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园艺学论文

园艺学论文

时间:2022-05-30 05:58: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园艺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园艺学论文

园艺学论文: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园艺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要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端园艺人才的需求,高校课程设计必须进行积极的探索、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园艺学教育与社会实际生产实践相脱节,教学环节各自独立,知识的持续性连贯不上,造成学生达不到学以致用。为培养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学校课程必须对园艺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加强园艺基础课程的教学建设,强化园艺实践教学环节跟进,择优实验项目等方面进行探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园艺专业教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中国是世界园艺大国,园艺学不仅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之一。园艺学不仅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国民经济基础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还对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起了重大作用。

园艺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是园艺学本身特点及培养目标所必需实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加强了学生对掌握园艺生产技术应用的实际锻炼,让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然后又用新生成的理论去指导新实践,通过亲身实践实习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提高园艺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将根据自已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就四个方面从园艺学的课程设置提出如何实现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1 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上,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的进度设置成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课本,查阅参考资料,搜索网络媒体等先对问题形成自已的看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联系日常生活进行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这样既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又可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还可可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教师再把答案收集起来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由于植物的种类和特性多样,则在管理上应该要分类进行管理,如果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是肯定行不通的,肯定会失败的。因此,在实践课上园艺专业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贯通。

2 提升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相容合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现代园艺学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首先对授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不断实践,得出经验,才能将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完成。因此,也可聘请在园艺生产一线的工作者或科研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作为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园艺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

3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编写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践教材

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园艺技术型人才的充分必要条件。校内要有一定面积的实验实习基地,满足开展植物、花卉、蔬菜等实习实践项目的要求。同时也要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扩大实习品种范围。园艺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按现行统编教材,依据园艺生产时令、季节和教学环节实践需要,编写切实可行的校本实习教材,及时改进教学实践方法。校本实习教材要以学生形成系统的技能和园艺知识为主线,安排技能实训台历和具体日程,制定技能训练方案,尽量使教学理论从教室走出来,移到田间,移到生产试验场所,使教师的教授、示范和学生模仿与创新等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在考核实验教学上,用综合评定取代一次性以实习报告形式考核的方式,首先,教学实习的实践报告每次记录实习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内容、试材、操作步骤、心得体会,占50%;其次,理论采用闭卷考试方法考核,占40%的成绩;再次,记录平时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的考核,占10%。

4 加强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的改革

学校还应组织园艺学专业学生教师共同参与有关部门科研课题建设。依据当时园艺生产各方面实际情况,组建科研课题小组,设计一些实践过程中发现的课题或者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掌握生产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园艺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园艺学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在足够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强实践、广适应、厚基础”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所创新。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既要从课程中汲取丰富理论知识,更要从实践经验、创新活动中形成。专业教师更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自身能力的创新;学生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克服怕苦怕累怕难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活动中去。

园艺学论文:园艺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 为适应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园艺人才的需求,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从专业建设定位、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专业特色和优势、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艺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课程设置

1 专业建设背景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1]指出: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为了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实现“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海南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力度,逐步扩大园艺作物的种植面积与规模。不少地方的园艺作物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成为地方脱贫致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达1 511万hm2,总产量4.45亿t,总产值达4 000亿元;果树种植面积达867万hm2,总产量达6 237万t,总产值达1 247.4亿元;花卉种植面积达24.6万hm2,总产值达215.8亿元。

当前我国园艺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因而对园艺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创新,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为了适应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于1998年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园艺专业就是在专业目录修订后,由原来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3个专业合并而成的一个新专业。新园艺专业包括的学科面广,基本内容多,信息量大,且要求实践性强。如果按照原培养模式进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楼阳生指出,琼州学院要乘势而上,进一步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广大师生要勇敢接受挑战,再接再励,以勇创一流的精神、扎实有效的措施,朝着国际化、开放型、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目标不断努力[2]。

2 专业建设定位

高校专业建设往往与学校原有的教育基础、所处地缘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定位问题与该学校在高教系统中的位置、自身的历史条件及与地方的关系有关。同时专业建设的准确定位,对推动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发展战略的实施、办学特色的形成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都有重要的影响[3]。

琼州学院园艺专业立足都市园艺和产业化园艺,以“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契机[1],秉承“明德、博学、励志、笃行”校训,继承“扶助农工,注重实践”办学传统,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成为海南地区主要的现代园艺人才培养基地。回顾办学历史,总结人才培养经验,可为建设具南方都市园艺和产业化园艺的国家特色专业,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须抢抓机遇,在实现规模化发展之后,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认真探索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内在规律,探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以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3 专业建设目标

园艺专业建设目标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不仅要培养园艺专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强,而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握有一技之长,能够在农林、商贸、园林或园艺管理部门等领域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现代园艺农业生产者,而且要培养能够综合运用现有知识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本专业领域内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高级科学技术应用复合型专业人才。深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特色的定位研究,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是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核心,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调控、规范、导向作用[4-6]。

转变园艺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由传统单一的蔬菜园艺或观赏花卉培养方向向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园艺植物栽培与养护、园艺生态旅游与管理领域发展,由传统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转变为培养以园艺学专业知识为基础,既懂专业,又通晓管理,既精于园艺生态旅游、又懂得继承传统人文的复合型知识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是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当代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4 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海南生态强省,对园艺人才的需求潜力非常大,传统的专业知识型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由单一的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是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方向、园艺植物栽培与养护方向、园艺生态旅游与管理方向,培养地方特色的生态人才,是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符合海南生态强省建设对人才需要的选择,同时也适合地方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合新形势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能更好的培养优秀人才。

应用型课程应向综合化、模块化发展,建立新型课程体系应采用“压缩、精简、综合化整合、增加”的方法,即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重要的知识,综合一些课程,减少一些课时,增加与专业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课程模块化可实现课程结构的柔性化,构建应用型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7]。

由表1可知,专业基础课程2010级最多,在2009级的基础上增加到15门;2011级的课程在2010级的基础上减少到13门,相同率为86.7%,在2010级的15门课程减少3门课程的基础上再增加1门园艺学总论;2009级最少,仅11门。2009级至2011级逐渐加大了园艺基础课程、园艺绘图设计的比重。

由表2可知,每个年级所开设的园艺专业主干课程均为5门,2009级和2010级专业主干课程的相同率只有20%,2010级和2011级专业主干课程的相同率只有80%,而2009级和2011级专业主干课程的相同率为0。

由图1可知,每个年级均设置2个方向,方向限选课程的门数逐年减少;专业任选课程门数2010级的数量最多,2011级专业任选课程数量减少,2011级的素质拓展课程门数比2009级、2010级的还要多,说明课程设置本着理论够用即可,注重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拓展的能力培养。

5 专业特色和优势

专业课程设置遵循“依靠政府、依托企业、联合企业、结合自己”的原则,保持与行业、企业、公司、专业户和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借助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契机,及时掌握该省该地区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定期进行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和人才预测,及时了解人才培养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建设规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破以往园艺专业偏重于园艺植物栽培的极限,也打破了园林专业偏重于绿化设计的极限,尽力塑造一个既懂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又懂园林绿化设计、生态旅游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改变传统单一专业知识型人才培养结构,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基础。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是琼州学院专业方向上对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创新,将文、理、工、商等知识体系结构融为一体,学生可凭兴趣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地方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出更多能满足地方发展的新型人才。

6 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

6.1 师资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至2014年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超过95%,副教授以上的比例达到25%以上,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对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实施“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进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培养教师“双师”能力;加强教师职业资格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选派专业教师到实验实习基地锻炼,力争“双师型”教师在专业专任教师中比例达到50%以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自身的科技优势,开通农业“110”,为农民解疑答难;成立科技讲师团,送科技下乡;选派科技特派员,到经济薄弱村帮扶;挂职科技副乡长,服务地方经济。

6.2 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园艺专业专用实验室,确保满足课程设置的实验都能顺利进行。通过校企共建合作,建立食用菌基地、植物组培中心、芒果基地、香蕉基地、橘橙基地、哈密瓜基地、沙滩西瓜基地和海南高山特色野生蔬菜栽培基地等生产基地。

7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园艺产业逐渐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与健康水平的重要产业之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素质化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大学生毕业就业的需要。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朝着国际化、开放型、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目标不断努力。通过人才模式创新改革,力求学生能够秉承“明德、博学、励志、笃行”校训,培养园艺专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综合运用现代知识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专业领域内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高级科学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

园艺学论文:《设施园艺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通过优化《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最大程度提高课程授课质量,提高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园艺人才。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设施园艺学

1 专业课程教学背景

我国农科专业学位自1999年设置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每年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上,国家均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列为年度研究生教育工作任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1]。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其培养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过程注重实践和应用[2]。然而,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刚处于起步阶段,教学体系还不够科学,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我国《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3]”。可见应用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征的核心含义,综合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内涵。然而,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认识到了改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4-5]。加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研究生教育还没有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研究生的专业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并将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作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6]。截止2010年,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经超过467万hm2,成为世界上设施园艺面积最大的国家[7],设施园艺产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手段。大型设施园艺产业蓬勃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基础,而人才资源不足和农业技术滞后是限制中国设施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

在新的发展形势条件下,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强大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解决中国设施园艺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硬件和软件不符合现状,是农业大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点。《设施园艺学》作为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主干课程之一,教学内容势必随着科技发展和知识更新而日益丰富,社会对设施园艺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向综合能力方向发展,而非简单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8],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对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对现有《设施园艺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按照生产需求,将设施园艺的最新技术、最新的园艺品种、最佳的种植模式、园艺设施规划和设计原理以及环境调控的最新手段加入指导性教学大纲编写内容当中,并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期对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主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作用。

2 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自从承担了全国农业推广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2012年度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施园艺学》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组成员以培养适应新型农业科技人才为指导思想,针对园艺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及培养要求,重新修订了园艺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包括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技术等在内的《设施园艺学》课程建设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优化《设施园艺学》教学体系,协调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对设施类型与结构、设施环境与调控、设施规划与设计、园艺植物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设施配套技术与设备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讲述,内容纷繁复杂,部分内容难免与《植物生理学》、《无土栽培技术》、《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栽培学》、《园艺病理学》等课程重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突出重点,项目组成员走访了承担有关课程的教师,了解相关内容的教学情况,并经常进行教学讨论活动,理出重点,调整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获得更多的知识。

2.2 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设施园艺学》作为园艺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领域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教学内容调整,将教学大纲中的八章授课内容增加为九章,并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调整。第二章为园艺设施类型种类、组成、性能和生产应用,在新制定的教学大纲中,第二章增设了植物工厂方面一节内容;第四章为园艺设施的环境特征及其调节控制,在新制定的教学大纲中各节分别增设了光照监控与调节设备、设施内土壤气体调控、温度监控系统、营养因子与调控设备、智能远程监控与栽培技术专家系统等方面的内容,使得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开阔了学生视野;第六章为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根据生产需要,增加了瓜类和茄果类蔬菜种类,由原来只讲黄瓜和番茄栽培技术,扩展到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栽培技术体系也详尽涵盖了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生理性障碍识别和诊治、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品采收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第八章为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根据生产需要,由原来只讲授葡萄栽培技术更改为葡萄、草莓和油桃设施栽培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在新制定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第九章即设施蔬菜生产作业设备授课内容,包括整地机械、播种与育苗设备、移栽设备、植保设备、采收设备、采后处理装备,提高了课堂信息量。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授课学时相对有限,必须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保证教学内容全面渗透,《设施园艺学》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3.1 课堂讲授法 基础性理论知识,例如设施生产的概念和特点、设施环境因子变化规律、设施环境调控方法、园艺设施设计基本原则等,采用课堂讲授方式。如园艺设施的结构和类型,通过课堂授课方法,辅以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如各种光盘)、自行设计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和各种设施模型,学生会容易理解和接受。

2.3.2 多媒体教学法 图形和视频展示效果较好的教学内容,例如园艺设施的结构和类型,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素材(如各种光盘)、自行设计的教学多媒体课件以及各种设施模型向学生展示,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3.3 田间调查法 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园艺植物在不同生育期生长状况观察和设施管理技术等,必须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到生产区域观察、调查和记录,再进行实地讲解;对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例如设施蔬菜的植株调整技术、设施果树的花果管理技术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原理与注意事项,利用实践环节让学生完成实际田间操作。

2.3.4 探讨互动法 针对一些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有助于解决园艺生产实际问题的如温室生产为什么要进行CO2施肥(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教学内容,可以采取提前实地观察,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围绕着问题进行现场或课堂教学,以掌握理论依据、学习或改进相应生产措施为目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5 项目教学法 在“棚室果蔬生产高新技术引进与推广”项目研究过程中,根据棚室果蔬生产实际,利用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按照绿色果蔬产品标准的要求,引入的棚室果蔬生产高新技术包括嫁接育苗、气体施肥、立体栽培、膜下滴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运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棚室蔬菜生产的高新技术,采用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及量化的环境条件控制技术,生产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果蔬产品,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教师以此科研项目为载体,让学生追随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2.3.6 自学辅导法 按照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理论教学的比例不断减小,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受到限制。对于一些前沿性内容如植物工厂、太空农业等,可以结合学生爱好和兴趣,根据教师选择的小论文题目或学生自设的题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相关资料组织和综述撰写。教师进行集中批阅后,在学生中开展不同规模的学术交流会进行知识的有效交流,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又能锻炼其文字表述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

2.4 辅以适当的考核方式,可以改善和提高《设施园艺学》教学质量 《设施园艺学》要改变采用期末一张考卷评定学生总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学生的总成绩采取以下的计算方法,即总成绩=平时成绩(占10%)+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践考核成绩(占20%)。10%的平时成绩主要利用学生出勤率和课堂提问表达效果来考核;70%的闭卷考试成绩主要利用灵活多样的题型来全面考核学生对各章节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要求题型覆盖各章各节,难易程度要适度且要突出重点内容;20%的实践考核成绩主要是考核和评价学生实习、实验操作的规范度、小论文撰写效果、在课堂研讨中的表现等。

2.5 校企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强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益,全面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2013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使研究生在深入一线参加研发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各自的职责非常明确,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设置科学合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招生工作由所依托的高等学校负责组织,学位论文的要求、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依托高等学校的要求执行;研究生的管理按依托高等学校的规定执行,课程学习阶段主要由依托高等学校负责;科研工作阶段由科研院所负责,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则可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指导下完成。这种科学的合作,既考虑到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独特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充分利用了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

3 结语

通过课程建设和改革,学生不仅较好地掌握了《设施园艺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提高了其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升了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社会上的受欢迎程度。通过课程改革,对《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寻找出了切合可行的改革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加系统地总结和改善,以创造精品课程。

园艺学论文:研究性学习在园艺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从确定课题、论证课题、实施研究、结果分析四个方面论述如何有效地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园艺;教学;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可研究的课题,并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我在园艺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探究问题为主线,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开展研究活动。

一、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

在园艺学教学中,根据学生专业兴趣的不同组成了两个科技小组,每组由六个学生组成。然后在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各组学生从栽培技术中,选出两个课题,每组完成一个课题。一是“萘乙酸处理培育无籽石榴的研究”;二是“萘乙酸处理提高李子坐果率的研究”。

二、进行课题论证并提出研究措施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发育的种子里合成了大量的生长素。在这些生长素的作用下子房就发育成了果实。根据这一原理,在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子房也能发育成果实。此时,由于植物的花没有授粉,所以,所形成的果实里没有种子。由此而提出“萘乙酸处理培育无籽石榴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培育无籽石榴。

在学习生长素对果实生长的作用时讲到,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李子是一种坐果率很低的果树。由此而提出“萘乙酸处理提高李子坐果率的研究”课题。因此该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是:进一步提高李子坐果率。

在课题研究之前,各组必须拟出可行的研究计划,研究周期定为一年。在研究中要求根据节令按步骤实施,每作一步都要有记录、有分析,要查阅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组间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研究,看哪组的研究最成功。

三、按计划实施研究

在学习中,根据不同的季节,指导各组学生利用学校的基地和学生家乡的果园,实施课题研究。在3月下旬,石榴刚刚开花而花冠还未张开时,即选择较大的花将花冠瓣开去雄,然后用稀释的萘乙酸处理柱头,为防止再授粉,要用透气性塑料纸将处理的花包好。要求每个学生处理十朵花,学生使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用未处理的花作对照。

在3月上旬,李子树大量开花时,用稀释的萘乙酸喷洒李子花。每隔3天喷一次,连续喷三次。留下一半的李子树作对照。

从花朵处理到果实或种子成熟前,按时按节令进行观察、分析、记录。要求每组学生每隔3~6天观察一次,将果实发育特征详细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处理。

四、结果分析

当石榴果实成熟时,采下处理的石榴,进行解剖分析看是否有种子形成,果肉品质是否发生改变。

当李子果实成熟时,分别统计处理和未处理的李子的坐果率,看处理的李子的坐果率是否有所提高。

经过初步观察分析,处理的石榴花中,共有23个花发育为石榴果实,而发育成熟的果实没有形成种子,但果实发育不充分。其原因可能是萘乙酸浓度使用不恰当。

处理的李子坐果率仅提高了1.3%,效果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萘乙酸浓度、雨水、树体营养等因素的影响。

在结果分析中,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对整个试验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找出了试验成败的可能原因,都写出了研究报告,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方案。

通过一年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对先进的科技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园艺学论文:园艺学科专业仪器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掌握和运用先进仪器,是快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学科进步的重要途径。在仪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开设园艺学科专业仪器操作技能课程,在教学前准备、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等环节进行探索,最终使该课程顺利实施,达到了减少仪器损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锻炼的目的。

关键词:园艺学科;专业仪器;课程

园艺学是人们接触最早,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解决人类吃、穿、住的重要学科之一。科技在推动园艺学科产业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是快速适应科技发展,推动学科进步的重要途径。然而,仪器的种类千差万别,并不是所有的仪器都适用于园艺学科研究,因此,开设园艺学科专业仪器操作技能课程,让学生认识和熟练使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对其开展园艺专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课程设置及授课内容

我校园艺学科创建于1934年,近年来,学院按照优势突出、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积极探索专业建设改革,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专业实践。这不仅需要学生熟悉多种仪器操作规程,还要求知晓仪器的后期维护保养,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实践内容增多,出现了专业仪器非正常损坏以及因操作不当引起的人员受伤等诸多问题,为此,在实验室管理中心及学科建设组的共同努力下,以降低仪器损坏及推动专业学科发展为目的,我院开设了园艺专业仪器操作技能课程,供大三学生选修。

园艺专业仪器操作技能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以仪器分析[2]和教学实验[3]为基础,注重专业研究领域涉及的仪器操作使用及实验方法的技能培养。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常规试剂配制及仪器操作技能是该课程学习的基本目的,了解仪器原理、知晓仪器功能、熟练操作仪器、正确维护保养是该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根据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认知顺序及操作对象的难易程度和园艺专业的研究特点,将仪器操作分为常规仪器操作和大型仪器操作两部分。常规仪器指实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仪器,按照加热、制冷、储藏、破碎、培养、离心、量取、观测、检测分析功能进行集体授课。大型仪器指使用方向单一、价值较高、数量有限的仪器,通常以单价超过20万元作为衡量标准,如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流动分析仪等,进行预约分组授课[4]。此外,实验室安全和仪器发展史也是该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室运行机制,认知仪器的类别,进而灵活选择不同类型仪器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2 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举措

2.1 教学前准备

2.1.1 仪器资源合理化布局

合理摆放仪器可有效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5,6]。我们根据实验操作程序及仪器自身体积大小,结合学生观摩及操作顺序,集中摆放功能、原理类似的仪器。同时,在实验室入门处,设置指示、标记牌,引导学生查找仪器。采用“一表、一牌、一卡、一签”管理模式,即每个仪器室有教学仪器存放一览表,每个仪器橱有橱号牌,每层有定位卡,每件仪器有标签。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熟悉仪器的分类和功能,在仪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寻找其他可替代资源。

2.1.2 建设实验室预约开放共享系统

针对仪器资源有限的现状,我们采取实验室全面开放管理策略,即把学院仪器清单及说明书到网上共享,实行仪器管理网上预约。此外,我们根据具体仪器操作流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专业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简化,编排了简化版仪器操作使用指南,张贴在仪器上方醒目位置,供学生参考使用。

2.1.3 严把教材及教学队伍质量关

现有的仪器课程教材内容多为分析性仪器,涉及仪器类型较少,而且仪器型号相对陈旧,和目前园艺专业仪器教学内容脱节。为此,我们发动学院实验室技术人员积极参与仪器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并邀请本领域专家作指导,完成了仪器教材的编写任务。

通过组建仪器交流互动群,定期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各种仪器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学校设立仪器功能开发专项,提高了实验科教人员的科研素质。为教好仪器操作技能课程,实验科教人员还通过相互听课打分评比的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2.2 授课方式

2.2.1 分组、分科实践教学

在对实验室安全知识、试剂配制及常规仪器操作内容授课时,以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要求组中每个人都能独立操作,并由小组长进行监督。在对一些数量较少、价格昂贵或属于某个领域的专用的大型仪器授课时,预先告知学生仪器的功能和用途,要求他们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分组选修2种及以上的大型专业仪器,然后确定授课人数及时间,进行预约式授课。大型仪器操作往往受实验条件、分析对象等因素限制,仅靠实际操作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此时,可通过计算机动画模拟及多媒体教学,对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反复演示仪器操作流程,并分析原理,提高教学效果。

2.2.2 以课前预习为授课基础

由于仪器分析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学科跨度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只能着重讲授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大量的相关知识只能依靠学生课外自学或实践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一周告知学生授课内容,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设计性实验题目,要求学生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学习可能用到的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课堂上,采用以学生讲解和班级讨论为主,教师评论补充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3 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

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知识分开讲授,常常出现教师讲理论时,学生想象仪器操作,教师操作仪器时,学生已忘记理论知识的现象,造成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时,操作事故频发。经过分析与总结,我们逐步探索出一套进行现场教学的方法,通过实地演示仪器全部操作过程,强调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及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的后果,利用仪器预热、运行等待的时间,穿插讲解仪器原理、分类、维护技巧等内容,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生上课的专注性,也减少了学生实践中的失误。

2.2.4 建立仪器性能与操作技术交互评价体系

在仪器操作训练中,通过设计实验,评价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检验仪器性能优劣。以移液器操实验为例,取6支离心管,量取一定量程液体后称重,称重结果一致,验证仪器性能良好,认定操作初步规范;再向离心管中加入等量反应物,检验反应产物浓度一致,最终认定操作完全规范。

2.2.5 以提高专业研究实验效率为目标

由于仪器种类多,更新速度快,面对有限的实验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设备,快速有效地提高实验效率,对实现教学目标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以样品数量、实验要求精度、现有实验资源为衡量标准,从样品制备、测定、耗材花费以及获得实验结果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仪器设备,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效率。

2.2.6 定期开展仪器技术交流活动

仪器设备的更新,设备销售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此,我校定期邀请仪器厂商人员来校开展仪器技术交流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此外,我校还成功组建了色谱团队、蛋白团队、电镜团队等,负责培训实验技术人员及学生,定期针对一个主题消息,邀请师生参与,进行讨论。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仪器的新知识、新技术,而且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考核

仪器技能操作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课前预习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仪器操作技能课程仅有32学时的授课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只能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大量的有关知识只能依靠学生课外自学。因此,我们把课前预习纳入考核范围,将学生对仪器的原理及功能掌握程度作为考核指标,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度。平时成绩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实验态度的全面考核,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基本素质[7]。期末考试是在学生充分准备和高度重视下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正能力。期末考试分两个部分,笔试部分占总成绩的20%,操作部分占总成绩的40%。除了对学生考核外,我们要求学生对教学进行评价,建立教学反馈互评机制[8]。

3 结束语

近三年的选修人数统计结果表明,选修该门课程的人数超过学院年级总人数的95%,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及认可。从实践效果分析,学生对专业仪器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有很大提高,仪器的损坏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三年多的实践教学探索,完善了课程教学内容,改善了教学实践中的诸多环节,解决了学生对专业仪器操作训练中普遍反映的资源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仪器实践操作技能,降低了专业实验室仪器损坏率,为师生开展专业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及科研工作等提供了便利,该课程的学分已成为实验管理人员评估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室资质的重要依据之一。与此同时,实验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及实验室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实验资源从仪器设备到技术服务都得到了最大化利用。

园艺学论文:园艺学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本文对高校园艺专业学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点,满意度;对于课堂中采用的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予以肯定;由于学习意识和动力不足等因素,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据此,提出通过园艺学科专业英语课程的合理定位,调整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改革,旨在为专业英语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 专业英语 农业 设施 调查问卷

0 引言

园艺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是一门涉及园艺专业领域的英语教学课程,该课程结合园艺学科知识与园艺专业英文原文文献,把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扩展园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及扩展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学生从进入大学就开设了公共英语课程,但由于专业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专业环境条件下运用英语的能力,与公共英语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实用性和行业特点。需要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公共英语教学阶段的语言基础之上,再通过专业英语阶段的教学,进一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与轰轰烈烈的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相比,专业英语的教改活动悄无声息,学生中也存在着重视基础英语的学习,对专业英语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因此,针对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状况及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为专业英语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对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07,2008,2009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就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考核方式等境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课后发放纸板调查问卷与网上调查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遵循自愿原则进行匿名答卷,学生回答问卷态度认真,调查问卷发放156份,回收试卷156份,回收有效问卷125份(占80.12%)。

1.1 课程教学内容

1.1.1 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与需求满足度

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目前的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生物工程技术在园艺植物中应用,园艺作物栽培管理,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温室设施结构与设计,园区设计与规划,科学报告写作等方面的内容,分三学期讲授,每个学期18学时。在调查中发现,近65%的学生认为目前课程内容安排合理,认为该课程的内容丰富,涉及专业中的很多领域,对专业视野的拓宽及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还有11.2%的学生对课程所设置的内容不满意,希望课程内容能够进一步改进。在课程的学习中,86%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语言技能,尤其是阅读和翻译能力,对于长句子的分析及翻译能力有了进步,能够读懂并借助专业书籍或词典可以进行专业文献的翻译。

1.1.2 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分为专业应用及专业知识内容两个方面,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园艺专业方面最近的产品动态及参与在专业领域国际交流的兴趣较高,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依次是:园艺产品介绍(57.2%),国际贸易(14.6%),国际会展(10.5%),公司介绍(9.5%),应用型信函翻译(8.2%);对于专业内容方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栽培管理方面的外文知识兴趣度较高,依次是:作物栽培管理(66.5%),设施环境调控(15.1%),农业生物环境测试方法(12.3%),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6.1%)。

1.2 课程教学方法

多数的同学对于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所做的努力进行了肯定,认同教师在课堂中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的内容进行精读翻译的同时,能够将一些园艺方面的新动向,如新的育苗方法,新的园艺作物的有机栽培的管理方法,设施环境新的检测方法的等和学生一起分享;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交互式的方法,对于重点园艺词汇如:transpiration(蒸腾作用), training systems(整枝系统),canopy configuration(冠层结构)等通过重复性提问,加深了词汇的记忆;和大家一起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赏析,讨论,做一些专业知识的简单口译等。通过这些互动的学习过程,绝大多数的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对于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有帮助(占总人数98%),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运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未来的学习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3 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中,41.6%的学生认为“自身努力不够,也没有取得预想中好的效果”,35.2%的学生认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获得了好效果”。由此可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说明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在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帮助学生利用适宜的学习方法,策略,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1.4 考核方式评价

由于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在专业英语课程的考核中,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为50%,学习态度为10%。通过该考核方式,一方面在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如课堂报告,外文翻译,角色扮演等;同时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对学生检验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起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2 对园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

2.1 园艺学科专业英语课程的合理定位

为了保证园艺学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恰当定位,首先应在把握国家对园艺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宏观调控的同时,考虑高校的该学科特点及地域特色,开展广泛的调研,组织专家,学者根据国家目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专业差异性,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例,可以结合北方地区生产主要采用的日光温室,介绍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其次,正确处理好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关系,防止两种极端,一是过分强调公共英语的基础重要性,过高地设置学生的公共英语标准,延误了专业英语的学习;另一种是忽视了公共英语的基础重要性,夸大了专业英语的实用性,给一些语言基础太差的学生加大了专业英语的学习难度,影响了教学效果。

2.2 调整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内容

目前的专业英语课程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是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分三个学期,每个学期18学时,共54学时,对于这种课程安排,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课时量所限,不能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细致进行练习。因此,应该在阅读和翻译两个方面有所侧重训练,在学生增强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听力,口语部分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提高其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体现渠道,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虽然目前的教材涉及的内容丰富,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能够为学生掌握,在交流中应用的语言知识还十分有限,说明有很多教材中的内容不能被学生学有所用,因此,在选择专业英语教材时,可以将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性,将专业英语可以教学内容设置为六大场景:(1)农作物品种选择:农作物名称,种植生长环境,品种特点;(2)农业园区观光导游:园区特色,景点名称特色,导游员专业术语;(3)农业产品广交会:会议邀请函,签订合同,订购交流;(4)农产品介绍与推销:农业产品开发,介绍,推销,市场调查;(5)农业技术交流会:会议邀请函,会议要求;(6)科技文献阅读:信息检索,科技文献翻译。使学生在学期期间以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英语教学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的情景式或任务驱动式教学。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与其职业能力相匹配的应用实用能力的培养、形成和熟练上来,突出对于园艺专业学生的各项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和强化。

2.3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多采用3P(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方法,一般多结合教学内容解释英语单词,句子,段落大意,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等,虽然对学生有一定学习效果,但是与目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倡导主动式教学大相径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及业务需求,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在园艺专业英语的教学中,采取的是小组活动,专题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更多的是引导与示范,营造积极向上,活泼有序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自我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源如网络,书籍,学术论文等,同时找到相应的学习方法,如讨论式,任务式,探索式等,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置整体教学目标和个性化教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平台等,把文本,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集成,教师还应利用网络课程,在网(下转第92页)(上接第67页)上课件,布置资料,批改作业,课堂讨论等,以建立多元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扩大专业信息量,例如查询园艺方向最新的发展动态,相关企业的新闻等,让学生体验专业英语学习应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4 加强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专业英语学科发展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园艺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尤其对于园艺专业的新技术等方面应该保持敏感性,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条途径进行师资培养:(1)学历学位教育,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使教师通过系统的学习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培养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育与研究的能力。(2)短期培训,主要组织教师在校内进行,主要以学术交流,专题报告,公开课等主要形式。(3)资格认证,通过考取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语言教学能力认证(如TKT,ESOL等),使教师在学习,考证,教学实践中提高不断检验和提高自我的英语教学专业水平。

园艺学论文: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实验室开放是实现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新举措,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安徽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实验室在开放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和实践。

设施园艺学是涵盖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等多门学科和多种系统的一门科学,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便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它要求从事设施园艺领域的人才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技能和实践性。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施园艺人才的需要,迫切需要积极探索设施园艺实验教学新思路。因此,必须对设施园艺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进行设施园艺研究的基本素养。

实验室开放运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新举措[2]。通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开放实验,能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实验的能力,帮助他们亲身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实验室开放内涵和形式

实验室开放,一般可以分为实验时间、实验空间开放,实验项目开放和实验对象开放等,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3]。中国教育部于2007年2月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学校的各类实验室要对本科生开放。安徽农业大学的设施园艺实验室是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最近几年,实验室开放工作实现了有序、生动、持久地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建设

完善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设施园艺学实验室有序、持久地开放,安徽农业大学先后出台了《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申报指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设施园艺学实验室结合自身情况配套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学院领导很重视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与实验室主任一起,负责统一规划、管理实验室;由全院老师和实验中心技术人员一起编写仪器的采购计划,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全院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实验室开放工作模式和管理措施。

建立促进平台共享的管理制度

通过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以全院实验中心实验资源为核心,连接各实验室形成一个开放式共享实验平台。学生通过网络选自己喜欢的实验课、实验授课老师等。教师也可以浏览平台成员实验课、实验内容安排情况,预约自己的实验和进行网上回答学生的疑问。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也为构建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实验氛围创造了有力条件。

优化实验室设备配置,加强技能培训

我院的实验中心建设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和极大地资助,学校给学院拨了一笔专款用于中心建设和仪器采购。学院把实验室分为教学平台和研究平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仪器购置,使得实验室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鉴于设施园艺实验的特点,我院在校农场建设了实验基地,为设施园艺学实验室配备了一批能够室外研究的器材和温室大棚,邀请所购仪器厂家技术人员为全院师生开展仪器安全、正确使用讲座,定期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创新开放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建设是开放实验教学的灵魂,资源丰富的实验项目也最能够体现开放教学模式的优点[4]。我院是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学士学位论文”挂钩的示范院系,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模式为:综合性实验在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为学生开展实验技能和方法综合训练的复合型实验,实验时间可以在一门课程一个循环结束之后,也可以在几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有一定规模较长时间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在学生经过常规基本实验训练以后,开设的高层次实验。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条件、教学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更进一步的设计性实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积极探索,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可喜成绩。自2008年以来,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全国、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多篇入选“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均在核心期刊。目前,我校设施园艺实验室正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园艺学论文:以精品课程为目标提升《设施园艺学》课程质量的实践及思考

摘 要:《设施园艺学》是一门系统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较强的专业课程。打造精品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更有效的获取知识。本文以《设施园艺学》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江西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对该课程内容优化、立体化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并针对当前打造《设施园艺学》精品课程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该课程申请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奠定基础。

关键词: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实践 设施园艺学

园艺生产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园艺生产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设施园艺的发展[1]。21世纪的设施园艺学,是一门集现代园艺学、环境工程学、信息技术学和现代农业经济学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高新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及知识加速更新,该学科被不断赋予新内涵[2],而社会对设施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超越了简单的知识积累,更倾向于综合能力的拓展[3]。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课程组成员近两年来以打造《设施园艺学》精品课程为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改革尝试,并结合现阶段课程存在的不足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 《设施园艺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

1.1 改革课程弊端,优化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和适时更新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设施园艺学》作为江西农业大学园艺本科专业一门主干课程,授课历史久远,并具备了成熟的课程体系。然而近年来高校专业课程调整、课程学时数压缩、新技术更新等问题不断涌现,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设施园艺学》课程,课程组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设施园艺学》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把知识点由点及线再延伸至面,让学生融合贯通,需要认真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取舍。首先,教学中各个章节内容仍以基本原理为主,着重添加了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进展,如大块玻璃覆盖可减少骨架遮光;温室覆盖材料内侧镀膜可减少热能损耗;高效节能LED冷光源;天然气加温替代煤炭和石油等。其次,增加了实例分析和实践。

如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组在先前园艺设施类型调查、穴盘育苗实验安排基础上,增加了芽苗菜工厂化生产、水培育苗、设施园艺在生产的应用等针对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实验。在课外,课程组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设施园艺企业、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学创新基金项目,通过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产业和行业存在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1.2 立体化教材的积极开发

教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4]。目前,课程组使用的教材以南京农业大学李式军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设施园艺学》第二版为主,以中国农业大学张福墁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设施园艺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邹志荣教授主编的《园艺设施学》、南京农业大学郭世荣主编的《无土栽培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别之龙主编的《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等教材为辅。经过2年的努力,课程组构建了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设施园艺学》为基础,以针对性强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试题库为补充,以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电子参考书等网络资源为依托的多媒介、多用途、多层次的教材体系。该教材体系,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实践”的精品课程教材的要求,不仅利于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保证。

1.3 活跃课堂气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保证[5]。《设施园艺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教师在授课前预先布置相关题目,要求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加深了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设施园艺类型及应用的感知;在课堂上强调基本理论、方法和前沿知识并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实验效果评价等。结果表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

1.4 组建教学团队,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设施园艺学》教学团队由5位教师组成,其中博士3名,在读博士1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成员涉及设施学、蔬菜学、花卉学等多个专业领域,是一支由知识、职称、学员结构合理的动态发展梯队。在2年的团队建设中,授课由课程组教师共同承担,成员来自于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不同高校的学习背景让每位教师可充分发挥各自专长,百花齐放,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园艺设施特点,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此外,课程组鼓励成员积极参加各种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目前,课程组成员主持各级科研课题9项、教研课题3项,将科研平台、成果与教学紧密结合,有力促进了教学。

2 《设施园艺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不足与思考

2.1 形成科学的精品课程建设理念

作为“精品课程”,必然需要一个“精品课程支撑理念”作为建设和发展的航标与方向[6]。目前,课程组大部分老师并没有真正深刻认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设施园艺学》作为我校园艺专业的骨干课程,授课历史悠久,创建精品课程的最大阻力来自于传统观念。由此,《设施园艺学》精品课程建设不可避免会遭遇新、旧教学理念的撞击。这要求课题组成员正确反思“教育”与“教学”的差别后,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质量观念。在知识传授上,不仅给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方法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和进行项目合作的社会能力等。

2.2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设施园艺学》课程组中,教学团队存在学历高职称低或职称高学历低问题,这说明学校由于各方面原因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力度不够,导致课程整体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逐渐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师德建设。课程组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积极参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到全方位启发学生。第二,教学团队建设。主讲教师或课程负责人要有较高的学术与教学水平,有丰富的科研背景及成果。该负责人既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又是教学任务分配、教学研究以及课程教学资源的学术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三,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建设。课程组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有目的、按计划地安排全部专业课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此外,专业课程教师应该具备科研经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教学有机融合。

2.3 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一直是大多数高校课程建设的短板。即使对于已立项的精品课程,国家提出要实现网络化的要求,各高校认识到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但网络资源建设和应用也还仍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主要的症结在于高等学校对课程网络建设缺乏有力技术支撑和技术指导,缺少统一的、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

然而,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突破传统课程学习的时空限制,是现代课程建设的必然方向。开放共享的网络技术平台能让《设施园艺学》课程得到开放、共享、交流,并在更大范围内将知识传播开的效果。因此,课程组应该采取相对的对策,构建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教学测验及答案、该课程的最新动态及进展及时更新到网络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园艺学论文:园艺学课程的改革

1《园艺学实践》课程的实践

1.1教学形式该课程以在教学实习基地的现场教学为主,一般先由任课教师在基地讲解与实训项目相关的基本知识、具体任务和要求。对于观察和识别性的内容(园艺植物的分类与识别、病虫害识别等),任课教师先对照作物讲解识别特征,然后学生分组观察记录;对于操作性的内容(如土壤耕作、嫁接、播种、施肥、整枝修剪等),则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观察并记录技术要领,然后由学生动手操作。下课前进行总结,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向学生提问,或者对学生的操作现场进行评价和分析,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根据实训要求完成实训报告。对于一些持续周期长的项目,如主要秋冬蔬菜的育苗与栽培、主要春夏蔬菜的育苗与栽培等项目,则采用种实验田的教学形式。课表安排每周1次,将学生分成4~5组,每组5~6人,实行组长负责制,每组种植面积60~…70…m2;指导教师根据栽培季节指导各组选种不同代表作物,每组1个品种,学生制定生产计划与执行方案,任课教师审定;课堂讲授与课余学生自己管理相结合,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评比,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学生参与市场营销,加强学生管理,实行综合考评。

1.2教学效果20多年的教学效果证明,该课程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和掌握了园艺植物生产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与操作步骤,包括园艺植物的分类、植物学形态特征识别、园地规划、园地土壤耕作与管理、育苗、栽植、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化学调控、食用菌栽培等基本内容,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对园艺植物和园艺生产认识不深的问题,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同时,学生在田间动手操作与实践,训练了学生综合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专业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2《园艺学实践》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园艺学实践》课程至今已经运行20多年,该课程已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和深入了解与掌握园艺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我们也在课程的运行过程中发现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内容按单项技术安排,综合性不强在现有课程教学大纲设定的60个实训项目中,只有“主要秋冬蔬菜的育苗与栽培”、“主要春夏蔬菜的育苗与栽培”两个项目的教学形式采用种试验田的形式,综合了生产计划制定和蔬菜育苗、栽培的全程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可以通过作物的生长、产品的收获甚至是销售来评价自己各项管理措施的效果。其他项目都是单项技能的训练,而且是集中在4个学时之内完成,因此,学生很难看到自己操作的实际效果,如嫁接后管理、嫁接成活率、定植、施肥、修剪等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等,不利于学生总结与提高,影响教学效果。

2.2教学内容的安排有重复或遗漏现象该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与栽培学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存在大量重复,如,“电热温床的铺设”也是《设施园艺》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食用菌母种的制作”、“食用菌原种与生产种的制作”也是《食用菌》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花卉种类的识别”、“盆栽花卉的管理”也是《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整形修剪”、“种类识别”也是生产实习中的内容。另外,由于《园艺学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的安排具体到了哪几周的星期几的第几节课,而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又必需考虑到当时的季节、天气以及教学场地的影响,很难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实训项目逐个进行训练,内容的安排上随意性比较强,这必然导致有些项目被反复训练,与此同时,有些项目则被遗漏疏忽。

2.3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适应园艺生产的发展近10年来,我国以蔬菜、水果和花卉为主的园艺产业正在发生跨越式的变化,迅速向集约化、商品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园艺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应用型专业,其实践教学内容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耕作种植,不能与现代园艺生产的形势相适应,《园艺学实践》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对一些在园艺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如喷、滴管的铺设、园艺机械的使用、园艺产品的商品化处理、园艺产品的贮藏、保鲜、加工等以及现在园艺产业的形势与发展趋势等没有涉及或者涉及不多,不利于学生全面树立对专业的认知和专业热情。

2.4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外迁,原有教学的安排和教学方式的实施存在困难由于学校建设用地的需要,校园内的果树教学实习基地已经迁至30…km外的长安教学实习基地,蔬菜教学实习基地也即将搬迁,这就不能再按原有的固定每周4个学时进行教学,同时,基地外迁后,学生也无法在课外进行连续管理,原来种实验田的教学方式实行起来就存在很大的困难。

3《园艺学实践》课程改革的思路

3.1遵循教学规律,进一步明确课程定位《园艺学实践》课程实践训练项目多,教学时间长,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值得思考的是,《园艺学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园艺生产的一般知识与基本原理,使学生形成对园艺生产和园艺产业较强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好的基础。这里“初步了解”、“一般知识与基本原理”、“感性认识”等决定了该课程的定位应该是一门认知课程,并不等同于整个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同时,该课程也是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之前开设的,从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而言,也应该将该课程的定位与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课程实验以及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开展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区分开来。因此,应该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深度、难度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使之与课程的定位相适应。

3.2统筹兼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园艺学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整个园艺专业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统筹考虑,根据课程的定位,确定哪些内容应该安排在《园艺学实践》课程中完成,哪些内容应该在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中完成。园艺作物种类繁多,实践技能训练如果以作物种类为单元,很难面面俱到,所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还包括实训项目要以基本技能为模块,而不是以作物种类(如蔬菜、果树、花卉,或者果树中的葡萄、柑橘、桃等)为模块。如,进行了果树嫁接技术的训练就不一定需要再进行蔬菜嫁接技术或者花卉嫁接技术的训练,进行了柑橘或者葡萄修剪技术的训练就不一定需要再训练桃和梨的修剪技术,重点是教会学生掌握嫁接或修剪技术后,要能触类旁通,而不是简单地在不同作物种类上重复训练。…此外,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还应该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如园艺新技术、园艺产业形势与趋势、园艺产品的营销等,使教学内容与生产与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3.3加强基地建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按照修订后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设备条件,购置小型农机,建设温室大棚,安装喷滴灌设施,改善学生食宿条件,为包括《园艺学实践》课程在内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顺利实施提供条件保障。同时,在教学实践基地迁出校园后,仍然应该结合校园的园林美化,在校园内建设小面积的果园、菜园和花园,用于园艺作物种类识别、物候期观察等内容的教学。

3.4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整教学方式要对修订后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按季节、物候期对实训项目进行整合,上学期和下学期在教学基地各进行1~2周的集中训练,以解决基地迁出校园后交通不便的问题。同时,可将该课程的授课时间调整至4~5学期,此时学生基本完成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始专业主干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本知识,再学习《园艺学实践》课程可以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发挥“该课程作为园艺作物栽培课的实习实验内容的先锋及补充”作用。对于像“种类识别”、“物候期观察”等需要连续观察的内容,可分配一定学时在校内采用由任课教师集中讲解和学生课余观察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此外,还可以增加企业家讲座、产业基地、产品市场考察等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对产业的了解、把握园艺生产的方向与市场需求。

作者:何长征石雪晖黄科秦玉芝钟晓红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

园艺学论文:园艺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相关的调研

中职园艺生若想在竞争中立足,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技能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对周边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到在科技经济发达的常熟,无论是发展环保、安全、生态、外向、集约化的园艺生产,还是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商品,都急需培养和集聚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面向园艺生产管理、园艺新技术推广、园艺产品的贮藏与检测、园艺产品营销四大岗位群,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调研结果看,社会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从调查中发现,复合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如文农科兼修的人才,即学园艺的不仅懂技术,而且要懂管理、懂市场、懂营销。

2.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吃苦的技术型人才园艺企业一般远离闹市,要求员工能够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生产,吃苦耐劳。因此,不少高学历的人才留不住,但动手实践能力强、愿意吃苦的中职生很受欢迎。

3.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就业观一个企业往往需要心态积极、平衡,能够乐观地接受任务和应付麻烦事的人。因为任何企业都会有不足的方面,面对企业的不足,心态积极的人才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并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同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业绩。

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入学时

树立职业意识,规划学习生活。入学是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新起点,也是成长的关键期。对于每个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指导与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个体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在入学初期及时让他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引导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认识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进程中认真对待和规划职业学校的学习,他们便能由此生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良好的状态学习,充分地迎接职业的挑战[4~5]。

2.学习中

在园艺的课程设计上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员工,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师傅,多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去,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多动手,能更多地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基地上的一些温室大棚以承包的方式分配给几个园艺班,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每学期进行产出比赛,看看每个班的盈利情况。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合作精神。

3.就业前

安排学生去一些园艺公司和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园艺就业形势调查。这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实用型的教育,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充满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这需要由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来做好职业咨询工作,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了解社会就业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多方权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使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职业岗位。

三、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激发职业兴趣

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找到和专业的“关系”。情境的创设缩短了学生的现状与工作内容的距离,增强了现实感。通过参观合作企业、园艺实践基地和创业园等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可以迅速地让学生进入状态。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和专业的“关系”,切身感受自己将要投身领域的重要性,培养从事专业学习的自豪感,由对职业的好奇转变为对职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培养敬业精神

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实训基地到校外社会实践,开创学校全员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新局面。

3.创设竞赛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竞赛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园艺技能比赛,如:插花、嫁接、扦插、种子检测、修剪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抗挫折能力及耐压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市场观念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筛子,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职校生要经受市场经济这只无形大手的拨拉。因此,必须培养他们一些市场观念,如信息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等,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通过校企文化渗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建设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所以,要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校企文化的相互渗透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讲座,讲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理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尽早地与企业接轨。学校分阶段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到企业基地中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很好地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在学好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素质,更能转化为效益。

2.实行园艺实训基地责任制

学校的园艺基地有智能化大型温室2个、普通塑料大棚8个、露地5亩,将这些地块划分给每个园艺班,实行包干责任制。由每个班进行自主设计种植,学校协助产品销售,从而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对每个班的责任块进行学期的评比与考核,进行表彰,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他们在将基地建设好的同时也洞察了市场需求,培植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花卉树种,也经常钻研如何将产品培育得更好,使得更多的学生热爱专业知识。

3.经营生活创业园

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鼓励学生创业,在校园内专门为学生开辟了门店,针对每个系部的专业特色让学生创业。园艺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开设了园艺花卉店,主要从事盆栽花卉、鲜切花、营养土、营养液、绿化小工具等的销售。学生将基地上生产的一些花卉装盆,并试着进行盆景的制作,鲜切花的包装与礼仪插花等都试着在经营中利用,获得了不错的效益,也使学生从学习到生产再到销售一体化进行了职业素养培训,为他们更好地走上职业岗位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丽霞单位: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园艺学论文:《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以长春科技学院园艺专业《观赏园艺学》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为研究对象,针对本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表现的问题,从内容和形式进行更新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健全考核方式等改革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既能够提高实践的教学质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提高《观赏园艺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观赏园艺学》是长春科技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的专业课程。研究观赏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研究综合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实现优质、高产、周年均衡供应观赏植物的生产、管理、应用和经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1]。它是培养园艺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极为重要和必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深入掌握课程精髓和实践技能高度融合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就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观赏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观赏植物栽培与育种的基本原理、专业术语和操作技能,能够培养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2],能够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生产能力,锻炼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 《观赏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到位

本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受气候条件、生产季节、教学环境、实验材料、园艺设施、经费条件等多方面限制,使实践教学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2.2 实践教学计划和环节不够完善

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科学,时间安排过于生硬,质量无法保证。师生互动环节不够,多数仅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最重要的实践操作。

2.3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严谨

教师和学生皆偏重对理论成绩的要求,实践环节考核方式不科学不严谨,导致学生重视程度有差距。

3 《观赏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

3.1 积极筹办“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

当前实践教学由于经费不足、资源紧张等原因,教学效果不理想,筹办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与其签署协议、挂牌合作,可使企业和学校“双赢”。通过签署协议和挂牌的形式建立长期合作、定向培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企业也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直线式课堂”[4]。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岗位实践促进专业学习。

3.2 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和环节

本课程实践教学包括综合实验、实习和实训三大环节。鉴于教学内容受季节、环境等条件制约,在实践教学中可灵活安排三大环节开展时间,使实践教学的开展更加丰富、科学而严谨[5]。比如,生共同走出课堂现场教学到育苗温室、植物园、花卉市场及其风景园林区,或使学生亲自管理观赏植物的周年管理等,都有助于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思考、比较、总结和归纳,使实践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3.3 制定严谨且灵活的考核方式

结合我校最新版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本专业教学现状,课程总成绩包括出勤、平时表现、实践报告。出勤率不得低于20%,否则没有期末成绩;平时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动手能力、课后作业(作品)三个部分;实践报告要求及时上交,记录准确。通过以上要求,大部分同学能准确独立地进行常见观赏植物的识别、繁殖、栽培、管理等工作,实现从学校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4 结语

《观赏园艺学》是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有一定特色。学生必需通过实验、实习和实训这三大环节的综合操作,才能深入理解理论,用于指导生产。针对本课程现状和植物生产需求,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创新,校院系大力支持,师生配合,走出一条新型、特色的《观赏园艺学》的教学新路线,使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针对《观赏园艺学》课程在我校实际开展情况,以培养长春科技学院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协作精神、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为目标,本文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为其他植物生产类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园艺学论文:浅谈《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 要】《设施园艺学》是一门集合多个领域不同学科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同时具有实践与理论学习并重的特点。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该课程的几点改革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设施园艺学》;课程改革;实践策略

0引言

《设施园艺学》即设施栽培,是指通过人为设置适宜园艺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将不宜露天生长的植物配置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养殖棚、连栋温室等特定设施中,使园艺品优质生长的环境可控制农业。园艺设施的抗不良环境作用也使得在沙漠、高寒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因此,设置设施园艺课程,对我们更好地探究设施园艺在节约水资源、提高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设施园艺学》课程的建设目的与指导思想

我国园艺产业在二十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农业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设施园艺的面积也位于世界首位。然而,从生产效率上来说,当前我国的设施园艺行业仍与先进国家存在差距,原因则是受到自身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要从人才的培养上入手,因此设置《设施园艺学》课程,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设施园艺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融合了环境、园艺、信息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的众多学科,同时《设施园艺学》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学科,与时俱进是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该课程也只有在社会飞速发展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才能达到学科设立的目标,因此,《设施园艺学》的内涵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补充。

2目前《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2.1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突出重点是当前国内《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前所述,《设施园艺学》是一门覆盖环境、经济、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学科,涵盖的知识面也必然十分广泛,而在一定的课程学习时间内是无法将所有内容面面涉及的。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教学没有侧重性、将众多知识泛泛讲解带过的现象,学生也就抓不住重点,并难以掌握知识精髓,贪多必嚼不烂,最终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

2.2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

《设施园艺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学科,只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而对于实践教学还不够重视。比如,对于一些材料采光、大棚湿度控制、温度控制等物理原理的教学适合课堂讲授,而对于设施类型设计、育苗技术、栽培管理等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习则需要在理论讲解之后辅以实践操作。此外,设施园艺教学中会用到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操作的讲解,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相关图片和视频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同时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2.3课程考核模式陈旧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成果的检验,而学生的学习成果仅仅通过期末的考试成绩是无法准确评判的。有些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并没有付出很大的精力,但却能依靠考试前夕的死记硬背取得高分成绩。因此,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收获和学习成果是不合适的。当前《设施园艺学》的课程考核还处于过分看重期末考试成绩的弊端中,既影响了考核的真实性,也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状况。

3优化《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策略

3.1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明确而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的重点,同时找到学习的方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完善教学的内容,参考并引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课程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前沿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向国外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设施园艺是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适合的设施园艺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设施园艺的课程教学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向学生传授设施园艺的教学理念要建立在国情基础之上。

3.2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3.2.1改革教学观念,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学观念即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侧重于教授的过程,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一教学观念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一味地灌输,而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学习中的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全面性和自主性人才,启发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而过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观念应该加以摒弃,发展和实施启发式教学模式才是正道。

3.2.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则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到多少,学生学会了没有才是教育活动最需要关注的内容。很多时候,教学活动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将重心放在教师的讲授上,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设施园艺的教学中应该对这一问题加以整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2.3建设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实地讲授

《设施园艺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课堂学习与实践教学并重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课程。因此,建设教学实习基地,并进行课程的实地讲授对于学好这门课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最好能够成立自己的教学实习基地,可以是自己建造,也可以与相关的管理机构合作,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地学习机会。比如,在进行实践性知识的教学时,可安排学生在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加深印象。一般来说,适合在教学实习基地进行的内容主要包括园艺设施类型、结构、设计等模块。

3.3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前所述,《设施园艺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门课程的学习最终也将落实到实践中去,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好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时候“理解”、“想得明白”并不等于你可以将这件事情做成,而“做”同时也是这门课程的最终归宿,故而,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园艺设施的设计这部分内容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并说明其设计的灵感以及这种设计的优越之处,从而让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发散其创新思维。

3.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将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考核不应该仅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进行,决定学生真实水平的也并不是一纸试卷。在如今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很容易受到阻碍,为了避免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我们可以将更多的模块引入到学生的考核体系中。比如,学生平时的考察报告、实验报告也是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形式,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引入到最终的考核当中。

4结语

《设施园艺学》课程的改革首先要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入手,在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关心学生到底学到多少,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园艺学论文:《观赏园艺学》优秀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本文结合《观赏园艺学》优秀课程建设的经验,对《观赏园艺学》优秀课程建设的意义、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学任务实现以及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 优秀课 教学教法

高校打造精品课程是聚集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知识传播渠道,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做好园艺专业主干课程《观赏园艺学》的知识传授意义重大。

一、学好《园艺观赏学》课程的意义

观赏园艺学以观赏性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并综合应用艺术和社会科学,融会了《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观赏植物栽培养护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观赏园艺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奠定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优秀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规范课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对园艺专业的热情,使学生养成自觉探索园艺知识的兴趣。

二、建设《观赏园艺学》优秀课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为了将《观赏园艺学》建成优秀课,完成教学任务,课题组教师认真总结、多次研讨,根据园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观赏园艺学》的教学大纲和授课程计划,更新了《观赏园艺学》的知识结构,缩小了知识内容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强化了知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融合了我国特色的设施、栽培方式及应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三、教学任务的实现途径

(一)完善教学大纲

根据园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修订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统一了教学内容,规范了授课计划。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主干知识体系,明确了《园艺观赏学》在园艺专业的基础地位,阐明该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紧密联系,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二)创新纲领性课程讲授

以往的《观赏园艺学》教学基本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因学生对具体的植物陌生,教师直接讲述其意义及分类,学生没有直观印像,不能形成理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只是机械记忆。通过优秀课程的建设,我们利用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因素,先带领学生直接进行植物识别课,用一棵棵、一类类植物的识别进行直观教学,最后再进行纲领性课程绪论和总论的讲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学习,能够达到自己归纳植物种质资源的规律以及准确地进行植物自然分类。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教师评价测评平均分为94.6,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是82.3,总体较好。

(三)精讲各论教学

该课程老师在深入研究后,用自己的语言以及对植物的现场识别,适当增加教学引导,结合植物进行精细教学,结合常见观赏园艺植物的形态特征、习性、繁殖与栽培方法,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观赏与应用价值,使学生改变以往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建立形象、直观的知识记忆。

四、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

(一)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在教学大纲明确、教学教法科学、教学任务具体的情况下,只要能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必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达到了优秀课程建设教学共享这一目的,并实现使学生受到知识传授这一终极目标。

(二)加强硬件设施

一方面要加强植物品种的引进,建立品种、数量足够的植物资源库;另一方面应为本课程教师配备现代采集设备(如专业相机等)。因受植物生长的限制,一部分植物不适合我们北方的生长环境,教师只能利用网络以及外出学习的机会采集植物资源,才可以在课程中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植物知识点。

五、小结与展望

《观赏园艺学》优秀课程建设过程的实践表明,在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观赏园艺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在今后的学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而不断地提升其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以及与产业结合的实用性。《观赏园艺学》的教学教法也要因时而宜,围绕提升学生的教育效果,不断改进。

园艺学论文:园艺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为了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健康快速发展,对园艺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着重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培养体系,注重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建设创新基地,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加强研究生自身修养,加强学位论文与科研能力等策略来培养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此担负着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1-4]。在现代农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专业型园艺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强,无疑会削弱社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时代的脉搏。因此,重视培养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符合现代农业对园艺师的理论要求,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产一线的专业型园艺硕士研究生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河南科技大学在全日制园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做法进行探索,以其为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培养体系

理念支配行为,有新的理念才能创造新的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和科学研究研究生相比,前者更重视实践,后者重视理论。在培养理念上一定要分类培养、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是具有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由“知识创新”向“知识转化”的转变,以面向产业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其能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方面的工作[5]。在课程设置上,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职业需求为目标、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确立通识课程、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文化基础、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重,加大技术研发性课程比重,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要求和创新性研究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过程包括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两个环节,其中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在理论指导下结合实践经验和现实案例分析,突出理论的应用方法[5];教学方式多采用提问式、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引导式、案例式,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或管理者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开阔视野;改变研究生的考核评价模式,创建创新能力培养评价和考核体系,增强创新能力的考核,采用综述、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把创新能力的考核措施和方法纳入研究生考核评价体系中。专业实践阶段,一般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企事业单位针对某一技术或项目展开实际工作,要求每生完成1~2篇调查报告,实践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研究生能否参加答辩、顺利毕业。

二、注重知行统一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导师都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给理论创新和创新实践搭建了直联平台,将科研创新放在第一线上,使宝贵的科研创新思路能落到实处,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行动能力,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提倡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探究事物、分析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自己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导师不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其自信心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期刊文献,养成阅读文献的好习惯。注重知行统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尽快适应社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因材施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精神与独立能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尊重学生个性,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将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开发到最大化,让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达到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7],从而培育出个性鲜明、思维独立或见解独到的专业型园艺人才。营造浓厚的、平等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发展,相互切磋,加上导师适时的点评和针对性指导,天才一定会培养出来的。

四、建设创新基地

创新基地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平台和重要依托。学校与洛阳的园艺公司、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通过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挂牌并共建了一批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有针对性地培养研究生在现代园艺产业发展中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和研究机构每年为研究生提供半年甚至更长的实习机会和完成毕业论文的岗位,让研究生充分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重大项目研发,不仅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优化企业研发技术人员队伍,通过双向互动更新观念加速创新。企业从中得到廉价的智力资源,研究生得到了在学校无法得到的创新实践锻炼,实现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研究生”三方共赢的目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理顺了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的关系,拓宽了园艺产业领域开展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科研渠道。

五、强化建设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创新能的培养。创建了“以导师为主体、相关部门负责,教书与育人、教育学生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严格校内导师的遴选和考核激励制度,造就并壮大了一支修养好、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导师队伍,促进导师对研究生的有效指导。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导师就担负起创新培养的责任,从课程选择、课题确定、文献查阅、开题报告的书写、试验方案的确立和实施、数据获取和处理、论文的书写和答辩等等,每一个环节对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会产生明显而深刻的影响。所以,首先要求导师必须具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即具有硕士学位或副教授职称且第一学历是大学本科。其次,导师应时刻掌握本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前沿,能预见学科的发展方向。第三,在实践活动中,导师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经验,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学生言传身教,针对园艺生产中的棘手问题、现实问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在科研中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第四,重视团队合作,重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诚信可靠的优良品质,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4]。在校内导师遴选基础上,还在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等单位,选聘一定数量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研究人员为校外兼职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调研等指导工作,建立合理的“双师型”师资结构,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

六、强化研究生的自身修养

学习动机是将学习需要与愿望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直接发动和维持学习行为的一种内部力量。一个仅仅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和找到工作而学习的研究生,就会局限于课程考试合格(75分以上)、、答辩过关等现实问题,无心去深入钻研和探索科学问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创新能力无从谈起,因此,端正学习动机是学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及责任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研究生本人应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树立科学的怀疑和批评精神,对新问题、新事物养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提出新观点、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动力,进而升华为创新性思维。

七、加强学位论文与科研能力提升

加强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论文选题应注意导师的研究方向、工程技术应用背景、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趋势,注重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严格要求,但论文形式、类型不拘一格,既可是调研报告、产品研发、应用研究,也可是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等;对论文评审采取“学术专家+技术专家”双审查制度,只要有一个专家认为达不到硕士论文要求,就不能参加答辩。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设立是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提高其创新能力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培养体系,注重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建设创新基地,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加强研究生自身修养,加强学位论文与科研能力等培养策略提高了园艺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园艺学论文:《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从创新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手段出发,分析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对创新观赏园艺学教法提出了建议,希望对观赏园艺学的教学和学习有所促进。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 实践教学 改革

观赏园艺学是园艺专业骨干课程,是园艺专业工作的基础课程,其主要融会观赏植物栽培、养护、育种、应用等观赏园艺学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增强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深入掌握课程精髓和就业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课题组通过对观赏园艺实验项目的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本课程在我校园艺专业的教学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协作共事能力为重任,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依据,构建了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体系,为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观赏园艺学中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相对于观赏园艺学的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 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

观赏园艺学是融会“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观赏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花卉应用设计”“园林苗圃学”“观赏植物采后处理与技术”等观赏园艺学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内容系统、全面,如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观赏园艺学科的知识,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必须有充足的实验基地和设施设备条件。受经费等多方面限制,致使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实验内容随意安排,实践教学时间随意安排,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规范

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四)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二、观赏园艺学中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变更实践教学方式,以参加比赛促进实践学习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为动力,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本课题组在观赏园艺课堂上,针对每一项实践项目,以学生为主导,自行设计一套方案,上交作业,综合分析学生的设计内容,整合思路清晰、实践效果明确的方案,在实践课上具体实施。

(二)规范实践教学考核,以技能考核促进实践学习

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技能需求,推进课堂、实验基地、企业环境相结合,以工作需要为动力,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指导实践教学,把岗位技能培训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本课题组在实践课堂上,设立实践考核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两个一级指标,以情感态度、团队协作、创新能力作为职业素养的三个二级指标,技能操作与完成效果、资料收集、总结报告为专业技能的三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值,总分为100分。

(三)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岗位实践促进实践学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岗位需求是最好的推动动力,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锻炼其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质量意识和品质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本课题组向园艺专业相关企业单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应答调查,对园艺行业的要求以及对观赏园艺课程的重要性作了相关的调查和了解,并且单位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给予充分的建议。另外,结合调查的同时,利用寒暑假向相关的企业输送一些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锻炼。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构建合理师资结构,明确实践教学人员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我学院为了加强教师实践技能操作能力,每年度都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和企业进行下场锻炼和培训。

三、结语

创新观赏园艺教学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一个尝试,在园艺方向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上还需要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