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7 05:36: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农村小学美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虽然有不少学生拥有美术天赋,但往往因为所在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而得不到正常的美术教育,一些农村薄弱小学的美术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但农村的孩子渴望美术老师!其实喜欢美术的农村孩子很多,但是很多的农村学校连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也没有。为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这样:
一、我们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的优势(处处发现资源美:山水田园,小桥流水人家,牛背上牧童与短笛)开展美术教学。认识到提高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有效性,美术教师做个有“心”人很重要。留心、细心,处处发现资源美;关心、耐心,提供学具助发展;恒心与爱心,教学协作勤指导。不但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还使农村儿童参与美术实践,获得一定的美术素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发展。下面具体介绍如何就地取材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
1.树叶贴画造型教学。农村学生出门见山河,抬头见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树叶千姿百态,与很多物体的形状相似,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美术课前可引导学生按要求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旧书里面压平,阴干备用。上美术课时先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图画纸上勾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
2.麦秆造型教学。春天,金黄的小麦丰收了。农村学生总喜欢玩,他们把麦秆当吹管,吹出各种悠扬动听的乐曲,模仿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叫声。其实,美术课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这种兴趣。教师可预先安排学生每人带一小把麦秆。在美术课上先让他们修剪整齐,然后像树叶贴画那样指导学生拼、摆、贴,连成各种图案。
3.布贴造型教学。布贴画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它源于历史悠久、应用极广的民间刺绣的贴补工艺。而作为画的一种独立表现形式,它又给人一种崭新的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花样日益繁多。为此,布贴艺术造型教学,也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好方法。可利用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布角废料,剪贴成不同题材的布贴装饰画。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用布贴画扮亮教室、居所。
4.刨花贴造型教学。农村家庭制作家具后会有很多的刨花,我们可以收集起来贴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先选长条平整的刨花在温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擦干、着色并压平,接着构图(想好你要贴一幅什么图画),最后剪刨花并粘贴。若能用精美的画框装裱起来,效果更佳。
此外,黄豆、蔬果、粮食、石子、玉米秸、树皮、树根、吹塑纸、瓷砖、易拉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要当好农村美术老师,就要做到让农村孩子和家长们“走出农村”了解日新月异的当前发展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类的进化也越来越完善,对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孩子,对美术没有任何概念、兴趣,首先要激发这些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作为美术老师衣着要比较前沿、整洁,发型美丽、大方,从视觉上冲击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认为学过美术的就是品位高;向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得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们有要是我也能画出这样的画儿就好了的感叹,并及时予以鼓励),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实际训练中,组织不同的学生练习不同难度的绘画部分,以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农村教师应正确看待先进的设施设备先进的设备为美术教学带来了便利,实物投影仪可以放大所需的图片,多功能设备可以制作视听效果极佳的画面。因此当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完城里教师运用先进设备上的一节节精美的美术课后,误认为农村美术教学与城市美术教学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此。农村孩子没有城市孩子会画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此。不得不承认先进的教学设备促进和改善了我们的教学。但先进的教学设备毕竟是为教学服务的。没有这些设备是否就会影响教学呢?我想不会。凡高、毕加索、达•芬奇难道是先进的教学设备教育的结果吗?不是。其实要教好学生,无论是农村的学生还是城市的学生,关键在于我们美术教师。我们美术教师要懂得美术教育,要知道怎样帮助学生懂得美,表现美。
任何一个农村美术教师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不能因为学校不重视美术,学校缺乏应有的设施设备而自己忽视美术教学,甚至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合理的借口。我们应该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的寻找素材,自制教具教好美术。就像有的学校利用当地黄土,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并组织全市美术教师进行泥塑教学观摩。现在的农村虽然穷,但他们也是家家户户有电视,那些精美的画面,学生电视上见得多了。现在的交通如此发达,学生进城领略城市的风光与繁华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对于美术教师来说,教学设备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已,重要的还是要切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寻找到他们的能力能够承受的教学方法。总之,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美,把美传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传播到农村的每个角落。改变农村美术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摘要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美术教育;现状;对策;兴趣
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智、体诸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在青少年美术教育功能凸现的今天,美术被视为培养青少年文化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件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
一、我县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武鸣县是壮族的发源地,壮民族文化滋养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近些年来,经过两基达标建设,武鸣的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也还有一些让人堪忧的地方。据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配备的专业美术教师(此处所指专业教师是指由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教育知识的教师)比例较小。担任美术教师的,有不少是一些能写会画的教师,而这些教师中有90%还兼任其他课程;在调查中,我还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个别学校里,美术、自然、历史等课程的任课教师竟然是即将退休或是病痛缠身的教师或是学校行政人员,这一点与美术教师专业化、专职化的要求格格不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教学模式方面,美术课的教学模式大同小异,几乎都是以下三种:一是机械式的要求学生“画”出教科书上某一页的花草或鸟虫等;二是即兴式的要求学生画出教师指定的某个物体、物品,有时甚至是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美术教学被片面的理解为“写生”等技能,以至于对学生作品评价的标准是:像与不像;三是教师一笔一画临摹示范,学生依样画瓢,没有多少创造力,学生创作缺乏个性和创意。
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而且长期采用机械僵化的教学方式,小学生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被掩蔽和扼杀,学生对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没有一个初步的、基本的了解,僵化了个性,致使美术实践能力低下。
二、原因分析
一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地理位置的影响,一些高校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工作,甚至放弃分配。
二是学校为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是美术教师“多功能”使用,或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
四是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落后,导致一些农村小学工作的美术教师“得过且过”,无为而“教”。
三、搞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个国民素质的高低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的素质也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搞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真正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切实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九”和“两基”达标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和户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我在学校里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的美术绘画比赛、作品展览和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观摩,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活跃学校的气氛,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二是要真正提高美术教师的地位。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鼓励美术教师从“课内”走向“课外”,多带学生出去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要使美术教师摆脱边缘人的状态,对美术教师为学校文化环境布置、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组织各种庆典活动等,都应该视为教师的工作量,真真正正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
三是要改变传统以来小学教育只注重语文、数学的陋习,树立全面发展,综合提高的素质教育观念,屏弃“副科”必须为语文、数学的教学需要让路的思想。同时开拓创新,加大专业美术人才的引进。毕竟没有人才,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僵化的问题,无法直接改变现状。
四是要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教学常规的检查项目,制定教学工作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并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五是经常开展有关美术的教育教学活动,对美术教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培训与交流,采用内部交流学习与外出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积累经验与素材,让美术教师了解美术发展新动态,改变消息闭塞、呆滞,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总之,21世纪的教育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教育,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将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重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真正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要]本文从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制约、认识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现状出发,阐述了这些因素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不利影响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设美术教育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手段,向学生提供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造力。它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课程之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生活中的部分教育也有了深入的了解,美术教育重新被重视起来。然而,现阶段河西走廊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经济滞后严重制约着河西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
河西地区地处西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教育方面的投资也在逐年加大,但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还是很有限。
在农村,由于经济投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业面临硬件设施设备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而美术教育也被教育管理者所忽视。
根据笔者调查,河西地区中小学生有75%生活在农村,而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又不为人们所关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被重视的程度更低。河西地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都因没有配置专业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及材料,致使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缺乏基本了解。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全面认识。另外,由于城乡文化差距的悬殊和农民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以及浅薄的意识,也导致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
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学校美术教育的投入较少,家庭经济的限制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都深深影响和制约着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对美术教育认知存在的不足
就河西地区美术教育而言,城市家庭经济相对宽裕,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使得城市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受到正规的美术教育;而且校外的美术辅导班也具有完备的设施条件,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美术的认识。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呈现出相反的特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学校及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语、数、外的的学习,而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少数学生因学习不好被老师推荐学习美术,以寻找升学的捷径。这种思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艺术追求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使其他学科的教师对美术课程存在偏见。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和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三、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在河西地区,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导致河西地区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很难吸引接受正规美术教育的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专业美术教师人数相对较少,大多数专业美术教师都集中于城市和离城市较近的地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农村地区就少之甚少了。
另一方面,随着美术专业教师的增多,分配到各个中小学的专业老师也多了起来。按理说,应该在软件上有所提高,而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又不受学校重视,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而被学校安排到低年级从事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等教学工作。这种错位的教学情况使专业教师的技能得不到发挥和合理应用,严重浪费了师资。美术教师绝大多数不是专业教师,他们都主要从事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整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被称为“副课”的美术课程。在课堂上,学生也只限于临摹课本作品,在教学中又以平淡的口述专业技能技巧为主,能刺激学生感官的实物较少,了解不到基本的美术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大大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当地经济条件、师资力量以及认识不足等方面的限制,学校大多缺少基本的美术教学设施设备,学生在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现况下,怎样取长补短,发挥地域性优势,推动河西走廊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显得极为迫切。
四、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首先,经费问题是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学校应该适当地加大对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设施设备建设。
其次,联系农村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农村是自然风景无限好的天地,拥有许多城市无法比拟的美术教育自然资源,其中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情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但是,由于多年来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落后观念的影响,发展一直都非常缓慢。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意识。从本地的实际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开展一些特色的美术课程。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采风的方式去写生。这样的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切身领悟到大自然的美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发现素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村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和文化意识的追求。
另外,农村中小学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去接触民间文化、乡土风情等资源。因此,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美术兴趣小组来发掘个别学生独特的才能,并通过这些发掘、搜集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和祖辈的历史,并通过这个平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弥补其他设备、设施方面的不足之处。还可以针对美术教材、设备设施不足的情况,结合当地资源,就地取材。比如有些美术教材上的手工制作课,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把课本上不好准备的那些材料换成校园里可以找到的树叶、果子、泥土等材料来进行创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他们对材料的综合利用及创造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对美术教育不同程度的认识。
联系农村教育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提高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后,合理利用美术教师资源,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美术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实施,而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方式是否得当。目前,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原本就少,而且大多数都不是专业教师,缺少美术教学经验,也使美术教学出不了成绩。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尽快提高河西地区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首先,可以为农村美术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各方面的文化素养,这样就会具有更宽广的知识背景和更强的审美感知能力。其次,对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农村的教学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具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也应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深造,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以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以及美术教师的积极参与。
总之,经济发展的滞后、对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以及美术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等因素都阻碍了河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河西地区的经济也有了稳步发展,相应地政府也应加大在教育方面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转变观念,才能促进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大发展,彻底改变其落后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与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以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化自身的教育目的。美术这门课程的开设不是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在于培养孩子从小有一个好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懂得和增强美育学,学会欣赏美、学会实现美和创造美。过本人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一点自己的肤浅的体会,应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沟通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融洽是=与否决定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质量的高,反之就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一种平等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现。建立新型的这种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如在前进入教室和同学唠唠家常,问问同学在上美术课有什么困难和看,拉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老师,老师和同学象朋友一样。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的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差,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到引领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农村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就非常有必要。教师可通过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影碟等,让学生观看和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和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所学的剪、拼、撕、粘、折等制作方式,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爱好,培养了兴趣,将课堂知识变成独立的操作技能,才能培养其美术的创造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美术技能
美术是一门艺术,它与技术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没有造型技能就没有美术。因此可以说,美术又是一种技术活动。技能训练、技巧的形成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过程。技能又是创造力中“行为能力”要素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创造力是整体,技能也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在强调创造力养成的同时,又不能排斥技能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能。就像英语中的字母,语文中的拼音、偏旁一样,要小学生掌握使用最初级的艺术语汇的技能,为更复杂的美术创造提供能量储备。这方面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和实践两个途径来实施,如向学生介绍和传授优秀美术作品的技术特征;通过作品风格对照,揭示形成风格的要素;通过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对各种艺术语汇运用有所了解,如形状、色调、材料的肌理等形式元素的语言性把握……这一目标向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即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对美术作品的欣p结合,不能为技能而技能,其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视觉感受性的培养,促使其审美经验不断积累,为进一步创造储入能量。
四、因地制宜搞好美术教学
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美术的创造力,我提倡学生将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绘画时,可以选择节约材料的形式,教学用线条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在创造力。以农村中所见为题材进行写生或创作,不仅形成特色,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教育。在上工艺课时,做到灵活多样,除了简单的剪纸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花样来。对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田间的泥土,泥土的多少不受限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感兴趣。还可以利用家里的蔬菜和水果制作果塑雕看,可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有活力。在欣赏课时,除了欣赏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欣赏家乡的新楼房,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其立志为家乡作贡献的思想教育。设计十年后家乡的面貌,如楼房、马路、学校的样子等,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无限延伸。
总之,在农村小学搞好美术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但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有极大的爱心毅力,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里辛勤地耕耘,那么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换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巧妙运用教育技术装备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创作的新型人才,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教育部门也在努力改革与创新,逐步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环境。由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普及,国家对农村教育在技术装备的科学管理与规范使用上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开设了较为系统的美术课。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中小学在教育技术装备这一块上虽有较大的投入,但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结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简单探索了如何让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被充分运用,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提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和管理水平。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现状
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及投影仪。它的运用,突破了几只笔、几张范画、几件实物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农村中小学由于硬件办学条件的落后,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紧缺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设备一般旧的多、新的少,不够用,且故障多,只能当作摆设。现在,国家虽然为农村中小学解决了设备“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要让设备满足“形成‘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和达到“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的高级应用境界,那还差得很远。
2.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问题
农村中小学由于对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了解的老师比较少,一旦设备出故障,维护起来也很麻烦。目前,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校只有一到两名的信息技术教师,且在这些信息技术教师中,不一定所有的都是专业的电脑老师,他们大部分并未真正懂得如何去维护美术教育技术装备。
3.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观念滞后是直接影响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发展的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校长对农村中小学开展美术装备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站位不高,思想上存在各种畏难情绪。他们多数人认为美术课在众多的课程中是可有可无的副科。这样的观念直接影响了美术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态度,致使美术教师中出现消极怠工现象。
4.专业美术教师紧缺
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美术学科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主科老师兼带的,由于专业不对口上起课来十分吃力,且课堂效率也不高,更谈不上使用美术教育技术装备。
二、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加强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推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遍布全球,信息的跨越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2.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尽可能地设置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情导入,以趣启智。
(2)帮助老师更清楚地演示教学步骤,快速有效地解决重点难点。
(3)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一些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眼界,生动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通过美术教学技术装备,让学生边画画,边欣赏音画作品,视觉和听觉都得到调动,为学生的绘画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学生作画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5)利用美术教学技术装备更清晰地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6)将美术教学装备技术的使用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三、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设备在实践应用中的建议
1.教育部T和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教育部门应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装备实施计划和有效措施,将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纳入地方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同时还要把美术教育装备的使用作为推进美术教育现代化和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管理常规化,加强师资建设,保障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要把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管理效果纳入综合考评或考核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将管理工作形成可行制度,学校领导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以促使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得以应用,不搞花架子,不走假过场,实实在在地做,实实在在地用,实实在在地记录在案。
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师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一要有维护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电脑老师。二要有会使用、想使用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专业美术教师。三要采取激励性政策,增强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意识。
3.以研促教,促进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与课程的整合
加强美术学科的教研活动,促进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与美术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逐步实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代化。
美术,普世的价值观认为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其实美术这个词语,在古代是没有的,美术这个名词可考的历史最早是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但也有史学家美术家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是中叶,而传入到我国则是在前后传入,开始普遍叫用。其实美术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叫画画,老人可能叫弄墨,小孩叫水彩,而我们这类从教人员,则叫美术。
在当下的义务教育范围里,美术也被排入了小学的教育课目里。对孩子来说,美术可以培养他们对人、对物、对事的思考和探究,可以培养小孩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能力、赏鉴能力、绘画能力、描述能力和艺术思维。通过一定时间和程度的培养,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自信心得到增强,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潜力,从而实现孩子多项能力的提高。可见,美术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一生以及他们将来可能有的成就,都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这得到了全国各地城市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像很多城市的小学里面,甚至有专门用来培养孩子美术能力和功底的美术学堂。然而,据我观察和了解发现,全国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教育,美术却视乎是被搁置了,得不到应有的“一席之地”,那么农村的一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我在东北的一个乡村小学任职六年级的美术老师。当我第一天来任教的时候,这里的美术教学设备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单一,没有专门设立的美术室,简单的画架都很少,基本上没有配备教学用的画笔和彩色材料。当时我就隐约感到,或许这里的美术教育,没有我想象中的普及,当地人对美术的认识程度或许还存在模糊的概念。但这并不打击我对美术教育的热情和执着。在我的美术课上,我依然本着一百分的责任与热情来教好每一堂课,力争让每一节美术课都不枯燥无味。但是学生们似乎是热情不是很高涨,就算是自习动笔练习绘画,也只有少数的几个同学在认真画,其他的同学,多半心不在焉,有的甚至是说起话来。
某一天里,我试图用剩余的半节课来了解一下,学生们是怎么看待美术这门课堂的。我提问了平日里上课都认真听讲、自习都自觉绘画的同学们,他们给我的回答是他们并不是说非常喜欢美术,也谈不上讨厌美术,只是家长要求他们对每个科目都要认真学习。我又问了那些平日里不怎么认真上美术课的同学,他们的回答是他们的爸妈压根就不在乎这个,都跟他们说只要学习好语文数学和英语,将来好好升个中学就行了。那一刻我仿佛感觉我教的不是一群小孩本人,而是在教一群家长!这让我不禁在想,孩子对美术、对学科的认识,是取决于他们的自我认知,还是取决于他们家长安排下的认知?
其实细细想来,家长的意向安排还是占有很大的因素在里面的。可以试想,一个六年级不染半点俗尘的孩子,怎么会有利益倾向的选择科目呢?就如上面说到的,一些孩子只读语文数学和英语,因为他们知道这对于他们考“小升初”有很大帮助,但这样子的利益倾向很明了,真的是发自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认知后选择的吗?我想多半不是,要不然,还不把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吓一跳,我们的后代,才几岁就有这样的城府?因此我想,这多半是受到父母的耳提面命、学校的耳濡目染后所形成的一种屈服行为、从众行为。其实以小引大、以此为基推理出去的话,我国或许大部分的农村教育现状都存在这样的现象:美术学科受到社会观念、家庭观念的限制,存在美术学科受到排挤,不受重视、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在美术的功底与绘画能力上与城市里那些同等教育下的学生存在有较大的差距。随着这些年来新的课程改革编制和最近这些年的科技的发展和数码技术的更新换代,我国的中小学美术不再以绘画为主,而且还增设了设计、版画、雕塑、手工等新的一些学习内容,甚至连摄影都出现在了一些教科书上,这样子复杂和多样的教学,让一些城市中的孩子都有些消受不了,更何况那些美术教育得不到重视而又缺少教育器材和设备的农村小学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沉思,这到底是怎么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来改善这样子的现状呢?
我想这应该得从我们对美术这个学科的认知概念与对待态度做起。从古至今,考试改变命运的这么一种观念,似乎是已经潜移默化流淌进国人的思想血液里,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受到应试教育或多或少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大限制了美g教育的展开。传统的一些教育里注重的知识点固然是需要巩固,但是传统教育中的一些局限性也影响了学生的才能发展。这需要我们用新的观念来看待,来打破。先前说到了,美术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能力、赏鉴能力、绘画能力、描述能力和艺术思维,这些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可以说的比考这三四百分还要宝贵一万倍,这些能力,可是千金换不来的。学生们通过对素描和色彩画的创造实践能够不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对审美的不断提高进而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技能来表达他们对环境和人类的看法。所以说,中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无疑是增加了一个让他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从不同维度提升自身素养,为创造人才多元化社会做出贡献。因此,美术教育首先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再者,我觉得学校对美术的教学重视也应该提高一个层次。由于美术科目在农村小学教育中长期受到“排挤”的关系,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小学教师,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和材料,很多学校即使是财政吃紧,也会尽全力来为这三个科目的教学提供足够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材料,这一来,美术科目教学所需要用到的一些设备材料,就无财力可再来采购了。另外有些学校历届领导都少有重视这一科目的教学程度,让美术科目好比如是空设在那里一样,这也是造成农村美术科目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原因之一。
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和伟大事业,无论是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教育机构与人民教师,都肩负着这个责任。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学科,都应该被重视,都有被选择的权利,都不应该又不合理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分配,而处在任何学科岗位上的每一位人民教师,不管条件如何,都应该兢兢业业履行责职。因为我们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与社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化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我们还需要演员、歌唱家、美术家等人才,和平年代歌舞升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文化在和平年代,更会得到一个更好的绽放与发扬,所以,对于艺术类学科,特别是美术,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重视和行动的投入,不能够再视而不见了。
摘 要: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在审美情趣、对优秀美术作品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加之以简单的图片演示和学生的思考为主,理性知识多而感性材料少。如果能利用多媒体突破常规教学手段,进行动态的画面演示赏析,就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速地溶入课堂教学,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那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欣赏课; 多媒体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的大量投入,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和飞速发展。针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1]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农村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在农村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拓宽农村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一)扩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多媒体的应用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去。因为美术欣赏课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没有更多的形象的教学素材,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不感兴趣,所以,上好农村小学的美术欣赏课,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利用网络搜集大量与所上课题有关的图片、音频及相关的文字材料等,这样信息量大的欣赏课脱离了多媒体设备是无法办到的,如《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因为书本上图片、文字材料并不全面,欣赏实景更是遥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能充当最好的辅助工具。其次,我将利用网络将各处收集的图片及相关内容介绍编排进幻灯片中。教学时,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感悟,很快就产生了学习兴趣。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对北京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某些精微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一些精微图案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看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惊叹古代伟大建筑的魅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做出自我判断。因而将多媒体应用于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就能实现形象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欣赏课的效果也随之大为改观,在想象空间中飞翔构思,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根据课题进行剖析、示范是必要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学生受老师的示范及思想灌输等影响,有的学生会极力模仿着老师的绘画风格,形式单一枯燥,学生的思维被束缚。我在教学时将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为学生展现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例如在《海底世界》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为了解放他们的思想,我将搜集到的相关海底图片、音频,通过编排制作,给学生展现出一部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动画,有时呈现海底全景,有时出现一群小鱼在海草中游动,有时将某些鱼放大,不时出现潜水员、潜艇等局部特写,学生们看的是津津有味,似乎已将自身融入到海底世界成为其中的一员。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最终个个画出了自己的生动的海底世界,有的学生还画出了海底的龙宫,自己开着潜水艇去探险等等。在欣赏构思和创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上述的教学形式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二、改变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化教学
(一)改变传授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农村美术欣赏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多媒体帮助老师做了许多工作,比如在欣赏建筑、雕塑作品时,如果既看不见实物,又没有图片及相关的资料参考,就只能靠老师的口述,学生就会失去想象的空间。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来实现,这样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进行组织、引导、激发、启迪,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空间更大,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学习探究,这些都促使老师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来完成新课程新设施下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2]利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二)应用现代教学设施,实现现代化教学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3]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引入,使得教师需要在备课上狠下功夫,要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还必须加强专业学习,使之对多媒体教学熟练掌握应用。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生趣有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是现代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在农村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这一优点更充分体现在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上,能使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更快地与城市学校缩短差距,与新课程改革同行,能拓展学生美术视野,弥补学生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带来的审美空白。农村学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正确地、创造性的利用多媒体,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生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教育模式下,在每个农村教师的努力下,每个农村学生都能画出自己心中的画卷。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部分农村的美术教育由于客观原因,与城市教育差距仍然较大。如何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质量,这应是我们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现有条件下,浅谈了目前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初探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目前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的误导:孩子在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忽略了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我们发现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学生都很爱画画,可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一个班就只有50%左右的学生爱画画了,到了初中后就是在老师的要求下,爱画画的同学已不到30%左右。当然也许这和升上高年级后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也有相应的关系。
学校重视不足: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在农村有些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应试考试科目和学校的升学率,有些学校美术课形同虚设。现在虽然有较大转变,但比起升学考试科目来,还是明显的重视不足。
教师教学方法有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学生问题:一是学生程度不一,现在很多乡村小学,学生生活很单调,很多学校不开足美术课程,升入初中后,招上来的是来自各个乡、镇办小学的学生,这些乡村学生程度千差万别,造成教师在授课上有很大难度。二是学生没有学具,美术课很多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而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都需要必要的材料,如颜料、画笔、剪刀、多种纸张等,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或学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无处购买等等原因,要什么没什么,使得美术课也难以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应对。
(一)转变观念,社会重视,学校重视:《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意在告诉我们一点,美术学科不再是单纯的技能学科,而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一种文化学习。它不但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而且
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任务。社会、家长、学校应该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应有序开设美术课程,而不是流于形式。学校应提供一些必备的简单教具:一个学校美术教学器材不足,也是无法上好美术课的。美术教师连画架、画板都缺乏,怎么练好基本功,从而去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学校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太少,或是干脆没有,无异于斩断教师的营养活水。另外,学校给美术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听课的机会很少,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评价不讲“方式”,也会造成美术教师心情懈怠。以上问题,学校都是应该力求改进的。
(二)、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及自我控制能力。
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目前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和要求。它给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时空自由,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化不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与传统美术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容量大等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魍车慕萄形式相比,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使得美术课堂素材更加丰富,有限资源得到无限使用。因它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总之,只要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美术教育一定会健康、稳妥的向前发展,全民的素质教育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乡土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深厚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瑰宝,是富有民族色彩的文化传承。学生对各自家乡美的感受必然是不一样,每个人心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家乡,就如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上,提倡学生以自己心目中的家乡为素材作画,这堂美术课将是精彩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及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关键词]小学美术;乡土课程资源;课堂教学
我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乡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骨血,也是当代思想者的精神家园。美术作品其实是生活中许多人与事的缩影,乡村美术课程素材是课本上的要点与师生在生活中互动的交汇点,乡土资源能使我们的美术教学释放出无限的魅力,同时也能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技能,进而得以提高美术文化素养。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乡土美术教学是精神和情感“归家”的“帆船”。当今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似乎被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建筑物、时装等所迷惑,成为消费品的精神信徒。特别是学生,当提到旧时的水车时他们不知水车为何物。在现代生活中,时代性、科技性、技术性、虚拟性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和视野,当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此重任一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下一代找回精神的家园,让他们生活在真、善、美之中。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途径
(一)利用地域特点中独特的乡土资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目前,我省农村广泛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各个乡镇的建筑针对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来进行改建,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让学生欣赏各个乡镇的建筑特色和丰富的民族特征,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二)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引发学生想象力
如W生每天都见到的树叶就可以引导他们从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想象。如一片银杏叶,教师通过投影放大叶子,让学生更清楚地看清它的形状,然后进行想象。同时,教师可适当变换叶的位置和数量:叶柄朝下,像亭子、蘑菇、伞……叶柄朝上,像船、扫帚、裙子……两片叶子左右相交像蝴蝶,上下相交像松树等等。当然想象不是随意唤醒,它受到学生自身水平,实践经验和社会活动条件的制约,因而有的想象尽管丰富、有趣,但教师还要注意引导,使之更加合理、可行。
(三)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
打破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局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地方美术资源。因为乡土美术从生活中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动人:还原到生活中去,虽然经过加工,但却又让人感觉真实。这样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具有亲和力,完全可以将生活引入美术教学。由于我们学校周边很多村寨都有少数民族,受其影响,这一带的居民以家纺生产为主,鉴于这些特点将原先比较枯燥的图案知识融入到家纺用品中来。如《美丽的图案》,首先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家纺生产过程让学生观看,让其体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家纺设计。然后浏览一些家纺作品,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其中图形排列的规律,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图案的基本知识。将这些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太了解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学生特别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样用地方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学习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实用。
(四)在建筑的载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
建筑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内容,从绘画再到撕纸拼贴,美术中对建筑的学习形式可谓丰富多彩。但是美术教材中体现的建筑的概念离学生还太遥远,不能真正的体现本地建筑的特色。这就需要在小美术教学中将优秀的本地建筑充分的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地方建筑风格都存在相应的差异,要在本地建筑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欣赏。比如在对寺庙祠观的欣赏中,教学方法可以先参观,让学生充分的过程祠内的建筑特点,把握好建筑的结构,然后让学生进行线描与速写。由于这些建筑都是集绘画、雕塑、工艺与一体的具体深刻教育意义的建筑,蕴含很高的地方文化底蕴,可以使学生在接触这些建筑的过程中,了解先辈们创造的不易,认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之余,也能创造具有时代特点的作品。
(五)利用变迁的风俗,适度开展美术教育
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美术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其关键在于一个“度”的把握,要以农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成熟度为依据。在时间的维度上适度超前,在空间维度上合理控制,同时要适合教师的胜任程度,不能简单地把适应成人专业美术教育的那一套方法“减低难度”或“放低要求”在学生身上实施。美术活动适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智力和个性得到开发“点”到为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因而我们在有目的的有限定条件的课业中,提出“还学生以自由”的观点,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表现自我,表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以及环境。
总之,乡土文化浓缩的是无数先辈的生活印记,蕴含着祖先的智慧以及民族的灵魂,乡土文化资源应当受到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这道美味珍馐中只有不断地交织不断地融合,才能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加美味,让学生体验到博大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小学美术教学充分融合乡土文化资源,并在其中得到活力与进步。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中心小学)
【摘 要】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已不能与时俱进,必须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质量,美术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应用而生,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教师搜寻和使用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多媒体是一个信息载体,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载体的集合,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
一、小学美术学科特点
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艺术课程,在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美术学习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对美学的不同理解。形成思维创新意识。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为了更好的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美术教学相结合,就需要了解其学科特点。
(一)美术作品的直观性
一件美术作品,浸透了作者的灵魂和心血。色彩的搭配,形象的描绘,线条的使用都直观地传达了每一位作者的思考。一幅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欣赏。
(二)美术作品的创造性
美术学科是富含创造力的学科。时代在不断发展,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对于美的思考在不断加深的结果,模仿的作品都是对作品的再创造,都不能模仿作品的精髓,只有依靠真才实学创造的作品才具有创造力。
(三)美术作品的知识性
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些作品描绘历史的变革,有些作品表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有些作品反映了不同民族在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因此,欣赏美术作品除了一些绘画技巧,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每一幅作品背后的历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造了好的环境
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审美能力的培训,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陶冶美的情操。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创造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个方面。将小学美术与多媒体进行结合,能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高效发展。课堂与网络结合,为教学创造了最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教学环境。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师和学生在网络的平台上无拘无束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并对所取信息进行分析、评论、优筛选和加工,进而根据所需充分合理利用。
三、信息技术有效的解决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难点
多媒体技术能够具体的、形象的⒛切判阕髌罚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观察意识。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或内容涉及面广的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的展示得以有效解决。例如,我在讲手工课《趣味折纸万花筒》这一课时,本课的难点是在于折万花筒的方法步骤。于是,我课前先把折万花筒的整个过程制作成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视频给学生示范展示,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课件中讲一步我折一步,并贴在黑板上;而且在课件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万花筒――这样通过直观教学,这一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问题就被多媒体技术轻松地解决了。
四、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
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来说,创新能力是比美术知识与技巧更加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视、听等渠道影响学生,加强学生与外界的沟通,在各种感官刺激中,学生能张开想象的翅膀,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在上《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这课时,我收集了许多关于民间艺术作品的资料、图片,把它们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给学生观察、认识提供了很多机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的种类、色彩的运用、造型特点等理解和掌握,从而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地方特点、有自己个性的民间艺术作品。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标准
除了上述作用外,信息技术对教师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作为现代化的小学美术教学老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和专业标准也有了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努力去学习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它在教学上的应用,深入的研究教材,并能将教材、教学目标和现代信息技术结为一体去进行教学,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搜集、分析、处理、运用,并合理利用网络有关教育的好方法,好案例把教学有效的进行下去,将好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学生学习,以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应用,能实现美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让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能够更直接、形象的展现下去,让学生的学习有了新视觉,思想有了新转变。使教学由难变易,教学内容简洁便于理解。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有更多的方式去学习知识,有更多的资源去获取知识。
【摘 要】美术手工课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关键词】挖掘;手工课;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怎样根据地方特点去挖掘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资源呢?我们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大胆地尝试,现把我们的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以期共勉。
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上好一堂美术手工课,除了老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美术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的材料和工具。那么,农村的哪些废旧资源可以被我再开发,再利用呢?在材料方面,如废旧挂历、年画,既可以用于欣赏,又可以用于手工制作,背面还可以作为绘画、剪纸等;塑料瓶,我们可以用于手工和挂饰制作,还可以做成花瓶以及笔盒等;又如鸡蛋壳、豆类、瓜籽类,我们用来贴画及造型训练;卵鹅石也可以进行手工、雕刻制作;再如,树叶、树皮、杂草及藤类,也用来粘贴和手工制作;特别是粘土,我们经常用于作泥塑造型。这样不间断地收集、整理,既为我们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二、发掘资源、活跃课堂
1.动手折花,突破难点
折花,主要是以纸的材质来表现,根据一定的构思,采用手工技法,折出各种形状逼真的花朵,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装饰性。鉴于农村小学学生美术手工意识薄弱,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步步深入。花朵的结构比较复杂,首先采用演示法,步骤分明,力求学生对每一步骤都能够掌握。讲解的时候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对那些有疑惑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农村小学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教师示范这一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觉悟能力,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方法。从而也使美术教师在手工课教学的开端有了一个新的尝试及突破。
2.通过联想,丰富课堂
在自然与生活中,我们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对象,通过我们丰富的联想已经有了一个星座的基本形状。农村有着本土的美术资源,例如、破旧房子墙壁上的裂痕、生锈的工具、天空变幻多端的白云等等,这些很容易让人对生肖产生联想。特别是在农村,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美的独特理解。教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于一些联想能力丰富的学生提出表扬,以此带动其他的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自由发挥想象。到最后我发现学生想象出来的物象是奇特的、唯美的,因此也增强了这节手工课的完美性。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全面鼓励评价法,改变了以前教师忽略了在学习上慢一节奏的同学,从而也给了美术手工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钻研的机遇。
3.团队合作,积极参与
这是一节典型的手工课,龙的制作主要分为身体和头两部分。首先让学生明确工艺龙的结构特点是由多个圆柱体连接而成。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选择纸杯、胡萝卜、茎节和其他材料,并且为农村小学的学生准备这些材料是相当容易的。巧妙连接成长而弯曲的龙体,表现龙腾飞的动感。主要运用到切、剪、折、叠,粘等技法,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将平面设计、立体造型、色彩搭配等知识综合运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老师讲解制作方法为前提,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生在手工课中表现积极,主动参与手工活动,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蹦出创意火花的有效途径。在我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并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如果要进行课外延伸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尽量将课时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手工任务,这样学生的作业质量会更高。
三、寻觅资源、拓宽视野
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节日风俗链接着人们特有的精神与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宝贵的素材库。
以上是我们在进行农村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挖掘并合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的初步尝试。总之,美术手工课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摘 要: 石头画是符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发展要求的乡土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引导学生欣赏石头中的自然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等,进而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实现农村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文章根据对农村小学石头画的教学研究进行探索,以期对日后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石头 石头画
石头是花鸟画中重要的题材,凡写意花鸟画都可配以石头。花鸟画中的石头与山水画中的石头是有区别的。在传统艺术中,对石头的审美欣赏有瘦、漏、空、透、奇、怪的标准,其力和势是至关重要的,是有生命力的,可以增加画面的意境和意趣。石头画造型独特、贴近生活并且源于生活,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石头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特别是在农村。同时,石头是伟大的,它们都是风雨不催的。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分析了农村小学石头画法的教学对策,并且提出了建议。
一、农村小学石头画的存在意义
农村小学开展石头画教学,是指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因地制宜,选择石头等自然材料,将其带入美术教学中,既能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扩充,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实现美术教学的发展目标。概括而言,将石头画法带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石头画法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生活就地取材,符合美术教学的意义,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教学的发展;其次,作为一种乡土资源,能够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石头可画、可雕、可琢、可拼,运用面广,适合小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能够全面实现美术教学的突破。
二、带领学生欣赏石头中的自然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带领学生欣赏石头中的自然美,发现美、欣赏美,不仅是帮助学生在运用石头制作成美术作品之前了解石头本身,更是美术学习中艺术欣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要欣赏蕴含在石头中的自然美,才能切实地发现美。在对石头的观察与把玩中,能够发展蕴藏在石头纹路中的美,并且能够感受到因为自然的变化而形成的天然的修饰。在农村地区,儿童每天都在与石头进行交流,而真正能够发现石头中的神奇之处的却少之又少。只有学生眼中有景色,才能做到欣赏。美术教学,要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塑造与审美引导,使学生关注到石头中蕴含的美,进一步探索与开发,如果学生不能欣赏其中的美,便无从谈起开发创造[1]。
三、引导学生发现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石头,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寻找石头美的不同角度。例如,一方面,石头是大自然的恩赐,本身具有自然的痕迹,每一条痕迹上,都留有自然界的手笔,有些像桃子,有些像心脏,这些形状各异的石头都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产物。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石头。发现美不仅要发现石头本身的美,还要根据学生的热点,进行全面的探索,发现更深层次的美。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发现美的过程,也要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策略性思考,充分开发想象力,及时做出判断,寻找欣赏自然美的途径。在寻找欣赏石头美的途径中,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只有以兴趣加以引导,才能切实实现教学的突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美的探索。否则学生对于美的追寻都是基于教师的,往往缺乏直观感受的环境,完全凭借教师的讲解加以构建,缺乏自主创新与思考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美,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2]。
四、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指导学生自主创作一些有特色的石头画,开展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在班级中可以_设石文化展览中心,并且持续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特色活动的案例和资料。第一,教师可以组织石头作品展示会,在展示会中,展示优秀的石头画作品,并且在现场组织石头画创造比赛,利用这种手段展示学生的成果,并且鼓励他们相互分享创作的乐趣和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且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满足感,显著提高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作品,发展审美能力,提升欣赏水平。第二,组织班级的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比赛。比如举办石头画创作大赛、石头花成果展,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积极交流经验,并且听取教师的总结。第三,利用石头作品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和美术课程,通过展示、表演、制作和策划,让学生体会环境和传统文化及美术的关系。比如学校可以设置石头说话墙,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且让学生通过石头诉说自己的心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
五、农村小学石头画技法
1.石头有阴阳向背,为求形式感,可分三面、两面、一面,上白下黑,上疏下密,疏白为阳,黑密为阴。根据画面需要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纵可横,可直可斜,可方可圆,可繁可简。用笔要挥洒自如,灵活多变,中、侧锋互用,重笔法,浓淡干湿,勾皴点擦,泼破,虚实松紧,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2.勾皴法画石:是一种比较概括、明快的方法,发挥线条的张力和审美趣味,虚实相生,顿挫转折,中侧聚散,顺逆拖拉,随形就势。皴擦为石之纹理,增强石头的立体感,边勾边皴,外形线实,内皴线虚,气韵贯通,生动活化。
3.勾填法画石:勾好石头后添加色墨,以丰富石头的表现形态。填色墨要注意笔笔见笔触,不可随意乱涂,杂乱无章。
4.泼墨法画石:用色墨泼出石形,墨色浑化生动,但注重用笔,笔是筋骨,墨是肌肤,笔得形似,墨得神韵。巧妙用水,使之淋漓苍郁,浓淡相宜,干湿得当,浓不凝滞,淡不浮薄。在泼中见苍润之气,虽干犹湿,妙留空白。
5.破墨法画石:色墨泼后,趁湿用干重墨破。可勾,可皴,可擦,可点,笔墨变化莫测,趣味无穷。可一次破,也可多次破,须控制好画面效果。
6.点苔:自然界中的石头上多苔点,变化多端丰富。国画中点苔时,可用各种笔法去点,形态各异,攒三聚五,若即若离,含蓄而且生动。点苔要有传神点睛之妙,可点于败笔之处以遮丑破败,笔弱乏力之处以强笔助势,破除呆滞之感以增加活力。
7.画山石分为勾、皴、擦、染、点五个步骤。从山石的形态看,有石块、石坡、石壁、石崖、峰岳等。从山石的构造来说有土质山和石质山之分。不同的石质和构造决定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有披麻、折带、解索、牛毛、卷云、斧劈、豆瓣、钉头等,这些都是古代画家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提炼出来的笔法符号。这些符号可以帮助我们主动表现山石的形态。清代的王原祁、王时敏、王鉴一生只用了披麻解索两种皴法,却画出了那么多影响深远的画,可见笔墨技法的深邃。
但不同人的笔性对同一种皴法的表现也不同的,比如黄公望和四王所使用的都是披麻皴,然而他们的画确格调不同,黄公望的风格和意境更高一筹。这主要是由于画家的个性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笔势和笔性。另外,相同的笔法在不同的纸质上所形成的风格是不同的,比如生宣和熟宣,宣纸和绢。同一笔法所呈现的不同形态还与行笔的快慢和节奏有关。山石的表现以重复为主,因此笔墨的浓淡变化更重要,否则一定呆滞。皴法是表现山石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僵死不变的,这一点在写生中就会体会到。
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石头画教学,并且开发石天资源,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并且有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承担责任,利用石头艺术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农村的学校,美术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我们新街四小,是一个由三所分校合并而成的新学校,学生百分之八十是来萧打工创业者的子女,基础比较差,他们胆子小,羞于表达,不敢积极表现,需要老师想尽办法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开创美术学习的新天地。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这一学习内容,如果善于挖潜运用,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经过我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同龄人的作品能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如果忽视了他,就是严重浪费了这一宝贵资源。以下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实例来说明
一、同龄人的作品在课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实践运用
(一)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
我们在美术课堂前半段的教学活动,基本都是这个流程:先欣赏观看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严谨成熟,接近完美,是经典的范本。接着是教师的作品展示和步骤示范,尽管和大师相差很多,毕竟受过专业的训练,都能表现得技法熟练。但学生看到这些带有浓厚成人味道的作品,会觉得虽然好,却离他们很远,哪怕他们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地步,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害怕完成不了,也怕画的不好,同学嘲笑,特别是高段学生,这种心理更强烈。面对这样的局面,看到孩子们束手无策,这时候能让他们看看同龄人的作品,情况就会变得完全不同了。那些同龄人的作品尽管是孩子们里面的优秀者,但孩子们的观察方法都是相同的,思维的方式也类似,最主要的是,孩子的表现技法虽有差别,却都带着天真、稚朴的特点,这正是名家作品、教师范作最缺乏的东西,也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他们看到同龄人的作品,会感到非常亲切,会从心底觉得没那么高不可攀,从而解决孩子们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
例如我在四年级上册第八课《水墨画鱼》时,善用同龄人作品,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齐白石两幅作品和我本人的作品,先让学生进行欣赏学习,主要从鱼的形体和用笔用墨上做直接的欣赏学习。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的同龄人作品中其中的两幅,既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笔墨情趣,重要的是,画面具有天真的童趣,可以一下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克服畏难情绪。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欣赏观看同龄人的作品,从中看到了有别于大师、教师的童趣画面,并能吸取别人的特点,从心理上完全放松,没了畏难情绪,那么他们就会敢于大胆尝试,从而自我观察、思考、理解,以自己的方法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作品。
(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活泼向上,富有朝气,更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美术课堂中,他们常常相互比较,评论谁的作品好,并且很喜欢请其他同学来评判,这些都是他们好胜心的表现。在课堂中,让他们观看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同龄人的作品,只是某一方面有优势,有的同学可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表现方法,他们会觉得这样的作品,我应该也能够达到,如果创意再独特一点,表现再完美一点,一定能够超过他。这就是说,给了他们一个具体的、可以看得到的目标,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够达到、甚至超越。躺着能吃到的桃子太容易,站着能摘到的桃子太平常,只有尽最大努力跳起来摘到的桃子,才是最甜的。有挑战性的目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收获的喜悦。
例如在上五年下册第十二课《运动鞋写生》一课时,教师讲解示范过运动鞋的结构特点后,学生还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怕画的差难为情。这时候,同龄人的作品就派上大用场了。在画之前,我故意先给他们看一部分画面效果一般的作品,问:这样的程度,你们能达到吗?学生很有底气的齐声大喊:能。还有一些说,肯定比他们强。看看情绪激发出来了,我不失时机再展示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作品,让他们观看别人的优点,并适时提出绘画目标要求,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避免,前面学生听听很激动,后面做起来很被动的尴尬产生。
通过学生展示我搜集的同龄人作品,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这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刺激他们产生争胜的欲望。起到很好效果。
(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更多表现的方法
作为视觉艺术课程,美术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是主要特点,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掌握运用一定的美术技法。我们在传授技法实践时,欣赏名家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眼界,用高起点的认识来对美术知识能力进行经典的、完整的学习;老师的作品、示范,目的是从规范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让学生来认识上课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操作步骤、过程有一个直观地认识、理解。在学生动手绘画、制作前,同龄人的作品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的年龄阅历相同,尽管在技法上显得稚嫩,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他们的作品已经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长处,可以让学生从中观察、欣赏,知道别人的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能直观的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找到更多的表现方法。
例如在上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房间一角》一课时,同过欣赏梵高的作品及老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已经知道该表现什么,但是苦于没有适合自己的参照目标,画起来心里没数,不知道要表现成什么,以及采用什么绘画形式。为了让他们有所借鉴,我给他们观看了五张同龄人的作品,让他们从内容、色彩、形状等多方面分析借鉴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同龄人作品中,色彩明快,构图饱满,主次分明,很好的画出了房间一角的情况,并且做了一定的取舍,有很好的画面效果,给学生欣赏,就可以让他们借鉴别人的各种可取之处,直观提高表现形式及方法。以及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效果还是不错的,能画出房间的主要物体,体现出空间关系,画面的处理上也有一定的想法,对于课堂作业来讲,已经算是比较优秀了。
(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意
在美术课堂中,善于使学生在欣赏中获得启发,总结经验。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欣赏同龄人的画,他们审美趣味接近,易于理解,便于借鉴,从作品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向和过程,激发他更好地创意。
如在上三年级《中国龙》一课时,让学生欣赏同龄人作品《舞龙灯》这些画,首先看画面表达的内容是舞龙灯。再看构图,启发学生回答,人物分散四周,采用了圆形构图,这样显得人多气氛热闹,色彩是红色为底色,更衬托出欢乐、火爆的节日气氛。通过节日欢乐气氛的表现,体现了人们生活的幸福。学生在欣赏之后就意识到自己在表现热闹场面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圆形构图。如:踢足球、看花灯、过新年,通过欣赏,学生可以取众人之长为己用,这就是学生不断借鉴别人的思S,激发自己的创意,提高创作水平的过程。
二、在课堂教学时善于合理运用同龄人作品
(一)该出手时才出手,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呈现
运用的时机非常重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呈现,就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例如在《黑白撕贴画》一课时,我设想让学生先欣赏范作,然后讲解示范。可是他们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动手用报纸开始撕贴了起来,看到学生心猿意马,我也就知趣的停了,先让他们做做看,其实我心里有数,他们会马上遇到什么问题。果不其然,过了一会,有一部分人已经做好了,可是他们却相互看着作品皱起眉头,旁边的人还说:你们做的是什么啊?一点也看不出来,还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候我知道时机成熟了。马上把这几个学生作品和同龄人作品一起展示,让他们对比着看,从中发现问题所在:原来是黑白灰没有搭配好,物体和背景不能相互衬托,画面混乱。此时的展示,就能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中找到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或者没有掌握的内容、技法。由于遇到了具体的困难,此时欣赏,他们就会有目的的观看,主动欣赏,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也说明展示时机的重要性。
(二)掌握分寸,欣赏有重点
分寸的把握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我们不能指望同龄人的作品能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为了看看而已去展示,而是每一次、每一张,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想要让学生看什么,从中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老师事先一定要规划好并围绕这一内容选择作品。例如,为了解决构图,就组织好构图优秀的作品。为了解决水墨画用笔用墨,就选取墨色变化丰富的作品,为了开拓学生表现形式,就需要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作品。在课前教师的备课准备中,组织资料作品也是需要认真考虑、费劲心思的。
(三)交流探讨,查漏补缺
学生面对同龄人的作品时,只是简单的观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引导他们做一定的谈论交流,人多智慧大,大家讨论时,你说的话他有所启发,他的观点你可以借鉴,思维的火花在摩擦碰撞中激发,这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广度的认识,从交流中看出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对学生自己将要进行的美术创作活动,有很好的促进思考,修正不足的巨大作用。
总之,“高大上”的大师名家作品是学生仰望的星空,“白富美”的教师及其他成人作品是学生羡慕的高山,“潘俊钡耐龄人作品则是学生倍感亲近和能够一跳可摘的桃子,他新鲜而味美,平易亲切,善接地气。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如果善用妙用它,就能很好的激励鼓舞孩子们,使这些农村的孩子,外来者的子女,最平凡的学生,哪怕只算是一只稚拙的小麻雀,也能扑腾着离开地面,投入美术学习的一片蓝天。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新街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