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时间:2022-07-18 10:42: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浅谈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发展就业指导: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高职院校为有效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有必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和优化。模块化教学模式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以互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体系,力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模式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如何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发挥其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值得每一位就业指导课教师深思。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个比较直接的平台。笔者认为,目标明确、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会大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模块,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或者说,一个模块是一个内容上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带学分、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而模块化教学模式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当学生修完某个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方式灵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灵活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设计不同教学模块。同时,对学生而言,模块化教学模式能够为其个性化的塑造提供可能。较小的、灵活的、彼此相互联系的模块比起内容庞大的专业课程来说可以产生更多的组合。学生个性化的程度则取决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模块选择的自由度,而且一个模块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把不同领域的能力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划分不同教学模块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既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就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而言,教师团队中年轻教师占了绝大多数。因此,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大胆创新,在明确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果断地将模块化教学模式引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突出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坚持以任务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目标,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三大块,即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其中,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素质、自我认知、职业探索、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四个专题;就业指导包括就业心态准备、就业材料准备、求职礼仪与面试技巧、就业中的法律常识四个专题;在授课过程中摆脱空洞说教的教学模式,坚持讲、学、做相结合。

三、构建与不同教学模块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1.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要实现教学互动,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中走出来,抛弃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展开,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启发和提高。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实践证明:在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真诚沟通的氛围中,学生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也敢于表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

2.实践式教学

实践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动手、会做事,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实践式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能力培养质量,而抓住实践能力的培养就等于抓住了人才培养的龙头。

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最基本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内开展。例如:在求职

仪与面试技巧专题模块中,教师设计了课堂模拟面试的实践环节,让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充当面试官和应聘者。这样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都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进来,达到寓教于乐、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比如,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举行模拟面试之前,教师应事先把模拟公司设定为与其就业方向相关的公司,如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正商置业有限公司等。模拟就业岗位设定为施工员、资料员等。这样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借助学院就业指导部门这一平台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式教学方法。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创业大赛,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设定相应的证书和奖金奖励,在比赛环节设定ppt作品展示与陈述、答辩及小品活动环节。而且选拔优胜者参加省级比赛,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如创业大赛作品《飞天艺术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曾获省级二等奖。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

3.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课,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通过具体的情境,将隐性的知识外显,或将显性的知识内化。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中心明确,所选案例为一个中心服务。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选择,精心设计。案例不仅要恰当,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难易适度,而且要有吸引力。二是方法得当,能掌控教学过程。教师要有掌控课堂过程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引题、适时的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吸引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认真思考、认真作答,如果大多数学生只是冷眼旁观而不参与,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比如,在讲就业中的法律常识专题时,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拿出一些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懂得如何在就业过程中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男生多、女生少的特点,而且大部分男生在工地上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在这一专题模块运用得恰如其分。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该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就业质量高低直接与高职院校的就业率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实践证明,模块化教学模式在结合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不断完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如何遵循自身建设和发展规律,彰显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是值得高职院校管理者和就业指导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及改革

【摘 要】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及改革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 课程建设 研究

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行了在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即大一至大三都构建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体系,指导课程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针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而言,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 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

1.思想上重视,但教学观念依然落后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从学校层面来说,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课程建设,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逐步构建了课程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观念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和更新。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学院重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完善了机构设置,成立了招生就业处和职业指导教研室,组建了专兼职教师队伍,课程也列入公共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观念还没有更新,体现在两个方面:(1)有些任课教师认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只是一门辅助性课程,不是专业课程,导致对课程教学要求不严,授课不认真,对学生放松,存在应付心理;(2)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是主修课程,受有些任课教师的误导,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没有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素质要求上,导致学生上课缺课或迟到的现象比较严重。

2.投入上重视,但师资力量仍不足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我国高职院校来说算是一门新的课改课程,各高职院校也加大了投入力度,课程建设的成效是显著的。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学院投入了300多万建成大学生创业园,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成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投入了20多万建设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配备了28名专兼职教师。但学院的投入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而在师资培养的力度上仍显不足。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和最新的职业政策,掌握好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仅停留理论说教,变成纸上谈兵。目前很多高校院校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远远不够,任课教师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缺乏走出去参加必要的系统知识学习。

3.教学上重视,但课程体系仍不完整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编有符合本校教学需要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材,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安排了教学任务,但高职教育重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很多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的灌输性教学上,理论性的知识教授太多,不能很好地结合多样化、市场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造成学生认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内容空洞,缺乏实用性。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实行了大一至大三全程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课时安排共40个学时,分别为:大一职业生涯规划14个学时,大二创业指导12个学时,大三就业指导14个学时。在课时的安排上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如果从实践教学来讲,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学院实行2+1教育模式,即在学校学习两年,外出实习一年。学生在学校一般需修完50门左右课程(约130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因此,教学排课非常紧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也只能在两年内学完,这样就变成了大一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课,大二安排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仅停留于课堂教学,教师一般都是在这些课时中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进行灌输性讲解,使得大一大部分新生对课程教学没有太大感触,而大部分毕业生又觉得其过于形式化,没有实际作用,从而使得教学没有效果。从学校层面到教师个体来说,均没有很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开展职业调研,校企合作开展教学也仅停留在理论上,从而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

二 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研究

1.更新课程教育观念,加大课程建设投入

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有效的保障机制,学校要定期过问课程建设情况,研究解决课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要从上至下提高对课程的认识,更新课程教育观念。学院教务部门、教学系部要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过程的始终,在保证授课时数的同时应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要充分调动学院的领导、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做到相辅相成,努力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机制。学院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建立专门的资料室,配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形成人才培养共建合作机制,努力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环境。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突破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瓶颈,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很难保证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发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在人才培养上的骨干力量,通过校企之间的交流、课程建设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培训等方式,尽快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有较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能力。一是要建立校内核心的教师骨干力量,由就业部门专职人员、各系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专职辅导员、就业干事及社科部教师共同组成,任课教师要能够较深入地了解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能从专业的角度给出相关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二是要建立校外辅助的中间力量,聘请一些知名企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或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及专业的职业咨询顾问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顾问,建立一支较为稳固的校外辅助指导队伍,这样有助于加强校企合作和人才共建,增进校内教师与企业之间对教学的研究和交流,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3.健全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完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仅仅只包括教材建设、教学计划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学生本身的教育体系,课程的课时安排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设计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师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要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重点要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考察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获取信息,进行就业体验并拓展综合素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进职场,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让企业、用人单位相中到成为合适的招聘对象;让教学主管部门了解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应做哪些必要的修订,使各方都投入到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增强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和变通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专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选择适合的职业生涯,并制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训练计划,为将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走上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实践的几点体会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做到三结合即结合学院设置专业,结合学生特点,结合行业需求,因地制宜,设置课程教学模块,真正实现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培养出高素质、综合性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

0 引言

2007年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为了适应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持续增加的现状,实现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和《教育部 人事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等部门相继发文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文件,文件中明确要求:“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经过近10年的发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各高校相继开设,但是各高校开设的情况也不近相同,本文就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体系。

1 搭建平台,组建师资,争取支持,是建立课程框架体系的基础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工程,而非学校某一部门个体就能够完成,需要得到教务处、系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如何搭建一个好的平台,是组建师资,争取支持的基础性工作,我院采取了实地调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组织有学院主管领导、教务处、系部负责人参与的课程建设研讨会,通过会议的形式确定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我院的教学地位,为实现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其次,组建师资。师资组建要体现出广而严的特点。所谓广就是要充分吸纳所有系部的专兼职教师参与;所谓严就是要求参与该门课程教学的师资必须要从事学生管理第一线工作。再次,争取支持。争取支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院领导层的支持,二是人员上的支持,三是资金上的支持。

2 课程设置要做到三结合即结合学院设置专业,结合学生特点,结合行业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提出了新的需求,2014年2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同年3月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并对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这一政策的出现,对高职院校既是挑战又是机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从细微处着手,仅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情况来说,课程教学要做到三结合。

首先,教学要结合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师资选择上要优先考虑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专兼职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教学要结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特点,开展体验式和模块化教学。再次,教学要结合行业需求。高职教育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开展的所有学生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就业展开,打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合行业特点及人才需求特点,要与行业单位建立“校中企,企中校”的教学模式,实行“双师”教学。

3 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有效互补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除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实现其目标以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程加以补充和强化。

首先,实现课程教学与学院大型活动进行对接。在每个学期课程模块教学结束后,要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学院组织的大型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利用学生职业类社团开展系列活动。高职学生职业类社团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之一,高职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开展职业工作坊、职业类讲座、社会实践之类的相关活动,提升学生在求职招聘中的综合能力。再次,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情况列入学生学分考核范围之内。

建议:

3.1 因地制宜,适时调整

高职院校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安排上,要结合本校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地安排。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基本上采取2+1或2.5+0.5的教学模式。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上,建议根据高职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采取分时段、分模块、分阶段地进行教学,同时要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适时调整。

3.2 吸收外援,紧跟时代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社会师资力量,仅仅依靠本院师资难以实现较好地的教学效果。必要的社会师资队伍以外,还要不定期开展专业化的、系统化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扩大师资队伍考取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比例。通过系统培训,不仅让教师能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弥补高校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一面。

3.3 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高校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是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过研究高校可以掌握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对于调整学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都将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另外,对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专职教师队伍,开展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真正意义上实现,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摘 要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理想和目标是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实践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 实践性

1 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职业教育类核心课程之一,它的设置目的是以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政策导向、学生需求为依据,通过必要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获得有关就业知识、技能及经验,促进学生选择、获得并能够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课程。人才培养又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之一,毕业生是否为社会所欢迎,标志着学校功能的发挥,是社会对高校的认同和选择,是社会对高校办学水平的唯一评价标准,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尽管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质量的高低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毫无疑问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以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水平为目的的,是一门必要的同时发展潜力巨大的必修课,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的认识严重不足,往往忽略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以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仅仅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长期处于弱势,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措施的研究及对课程实践教学的有力支持,教学手段单一,仅仅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实践教学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分隔开来,所开展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与课程教学目标不符,一些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机制没有给予实践教学应有的地位,在课程安排上,理论教学有固定的学时,但对于实践教学却没有给予相对应的学时,所有的实践教学均由学生在课后完成,以至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达到均衡,造成了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 教学效果不佳,大部分学生在课后仍然存在职业和就业方面的困惑。

(2)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其最主要表现是对实践教学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投入不足。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困扰着课程发展的一个老问题。目前各高职院校用于该课程的教学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基本建设,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同时人才具有局限性,部分任课教师尚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阅历,不具备调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对自己正在培养的学生今后将要工作的岗位及岗位对人才需求的规格、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要求缺乏了解,无法对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多年来,各高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成效都不明显,高职高专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由于实践教学缺乏实践场地、缺乏设备、缺乏教师,致使实践教学迟迟不能开展,影响了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管理尚未规范。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滞后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于课程实践教学缺乏合理的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独立性和完整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完整的教学结构。部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计划中缺乏实践教学的内容,在教学大纲中也做具体的要求,使得实践教学的开展缺少依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又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实践教学的教材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高职院校目前采用的课程实践教材仅仅局限于在书本上做题,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在实践内容上往往是过于简单,教材中的内容仅针对大学一年级的课程教学,而对于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课程教学在教材内容中仍然未能体现。

3 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构建科学化、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方法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提升课程。课程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学生要有较高的参与度,正确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我和职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有许多可实际操作的部分,故采用科学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是必由之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参观考察、现场观摩、模拟面试、职场人物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特点,科学地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分类进行模拟教学、个别指导、拓展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思考和探究,形成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贯穿于课程中,通过对职业人和往届毕业生成功就业案例分析,将其提升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此调动学生的求职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就业。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促进了其职业发展。

3.2 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实践教学、课外指导性实践教学、职位体验式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形式把学生引入情景中,找出处理同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分析和理解,同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外指导性实践教学是课堂以外开展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实践活动,比如访谈职业生涯人物,参观人才市场,模拟职场环境了解职场素养等等,通过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自我提升。职位体验式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战演练及顶岗实习等环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学到了教科书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就业能力,职位体验式实践教学能更好地适应目前高职院校多采用工学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的不同,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中,这既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拓宽了渠道,也为具有全面素养的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制。

3.3 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拓展实践教学平台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增设更多的课程实践教学并增加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修改及研究,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更加科学、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更具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教学从形式到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依赖向独立、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过渡的阶段,他们对职业生涯备感兴趣,但却缺乏理性思考与规划。鉴于此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必须积极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通过积极整合各种所需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发挥合力作用,通过网络、学生活动、学生社团、校企合作等构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实践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多项测试,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自我,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如模拟招聘大赛,提供真实的招聘岗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求职体验,让学生学会实践中思考和探索,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学生社团如职业发展协会等的发展可以参与到教学、指导等各项工作中,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形成了户外素质拓展、优秀毕业生交流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与企业联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为自己就业提前做好准备。通过完善各种实践性环境,加强实践环节,利用各种平台效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确立学习目标,努力提高个人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走上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