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7 05:02: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分析

摘要:中小学生的思维单纯,容易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产生各类心理问题,这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然刻不容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专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科,然而当今中小学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在向着学科化、德育化的方向转变,教师仅仅将其当作一门普通的学科来授课,没有主动关心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过于被动,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本文将论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构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愈发宽泛,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媒体平台来浏览信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上的信息驳杂,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由于中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被这些信息所误导,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中小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畏挫折和挑战,从而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课程模式建立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应试学科,是以情感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可以信赖教师,将心中的烦恼倾诉出来,教师也会竭尽所能的帮助学生摆脱烦恼的困扰,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优良品格,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用较为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构建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之间发掘学生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教师的教导和帮助,并且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有效的控制个人情绪,与同学保持友善的交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会真正的发挥实效。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构建

2.1讲授式教学模式:

无论哪个学科都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而讲解理论知识最为常用的模式就是讲授式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不例外,教师要将心理学、健康学的一些知识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增加知识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学会用知识来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讲授式教学模式又不单纯的仅是由教师说,学生听,而是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以便教师探查学生的真实想法,随时把握课堂节奏,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无形中就会提高课堂专注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教师在讲完课堂内容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回答预设问题,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式教学模式应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课堂时间内只有很少的时间用来讲解知识,更多的是要与学生互动,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上学科化之路。

2.2活动式教学模式:

活动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最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应用该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尤为显著。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情感,把握情绪,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理解活动的意义,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就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年龄太小,只会沉浸在热闹的氛围中,对活动设置的目的往往无法深刻的理解,致使活动的价值无法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重视加强活动后的理论指导,防止课堂活动流于形式。

2.3对话式教学模式:

对话式教学模式是运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做法。比如说心里感到难过、沮丧的时候都是怎么调节情绪的,如何能够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共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当然教师在这期间也要参与到每个组的讨论活动当中,朋友式的与学生“对话”,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观点与方法,无论正确与否,无论健康与否都不简单地批评和指正,而是通过小组的讨论和辩论,利用理性的思维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解决价值冲突。但课堂毕竟是课堂,单纯的讨论避免不了形式过分的单一,不宜过多的采取这种模式。同时,对话式教学模式受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并不很适合。

2.4诱导式教学模式:

教师创设具体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反应,在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根据心理学原理有目的的诱导下,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发展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这就是诱导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有角色扮演、心理游戏、心理训练、参观访问和行为强化等,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情境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尽量选择身边的事例,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第二,在操作体验中,教师要以尊重、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第三,在问题感知阶段,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完成价值观念的思考和价值冲突的揭示,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观念和行为。

结语:

学校不仅是教导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成人的摇篮,如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应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构建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成长。

作者:薛任菲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西北中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问题分析

一、前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先后历经调查呼吁、尝试实验、发展推进及全面重视整体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对于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逐渐得到普遍认同。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强中小学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教学行政部门领导及教师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许多学校也相继开设,有条件的学校还设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但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校情况不同,有些问题理论认识不清,而在教学中引起很多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对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

该情况将造成各中小学不能平衡发展,一些学校没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没有安排专业教师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专业知识不足,难以对学生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都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校还将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对一些精神障碍学生的处理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视同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相类似,对心理咨询中心没有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组织管理、人员安排及经费等问题上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与教育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很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不够理想

预防教育与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主要是以课堂作为主要渠道,但目前很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还不够理想。一是有些学校教务部门将课程紧作为理由,不能将心理教育课程积极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二是一些中小学开设同类课程基本还是无序状况,由多人独自开设课程或讲座,协调性不足,或在课堂中只对一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讲授,没有系统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还体现出课程化、成人化、知识化。很多中小学采用的说教简单生硬,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生搬硬套,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为主要对心理学知识进行传授的学科,要求学生对很多名词解释进行背诵,对不同年级规定训练目标任务,这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利,也使学生在无形中增大了心理负担。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普遍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条件

心理咨询与常规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不同,对工作环境具有不同要求,但各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条件还比较简单,办公室达不到所需面积,设施不足,有待于尽快予以改善。部分中小学心理咨询室面积不足,或与其他办公室在一起办公,这与心理咨询工作原则和要求不符,心理咨询不配备专职人员,经费投入不足,值班时间不固定等现象也都比较常见。

(四)专业人员没有配备,现有心理咨询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中小学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上很少出身科班,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政治教师进行兼任,因没有经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所以在工作中应用心理专业知识对中小学学生的指导能力普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其方式方法、原则及技能都各不相同,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若只是依靠个人热情而科学精神不足,或由于工作所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就势必会影响对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严重的还将采取不当措施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五)学校在辅导上处于工作重心,而对家庭社会的配合不够重视

中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关门搞教育”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这样。尽管在一些地区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的成绩比较突出,但很多也还是停留在上课、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或请专家进行讲座等方面,主要是为提高中小学声誉,但远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可以说,与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相脱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效果也是不明显的。

(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相对复杂缺乏特色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断出现,这说明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但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关理论认识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外延也各不相同,这都将造成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的无所适从,而与学校实际情况不完全结合,采取“拿来”的方式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应重视价值取向及文化背景的作用,并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对措施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阐述了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也要提高重视,将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等方式作为主要环节,建立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在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常见问题,着力采取以下几点应对措施:一是学校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达成共识。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心理教育工作成效具有关键性作用。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投入,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心理咨询人员就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要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重要性的认识,对此项工作加大投入。二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立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的学生心理素质也更高。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师资培训内容,积极开展相关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断提高重视,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明显效果。三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因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外度过,心理问题都与家庭和社会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只依靠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应基于中小学教学加强引导家庭教育,使家长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对教育行为不断规范,创造健康融洽的家庭生活氛围,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学校除此之外还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健康成长。四是定期督促检查,对中小学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以科学态度定期检测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等情况,根据心理障碍程度分类收集调查数据,为中小学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作者:杨俊红 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教师进修学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思路

当下,农村中小学的心理问题复杂严重,亟待实施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关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的师资,以期有效地改变农村心理健康薄弱甚至空白的落后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这方面有个性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任性、自私;有来自意志品质上的问题,如懒惰、意志薄弱、依赖性强;也有来自情绪方面的,如暴躁、厌学、冷漠等等。

2.交往意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有来自家庭的,如叛逆、依赖心强、不独立、蛮横;有来自学校的,如刻薄、嫉妒;也有来自社会的,如打架斗殴、上网成瘾等等。

3.学习意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厌学、逃学、旷课、上课无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二、积极探索有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1.意识先行。要有实际作为,先改头脑,要实施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先得让相关人员改变意识,从观念上加以转变,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育行政领导要有意识。教育行政领导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应有的内涵之一,从而纳入整个教育体系,并且从物质、师资等软硬件上加以配备及完善。第二、强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也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课堂,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欺上瞒下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字符号。第三、教育者要有意识。教育者要能够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使自己走向专业化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丰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注重心理训练的实践以及案例的反思总结,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坚实而有效的一步。第四、家长要有意识。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家长产生意识的助推者。学校应适时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于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而言,无论定期举行家长会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还是有关训练心理发展的活动、方法都要与家长进行讨论,进而制定方案。

2.行动跟进。第一、做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投资,在本校培养至少一名专业的心理教师。第二、做好各学科教师的延伸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及训练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三、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境,和稳定平和的情绪投入到教育中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第四、做好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包括各学科教学成果、师生的情感体验、健康水平测试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第五、做好各学科的渗透性教育。各学科教师要打破学科概念,发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六、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角色,他既是管理者,又是陪伴其成长的朋友,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勤、细、实、巧,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根据不同学生地不同心理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

3.文化陶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尚地各种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并可通过橱窗、板报、专栏、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其活动能力,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能力。

4.爱的滋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爱当做心理教育的催化剂、灵丹妙药,你会发现走进学生心灵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社会、学校、家庭的爱的教育资源,实施爱的教育,营造爱的氛围,让感受爱与奉献爱成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之,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急需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从无到有的工作,之后不断的健全与完善,使之在农村中小学加以推广与普及,这样才能给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份关注,一份希望,也才能给无数农村学生以一份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陈海鱼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周家庄学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分析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方法与经验,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相关教育部门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评测体系。本文就针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监督评测体系工作进行相应的探讨,希望可以在分析与借鉴已经存在的评估指标的基础之上对其加以有效的改进,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和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

一、课题研究背景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体制是运用科学的方式与方法来收集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客观性的资料,充分了解完成的状况,并对其中的效果与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目前,我国各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层次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测体系受到了中小学校非常广泛的关注,每一年都保证了较为固定的经费投入,并且还在不断增长,学校还需要设有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访谈室,具备一支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稳定性师资队伍。通过这些方面的条件可以保证学校在选修课和讲座方面的开设,极大的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以及对学生心理方面问题实施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疏导,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从当前的中小学发展态势来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还是没有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

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内容需要运用系统化与细节化的方式来具体呈现。所以说,建立操作性较强的价值评估体系是当前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研究运用综合法和因素分解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提取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的方式来对指标实施初选,也就是在国内外已有的成果之上,对当前存在的各种指标群体依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类聚,在已经拟定完成的指标体系基础之上来做出更进一步的归类与调整,使其成为条理化之后又形成的一套全新的指标体系。与此同时,采取因素分解的方式,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资料,在实施专家访谈的基础之上,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良好的学校,实际教育工作的结构实施逐层分解,并且还要结合对应教育部门的实际统计资料,将分解出来的重点因素当成评价的指标。

三、指标权重和评测体系的确立

权重是一种在数量形式方面的对比、权衡,被评测事物的整体过程中各个因素相对较为重要的程度的一种量值。权重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是指标自身的实际作用与指标的价值体系的具体真实程度;第二是决策者对这项指标的重视程度。教育评估的方法依照不同标准有着不同层次的划分,也具备不一样的种类。依照数学理论,我们可以将其划分成量化与非量化;依照评估的范围我们还可以将其分成分析法与综合评估法;依照评估的主体我们还可以将其分成自我评估法与他人评估法等。评估的标准是评估教育活动中要实际达到的某种程度或是体的要求。达标的程度可以依照不同的等级来进行划分,不同等级具备不同的评测标准,在评测的标准中,每一组的指标必须要充分明确相关规定的评测标准。当前中小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测体系也具备不同的分类形式,通常从评估的内容上来看,可以将其分成社会标准和科学标准,也就是从评估参照的角度上去进行分类,它强调的是价值上判断标准以及社会统一性与规范性。比如,对教学的场地方面、教学设备方面、师资队伍方面、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师生的比例等方面的指标评估,可以运用社会的标准、科学的标准通过科学上的可观成都横渡与原则作为主要的依据来确定最后的评估标准,这要求在达标的过程中需要符合教育工作本身的发展规律。重点强调实际的现象,通常是以实践作为标准来检测工作过程当中的科学性质。从学校对学生培养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对学生人格健康的培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以及学校日后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相对较少,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相关教育部门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评测体系。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和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对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声文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教育督导评估中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团体辅导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中小学儿童适于做团体辅导的因素

1.1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相似性

由于生活环境的单纯,大部分中小学生产生的心理困扰都是相似的,家庭方面主要是与父母间的沟通问题,学校方面主要是人际交往与学习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被这些类似的问题困扰,把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困扰通过团体辅导加以疏导既可以降低学生单独参与辅导的精神压力也可以高效的对团体成员具有的心理困扰进行解决,能更有效率的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2中小学生思维的简单性

中小学生相比于成年人思维更简单、单纯,并且乐于参加团体活动,这也使团体辅导的有效实施有了更多可能。在团体辅导开始后大部分儿童便能全身心投入到团体辅导中,并能积极踊跃参与其中,不带有过多的戒备之心,这也是中小学生适宜做团体辅导的原因之一。

2.团体辅导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生生活在学校这样一个环境中,不可必免的存在于团体生活中,而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开展团体辅导不仅使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机会增加,而且同伴的正向积极地感染力也能通过有效的团体辅导传递给彼此,使正能量在团体中得到关注。除此之外,团体辅导过程使学生产生共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在无人交流、或单独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有问题困扰的学生本人会认为自己是怪异的与其他人不同的,因而情绪低落,自卑情绪很强烈。但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大家会发现每个人都存在类似或完全相同的困扰因素,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低落情绪,并能接受自己遇到的生活困扰,而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避免了因不理解这些困扰只是正常现象而自暴自弃的情况。在中小学生间同伴效应是很明显的,同龄人间的交流更容易,提出的意见也更易于被接受,因此开展团体辅导增加了同龄人间的纠正与支持的可能性。让完全受教师、家长教导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多同龄人的建议,并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3.团体辅导时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生的团体辅导是很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开展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对以下问题加以注意。

3.1团体心理辅导应围绕相应的主题展开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把握好活动的主旨,并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活动。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活动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活动能否给学生启示,使团体辅导真正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点。

3.2指导教师在团体辅导中角色的界定要清晰

指导教师在团体辅导过程中不是一个老师更不是一个心理治疗师,要做一个倾听者、指引者。倾听同学们的困惑,然后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3.3要做好时间的分配

不可把前半程的活动堆积的很饱满,而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后期活动戛然而止,同学们的看法与意见均未表达清晰团体辅导便结束了。团体辅导中最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的自我发现与醒悟过程,如果因为课程安排的不合理而达不到辅导效果,那么辅导就是无意义的,也会使学生误解团体辅导的真正目的。

4.总结

就目前我国心理健康现状来说团体辅导确实是一种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展以预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心理训练和能力提高的团体训练是很有价值的。需要不断探究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完善团体心理辅导、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没有终点的。

作者:周慧芹 李迪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十四中学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择我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先进(标兵)单位复评检查的中小学校,学校分别是高(职)中10所,初中9所,小学7所,共26所。其中1所高中,市区学校11所,农村学校15所。每所调查学校随机抽取师生6名作为访谈被试,被试来源与分配情况是小学4~6年级,每个年级师生各2名;初、高中每个年级师生各2名。师生各156名,男女比例为1∶1。1.2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编制了《侨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咨询、宣传与普及与教研等。其中机构建设包括功能室与相关制度建设;教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与总结、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团体辅导等;宣传与普及包括讲座、板报、校园广播栏目及社团活动等;咨询包括功能室开放、专(兼)职教师值班状况和咨询记录;教研包括学生心理测试与档案建立、课题研究和教育等。问卷经过相关专家评定、修改后,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信度,能真实反映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状况。访谈法,制定了师生对心理咨询辅导行为和态度的访谈提纲,随机抽取所检查学校部分师生,在指定地点进行访谈。1.3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正式调查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先进单位复评检查中进行,研究人员对被检查学校根据实际状况认真填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然后由研究人员在检查中核对和评定,保证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最后统一收回调查问卷。抽样访谈是根据事先拟好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研究人员作好信息收集记录。调查研究分3组,时间2d,最后获得有效问卷26份,抽样师生共156名。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状况:所抽样的26所中小学中,100%都建立了组织领导,58%建立了功能场室机构,42%有专业和开展教学工作,50%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服务,81%开展宣传及普及工作,58%组织开展教研工作,31%总体工作开展较好。2.2侨乡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咨询辅导的行为与态度:中小学生抽样中,84.6%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有意义和必要的;26.9%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43.5%认为有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28.8%不敢去心理咨询;23.1%怕别人嘲笑;8.3%担心患有神经病。教师抽样中,90.4%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意义有必要;43.6%兼职心理咨询辅导;46.2%认为自己不会咨询辅导;75.0%认为忙,没有功夫;12.8%认为不是自己分内的事;5.1%认为自己都需要咨询辅导。2.3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差异比较:在抽样的26所学校中,城区82%建立了功能场室,9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91%定期开放功能室,100%有咨询记录,82%安排教师值班,82%建立了心理档案,91%开展了课题研究和相关论文撰写,有73%有专业教师。而乡村地区以上指标分别是40%、33%、20%、53%、33%、47%、53%和20%,两区域χ2值分别是4.547、13.095、13.595、8.474、9.758、6.205、5.488和7.867(P<0.05),城区学校功能室、社团活动、咨询工作、研究工作和专业教师5个方面显著高于乡村学校。其他指标,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学段学校在功能室建设、计划与总结、开展讲座、定期开放功能室、咨询记录、教师值班、心理测试与档案、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专业教师配备等方面的百分比,小学分别是28.5%、42.9%、28.6%、14.3%、42.9%、14.3%、14.3%、14.3%、42.9%和0,初中分别是55.6%、66.7%、44.4%、44.4%、44.4%、55.6%、44.4%、55.6%、66.7%和44.4%,高中分别是80.0%、90.0%、100.0%、80.0%、100.0%、80.0%、90.0%、90.0%、90.0%和70.0%。以上指标χ2值分别是4.487、5.338、10.575、7.283、8.607、7.171、9.988、9.697、6.872和11.250(P<0.05)。功能室建设、计划与总结、开展讲座、定期开放功能室、咨询记录、教师值班、心理测试与档案、课题研究、教育论文和专业教师等方面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抽样学生中认为心理咨询辅导有意义有必要、去心理咨询怕自己真的有神经病态度上城区87.9%和4.8%,乡村82.2%和12.1%,χ2值分别为0.935和2.149,城乡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敢去咨询、怕别人笑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这3点行为和态度上,城区15.2%、10.7%和27.2%,乡村39.2%、32.2%和53.3%,χ2值分别是10.453、10.023、8.213(P<0.05),乡村显著高于城区。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的城区48.5%,乡村11.1%,χ2值为27.033,P<0.05,城区高于乡村。在不同学段上,认为心理咨询有意义有必要、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的行为态度上,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不敢去咨询,初中高于小学,小学高于高中;怕自己有神经病,小学、初中和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怕别人嘲笑的态度,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学。

3讨论

3.1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常规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所抽样学校均建立起了以校长或德育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近年在创建教育强市、文明城市工作的推动下,一半以上的学校建立起了比较标准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配备了专业教师。有一部分学校摸索出自己的特色和路子,建立起较规范、系统的教育模式。从2010年以来,开平市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A、B、C证的培训力度,到目前为止,持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8名,B证185名,C证5700名,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所,地市级示范学校5所,县市级示范学校12所[2]。成立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示范课、教研论文评比、宣传与普及等工作得到了快速推进。侨乡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抽样师生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有意义和必要的,相当一部分学生(26.9%)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不敢去咨询和对心理咨询服务有偏见或误解的认识比例较低。相当一部分教师(43.6%)兼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观念、行为和态度积极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各种矛盾交错反映在师生身上,使其成长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迷惘和困扰,师生主、客观上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增加,而且还与教育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人类精神疾病认识和精神生活质量关注提高有关。3.2城乡和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差距: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在城乡间,小学、初中和高中间存在一定差距。上述结果显示,城区学校在功能室、社团活动、咨询工作、研究工作等常规工作和专业教师配备显著比乡村学校好。乡村部分学校建立了功能室,从规模和数量上都比不上城区,有些工作还不规范。城乡间这种差异,主要还是因为城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所致。上述结果还显示功能室建设、常规工作及师资配备高中比初中好,初中比小学好,这差距主要可能是与本地区教育不发达,教育关注的重心在初、高中有关。3.3城乡和各学段间学生对心理咨询辅导的行为、态度有差异:城乡间、各学段间学生在心理咨询辅导行为与态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结果显示,不敢去咨询、怕别人嘲笑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这3点行为和态度上,乡村学生比城区比例高。城区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的学生比例高于乡村,归根结底是教育发展不平衡所致,专业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乡村学校较少,特别是偏远的学校更缺少。认为心理咨询有意义有必要、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的行为态度上,高中比例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不敢去咨询,初中比例高于小学,小学高于高中;怕别人嘲笑的比例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学。原因首先是小学、初中专业教师少,宣传、普及不够,其次是不规范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可能还与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和对心理咨询偏见和误解有关。结论与建议:①主要结论: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常规工作近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城乡和各学段间发展不均衡。专业教师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和教师观念滞后,特别是仅有的专业心理教师没能专职教学,功能室没有正常开放。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打击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严重抑制了本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②建议: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转变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师生成长服务的一项基本教育内容;落实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要求;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为骨干,以省、市示范学校为龙头,带动并促进本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品质,特色发展。

作者:丁云洪 工作单位:广东省开平市长师中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很多中小学校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相关手段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将详细阐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以期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经专家验证,当前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形成于中小学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当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对于大学甚至之后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私等现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状况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未能重视心理活动课:中小学校未能够重视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很多中小学校的课程量比较少,课程时间比较短,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还经常存在心理活动课被其他课程随意取代的现象。其次,教学资源配置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很多学校教学设施不健全,心理咨询室及相关心理咨询辅导用具不健全;二是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学老师。很多中小学校的心理学老师都是兼职老师,甚至是一些思想道德修养老师,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职业老师。

1.2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忽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矫正性心理咨询、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同时在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时,很多教师存在仅就问题谈论问题的现象,而未能够进一步探索对该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

1.3存在学科化倾向:中小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其培养健全人格。然而,当前很多中小学校未能明确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仅仅将它当做一门学科来进行,并未能深入学生生活运用心理活动课来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只是进行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甚至还不科学地布置课程任务、组织考试。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实现开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甚至还给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

2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2.1强化课堂教学的渗透性:理论讲解通俗化。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出于现实需要及能力考量,并不需要他们以直接理论的方式理解与掌握这些复杂而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教师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生动化及通俗化的处理,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化。教师必须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矫正中小学生的心理,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善于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符合特定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心理辅导方案,解决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真正发挥心理学教育的现实作用,而不仅仅把它当成一门学科对待。重体验、重感悟、重反馈。教师必须要能够真正发挥心理活动课的功能。因此,在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在进行一堂课程之前,首先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最后根据交流结果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内容;第二,注重体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活动情境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来亲身体验到一些正能量,例如,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以及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等。通过活动情境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第三,注重反馈。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尽情释放情感与体验情感,以达到矫正学生心理之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于课堂之外其他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下养成将感悟记录下来的习惯,并鼓励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与思考。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训:教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要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当前,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一,专业技能培训。中小学校可以与其他的高校联合起来,邀请在心理学领域一些知名的专家或者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来校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培训,以提高本校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第二,研讨式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会,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评促教式培训。所谓评促教式培训,是以一些公开课、交流课的方式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由专家听课并在课程结束之后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弥补其不足之目的。第四,讲座式培训。讲座式培训,就是由中小学校邀请相关专家针对当前心理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重难点问题或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学校相关教师以听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

3结语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当下乃至以后能否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要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金宇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市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一、特色化道路探索卓有成效

年初,中心提出要分层加速基地建设,进一步挖掘特色,推进发展。各基地校要以系统观、发展观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本校学生为主体,以课题为牵动,做出亮点。中山区青泥小学在原有阳光团队、阳光家庭、阳光班级的基础上,今年加大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以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为核心技术,培养提高教师自我调整、课堂教学改革、班级管理的能力。中山区解放小学通过对探索实践小学段校园心理剧的应用,有效落实了“爱的教育”办学理念。金南路小学在“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操作体系”的整体框架下,今年充分运用沙盘技术,开展个体与团体沙盘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发展。南关岭小学以团训带动培训,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开发区东居小学以校训为方向,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今年加大硬件建设,打造一流心理咨询室,并开发了具有东居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大连三十七中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实践探索缓解学生自伤行为的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干预体系。大连六十二中学在依托学校文化品牌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思路下,运用元认知心理技术开展个别咨询取得成效。中山实验学校拓展咨询服务模式,开拓团体沙盘技术应用,实现个别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无缝对接。大连十一中以项目推动学生、教师、家长系统协调教育,体现生态化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区一中集中探索以特殊学生为对象的团体训练,金州高中参与考前心理培养研究,科学研究带动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深入开展,大连三中应用网络咨询技术开展学生咨询工作等等。

二、引领示范作用明显

中山区青泥小学承接教育学院基地建设,沙区金南路小学、中山实验学校组织区域研讨,促进沙盘的推广与应用。大连六十二中、中山区青泥小学在大连市元认知经验交流大会上做案例汇报。中山区解放小学承担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现场会,展示交流校园心理剧在主题班会中的应用实践探索。大连十一中和大连三中在大连市高中案例研训活动分别分享了高三学生考前焦虑情绪辅导和一怯懦案例的咨询,以及在高中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中如何担任策划、编写、校订工作的经验。

三、现存的不足与提升策略

(一)心理健康活动缺乏教育理念

在调研中发现,各基地校为了进一步完善建设,他们创新了工作思路,增设了多种活动方式。但有些活动尽管形式丰富,内涵挖掘却有欠缺,也就是活动本身蕴含的教育辅导价值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创新活动形式是必要的,但并非是唯一的路径,最为重要的是活动背后所蕴含的理念以及理念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这样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理念先行,即先理念后形式,理念决定形式,形式体现理念;二是对理念进行科学分解,让各理念之间保持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目标一致性,系统性。

(二)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面是针对心理教师而言,调研发现,有些基地校花费金钱与精力去聘请专家为本校师生与家长提供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但是,对本校心理教师队伍打造力度不够,导致教师专业化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需求。而且,由于学校至今仍未超脱心理卫生工作模式,尚未构建自我完善和潜能开发这独具心理辅导本质的实践模式,导致目前心理教师专业知识仍倾向于问题模式,如抑郁症、孤独症、多动症等少数特殊群体,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多数学生服务的宗旨,所以,提高中小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发展性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重中之重。此外,心理教师本身的人格也需要不断完善。由于学校心理岗位人员配备只有一个,个别学校有两个,且其工作繁杂(除了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外,常常从事教务、档案、后勤、学生思政工作等),地位尴尬,加上部分学校对心理工作存在诸多误解,导致心理教师要完成一项心理工作需要承担人际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诸多压力,所以很多心理老师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和疲劳,也表现出很多不足和缺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或者说心理知识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本身的感悟和达观,所以要建立基地校心理教师督导机制,定期有学校相关人员或者其他专业人员组织督导活动,完善教师人格和形成高效良好的办事风格。第二层面是针对班主任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事业。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影响最深,理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应该加强心理教育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与学校心理专兼职人员真正组建一个学校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团队。

(三)心理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2007年首批基地校成立至今,基地校工作进入到了第7个年头,各基地校的发展出现了很不平衡的状态。有的基地校一直孜孜不倦地发展自我并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而有的基地校埋头于自身的建设,很少参与市级的研训活动与各种推广活动,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发挥不足,既不能把自身的发展很好地与全市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闭门造车式的发展,必然带来自身发展的缺陷与不足。当然,更有部分基地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已处于停滞状态。为此,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建立阶段性、层次性互补的校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协作机制,以基地校间的协作、合作为主,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力量。通过相互的合作,实现彼此的激励与共赢。此外,城市边缘地区和农村乡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工作重点的适当转移也是未来工作的方向。(四)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尽管每年基地校都会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缺乏对活动的监管和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心理健康教育动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很多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教育相关部门针对现阶段基地校的发展问题,应细化基地校工作评估的各项指标,以此作为基地校工作自律、发展、考评依据。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实行基地校的良性淘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挑战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

作者:李凤杰 李玉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很多中小学校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相关手段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将详细阐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以期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经专家验证,当前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形成于中小学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当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对于大学甚至之后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私等现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状况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未能重视心理活动课:中小学校未能够重视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很多中小学校的课程量比较少,课程时间比较短,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还经常存在心理活动课被其他课程随意取代的现象。其次,教学资源配置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很多学校教学设施不健全,心理咨询室及相关心理咨询辅导用具不健全;二是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学老师。很多中小学校的心理学老师都是兼职老师,甚至是一些思想道德修养老师,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职业老师。

1.2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忽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矫正性心理咨询、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同时在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时,很多教师存在仅就问题谈论问题的现象,而未能够进一步探索对该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

1.3存在学科化倾向:中小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其培养健全人格。然而,当前很多中小学校未能明确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仅仅将它当做一门学科来进行,并未能深入学生生活运用心理活动课来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只是进行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甚至还不科学地布置课程任务、组织考试。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实现开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甚至还给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

2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2.1强化课堂教学的渗透性:理论讲解通俗化。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出于现实需要及能力考量,并不需要他们以直接理论的方式理解与掌握这些复杂而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教师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生动化及通俗化的处理,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化。教师必须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矫正中小学生的心理,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善于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符合特定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心理辅导方案,解决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真正发挥心理学教育的现实作用,而不仅仅把它当成一门学科对待。重体验、重感悟、重反馈。教师必须要能够真正发挥心理活动课的功能。因此,在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在进行一堂课程之前,首先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最后根据交流结果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内容;第二,注重体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活动情境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来亲身体验到一些正能量,例如,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以及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等。通过活动情境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第三,注重反馈。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尽情释放情感与体验情感,以达到矫正学生心理之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于课堂之外其他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下养成将感悟记录下来的习惯,并鼓励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与思考。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训:教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要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当前,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一,专业技能培训。中小学校可以与其他的高校联合起来,邀请在心理学领域一些知名的专家或者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来校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培训,以提高本校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第二,研讨式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会,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评促教式培训。所谓评促教式培训,是以一些公开课、交流课的方式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由专家听课并在课程结束之后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弥补其不足之目的。第四,讲座式培训。讲座式培训,就是由中小学校邀请相关专家针对当前心理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重难点问题或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学校相关教师以听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

3结语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当下乃至以后能否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要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金宇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落后

就目前一些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其他任科教师经培训后代任的情况来看,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堪忧。且不说大部分乡村学校并未达到“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就算已经配备的学校,也基本是由语文或思想政治等文化课老师代任,不仅非心理学专业出身、没有任何资质证书,也基本未受过任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虽然拥有一颗想帮助孩子的心,但一些非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仍然持传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或完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视为等同,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不像”。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机械灌输和空洞教化的方式方法,并未学会从内心里倾听学生、理解学生。更为糟糕的是,如果自我成长方面未达到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要求,在遇到棘手的问题甚至教师自身都不知道如何处理,不能有效疏导孩子情绪情感上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教育孩子大道理,这样并不能达到行为的改变。

二、学校重视和宣传力度不足,学生缺乏求助途径

由于学校重视和宣传力度的不足,即便在一些具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摆设”。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足表现在:并未正式开设此类课程、当同学真正遇到问题时不知具体向谁或者用什么途径寻求帮助。一所几百名学生的学校中,往往只有一两名心理健康老师,无法正常为每个班级开设心理健康课,而由于不开设心理健康课这些老师平时并不露面,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便不知如何求助。在能开设心理健康课的情况下,对真正需要心理健康咨询与干预的学生,也基本不能提供有效的一对一面询辅导。另外,由于宣传意识薄弱,学校不能通过宣传栏、广播、手抄报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

三、缺乏对农村学生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脱离农村教育实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大量农民工入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日益突显,这不仅对乡村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也对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留守儿童身上往往会出现性格上的孤独、自卑以及不能良好的与人沟通等心理问题。虽然开始有教师注意到,并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格外关注,但这并不能解决留守儿童孩子的实际心理问题。因此,乡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与学生实际心理健康问题相结合,探寻属于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模式,不能单纯照搬硬套已有的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

无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多大的发展进步,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之相配合,都不能真正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保证,家长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逃避自身责任其实是很多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家长一味地依赖学校,而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只传授知识而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来说非常不利。就算学校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但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学生问题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填补的。一些农民受自身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限制,一心想着孩子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对孩子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根本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家长,只希望让孩子早些出去打工挣钱,孩子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都毫不在乎,更别说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鉴于以上问题,要真正改变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必须要做到:

1.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对心理健康教育设定专项拨款,完善经费监督机制。一方面,改善学校已有设施,力争每个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另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农村经济条件本来就很落后的情况下,只有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才能吸引专业人才返乡执教。

2.注重对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吸纳,对已有在职的非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全面的专业培训。招聘专业出身、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任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展开的根本保证,也是培训其他非专业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要途径。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都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不仅要增加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途径、也要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与重视,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最终目标。

4.探寻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问题,使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农村实际相适应。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很大一部分与考试焦虑、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等方面有关,这与城市学生学习竞争压力较大的实际相符。而结合农村孩子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情绪管理、人际沟通、亲子关系等方面。另外,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应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与追踪。在此基础上,体现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用性,使农村教育在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同时,更好地培育农村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品质。

农村孩子也是孩子,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受到重视,乡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普及。现如今,教育的普及性、公平性、科学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一样。虽然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充满各种复杂矛盾和需要克服的困难,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但只要国家重视、全社会共同努力,必定能够使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巨大发展与改善。(本文作者:袁阿潭、徐波玲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

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省、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教会精神和《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

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家长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方式和所需时间,各地可从实际出发,自行安排。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取得证书的教师,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未配备合格心理咨询教师的学校,暂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科学管理。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与各类学科教育的关系。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有专人负责或分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已经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和学校,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目前还未开展教育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将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托部分地区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全面研究与实验,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六、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尽管在一些地区已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就全国而言,这项工作还是刚刚起步,相当多的学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还难以适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因此,各地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这项教育。可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不能一哄而起。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除了教师辅导参考用书外,不要编印学生用教材,更不能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材。

3、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谨慎使用测试量表或其它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量。所用量表和测试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新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现状及建议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普遍,网络媒体舆论宣传较多,但是行动力较差,提倡建议较多强制性措施较少,理论研究相对较多具体实施的方法屈指可数,这是存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问题。对这种现状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应逐渐强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医疗卫生机构应进一步提升对心理健康的研究以及实践研究,与教育机构联合强化心理健康的宣传。该文针对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式。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现状

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位置,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社会应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教育与医疗卫生相结合的有效战略研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心理教育的实际经验,对心理健康的实际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逐渐研究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有效推动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发展。

1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现状分析

1.1关于心理健康的舆论宣传过多,行动力较差

现阶段,从中央的相关机构到地方教育部门,多样化的教育书刊无不在加大力度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些中小学也在不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但是,一些中小学在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西北偏远地区,对心理健康的开展往往只注重其形式,不能将之落实,口号大于行动,实效少于虚名。很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是有很多原因的,既有教育思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又有医疗卫生行业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以及研究不足,并且具体医疗防控中心的工作相对不够完善,使得教育与医疗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的融合,进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得不够完善[1]。

1.2心理健康理论研究较多,实践方法较少

现阶段,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以及医学的重点内容,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以及心理医疗卫生相关书籍不断的涌现出来。但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文章相对较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策略反而相对于较少,使得在读者观看以后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以何种方法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这是严重制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例如,一些健康教育的文章,常常涵盖了呼吸道健康、消化道传染病健康、吸烟问题、免疫预防、艾滋病等与医学有关宣传的健康教育,人们在观看过程中缺失正确的认识,以为心理健康的宣传只要做到位,真正做到与否不重要。在这一层面上,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学者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治疗义务与教育责任。社会以及人们常常对大学机构、医疗防护中心、科研究中心等机构部门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以及学者报以厚望,希望他们能研究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发表一些中小学健康教育发展的创新著作。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疾病预防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的研究作品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现状不相符合,使得可实际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相对较少[2]。

1.3心理健康提倡建议较多,强制实施少

即使我国的疾病预防机构与教育部门已经联手针对现阶段青少年的实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地强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强化我国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3]。但是,这些已经颁布的明文制度并没有引起社会关爱中小学生协会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教育以及医疗部门对于下发文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不当做是一项必须发展的任务,可以不用做出任何的检查以及监督。因此,社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如何强化中小学生成绩以及发展方面,使得心理健康落实力度不够,教育机构与疾病预防中心的配合也相对减弱。

2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深入社会与学校的思想教育中,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但是就宏观的角度来说,不论是疾病控制中心、中小学、家长或者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对心理教育认识上的缺失仍然是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大阻碍。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心理健康的实施完全只限于一种形式化,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因此,应有效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以及实施力度,教育部门联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健康教育课堂,讲解突发卫生事件及卫生应急处理,进行应急演练、疏导学生恐慌心理等,促进家庭、社会、学校对心理健康开展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从自身出发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2强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疾病预防系统中起步相对较晚,一些地方的发展较不完善。但是时代的发展推动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应该进一步得到有效落实[4]。从一个层面而言,在理论上应该与实践进行有效的整合。现阶段,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以及文章多为理论化,学术性较强。因此,在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入手,也就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中得出一些具有科学性、合理的、有价值的理论;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进行有效总结,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鼓励中小学生能够积极的解决一些心理疾病。例如,一些学生患有较为严重的抑郁症,医疗工作人员应该与学生的老师、家长及时的沟通,根据一些心理学的治疗理论并加以落实,逐渐带领学生走出抑郁症的阴霾。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书籍很少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情况下都缺少一定的实践性,这样一来就需要广大心理疾病研究学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及研究,使得其对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度剖析以及研究,进而有效的提取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5]。

2.3积极的开展心理讲座课程

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疾病控制中心应与教育部门进行联合开展一些心理学的基本课程以及相关的心理讲座,完善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的活动教育中,并且创设出较为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得学生能在健康愉快的氛围下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强化以及不断调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了解到心理疾病的严重性,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鼓励学生在疾病的预防控制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而进一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排除以及心理疾病的治疗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心理健康保健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6]。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用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监管以及适当的调控,结合了心理学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从卫生医疗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现阶段,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一些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都需要医疗卫生与教育部门进行解决,心理健康宣传以及心理治疗是相当重要的途径之一。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起具有本土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强化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更好发展。

作者:邢丽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文章对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知识上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融合方式。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总体情况来看,需要教师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角度出发,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德育功能,解决好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关系到中小学生日后个人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在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两者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教育功能,一般德育比较侧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目前,教育方针中已经明确指出不仅要关注中小学生成绩、品德,同时要注重关心学生心理成长状态,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条件,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可以使学生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下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下形成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利于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第二,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教育。中小学德育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机制的教育活动,它强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以及人生观,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导向和辅助功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活动中还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机制,但是通过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德育是对个体施加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主体反抗和排斥的现象,但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找到学生对德育排斥的原因,从而找到改进的方法,确保中小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第三,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德育教育效果的检测比较困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育进行检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德育是一种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学生对道德的认知、理解以及情感,都是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检测得到结果的,如果德育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反感情绪,心理健康教育也能有效调整学生的情绪波动。从总体上来讲,如果对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就能够加强德育教育的成果。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方式

(一)理论知识上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行为和心理方面都能够有效融合。在中小学德育目标中有一段是关于心理素质目标的,要求中小学德育活动要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强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德育的教育内容中也包括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心理素质教育。在行为和心理上,德育强调被教育者在情感、行为、意志上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被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心理变化。从表面上来看这两种行为似乎有着差异性,但是其根本含义是一样的,都在强调被教育者自身心理和精神上的转变,而且教育的出发点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融合

班级和课堂授课一直是我国传统教育中常见的模式,但是要想发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依赖传统教学方式是不能有效发挥其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组织上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例如,在思想品质教育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频,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不同心理状态下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立场等,让学生产生亲身经历的感受,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共性,学校在课程安排和活动组织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两者融合的作用和价值,有效整合两者优势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严谨性强、实践程度高、受教育程度深的素质教育。同时,教师要树立一种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行的教学思想,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透两种教育功能和作用,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苑影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金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