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

时间:2022-07-05 09:23: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建构

摘要:结合对新常态的概述,简述了其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积极影响,从而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与服务体系的建构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建构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

引言

在目前的高校中,创业教育滞后、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不足等都是阻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因素,因此,结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新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建构,从而提升就业与创业的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1新常态

1.1“新常态”概述

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状态阶段性的描述,在此阶段,中国经济的结构更加优化、分工更加合理、形态更加高级。经济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的方式有粗放型的方式转变为集约、效益、质量型,驱动因素由原来的投资等转变为创新驱动[1]。其内涵主要体现在:新的动力、新的增长方式和新的结构方面。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2新常态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积极影响

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①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同时鼓励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吸纳的能力,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②驱动因素多元化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企业注册制度的改革、创业战略的实施等使得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面临全新的环境,加上政府对创业的扶持政策成为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的有力基础保障。③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业态、产品大量涌现。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展业结构必将做出调整,使得大学生未来就业更具有方向性和计划性。

2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2.1新常态下新增岗位的不确定性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减缓,随着经济机构的调整,将会对传统的产业结构做出调整,就业人员过剩,加上经济下行,就业岗位新增出现困难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

2.2新常态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更高要求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经济结构、速度、驱动因素等都有所变化,而无论是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还是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就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成为发展的趋势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创新,加上国家政策对创业扶持,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极大的优势,随着各类例如众筹等新的创业模式的出现,使得创业的发展更加大众化、高水平和具有开放性。因此,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发展的趋势。

3如何在“新常态”下构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服务体系

3.1推进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建构的体系化

对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建构的体系化建设主要体现在:①建立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机构。通过对就业指导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完善,使得经费、场地、人员和结构实现统一体化,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与创业指导。②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对专业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预测并进行人才培养;深入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定期的、分批的培训,提升整体人员就业与创业指导的素质,推动大学生就业发展。

3.2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中,往往是国家政策扶持、就业指导、高校培养、学生就业,这种由上而下的指导模式使得学生在就业与创业的选择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使得就业的质量和创业的比例受到影响。因此应该在学生进入学校时就根据个人能力的优势并结合市场需求的导向对大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的指导,进行择业观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创新、就业、创新的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提升就业指导的效率和水平。

3.3打造就业与创业服务信息共享的平台

加强对就业与创业信息服务网的建设,拓宽就业信息、政策等的服务范围。加强企业、学生、学校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服务网建设的共建共享,实现人才供需的高效化;以高校毕业信息为基础,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实现对就业信息、招聘信息、求职信息等的统一、高效管理;建设宽范围、高效率、高便捷、内容丰富的全市性的服务平台,实现大学生和企业的实时在线互动,无形中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增强信息的真实性,为大学生自主就业与创业提供可靠的、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3.4改进就业与创业教育方式

对就业与创业教育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加强学习、实践、就业和创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专业导向的合理性,提高大学毕业生对市场以及创业需求的适应力。②加强对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学生进行创业。③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根据自身的优势,合理定位发展的方向,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

4结语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建构,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同时,结合学生个人能力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能够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压力。

作者:孙莹莹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心,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类课程以及竞赛活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的研究,有助于探索相关课堂与课外活动的实效性,为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课程和竞赛活动提供建议。本研究以抽样调查为主,对部分在校以及毕业的大学生采取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应该从课程及竞赛活动本身、对就业创业课程及竞赛活动的认知、国家的支持力度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竞赛活动

1引言

1.1调研背景

本项目调查研究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类课程以及竞赛活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讨论一系列教学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期望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为改善和提升就业创业类课程和竞赛活动的实际效果给学校各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2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实效研究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存在着高校就业创业课程和竞赛活动开展形式化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的认同度和竞赛活动参与度的探索和研究,展现经济转型下就业创新教育和竞赛实践的困窘,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毕业即失业”现象提供思路。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升级阶段,需要大量创造实践型人才,迫切需要高校开展高效实用的就业创业教育和竞赛活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和竞赛活动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构建高校创新型就业创业教学和竞赛活动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2调研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以及已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共计354份,收回有效问卷354份,调查数量和对象能满足研究要求。调查结果如下:

2.1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对象男生多于女生,男生比例为55.65%,女生比例为44.35%;并且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大二的学生为主要对象,比例为44.63%,大一学生比例为18.64%,大三、大四、大五以及已毕业的分别为10.17%、9.04%、9.04%、8.47%。除此之外,由于调研对象为理工类大学的学生,故调研中理工科学生比例最高,占到50.86%,文史类为36.72%,其它专业的仅有12.43%。

2.2学生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认识不足、评价不高

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校目前开展的就业创业类课程及活动,大多数同学的满意程度一般,比例为59.04%;感到满意的同学比例为28.25%;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感到不满意的学生占12.71%。53.39%的学生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加强了自身的就业创业的意识;26.84%的学生认为比赛过于形式化帮助不大;12.71%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充分实践了就业创业的想法,完成自我定位;7.06%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2.3学生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收获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中,60.45%的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以后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44.63%的学生了解了与就业创业的相关信息;33.9%的学生学会了一些求职的技巧;除此之外,29.38%的学生还在其它方面有所收获。

2.4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存在诸多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中63.28%的学生认为过分强调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62.43%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52.82%的学生认为教学形式呆板;25.42%的学生认为教师队伍不专业;除此之外,有17.8%的学生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还存在其它各种问题。

2.5就业创业竞赛活动学生参与程度低,普及力度不够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6.33%的学生从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26.84%的学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17.53%的学生参加过模拟求职大赛;17.23%的学生参加过简历设计大赛;另外,还有25.99%的学生参加过类似的其它活动。

2.6学生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建议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1.07%的学生都提出了增加课程实践性,如加强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安排实习的建议;51.69%的学生认为应邀请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姐进行现场交流;50.2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更多样化的该类课程;49.72%的学生建议邀请企业家进行演讲传授经验;另外,13.56%的学生提出了其它不同的建议。

3调研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综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程度低;受教育者、教育者、有关的教育部门对就业创业类课程活动的认同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够;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尚不完善,对校园的创业就业的阶段重视与投入不够等问题。

3.2高校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改进措施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活动形式。建议应该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与校外单位合作创立校外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学校应与社会就业创业组织加强联系,组织学生到成功的企业去感受与见习,让学生捕捉创业灵感,提高创业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就业创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就业创业活动主办方需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如邀请企业家参加到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就业创业经历;商家作为赞助商参与到活动中等,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活动相衔接。(2)强制与自由相结合,促进全员参与竞赛活动。促进就业创业竞赛活动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只有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才能发现其不足。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强制参加与自由参加两种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已经形成良好氛围的个别院系、年级采取自由参加的方式。这是一个从“强制”到“认知”再到“自发”反复的过程,只有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就业创业竞赛活动中来,才能对课程与活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见解,才能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就业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3)提升学生、老师、学校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认同度、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各高校都有开设就业创业的相关课程和活动,但是从学生,到老师,到学校领导,到教育局的工作者,似乎都觉得这类课程只是一门“副科”,这些活动与一般的课外活动无异,与专业课程相比起来,地位很低,由此导致了学生的参与度低、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投入不足。建议大学可以增设相关课程,提高该类课程的学分,提高学生、老师的重视程度。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与竞赛活动能否取得长远的发展,学生的就业创业创新能力是否能得以提高,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学校应该安排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实行教师跨学科进行任教,培养综合能力全面的就业创业创新型人才。(4)完善国家对就业创业的政策,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投入,毕业生与在校生两手一起抓。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说,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就业和创业方面主要是面对毕业生,而对在校学生的注意和投资都较少,这就导致在校的学生缺乏就业创业的锻炼机会与经验的积累。建议国家给予毕业生与在校学生同等的重视程度与政策支持,从而避免就业创业的畸形发展。总而言之,高校就业创业类课程与活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关系到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等相关内容。所以,只有了解学生心声,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为大学生做理性分析,让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李娜 郑淇铭 张方强 龙文彬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性选择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院校层出不穷,它们的出现一方面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则会给社会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十分必要.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择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现行的教育资源有限性、分散性,加之大学生就业盲目性、逐利性、短视性等方面,由此可见,只有树立理性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观念,才能根本上缓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步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性选择;高校;有效策略

就业作为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之一,在人的成长阶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的就业问题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要坚持理性选择原则,大学生就业期望也要与自身实际水平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从而满足个体就业需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1].

1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概述

针对目前我国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其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集中在就业还是创业两个方面.所谓就业主要是指在某些性对稳定的、或者是已经稳定的社会组织、国家组织内部从事一些日常规定性的工作内容,满足单位的工作要求,从而获得较为固定、稳定的资金收入,其特点就稳定性强、固定性强.就业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完全就业,这主要是指在已经获得了在工作单位能够长期的工作,保持了就业稳定性强等特点[2].另一种情况是不完全就业,将就业与创业二者有机结合了,大学生在毕业后,先进行了就业然后再进行创业,在就业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企业管理的思想和精神,让后将其运用到实际创业中,为自身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谓创业就是综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结合自身能力和实践进行自主开展的一项活动,从而获得高利润、高回报,同时也承担了高风险,其特点就是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

2大学生创业选择低于就业选择的原因研究

目前导致大学生创业选择低于就业选择主要是受到了沉淀成本、风险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等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沉淀成本,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需要完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较多不足,形成了不可回收的沉淀成本.如果大学生选择了创业,但是其一旦遭遇失败,就会将原本的物质或者精神资产转化成为沉淀成本,由此可见,沉淀成本的出现会使更多大学生偏向于选择进行就业,尤其是其就业的选择和自身专业符合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加会倾向于进行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进行创业.第二,风险成本,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选择都会产生一切风险,这就会出现风险成本,由于风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无形之间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创业而言,创业与风险成本二者紧密相连[3].大学生创业是无法估计其风险性大小,这就需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风险意识水平,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越高,其规避风险的能力越高,反之,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越低,其规避风险的能力越低,由此可见,只有科学的认识创业风险,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第三,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就是为了完成某项交易而倾其所有,付出全部成本的一种形式,如果交易成本过高,则大学生创业收益就会降低,反之,如果交易成本较低,则大嘘声创业收益就会提高,但在实际创业的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往往会导致交易成本上升,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想选择研究

3.1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收益风险研究

完全就业就是一种相对稳定、风险较低的职业选择,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缺点在于就业者虽然收入较为稳定,但其预期收入将会低于创业者的预期收入,不能再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财富.当大学生实现不完全就业的时候,其在就业的初级阶段,其收入就其他员工而言较低,但是收入很稳定,其风险性几乎为零,而且自身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基本是持平的.但不同的是,大学生在就业初期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创业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脉关系,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预算和成本[4].当大学生出于不完全就业的中期,也就是刚开始创业的使其,其收入会出现明显的波动,风险性也会随之增加,自身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也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和变化,当进入不完全就业的后期时候,也就是创业的持续增长时期,其风险性会降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自身预期收入会低于实际收入,处于财富不断积累的时期.不完全就业选择和创业选择相比,它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个体所要承担的风险性远远低于实际创业的风险性,最终的财富积累也相差不多,甚至持平,但是不完全就业的财富积累的速度要远远慢于创业.不完全就业选择和完全就业选择相比,其风险性、实际收入等都会远远高于完全就业.

3.2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效用情况研究

所谓效用就是指能够满足个体主观要求的,用来衡量个主观满意程度高低的曲线,其影响因素就是预期收入和风险收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单纯考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选择,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对于低风险、低收益的就业和高风险、高收益的创业其个人主观满足程度是相同的.(2)对于追求高收益而拒绝承担高风险的大学生而言,其效用曲线的K值为正,他们认为高风险必然会带来高收益[5].(3)对于效用曲线呈现凹状形态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认为自己多承担一些风险,就会多获得一些收益.(4)对于风险组合的不同形式而言,大学生的个人偏好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5].(5)效用曲线的K值越大说明大学生越抗拒承担风险,而效用曲线的K值越小,说明大学生能够承担相应的风险,没有反感的情绪.

4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性选择的有效策略

大学生创业选择无论是从难度还是风险都要高于就业选择,因此大学生只有正确评估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情况,才会进行创业和就业的选择.当创业的预期收入高于实际收入的时候,或者就业的实际收入远远落后于预期收入的情况下,大学生会进行创业选择.而对于不喜欢高风险的大学生而言,一般都会保守的选择就业形势.当创业的预期收入低于实际收入的时候,或者就业的实际收入远远高于预期收入的情况下,创业承担的风险性较高的时候,大学生都会选择就业.由此可见,创业相对于就业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而其高收益的部分也包括了对风险进行补偿,只有当风险性较低、补偿较高的时候,大学生才有可能会选择进行创业,因此只有对就业与创业进行理性的辨别和研究,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体方法如下:

4.1国家提高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扶持力度

国家应该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收入和风险做系统的研究,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系,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为大学生步入社会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就业环境.具体表现如下:当大学生刚刚实现了完全就业,但是出于初期阶段,他们由于刚进入陌生、崭新的环境中,其收入就其他员工而言较低,但是收入很稳定,其风险性几乎为零,而且自身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基本是持平的.当大学生出于完全就业的中后期阶段,他们工作的熟练程度进一步增强,自身价值进一步得到发挥、能力和认可度也逐步提高,其收入就会随着自身条件和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其收入也是相对稳定,风险性几乎为零,而且自身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基本是持平的,最后将进入了退休阶段,这一时期收入很稳定,风险性为零,自身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保持平衡.因此国家应该对大学生创业减税政策、大学生创业贷款资金等,这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创业的热情和信心[6].

4.2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提供可行性方

案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毕业大学生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只有将教育与就业二者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可行性方案,无论是大学生就业,还是大学生创业,去都会依附于不同的行情或者是企业,这种具有差异性的行业或者企业就会构成多种多样的风险和收益组合,因此可行性组合就包括了所有的组合形式.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选择都喜欢低风险、高收益的组合,其次是高风险、高收益组合,再次是高风险、高收益组合,最后是高风险、低收入组合,其中第二种形式和第三种形式和根据大学生个人偏好决定的,因此无论是大学生就业还是创业其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适用性[7].因此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大学生职业规划这一课程,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讲解,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择业观念,从而降低创业的沉淀成本.

4.3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正确选择就业和创业方式

虽然各行各业都具有不用的风险,但是其收益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有进行最优性研究,才能使大学生在积累财富的同时少承担一些风险.但对每一个大学生而言,其就业与创业的选择是不同的,只有在满足自身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才能选择最优的职业.在面临不同的收益和风险情况下,大学生根据自身个人偏好的不同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对于追求收益的大学生而言,其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创业;对于追求稳定的大学生而言,其会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就业;对于喜欢稳定但是不满足实际收益的大学生而言,其会选择不完全就业,就是先就业后创业,这些选择都是随着大学生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而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8].由此可见,只有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才能实现最优的职业选择.大学生面临即将毕业的情况,要考虑自身实际和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就业规划模式,分析自己更适合创业还是更适合就业,不能盲目跟从他人,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就业和创业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样当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才能更加轻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其就业与创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是十分关键的,因此需要党和政府、高等院校、以及大学生自己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与创业的理性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总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性选择属于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积极引导,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吴继君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中国梦与大学生就业及创业价值观引导

摘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里,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利用集体教育的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价值观。笔者认为,高校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就业与创业课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就业与创业的教育元素,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融入就业与创业价值观的引导。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就业;创业;价值观

中国梦,是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如何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融入中国梦,值得高校教育者们研究和探讨。就业与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也是大学生们走出象牙塔,迈向社会大舞台重要的教育环节。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性原因,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尤其是价值观的导向方面,起步晚,且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价值观淡薄的现象,一部分大学生甚至存在价值观不合理的情况。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加大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课程与投入,立在争取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及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就业及创业价值观,体现着大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价值取向,并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存在,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价值观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的,在逐渐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大学生们进行启发和引导。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里,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利用集体教育的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价值观。笔者认为,高校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就业与创业课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就业与创业的教育元素,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融入就业与创业价值观的引导。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自身没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没有良好的作风和技能知识,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知识渴求的需要。笔者认为,高校应加大力度对就业及创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方面,需在工作中培养人才;另一方面,需吸引和建立一支专业从事就业与创业工作的师资力量。现今由于师资力量的紧缺,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课程由思想政治部或是其他专业的老师当担,专业从事就业与创业课程的教师资源十分有限。作为就业创业价值观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要有专业的、广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以上几种素质结合起来,结合教育工作者基本的教育技能,才能从事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

二、结合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个人本位主义、功利性和诚信意识的缺失是当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价值观面临的三大挑战,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迫在眉睫。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和灌输式教育,学生们接收知识过于被动。中国梦以“梦想”的方式激励大学生勇往直前,贴近实际,亲切有力。中国梦的内涵力量的宣传也使得大学生们明白,自身肩负着的历史使命,感染着大学生们在就业和创业实践中外化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归根结底,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其本质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高校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就业和创业不能仅停留在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和经济效益上,而是要充分意识到就业和创业是自身精神追求与价值追求的表现。

三、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及创业能力

就业不是一句空话,创业更是需要大学生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技能。单纯的依靠课堂上吸取的知识,在就业的实践过程中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想成功的就业与创业,需要大学生们深入社会,把握现实动态,了解目前市场供需和形式,找准定位和方向。因此,在校期间,大学生们应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多参与社会实践。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正确的协调好个人与集体,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集体力量带来的荣誉和喜悦。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支教助贫、社区服务、社会调研等社会活动都是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志愿实践活动,能增强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服务于奉献意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共筑中国梦。高校社团活动中也可设立与就业及创业相关的活动与赛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在校园小舞台上模拟社会大舞台,提供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就业技能的平台。社会是培育精英的大课堂,鼓励学生走出去,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学习经验,寻找差距,进一步提升就业及创业能力。

作者:严雁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探讨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加强高校教育品质以及扩大招生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就业问题。在现代社会就业形式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且受到部分社会私人融资机构鼓动,有不明真相即开始投入资金进行创业的也不在少数,这就导致了社会发展情景多变的环境出现。为应对这一事件的发展变化,在应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适当添加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进度,就成为了当下的重要目标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创业指导 就业服务

伴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的发展也逐渐出现了饱和情况。在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开始进入社会事业服务的期间,就出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利用不协调情况出现。从20世纪的毕业即就业到现在就业市场的毕业不等于就业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即便在学校获得了较好的推荐,在社会上仍不能受到较好的经验。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知识的储备型人才,还需要吃得了苦的有经验有胆识的人才。下面从现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基本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的教育扩招计划推进,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渐的大众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介入社会就业,而社会的生产需求也逐渐饱和,这就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最重要根源。为分析这其中的就业形式,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就业歧视

大学生在就业时,经常受到冷漠,且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对行业的认知不足。虽然这个属于自身的不足,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校与社会之间原本就存在较大的脱节,这一情况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在工作经验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对于不同的用人单位,其对985、211类院校的学生都十分的热衷,因此对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存在歧视就能够理解。

(二)就业能力较差

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能力较差,于是跟着市场进行创业,对市场一无所知,就导致了在市场调研中出现了较大的漏洞,最终导致其创业失败。从社会的供应需求情况来看,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本愿意就是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创业能力较差。对于事业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过高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毕业生供大于求导致的。而这一影响也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就业观念不明

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来看,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偏见,这就主要集中在对自己的就业区域不够明确。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学生来看,大多数愿意留在经济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往往看不上眼,这导致了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员聚集密集,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业人数则无人问津。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大问题。

二、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管理上的具体策略

根据现代高校大学生的流量正面信息分析,并促进其积极乐观的市场经济思想,从根本上促进现代多元化的社会观念进展,并通过人生观念冲击上完成对消极思想上的替换。而为满足以上要求,就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战略上的教育改革。

(一)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进度

在现代大学教育中,高校普遍进行了在职教育教学能留培训。这种形式,能够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实际能力,并根据自身的个人能力发掘所要发展的方向,通过自我肯定,从而走上正确的途径上去。在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如何去就业创业规划的同时,也做到了对学生个人信心上的肯定。在深化自我认识的改革上,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就能够通过能力以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上确定自己所要努力的方向,从而确保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素质能力培养。

(二)调整对就业观念以及就业心态

针对现代大学生的就业目标,以及发展定向上,应当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反斜杠,让其能够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进行经济发展贡献,同时也能够预估到自身能力与就业行情上的调整,从而转变其自身的观念,并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在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上,树立一个正确的认知观点,就能够更好地确保就业工作目标上的就业性质转变,同时通过福利上的自我习惯,从而真正地实现妒忌就业创业心态上的正确改变。

(三)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

为推广现代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培养,应该在学校时期就培养大学生对商业市场的自我认知调研,在毕业时能够正确的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业方向进行组合创业。

(四)创建完备的创业培训基地

以上所有的策略,都是建立在高校自身完备的创业培训能力上的,因此通过自我的生产实习社会调研,从而认识到市场的实际生产现状,并根据这一就业行情进行自我评定,最终实现对自身能力上的有效提升,同时通过能力上的个人培养,从而实现在毕业后的创业是符合常规社会发展需求的。

作者:邱向英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