是不同的,也就间接造成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定位不准确,播音主持专业应该是涉及很多类型知识的综合学科,而不应是处在某两门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高校应注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传承工匠精神,涉猎更广的知识面。
3.科学设置课程,把握行业发展
近些年传媒行业的涉及面越来越广,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也逐渐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融合,促进了传媒业多元化、多方向的发展。院校应结合当前传媒业的发展方向及院校实际的专业设置情况,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在保留专业必修基础课的基础上,还应开设一些灵活的科目,如“娱乐节目主持”“体育节目主持”等应用型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发展的平台,并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的发展跟上时展的潮流,使课程设置与时俱进,院校要把握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比重,在提升学生专业课水平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4.开发实践教材,强化师资力量
播音主持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专业知识的教学必须与电视广播事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将工匠精神社会化、具体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实践环节。从教材方面来看,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材应该具有实践性,在每节课后或每单元后都会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入传媒机构,了解播音主持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强化院校的师资力量,让专业的、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5.加大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逐渐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要逐渐拓宽其教学领域。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开设了一些新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院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外教学实践点,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从课堂延伸至校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公众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同时,学校图书馆、礼堂、剧场等场所也可被充分利用,教师可引导学生拍摄节目、短片等,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逐渐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传统的工匠式制造逐渐被工厂化的制作替代,但工匠精神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狭窄、专业课程设计单一、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通过确定培养目标、调整课堂体系、科学设置课程、开发实践教材、加大实践教学等手段,使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符合人才要求、明确学科定位、把握行业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