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探讨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

探讨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

时间:2022-07-08 03:44: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探讨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探讨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

探讨钢琴教学法课程:钢琴教学法课程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钢琴教学法课程”已逐渐成为钢琴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本文调查了音乐学院和三本独立学院两种类型学校的钢琴教学法课程,尝试对其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从比较中汲取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优点,并尝试运用到三本院校的教学中。

[关键词]钢琴;教学法;学科性质;教学方法

一、钢琴教学法的概况

1、钢琴教学法的学科性质

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钢琴教学法》是研究钢琴教学的理论,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所要揭示的是钢琴教学中的一般规律。

钢琴教学法具有专业性,专业性是钢琴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钢琴教学法的专业性特点集中体现在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和良好的音乐赏析能力两个方面。专业性特点是实现钢琴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之一,无论是钢琴教学法的综合性、交叉性,或者概括性,都是建立在钢琴教学法的专业性特点的基础之上的。

钢琴教学法具有综合性,钢琴教师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除了专业性中技能的多样性,还要求具备广阔的理论知识。也就是说,教师除了拥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术和良好的音乐赏析能力,还要遵循钢琴教学法的基本原则、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因此,钢琴教学法具有综合性。

钢琴教学法具有交叉性,从理论上讲,除了钢琴专业知识,还要在文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交叉学科有所了解,才能更全面地指导教学;从实践上看,除了掌握一定程度的钢琴演奏技能,还要研究演奏技术的内在规律、演奏者的心理特征和生理条件,所以说钢琴教学法是具有交叉性学科性质。

钢琴教学法具有概括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精简的语言,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进行有秩序的、条理的、系统性的教学,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运用自身的知识准确无误地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钢琴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应诗真著的《钢琴教学法》、司徒璧春、陈朗秋合著的《21世纪高师音乐列教材・钢琴教学法》、钢琴教师代百生推出的《钢琴教学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钢琴教学法的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和良好的音乐赏析能力的同时,具备钢琴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钢琴教学的实践能力。

3、钢琴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钢琴专业知识和钢琴教学知识。

钢琴专业知识。钢琴的构造与性能、现代钢琴的发明与完善、中外钢琴音乐的发展、钢琴演奏法的沿革、钢琴踏板的原理与运用等相关钢琴基础理论知识是钢琴专业知识的理论知识,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演奏者正确分析钢琴作品的写作背景。手指的独立、灵活与均匀;手腕、手臂的运用;八度、和弦、双音、大跳、震音及装饰音的技术与训练;歌唱性旋律的弹奏都属于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的范畴,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漫长而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这些技能。钢琴教师除了传授钢琴演奏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当教会学生正确的练琴方法,提高练习的效率。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中有道、八忌、九界、外功等二十条琴决详细地阐述了钢琴练习的方法。

钢琴教学知识。钢琴如何教?用什么教材?如何搭配使用?掌握了钢琴教学的阶段以及内容,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些问题就会引刃而解。另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以及进行演奏中的心理调节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需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哲学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告诉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钢琴教学中的原则、形式和方法等同于钢琴教学中的哲学中的一般规律,教师只有在认识和把握钢琴教学中的原则、形式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二、钢琴教学法在音乐学院和三本独立院校中的运用

1、钢琴专业特点

音乐学院钢琴专业以造就音乐表演与教学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能,提高艺术修养,使学生能从事独奏、重奏(室内乐)伴奏和教学等工作。三本独立院校中的音乐学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音乐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具备高等和中等学校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基层和企业文化工作者、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相关能力。

2、钢琴教学法的教材选择

音乐学院采用了应诗真著的《钢琴教学法》进行教学,本书主要是探索专业钢琴教学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适用于专业钢琴教学。书中用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一些观点去研究和指导钢琴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不单纯从教学重点技术问题进行阐述。独立三本院校采用司徒璧春、陈朗秋合著的《21世纪高师音乐列教材・钢琴教学法》进行教学。教材从钢琴教学的知识、能力以及方法等三个部分入手,全面地讲解了钢琴教学活动的理论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钢琴教学的任务、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具备与钢琴教学有关的全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熟悉有关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能自觉地、创造性地从理论的高度去指导教学实践。

3、钢琴教学法的课程设置

音乐学院和三本独立院校的钢琴教学法课程都安排在大学课程的第三年,开设一学期,共36课时,集体授课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进行了两年的专业技能课的练习课程之后,再系统地学习钢琴教学法的内容,除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钢琴教学法理论内容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4、钢琴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音乐学院以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让学生针对在钢琴教育教学上遇到的困难与瓶颈提出疑问,巧妙地引出教学法的教学宗旨:教学对象需要主观能动地参与教学。教师把小朋友带入课堂现场示范上课,让学生们通过观摩教学实践领悟语言的表达、思维的启发、正确的示范三者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智慧来解决大家在教学生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成为一个集思广益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吸收了各种独到的经验与方法。最后把经验和方法升华成文字,再次巩固了学生学到的教学知识。三本独立院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呆板,教师照本宣科,按照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上课,讲授知识要点、难点,面面俱到,缺乏具体实践,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失去了学习钢琴教学的兴趣,学到一堆书面文字,无法真正运用钢琴教学法进行授课。

三、钢琴教学法课程在三本独立院校的创新改革

对比音乐学院与三本独立院校的钢琴教学法课程,发现三本独立院校的教学在理论授课与具体实践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三本独立院校的一名钢琴教学法的教师,从课前、课中、课后等角度尝试改革。

进行课前调查。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课前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眼中钢琴教学法是什么;期望在课堂上学到什么知识;以及学生期望在课堂上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在大三之前,学生们进行过很长时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因此他们对钢琴基础知识、演奏技巧和练习方法比较熟悉,但进行一个完整的钢琴教学活动还需要掌握钢琴教学的阶段与内容、心理训练、原则、形式与方法。所以需要安排相关的理论课,让学生复习和梳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的教学内容。

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仅仅只有知识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掌握系统化的钢琴教学技术。学生们运用电子设备录制参加钢琴教学实践活动的视频,在集体课中播放视频时教师发现学生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经,之后学生再次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定期自我总结,学习教学反思。反思,反过来思考的意思,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教学反思则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还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因此,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在整个钢琴教学法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钢琴教学法的授课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反思讨论会,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困难,鼓励学生思考解决方案,升华成文字。不仅让学生学会教学,而且让学生的教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四、结语

钢琴教学法在钢琴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能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将来的发展做良好的铺垫。通过对以上两类院校的比较分析,发现他们都各具特色,作为三本院校的钢琴教师清晰地了解到三本院校和音乐学院学生专业上的差距,从而更好地针对本院的学生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查缺补漏,加强学生理论、科研的能力。

探讨钢琴教学法课程:普通高校“钢琴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新思路

[摘要]《钢琴教学法》是普通高校研究钢琴教学的理论,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的课程,属分科教学法,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钢琴教学的意义入手,分析出《钢琴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课程开设的影响,进而从更深层次展现钢琴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专业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的任务是研究隶属于国民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内容、过程、原则、方法等问题,以及专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共性问题。这一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怎样弹琴、怎样练琴的同时学会怎样教琴,掌握与钢琴教学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方法。

一、国内外钢琴课程改革趋势

钢琴课程改革实质就是课程现代化的问题。课程的现代化具体来讲表现为以下特点:(1)重视钢琴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2)强调钢琴音乐与相关文化,强调知识的系统化与结构化;(3)重视钢琴课程对智力的开发、学习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培养;(4)重视钢琴学习的个性差异及个别差异。那么,分析国内高等师范院校钢琴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时期:

(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2年的研究,也就是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正式出台以前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改变高等师范院校专业教学采用专业音乐院校课程设置现状,确定现代独立的教育价值,在于为所有学生服务而不仅仅是为精英学生服务,随之的课程标准也就是一个基本标准而不是培养精英的标准。由此,加强钢琴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和人文性,增加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变“专业型人才”培养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其代表文献如《教材建设与管理》、《课程改革的政策基础》、《论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转型》、《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座谈会纪要》等。

(二)2002年至今,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以来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这一阶段的钢琴课程改革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变化与发展的动态过程。主要针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现行的办学理念和框架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符合中学音乐合格教师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以及围绕修订后的钢琴课程目标、重整课程体系、改进课程间融合和钢琴精品课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通过对比中外钢琴课程教学与设置,进而提出几项对我国高校教师教育钢琴课程设置改革的合理建议。其代表文献如《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中国钢琴教材历史沿革与发展之探索与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纲要的特点》等。

二、课程建设的性质、目标与原则

(一)课程性质

《钢琴教学法》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习音乐各相关课程的基础,并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相联系,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1.了解钢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钢琴艺术发展简史以及钢琴演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与演奏技巧,能演奏中等程度的乐曲及伴奏曲,突出为歌曲配弹伴奏能力的培养。

3.与声乐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4.具备理解、分析、鉴赏钢琴音乐作品及演奏风格特点的能力,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

5.掌握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能胜任一定能力的钢琴教学。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合理设置钢琴教学的课程,必须构建一套富有特色的培养体系和合理的课程设置。因为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形成,体现国家或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由此,结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尤其是钢琴学科外延内涵相互促进与发展的整体来紧扣定位。

1.课程形式研究――分科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综合化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核心,全面、广泛、综合的音乐教育成为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作为音乐教育分科课程――钢琴,在教学中必须对某些课程进行一定层面的改革与调整,必须在专业学习中强调综合意识,结合文化的多样性来扩展音乐学习深度与广度。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保证各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要求的同时,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综合性课程的学习,以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多种需要:①专业化与综合化各自不同要求;②数量与质量比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等。为使音乐与技艺的融合,艺术与文化的平衡得到教育者重新关注与重视,在钢琴课的学习中有效加强相关综合性课程的学习,例如专业综合性课程――将钢琴表现技能、钢琴音乐史学、美学、文献学等有机综合;教育综合性课程――将音乐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综合;通识综合课程――将钢琴与其他姊妹艺术学科、人文学科、社会与自然学科进行有机联系与综合。进行分科与综合两种形式的课程设置,是针对目前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案改进而进行的一种课程改革,它定位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钢琴演奏、音乐教育和文化素质三方面能力,具备未来所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综合教学的良好师资水平。

2.课程内容研究――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

技能课程既包括音乐表演技能课程又包括音乐教学技能课程。理论课程既包含音乐专业理论课程义包含音乐教育理论课程。调查得知:音乐课程设置中增加了音乐教育理论课程,但教学技能课程的不足,对人才培养更为不利。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并重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使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增益。在技能学习中加强理论意识,使技能更具理论性、系统性与教育性;理论学习中重视实践技能训练,以此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发挥理论知识的效能,以提升实践技能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具备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中,达到社会对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

3.课程教学研究――拓展综合知识结构

音乐技术以艺术表现为根本目的,脱离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便失去意义。长期以来,我国传统钢琴教学中技术与艺术相互分离,存在着关系错位现象,认为艺术的基础是技术,由此带来重技轻艺的后果,教学明显存在艺术含金量不足。针对此现象及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育的经验,笔者认为:作为培养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重点,让学生明白音乐与文化是音乐学习的深层内容,音乐之存在与其文化息息相关,从音乐上理解技术,从艺术上理解音乐,从文化上理解艺术是我们提倡的学习路径。没有音乐的技术,很可能退化为苍白的“炫技”;偏离艺术的音乐,如同无根的浮萍;缺少文化含量的音乐,易丧失人文的内涵,这些都将使音乐变得肤浅、不可理喻。

由此以突出钢琴音乐文化学习为出发点,掌握基本技能为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编配能力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保证教学内容的艺术价值与含金量的同时,结合文化的多样性来扩展学生音乐学习的深度,使其具备认知和了解钢琴艺术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开阔视野,有效拓展其综合音乐知识结构,培养能奏、能唱、能导、能讲、能写的全面型音乐人才。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选编原则

(1)重点选择适应当代大学生需要、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古今中外经典钢琴音乐作品,同时注重选用优秀的钢琴音乐新作品为教学内容。

(2)教学中应重视选择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钢琴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3)紧密结合基础音乐教育实际,适当选择中小学教材中的曲目以及青少年熟悉和喜爱的作品。

(4)恰当处理精练曲目和浏览曲目的关系,在保证练好一部分以提高演奏水平为目的的曲目的同时,注意选择以培养视奏能力、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为目的的曲目作为教学内容。

2.课程的基本内容

(1)钢琴基本理论与知识

包括钢琴的构造,键盘的排列方式;钢琴发音的基本原理;钢琴的基本演奏形式;钢琴音乐作品的体裁与鉴赏;钢琴艺术发展简史;钢琴的保养及维护常识。

(2)钢琴基本演奏方法

包括钢琴的基本演奏姿势,手型、手指的站立并能流畅地跑动,手臂放松,自然大方地演奏;钢琴基本演奏技术,非连音、连音、跳音,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踏板的构造,各种踏板的运用方法,踏板在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意义

(3)钢琴弹奏技巧与综合技能

包括读谱方法与要求,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拍与节奏,分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及如何辨析声音的方法,把握不同风格作品的声音要求,学会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与技巧,为旋律配和声的基本方法,各种伴奏音型在不同体裁歌曲伴奏中的运用方法;熟练演奏三升三降以内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循序渐进地进行视奏与移调训练。掌握首调识谱法和简谱读法,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4)表现与审美

通过对《钢琴教学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钢琴音乐表演与钢琴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钢琴音乐文化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处理与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在进行合奏、伴奏训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方面也有帮助和提升。

(二)课程教学

《钢琴教学法》的课程实施,首先应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演奏基础及能力的差异。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为不同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目的要求,周进度和阶段进度,应完成的练习曲、乐曲的数量和具体曲目,技能技巧训练,教学实践等。

在课程时间中,还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技巧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技能的培养。技术的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乐曲选择应与学生的演奏水平相适应。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其中,体现教师教育的特点也是关键。鲜明的教师教育特点,能使学生的演奏既能反映与教学方法思维相互交融,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钢琴教学。这样既注重到学生钢琴歌曲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还加强了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分别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授课形式。集体课可利用数码钢琴教室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总之,《钢琴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实践之路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想要做出优异、正确的成绩,必须对钢琴教学新的理念、思路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理解和运用,只有推动这门课程的改革和优化建设,我国普通高校的钢琴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升,整个音乐教育体系才会越来越完善。

探讨钢琴教学法课程: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摘 要:高师音乐教育是以为社会上培养更多的音乐教育者为前提条件的教育工作。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划教学法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培养出合格的从业音乐教育者,提高音乐学生的音乐专业从教能力,以此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更加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这是高师音乐教育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所要重点改革的地方。本文章从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可行之处、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并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起到借鉴与帮助的作用。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 改革创新 研究性教学策略

根据2006年12月教育部下所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纲要,倡导启发式及创新性教育,在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之下,明确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地位,本人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它是在新式教学方案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教学上的相互的互补与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健康的发展。

1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致力于培养学生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态度,培养出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之后能够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活动的科学研究教学课程。它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思考启发,并从中获取不同类型的课题和研究项目来进行研究、设计,以此来作为学生的学习载体。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和学习到科学的研究方法,还要学到多方面的科目知识和不同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学识和见地。研究性学习是比较强调学生去联系各种知识,以做到各个学科之间,各种知识的相互融合。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懂得了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运用他们的办法,还对过去和现在学到的知识起到巩固、理解、疏通、复习的作用,锻炼学生凡事都会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从旁指导,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展开科研项目的一门新型的教学形式课程。

2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可行之处

2.1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更新之中,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也在其改革之列。根据教育部所下发的指导纲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的课改目标的主要目的是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就活动主体而言,大学生具有。相对完备的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鉴于研究性学习能为学生素质能力的拓展提供帮助的优势以及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其活动主体无论在知识面,还是研究能力等方面,无疑更具有成熟的条件和优势。

2.2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在于培养基础钢琴教师。教师要具备音乐教育知识和音乐教育技能。基础钢琴教育现在所面临的新的教育形势对高校师生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全新的机遇之所在。现在社会上对于钢琴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钢琴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职教经验和娴熟的钢琴技能,但这些苛刻的要求,对于师范类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远远达不到的,这些潜在的知识和经验是高校教师所无法手口传教的,这些技能要求都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领悟。因此,对于这些不满足于社会的需求发展,新型改革下的“研究性学习”,就发挥了它的真实长处,弥补高校师范类学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尴尬境地。钢琴教师要深刻了解到高师的重要性,理解当前的教学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发展中的必要性。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为学生在钢琴教育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定性因素。

2.3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迫切性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型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日渐显露出它的不足之处。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方法枯燥、乏味,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下来的知识,片刻现象严重;教材内容无法做到与现有社会新知识相关联,内容相对滞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实践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些问题的存在,改变现有教学的呆板方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中的弊端情况发生。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教学的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综合调查分析,了解现今学生的思想认识、兴趣爱好、现有的音乐基础等问题。采取个案分析的研究手段,实施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法,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丰富教学内容,弥补学生实践难的问题。争取做到在教学、课堂、实践相互作用之下的“研究性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认识能力和对学科研究的激情,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3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把学生从原来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学习状态,在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潜能和学习的能力上都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在看见这些显著的成效的时候,也不能忘记这背后高师所作出的努力和对学生的帮助。高师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从中探索出一套适合高师钢琴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钢琴教学法的教材教法。学校还建立出一支能够实施钢琴教学法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改革的师资队伍,培养出钢琴教学法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授课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最终由传统单一的对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转变成对有研究型、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在专业音乐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类似科学性研究的教学方式,进行对音乐上的探索与知识构建,使之更好的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从中获得研究的心得体会,养成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学会对音乐展开自主研究,形成对音乐信息搜集和学习的能力。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钢琴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可以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进而达到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3.1 “高师”要展开小组合作研究,分享研究性学习成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直接灌输学生书本上的陈旧知识,一味的强硬要学生去接受这些教学内容,毫不考虑学生是否可以接受的了这些知识,也没有考虑这些知识是否和实际脱节,这样的老套路教学方式,往往在教学中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产生很多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在这样呆板教学中不是采取左耳听之、右耳冒之,就是采取逆反心态,失去了音乐教学的实际目的。高师要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案,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在教学改制初期,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教改实施方案,让学生明白改革的目的、意义、内容与方法,鼓励学生从钢琴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案做出适当的调整,采取问卷调查或是谈心的方式对班级学生进行了解,明白学生对现行音乐的观点和喜好,明确学生会对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产生兴趣,改变原有学生只是在听“一言堂”的陈旧教学方法,破除学生只是在对学习进行接受的学习方式。高师在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让学生开始学会对问题学会问“为什么”,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去进行主动的探知欲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并开始对音乐产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方式。

根据课程大纲和课时的具体安排实际情况,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学习活动。小组合作研究,学生一般由3~4人左右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指导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下,自选课题,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既有合作,又有分工,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与实施过程包括选题、资料收集、制定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结题等几个环节。各研究小组在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之后,以多种交流形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分享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性学习的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有研讨式、调研式、讲座式、答辩式、辩论式等等。多样化得方式来呈现成果为研究性学习创建一个交流的平台,集中交流,相互促进,培养兴趣,形成方法。

3.2 充实钢琴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研究性课题延伸到课堂开创课堂的创新实践课程,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开展人性化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的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去主动收集课堂上的相关问题的资料。如教授踏板章节时,教师抛出踏板分类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不同种类踏板的分类和特点,并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在课堂中,由学生来演奏,说明该曲设计踏板的依据,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等等。高师的教学优劣不是在于教师如何把一堂课讲的如何的妙笔生花,而是在于学生在这堂课上是否激起他的学习热情并获得多少学习方法。钢琴教学法的授课方式有别于其他科目的理论教学方法,如果只是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或是照书宣读,是很难让学生去接受多少理论知识的。高师最好是能将理论课、讲座课与演奏实践进行有机的相结合,在“研究性学习”中,确立基础钢琴教学的实际研究方向,对课程展开有针对性地重点研究。教师在教学课程上要改变以往知识理论传授的课程教学,逐渐转变成以启发性、带动性、讨论性、研究性、开放性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知识认知从静态的理解钢琴音乐教学过度到对钢琴文化进行赏析式的开放式钢琴音乐教学,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直接获取音乐知识,使教学内容得到多方面的教学检验。增加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比较性和对比性,通过对音乐案例的赏析和解读,从不同视角发现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从而在实质上提高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音乐教学质量上的提高。

3.3 “高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考核方式,加入新式的评价方法

高师音乐教育是以为社会上培养更多的音乐教育者为前提条件的教育工作,它和正常的师范类所开设的音乐教学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师范音乐专业在兼顾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明确音乐内容的学习,所以它的考核方式就会相对高于普通音乐专业学院。师范类音乐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理论知识、技能,还要求学生要学会善于传授知识,明确师范教育的共通性。针对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在课程考核的方式中要体现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的艺术综合素质,在考核中体现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影响。在成绩考核方面,要改变以往成绩考核中单一的考核方式,考核中可以加入对教师的考试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等相对公平、公正、合理的人性化考核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不是以往的教师对学生单项参与的评价方式,研究性学习是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参考:(1)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评价,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践中探究新知的能力;学生的态度。(2)学生体验与能力。(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4 重视音乐实践课的重要性,加强教育实习环节

在老式的音乐教学下,高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教学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实践的机会与经验,使之得不到很好的社会实践经验。课程的陈旧与教学内容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都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发展中失去优势。学生对陈旧的教学内容起不到任何去学习的兴趣爱好,一些高师也对学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放纵态度,不去为学生的未来做出考量。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只会让学生在音乐专业上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会出现厌烦心理,从此在社会竞争中失去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高师要增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与具体的钢琴教学实际相关联,使其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音乐教师可以在课题上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与学生一起解决音乐上出现的难题,以适应在新型课堂体系下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在教师上音乐课时,学生不会对音乐失去兴趣,还能在相互讨论中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用适当的教学计划来引导学生去进行音乐的学习,让教师去主动适应学生的教学接受与理解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去接受教师的强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去主动配合教师进行下一节的音乐课程,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适应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进一步完善钢琴教学的技艺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从而在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上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不仅进一步的促进音乐教育事业在学科内部之间相互交流与碰撞,推进音乐教育在未来道路上的发展,而且使教师在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上更加符合学生对于今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为社会带来更加符合社会对21世纪音乐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