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

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

时间:2022-07-30 09:05: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

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意义及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并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这是自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廉政文化”的表述以来,党代会再一次更加明晰地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决定。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腐败、道德失范等世俗恶习也随之而来,并逐渐侵染高校校园这片净土。如师德风范良莠不齐,学术造假,以岗谋私屡见不鲜;职务犯罪直线上升,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显而易见。这些不良风气的传播和蔓延给高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隐患。因此,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从源头上遏制校园腐败,构建清廉校园已是当务之急。为了行之有效地推进此项工程的建设,首先应该明确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一、高校廉政文化的科学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涵的国家,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个以“清政、廉洁”为核心的完整的道德体系,诸如海瑞、包公等伸张正义的清官形象早已千古颂扬,美誉天下。时代变迁,新时期廉政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时期的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它既可以体现在廉洁理念的树立上,也可体现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上”[1]。它是中国古代优秀廉政传统、马克思主义廉政观和党的优秀传统的有机统一,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高校廉政文化与廉政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校廉政文化较之廉政文化既有联系性和相通性,又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所谓高校廉政文化是指由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行使者主导,由校内广大师生推动与支持形成的,以“公廉、节俭”为核心内容的、强烈的集体责任意识与内心诉求。在实践中,其形式表达丰富多样,常常蕴含在制度、行为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中。作为廉政文化的高校形态,其在特定的领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导向、约束、塑造等促廉、护廉和养廉的功能,并通过高校这一独特的介质向全社会提供着广泛而深远的精神支持。[2]

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

1.精神文化层面

高校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系统,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性。高教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研究知识、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等重要使命和组织职能。每一个现代文明公民,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在学校组织中生活过、学习过,通过系统培训,完成了人生必经的知识储备、技能提高、德行提升等关键任务。因此,高教系统要切实发挥扬廉抑腐的功效,在校园内形成清廉、自律的文化氛围,践行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被教育者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认知程度、生活观念、价值取向,最终凝结成人民满意的教育风尚。

2.制度文化层面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构筑规范有序的廉政文化制度。制度是基础,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有制度保障。所以高校应制定能够制约和调控高校全体成员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制度层面的廉政文化还要能够体现各个高校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规章制度是为保证高校全体成员履行其职能,进行行为活动而制定的成文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从教人员提出的职业道德行为标准,应充分体现教育者教书、育人、铸魂导向;行为准则是高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管理、校园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标准,具有约束性和倡导性。

3.物质文化层面

这是高校廉政文化的表层部分,即显性文化。物质层面的廉政文化是廉政文化的精神实质得以表达的外在载体,是有形文化。例如,廉政书籍、网络、广播、电视、宣传栏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载体宣传和传播廉洁教育资源,为广大师生发展提供廉洁宽阔的空间。这些传播载体具有即时性、客观性、丰富性的特征,因此,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有时是直观的,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网络);有时又是潜移默化的,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廉政书籍)。总之,无论何种传播途径都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4.行为文化层面

这是高校廉政文化的动态层面,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等。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重在落实和践行,因此要针对高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师生的认知能力和德育现状,深入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综合能力。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通过社会调查、主题参观、观看反腐警示教育录像、实地访谈等途径,使教育形式多样化、内容时效化、效果立体化,切切实实加强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为营造廉洁、和谐、守法、清正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努力。

总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符合教育行业的特点,坚持育人为本,廉政为尚的原则,充分体现“促廉、护廉、养廉”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抓手。廉政文化进高校,是提升大学生的廉政文化素养,提高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创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因此,积极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建设廉洁高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廉政文化素养

现时期,大学廉政文化教育环境不容乐观。一方面,高校的德育教育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学校在教育体系构建中,以每门学科的专业教育为重,学生也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自主学习的唯一选择,弱化、忽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廉政文化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学子思想困惑,廉政意识淡薄,相当部分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正当风气见怪不怪,更有甚者漠视和认可社会上的腐败问题。例如,在大学生中存在腐败亚文化思想倾向,部分大学生崇尚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权利至上、关系至上;在大学生中存在有考试作弊、逃课、违纪、替考等不诚信现象;在党员发展和学生干部选拔中部分大学生搞钱权交易等。[3]可见,提升大学生的廉政文化素养,加强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已是当务之急。廉政教育的开展、廉政思想素质的培养,是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4]廉政文化教育能够正确地引导大学生认清腐败问题的本质,树立“廉荣腐耻”的荣辱观和是非观,培养其遵纪守法、诚信正直的精神品格。因此,高校应把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将其纳入大学生德育体系,这对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2.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

高校教育工作者主要划分为两个领域:一是高校行政权力的行使者,主要指高校的领导干部;二是学术权力的行使者,主要指高校教师。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放宽,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日渐广泛,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腐败现象逐渐在校园中滋生、蔓延,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社会声誉,扰乱了校园清正、廉洁的公共秩序。此外,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熏染下,一部分教师无法抵制金钱、利益的诱惑,打破了道德底线,以“功利与效率”取替了“公平与良知”,教师行业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影响,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新的困难和障碍。因此,要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按照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突出对高校教师和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严肃惩治各种不正风气、违法乱纪行为,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激浊扬清。首先,提高教育工作者对腐败的认识、增强反腐意识,从“要我反腐”转变为“我要反腐”;其次,规范高等教育工作者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行为意识,号召全校员工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道德操守,以清廉、自律的高尚品德发挥榜样示范效用,从而增强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3.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构建文明、清廉的和谐校园

高校校园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宽松的学术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严明的廉政环境。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变革和经济体制转型期,体制、机制、制度尚不完善,为抵制社会上的陈腐浊气,需大力弘扬校园文化的批判精神,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廉荣败耻”的道德风尚和文化氛围,用清正廉洁、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引领、充实师生的精神境界,为和谐校园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障。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纠正学生的失范行为和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高校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高校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校园文化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大土壤、大环境。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将廉洁的种子植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与育人工作有效结合,通过整合各种文化教育资源加强德育工作。此外,建设公平正义、清正廉洁、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还需不断推进教风、学风、校风和管理作风建设,强化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职责。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够涤荡校园风气,构建和谐校园。

4.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对社会的示范作用

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高尚道德、品行操守的示范地。高校学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执行者,也是塑造高尚道德情操的受益者。大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心智和心性趋于定型和成熟的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渐成定律。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也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的重托。因此,在这样关键的人生发展期,对大学生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培养其抵抗腐败的免疫力,形成廉荣败耻的道德风尚至关重要。只有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大学生立身立业之本,才能使其今后无论从政、经商或是从事任何职业,都能以身示范,身体力行地做出表率,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廉洁风气。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这充分说明了廉政文化在当前反腐倡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标志着我们党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的转向。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首先加强廉洁文化校园的建设,构建高校惩防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反腐倡廉的实践力。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旨在宣传、教育。各高校要努力推进廉政文化教育的“五结合”,切实实现廉政文化的校园化、大众化。

1.廉政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廉政思想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社会文化“热点”和学生思想“兴奋点”的内容要深入挖掘,深入解读。在理论课课堂上围绕“热点”问题,找准时机,找准事件,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深入挖掘其教育内涵,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引导教育。这种教育的影响力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具有广泛而持久的作用,它深入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使其受到感染和熏陶,并逐步升华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自我约束品格,最终成为崇尚廉洁的思想理念和乐观向上的人格精神。此外,廉政文化教育还应实行“三进”原则,融入教材,走进课堂,深入头脑,真正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

2.廉政文化教育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相结合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师生通过网络进行的校园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化,是校园文化内容得以表达和实现的条件与载体。高校应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树立正气,宣扬典范,传递正能量,同时对各种腐败行为、迂腐理念进行抨击,形成清廉、正义的网络文化氛围。让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广大师生获取廉政文化信息和接受廉政教育的新途径。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加强对不良信息、有害信息的监控和屏蔽,使之成为学生廉政思想教育的重阵地,使廉政文化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在校园广泛传播,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顺利展开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环境,进而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展开。[5]

3.廉政文化教育与组织发展完善相结合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与组织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学校的组织机构多为校内行政权力的行使者,在组织机构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有利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利于维护党组织的廉洁性。这对高校凝聚清廉、正义的校园风气意义重大。在组织机构中进行廉政文化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党员干部对廉政文化知识的学习,由单位领导或专家组成党风廉政教育宣讲团,播放党风廉政教育的纪录片,通过对廉政文化的宣讲、廉政文化的观摩,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认识和廉政意识;其次,认真践行廉政文化教育理念。在预备党员培训中加入个人廉洁自律的考察机制,以及完善发展党员的检查机制,严把“入口关”,确保每位党员都具备较好的德育素养,具备较高的自律能力,进而保证党员队伍的廉洁性。

4.廉政文化教育与校园建设相结合

校园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环境建设;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廉政文化教育首先寓教于“境”。为了优化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学校要进行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如对校园的山、水、园、林、路进行完善和改造,景石刻名句,山湖赋名诗,道路冠佳句,让优美的校园、恢宏的建筑、雅致的景观都成为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育人载体,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受益于德的熏陶。其次,寓教于“情”。“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思想前提,一所没有理念的大学不可能创造出优良的校园文化和活动效果。”[6]大学精神是高校文化之精髓,高校建设之灵魂,因此,高校应把廉政文化的精义注入大学精神之中,通过大学精神的传颂和发扬,丰富校园文化的廉政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廉政品味。

5.廉政文化教育与社会反腐倡廉相结合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根据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实际,将廉政文化教育与社会反腐倡廉紧密结合。把廉政文化渗透到反腐倡廉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应做到:第一,把廉政文化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营造文明高尚的校园风气,为高校师生严谨治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把廉政文化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高校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逐步在学校形成以诚信为本的良好道德风尚,推进政风、学风和社会风气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第三,要把廉政文化教育与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家庭美德教育,培育良好的生活作风。通过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的提升,将廉洁意识内化为广大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文化规范受众理论”视域下的廉政文化建设

摘 要:本文从传播受众中的“文化规范论”出发研究廉政文化建设。分析文化规范的中长期的效果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对社会公众的廉政思想和社会廉政道德中的媒介机构影响进行分析,反过来受众的文化廉政思想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规范的构建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文化规范论;廉政文化;廉政建设

一、文化规范与廉政文化

文化规范受众理论大的方面可以牵扯到国家的霸权主义与意识形态,小的方面的则关系到人的道德修养。无规矩不成方圆,文化规范论作为传播受众中的理论一方面是社会(媒介)引导规范的受众的体现,另一方面关系到个人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与国家的廉政建设有些许挂钩。

本文所指的廉政文化建设是关于构建廉洁的先进的思想观念,社会的廉政共识,廉洁的思想道德规范、良好的公民素质、牢固的廉政心理防线。但是这里也存在着问题,例如,媒介机构在设置议题时好舆论导向没有切实把握好,引导和规范受众需求存在瑕疵等。基于对廉政文化的涵义剖析,可见廉政文化应该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统一,是一项道德修养的标尺、是一种社会价值的积极取向、是一种政治行为的清廉准则。因此,就文化特质而言,廉政文化的特质呈现为道德修养文化、社会价值和政治准则。与文化规范息息相关。

二、文化规范

这里的文化规范主要从受众出发,即作为媒介的受众,来看社会和媒介的议程设置和价值导向,最终作为一种稳定的体系结构,又反过来加强这种文化下的规范,指导行为体的具体行为。主要包括构建公共文化、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廉政文化的传播、和谐文化环境、受众自身素质和廉政思想等内容。

三、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关系社会稳定,社会公民素质,关系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党和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发展。主要表现在:自律与约束、创新和实践、领导和协调、社会组织――新生力量。

四、文化规范下的受众

作为一个媒体大环境下的社会群体的受众,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多重身份的综合体。作为解读者,受众生存在媒介环境中的,由霍尔开创的“文化性”受众研究奠定了受众的主动的地位,他们不再是传统效果研究中的被动的、靶子式的接受者,而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主动解读者。廉政文化建设需要这样的解读者,正确的解读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规范并影响自己和他人。作为创造者,受众在社会关系主动解读了媒介文本之后,完全可以创造出新的意义来。这时受众则充当了创造者的角色。社会中的文化规范不免存在着空缺,受众可能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创造出与媒介的预设迥然相异的意义来补充和完善廉政体系。作为反抗者,受众解读的不同影响着规范和建设的步伐,影响文化规范下廉政建设下的矛盾和碰撞。

五、事例

“走转改”为例,它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样的实际活动结合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基调,增强了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社会氛围。让群众更深刻的、更真实的、更客观的、了解我国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了解国情,利于党和政府规范廉政建设。

对英雄人物的宣传报道也可引导受众,如雷锋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能够积极引导社会和受众。类似的还有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廉政人物的出现对于培养社会廉政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长期通过传媒这种功能的行使,不仅可促进社会良心和公民道德、政治意识的觉醒,而且可对腐败投机行为形成巨大的震慑和制约作用,从而有效抑制腐败的发生,使人不敢腐败、不想腐败。

媒体报纸也是重要的文化宣传媒介。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和大众廉政思想发挥重要的载体作用。因此,要求媒体机构需要把握正确导向,将反腐倡廉建设各个方面,树立廉洁理念,开拓进取,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弘扬崇廉风尚,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当然,文化规范并不是一味的只有好处,他们也有问题和偏见所在。例如,过多的强调社会上杀人和强奸事件,大力渲染极端主义等等,这样的影响效果对社会和大众百害而无一利。

“文化规范受众理论”视域下的廉政文化建设,要增强廉政文化的传播能力,便应进一步强化现代传媒特别是现代主流传媒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传播主渠道的作用,努力使其发挥最大的传播效应。在此一个亟需改进的便是摈弃过去那种公式化、概念化的传播定势,寻求更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从而更能为大众所接受的传播方式,努力借助传媒的传播优势来重塑廉政文化的文化形象,不断增强廉政文化在传播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理论探讨文章

摘要: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日益进步,反腐败斗争已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力度上来,并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新形势、新任务不断赋予反腐败工作新的内容和要求,探索研究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是摆在各级纪检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所在乡镇工作实际,就今后如何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作些粗浅探讨。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部份,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廉政文化建设进展顺利、健康、有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达到了深化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工作要求,廉政文化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但是,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发展还不够平衡,领导思想上重视不够,缺少办法和措施,工作落实不到位,干部职工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此,如何发挥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宣教作用,更好地使廉政文化建设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服务,保证廉政文化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充分认识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文化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基层腐败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廉政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加强,基层群众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党员和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这项工作缺少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当前,少部分基层部门仅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作为附着在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工作中的一项随意性很强的任务来对待,使廉政文化建设缺乏经常性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少部分基层单位和部门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弱化,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总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看得见抓得着,而廉政文化建设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是软任务,具有长期性,难以直接产生效益,难以直接“出政绩”。

2、制度规范缺失。当前,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表现形式更多的侧重于文化层面,而对制度、体制上的设计和安排缺乏系统性,刚性约束不强,超前性研究不够,制度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得不够深入,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明显缺陷,缺少应有的制度保障。

3、传播覆盖面窄。目前基层普遍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强调的是,党政领导干部要如何抓,如何身体力行、带头示范。采取的廉政文化建设措施,如推行“一把手”讲廉政教育课,廉政谈话、警示教育、发廉政短信等,从廉洁从政意识的角度来考虑的多,重在教育机关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多,而针对普通党员、一般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广泛廉洁教育的比较少,广大群众未能真正受到廉政文化氛围的熏陶,难于产生强烈共鸣,全民尚廉、督廉的良好社会风尚尚未形成。

三、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基层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精心培育,大胆实践,以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建设廉政文化作为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工作来抓

廉政文化是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体现了正确、科学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与时俱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必将成为一种新兴的朝阳文化,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建立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廉政文化,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领域,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廉政教育 的质量和效果,有利于消除和减少权力私有、宗法观念、官僚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党员干部的侵蚀,从源头上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着力推进,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着眼于优化廉政环境,促进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形成气势,不断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新发展。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通过构建规范完善的德育、法制、组织、监督、考评和自律等六大廉政文化体系,着力提高基层廉政文化对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力。要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内涵,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使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纪检部门关要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认真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宣传、文化、党校、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联动效应,形成全党全社会抓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要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广场舞台等文化设施,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提高廉政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度,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创新载体,依托“阵地”,整体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在历年来构建廉政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形式,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容,提高廉政文化建设水平。一要加强阵地建设。要把阵地建设作为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切入点,下大力气抓紧抓好,既要坚持传统的党课、培训班、报告会等形式,又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运用举办反腐败成果展览、现身说法说纪、开展诫勉谈话,构建廉政宣传长廊、廉政宣教室等有效形式和载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并要充分利用这些阵地不定期、全方位、多层次地组织各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廉政文化的传播教育。要因地制宜,用干部群众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宣传教育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加强品牌建设。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争创具有本部门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品牌。如结合每年党员教育、庆“七·一”活动,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廉政文化活动;结合城镇建设在各建筑物、小区生活楼里构建廉政文化宣传栏;要充分利用本地优良的传统文化基础,从中渗入廉政建设的内容,如合唱廉政歌。进一步提高各阶层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内涵、时代特征、实现目标、主要任务及方法等的认识,成为共识并上升为一种自觉行动;努力营造出一种“廉洁、守法、高效、和谐”的社会廉政风气、氛围,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受到清正廉洁风气的感染和熏陶。

(四)与时俱进,因势制宜,切实增强廉政文化的生命力

廉政文化萌生于党风廉政建设实践,并在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获得生长的动力和土壤。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赋予廉政文化新的内涵,使之在作用于党风廉政建设中更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要做到四个结合。一要坚持把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在雅俗共赏在推进;二要坚持把领导带头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在拓展延伸中深化;三要坚持把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吸收借鉴中发展;四要坚持把普及廉政文化与探索廉政文化相结合,在实践发展中提高。

(五)健全制度,营造格局,建立廉政文化的长效机制

良好的机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重视建立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机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教育功能。在制度建设上,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建章立制贯穿于廉政文化的全过程,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廉政文化建设深层次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廉政文化长效机制。一要健全组织机构。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相关工作部门各司其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立足当地实际,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研制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结合当地的廉政文化资源,制定廉政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做到“有组织,有内容,有目标,有考评,有实效”。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同各项中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要建立测评考核制度、联系协调制度等制度,强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廉政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同步发展。三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体现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促进廉政教育向纵深发展。

总而言之,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才能真正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基层党风政风才能真正得到好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才会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