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4 11:52: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探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21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似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健在教师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再次,必须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自己制做音乐电脑教学课件。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总之,我们应采取多种手段,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教师是描述音乐的进行,而不是解释音乐,音乐具有不既定性,这就有了它的特殊功能。我们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创造性。我们一定要增强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弄清技能技巧只是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
摘 要: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学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似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
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
总之,我们应采取多种手段,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教师是描述音乐的进行,而不是解释音乐,音乐具有不既定性,这就有了它的特殊功能。我们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创造性。我们一定要增强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弄清技能技巧只是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
摘要: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也就是美育。它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美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审美教育的内容比较广,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都属于其范畴。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音乐已经变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音乐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的。而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音乐的审美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得到全方面地提高。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是指对事物,特别是艺术品的美丑的欣赏与鉴别。音乐学科中主要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鉴别。审美,本质上是以感性的形式所呈现的“人的一种自我享受”(马克思)。一个是“感性形式”,一个是“自我享受”,这是完整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实质和内涵的两个互为条件的相辅相成的关键因素。没有“感性形式”的“自我享受”,是理智的认识活动;没有“自我享受”的“形式”的感觉,多半是“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它“只具有有限的意义”,即急功近利的使用意义,而不具有充分的美学上的意义。审美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二、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1、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a、在已有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b、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c、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d、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DVD中的歌曲欣赏和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供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教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而参与产生共鸣。
2、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VCD、DV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提高人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社会发展也为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当前,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由于只有人才能创造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因此重视人的本体作用的素质教育就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
1、音乐审美教育具有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音乐审美教育对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这也说明,音乐的审美教育也具有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这将凸显音乐审美教育的地位及社会功能。
2、音乐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基本功能
无论主体的音乐条件如何,他欣赏音乐的能力总是高于他从事音乐制作和演奏的能力,所以,音乐审美首先是属于大众的,也正因如此,音乐审美教育就具有了充分的社会性。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是美育诸多形式的纽带,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陶冶其情操。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高速的生活节奏,人们的身心经受着从未有过的压力,精神疾患成为难以控制的时代病。人类应该拯救自身,特别是拯救自身的心理缺损,这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课题。而音乐审美教育对克服人的情感“异化”,使之身心和谐发展乃至全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广泛的效用,而且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
总之,美是无处不在的,音乐不过是美的一种化身。但是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美,那么学生一定能在寻找美的过程中获得幸福和快乐。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要从多方面培养,我们相信,只要中学音乐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的美丽天地,就一定能在音乐审美教学中取得成绩。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逐渐被广大教师意识到。而中学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滋养和陶冶,还利于对学生音乐理解力、感悟力、欣赏力、审视力及判断力、接受力的培养,同时更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国际民族文化的积累沉淀及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此,本文将通过中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审美教育策略。
关键词:中学音乐;审美教育;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直接关乎着学生音乐兴趣的提高。为此,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不可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混为一谈,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对欣赏形式美的教育作用,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会音乐作品。然而,要使每位学生都受到这种思想理念的影响,都能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美,这还需要每位音乐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
一、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式现状。目前,我国音乐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根据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照本宣科;其二,将所有音乐课当作音乐欣赏教学,针对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特点,每次上课都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使音乐课变成学生眼中的“自习课”。故而,当前中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无法提高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性,为此,音乐教师必须在课前做足准备,以学生兴趣为教学方案设计基础,让学生在主观上提高音乐兴趣。其三,可适当传授简单的乐谱知识给学生,或准备简单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相关特征,使学生在音乐课的讲解过程学会感受音乐。同时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结合视听觉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虽然音乐课堂教学方式不尽相同,但其目的并无差异,都是旨在让学生掌握更多音乐知识,提高其审美能力。
2、教学目标现状。音乐教学并非以灌输音乐知识为目标,而是以降低学生对音乐专业技能的掌握,着重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为教学目标。音乐教师要善于利于音乐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去体验感悟音乐作品的魅力,进而使其既能学到音乐知识,又能感受到音乐的无形美。总之,无论音乐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其关键目的都是让学生对音乐魅力进行感受体验,绝非是单纯的知识讲解传授,才能令学生体会到不同音乐作品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即音乐的最终教学目标。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1、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人们在欣赏不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受不尽相同,例如轻音乐可令人们放松,压抑的音乐使人感到压抑,言语节奏的强弱均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而音乐审美能力又是以人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也就是音乐感知能力为先决条件,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实,所谓音乐感知能力主要指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相应心理反应。但要实现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则首先要学习音乐语言,其次要多听各种风格的音乐,不能只听流行音乐,因这类音乐大多短暂肤浅,对学生音乐认知的培养百无一利。
2、增强学生音乐审美兴趣。当学生感知美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程度,便会产生追求美的欲望,进而去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并理解、想象音乐作品,体现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首先,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以协助学生理解和学习音乐;其次,家长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积极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加深对音乐的印象。总之,音乐作为一种有声语言,只有通过有效的情感交流和学习,才能提升学生音乐审美兴趣。
3、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感受美。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不再是口号,音乐教师的装饰也越来越艺术化,粘贴了如歌剧、古典音乐等音乐名家的剧照画像,这种装饰风格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音乐审美氛围,可让学生受到音乐美的感染。同时,在音乐课上也可通过恬静优美音乐的播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存在。音乐欣赏是学生对器乐及声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心理认知过程,其具有启发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和愉悦学生身心的作用,而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美,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及创造美与审美能力的前提基础。
全球的音乐作品就如恒河沙数,数不胜数,无论是古今中外,还是材料差异、风格差异,亦或结构、个性的不同,但音乐作品总是以特殊的形式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对音乐美的感受,必须随着音乐的旋律律动,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认知。例如,《保卫黄河》歌曲鉴赏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旋律的起伏,由慢及快的节奏,由弱至强的力量,进而体会中华民族又如黄河水般不可抵挡的崛起。
4、学生审美想象能力的激发培养。审美想象能力是构成审美能力的主要内容,它是以人们现有审美形象为基础,进而创建全新形象的一种审美能力。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使其通过音乐想象力创造相应的音乐形象,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以此提升审美水平及能力。而要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音乐审美教学就必须做到以学生心理想象及生理听觉为起点基础。例如,基础为生理听觉的学生,教师可通过热情大方的课堂形象创造,促进师生间的距离缩短,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审美想象力。事实上,任何音乐作品的内涵外延均不同,任何人对其的理解也不同,故而,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自身音乐兴趣投入音乐审美奥秘的探究中,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蕴藏的意义,感悟到音乐作品欢乐悲怆、低沉优美的变化,体会到音乐作品深远宁静、辽阔平和的特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陶醉的情感,实现对其丰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必须围绕歌曲进行发散延伸,让学生在对音乐聆听联想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美”,学会运用自身的知识去欣赏音乐,通过对歌曲中文字美、形象美的挖掘,通过训练学生的音乐美感,以及良好审美氛围的营造等方法,促进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想象美及判断美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进而确保学生自身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