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9 09:30: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基于Web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分析

【摘要】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管理具有信息量大、数据文件多等特点,运用Web的网络化信息系统进行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当下的必然趋势。本课题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领域内,对web在管理系统中的设计开发进行分析。

【关键词】Web 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信息系统

在建筑工程的市场竞争状态下,工程信息管理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有着地域范围广大、项目种类庞杂等特点,需要运用基于Web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替代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在基于Web的管理系统中,可以有效地对工程项目各项信息进行便利快捷的查询。从而大幅度提升施工中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对全部质量信息的收集,更有利于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行的数据参考,对建筑工程起到合理改进、提高效率、降低损耗的目的。

一、信息化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

面对建筑工程行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起到了强大的保障作用。

1. 施工质量信息的特征

建筑工程规模浩大,过程复杂,在施工项目的整个进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文件。传统的实体纸张文字记录方式随着工程的发展已不适合进行记录工作。同时,各种信息的类型复杂,如图片、音频、文档等多媒体信息,以及信息来自多个单位和部门,都为信息的整合存储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施工质量相关的信息数据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特点,需要进行完备的分类和保存,更需要快速的搜索和应用。以上种种特征都需要网络Web信息化对施工质量信息进行管理。

2. 质量管理信息化意义

信息化即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信息数据用网络化的方式进行整合,提高质量信息的管理效率及形成条理清理的数据库资源。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信息化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第三产业的基础上,对施工质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更具快速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为工程企业的施工进程或其他项目的决策活动提供辅助促进作用。信息化的质量管理改变了传统模式上存在的信息量庞大、搜索难度大、信息失真等问题,具有更高级别的管理方式,可以对质量管理的流程向更为优化高效的发展形成推进作用。

二、基于Web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案

基于Web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对施工进程阶段的质量管理为重点,运用信息整合的方式,通过信息网络化的具体途径,形成具有向导性、智能性的信息系统体系。开发进程中,需要针对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企业自身的运营机制、国家政策法规等具体因素,开发适于中国建筑工程项目运行发展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1. 数据库的设计开发

数据库作为质量管理信息的大环境,其本身的模式设计和系统应用设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着基础性作用。完备严谨的数据库是在严密的设计下形成的。合理的数据库设计会引导DBMS软件在最佳的状态下运行,就算在复杂的数据环境下,也可以进行正确高效的运行[1]。例如,一个数据在多次存放的情况下会产生多项数据冗余,这些不必要的冗余会引发数据异常错误等问题,优良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会对数据冗余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避免数据异常错误的情况发生。

数据库中有六个基本表:用户信息表、检验批表、分项工程表、检验批表、分部工程表、施工文档管理表和质量缺陷及事故表。运用添加引用完整性约束的方式,数据可可以自动对各表中数据的完整性进行维护。在添加完整性约束的情况下,对某一项进行删除,那么数据库会自动删除该项目下的模块和通道,这样操作可以有效减少系统的运行消耗,提高系统效率。

2. 功能的设计开发

Web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下逐步得到普及认可的技术,对网络的使用提供的极大的便利。Web作为典型的一种分布式结构,在应用中可以根据访问和使用权限的不同分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种技术方向。其通过双方端口的信息数据传输实现对信息的处理。

Web客户端方面,通过用户调用的信息进行运行,使其在界面上显示以便其他使用者的浏览阅读。例如网页浏览器,其向主机传送指令,主机在接收指令后进行处理,而后再传送给指令发出者。Web服务器端方面,通过在CPU上植入相对应的程序,调用相关指令,进而完成用户的需求命令。服务器端与用户的指令实行信息的交换,从而达到信息互通的目的。

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需要管理系统的严格把关。质量管理需要进行控制和验收,对于质量缺陷部分进行及时的记入存档,依照数据库的管理方式,合并各项施工质量管理数据。依托数据库的特性,将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分类,形成合理有效的质量信息管理体系[2]。再通过Web将数据库形成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连接,让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Web对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访问和查询。在安全性保证的前提下,基于Web的施工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基于Web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系统的整合速度和效率具有强大的推进作用后,令相关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3. 安全性的设计开发

安全性是处于网络信息时代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化的现今,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基于Web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同样存在着遭受非法入侵破坏,信息数据大量丢失的问题[3]。采用多类别层次的网络安全防御措施,可以保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运行。

操作系统方面,在Windows系统下,采用用户身份权限识别机制,在系统登录截面必须输入口令,经系统确认核实完毕后方可登陆。Web方面的网络管理员也需要对方位用户的级别和访问权限加以限定,时刻根据不同情况对用户权限进行限定或增加。

网络方面,建筑企业对自己的局域网需要进行有效合理的防火墙设置,对于Web而言,恶意的网络攻击入侵、以及窃取信息等行为层出不穷,企业在网络上做好对自身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保护就是确保自身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保障。在局域网与互联网的连接中,利用防火墙设置可访问的互联网地址,从而有效确保防止恶意入侵的目的,切实保证自身网络上的质量管理信息安全。

数据库方面,数据库系统需要设立严格的权限,对数据库使用者进行严格的访问使用权限设置[4]。数据库面对每一用户都设立不同的用户名和进入口令,从而在用户访问时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增加对质量管理系统安全性的保障。

质量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对于Web下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作为新型的系统管理体系,其发展和革新都会具有一定的难关,数据库负责人员需要坚定的态度和决心,认真负责地进行基于Web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和革新工作。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对工程的稳定安全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质量管理不善引发的各种质量事故,对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威胁性。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在基于Web的情况下进行信息化的开发使用,有利于施工质量管理向着更加信息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在提升数据库整体安全性的基础上,Web下的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对建筑工程企业项目的合理进行、综合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基于RFID技术的特色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摘 要:RFID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通过获取射频信号来自动识别目标并获取相关数据,它在整个识别过程中可以不用人工干预,可以在很多恶劣环境中工作。本文以XX辣椒企业为例,研究基于RFID技术的特色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RFID;信息系统;质量管理

RFID技术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不高,可以在不同环境中工作,在食品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FID的利用可以保证产品从源头进行控制,因为它的优越性,也可帮助管理者对企业的具体工作进行细化管理。本文以企业的XX辣椒产品的制造来进行分析,以便以后进行同类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推广。XX辣椒制品的生产制造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XX辣椒制品的生产制造工艺

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的主要生产线有主原料加工生产线、辅料加工生产线、无菌瓶的筛选、成品加工生产线包装线等组成。在实际调研工作中,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手工作业问题。XX辣椒制品的日常产量就有5万瓶以上,仅仅靠工作人员的手工记录是远远不够的,就是出现问题工作人员也无法及时向上级进行汇报,这样员工的工作量就十分惊人,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出错率比较高,致使管理工作滞后。(2)信息数据问题。各个工序之间联系不多,工作人员只是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并没有与上级或是同级之际进行协调,管理人员和各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流通比较闭塞,很难保证质量。(3)跟踪管理问题。由于工作人员手中数据并没有送到企业的数据中心,或是送达滞后,使企业管理人员不能针对某一批次或是某一生产号的产品进行跟踪管理,这对有特殊质量管理工作要求的产品来说,很难满足要求。(4)效率问题。只有最终产品的生产信息汇总后,管理人员才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不能及时处理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致使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最终会导致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也不好。(5)批次管理问题。企业虽然现在也在进行批次管理,但是企业的批次管理比较简单,也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实际的批次管理中只是记录了产品的数量和生产时间,并没有其他对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产生改善的有效信息,这就要企业提出适应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批次管理。(6)数据采集问题。数据的来源基本上都是通过手工记录来获得的,数据的准确率不能得到保证,尤其是对关键工艺控制点的数据来源,最后数据来源汇总后,也不能进行详尽的备份,不利于企业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到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改善的有效方法。

1 解决方案

RFID技术是对数据采集的有效办法,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而且准确率高,可以减少员工的工作量,尤其是运用RFID技术进行批次管理后,可以有效提高和改善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基于RFID的质量管理信息的管理系统在采集到数据后就会方便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在处理数据后就得到相应的数据报表,便于管理人员采取必要的改进方法。

1.1 RFID部署采集。在RFID部署中,选取合理的RFID部署点至关重要,由于文本条件的限制本文只对企业的本半成品生产、成品生产线以及无菌瓶的筛选生产线进行详细的部署介绍,XX辣椒产品半成品部署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半成品部署方案

1.2 成品RFID部署方案。成品的加工是XX辣椒产品制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在成品的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温度,最好是在120度左右,这样可以保证辣椒的口味。在该部分中对温度的采集要通过温度传感器与RFID技术的结合。其部署方案如图3。

图3 成品加工部署

1.3 无菌瓶的筛选部署方案。无菌瓶的筛选生产线的部署方案如图4所示。

图4 无菌瓶的RFID部署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RFID技术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管理人员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合格率,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根据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基于RFID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系统管理、数据采集、数据监控、基础数据、QA抽检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基于RFID技术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过程信息的来源,具有指导其他子系统和帮助管理人员决策。数据时基于RFID技术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所有与生产质量有关的数据都影响到产品的最终质量,因此数据的来源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在贯穿于整个系统的运作之中。

(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是基于RFID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心环节,在数据采集模块中还包括RFID应用配置、数据查询、报警设置等子模块。RFID应用配置子模块主要针对企业确定的关键工艺点进行RFID应用的配置工作、投放标签并记录相应标签信息,是数据采集的前期准备工作。数据查询可以满足企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人、物等因素的生产活动数据实时查询与监管。数据采集模块如图5所示。

图5 数据采集模块

(2)信息监控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由在制品质量跟踪、追踪定位、在制品过程跟踪、生产过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报警管理等子模块组成。

(3)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报表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综合管理等子模块。质量成本管理又包含质量成本计划、总成本投入、内部质量损失等管理子模块。质量综合管理包含质量统计分析、质量检验信息、质量文档管理、质量改进管理等子模块。分别如图6、7所示。

图6 质量成本管理模块 图7 质量综合管理模块

数据管理模块要将采集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数据后,按照一定报表的方式呈现在管理者面前,帮助管理者进行质量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4)基础数据。基础数据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应用基础,基于RFID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功能模块的实现都离不开基础数据,在系统的管理模块中的各管理功能模块所需数据信息都可以通过基础数据的调用来获得。基础数据模块的基本功能图如图8所示。

图8 数据管理模块

基础数据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工单管理、用户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子模块。基础数据中包含了人、物、料等所有基础信息,在用户管理中对供应商和用户权限也进行了设置,对用户权限的设置使企业中处于不同管理人员能够看到的信息进行了设置,提高系统的信息安全性。

(5)系统管理模块,是管理人员进入系统进行操作的必要一环,包括用户添加和删除、系统登陆验证等主要功能。

(6)QA抽检管理。QA抽检管理是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必要一环,对半成品进行必要的检验,具体是在哪里抽检,抽检方案是什么,QA抽检管理就解决了这类问题,方便管理者管理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辣椒企业质量管理的研究,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基于RFID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防伪管理,由于RFID标签具有唯一性,企业可以利用RFID标签的ID进行防伪打假管理。(2)自动作业。基于RFID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所需要的大部分数据都可以实现自动采集,并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初步处理,形成报表,减少企业管理人员的作业量。(3)跟踪定位管理。基于RFID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某一批产品的追踪和定位,这样就可以满足特殊要求的产品生产管理。(4)标示的多样性。将RFID的ID号作为产品的唯一标号,把企业中的生产线编号和一些自己编用的号码作为辅助标示。

作者单位:贵州理工学院,贵阳 55000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浅谈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

摘 要: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系统集成作为关键点,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去研究,特别是在集成项目的管理上,如何让保证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探讨。

关键词:系统集成;集成项目;质量管理

1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就其必要性来说,首先,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也早已将信息化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培养。我国早在党的十六大上就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进行改造,将信息化渗透到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去,而信息系统的集成就是这一过程的重要步骤,也是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应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所以,为响应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带动国家产业信息化发展,我们必须重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管理质量,并努力创新探索,寻求提升管理质量的新突破。

就其重要性来说,首先不容忽视的就是信息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个人、企业、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信息系统的集成作为其中的重要步骤,对社会发展来说,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系统集成业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也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这是源于它本身高效低耗、高附加值的优势,所以,重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有着必要性,同时也有着绝对的重要性。

2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的系统集成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在全世界的系统集成行业中也有着很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内,地区间的系统集成业的发展水平与覆盖率都在大大提升,系统集成业内部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具体到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上,却也暴漏了一些发展问题:

第一,项目管理计划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项目计划的制定失败或不合理而导致的项目失败。一个项目计划的制定,不仅需要前期的预测,更需要对各类历史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但是,有些项目计划制定者在制定计划是却忽视了这些必要条件,将计划的制定建立在猜测和自我估计上,导致许多计划没有充分考虑到潜在的问题,使得资源管理、成本估计和许多计划具体细节出现问题,最终导致项目管理的问题。

第二,项目范围不明确,管理不善。许多系统集成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变动,无论是客户还是项目执行者,在操作工程中总会提出一些小要求或变动,从而使他们对项目成果更加满意。但是,尽管是细微的变动,对整个项目来说,却会不断累积成为影响项目实施成本、时间等的重要因素。这是对项目范围控制不足引起的,上述情况如果工作者不加以准确的善后,还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项目的范围会有所蔓延,这个问题已经出现的情况下,有的工作人员却没有对超出的项目范围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导致问题更加严重,项目的完成度和客户的满意度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甚至会引起法律纠纷。

3 影响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因素

3.1 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

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要保证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管理质量,就要从意识层面做起,从领导层到每个员工和工作人员,都要树立质量意识,只有深刻认识这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将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管理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质量意识外,也要具备质量管理的能力,成功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每位管理师应该达到的水准。

3.2 质量标准的正确选定

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正确选定质量标准,何为正确的质量标准,我们说,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标准就是最正确和最合理的。一个合理正确的质量标准体系,一定是基于对项目的前期考察的,包括对项目的具体实施细节、项目的进行周期、成本估计、客户需求与满意度分析、质量指标等方面。项目质量标准确定下来后要进行系统化,形成科学的质量标准系统。

4 如何保证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管理质量

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并积极探讨促进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计划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是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必不可少的一步,但要保证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就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符合质量要求的高标准质量管理计划。完善的质量管理计划中,一定是要强调和突出“质量”的,只有以这一点为根本要求和完成管理的基本主线,管理师以及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才真正能够将质量意识贯彻落实到每一步。所谓计划,就是知道事实活动的纲领,所以,计划的制定时搞好管理,保证质量的第一步。

4.2 充分分析客户需求,奠定质量管理基础

项目来源于客户的需求,所以客户需求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但是,客户的需求具有主观性,所以在进行需求分析时也无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客户无法清楚表达需求、客户需求经常性的变动、分析人员的理解出错等,这些问题就使客户需求分析成为项目管理中极具挑战性的一个环节,也要求我们分析人员在分析客户需求时严谨认真,又要灵活。在客户需求分析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统一的沟通机制,这样才能集中高效地获取客户需求,在获取客户需求时,要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从客户的工作环境或者身份来分析需求来源,同时,也要对需求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辨别和分析稳定需求与易变多变的需求。

其次,要对获取需求的方式进行丰富。这可以包括很多方法,如从用户的工作环境出发,实际参与客户的工作,以此来深入理解客户的需求本质;通过统一的沟通机制与客户直接进行沟通等等。

客户需求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汇总和系统的整理,将用户需求系统化。

4.3 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

项目的质量管理涉及整个信息系统的集成项目,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有着高素质,包括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都一样,离不开专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质量管理的决策者、执行者、监控者,提高专业素质是保证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的必要因素。

要提升工作人员素质,需要对员工进行长期培训,技术发展的速度显然超出了我们的认识速度,要做到适应客户的不断更新的需求和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就要不断提升员工素质,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开展员工培训,集中进行知识补充,并且这种培训和学习应该是持久的,因为质量管理领域的发展也必定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除了建立培训班,也可以实行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进行技术研发。

4.4 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管理层作为整个企业的核心领导,同时也是真个企业的精神领袖,管理层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的足够重视,是每位管理者的工作动力源泉。只有领导层高度重视项目的质量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才能上升到略地位,领导层的参与,才能真正落实质量计划,才能够凝聚民心,带领工作人员一起投入到质量管理的工作中去。另外,领导层的重视下,许多质量管理的资源、设施就能够充分发掘,发挥作用,硬件条件才能满足质量管理的需求。

4.5 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水平不仅局限于结果的检查,更在于对整个实施过程的监控。过程中的某一处出现问题,都会引发全局的失利,所以,要重视过程的管理。在项目实施流程中,要以整体的观念来看待整个过程,认真分析事实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特别是在两个环节的接口,一定要注意不能相互扯皮,要通力协作,共同促进项目实施的有效完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信息收集、项目跟进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全面地反映实施的实际情况,以便在发现错误时及时改正。

5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

5.1 质量规划

质量规划是做好项目管理和保证管理质量的第一步,项目质量规划首先要找好项目质量的目标,然后进行人事分工,可以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分工协作,根据计划将工作目标分工给每个小组成员。

5.2 建立质量保证机制

这里要将质量保证机制与项目管理机制进行区别,项目管理机制是针对质量规划的执行而建立的,而质量保证组织则是为了全面保证项目管理的质量而建立的,这一机制主要致力于质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对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这一机制是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和过程,也是保证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5.3 活动计划的制定

项目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更正需要制定活动计划,及时跟进项目的进行,并在每个环节及时进行审查,包括需求的审查、设计的审查、对现场工作的审查,这些都是活动计划之内的需要注意的环节,所以,制定质量活动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5.4 质量控制

所谓质量控制即质量监控,针对上述一系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漏洞进行查漏补缺,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进行问题分析并找出原因,寻求措施以弥补与改进。

6 结束语

近些年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不断发展,在项目管理方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整个质量管理行业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所以更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寻求突破。本文的讨论设计到了质量管理的很多方面,并对质量管理的有效发展提出了本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这些观点能够促进我国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的更好发展。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临床信息系统与医疗质量管理

摘 要: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在医疗质量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以临床信息系统基础的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模式。其可改进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与建设。

关键词:临床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当前在我国实施新医改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平常百姓看病难以及看病贵的一大问题,也是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更为优质和安全以及价廉的医疗保障。由于造成医疗质量以及安全风险的问题在不断的大量增长,所以这已经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因此,构建患者安全就医以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系统管理模式也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1 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使用临床信息系统,旨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促进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在当前形势下,医疗质量和患者之间的安全问题作为医疗行业已经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一个挑战了。当前,在医学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仅仅是要提高诊疗水平,同时也应该提高医疗质量,从而避免不安全因素的产生。由于我国老龄化的慢性疾病已经逐年的在不断上涨,而作为医疗系统存在轻视诊疗质量建设以及服务医疗管理低下等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这都是影响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所以就不能良好的共享信息资源以及全面的利用,另一方面,因为数据发生丢失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也存在滞后等现象,所以,就必须要建立一套把病人为中心,设立更为及时、有效和安全的医疗管理流程工作,以及强有力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更好的提高医疗管理。

2 加强提高医疗质量与建设信息系统

2.1 临床信息系统的涵义

在医院的信息系统当中,临床信息系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存储、采集、传输以及处理应用信息的系统,从而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医疗系统,提高服务效率,保障患者就医安全的重要管理。由于这种系统主要涵盖了医疗服务的管理流程,其中也包括了管理药品的系统,信息实验室的系统、放射科信息系以及影像存储传输等系统管理工作。此外,也是通过网络技术对不同系统之间进行了流程的互通和链接,把病人的诊疗集成为完整的信息,从而达到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

2.2 临床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2.2.1 把病人作为中心建设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患者的就医时间以及医疗流程,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等管理,此外也为患者带来更为高效、优质和快捷的服务管理系统。

2.2.2 把信息进行共享,并且在系统之间进行采集,再把信息进行传输,一般共享资料是为了确保在诊疗过程当中具有统一性、连贯性以及具有完整性。不管是从门急诊也好,或者是患者到病房,再从病房到手术室,都应该实现无缝连接,从而可以保证诊疗方案可以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病情,药物使用以及辅助检查等信息,以便提高诊断率。应用信息系统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护士的工作量,减少在部门之间由于传递所造成的风险。对于医疗信息资源的互通管理和操作上,可以为诊疗病人提高更好的临床环境,有利于避免医疗风险的存在。

2.2.3 要把信息管理实现智能化,可以通过把医疗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对其集成、整理和提取从而形成一个诊疗数据库,同时也可以借鉴临床经验以及科技成果相结合,再辅助医学知识库的网络技术,建立一套全面的系统支持,或以帮助医生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做出相应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工作的管理效率。

3 具体实践

2009年我院启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2009年10月开始运行EMR建设,现已基本建成EMR三级结构数据,建立了半结构化病历生成技术和文本编辑器,实现了病历的自由书写,并建立了实时动态病历书写、审签、修改留痕、时限、格式规范质量控制技术和病历数码影像化存储技术。

智能化病历模板、全结构化录入,整个书写界面采用WINDOWS WORD风格,医生书写病历,可以直接采用全结构化键盘操作,录入完整内容,系统默认到需要输入的下一结构处,同时WORD的所有操作功能本系统也具备,包括字体大小、字号、行间距、页边距、颜色,排版,撤消,复制等多种功能,系统支持结构化点选录入和自主研发的医学结构化输入法等多种录入方式,大大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3.1 提高管理模式

应用信息系统可以促使医疗服务可以及时得到共享和交互,这样也就可以避免传递信息时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就改变了最终的数据统计以及系统的管理模式,也为监测质量信息的安全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因此,在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的过程当中可以设置一个信息提示,可以在病历书写有效时间提醒,当患者从入院到科室分配床位,分配医生后提醒书写病历,如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历书写,质量监测部门实现在线通知提醒医生完成病历,医生工作站均会显示该短信,进行事前提醒。

电子病历系统建立了消息平台,根据质控的规则,可自动发送触发规则的信息,包括病历未按时完成,病历检查有缺陷等。消息的发送的方式,除了系统自动触发提示外,还可以自动发送到医生邮箱、手机等多种方式,严格病历的质量控制管理,不论操作者在什么地方,都直接可追踪到并提示。

3.2 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诊疗服务当中,进行规范操作以及实时监控是为了更好的优化服务流程,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诊疗管理的工作效率。此外,这种管理模式也具有快捷纠错,简便操作等特点,同时也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3.3 促进了医院质量安全文化建设

临床医务人员既是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又是质量控制活动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补缺的参与者。所以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树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是医疗信息化监管体系常态化的保证。医院通过讲座、培训和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医护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讲解,促进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实施质量安全信息化实时监管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使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和科室质控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管理

摘要:论文首先阐述了数据质量的定义及笔者对其的认识,简要分析了数据质量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了三点影响医院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提高数据质量的措施,望对读者能有些许启迪作用。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数据质量

1引言

现代化企业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成为评价其完善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医院作为现代化浪潮中的一员,基本大多数医院已经完成了全院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不仅仅为医院的各个工作人员提供了技术支持,更起着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作用,它已然成为当下医院日常管理的基础支撑,然而,假如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信息就不能真实客观的呈现,轻则无法完整的发挥其在管理系统中的积极作用,重则可以使医院管理层做出错误判断,出现业务交流的重大失误或是技术设备的引进失误等等,所以说如何确保医疗数据的质量,已经成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数据质量的定义

数据是各种程序的加工原料,同时也是其加工产品,数据质量则可以定义为是数据对于特定程序的满足程度,不一样的程序,那么数据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认为,数据质量的四个特征应该是正确性、完整性、最小性和一致性,并且已经有相关研究的学者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评价指标。医院信息系统(HIS)在支持管理决策上的作用很明显,这也就要求数据的可信性和可用性要得到保证,不仅如此,数据的时效性也是控制数据质量的中心内容之一。[1]

3医疗数据质量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3.1医院医疗数据标准与标准化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分布点多、形式多和内容专业是医院信息数据的几点特殊性所在,只有建立信息数据的标准及相应管理的标准化,才能使得医院信息统计工作变得高效而主动起来,也能使相关工作人员执行的行为得到规范化。

3.2医院医疗数据的时效性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指标:信息价值的体现,时效性是其关键之一。可以用使用规定时间内的量化数据来体现信息的时效性,例如统计日报、月报等,信息使用得越及时、使用的程度越高、使用时间间隔越短,那么这则信息的时效性就越强。

3.3医院医疗数据利用程度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信息的利用包含许多方面,不仅仅是要做到保证信息对于医院管理层抉择的依据作用,同时也要使所有医务人员也能从中受益,全面对医院的技术应用、科学研究等做出贡献。

4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

4.1数据不准确、数据重复、数据二义性等问题:数据采集点多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各个采集点关注焦点不一样,故而导致一些明明数据或指标相同的内容却在各个采集点处因理解或名称不同而产生歧义,以致出现数据不准确、数据重复、数据二义性等问题。

4.2医院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数据审核维护机制:医院缺乏数据监控手段是当下信息化进程中容易疏忽的一个点,在信息化工作环境下,若财务管理、医务运行仍然仅仅关注具体事务的流程及其相关数据,而没有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数据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常常会导致只有在运用数据的时候才会发现数据的错误,从而大大降低了所有数据的可信度。HIS数据输入较分散,一旦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仅是偶然误差的出现,也无法保证没有工作人员会因为想创造更好的绩效成绩而人为的影响数据,例如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等等,以前就常发生有医生故意不填写或错误填写。

4.3部分业务数据和基础数据不重视录入的时效性管理:数据质量监督的规章假如不落实,那么信息的管理制度就不完善,容易因为病案无法及时回收而致使临床文件或数据不能及时归档到系统,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时效性,使得关键信息滞后。例如有患者已经办理了出院手续,但其信息还没有被护士站及时移除,则系统中患者的实际出院时间和记录出院时间不一致;再如科室人员调动,这些信息更新不及时尽管不会对医院运行造成大影响,但会对职员本身的绩效评价、相关科室的成本核算等数据造成不小的麻烦。

5提高医疗数据质量的措施

5.1必须落实各级负责制:增强基层管理者的责任心是一个重要措施,但这也只是一个主观措施,更需要加强的是客观上的制度化管理,首先就要明确医院数据质量监督的分工,责任到人而奖惩有度。例如,病案首页数据采集情况对后续的医疗信息影响重大,那么对于病案首页信息采集部门的工作站、登记处及编目室等等则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本着谁在岗谁负责、奖惩累计计算的原则来具体化这些部门的责任人,最终追求达到各采集点的数据内容、管理要求、信息标准都具体分工、细化到点,力争做到数据的完整、准确。

5.2必须实现全面的标准化管理:一方面要注重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和医疗流程,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开具的各种医嘱、处方、检查申请单、手术及病案的书写都应该严格遵守各项标准和医疗诊断规范,否则极容易导致医疗信息的不实,直接从源头上污染医院数据。这不仅仅需要加强对医生的管理和组织培训,更需要为医生提供相应医疗工作的标准模板,初步使之效仿而后才能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还需要分析各个科室的业务规律,以期进行项目标准化,例如,针对医疗收费标准化,开始便要对价表项目分类和诊疗项目分类进行标准化,从医嘱这个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正规的医嘱与相对应的诊疗项目的价表项目进行标准化划价收费。

5.3必须加大监督核查力度:建立有效的数据质量监督机构对于控制数据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还应该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核查监督作用,对信息数据质量进行把关,定期汇总各级数据质量的问题之所在,提出产生问题的大致原因,下次再发现同样的失误,则可以对该级的具体部门进行相应的奖惩。数据检查监督系统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智能警报系统,可以对明显不符合标准的数据惊醒提示报警,这个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各个医院的信息系统中去。些外还要编制医院信息数据质量逻辑核查软件,可以随机对数据进行核查,进一步保证医院上报数据质量,设置用户操作跟踪系统亦是可行的方法,可以加强对错误操作的监督管理。[2]

总之,对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的质量管理,笔者的体会是关键在人,无论是医院管理人员或者是各级职能部门,只有重视之才能完善之,亦才能从中收获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其次建立全员齐抓共管的体制亦是保证数据的能动性措施,另外医疗卫生、数据库、统计、会计、经济管理等高素质统汁人材队伍的建设,也是此项工作的有力保障。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从智慧城市运营平台实践谈信息系统研发质量管理,质量≈需求+缺陷?

摘 要:软件研发质量是多方面的活动元素构建起来的,是由软件研发整个过程的质量所决定,质量问题不是仅仅通过软件测试就能解决的。但是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质量因素主要是需求符合度和遗留缺陷多少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上述两大问题将是解决软件质量问题的关键点。

关键词:需求符合度;缺陷预防;研发质量管理;智慧城市运营平台;团队执行力;敏捷管理;需求生命周期

历经从档案馆、办公自动化、医疗、财务公司、保险、智慧城市运营等行业,从产品研发内部管理到各等行业线项目技术支持,项目研发管理上的质量、进度、成本三要素如同三座大山似的压在项目团队身上,软件质量问题则尤为突出,提前预防缺陷和事后救火怎么才能恰当结合?如何有效改善和解决软件研发中的质量问题,一直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

目前,随着软件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软件质量是多方面的活动元素构建起来的,由软件研发整个过程的质量所决定,质量问题不是仅仅通过测试就能解决的。但是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质量因素主要是需求符合度和缺陷多少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上述两大问题将是解决软件质量问题的关键点。

“需求符合度”隐含着需求必须明确陈述出来,使之不被误解。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不断进行度量以确定对这些需求的符合性。不符合需求就被视为缺陷。“适于使用”更多地考虑了客户的需求和预期的作用。由于不同的客户会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产品,产品必须具有适合使用的多种要素,这些要素的每一个都包含有质量特性。最重要的两个质量特性参数就是设计质量和符合性质量。

“缺陷预防”,是从需求开发与管理、设计、编程、测试、配置管理等各个软件开发的关键过程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并采用有效复用各种模式确保过程的有效和成果的合格。大量实践证明,软件产品与传统产品有着不同的特征,如不可见性、灵活性、复杂性等,所以软件缺陷的预防自始至终是重要的,广义的软件开发质量保证活动,更多地强调软件缺陷的预防、及时发现与剔除。

智慧城市运营平台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核心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用于支撑SI应用系统的接入、管理和运营,客户管理,与BOSS、网管系统连接。提供云计算服务中心的使用门户包括:客户自服务门户、SI(业务集成商)门户以及运营管理门户。BOSS系统与云计算服务中心配合,完成客户管理、业务受理、计费结算、客服管理、SI准入和SI应用准入管理。客户数据、客户成员数据和客户经理数据由BOSS负责维护,业务受理支持BOSS入口和平台自服务方式,计费信息由BOSS、应用系统产生,计费处理和帐务处理在BOSS进行。智慧城市运营平台提供了一个公共的 IT服务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将软件、硬件及技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共享,加速信息流通,从而充分降低IT成本,提高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智慧城市运营平台则是采用基于SOA架构的部署模式,以体智慧城市运营平台服务能力的灵活性、快速反应性及可扩展性。在智慧城市运营平台研发实践中,iCPF研发团队努力完善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大胆的实践质量改进措施。

第一,“需求符合度”必须要求所有需求经过有效评审,并且保障需求在研发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再追求需求开发速度,减少返工,将能有效改善和解决进度和成本问题。

智慧城市云运营项目中,需求管理从广东顺德乐从的“智慧家具物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公共云平台”到兰州的“甘肃移动中小企业云计算平台”项目,不断总结、完善、实践。利用敏捷管理面板跟踪需求开发和管理过程,有效的提高了需求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加快了研发进度,提高了需求的准确性和符合度质量。在面板中将需求状态分为Draft、Todo、Developing、Developed、Testing、Closed六种状态。面板上的纸条写着具体的需求编号,可以在项目管理工具禅道里准确的查询到。

利用项目管理工具禅道的需求管理实现需求生命周期的可跟踪性管理,以保证团队执行力,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看出,需求状态(status)字段,总共有四种状态,分别是草稿(draft)、激活(active)、已变更(changed)和已关闭(closed)。对应为需求的流程操作共有:创建、变更、审核、关闭、激活。需求还有一个阶段(stage)字段设置,用来描述激活的需求在研发过程中所处的阶段。目前总共有已计划、已立项、未开始、研发中、研发完毕、测试中、测试完毕、已。会自动根据不同类型任务的变化来自动计算需求的研发阶段,其规则如下:

1)如果需求关联到了计划,还没有关联到项目中,则需求的研发阶段是"已计划"。

2)如果需求关联到了项目中,但还没有分解任务,则需求的研发阶段是"已立项"。

3)如果需求关联到了项目中,且进行了任务分解:如果有一个开发任务进行中,并且所有的测试任务还没有开始,需求的研发阶段为“研发中”。

4)如果所有的开发任务已经完成,并且所有的测试任务还没有开始,则为“研发完毕”。

5)如果有一个测试任务进行中,则视为“测试中”。

6)如果所有的测试任务已经结束,但还有一些开发任务没有结束,则视为"测试中"。

7)如果所有的测试任务已经结束,并且所有的开发任务已经结束,则视为"测试完毕"。

8)如果需求关闭,且关闭原因是“已”,则需求的研发阶段是“已”。

通过以上需求管理的有效改进措施,有利保障了需求开发和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软件质量,并且提升了研发效率。

第二,为了有效减少软件后的缺陷,一方面研发内部管理需要从设计、编程角度预防缺陷产生;另一方面从测试角度,需要严防死守,防止重要缺陷漏测,建立了iCPF完善的测试管理执行体系。能够有效预防缺陷产生,才能很好的解决质量、成本、进度问题。如下图所示:

软件测试的另一个经济目标是尽早发现缺陷,降低修复及售后服务成本。显然,每一个已产品中的缺陷除了会影响产品及企业的声誉外,还会直接增加产品的售后服务成本。无论是派人到现场调试,或研发、补丁程序都要远比在前的修复成本昂贵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事实上,许多统计资料表明,在研发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程、测试、上线每前进一步,发现和修复一个缺陷的平均成本要提高10倍。在代码复查阶段,平均1-2分种能发现和修复一个缺陷,在初始测试阶段要10-20分钟。在集成测试时要花费1个小时或更多,在系统测试时要花10-40 个小时。所以软件测试除了可以揭示和评估软件产品的可靠性之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早地找到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三,团队执行力是有效解决各类问题的关键因素,也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一时一事的监控和督促对产品整体质量起的作用有限,需要在各级leader坚强领导和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下建立和完善项目级QA平台,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纠正偏差,从项目管理流程培训到里程碑进度管理,从文档评审到事故管理,从而有效加强了团队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管理,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一个基础推进平台。

最后,通过以上需求和缺陷方面各种管理和技术措施的改进,兰州的“甘肃移动中小企业云计算平台”项目最终得以顺利验收通过。该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和成本内,满足了客户的预定需求,最终验收测试结果达到项目预期质量目标,一级缺陷和二级缺陷的清除率为100%,三级缺陷清除达到90%以上。近日,公司收到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发来的表扬信,客户高度赞扬了公司研发团队在西北中小企业云平台项目中的专业技术和优良品质,高标准、严要求顺利完成了西北中小企业云平台的建设和上线,并保证了平台稳定可靠地持续运行。

基于云计算和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先技术和高品质服务能力,公司从2012年9月开始全力投入该平台的建设。历时一年多,现已在平台建设、运维、客户发展等阶段获得重要成果,对加快甘肃省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带动企业产业链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西北中小企业云平台作为政府和企业的专属云服务平台,自2013年4月26日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已有近50项企业应用成功上线,满足办公、管理、营销、通信等应用需求,覆盖政府、制造、零售、物流、旅游等行业。凭借先进的信息化机房及配套设施,电信级的高计算处理能力、快速存储和高等级安全保障,目前拥有集团企业客户将近4000家,业务用户10万多户,在全国同类型的云计算平台中处于领先地位,开拓了业务模式的先河。未来,该平台将面向西北十省进行拓展,西北地区的中小企业将开始真正享受到即用即取、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云式”信息服务。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信息系统质量管理

摘 要:2012年6月,我公司顺利中标**大学附属医院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管理平台”信息集成系统,合同签订后,发起人编写了项目章程,指定我为项目经理,并为我授权,主要负责项目实施开发和项目管理。该系统投资额共1000万,建设工期为1年。系统工程浩大,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外部环境运行复杂,具有严格的高安全性,标准性,实时高效,兼容性和可靠性要求。我们以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关键技术实现方法采用了SOA架构服务体系,使用了基于RUP软件工程方法,对项目进行了科学的管理,项目于2013年7月正式通过客户验收,并赢得了业内的好评。

关键词:信息系统;SOA架构

质量是信息系统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对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一个项目来说,更是如此。本文结合我的实践经验,以此项目为例,讨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以质量管理过程的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为主线,进行阐述。

2012年6月,我作为项目经理参与了**大学附属医院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管理平台”信息集成系统。其目标是通过该核心平台构建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单病种管理和临床路径系统,以实现医院内部的pass,医技,护士站,医生站,以及其他重要系统之间无缝的共享和交换数据,通过合理调配各项医疗资源,提高了医疗响应速度,增加就医覆盖面,提高就医质量,降低就医和管理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医院、数字医院、网络医院和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形态。

该系统采用SOA架构,服务器采用J2EE+ORACLE模式开发,使用ORACLE 10I版本和HP的580G7作为服务器,运行在企业版LINUX5.4操作系统上。使用WEBSERVER作为关键技术和中间件。

由于卫生部具有严格的电子病历规范要求及系统高规格的实时可靠性能要求,因此,本系统中,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项目经理,除了对其他管理领域进行了克制恪守的管理外,特别对质量管理从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进行了管理。

1 质量策划

质量就是满足产品或服务明确或隐含的需求能力的各项特征之和。质量计划用于确定适合项目的质量标准并决定通过什么过程、何种方法、何种技术、工具满足这个标准的过程。因此质量策划首先是从适合于项目相关质量标准开始,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我和我的团队参照了公司质量策略和质量指导方针,反复商讨,并经过与高层经理、项目组相关成员、客户等干系人的沟通,了解他们对本项目的质量要求与期望,确定了本项目的质量目标:讨论并确定了“绝不把不合格的产品带到下一阶段”作为本系统的基本质量目标。

基于质量出自计划而非出自检查的共识、理念,我们依据项目章程,项目整体管理计划和项目范围说明书,结合公司的组织过程资产,并考虑到环境和组织因素,通过基准分析的方法,制定了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质量度量指标和质量检查表,确定了质量责任人。并且确定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品质量需达到以下具体量化要求:(1)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92;(2)产品前缺陷密度

质量计划编制任务完成后,我们召集高层经理、客户、项目管理部等相关干系人对质量保证计划进行了评审。评审工作非常必要,一是可以从项目成员那里获得反馈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对计划进行改正修订。二是使大家对描述在质量计划中的相关角色、职责、活动等内容保持一致认识。

2 执行质量保证

在it项目中,用户的期望转化为产品的规格和定义,就形成了项目的范围。产品和期望及规格的偏差度就构成了项目的质量,所以项目质量保证是贯穿项目生命周期的,质量保证过程的目的就是确保项目中的所有工作过程必须满足于客户的期望及规格。它主要有两大重要作用:对外,使客户对产品质量和项目质量有信心;对内,使领导对团队的产出物及产生这些可交付物的过程有信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一方面让客户参与进来,一方面定期举行项目评审会,定期给项目相关干系人发送质量报告。

为了更好地做项目质量保证工作,在项目重大里程碑节点,在例会上回顾了项目执行过程及经历约束,分析了过程中无价值的活动,吸取了经验教训,经过详细的过程分析,为下一节点项目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项目执行中,质量保证人员按计划实施质量检测,通过质量相关检查,获取质量相关数据,填写质量检查表,并依据检测情况和记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与当事人协商改建,问题解决并验证。知识型员工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引导的意识,更是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渴望,加之我平时输灌的质量理念,在项目执行期间,可交付物几乎都符合预定义的质量指标和相关规范。

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就是监控具体的项目结果以确定使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制定有效的方案,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它主要在于交付物或阶段性产品的质量把关的过程,确保检查做的是否正确。我们知道,项目质量形成于项目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质量责任往往在于管理。为了确保项目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系统考虑各种影响系统质量的因素,将所有影响系统质量的因素都采取有效的措施监控起来。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测试等阶段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注意贯彻预防为主和检验把关相结合的质量控制原则,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在实施过程中,按照PDCA的质量循环要求,实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本系统中,我尤其注重测试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导客户参与了测试方法,测试用例,测试计划的编制工作,通过有计划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并通过相应的沟通渠道,与相关干系人沟通互动,实时掌握质量状况。

通过OA工程师的日常审计、开发人员间的代码互查、里程碑的工作总结以及执行有效的测试等手段,来发现项目进展中的偏差及不合格项。对于超出即定标准的偏差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系统的关键指标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全面的监控;在各个重要控制点,如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工作完成之时,实行阶段性审查和评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相应的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予以解决。

对应发现的质量问题,我首先组织小组讨论,会议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大家积极发言,而又不偏离主题,我要求团队成员会前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将要讨论的质量问题,这样可以集中大家的思想来深入思考,并在思考中领会质量意识,同时,确定一个人,负责将会以上大家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文档工作非常重要,一是可以做好记录,二是可以整理思绪,三是让家看到讨论的合理性,不用讨论原因和解决办法,互相尊重,不攻击别人,也不打断别人的话,做好记录。会后,将记录整理好的问题列表发给大家,共同决定纠正措施,并验证改进后的结果。

通过我和团队的努力,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工具,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在**地区确立了示范效应,赢得了客户及业界的好评,本项目的成功得益于我成功的运用质量管理的过程。当然,在本项目中,还是有些不足之处的,比如在项目实施中,质量保证人员生病请假2周,致使质量工作出现了小波动,经过我及时干预、纠偏,并没有对项目质量产生什么影响。作为项目经理的我深知,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科学,只有努力学习项目管理相关知识,技能,在实践中断了提示自己的业务和管理水平,才能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飞机研制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探索

【摘要】结合飞机研制程序要求及质量控制特点,通过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剖析功能实现诉求,研究建立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飞机研制质量管理系统,探索“大数据时代”提升飞机研制质量管理能力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一、引言

飞机研制是一项高技术含量、长周期、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全过程、全系统质量管理是飞机研制成功的重要保证,其要求严格按照飞机研制程序管理和控制设计、生产、试飞、使用等各个环节,理清飞机研制中多层次、多环节及相互关联的质量管理工作流程,清晰记录各项质量活动数据、信息。随着航空装备的不断发展和技术革新,飞机研制信息化工程逐步推进,质量管理过程各类质量信息量庞大繁杂、复杂,质量管理所花费的人力和物质消耗增长迅速,基于纸质媒体和工作流程的传统模式暴露出质量数据汇总、统计和管理难度较大、综合应用性较差,及时追溯性不强,质量问题处理过程不便于综合分析,不利于制定及时、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以质量过程为基础的,贯穿飞机研制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飞机研制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全过程、全方位提升质量管理效率和执行力,增强持续改进能力。

二、建设目标

建设飞机研制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按照GJB9001的要求,结合飞机研制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质量工作流为驱动,开发适合当前我国飞机数字化研制质量管理要求的应用系统;建设一个基于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对内部及外部有关质量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并能够与其它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或信息交互的质量管理系统。

通过实施质量管理系统,将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一)建立质量文档管理平台,有效管理GJB9001质量体系文件和各种质量记录,保证质量文件和记录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二)建立质量工作流程管理平台,全面有效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质量活动,包括质量评审、质量检查、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等。工作流管理实现快速、有效的流程控制、调整管理能力,能够覆盖飞机研制过程中各种质量活动流程管理的要求,实现质量活动的可追溯性。

(三)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不符合项归零管理的要求,建立不符合项归零与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不符合项的提出、归零和验证全过程,并分类管理各类不符合项及其归零、验证数据,以便随时查询和再利用。

三、需求分析

(一)功能需求分析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应涵盖飞机研制质量管理的主要业务,覆盖飞机研制过程中的全部活动(包括:质量体系建设与运行过程,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协作单位质量管理、上报机关质量信息等),涉及全员、贯穿全过程(论证阶段、方案阶段、设计阶段、试制阶段和生产使用阶段),是一个多层次的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示意见图1:

应用功能层面,综合“质量体系建设”和“飞机研制质量控制”业务,覆盖各种质量活动流程管理的要求,设定“质量文档管理、质量基础管理、质量审核、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顾客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管理、问题归零管理、质量师系统管理”等九项功能实现。

基础功能层面,设定“系统管理、协同管理”两项功能,系统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通过系统管理实现系统运行的各项参数的配置、用户权限的管理、业务流程规则的制订等。协同管理是系统各个模块和各个用户协调有序开展工作的共同工作环境,提供质量公告信息的显示、用户待办事宜列表、系统内消息的收发功能,方便质量公告和通知等信息的、待办事宜的上传下达、内部消息的即时沟通。

设定综合监控分析模块,作为系统的主界面,对各个模块中,需要监控的各种计划、措施、流程、任务等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和显示。

图1 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示意图

(二)流程设计

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各项业务,按照质量管理“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模式形成各项具体业务工作流。典型的流程逻辑示意见图2。

图2 业务流程逻辑示意图

四、实施与应用

(一)系统概况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管理单位内外部业务中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文档、流程,并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监控,使用人员包括单位领导层、质量部门、研发部门及其他职能机关人员。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包含11个模块:包括两个基础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和协同管理;九个应用模块,分别为质量文档管理、质量审核管理、质量基础管理、设计过程质量管理、质量师系统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顾客信息管理、质量问题信息管理、质量问题归零监控。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主要业务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1.质量文档管理:质量文档的管理是建立、保持质量体系运作的基础工作。质量文档管理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模板、各类作业文件的编制、审批、会签、批准,以及更改管理、作废管理和版本管理等内容。

2.质量体系内审、二方审核、三方审核及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的流程和文档管理,以及各类审核的不符合项的统计分析。

3.质量师系统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质量师系统文件管理、计划及总结管理、质量信息管理、质量活动管理、大事记及成员单位基本信息管理。

4.设计过程质量文件管理、质量复查管理、试验前检查以及设计质量评审的管理。

5.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实现对飞机配套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要质量记录(拒收单、军检记录、合格证发放记录)汇总结果进行编辑、查询管理。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管理,直观了解单位内部飞机配套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情况,促进配套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改进。

6.顾客基本信息管理、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满意度统计信息查询管理。

7.质量目标与计划管理、质量培训管理、QC小组管理、质量检查整顿活动管理及上报信息管理等质量基础工作的管理。

8.质量问题报告与处理、外部反馈质量问题管理、拉条挂账问题及其他质量问题等质量问题信息的管理。

9.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内各种质量问题处理及归零的监控。根据要求的完成日期,对于即将到期的内容进行提醒,对于已经超期的内容进行警示。

(二)主要特点

1.将各模块所产生的质量活动,以任务为触发机制,设定不同的工作流程,任务自动流转,权限动态分配,过程及时监控。典型业务流程示意见图3。

图3典型的业务流程示意图

2.各功能模块与“问题归零监控”模块相关联,可分类管理和监控各类问题/不符合项的归零过程。具有问题处理警示及问题统计、分析和利用功能,以宏观和可视化的报表展示,提供及时、准确飞机研制质量状况。

五、结束语

基于工作流的网络化、集成化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必将改进飞机研制单位质量管理手段和模式,加强飞机研制过程及各类质量数据的管理,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实现质量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飞机研制综合质量管理水平。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建探析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意义,以DYK为例,分析了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改善措施,展望了发展趋势。指出当前要使整车部件信息保持一致,使生产过程工艺信息实现全覆盖,使分析运用功能得到改善和提升,实现人机对话和管理自动化。而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实现整车部件信息通过电子扫描系统自动录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记载车辆的生命周期;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关键词】 汽车企业;DYK;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创建

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12年,全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纪录,已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

汽车产销量的极速增加给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家用汽车召回71次,累计台次达2765065辆,汽车产品的质量已关系到汽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能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高效而又简捷的管理方式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已成为各大汽车企业的战略需求。

一、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改善、传输和存储,并通过电子平台实现人机对话的管理体系。它是以过程为基础,将若干个相互关联的过程及其子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并通过PDCA循环,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继承了汽车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及经验,在把握改善机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升顾客满意度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快速传输质量信息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网络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它与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相比,能实现信息录入与使用同步化,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汽车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完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质量监督、管理和应用的系统,它能实现众多公司若干产品的质量信息汇总和产品质量的自动控制,并能通过系统先期发现和把握改善的机会,通过PDCA的反复循环,实现汽车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3、有效地节约成本

完善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系统,应用多种质量管理软件,对以往和现在产品的质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给质量改善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

(1)通过质量信息系统能有效地监管各公司的产品质量现况,实现质量目标和实绩的对比,并按实际需求调配和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成本的节约。

(2)通过质量信息系统,能自动检测产品质量的波动状态,并自动提示改善时机和改善信息,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先期改进,避免事后返工的成本损失。

(3)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通过质量信息系统能迅速地收集历史相关信息和改进措施,能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质量改进。

4、丰富的历史案例

完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储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包括部件的设计、选材、开发、生产、储存、运输、工艺过程和作业标准等),记载着丰富的历史案例(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丰富的信息和案例给新车开发、质量分析、质量改进等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许多汽车生产企业开始研发并使用供应商质量管理、装配过程质量管理、售后质量管理等信息平台,并将这些与质量相关的信息构建系统,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DYK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倍受关注,公司2009年产销24万辆,行业排名第17位,2012年产销突破48万辆,跻身行业前7强,短短的3年时间,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倍增。

DYK在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快速发展,使得它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也倍受关注。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质量目标管理系统、研发质量管理系统、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制造质量管理系统、售后质量管理系统、计量设备管理系统、质量改善系统以及完成车评价系统等8大系统,基本实现了从车辆的设计到最终顾客反馈等系列质量过程的覆盖。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代表了国内主流汽车企业的构建水平,且具有先进性。下面就以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介绍国内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其功能。

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名称为GQMS(Global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它将质量管理从目标的设定开始,监控研发质量、部品质量、整车制造质量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过程,形成基本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1、质量目标管理系统

质量目标管理系统是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通过对各分工厂上一年度质量的实绩统计和新车型开发数量等参数的综合评判,制定各分工厂的质量目标。各分工厂根据起亚总社的质量目标要求,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子公司或分部门,以目标完成率作为各公司及部门的质量业绩依据,进行质量监督和考核。

2、研发质量管理系统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设有专门的产品研发系统,但研发系统是高度的机密,所以GQMS系统中的研发质量管理系统主要提供整车生产工艺标准、检查工艺标准、检具、夹具标准以及完成车的评价及扣分准则等。

3、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

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包括供应商名录、业绩&目标、工艺过程、ISIR(Initial Sample Inspection Report)、产品改善查询系统、产品试验&认证、售后反馈等七个子系统组成。产品改善查询系统包括供应商自我质量改善部分和整车厂反馈的质量问题改善部分;售后反馈系统是整车售后发生的部件质量反馈记录及对其改善的详细信息。

4、制造质量管理系统

制造质量管理系统包括综合现况、问题点现况、车辆别现况、WORST TOP、改善率现况以及基础信息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车辆从焊装、涂装、总装、入库、发货等过程的检查记录和历史车辆的过程质量查询。

5、售后质量管理系统

售后质量管理系统由车型别理赔现况、理赔信息查询、CSI、SSI 等子系统构成,该系统支持理赔单台账查询,并展开售后旧件返回跟踪管理,实现旧件返回过程管控。系统还支持理赔信息损失分析、车型别理赔分布分析、零部件分布分析、早期故障率分析等质量统计分析等,为整车质量可靠性改进提供有效输入。

6、计量设备管理系统

计量设备管理系统支持计量设备检定、校准或检验的状态查询,并自动提示不符合使用条件的计量设备警示。计量设备系统始终按照设备的检定、校准或检验日期的序列排列,以便信息查询。

7、质量改善系统

质量改善系统分为质量现况、部门别质量改善、部品别质量改善、完成车质量改善、售后质量改善5个子系统。系统自动生成部品及部门别质量现况,并按时间别(年度、季度、月度)质量问题排序。系统支持过程、整车及售后反馈等过程的质量故障及改善过程的信息查询。

8、完成车评价系统

完成车评价系统包含部门评价系统、公司评价系统以及全球评价系统。部门评价系统详细记录整车日常评价的问题点、改善状态等信息;公司评价系统是指由公司级高级质量评审团定期对车辆抽查评价的问题点记录系统;全球评价系统是指由起亚汽车株式会社委派专职人员,定期到世界26个工厂进行车辆质量评价,并记录质量评价结果。

四、国内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和改善措施

虽然国内主流汽车企业(包括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都实现了从质量目标的设定到各过程质量的监控,从而实现对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过程全面的质量管理,但国内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还处于初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下面仍以DYK为例说明国内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改善需求和方向。

1、整车部件信息

DYK的整车部件除安全气囊、ECU、BCM等核心部件有条形码信息存贮外,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没有录入其它部件的详细信息(发动机、变速箱、FEM模块等仅录入总成加工信息),部品的生产批次仅能通过产量的推算获取。当市场反馈某一部件出现故障需要追溯时,仅能根据该部件的生产批次,推算可能的生产车辆,而不能准确地确定车辆的范围,给车辆的追溯带来了困难。

改善方向:供应商和整车厂识别关键部件(包括摆臂、拉杆、紧固螺栓等),通过条码或适用起点的形式,区分车辆别部件的加工信息,使得车辆的VIN码能与关键部件的加工信息(包括材料、加工设备、工艺参数等)保持一致。

2、生产过程工艺信息

生产过程的工艺信息包括生产过程设备、夹具、检具、环境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过程信息。DYK部分生产设备(如焊接机械手、烤漆房、制动液或冷媒加注设备等)没有运行状态的存贮功能,而在扭矩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存贮车辆的扭矩紧固信息,但该设备运行信息没有和质量管理系统联网,所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生产过程工艺信息仍处空缺。

改善方向:增加设备的存贮功能,并将设备、夹具、检具、环境等运行参数与车辆的VIN码相对应,运用联网或录入的方式,实现过程信息的全覆盖。

3、分析运用功能

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没有充分运用计算机软件的计算、统计、推理和分析的功能,仅对问题进行简单的排列,如TOP10、改善率等。

改善方向: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功能,通过质量现况统计,系统能综合分析设备、夹具或人员等因素,并运用数理统计、人机功效、FEM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潜在的或系统的改善需求和改善方向。

4、人机对话

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将管理职责和管理要求有机地联系起来,也没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或通讯优势,实现人机对话和管理的自动化。

改善方向:系统综合分析质量信息,并将改善或管理需求按人员的职责进行区分,并通过网络或通讯系统提示相关人员需要管理或解决的事项,系统自动跟踪处理事项,直至形成管理事项的闭循环。

五、未来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质量管理科学的发展,未来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将会融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运用标准化的开发平台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1、整车部件信息通过电子扫描系统自动录入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现在不能实现的整车配件信息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输入成为可能。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扫描,自动识别和存贮整车各部件的条码或电磁信息(在部品内植入电磁芯片),当车辆的某一部件出现故障,能通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查询该部件的诸如设计、材料、试制、生产、检查、设备以及整车使用状态等系统的过程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与该部件以往相关故障事例的对比分析,能迅速地分析部件的失效原因或改进方向。

2、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记载车辆的生命周期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与车载电脑的远程对接,跟踪和记录车辆的使用状态。当车辆需要维修或保养时,车载电脑能自动提示客户需要维修或保养的事项,并存贮维修或保养信息(包括更换件的批次等),从而实现车辆生命周期的记载。

3、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自动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的质量信息和管理过程,并通过网络自动提示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业务,相关人员也可通过网络,查询自己质量工作相关业务的处理状态。这种自动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的质量信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自动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六、结语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质是通过网络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网络自动反馈质量信息、控制产品质量过程,并以一种高效而又简捷的管理方式,实现产品质量的全面管理。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做好这一工作。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1 引言

“众所周知,研发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构成了企业管理的三大系统,质量管理作为研发和生产过程的监督和质量保障,在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然而在企业信息化的今天,质量管理过程信息化平台的缺失和质量信息孤岛的存在已经日益凸显。研究和开发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质量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质量管理,是当前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采购和销售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直接面向市场的两个重要环节,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供应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后续加工质量乃至成品质量;而销售环节直接面对顾客,是了解顾客需求和顾客对现有产品质量满意度、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窗口”[2]。本文将主要围绕这两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来探讨和阐述中小企业实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路线,简要介绍伊捷公司实施的供方与采购管理软件和售后服务管理软件的设计思路、要点和方法。

2 中小型企业实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路线

质量信息是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反映产品质量情况及其变化的各种数据、图表、图像、文字及符号的总称。质量信息蕴含于产品寿命循环的各个阶段,也覆盖了企业的各级、各类人员和各部门之间,是企业质量管理得以顺利推行的保障。“目前许多质量信息仍采用表单传递、人工流转的方式,信息传递缓慢,数据割裂不全、文件分散缺失,缺少集成性。一些质量管理类软件,大多集中于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文档管理、简单质量报表查询,缺乏实用性。”[3]

信息系统的研发实践表明,不像生产物流系统等运用数据库作支撑可完成整个系统开发,质量管理软件有自身较大的特点,不仅须提供质量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查询功能,还必须提供一个容纳各种类型文件的平台,如供方评审报告、质量检验报告、故障分析报告、持续改进计划等一系列原始资料,以及质量认证中形成的巨量程序文件。只有数据、文件有效地相结合,才能完美诠释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在质量管理软件中引入数据库概念,质量分析的大量数据处理,查询服务才能变得简便快捷。SQL Server就是这样一款功能特别强大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工具提供企业级的数据管理。SQL Server丰富的编程接口,为程序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支持OLE DB和多种查询。因此,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数据库能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

PowerBuilder是一个专业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由于它的强大功能,很多程序开发人员都在使用。但PB自身的报表功能和文字报告功能却不强,似乎不适合编写像质量管理这种需大量文字图形进行描述的信息系统,但PB提供的超强的OLE技术,让各类文档的调用变得相当轻松便捷,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提供强大的文字说服力。OLE是Windows系统中允许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和程序功能的一种标准的面向对象技术的便利方法。利用OLE可以实现PB数据窗口与excel进行通信,编辑word文档,浏览PDF、CAD等文件。这样,质量管理中的各种文档并存因OLE技术都得以解决。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采用PB做前端开发工具,后台应用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了一套C/S构架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在质量数据仓库建设与数据挖掘方面提供较强的信息平台支撑系统,促进和配合公司整体业务资源的重组整合和流程优化。

伊捷公司是一家传统的柴油机燃油喷射产品的制造企业,总成机型达四百多种,供应商近60家,形成一个“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生产模式。根据用户的需求标准和公司的自身特点,公司质量管理的重点如图1所示,关注二个市场(即用户市场、供应商市场)和两个过程(即产品试制过程、生产制造过程)。作为一家转制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始终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追求简约的基础数据维护,系统的程序设计开发,集约的信息操作平台。

伊捷公司供方与采购管理系统具备二方面功能,从商务角度主要包含供方合同管理、采购计划定制、采购进度实时监控,从质量角度主要覆盖进货实物质量管理、供方过程质量监控、供方产品质量信息跟踪。

本系统主要由供方基本信息模块、供方采购计划模块、供方产品检验模块、供方过程监控模块、供方质量跟踪模块等组成,下面做重点介绍:

(1)供方基本信息模块

主要包括供方目录管理、供方合同管理、采购价格管理、商务信息管理、质保信息管理等,是合格供方的相对静态的数据资料。人机对话界面具有基本的增删、维护、存档、查询等操作,由专人负责输入与变更,查询设置权限。该模块主要功能:存储供方真实、完整的能力信息,提供可靠、可对比性的分析资料。

(2)供方采购计划模块

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本系统设计的采购计划编制模式,遵循最小库存量原则。该模块的重要功能,不仅是方便的计划编制,而且在于采购进度实时监控的设计,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能检索和提示每一笔订单项目的进度状况和入库信息,达到有效的计划控制。

(3)供方产品检验模块

供方产品从进货到入库,对跨部门跨单位的信息流转管理,系统采取集约化的流程设计,电子交验单是信息载体,本系统具有交验单生成、交接、处置、审核、反馈、存档、撤销和综合查询等功能。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汇总,能准确反映供方实物质量的状况。

人机对话界面均设计“信息提示栏”,供有选择的摘取,达到方便操作、标准化操作、防止误操作的目的。如交验单生成的操作,只能从界面提示的“供方采购目录”中摘取供方的代码,进货产品的件号,填上交验数量,计算机自动按规则编号,即可生成有效的交验单。如交验单处置的操作,根据界面提示的“待处理交验单目录”,对供方进货按作业指导书抽样检验,除特殊的文字表达外,只须填写选择性的处置意见。

(4)供方过程监控模块

本系统按照ISO16949的标准,设计的供方过程监控模块,覆盖新供方导入评审,定期的供方过程评审,以及专题的供方过程评审。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汇总,能整体反映供方在“人、机、料、环、法、测”等过程控制的状况。

过程评审,既有填充式数据表格,更多的是描述式文字报告。本系统对评审中的文件和图片资料,通过编码和在人机对话界面设置OLE控件,从而具备链接、嵌入、调用的功能,实现文件、图片同数据库融为一体的规范管理。

(5) 供方质量跟踪模块

本模块主要功能针对供方提供的产品,在进入制造系统和用户市场后,暴露出来的质量缺陷或质量故障,进行信息的收集梳理,评估并反馈到供方过程监控模块,组织专题的供方过程评审。系统设计的信息收集渠道大致分:“入库检验不合格”“生产过程调换”“零公理故障”“三包报修”等,其中入库检验不合格信息,由本系统供方产品检验模块自动转入,零公理故障和三包报修信息,由下述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反馈。

4 伊捷公司售后服务管理系统简介

伊捷公司售后服务管理系统同样具备两方面功能,一是围绕用户需求的售后服务管理,从用户的故障报修,派工服务单发出,维修站服务信息反馈、服务费用结算、故障责任分析认定以及责任追索,形成一个敏捷、完整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二是围绕三包故障的质量信息管理通过设置选择性查询的功能,使大量而分散的故障信息,快速地梳理成有价值的质量信息,形成可靠的质量信息调研分析平台。

本系统主要由服务单管理模块、质量信息综合查询模块、系统设置维护模块等组成,下面做简要介绍:

(1)服务单管理模块

用户故障信息从反馈、服务、结算到责任认定、追索,是一个跨单位、跨部门的作业过程,既有快捷服务的要求,又有事后处置的工作。整个过程中,电子服务单是信息载体和基本凭证,因此本系统设置服务单生成、服务信息反馈、服务费用结算、故障责任认定等管理功能,分别由商务部、质量部根据服务进程和反馈信息操作。

电子服务单由计算机自动编号,人机对话界面中,涉及质量信息的字段,大都设计为可选项,既规范,有利数据处理,又方便操作。

(2)质量信息综合查询模块

本系统通过对用户故障信息的处理,从多个侧面、多种选择形成很强的质量信息查询功能。如“故障模式”查询,系统可以检索某一时间段制造的产品;或某一种故障模式的市场反馈信息;也可以自动分析某一时间段,各类产品的市场故障信息、发生频次及处置方式等。

借助这个信息平台,有助于动态掌握、系统分析产品的质量状况,及产品持续改进的方向。

(3)系统设置维护模块

本系统既考虑用户的使用层次,又考虑信息的处置需要,许多字段内容,采取规范的标准化设计,只提供可选项,不能随意填写,为此专门设计系统设置维护模块,如产品型号、件号、故障模式等的表达方式,维修站的基本信息,由专人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维护。

5 结论

综上所述,伊捷公司目前正在实施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质量信息同采购、生产、服务信息有机结合,实现系统化管理;第二,根据质量信息特点,运用计算机技术,数据仓库同海量文件有机结合,实行集成化管理。

根据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技术与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趋势,未来制造业的企业质量管理技术的覆盖面、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优化方法、支持平台与工具等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质量管理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深度不断加大,质量系统与相关系统的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在面向过程的多功能业务管理和跨部门的多点协作将是未来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数据质量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企业的数据质量与业务绩效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高质量的数据是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管理提升的重要支撑。本文重点研究数据质量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步骤或方法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并以电力安全生产设备数据为基础,讲述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提升生产设备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数据质量;业务绩效;信息系统;现状

1.数据质量背景

南方电网公司2012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扎实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推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数据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业务数据、统计信息的有用性及其价值,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公司管理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数据质量专项工程,切实落实“突出抓好数据质量”的要求,深化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管理提升和管理精细化。

2.数据质量现状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公司在数据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整体数据质量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还存在诸如缺乏统一管理、数据源不唯一、责任不明确、缺乏企业资源统一建模以及数据标准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以安全生产设备为例,问题主要如下:

(1)缺乏统一管理:目前设备涵盖了变电、输电、配电网,变电和输电设备的管理主要在主网生产或资产系统中集中管理,而配网设备则是在营配一体化或配网生产系统中,管理源头不统一。

(2)数据源不唯一:主网生产系统、资产系统、营配一体化系统、配网生产系统由不同的厂家在不同时期建设,数据要求不统一,导致数据源不统一。

(3)责任不明确:设备数据的建立横跨了工程、物资、生产、财务等多个部门,涉及的业务部门多、数据复杂、信息量大,数据未进行很好的职责划分,导致业务部门在数据信息的录入和管理上缺乏指导及考核,数据的质量不高,管理混乱。

(4)缺乏统一建模:由于系统建设的周期不一致,对设备的数据的应用范围要求也不一致,未形成统一的设备模型,导致同类设备,在元数据模型上存在差异,影响到数据分析及数据质量。

3.数据质量概述

数据质量也就是信息质量,不良的数据将产生不准确的信息和较差的业务绩效。在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对数据质量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早期对数据质量的关注点主要是提高数据准确性,随着系统功能和定位的不断延伸,关注的重点逐步由数据准确性扩展至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等方面,这些内容也属于数据质量的范畴。

数据质量好不好,首先需要考虑数据质量六大基本要素是否满足,所谓六大基本要素是指:

完整性:主要包括实体不缺失、属性不缺失、记录不缺失和字段值不缺失四个方面;

(1)唯一性:指主键唯一和候选键唯一两个方面;

(2)一致性:指统一数据来源、统一存储和统一数据口径;

(3)精确度:指计量误差、度量单位等方面的精确程度;

(4)合法性:主要包括格式、类型、域值和业务规则的有效性;

(5)及时性:指数据刷新、修改和提取等操作的及时性和快速性。

4.影响因素分析

如图1所示,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四方面:信息因素、技术因素、流程因素和管理因素。

4.1 信息因素

由于对数据本身的描述理解及其度量标准的偏差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产生这部分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元数据描述及理解错误、数据度量的各种性质得不到保证和变化频度不恰当等。

(2)元数据描述及理解错误中的相关元数据主要包括业务描述、业务规则、业务术语、业务指标口径等。

(3)数据度量和变化频度提供了衡量数据质量好坏的手段。数据度量主要包括完整性、唯一性、一致性、准确性、合法性。变化频度主要包括业务系统数据的变化周期和实体数据的刷新周期。

4.2 技术因素

主要是指由于具体数据处理的各技术环节的异常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技术实现上的某种缺陷。数据质量问题的产生环节主要包括数据创建、数据获取、数据传输、数据装载、数据使用、数据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4.3 流程因素

由于系统作业流程和人工操作流程设置不当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主要来源于系统数据的创建流程、传递流程、装载流程、使用流程、维护流程和稽核流程等各环节:

(1)创建流程质量问题主要指操作员数据录入时缺乏审核流程;

(2)传递流程质量问题主要指通信流程沟通不畅;

(3)装载流程质量问题主要指清洗流程缺乏/不当、调度流程逻辑错误、数据加载流程逻辑错误及数据转换流程逻辑错误;

(4)使用流程质量问题主要指数据使用流程缺乏流程管理;

(5)维护流程质量问题主要指缺乏变更维护流程、缺乏错误数据维护流程、缺乏数据测试流程以及对人工后台调整数据没有严格的流程监控;

(6)稽核流程质量问题主要指缺乏数据错误反馈流程。

4.4 管理因素

由于人员素质及管理机制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如人员培训、人员管理、培训或者奖惩措施不当导致的管理缺失或者管理缺陷。

5.数据质量管理过程

数据质量管理(Data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对数据从计划、获取、存储、共享、维护、应用、消亡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里可能引发的各类数据质量问题,进行识别、度量、监控、预警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并通过改善和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使得数据质量获得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管理是循环管理过程,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可靠的数据提升数据在使用中的价值,并最终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

5.1 数据质量管理方法

数据质量管理借鉴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以事实为驱动,讲信息和数据质量提高周期分为评估、认知、行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开展相应的具体数据质量管理活动。如图2所示:

(1)定义和商定问题、时机和目标,以指导整个数据质量管理的工作。

(2)收集、汇总、分析有关形式和信息环境。设计设计捕获和评估的方案。

(3)按照数据质量维度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4)使用各种技术评估劣质数据对业务产生的影响。

(5)确定影响数据质量的真实原因,并区分这些原因的影响的数据质量的级别。

(6)最终确定行动的建议,为数据质量改善制定方案,包括数据级和组织级的。

(7)建立数据错误预防方案,并改正当前数据问题。

(8)通过改进组织管理流程,最大限度控制由管理上的缺陷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9)对数据和管理实施监控,维护已改善的效果。

(10)沟通贯穿管理始终,循环的评估组织管理流程,以确保数据质量改善的成果得到有效保持。

5.2 数据质量分析流程

在明确评估方法后,需要对数据开展分析工作,评估对业务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5个步骤:

(1)识别需要审查的数据集合;

(2)按照业务用途对数据集归类;

(3)利用分析工具对数据集进行经验分析;

(4)列出所有潜在的异常之处;

(5)对于显现出的数据缺陷,提交给数据专家进行处理并评估潜在的业务影响;

本质上,对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是为了评估:

(1)生成记录的比例;

(2)数据值产生的每个属性的数量;

(3)经常发生的值;

(4)潜在的极端值;

(5)同一个表内列之间的关系;

(6)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5.2.1 数据质量规范定义

根据分析的结果,建立数据质量规范,对数据质量管控要求进行明确的约束,需要体现的内容包括:

(1)可测量性:规范要具有可测量性,在不同的业务范围内,可以进行计量;

(2)业务相关性:要与业务期望相匹配;

(3)可接受性:数据的质量维度表达了业务的需求,对质量维度的测量提供了一个数据质量水平,应设定一个符合业务需求的质量水平基准,当低于这个基准时,应及时处理;

(4)责任分工:当数据质量不符合业务期望时,按照预定义的职责,应该有人对此负责采取处理措施;

(5)可控制性:恰当的数据质量测量维度应表达业务控制的要求,换句话说,当数据质量进入不良的范围时,应触发数据改进流程;

(6)跟踪性:持续跟踪数据的改善过程。

5.2.2 数据质量业务规则定义

在数据质量管控要求范围内,参考数据质量维度,对数据集的每个数据项进行业务规则的定义:

(1)值范围检查:录入的数值在枚举值范围内,如邮政编码;

(2)定义一致性:在全流程中,保证数据的定义被一致性的理解;

(3)范围规则:数据的属性值应确保在一定范围内(时间的、数字的、预定义的);

(4)格式符合度:为数据制定要遵循的模式,如电话号码模式;

(5)匹配性检查:某些数据属性值必须与其他域内的某个值相匹配,如市与省之间的关系;

(6)值和记录的完整性:不存在遗漏的属性值;

(7)准确性确认:比较录入和输出的数据值,确认其准确性;

(8)唯一性确认:录入的数据必须唯一;

(9)时间线确认:标识数据的可用和可访问时间特征。

5.3 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的质量改进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明确了数据质量的规则之后,需要制定一个数据问题整改提升的流程,通过不断的改进流程,持续不断地排除错误、对数据进行整合和标准化,最后达到流程的自动化,从而降低数据质量计划的总体开销。

数据质量控制还需要选择和实施数据质量策略。目前的策略类型有两种:在输入数据时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称为“上游”方法,而从系统提取数据的应用程序(如数据仓库)中改善数据质量的方法是“下游”方法。事后制定流程优化持续改进即为“下游”方法,事前的数据录入(“上游”方法)的质量预控更为重要。

上游策略研究当前应用程序的逻辑、数据和流程,解决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此策略可能涉及到更改应用程序逻辑、添加更好的表验证、改善与数据输入相关的流程,它致力于数据的高准确性。

6.生产域设备数据质量看板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主数据为设备,设备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应用。故以生产设备数据作为数据质量看板的数据集,参考数据质量的核心要素和管理方法,对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备数据进行质量管控,促进生产业务的应用。

6.1 规则定义

以南方电网公司设备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为基础,按设备分类进行设备数据质量规则的定义,作为数据质量校验、评估的依据。根据标准中的分类、基本信息和技术参数规范,选取必填的重要属性,划定属性的数据类型、长度、业务规则、字段类型、编码,并从完整性、规范性、唯一性等方面进行约束。

6.2 数据质量评估

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按设备类别固化设备数据质量规则,形成数据质量规则库,选定由下至上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以数据质量规则为标准,对每类设备的每个数据进行检查和校验,挑出不符合规则的设备数据,形成问题数据记录。结合数据质量管理目标,按数据问题类型、不符合规则项等维度统计异常数据量,导出统计数据,形成数据质量报告。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将设备按逻辑及物理方式划分为功能位置、设备及部件三种类型,根据数据质量规则,自动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验,分别统计出功能位置的错误设备数据量、错误率,设备及部件按照变电一次、继保、输电、通信、自动化等专业进行汇总统计错误设备数据量、错误率,并能按照统计数量进行挖掘查看明细设备,能清楚知道设备属性,因为什么原因产生错误,并能与业务规则进行比较查看,供各专业人员分析及纠错。

6.3 质量改善

以数据质量看板中检查发现的设备数据质量问题记录为依据,分析认定为异常数据,则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发起设备变更的管理流程,按数据质量的要求调整错误的设备信息。在问题记录全部处理完毕后,再次执行数据质量规则的检查与校验,验证错误数据是否得到纠正,形成PDCA的闭环管理,持续提升设备数据质量。

7.总结

数据质量作为影响决策正确性的基础元素,已经成为南方电网公司一体化大潮下最具竞争力的工具之一。可靠的数据是企业最具价值的资产,在数据质量管理上所投入的资金和时间,将会在现在和未来得到高额的回报。目前在生产域设备数据看板上探索研究了数据质量管理的方法、规则,后续需要借鉴此经验,在整个企业内部,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对组织的数据质量实施全程、全域和全员管理,将数据质量管理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落实到数据生成、传递和使用的各个过程、方面和人员之中。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汽车制造企业制造过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生产消费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

【关键词】信息化 物流管理 市场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生产要素和商品能够跨行业、跨地域进行自由流动。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汽车制造企业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物流信息技术显得更加重要。

一、汽车制造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晚,汽车制造企业业务主要是基础的在仓储、运输和搬运业务,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发展与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企业在管理技术上存在较大差距。如图1所示:

(一)汽车制造企业库存大,协调性差

很多汽车制造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通讯手段落后,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库存大,很多冷销产品出现积压,而市场销售比较旺的产品却出现短缺。企业不能灵活的进行采购和库存,严重影响了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

传统的物流管理部门之间、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一致的供应链目标,汽车制造企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有些企业间甚至存在恶性竞争现象,这些都导致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差的特点。

(二)汽车制造企业运行成本高,运行效率慢

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不注重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的研究,导致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等不合理现象,导致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下。同时,运输时间的加长导致物资积压和资金周转不畅。铁路、公路、水路、海运、航空和管道运输方式不能科学有效的结合,混乱的运输方式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由于汽车制造企业不注重信息网络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准确的把握市场信息,对于采购、生产配送、运行方式的选择等环节反应慢,效率低。

(三)对汽车制造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

加强汽车制造企业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变企业管理者的传统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些汽车制造企业管理者只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安于现状,不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导致企业效率低。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到位,缺乏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信息化管理发展滞后。

有些企业管理者忽视对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投入资金和技术有限,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营理念落后,无法跟上先进企业发展的步伐,在市场中处于落后地位。

二、汽车制造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人们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盛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传统的物流产业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在市场中处于落后地位。企业业务内容停留在仓储、运输和搬运的基础阶段,现代物流信息运用的潜力大。

随着企业管理者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不断认知和研究,信息化建设逐步提上了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随着信息化建设地位的提高,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于那些仍然固守传统发展模式的汽车制造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

汽车制造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制定科学的物流决策,有效控制物流业务,从而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最终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运营效率决策的和科学性。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加快数据的传递,加强企业运营管理的自动化运营程度,提高企业的一体化运行。通过“生产零库存”、 “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等先进物流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如何实施汽车制造企业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汽车制造企业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坚持的基本原则

汽车制造企业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进行,在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加工、分拣、配送的环节中收集企业信息,将信息通过系统处理,传递到上层的相关企业和物流公司等。

(二)加强汽车制造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沟通

物流管理涉及到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加工、分拣、配送等多个环节,同时,对于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及国际运势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有特定的要求。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有效的减少因为编码、文件格式等信息的差异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运行效率。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客户与企业、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的信息化。

(三)通过增加物流增值服务提高企业市场份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加,并且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汽车制造企业为未来发展方向就是拥有大量物流设施、科学的管理机制和一流的服务水平。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加强“一站到位”的方案研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四、总结

汽车制造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汽车制造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从而推动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汽车制造企业一定要提高自身科技水平,以信息化作为推动企业管理的基础,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汽车制造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性。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浅谈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

摘 要:本文从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的概况入手,阐述项目质量管理的流程和思路,着重介绍项目质量管理过程需特别关注的问题,藉此作为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系统 质量管理 流程化管理

随着软件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创造高质量的产品对于软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项目质量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体系的基础,已成为项目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项目研发过程,施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对于提高软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1 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在约定的时间和范围、预算的成本以及要求的质量下,达到项目干系人的期望。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范围、时间和成本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如图1)。

1.1 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每个项目的特点不同,要交付的工作产品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了解用户需求,分析业务特点,结合信息系统行业评价指标,为项目制定适用、根据形成可量化、可管理的确定了项目质量目标,作为校验项目过程和结果的标准。

1.2 制定质量计划

做好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确定了项目质量目标和管理策略,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基准。质量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质量保证计划、度量计划、评审计划和测试计划等主要子计划。

1.2.1 质量保证计划

质量保证计划要包含3要素,即3W:

When—— 检查时机;

What—— 采取什么样的检查策略;

Which—— 使用何种检查单。

1.2.2 度量计划

定义了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度量的质量指标及其阈值,及超出阈值范围后,所需采取的应对措施。质量方面的度量指标除了如***等业内常用评价指标外,需要重点关注客户方无法具体提出的指标,如系统性能指标。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参考类似项目的历史系统数据,结合专家讨论的方式最终决定(如表1)。

1.2.3 评审计划

加强需求、设计阶段的评审工作,可有效地减少后期衍生的缺陷数,降低修复成本。因此,需要我们制定详尽的评审计划,明确评审级别、评审时间、评审人员等信息,力争缺陷早期发现早解决。

1.2.4 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描述了要进行的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资源和进度的文档。它确定测试项、被测特性、测试任务、谁执行任务、各种可能的风险。测试计划可有效地预防风险,保障测试工作的顺利实施。

1.3 开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

1.3.1 项目质量控制

首先,定期跟踪项目质量目标,控制项目质量。依照项目度量子计划采集、度量项目质量数据。当数据在预先设定的偏差范围内时,表示该周期内达到了项目质量目标。但是需要分析度量数据的可信度,避免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当度量数据超出阈值范围,周期内质量目标未达到时,需深入分析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纠正措施(如图2)。

其次,采用针对性的评审技术,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评审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行业经验,早期缺陷若不及时发现和更正,遗留到后期衍生的缺陷数和修复工作量将呈指数递增。在需求阶段,对需求规格说明书可在项目组评审的基础上增加专家评审。在编码阶段中,采用代码走查的方式加强对关键模块关键代码的审查。

对于评审工作,需要关注的评审数据的分析。这往往容易在项目质量管理中被忽视。表面上,缺陷密度等评审数据达到了质量标准。但结合备审用时、评审用时、评审人员等因素综合考量,有可能出现评审不充分,部分缺陷未能被发现。此时应该重新评审,确保评审工作质量。

最后,做好软件测试工作,为产品上线把关。软件测试是检查工作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工作。绝对避免本项目的开发人员兼任测试人员的情况出现。在需求阶段,测试人员就应介入,了解项目需求,根据项目范围和质量要求,制定初步的测试方案,随着项目深入,逐步细化。在测试执行阶段,可使用测试管理平台QC(QualityCenter)对功能测试进行管理和缺陷跟踪,使用LoadRunner、Diagnositics和WebInspect等工具进行性能和安全测试。

1.3.2 项目质量保证

QA作为软件研发过程的监督者,有责任和义务为项目遵循开发过程体系提供咨询和指导;依据质量保证计划、过程/产品检查模板对相应的活动或产品进行检查。当产生不符合项时,QA需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确认、解决,直至不符合项关闭。

1.4 实施持续的过程改进

以PDCA循环(策划—实施—检验—处置)为手段,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目标,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从而实现质量的螺旋上升。

2 结语

项目质量管理虽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等于项目管理的全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的同时,还需充分考虑项目时间、成本、风险等等其他领域。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开展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取得最终的成功,还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研究。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论文:试论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的效果实现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能使信息系统更好地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提高项目质量,降低项目风险,且有利于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目前,由于种种因素,我国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效果实现还差强人意,项目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着重研究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的效果实现,分析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在设计过程、开发过程和投运后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 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效果

一、引 言

信息系统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共同组成,能够用于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信息。信息系统出现的历史较短,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调查了解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据此建立正确的数据库,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为其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信息系统项目质量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影响。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到信息系统项目中,能极大地优化信息系统项目质量,加强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

二、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目标

(一)为投资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利用信息系统收集初始信息,包括从各级干部、卖主相似的企业、本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系统领导小组、各种文件以及从书籍和杂志中收集信息,根据原始信息数据评价现存状态,识别目标、系统开发方法、计划活动等计划约束条件,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准确地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是保证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的关键所在。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时,应注意将用户进行分类,并区分开不同用户需求的层次及优先级。根据用户需求预测市场趋势,分析市场导向,据此制定投资行为计划,并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使投资决策者尽可能利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二)提高项目质量,降低项目风险

在现代项目管理中,更注重主动控制项目目标,以便预防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避免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从而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是一项风险管理的过程,风险管理贯穿信息系统项目的全系统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要部分,其目的是追求积极活动的最大化和不利活动的最小化。

由于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及各种资源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在实施信息系统项目过程中,由于人、计算机或数据的误差或偏差,可能造成信息系统项目的变更,使得信息系统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当前,信息系统项目的主要风险有: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系统内各个子系统自建不能很好地衔接、实施计划不完善,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新系统和组织内其他系统有冲突、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系统退役后的处理不当引起的泄密等。因而,应建立信息系统项目风险过程管理循环。首先,应正确定义信息系统项目组织及成员风险管理的行动方案及方式,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方法,确定风险判断的依据并对风险进行标识,然后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为了加强评估的可靠性,可复查风险评估,执行风险降低活动,同时对风险降低活动进行监视和跟踪调查,进行后续观察和改进,以保证信息系统项目质量。

(三)完善开发企业管理体系

战略的正确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执行力两个方面都到位。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信息系统项目能帮助完善开发企业管理体系。利用信息系统项目对企业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行评估,分析企业发展战略、核心流程、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岗位描述、绩效管理、激励机制七大模块,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制定出七大模块的项目控制流程图,结合企业各岗位的工作实际进行评估,用以评定该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职能,进而制定出企业管理体系。制定公司的目标体系和分解方法,设计目标管理应用表单,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三、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一)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信息系统项目设计过程中,根据信息系统项目的要求,分析论证项目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并编制项目设计文件。通过将项目设计具体化,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结构等对项目建成后实体的质量、功能和价值有着重要影响,因而需对项目进行精心设计,保证项目质量。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加强设计的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对设计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的综合成果,是进行设计的技术准则和参考依据。信息系统项目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项目的质量。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把住设计方案的选择关与审核关。设计质量的基础是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在选择与审核专业设计方案时,应对设计参数、标准、设备和结构选型、功能和使用价值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查,检验其是否经济、美观、安全、可靠。设计评审是对设计文件综合性、系统性、文件化的综合性检查,从而评价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要求,若发现问题应立即予以解决。评审设计时,应主要审查设计文件质量特性的功能性、可信性、安全性、可实施性、适应性、经济性、时间性和美学等方面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设计时,要对设计接口工作进行严格控制。明确规定设计接口的标准,并按照相关管理程序和流程规范,切实做好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设计内部各专业间的设计接口工作。此外,还应建立设计成果校审制度,逐级检查和验证设计成果,确保其质量符合规定。同时,还应建立设计文件的会签制度,保证各专业设计相互配合和衔接正确,从而保证设计质量。

(二)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项目开发也需要质量管理的方法来支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通常受到项目进度的控制,由于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未得到妥善解决便进入项目的下一步。因而,应树立清晰的质量经营思路,落实项目规划。定量统计开发活动的过程性数据,确保其按规范执行,从而降低最终交付的质量风险。统计以往开发项目的数据,得出经验数据,并持续加以修正,如果新项目和以前质量数据相当,则可认定项目的开发过程的控制较为得当。很多的质量数据都有上限和下限。因而,若文档的检视缺陷密度很高,说明作者交付的初稿质量不高;但如果很低,质量部反过来会认为检视是否不够充分。因此,执行质量管理时往往会出现偏差,常会发生通过伪造数据而使质量数据符合规定,从而造成项目交付质量很高的假象。因此,应对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进行严加控制。

(三)投运后的质量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投运后,借助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可以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安全高效的流程再造,坚定不移地走新型企业道路。在企业信息化设备的关键岗位实现数字监控和自动控制,使其进销存系统、生产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都完成信息化升级,使得主要办公地点全部实现局域网连接,数据报送实现网络化。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运行,将使与原料出入库相关的计量、质量、结算等业务全部实现自动化,从而有效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可靠性。

项目投运后,应注意将实施的结果与计划的要求进行对比,适时进行反馈,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同时,将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纳入相应的标准、制度或规定中,处理已发生的问题并防止其再次发生。如果在信息系统项目中,尚有未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来,作为遗留问题转入下一轮循环,为下一阶段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四、结 语

将信息系统与质量管理思想结合起来,能够极大地优化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环境,简化项目的实施步骤,有利于控制项目的进度,加大信息系统项目的可操作性,这对于当前的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而,应注意总结前期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的优良经验,扬长补短,加强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