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2-07-26 11:38: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技术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落地转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整个农业技术技术创新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区域性和分散性较强,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做到覆盖面广、深入深等特点。文章主要探讨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改革;创新

科学技术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农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科学技术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对于农业技术以及成果转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其需要和农业科研、农业教育等形成推动农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成果转换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技术贡献率低、成果转化的速度慢,有针对性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有效措施。

1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国政府一直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自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在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面很广的一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个地方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有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特点是政府扮演重要角色,没有形成良好的传达以及反馈机制,农业技术自主权较差。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是国家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时是单向的,采取的服务方式都是被动的,对应的问题就是技术的转换效率较低,转化成果不够理想,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缺乏有效的驱动力。其次是不同种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同,推广的力度不一,有的技术覆盖范围较广,有的则实际覆盖范围较窄,发展也较为缓慢,要想很好的实现农业技术转化落地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再者是农业大专院校和相关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实力比较差,目前进行的相关研究内容和实际的农业生产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直接导致技术成果转化比较困难。最后是对于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涉及到的各种服务以及目前相关的主体、资源和要素之间都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源整合,农业产业优势没有得到积极发挥。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和改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一般主要围绕3个主要方面进行开展,包括主体结构、运行的机制以及职能定位。2.1职能定位的创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农业部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根据不同的职能和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首先是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委托到相关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动植物检疫、畜禽水产品检验、农机监理、农民负担管理等。另外一种是纯粹的公益性工作,包括动植物病害的防治、预报以及诊断,对于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对新技术进行引进,利用示范、试验以及推广等对相关的农药、农业产品进行检测,对目前的农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2.2主体结构的创新。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及承担相关任务的机构主要还是政府相熟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院校以及专业的科研机构等,同时还有一些咨询服务机构以及中介等。在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之下,各个相关主体都是单独进行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农业技术的创新以及技术应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2.3运行机制的创新。之前,我国的很多民众将农业技术推广看作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但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由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业技术推广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促使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有一种服务的性质,和整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机制上的创新应该从公益性和市场性进行分析。

3结语

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市场型的农业推广技术属于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不适应相关岗位工作的人员应进行职位的调整,节省一部分资金主要可以用来投入到推广工作中的其它事务中,同时政府还可以从增值税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

作者:郭英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滨河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摘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文章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剖析了近几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在健全机构、保障经费、增强活力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取得的成效,指出仍然存在人员老化、负担过重、条件局限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提升素质、增强效能、完善机制、多元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改革现状;问题;发展对策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的为基层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和支撑[1]。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近年来,江西省各地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改革思路,合理设置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核定编制,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与机制创新[2]。南昌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基地,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也是江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重点区域。通过调研了解,经过7年多的发展,该县农技推广“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得到扭转,推广能力和公益性职能得到明显加强。

1南昌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成效

1.1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

南昌县农技推广体系共核定人员编制214名,目前,在编人员211名,其中,农技员78名,水产员23名,农机员42名,畜牧员68名。农技推广的“人、财、物”已全部收归县农业局统一管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原则上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管乡用[3]。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农技推广计划制订、组织实施、工作考核等方面,管理和指导职责明确,在管理体制方面解决了因条块分割造成的管人和管事分离等问题。

1.2人员队伍保持稳定

江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和财政保障水平较改革前有了明显提高,在岗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已经得到落实[4]。以南昌县为例,除所在乡镇年终考评奖与不同行业基层事业单位年终考评奖有差异外,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其他行业基层事业单位完全一致,较好地激发了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保持了队伍的总体稳定。

1.3职责履行落实到位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专项已全覆盖,从制度层面解决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如南昌县2014年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资金194.28万元,之前未覆盖的10个乡镇均于2013年列入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范围,保障了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办公有场所、服务有手段。实施的绩效考评制度也促使基层农技站及其人员切实认真履行职能,如南昌县对农技人员实行“业务主管部门30分、乡镇30分、服务对象40分”的百分制考评,将工作考评结果与农技人员的待遇挂钩,有效地推动了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信息服务等公益性职能落实到位。

1.4服务格局实现“一主多元”

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多元化推广服务组织,是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当前,以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为主,农技推广社会分工日趋多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技术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效率也越来越高,“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格局基本成型。农技推广服务分工具有层次性和互补性,农技综合站的病虫害测报等公益性服务惠及各种类型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一般都以实验教学基地等形式与科研机构、高校建立固定联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都实行“五统一”,统一技术服务,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干不了、办不好的事情。

2南昌县农技推广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2.1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因工资收入少、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低等原因,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缺乏吸引力,长期以来缺少新鲜力量的补充,后继乏人。虽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以来的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工作很辛苦,待遇跟不上,江西省基层农技人员总体上“新进”的少、“跳槽”的多,整个队伍人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在编人员50岁及以上的占27.4%[4]。以南昌县某农技站为例,在编人员14名,只有1人年龄低于50岁。

2.2队伍专业素质偏低

长期以来,基层农技人员接受培训少,技术知识更新慢;资格准入制度没有严格落实,新进人员起点低,导致非专业人员比例偏高;激励措施缺乏,难以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推广服务工作。目前,全国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无学历的和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都超过20%,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5]。以南昌县某农技站为例,12名工作人员都是高中或中专学历,没有大专以上毕业生。

2.3办公设施条件有限

目前,乡镇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逐步得到解决,但实验等设施条件仍然严重落后,农技人员主要依靠“一张嘴、两条腿”开展工作,影响了农技推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6]。例如,基层农技站可用显微镜鉴定常见的寄生虫,但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就无能为力。另外,虽然乡镇农技人员的基本工资已得到财政供给,但其日常进村入户的交通等基本费用得不到保障,农技人员下乡的摩托车油费需要自己负担,面临着“有钱吃饭,没钱打仗”的情形。

2.4负担职责过重

基层农技站自身职责就非常多,包括农技、畜牧、水产、农机等多个行业,还有病害防控、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安全监管、示范推广、应急处置等多项职能。每个农技员都是身兼多职,并且村级协防员每月只有200元补助,可调动的积极性也不高。一方面,加强统筹、一人双岗等综合建站的目标没有实现,各行业完全分块运作,工作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虽然三权归县,但是县管乡用,乡镇是事实上的父母官,农技站承担了大量的乡镇工作,进一步加重了工作负担。有农技员坦言,自己从事本职工作只能分配30%的精力,70%的精力要用于乡镇分配的与农技无关的工作。

3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对策建议

3.1培养与培训并重,加快实施特设岗位计划

改善从业素质和队伍结构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的前提。除了加强在职技能培训外,各地应因地制宜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特设岗位计划,增加新生力量和提高专业素质。江西省从2014年起采取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办法,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3000名左右基层农技人员[7]。全省统考在高考前举行,以县为单位择优录取后签订协议书,培养时间为3年,毕业合格后获得大专学历,并聘用到乡镇农技站工作。2014年,江西省报名考生3804名,招录考生337名,其中,南昌县定向培养6人。因政府、社会、家庭、考生的目标和路径清晰,并且结果可预期,可有效破解农技推广人员“进不来、留不住、用不上”的难题。据了解,浙江省财政还承担农技人员的培养学费,并给予享受在校生同等的奖、助、贷学金等优惠就学政策[8],政策效应更大。

3.2投入与管理同步,提高推广补助经费效能

加强条件建设和经费投入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的保障。2012年,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财政专项已覆盖所有农业县,从面上解决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建议将其由财政专项转为列入经常性预算,确保经费的稳定性支持;同时,应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管理,明确用于基层农技人员下乡费用津贴或绩效奖励的比例,保障资金使用效益。南昌县201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资金194.28万元,支出的间接费用较高,计划只有约25%用于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的补助和绩效,且与基层的说法不完全一致。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也已覆盖全部乡镇,在解决办公条件的基础上应逐步把投资重点转向实用型仪器设备等。地方财政也应增加对农技推广补助经费的投入,在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履行职能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加大对科技示范、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3.3行业与地方兼顾,完善农技推广体制机制

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的根本。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管理。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省、市级和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应不断创新并完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基层站的领导与支持,在“三权归县”的基础上真正落实“县管”。在具体职责方面,可按不同层级推广机构能力水平进一步明确相应事权,如疫病测报、鉴定等职责应加强上下联动。另一方面,要聚焦农业生产。基层农技推广站立足所在乡镇,服务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但应该明确“乡用”的界限。采取完善农技推广岗位责任制的办法,让农技人员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在实践中探索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等工作机制[9]。

3.4一主与多元互补,发展技术服务立体格局

发展社会服务和多元互补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的方向。当前,农业科技发展很快,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现,在农业生产一线不但要依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开展技术服务,而且要发展多元化的技术服务载体。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配置服务的决定性作用。目前,涉农企业在基层的技术服务正逐步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技术服务的规模和层次。建议研究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办法,在直接鼓励实际种粮农户积极性的同时,巩固农资市场规模与效益,引导社会化技术服务更多地惠及普通农户。二是要坚持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性和公共性作用。事关社会公众安全和农业发展根本的公益性职能,如动植物防疫、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应急等,政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三是要积极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和服务。农业科教单位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和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者[10],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性力量。因此,应在工作机制和项目设计方面下功夫,推动各级专家加强与基层的互动,积极开展在基层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作者:孙慧武 吴昊 林连升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思考

[摘要]农业推广尤其是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作为农业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也面临了一些问题。针对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问题,提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对策

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推广主体、推广体制与机制及推广环境,农业技术推广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结束狩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就开始出现了农业技术推广。但是,直到19世纪末期,才出现由官方简历的正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百多年以来,农业不断发展,但由于各国地域、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等状况的不同,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形式、内容等都不尽相同。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首先在欧洲由克拉伦顿伯爵提出,其含义为:通过说服、培训和提供信息等非强制方式帮助农民改进生产技能,发展农业生产。而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是“通过实验、培训、指导、示范以及咨询服务等手段,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活动”。

2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21世纪初期,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技术体系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必须全面与市场经济接轨。从21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遭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也变得越来越少。因此,积极探讨当今经济形势下合理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对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将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形成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3.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发挥不明显

烟台市在近年的机构改革中,将原乡镇、街道的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等合并组成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这种管理模式,使乡镇、街道政府有了对农业服务中心的人事权及财权,可以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机构的管理权力及提高管理效果。但是,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有些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行政管理工作受到了削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权力下放到乡镇后,有的乡镇政府不能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的关系,不强调农技业务,对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不够严格。而县农业局只负责乡镇农技站的业务指导,没有搞好行政管理工作,致使有些农业服务中心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

3.2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存在较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农业技术人员的努力,农村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农业技术人员原有的专业技术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分布不合理。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过去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已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就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向农民群众普及相关的农业知识与技术。而在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他们的专业知识大多局限在农作物栽培及其相关的专业,比如农学、植保、土肥等,而关于园艺、花卉等经济作物的专业则比较少,有关农副产品加工及农业设施方面的专业更少。

3.3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经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修正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然而实际上,烟台市部分乡镇、街道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作者:邹宏坤 张浩 单位: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政府 烟台市福山区招商局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进步。为了保证其发展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农业技术推广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新的农技推广环境对其推广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了满足现实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促进该体系完善,并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在我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推广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来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做好推广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增加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当前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保障。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有问题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涉及了5个层级,具体有农业部,省、地、县及乡,各级均设有相应的机构,并配备适合的人员。但经统计调查发现,该体系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不健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进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及推广是保证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条件。但是现今,我国的农业技术的推广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在不少的地区依然沿用着过去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从政府中央到基层乡镇的五级划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而这种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是按照过去行政地域和农业专业来进行划分的,通过运用行政方面的管理形式并参照现有的推广计划来进行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不健全,才会引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组织失调,农业技术的基层指导普及工作无法保质保量地向农村发展,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建设发展中的运用,无法做到将现有的科技力量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1.2推广体系管理混乱

在我国当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真正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导致在具体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由于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技术推广管理体系,相应地,推广工作的开展经常会出现管理秩序混乱、工作流程杂乱不堪的消极管理现象。由于缺少科学的技术推广管理体制,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积极投身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之中,推广工作的开展缺少自上而下的理论化管理层次的划分,严重影响了整个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之上,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工作开展的混乱局面,推广部门内部工作人员之间不能形成高效的信息交流,技术推广理论不能与推广工作开展的实践性活动协调融合,也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1-2]。

1.3人员工作能力不高

负责农业推广技术工作的相关在职人员,其自身并没有掌握较高水平的综合业务工作能力,也是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不能在顺应时代变化发展步伐的基础之上,不断学习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手段。在推广农业技术应用方式的过程中,仍旧采用较为落后的推广宣传手段。在过于依赖人力而轻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推广理念下,农业技术相关知识内容推广工作的开展,不能在短时间内覆盖到相应的种植工作范围之中,导致整个技术知识推广工作的开展不能达到技术推广工作人员预期的推广效果,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推广局面。

1.4推广经费不足

由于部分人民政府之中的领导决策人员有大部分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的重要影响作用,导致相应技术知识内容推广工作开展的经费支持力度较为低下。没有雄厚的经济资金作为农业基础推广工作开展的后盾支持,整个技术推广实践活动的开展经常出现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当相关技术推广人员遇到技术研发困难时,也不能通过购买先进推广设备提升工作效率,推广工作的开展就随之进入到了发展的瓶颈期[3]。

2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建议

2.1建立科学合理的推广机制

这样的推广模式造成了各农业技术推广小组及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缺少统一的协商管理、分工合作,大家各自为政,导致了各个农业技术的推广部门责任的相互推诿,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不合理分配,甚至出现对推广资金、优秀项目进行相互争抢的现象发生。就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健全工作,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出台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规章制度,做到推广人员严格按照推广计划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摒弃过去传统的单一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基本的立体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地方多树立标杆式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形成可以复制灵活运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模板,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多样化体制建设。

2.2强化推广体系的管理

现行法律制度主要以《农业技术推广法》为主,地方相继出台相关法规,为农业技术推广法制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上述法规条例缺乏可行性,制约力度不够,针对相关机构具体工作执行难以充分发挥监管效果。故尽早修订并完善相关推广法律制度是当务之急,将国家与基层农业拨款比例进行具体化处理,予以地方政府自主权,使其促进各地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农业技术,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指导。针对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要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务必要持有执业资格方可从事该项工作。且政府要定期组织其参与培训,从宏观上加强管理,定期评估和审验,从而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质量[4]。

2.3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素质

人才是农业技术成果转换的核心,其综合素质高低与技术推广及效果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农业教育优势,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时更新现有人才陈旧的知识结构。同时,积极施行农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使相关人员要经过专业学习,通过考核后获得推广资格,才能参与岗位竞聘活动,从源头上保障推广人员具备合格资质,能够为农业技术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要积极吸纳青年人才,尤其是大学毕业生,鼓励和引导他们能够参与其中,将新理念、新方法渗透到推广活动中,不断注入活力。还可以实施特派员制度,将科技、资本等有机整合,植入到农村,使其能够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2.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农业技术成果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在推广中市场产生的社会与生态效益无法在成本上得到有效补偿。故要依靠政府给予财政方面的支持,并将此作为核心,建立多元融资渠道。例如,政府应保障农业推广经费,如人员工资、奖金等。发挥自身优势,创设农技推广基金,鼓励民间资金投入。与农业发展银行等创新贷款产品。通过各方面给予的资金支持,促进农技推广产业化发展。另外,还可以利用绿箱政策,将公共基金也投入该项工作中,逐步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水平[5]。

3结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旧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扭转此局面,在实践中应该明确该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问题,采取适合的改进方案与对策,如完善推广机制、加强体系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加大财政支持等。相信,在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农技推广体系将更加健全,农业经济发展也将获得可靠的保障。

作者:吴强 单位: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