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北京房地产论文

北京房地产论文

时间:2022-05-28 11:06: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北京房地产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北京房地产论文

北京房地产论文:北京房地产业走势

“由于全球金融体系是建立在以美元为本位的基础之上,因此美国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后,迅速向全球扩散。英国、日本、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受其影响,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各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均出现下跌,商品住房成交量大幅下滑,市场观望气氛浓厚。2008年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第二季度的10.1%下滑为9.0%,并且有进一步下滑的风险。保持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梅松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道。

中国政府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政策措施。去年9月15日,央行六年来首次调低利率。10月22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出台。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投资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计划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北京房价下降空间不大

2007年的《北京经济蓝皮书》就曾经预测:“北京在接下来的两到三个月内,房价有可能继续小幅下跌,但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北京的房价仍然会转头继续向上攀升。奥运会结束以后,北京市房价可能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如果影响北京近年来房价上涨的因素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房价下降的空间不会很大。”

“从2008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来看,北京商品房销售均价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测。”梅松强调,北京商品房销售均价2008年年初有所回落,在奥运会举办前的7月份达到峰值,随后8、9月份开始回落。现在支撑北京房价上涨的基本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发生改变,加上北京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因此房价可能还会继续下降,具体下降的幅度有多大,还有待于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观察,但我们仍然维持房价下降空间不大的预测。北京的商品住房均价从普通老百姓购买的角度来说,确实已经比较高了,超过了一般老百姓的实际购买能力。并且许多已经购买了商品房的业主也在承受着巨大的还贷款压力。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理智地面对市场变化,促使房价理性地回归,这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仍然较大,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也相当大。2008年前三季度,北京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增加值总额为683.34亿元,占北京GDP的9%,这几年来一直是北京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会有利于北京经济的平稳发展。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配售。当前尤其要加快保障性住房的销售特别是预售,以促使资金尽快回收,从而保证更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需求。

第二,进一步鼓励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在国家已出台的首次和第二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的基础上,北京还可采取降低中间环节的收费标准,给市民购买自住普通商品房一定的补贴或退税等办法。

第三,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对待市场变化和需求,主动采取措施,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拓宽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满足其合理的融资需求。

看房地产业未来走势

2008年北京市住宅市场出现了房屋销售量、销售价齐衰、开发投资大幅下滑的供需双向疲软态势。截至三季度末,开发投资出现2003年以来的首度负增长(-8.12%),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均出现负增长。7月份以来,多块土地甚至限价房土地的流拍,反映出了开发商对北京市住宅市场未来的不乐观预期和投资意愿的大幅下降。住宅空置面积的下降,证实了实际需求的存在,但主要受心理预期的影响,北京市住宅市场有效需求受到了严重抑制,多年来少有的“婚育”双高峰都没能带来有效需求的释放,一、二手房销售均出现负增长。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齐心博士在2009版《北京经济蓝皮书》的专稿中指出,房地产领域需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住宅市场供需双向疲软、商业地产明显供过于求、改善性住房需求受到明显抑制。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刺激了北京市商业地产开发,部分开发商将未来三年甚至更长计划的项目都集中在奥运前开发,使商业项目在近两年出现了井喷,造成北京市商业地产供给明显过剩。2008年1~9月份,写字楼和商业及服务业等经营性用房竣工面积在房地产竣工面积下降7%的背景下,分别实现了119.73%和14.5%的增长;与此同时,空置面积分别增长了14.92%和24.65%。非理性的集中开发和世界经济下行的影响,给奥运会后部分商业项目、尤其是高端商业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2009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调整期,面临衰退的风险加大,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房地产市场仍将呈现疲软态势。全球金融危机仍将持续,全球信贷市场将出现空前审慎,随着人民币升值的放缓和全球联合降息,游资重新规模性流动的可能性增加。我国房地产运行的政策环境将有所放松,但市场信心的恢复仍需时日。

2009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走势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土地供给依然充足,信贷形势依然严峻,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稳步回升。

虽然20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大幅下降,但用于一级开发的土地投资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2009年土地供给仍将十分充足。虽然国家整体贷款规模增加,但受到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需求的挤压以及银行对房地产业不景气的预期,房地产业贷款形势依然严峻。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将在2008年三季度达到阶段性底部后逐步攀升,预计2009年全年达到13%的增长。

二、房地产供给出现结构性差异

住宅供给不乐观,商业地产出现过剩,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北京市住宅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出现负增长,由于传统房地产开发周期为2、3年,所以2009年竣工面积很不乐观;2008年三季度,北京市预售许可取证项目个数和预售面积均出现大幅下降,开发商信心明显不足,2009年上市项目套数预期下降。与住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8年商业地产竣工面积大幅增长,空置面积不断上升,在经济景气下滑的2009年,北京市商业地产将出现过剩。在保障完成《住房用地规划》要求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模仍将逐年扩大。

三、市场需求依然低迷

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刺激购房政策,但在北京市居民增收放缓、对未来宏观经济悲观预期下,实际购房需求短时间难以被激发释放;其中,首次购房需求将部分得到释放,但改善性需求难有改观,投资性需求仍将被极大抑制,住宅购买观望气氛仍将浓厚;在经济下行期,企业投资谨慎,再加上预期外资回流,北京市商业地产实际需求仍然相对不足。

四、房地产价格持续调整

受销售不景气、信心恢复困难、大规模保障性住房价格偏低的影响,房价整体仍将有小幅调整空间,但不同区位和不同档次的房价将呈现差异化演变,预计个别地区最大降幅将达到20%左右,黄金地段、新开地铁沿线房价仍将保持稳健。

五、房地产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在各种交易税费下调和预期进一步下调或减免的刺激下,二手房交易或将企稳,租赁市场仍将延续2008年的繁荣态势,房地产二手市场日趋成熟,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体系将逐步完善。随着租房价格的不断上涨,商品房的租售

比在2008年10月的1∶341(上年同期为1∶396)的基础上继续上升,向1∶200~1∶300的合理区间靠拢。

政府要让利于房地产供需双方

要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究竟应该怎么做?

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府要让利于房地产供需双方

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只有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才有释放购房需求的可能。因此,政府要调整原有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支出比例,建议将每年财政盈余按比例直接转入社保支出项目,增加居民进行购房消费支出的信心和能力。适当降低购买商业用房的税费比例,尤其是对创业型群体购房、高端产业群体购房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在开发商信心不足、预期供给下降的形势下,政府应适度让利,以刺激开发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减免相关拿地手续费用、进行土地增值收益分成、鼓励一、二级土地开发联动等措施。由于目前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主要由国有和市属房地产企业承担,利润极低,很多处于亏损边缘,极大地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经营和盈利能力,建议财政设立经济适用房建设专项支出,政府和国有企业一起承担这项民生责任。

二、完善第二套房政策,释放改善性需求

在国家出台刺激首次购买小面积住房需求政策的同时,要适度刺激中等收入人群存在的巨大的改善性购房需求。从制度设计上,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认定进行补充说明,将在购买较大面积住房1~2年内同时出售原有住房的排除在购买第二套住房之外,将已经征收的上浮利息在出售原有住房后,在总还款额中进行冲销,超额首付在重新计算后可以部分退还。

三、个税和房贷联动,挖掘公积金贷款潜力

在国家即将提高个税起征点的预期下,针对北京市购房群体进行一定微调:可以在纳税前,提前扣除房贷月供,对剩余月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可以对购房者在购房后开始还贷日起,按比例返还个人所得税;或在支付首付时进行一次性退税。进一步降低购房相关税费,尤其是二手房交易中间环节收费,可以采取取消两年以上二手房交易营业税等方法。进一步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和还款年限,尤其是对夫妻双方都缴存公积金的家庭,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实行贷款优惠,并监督银行积极实行。

四、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从制度设计上对限价房进行改造

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力度,并将保障性住房建设选址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紧密结合,既解决住房需求,也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北京市南城发展战略相结合,降低政府和企业的成本,加快南城建设步伐。着手对已经成为“鸡肋”的限价房进行改造:要保证限价房供给,政府就要给开发商适度让利,可以采取土地出让金分成、减免税费等措施;要保障购房者利益,就要根据市场变化,适度调整销售价格,并进一步明确产权归属;或者直接让限价房淡出市场。

北京房地产论文:北京房地产投资“钱”景

北京市投资类物业的形成大约有10年的历史,从早期的单纯以写字楼为主体的市场演变成如今的多类型、多档次、投资类物业出租市场。目前市场上,投资类物业主要有写字楼、公寓、商铺。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二环线及周边,中央商务区及周边,燕莎商圈,亚运村商圈,中关村商圈。目前北京市的投资类物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项目的销售过程中,投资类客户逐步增多,投资购买意向趋浓,房地产的保值增值功能逐渐显现。

北京市投资类物业市场发展前景看好,投资热点区域和热点项目增多。建立在对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北京市房地产投资热潮有望升温,以自用为目的购买动机日渐增多。但随着存量的加大,投资类物业出租市场的竞争会变大,投资回报率有望趋于合理。目前在北京投资类物业出租市场上,正常投资回报率大约在10%~15%之间,当然具体到不同的物业类型和不同的片区,投资回报率有所不同。就写字楼出租市场而言,正常投资回报率多在12%以上;公寓出租市场的投资回报率约在10%左右,而商铺的投资回报率的变化范围较大,商务氛围较浓的区域的回报率可能会超过15%。

作为投资型物业应具备以下一些必要条件:

第一是地段,即物业所处位置是否在大型商圈内或靠近商圈,是否在人流集中的地区,是否有使用该类物业的客户等,地段基本决定了投资价值。

第二是影响物业本身品质的各项条件,现以居住型物业为例,列举如下:

自然条件。房屋的自然条件包括日照、温度、风向等气象条件和房屋景观、小区绿化、是否临水等人文条件,以及有无空气、水流等公害污染等。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小区所处区域的城市功能规划性质、小区周边建筑物景观、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等方面。

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主要是指城市及居住小区内交通网络的建立、道路等级、道路通过能力、交通设施是否齐全。

配套条件。配套条件主要是指小区内的水、电气、热、电视、电话等管线网络、学校、派出所、邮局、银行、商店、餐饮娱乐等设施的配套情况。配套设施的齐全与否,直接决定着该地段房屋的附加价值及升值潜力。

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一些黄金地段物业的价格不断攀升,但随着城市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发展,非热点区域的物业投资回报可能会更好一些。因此除了地段以外还可以关注物业的稀缺性。投资性物业的最佳位置应该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目前在北京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枢纽、三大商圈、长安街沿线、大型商业街区、使馆区以及随着城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而发展起来的新区等区域。

10年前的北京,曾经风行过买房投资,但在当时,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物业较少且相互间无甚竞争,投资者中部分为先富起来的内地人士及部分港澳人士,其行为也多是炒作为主(炒楼花)的自发行为,经过10年的发展,产品与市场环境已逐渐走向成熟,在市场与媒体的引导下,投资行为日渐理性化,过去的自发行为变成如今的自觉行为。而目前的投资者中绝大部分为内地人士,由于房地产投资物业种类较多,在投资金额亦有很大差别,所以无法笼统的说出所有客群的特征,一般情况下,根据其购买物业的档次和投资金额把投资者分成高档物业投资者(大额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小额投资者),然后再进行分别描述。就目前而言,所谓的投资者主要是针对高档物业而言,即面向高档物业,如高档公寓、别墅、商住两用房、写字楼、大型商铺等进行投资的客户,这部分客户中,自由职业者、民营、私企老板约占80%左右的比例,其次多为金融证券、IT、律师等行业中的佼佼者。年龄结构呈枣核形分布,31岁~45岁之间的客户占到九成,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及足够的支付能力,对将来发展预期良好。总的来说,投资型客户年龄层次较轻,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相对也比较具有投资概念。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一段时期,港人在内地投资置业的风气日盛,据统计,2001年港人在内地置业共达到19500个单位,与2000年相比增长15%,总金额达到87.75亿元,增长29%,预计今年港人在内地置业的单位总量会在此基础上再度增长12.8%,总金额会相应增长到23%。其购买单位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在2000年港人置业行为中,投资比重仅占到7%,而在2001年,这个比例达到10%,预计今年的比例为15%~20%,回报率是置业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从总体上来说,商铺和写字楼物业的投资前景还是看好的,就写字楼市场而言,目前市场上人气旺盛,入住率和租金水平节节上升,投资者的信心也全线飘红,归纳起来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写字楼的客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国外的大型企业财团,因此与国际接轨较早,市场也比较成熟;二是目前国内经济还处于高速增长期,对写字楼的市场需求量不会萎缩,在这里要特别提到民间资本问题,多年来默默无闻的民间资本会在短期内浮出水面并成为今后经济的新亮点,其相应的需求量也是非同小可的;三是在未来几年内,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放开,届时会有以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行业为首的一大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预期较高;四是目前北京的办公成本在世界排名28位,与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并不相符,预计今后上升空间较大。完善的市场环境+新的内、外需求+升值潜力,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想不热都难。

实际上许多开发商早以把目光投向几年后的市场,并瞄准CBD、金融街、中关村三大板块,但目前市场上的新项目并不是很多,主要是由于三大板块规划方案的出台只是近期的事,另外写字楼从立项到建设竣工,开发周期也比较长。随着三大板块规划的出台,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会有1000万平米的供应量,虽然如此大的供应量是前所未有的,但如果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分阶段逐步推出,相信消化起来也不会是难事。由于北京特别是在三大板块区域,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即使短期内供应量相对过剩,但长期的经济发展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市场需求来消化掉。

总之,大势虽好,仍需谨慎把握。正如“牛市”里也有人赔钱一样,没有风险的投资是不存在的。与居住型物业相比,写字楼投资存在着资金投入大、回报率高、存量难以掌握、需求不稳定、受经济形势影响大、适合长期持有经营而非短期炒作获利等特点,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宏观市场的正确了解以及良好的心态。

商铺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投资热点,之所以称之为热点,与当前的市场需求以及它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投资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转换的过程中,这是由市场经济而非人为因素决定的,因此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商铺有很大的需求量,但是商铺作为一种能产生商业利润的特殊房地产,适合其开发的土地供应有限,通常较为紧缺,因而导致市场需求大,就北京目前而言,虽然商业总体规模较大,但人均商业面积仍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旧城拆迁改造过程中,也拆掉了一部分商铺,因此进一步加大了供需矛盾。另外北京连续多年GDP增幅均超过两位数,经济活跃带动商业繁荣,进而导致商铺需求扩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商业、零售、金融、服务业等率先开放,国外零售业巨头准备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为应对新的经济形势,许多银行、零售商等已开始了新的“圈地运动”,商铺正是所谓商家必争之地。

商铺的特点是:回报率高,可以达到15%以上,在地块炒热的情况下,达到20%也并不奇怪;投资获利方式灵活,即可以从行业经营中获利,也可以很快转手变现而获取巨额利润;稳定性强是商铺的另一优势,租约通常为3至5年,或更长,因为承租户在装修投资、赢利预期上有长期规划;长期升值,商铺不会因时间增长而降低其价值,好的商铺还会因其稀有性而随着商圈的发展成熟不断升值。旺盛的市场需求、高回报、稳定、长期升值等诸多因素,把今年的商铺市场衬托的非常火热,这是对去年下半年至今,京城商铺空置率下降,租金上调现象最好的解释。

但是商铺类投资与其它类物业投资相比更显专业,因为落实到最终使用者上,还是要依靠经营而收益,是纯商业行为,因此对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商的商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求更高。另外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民消费水准的增减,也是影响投资、收益的主要因素。

今年北京投资地产市场中居住类物业、写字楼商铺,这三者都会有热点出现,这与北京市的总体规划有关,但是程度不同,范围也不同。从这个角度说,居住类物业会产生局部亮点,写字楼市场要依托三大板块,商铺是普遍看好,从而造成写字楼优于居住物业,而商铺又优于写字楼的局面。就商铺而言,新的北京城市规划会造就新的行业类特色商业区域,永久性的商业设施会取代目前的小型商场和临街商业铺面,这可能是今年最大的投资热点。但不管怎么说,只有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才能决定热点和投资机会。

北京房地产论文: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现状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北京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现状,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投资;政策建议

1、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迅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增长点,房地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1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变化情况

2005-2009年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呈不断上升的态势。2005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525.0亿元,2009年上升至2337.7亿元,增长53.3%。除2008年有小幅减少外,其余各年均有稳定增长。

从年均增长来看,2005-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2.0%,而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为11.4%,房地产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仅为8.9%。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快速增长特征,(见表1)。

1.2 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变化情况

按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来划分,总投资可以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以及土地购置费用三大类。北京市近几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情况如表2所示。

2005-2009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土地购买费用从600.9亿元增加到1496.1亿元,增长149.0%,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增长率仅为53.3%,而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两项费用则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幅上涨,并且在2008年和2009年两年反而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现象。

从土地购置费用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百分比变动情况来看,2005年该比例仅为39.4%,随后逐年增加,2009年北京房地产土地购置费为1496.1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为2337.7亿元,土地购置费用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例为64.0%,比2005年高出24.6个百分点。

2、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根据行业发展规律,在房地产快速发展期,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25%~35%是合理区间,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在8%~12%是合理区间(刘春兰,2007),超过上限,过热特征开始出现。2005-2009年北京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超过35%,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62.2%,2005-2009年北京房地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在20%左右,显示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例高出正常比例,应引起重视。另外,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房地产市场中土地价格有了大幅增长,房地产开发商加大了对于土地的投资。

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经济崩盘,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以来的美国金融危机,都与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灭有着直接关系。为此,相关部门应积极调控,将房地产投资比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北京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避免楼市过热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税收、金融等手段限制房地产投机,引导房地产开发投资以适度的规模增长,这既关系到房地产行业的供给能力,也影响着固定投资的规模,从而影响整体的宏观经济。同时,由于房地产宏观调控是项系统工程,要从全局、根本上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就需要加强政策的规划性和系统性,加以政策管理和长期监督。未来北京市房地产调控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有必要对长期的调控目标作出进一步明确,并根据现实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

北京房地产论文:北京房地产开发中的闲置土地问题

[摘 要]本文基于当前北京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现状,结合2005―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投资过热和闲置土地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闲置土地;政策建议

1 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现状

近年来,北京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也一路高歌,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断增长,商品房价格大幅飙升,如此高涨的楼市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1)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过大,楼市过热。根据行业发展规律,在房地产快速发展期,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25%~35%是合理区间,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在8%~12%是合理区间(刘春兰,2007),超过上限,过热特征开始出现。从下表可以看出,2005―2009年北京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超过35%,2005―2009年北京房地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在20%左右,两项数据均显示出房地产开发过热,应引起重视。

(2)土地占用资金过多,闲置土地问题严重。2005―2009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土地购买费用从600.9亿元增加到1496.1亿元,增长149.0%,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增长率仅为53.3%。一方面,国家在2005年实行了包括“暂停审批”在内的严格土地政策,使得市场上土地供应减少,由于供小于求,土地价格在2005―2009年有了大幅的上涨。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有意“囤地”的行为。由于囤地可带来巨额回报,“囤地”已成为很多房地产企业惯用的赢利手段,开发商对于囤地乐此不疲。通过前后数据对比分析可发现,从约定开工时间看,经过10多年的囤积,增值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例如,2004年,泛海建设集团股份与北京市国土局签订东四环的土地合同,但直至目前这4块土地仍未开工建设,闲置期长达6年。目前这里新房均价估计超过45000元/平方米,而2004年该地区房价仅为18000元/平方米,按照二期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87.31万平方米推算,这4块地的升值额度达到237亿元。

闲置土地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地价、房价、房地产调控乃至社会民生、经济发展模式等系列重大问题。为此,2010年7月30日,国土部《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情况表》,强调会进一步严厉打击囤地、闲地、炒地行为。根据国土部调查表显示,截至2009年9月30日,全国共闲置土地1457宗,闲置面积14.7万亩,合同总价款为256.1亿元。其中北京闲置土地共160宗,闲置面积为1.1万亩,合同总价款为57.9亿元。其中合同总价款这一项北京占到了全国的1/3还多。

2 北京闲置土地的政策建议

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对闲置土地的问题已有重视,但是重视的程度仍需加强。土地闲置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和当地政府相关利益相关联。政府有关机关要首先以身作则,依法办事,透明审批程序,及时调查摸清闲置土地的最新情况,并及时将闲置土地的信息公布于众,接受人民的监督。作为市场中立者积极维护房地产行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杜绝过多的行政干预。另外,土地闲置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从而对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影响。要严格执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现实生活中房地产开发商有意的囤地牟利行为予以坚决严厉制裁,对于违法的“地王”现象更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由于房地产宏观调控是个系统工程,要从全局、根本上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就需要加强政策的规划性和系统性,加以政策管理和长期监督。未来北京市房地产调控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有必要对长期的调控目标做出进一步明确,并根据现实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

北京房地产论文: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进入转型期

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自此房地产业进入迅猛的市场化发展阶段。2008年末,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又密集出台多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并已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但通过对1998年以来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景气周期分析可看出:本市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现已发生改变,政策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效果也发生变化,在本轮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本市应相机抉择,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向。

不同时期房地产政策调控效果有异

我们对1998年以来各阶段仔细梳理后发现,不同周期内,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有异。

第一个周期(1998-2003年)政策调控效果显著。1998年在国家启动内需的大背景下,中央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本市房地产市场需求逐步得到释放,需求增加刺激供给上升,供需双旺带动周期上行。2002年,全国出现房地产热,中央开始收紧土地闸门,国土资源部下发《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家六部委共同颁发《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本市出台33号令《关于停止经营性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的有关规定》等政策,导致当年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应声而落,带动周期下行。

第二个周期(2003-2006年),政策调控产生较好效果。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不约而同采取频繁的、幅度较大的降息行动以刺激经济。为防通货紧缩,2002年央行先后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本市也将购房征收契税税率由原总购房款的4%降为3%;但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释放延迟到2003年末,并因此带来周期上行。到2004年下半年,投资过热明显得到控制,但商品房价格仍继续攀升。为稳定房价,中央先后颁布新旧“国八条”,从房价、土地供应,供应结构拆迁、市场监测、检查等多方面切入。同年,国务院提高了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的四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本市国土房管局联合四部门制定《关于停止经营性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的补充规定》,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于2005年跌落至个位数,带动周期下行。

第三个周期(2006年至今)政策调控效果低于预期。2006年下半年以来,需求大量释放再度带动本市房地产周期上行。房地产价格出现跨越式攀升,为稳定房价,国家出台以调整住房结构为重点的“国六条”;并及时启动金融服务,出台《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一费二税”上调等多项调控政策,同时央行收紧银根,但却收效甚微。直至2007年末,因为价格涨幅过大,刚性需求增长开始下降,同时受人民银行银监会的《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即“二套房政策”影响,投资需求大幅下降,房地产市场火爆行情出现逆转,并进入下行周期。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1998年以来本市房地产周期波动的三次上行均是由需求增加引起。由于本市长期一直存在巨大需求,只要存在合理预期,即使是小幅税费减免政策也能起到显著刺激作用。前两次周期波动下行是受政策调控影响带来供给下降导致,而第三轮周期下行主要是由价格过高导致需求下降引发。价格对资源配置、市场供需的调节作用开始显现。

政策调控应进入转型期

从分析看出,本市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正日益提高,随着价格对市场供求的调节作用日益显著,部分政策的影响效果开始降低。面向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控取向应进行三个转变:由总量控制转向结构调整,由一级市场调控转向二级市场联动,由短期调节转向长期规划。

(一)由总量控制转向结构调整

从房地产市场供需看,政策调控对供需结构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总量调控的影响。从需求角度看,分别针对刚性需求、投资需求的结构性调整政策因其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往往会取得显著成效(典型的包括“二套房政策”)。从供给角度看,对不同规划用途土地的供给调整(如减少别墅用地供给),对不同房屋建筑面积占市场比例的规定(如“70、90”政策)等都有效地影响了实际供给。从整体来看,房地产市场供需总量调节应由价格决定,尤其是商品房的供需,政府调节力量应主要集中于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租赁、出售等方面。在保障性住房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可通过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来适度调节市场供需平衡,通过保障性住房的价格议定影响周边商品房价格。虽然近年来本市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力度,但仍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继续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将成为现阶段的调控重点。

(二)由一级市场调控转向二级市场联动

房地产市场从产品供给方式看,分为增量房市场和存量房市场。由于数据信息限制,上文分析仅局限于增量房市场即新房市场,而实际上,由于拥有一定数量的央产房和占比达到20%以上的投机需求的存在,本市存量房市场已达到一定规模。但由于存量房市场信息不对称,资料不透明等多重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市存量房市场的发展。为刺激存量房市场交易,本市已开始筹建存量房交易市场,但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仍是其发展瓶颈。存量房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住房梯级消费,促进增量房市场发展。因此应将主要针对增量房市场的调控转向二级市场联动调控:加快本市央产房产权认定及认购工作;进行全市房地产多级市场盘点普查,及时公开、公布各级市场房源信息,合理引导投资需求,增加存量房市场活力,合理引导消费需求预期及偏好,形成本市住房梯级消费。

(三)由短期调节转向长期规划

在经济下行期,政府加大对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刺激力度,是短期内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有效举措,但以保增长为主的短期政策目标却与优化结构调整为主的长期目标出现背离。在2008年本市房地产市场刚开始理性回归时,在中央及本市保增长政策影响下,本应出现的房地产开发业内部的优胜劣汰没有出现,本已开始行业整合的房地产中介业离散度再次加大,甚至刚出现小幅回调的房地产价格又开始回升。经济周期波动是自然规律,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政策调控难以避免,但短期调整应在坚持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相机抉择。制定符合本市长期发展战略的“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将成为指导本市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基调的重要保障。

北京房地产论文:防范北京房地产市场外资风险

大量外资造成房地产高热不止

目前,我国房地产需求非常旺盛,房价仍然有上涨趋势。只要房价涨,这些房地产商的利润就会源源不断地增加。此外,人民币升值也是外资进入房地产行业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实行了比较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因此一些“热钱”流入中国将会显得非常困难,然而通过投资房地产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这些管制。外资大量涌入国内房地产市场,将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及经济产生多方面不利影响。

推动房价上涨,使中央政府调控房价的意图更难实现。大量外资进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抬高中国的房价,一方面会激励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挥霍既定的土地,损害下一代国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会诱导国内大量的企业也涌入房地产市场,继续推高房价。事实表明,国内不少地方的房价,先是外资进入,然后是外地资金进入,最后和本地资金一起对土地价格、房价进行炒作。而房价的快速飚升,不仅会把绝大多数当地居民排除在房地产市场之外,严重损害国内居民的住房福利水平,还容易使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膨胀。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当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获得了暴利而撤出中国市场的时候,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恶果就要国内广大民众来承担了。

产生对内资的挤出效应。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局部的资本过剩,实物领域中的有利投资机会已不充足,局部地区的资本过剩明显存在。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长期低利率、信贷资金大规模存贷差、银行对房贷的高积极性等现象都表明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外资直接投资的过度流入很容易形成对内资的大规模挤出,影响国内资本的合理流向,使内资在缺乏有利的实业投资机会的情况下流向虚拟市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干扰宏观调控。流动性过剩、银行信贷增长过快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是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外资大量流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央行将不得不用更多的基础货币来冲销大量的外币流入,从而使货币的流动性进一步过剩。同时,大量的外资流入也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加快,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金融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让外资大量进入不仅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

为了防范外资大量流入国内房地产市场带来的金融风险,政府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06年政府出台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意见》的171号文件,对境外企业持有房地产的方式及外商投资房地产作了严格的规定。2007年3月,商务部出台25号文件,重申了严格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的精神。最近,国家外管局又下发了“130号文件”,对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的企业将一律不予办理外债登记和外债结汇批准手续。这些措施使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步伐有所放缓,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一季度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仍然同比增长了68.7%。

外资进入北京房地产势头汹涌

2002年中国取消了外销房和内销房的区别,放开了外资对房地产投资的限制,使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脚步日益加快。2006年一季度,外资在中国购买建筑物的资金达45亿美元,其中北京和上海集中吸引了九成以上房地产外资。仅德意志银行在京就买下美林香槟小镇174套别墅,交易金额接近4亿元。

随着境外投资机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介入越来越深,度过一阵物业收购热潮之后,更多的境外机构将注意力转移到开发领域。北京市政府从2002年以来,便逐步放宽了对地产外资进入北京市场的限制。目前外资开发商除了不能开发一级土地以外,在项目开发上,他们与本土开发商的待遇是相同的。2003年,外资投资于北京房地产业的项目就将近20个,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涉及投资总额近3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所在国家包括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荷兰、德国、印尼等。2004年以后境外机构加快了进入了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步伐。如2007年3月,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和荷兰ING房地产机会基金联合参与了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南部组团的土地投标。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最新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北京市共有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34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4家,增长9.9%;房地产开发项目共计254个。2006年,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为266.7亿元,占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5.5%。2006年,外资在北京投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3.3亿元,占16.1%;这些外资开发商实现的利润总额占北京市房地产行业利润总额的33.3%,金额达49.9亿元;应交所得税69.9亿元,占26.6%。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商品房施工面积达到1561.1万平方米,占北京全部商品房施工面积的14.9%。其中,商品住宅769.8万平方米、办公楼326.9万平方米、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用房252.7万平方米,分别占全部的12.2%、26.2%和18.0%。在北京市2607.6万平方米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中,13.6%是由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的,销售面积达353.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251.5万平方米,占全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11.4%;办公楼81.8万平方米,占31.4%;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用房12.8万平方米,占11.8%。

从外资进入的方式来看,除了直接收购地产物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入股或合资。如华平投资与阳光100、富力地产、北京融科开展合作,累计出资10亿美元;美林与北京银泰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注资。如软银亚洲和凯雷投资联合向顺驰注资4500万美元。三是独资。如凯德置地在北京设立开发企业,2005年上半年投资达78亿人民币。四是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开展房贷业务。如东亚银行北京分行2005年业务量中,房贷已占30%。

此外,外资也开始涉足国内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根据中国入世的承诺,2007年中国政府开始允许外资进入金融服务领域。2007年8月,首家外商独资房地产担保公司中易安房地产担保公司在京成立。中易安担保是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房地产金融服务商“第一美国集团”全资子公司,而继其后,又有几家规模与其相当的外资担保公司正在申请进入。

目前,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已出现过热的苗头。房屋售租比是指房屋的总售价与每月房租之间的比率,它是国际上用来判断某一区域房产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和存在价值泡沫的普遍标准。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售租比标准为200:1到300:1。而据京城房产中介的数据显示,8月份北京市普通住宅平均售租比已达到315:1。在这种形势下,应当对外资继续流入北京房地产行业实行限制措施,抑制房地产行业短期内的过度投资。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外资投资政策,加大了外资进入中国的资金成本,但对投资回报率期望较低的海外资本影响不明显。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在短期内对部分外资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一些在中国持中短期发展策略的投资基金产生影响,而持长期发展策略的投资者仍在积极寻找国内合作伙伴并参与优质项目的管理与开发。此外,外资机构会采取各种措施规避管制。如,一些外资机构由于已经和国内银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具有一定的依存度,他们通常会把外汇存在国内的银行,再由银行贷给他们人民币,然后投资到房地产项目当中。还有一些外资基金投资内地房地产公司的股权通过采取运作海外上市的方式实现退出。

北京应防范房地产外资风险

严格限制外资直接收购地产物业,防范金融风险。应当调整资本流进流出的政策,特别是应该限制境外短期资本投资境内房地产。2006年7月24日,建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即第171号文件),随后北京迅速出台实施细则,限制境外人士购买第二套住宅。但171号文件并没有从根本上限制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无论对外商在华投资项目转让和股权的转让,还是在对外资企业办公用房的管理方面,都没起到对外资的实际限制,外资仍然一如既往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要想真正抑制外资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北京市应该出台更加全面细致的规定,限制外资企业和个人直接购买房地产。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等方式提高其持有成本,如征收物业税。我国现有的房地产管理体制是土地、房产分割登记,评估也不统一。《物权法》出台后,可以考虑改革房地产管理体制,成立独立的登记机关,实行统一登记、统一评估税基,并对中介评估行业加以规范。

对外资直接投资房地产企业加以限制和引导。就国内情况而言,要对外资直接投资房地产行业作必要的限制,除经济手段之外,也要有适当的行政手段。对于北京房地产市场,应重点限制高端产品,如对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应收紧对高档地产物业的土地供应,甚至可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供地;投资管理应停止这类项目的立项审批,或上收审批权限;建设部门不发建筑许可;工商部门不予登记,等等。

可以通过城市规划,对外资投资房地产行业加以引导。如政府办公区、大学城、娱乐城等等,可以建到离城区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通过发展房地产,逐步形成新的豪华城区,使城市外延扩展。在这方面,国外如美国等有成熟的经验,国内也有成功的做法,可以参照。

鼓励外资进入房地产中介行业。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住房贷款、房产融资与房产理财需求的增加,房地产金融担保行业的发展也随之加快。而《物权法》以及存量房资金监管政策的出台,也为房地产担保企业的发展带来空前机遇。外资房地产中介的进入,在带来先进理念的同时,可以促进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在很多房地产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房地产领域的分工相当细致。如在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只负责交易信息的提供与交易促成,而房屋交易在签约前的产权核查与确权,以及交易促成之后的权属变更、按揭贷款等服务都由另外的专业机构来进行。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房地产交易环节的暗箱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整个房地产产业链带来一种科学的分工。外资房地产中介的竞争,可以推动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内的分工,促进国内房地产中介的专业化、规范化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北京房地产论文:北京房地产市场未来趋势判断

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房)市场很焦灼。2011年1~9月,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房)成交4.66万套,同比下降23.4%。成交均价涨势趋缓。

成交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原因有二:其一,从统计角度来讲,由于本身成交量较小导致价格计算样本缩小,就会造成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增加;其二,各区域成交比重变化频繁,例如3月均价为18629元/平方米,主要因为当月五环以外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80.8%,为一年来最高(见图1)。

高端别墅市场大幅萎缩,四环六环之间价格开始松动。1~9月全市别墅成交1400套,同比下降40.6%,高于整体市场降幅;从产品结构构成上来看,仅仅是独栋别墅明显萎缩,同比下降54.0%,而联排别墅出现了逆市上涨,成交量同比上涨2.9%(见图2)。

新开项目销售率不高,开发企业推盘积极性受挫。在调控之初,市场尚不明朗的大背景下,开发商大多选择谨慎观望,并积极寻找适应市场变化的推盘策略,4~6月、9月两时间段中,部分开发企业开始试探性推盘。

二手房市场很低迷,2011年1~9月二手住房成交7.7万套,同比减少42.2%。成交均价涨势趋缓。

其中,三季度成交量为20256套,同比减少33.1%,环比减少4.8%。5月以来,二手房成交量呈现逐月小幅回涨态势。2011年1~9月,二手房成交均价2397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8.1%;从各月价格变化走势看,总体上涨趋缓,9月成交均价环比8月下降2.3%,价格下调幅度大于新建商品房市场(见图3)。

租赁市场火热,但正在步入淡季。前三季度成交量同比上涨5.8%,成交均价保持高位。

成交总量环比二季度上涨了4.2%,与去年三季度的成交量相比大幅上涨了近30%。租赁旺季使得租赁市场供需比上升为1:3-5,比二季度的供需比上升了0.6%。在区域租赁市场方面,三季度北京方庄、通州梨园、芍药居、北苑、双榆树、五道口区域是租赁市场成交最为活跃的六大板块。

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判断

购买制度与货币基调成为主导市场的关键要素。

第一,限购、限贷等政策松紧程度影响楼市成交量的涨跌。2007~2011年期间,除了传统的季节性变化之外,北京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的增减与同期出台的限制购买资格、限制贷款条件等政策密不可分。另外,成交量对出台政策极为敏感,绝大多数政策一出台,最多半月之内成交量就开始有明显变化。

第二,货币政策基调及企业资本实力影响成交价格的起伏。2007~2011年期间,刨除成交结构对成交均价的影响,新建商品住房成交价格趋势的增减与全国宏观经济运行关联性较大,尤其与货币政策基调基本一致。另外,价格变化与货币政策基调转变并非同步,价格变化滞后于货币政策变化,滞后期少则两个月、长则半年。

尤其是在价格下调过程中,房企与市场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博弈,博弈时间长短取决于企业自身资金压力和负债情况(见图4)。

北京房地产论文:北京房地产回归“短缺经济”

整体来看,2005年北京土地供应非常不足。

第一, 土地供给面积同比大幅下降,前10个月,北京供应住宅用地仅为572 公顷,规划建筑面积8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

第二,相对市场开发需求及购房需求而言,远远不足。前10个月,住宅土地供给建筑面积为832万平方米,而同期的住宅新开工面积及销售面积分别为1265.53万平方米和2138.68万平方米。如果以市场规模不增长计算,土地供给仅相当于开发需求的65.74%,相当于购房需求的38.9%,目前市场销售则维持在30%以上的高增长状态。

第三, 相对北京市场土地供给计划而言,还远没有完成供地计划。根据2005 年土地供应计划,北京市供应商品房用地面积应该是1750公顷。但截止到10 月底,北京市国土局向北京市供应住宅用地仅为572公顷。也就是说,前10个月仅完成全年计划的32.69%。

供给短缺无可避免,价格仍将上涨

从目前先行指标看,北京房地产供给短缺无可避免。房地产开发的特点是周期较长,当期的供给量是由前期的施工项目决定的,而施工面积又由再前期的开工面积决定,开工面积又会受到再前期的土地开发及土地购置面积的影响。同样,今后的竣工面积及投资额,则是由目前的施工面积、开工面积、土地开发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等指标所决定的。

因此,通过观察先行指标的增长情况,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未来行业的增长情况。自2003年起房地产开发的先行指标开始回落,特别是进入2004年,回落速度开始加快,而且基本上是越是先行的指标,回落的速度越快。

2005年前个月,先行指标均处于低位,越是先行的指标,下降幅度越大,下图 2、3反映了这种情况:

供给短缺必然导致房价的加速上涨。多年来北京房价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但自2004年底开始,北京供给增速在快速下降,导致房价加速上涨, 未来一段时间,北京供给(至少是增幅)下降将更加明显,北京房价涨速仍将持续在较高的水平上。

资金、土地仍是导致供给下降的主要原因

供给短缺的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商资金短缺,在过去两年内,房地产开发对资金的需求大幅上升,但资金供给却遭受巨大限制,导致资金短缺。

一方面,由于土地价格上涨、地价支付由首付10%至30%提高至一次性付清、清理拖欠工程款等政策,导致住房开发对资金需求量大幅增加,增加幅度估计在5 至10 倍。

另一方面,资金供给却在下降,银行贷款是房地产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对开发商的贷款及对消费者住房的贷款,两部分加起来占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比例约70%。受2003年央行121号文件及2004年宏观调控影响,银行贷款在快速下降,以长期以后40%以上的增长速度降至2004年1%,2005年这一指标有所回升,但依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土地储备为王

未来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供给不足导致房价上涨,从而导致项目毛利率大幅提高,这同样也会导致土地价格快速上涨,而且土地储备对资金的占用将越来越多,因此,在北京拥有较多土地储备的公司则可从中获益,如阳光股份、亿城股份、冠城大通等。金地、万科等一线开发商在北京的项目储备已经明显不足, 这类公司正在大量寻找项目,前期金地集团、北京城建已经了在北京新增项目的公告,万科则希望以并购来快速增加土地储备。

北京房地产论文:北京房地产价格及其影响因素的浅析

摘 要:房地产价格尤其是住房价格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北京市房地产价格(主要以住宅价格)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在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环境下,哪些因素对北京市房地产价格产生影响。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 影响因素 探讨

1.近年房地产价格趋势

多年来房价的高速上涨,已使城市中特别是北上广的普通白领对拥有自己的房产越来越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更不要说其他的下层民众。2010年4月以来,面对疯狂上涨的房价和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中共终于开始实行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国十条到国五条,从上调房贷到限购、加息,从试点出台房产税到打击囤地和捂盘惜售,从抑制房产投机需求到加大保障房供给,这次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房价的不断攀升,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泡沫扩大的担心与日俱增,自然而然地有关房地产价格的的影响因素成了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2.我国房地产价格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由于处于转型期间,房地产市场的真正发展时间还较短,影响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和国外或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异。根据我国学者近年的研究成果,现阶段我国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城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恩格尔系数、住宅成本、住宅租金、住宅抵押贷款和心理预期。

3.北京市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3.1经济及金融因素对北京房地产价格影响

3.1.1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房产价格影响

从国民收入总量来看,如果假定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不变,在排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国民收入的增长与房地产业的发展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因为,国民收入的增长既能反映在一般消费者购买力的增长上,也能反映在社会投资水平和可供投资的资源数量的增加上。在住宅支出占消费者收入比例不变的条件下,一般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加同时表现为对房地产商品支出的增加。另一方面,社会总投资水平的增加也使得对工业房地产、办公楼宇等的需求增加,从而,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会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反之,在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的情况下,撇开调节的时滞因素,消费者收入中用于住宅的支出相对量不变,而绝对量会呈下降趋势。一般可以认为,如果国民经济增长加快,房地产业增长会更快;反之,如果国民经济相对下降了,则房地产业下降速度会更快。

3.1.2投资水平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实际投资水平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必然直接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

反之,投资水平的降低,特别是固定资产被控制时,房地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可见,就社会总投资来说,社会总投资和房地产业规模成正相关关系(见表四)。投资的部门结构与房地产业的相关程度越高,对房地产的刺激作用就越大;反之,相关程度越低,这种投资水平的增加或减少对房地产业规模的直接影响也就较小。

3.1.3消费水平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一般而言,消费水平越高的国家对房地产商品等高价耐用产品的需求也会越大。反之,则会缩减。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0年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增长较快,表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不断提高.从收入需求弹性来看,在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居住这项的弹性大于1,说明北京市市居民对住房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这也是北京市近几年房地产价格逐年上涨的原因之一。

3.2社会因素对北京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3.2.1北京市人口因素与房地产价格关系分析

由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中小城市房价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人口也在持续攀升。虽然人口总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不是必然的,但是它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了潜在的支持力,当众多的人口具备相当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时,需求就会旺盛。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高度等不仅决定了城市房地产的品质(拥有较好基础设施的城市和小区本身就是房地产品质的一部分,较高产业结构的城市区域一般来说环境质量也会较好),而且也影响着购买欲望和购买力。

由图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北京近十年来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外来人口也不断攀升。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基础设施及产业结构比较完善,影响了人们对住房的购买欲望。这也是造成北京房价较高的原因之一。

3.3住房制度改革对北京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住房制度改革是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没有住房制度改革,就不存在房地产市场。它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的。

3.3.1从制度上保证房地产市场体系建立的必要条件

切断单位建房、分房的旧渠道,停止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居民只能从市场上购买或租赁所需的住房,从而保证了市场体系的需求要素。

3.3.2从居民住房观念和消费能力上强化需求的有效性

住房制度改革内容之一的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政策性抵押贷款的建立,提高职工购、建住房的能力和对住房消费能力的心理预期。同时,通过舆论的引导和宣传,转变了居民的住房观念,刺激了需求。

3.3.3从配套制度上为房地产市场的完善创造条件

住房制度改革的每一步,也是住房金融制度改革或创新的重要一步。通过完善住房抵押贷款、开发建设贷款、产权抵押登记、住房贷款保险等制度,为房地产市场的完善创造了条件。

北京房地产论文:北京房地产市场泡沫分析与对策

摘要:房地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房价持续上升,房地产价格虚高容易造成房地产市场泡沫,甚至可能成为阻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北京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原因;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正经历着飞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房地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主要行业之一。因此,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如今我国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远远超过了普通群众可承受的程度,房地产甚至也成为一些商人投机的主要工具。这类社会问题已经引发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从2005年开始,国家不断推出相关政策如“国八条”、“国六条”、“新国八条”等等。但是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并没有对房地产业起到太大的作用,各大中城市的房价仍然居高不下,甚至造成房地产泡沫。

一、房地产与房地产泡沫的概念

(一)房地产的概念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及其附带的各种权益。房地产由于其自身特点,即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不动产。主要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建筑物、房地合一。我们通常所说的房地产主要是指房地产建筑物。

(二)房地产泡沫的概念

所谓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投机等原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其市场基础价值、持续上涨的价格运动现象。它表现为:在经济繁荣期,房地产价格飞涨形成泡沫,但达到顶峰状态后,市场需求急剧下降,房价大跌,泡沫破灭。准确来说,房地产泡沫应该是房地产资产的价格脱离市场基础价值的运动。

二、北京房地产状况分析

(一)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北京作为首都以及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北京申奥成功的一系列利好消息,外资及外地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使原本看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更加坚挺。但是在景气的市场背景下也应存在开发规模的高速扩张带来的销售压力、供需失衡导致的大量空置面积和高危险空置率、房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协调上升引致的不合理房价收入比等诸多问题。

(二)行业投资供应分析

据北京市的统计报告指出,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自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从1998年的32.66%一直增长到2010年58.27%,已经逼近60%,房地产在固定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投资增长的同时,北京市房屋供给也在相应的增长。其中:2004年北京商品房开复工面积9931.3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95%;竣工面积3067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8.2%;销售面积2472万平方米,是竣工面积的80%,是当年施工面积的2.49%;施工面积远大于销售面积和竣工面积。

(三)房价收入比分析(见图1)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目前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已达27∶1,超出国际平均水平5倍,而同时北京市的工资水平位列全球第64位;还有一个国际通用的指标是“租售比”,所谓“租售比”,是指月租金与房价之间的比值。最新零点调查机构统计的一项北京租售比调查,结果显示:92%的参加者称所住房屋的月租售比超过300倍;45%参加者称月租售比超过500倍;21%的参加者称所住房屋的月租售比在500倍到600倍之间,高于600倍的有24%之多,而超过500倍的租售比意味着,房主出租40年也不能收回投资。

(四)商品房空置情况分析

2002年北京市房屋空置率达到26.8%,到2010年其空置率仍高达17%。如果以国际上10%-13%的警戒线作为标准,毫无疑问北京这么高的空置率可以看作是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一个征兆。一路上升的房价,使得越来越多的房子压在了开发商手里。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末,全市空置商品房面积达到637.42万平方米,比年初上升21.6%。其中:商品房空置299.7万平方米,住宅房空置330.6万平方米,比年初分别上升31.6%和10.5%。

(五)房价增长趋势分析

根据日本的经验,如果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那么房屋销售价格的增长率会远大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本文选取统计年鉴上的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北京房屋销售价格指数,重新计算后得到两个指数的增长率。结果显示:自2005年来,房屋销售价格的增长率均在居民平均消费价格指数之上,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说明北京市房地产价格的增长速度大于其他商品价格增长的速度,且两者的差别幅度越来越大。

三、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

房地产业是一个与诸多产业高度相关的产业,这意味着房地产不仅自身投资规模大,其乘数效应也相应较大。在房地产高速发展时,它会带动诸多产业的共同发展。但当房地产业发展违背了价值规律产生泡沫,其泡沫破灭产生的负效应也会波及其他行业,使国民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泡沫的存在和发展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泡沫的存在使得投资于房地产有更高的投资回报预期。因此,大量的资金向房地产行业集聚,投机活动猖獗。泡沫经济时期,由于房地产投机带来的高额营业外收益,使企业在行业的虚高增长引诱下,通过银行大量间接融资来扩大其房地产投资。大量的资金向房地产业流动,意味着生产性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或者说难以用正常的成本获得生产所必须的资金。

(二)房地产泡沫破灭将直接导致金融危机

房地产泡沫破灭意味着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下降,房子销售不出去,房地产企业的大量投资无法收回,经营极其困难,而且大批破产。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大量的呆账和坏账,金融机构不但收不上利息,甚至即使实行抵押权也无法全部收回贷款。此外,大量不良债权还影响到了银行的国际信誉,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海外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

(三)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生产和消费危机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经济萧条,股价下跌,企业财务营运逐渐陷入困境等。股价下跌使企业发行的大量可转换公司债在长期内不能转为股权,从而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偿债负担;此外,地价和股价下跌也使企业承受了巨大的资产评估损失和被迫出售土地和股票的销售损失。经济不景气和个人收入水平的下降,会减少居民当期的消费,个人消费的萎缩又使众多生产消费品的产业部门陷入困境。

(四)房地产泡沫破裂还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房地产泡沫破裂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将会造成大量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在金融危机下,犯罪案件激增。以马来西亚为例,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当年的犯罪率比1996年增加了38%,1998年第一季度犯罪率比1997年更增加了53%。由于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感到不满,社会危机逐渐加剧,社会动荡不安。

四、针对地产泡沫的对策与建议

无论是从房价的急剧上涨还是从投机需求的不断增长来看,北京房地产市场都存在潜在的泡沫危机,如果不加以防范和控制,在不久的将来就有可能形成泡沫经济,对整个社会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对预防与改进房地产泡沫提出以下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完善的监管体系是预防和克服房地产泡沫的必要措施。很多地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都是由于银行、金融机构等监管体系的不健全而导致的。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及控制能力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因为推动地产泡沫产生的资金都是从银行流出的。其次,就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对于经济形势的监控。同时,需要建立风险机制,正确地评估房地产抵押价值,避免呆帐、坏账损失和信用膨胀,减少金融机构的风险。最后,加强对于外资的监管。

(二)严格控制土地出让市场

本次房地产周期中,北京市的某些地区存在着土地炒卖现象严重、地价上涨幅度大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土地市场严格控制,规范土地供应,加强存量土地的管理,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从源头上控制土地供应量。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经验,滚动编制各地区的土地供应计划,对每年土地供应量进行严控,所有土地进入市场都必须进入招投标,对土地供应计划严格执行。加速推进土地的招标和拍卖制度,对于土地招投标市场中的问题,政府应严格执行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控制土地开发数量;严格限制土地炒卖和土地闲置,通过税收手段提高土地炒作和土地闲置的成本,对闲置土地长期不开发的要执行收回制度。

(三)大力发展公共租赁和廉租房制度

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公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建设租赁房和公租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不仅适应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而且解决了中等收入人群即“夹心层”对住房的现实需求,从而降低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刚需。根据国际大都市的经验,大都市居民约有一半是租赁住房,也就是说,住房租赁市场是最大的住房供给来源,但北京住房租赁市场却发展缓慢,存在市场不规范、规模小、税收负担重、交易成本高等缺陷,严重制约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因此,积极发展租赁市场应成为北京市政府的一项长期重要政策。

(四)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完善相关土地政策

现行土地政策以及房地产税费制度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房地产税制改革势在必行。物业税也被称为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不动产。根据政府的要求,不动产所有者或承租者须按期缴纳一定的税费。据国家财税部门的介绍,物业税改革的基本框架是将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收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由于物业税是把商品住房70年的地租改为按年支付,同时物业税是按照当年地产的评估价格征收,因此物业税具有较强的打击房地产投机的效应,起到了抑制房地产泡沫的作用。

(五)建立完善房地产泡沫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地产泡沫预警体系可以对房地产泡沫的产生进行预告,还可以对泡沫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对泡沫的破裂发出警报。该体系可以通过公布房地产信息,增强楼市透明度,引导开发商理性投资、购房者理性消费等方式,使政府部门逐渐从行政干预转为市场引导。

(六)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

规范的市场秩序和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利于人们建立合理的预期,从而引导房地产理性投资和消费,抑制炒房和哄抬房价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应从法制建设上着手,完善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在房地产交易、合同签订、质量保证、广告、中介等方面的行为,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将房地产各相关法律行政制度以及房地产市场信息公之于众,并将各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经营业绩、经营中违规违法劣迹及受到的处罚等进行记录。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房地产论文:北京房地产中介市场发展状况探讨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房地产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发达城市中催生出了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的繁荣。在十几年的发展,房产中介行业也逐渐由充满暴力与黑暗的行业状态逐步走向专业与规范的道路。虽然我们能够看到整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蓬勃向上,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长久以来,房产中介都在一个较低层次的水平上运行,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数量庞大,素质良莠不齐,经营不规范,服务水平低等问题非常严重急待解决。

【关键词】房地产中介 服务营销

一、房地产中介行业服务营销的内涵

房地产营销是市场营销的重要分支,通过房地产市场交换,满足现实或潜在房地产需求的综合性的经营销售活动过程。对于我国房地产营销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房地产中介的从业人员也对服务营销的认识还处于较为肤浅的阶段。许多营销失误的原因都是因为对服务营销的内涵不能够深入理解造成的。不过随着房地产实践的逐步深入,在北京、上海或许多发达城市,已经成为房产中介行业营销的排头兵,为房地产中介行业服务营销的发展道路事先做一示范。然而深刻的认识服务营销理念与策略,如何对房地产中介的服务营销组合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整与组合,成功进行服务营销战略也是企业能在未来市场中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房地产服务营销是一种态度,理念或思考方式

服务营销作为一种理念,它的概念或必须能够引导所有的人,过程,及组织各个部门,而且组织中的每个部门都必须理解并且接受这种观念,这是成功展开服务营销活动的基础。首先从行动理念上对营销的认同是能够良好实行服务营销的基础.

(二)房地产中介服务营销是一种组织

成功的服务营销还要要求企业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进行组织。那些做出并兑现承诺的部门必须相互配合,如果发生争执,则无法合作,表明整个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的营销观点。在现今竞争的环境中,企业承受不起部门间存在的障碍,营销理念必须在组织中广泛传播,可以被接受。

(三)房地产中介服务营销包括有一系列的工具与组织活动

服务营销以提供无形服务为目的,无形是服务营销最明显的特征,服务可以表现为一种行为,努力或绩效。顾客难以具体判断服务质量,它取决于顾客的感知。当服务营销具体的表现为像包装,或活动那样具体,才是能够让顾客感觉到营销的一种方式。但这也是许多人误解服务营销的一种方式,因为这也只是服务营销中的一个方面。

二、房地产中介行业的特定内涵

房产中介行业是非常典型的服务行业,它几乎不生产产品,对客户及业主双向服务。所以无论是在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的情况下,都必须关注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内涵与传统营销不同,其营销组合要素也有一定的调整,有经典的4p组合扩充为7p营销组合,增加了人员,过程与有形展示三个要素。房产中介企业通过中介及附加服务来获得服务收益的社会机构。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注重品牌营销

房地产中介行业的服务同质性很强,中介公司准入门槛低,各个中介公司提供的服务有很强的模仿性,所有在营销过程中不断宣传的同时,应注重建立诚信中介品牌。客户对于中介公司的选择更多的是会被熟知的品牌所吸引而不是中介公司更够提供的具体服务。

(二)注重全员营销

房产中介的员工房产经纪人是最一线的人员,展示公司形象,与顾客沟通,为客户办理业务,提供各项服务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架桥梁,他们直接面对客户,推荐,带看,洽谈,后续手续的办理。他们最直接的了解客户需求。而二线或其他层级的后勤员工也是协助一线员工及客户,成为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部分。因此服务型企业中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注重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是通过把服务业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组合成一种综合优势向外界宣传,以充分发挥有限资金和人力的整体效用,是不同营销主体联合开发一个或几个营销机会,有水平整合、垂直整合、交叉整合等形式。1991年,美国市场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Don Schultz)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新概念,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管理与提供给顾客或者潜在顾客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所有来源的信息的流程,以驱动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并保持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的忠诚度”。顾客的消费需求是跟为复杂的过程。企业应多角度的观察消费者来创造有利于成交的条件,得到更多的的机会。

三、对北京市场房地产中介服务营销发展状况解析

(一)北京房地产中介服务体系构成

随着北京政府对房产中介行业的引导,以及行业中领导型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二手房市场越来越成熟,中介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中介市场同时开始向规范化。操作和打造服务品质,因此规范和优质服务将会成为中介市场的主题。我爱我家、链家、21世纪不动产等大型品牌中介公司在这几年发展壮大的。同时,在规范操作程序和树立行业良好形象方面积极努力,出谋划策,它们无疑也成为了中介市场不可替代的顶梁柱。此外北京各地夫妻店,兄弟店小型中介公司星罗棋布,填充着剩余市场急需规范。

(二)北京房地产中介服务营销发展现状

(1)对房地产中介市场了解。北京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达2018.6万人,对北京来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北京科技文化环境分析。过度膨胀的人口数量让房屋需求变得更为紧张,首先,目前从行业发展来讲,北京一手房的市场在渐渐紧缩,而二手房市场却在不断的增长,从09年开始,二手房的交易量已经开始大大超过了一手房。因为北京可以开发的地越来越少,尤其是市区,这样就导致一手房的新增在逐渐减少并且所处地段也逐渐向远郊偏移。二手房成为北京市房产的居住类主要市场。房产不同与普通易耗品,它的价值量大,尤其以北京的房产,标的通常在百万元之千万元不等。由于房地产可以保值、增值,有良好的吸纳通货膨胀的能力,因而作为消费品的同时也可用作投资品。房产的投资性各随着收入的提高得到进一步的拓展。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扩大,需求层次的多样化,对房产中介企业的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庞大的分销渠道。分销渠道并不是对实体产品的分配,服务领域同样存在分销渠道。服务产品的具有不可分离性,使得提供服务的企业不可能像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那样可以通过批发零售等物流渠道将有形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而服务营销企业选择服务营销的渠道,多是通过直销来实现的。有一线员工直接接触顾客,产生服务,交换价值。而房产中介行业的销售渠道为店面直营,用高密度的连锁经营的方式,追随新建社区,在社区门口开店,实行社区就会有门店的方针,使服务不断贴近顾客。作为北京房产中介的领军企业的链家地产在北京有千余家店铺,市场追随者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有五百余家店。可见直销作为其销售渠道的重要性。而另外一种直营的方式更为贴近客户,即驻街,也称之为外拓。在人流聚集区,或热点楼盘的入口处摆拍宣传,一线人员驻守,提高与潜在客户的交流。使中介公司的服务表现得更为具体形象。

四、北京房地产中介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服务营销观念缺失

近年来,房地产中介行业虽然越来越重视服务营销,但也难以改变长期来形成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服务文化。其中不论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还是一线的房产经纪人,把服务营销孤立的看待。把服务营销当作是获取佣金前的签单手段,主要考虑的是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少于站在客户,业主的角度上考虑适合服务流程与管理方法。没有建立起对服务营销理念真正的理解。

(二)房地产中介服务营销层次较低

现今房产中介公司作为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值得信赖的置业顾问,往往令人失望。虽然房产经纪人大多称自己为专业的房产工作者,但也多是对原始的商业信息的收集与,很少有对房地产市场的综合性评估分析和预测。对于买方与卖方的业主顾客来说不够系统与透明的信息服务,往往掺杂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不是安全的或可值得托付的服务。没有长远的考虑客户的需求。

(三)房地产中介行业服务营销人才匮乏

房地产经纪,是指为委托人提供房地产信息和居间业务的经营活动。房地产经纪机构,即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的机构。房地产经纪机构为房地产交易提供洽谈协议、交流信息、展示行情等服务,促成交易。现今房地产从业人员往往素质较低,他们高中毕业后便可以从事房产经纪人的工作。做房产销售是掘金的地方,但工作压力大,行业内人员流动非常大,有人排着队入职也有人排着队离职。流动性较大意味着公司培训成本提高,即使在北京大型的房产经纪有限公司对于员工的培训也仅有3-5天的专业知识及企业文化的培训,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所以房产经纪公司的经营形式也较为粗放。

房产中介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中,人才的竞争是居于首位的。房产中介需要的人才有两类类,一是能够在一线房产工作上有良好表现的销售精英房地产经纪人,名副其实的置业顾问。二是管理型人才,能够适应公司的管理工作。对于房地产经营人才的缺失也是导致房地产行业发展较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如何提升中介行业服务竞争力

(一)强化服务营销理念,同时注重内部营销

随着各大中介公司采用最新的技术,硬件设施的不断提高以及客户的理性和成熟。房地产企业在争取新客户的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因此房地产经纪公司必须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用心服务客户,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同时注重对员工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与引导。首先对于员工进行态度管理,对员工的态度及他们的服务意识及顾客意识产生的状态进行管理,这可以是企业在服务战略中占得有利条件。态度管理是引导员工服务营销的基础。其次各级部门的管理人员,一线的员工,及后勤支持人员需要信息也完成他们的工作,这些包括工作规定,产品和服务特征以及对顾客的承诺。他们需要了解对管理层在需要,要求,对提高业绩的看法,及客户需要等内容进行沟通。如果企业想要有良好的业绩这两者都是必备的。在公司内部的沟通中,并不是以上级向下级传递要求,而是需要双向沟通,高层管理者,不应只向业绩看齐,更应该注重得到员工态度的反馈。

(二)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实行差异化战略指的是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通过企业形象,客户服务,技术特点和客户网络等形式,努力形成在本行业内具有特色的东西,是客户起品牌偏好和忠诚。采取差异化营销战略必须要有创造性的眼光,在服务方面享有声誉,有与销售渠道的强有力的合作。

(三)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房产中介企业要创造良好的客户体验需要一大批富有知识,经验,热情的专业化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来明确的传达出企业服务的精髓与内涵。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和方法,并且注重整合力量,建立系统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应该积极提供服务,通过公司内部行政支持、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以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激励。要着眼于创新,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使人才在市场实践中成长和发挥作用,能够不断得到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机会。建立健全人才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包括生活、学习、工作在内的保障和激励措施,激励员工成才。

(四)建立健全客户满意度考核制度化

能够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是对企业的利益而言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因为要将改变服务质量作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就会使工作失败的几率增大。改进质量需要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重视质量,关注尝试改变质量的方法,它需要领导层级管理人员的可定与支撑,也需要下层一线的房产经纪人的支持与热情。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人的行为对服务企业很重要,而服务的传递过程也重要。而建立健全客户满意度考核制度化可以通过规范化技能化,态度和行为,服务提供者的可接近性和灵活性,给予客户的可靠性和忠诚感,在发生问题时的补救能力,与企业的名誉和可信性等6个方面展开客户满意度的服务质量体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