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情绪管理论文

情绪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4 11:32: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情绪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情绪管理论文

情绪管理论文:大学生情绪管理问卷编制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内涵、理论进行了综述,为问卷编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发张开放式问卷,对其进行统计,建构维度,进而编制出初测问卷。对初测问卷进行发放、回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编问卷信效度较好,适用于本次研究,最终问卷由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觉察能力三个维度构成。

关键词: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信度分析;因素分析

一、问题提出

情绪管理是Mayer和Salovey提出的情绪智力理论中的一个维度。综合相关研究发现,有关情绪管理的概念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情绪管理的适应性,即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现实而实施的行为反应。有研究者认为,情绪管理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发展要求作出反应,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迟反应。第二类是强调情绪管理的功效性,即基于个人目的进行的情绪管理。第三类是情绪管理的特征性,即强调情绪管理在某方面所具备的针对性特质。除此之外,我国学者葛荣晋认为,情绪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二是理解、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综合以上关于情绪管理能力的概念,本文将情绪管理能力定义为:个体在情绪发生时能够觉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情绪,并善于主动寻找方式对情绪进行调控、疏泄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哈尔滨某高校随机抽取50名学生作为开放式问卷的被试,回收问卷50份,其中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47份。之后随机抽取300名学生作为结构式问卷的被试,共回收问卷291份,其中无效问卷26份,有效问卷265份。

2、研究工具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开放式问卷,并对回收的有效的开放式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本量表从情绪觉察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理解能力以及情绪调节能力这四个维度来编制问卷。问卷共包括了38个项目,采用5点量表进行评定,1到5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初始问卷信度分析

对初测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其信度为0.850,根据题总相关删去9个题。删题后的信度为0.910。

2、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剩余问卷的29个项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KMO值为0.89,x2=2794.062(df=0.406),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表明数据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对问卷的初步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7个,可解释项目总变异的58.539%。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标准,经斜交旋转,将共同度小于0.4以及因素负荷较低或在多个因子上的负荷无明显差异的项目删掉。最后保留15个项目,形成三个维度,其特征根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57.330%。第一个因子包括五个项目,命名为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二个因子包括六个项目,命名为情绪表达能力;第三个因子包括四个项目,命名为情绪觉察能力。

3、正式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确定了问卷保留项目后对其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ɑ系数均在0.784到0.819之间,总问卷的的信度为0.869。信度符合标准,问卷较可靠。通过计算各因子分数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来分析问卷的结构效度。各因子间的相关都小于各因子与总体分数之间的相关,各因子间呈中等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432到0.484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而且,各项目与总分之间也呈现出了较高相关,相关系数在0.480到0.651,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4、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状况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一维度上出现显著差异,女生要好于男生;学生干部的情绪表达和觉察能力要好于普通学生;城市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要好于农村学生;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的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要好于父母教养方式为放任自由型和漠不关心型的学生。

四、讨论

男女生在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上出现差异,可能是因为男女生在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的荷尔蒙分泌量要高于女性,而荷尔蒙则会影响个体对外界产生的攻击性和控制欲。除此之外,文化背景的影响也可能会造成这种差异的出现。学生干部一般都是投票、选举出来的,因此他们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通常能够良好的觉察他人的情绪并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往往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学生干部的情绪表达和觉察能力好于普通学生。而城市的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要好于农村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与农村孩子相比,生活的环境要更加优越,而且城市中家长往往能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农村家庭的父母与城市父母相比,受教育程度稍低一些,观念也较为传统,导致孩子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通常可以为孩子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能够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也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使得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专制型的家庭往往对孩子的限制较多,放任自由和漠不关心型的家庭的父母又对孩子的关心较少,这三种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的父母易忽略孩子的感受,使得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受到影响。

作者:李越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情绪管理论文:情绪管理安全实践

摘要:

员工的情绪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安全生产。情绪管理成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作者从引起不良情绪的原因谈起,分析了父母单位的做法,研究了加强员工情绪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情绪管理;安全;实践;应用

0引言

情绪,是人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情绪管理,就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协调、引导和控制,从而使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说人的情绪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是因为,如果人的情绪稳定,心态平和,就会认真工作、细致干事、平平安安;反之,如果人的情绪浮躁,心绪不宁,工作起来势必就会手忙脚乱,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说,辨认员工情绪,分析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进而加强情绪管理,对减少员工个体和群体情绪压力,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安全生产、促进组织和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通过暑期调查,就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实践与应用粗浅地谈几点认识。

1员工情绪波动的因素分析

一是家庭环境。家庭,是每一个人心灵的港湾,也是每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痛苦灾难,或者是挫折的时候,想到的最后一个寄宿地,所以说家庭环境对人的情绪影响最大。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睡好觉、家庭不和睦以及离婚、失恋等,上班时情绪就低落,打瞌睡、思想分散、精力不集中,违章现象就难免发生。就父母所在单位来说,因远离都市,为了让子女们得到更优越的教育、医疗资源,在城里购房逐年增多,“走工”族越来越庞大,每天奔波往返于城市与前线之间,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繁重,或多或少也给大家带来了环境和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压力都会影响到员工的上岗情绪,有时严重就直接影响安全生产。二是生产环境。生产环境对职工情绪的影响是关键因素。父母单位属连续生产单位,职工大都处在一线野外工作,有时为了抢上各种作业措施,会冒风雨、斗酷暑、顶风雪,更有时还会加班连点,这些都会给职工带来思想情绪的影响。父母单位积极推崇作业现场“七想七不干”制度中,就有一条“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这也正是说明了安全生产的一项任务就是要不断改善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职工有一个好的生产工作环境,防止情绪波动,保证职工精心操作,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三是管理环境。管理环境也是影响职工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采油一线单位上产形势相当严峻,油气产量压力大,为了约束职工、规范纪律,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对工作组织不力者罚款,更有甚者会严厉训斥,长此以往难免会造成某些职工的敌对情绪。试想,如果职工经常带着情绪上岗,对于安全生产也是埋下了深深的安全隐患。

2情绪管理法的摸索与应用

笔者以父母单位的一个注汽班组为例,他们管理注汽锅炉,高温高压,安全风险大。他们积极管理员工情绪,密切关注上岗员工的情绪,班长或义务安全监督员及时对有情绪、精神状态不好的员工进行情感疏导、心态调整,有效消除了因不良情绪带来的安全隐患,使每位员工成为安全生产的“原动力”,为班组发展提供了一份自己的强劲动力。他们借助“平安心情看板”,周期为一个工作日。第一步是“岗前自检”,分“拔、察、谈、想”四个环节。“拔”,每天上岗前,由员工本人将个人情绪状态对应选择“高兴、正常、难过、困乏、郁闷、愤怒”等表情拔摆到位。“察”,班长或义务安全监督员认真观察“平安心情看板”上员工的情绪、察看员工是否劳保着装、察看是否有酒后或带病上岗,便于根据心情标志和员工状态,有的放矢地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和安全提示。“谈”,通过观察员工的上岗情绪和状态,对情绪低落的,及时谈心交流,弄清原因,因势利导,消除消极情绪;对情绪高涨的,及时鼓励肯定,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投入工作,全面提升员工岗位安全生产的注意力。“想”,组织员工根据当日工作重点对照“七想七不干”(想安全禁令,不遵守不干;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想安全用品,不配齐不干;想安全确认,不落实不干)提示卡,检验是否具备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二步是“岗中督查”,分“警、看、动、查”四个环节。“警”,由班长或义务安全监督员组织员工对班组安全誓词进行宣誓,营造浓厚的“我要安全”工作氛围,大大提高当班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看”,班长或义务安全监督员全面对注汽流程、电气设备设施等重要的人、机、物、料等查看是否完好,工作环境是否满足安全作业要求。“动”,班长或义务安全监督员及时对工作现场或施工中明显不符安全作业条件的设备设施进行整改修正。“查”,班长或义务安全监督员工做到心里想着现场、眼睛盯着现场、脚步走在现场,全面巡查当日注汽施工,做到发现违章指挥或违章行为及时制止、汇报。第三步是“岗后沟通”,分“评、交”两个环节。“评”,当班工作结束后,班长或义务安全监督员与当班员工坐下一起对当班工作情况进行小结,总结当班工作经验、存在问题和下步需要改进的措施、注意事项,填写好当班工作记录。“交”,按照“十交十不交”的交接班制度进行严格交接班,确保安全交接、清楚交接。至此,一个班的工作全部结束,形成闭合循环。

3两点启示

一是情绪管理可以为员工安全“预警”。父母单位共有员工4000余人,油、气、井喷、设备等灾害事故发生的机会相对较大,再加上员工当前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部分员工容易存在“侥幸”的心理,即使思想有负担、情绪不稳定、身体不舒服也要照常上岗,这样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提倡情绪管理,结合实际建立适应的情绪管理工作法,可以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注重员工上岗前的情绪观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也可为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提供依据,有效避免员工带着思想隐患、消极情绪以及“病体”上岗,起到“隐患”早发现、早疏导、早排除的作用,为职工安全生产提供“预警”。二是情绪管理可以拉近员工间的“距离”。推行情绪管理,可以使班组长或者同事之间,及时注意观察到周围同事的情绪和心态,及时进行沟通疏导,能够有效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使员工感受到班组的温暖和被关心、关怀。这样从管理的角度上充分满足了员工的心理需要,增强了班组亲和力,无形中也拉近了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干部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消除员工因为工作不顺心,而感到的忧虑和压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团结和睦,真正从安全这一方面来考虑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让他们感到人人平等,人人是班组的主人,进一步形成全员安全的合力。

4结束语

总之,情绪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职工的情绪好坏对安全生产有着重大影响。对于企业来说,上至管理者,下至班组长,都要高度重视职工的情绪管理,除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外,还要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心理学所提供的方法,掌握职工的思想动向,使职工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稳定的情绪。这样,职工们就一定会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加振作、更有作为,安全生产也会出现新的局面。

作者:王艺伟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

情绪管理论文:企业发展员工情绪管理探索

摘要:

员工的情绪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改革开放在不断的深入发展,经济实力也在逐渐提升,伴随着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让员工产生一种消极和懈怠的情绪,因此,情绪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认识到情绪资本将与知识、智力财富、专业素质等并驾齐驱,在企业的成就里占据一席之地。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效的企业情绪管理能够缓解员工的精神压力,其实质就是一种资本管理,对于激发员工潜能、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作为管理者,有必要认识和理解员工的情绪反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情绪在企业发展探索中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发展;工作效率;情绪管理

一、情绪管理的基本内涵

何为情绪?其实情绪就是一种主观感受,比如说:喜、怒、哀、乐,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所体验到的情绪是不尽相同的,每个人都会有开怀大笑的时候,相对的,也会有伤心低落、不愉快的时候,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并不会通过外在表现出来,尤其现在人们已经有了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学界和管理界已清楚地认识到,情绪有其属于自己的社会沟通、支持与接受方式。情绪是指个体对自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根据一些情绪专家的观点,情绪大体上包含有五种能力:情绪的自我察觉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情绪管理是指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过程,通过研究人们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引导、协调、互动和控制,来充分激发和挖掘自身与他人的情绪智商,可以养成良好驾驭情绪的能力,进而确保并建立一个良好情绪状态的现代管理方法。简言之就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的一种体验,以一种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情绪管理的核心是人本原理,为了提高人们的自觉意识,其目标是追求现代管理理念之一的“和谐管理”,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二、情绪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减少员工精神压力,推动企业平稳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我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体制变革已经深入到企业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在企业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以及竞争压力下,竞争日趋激烈,对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由此给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必然会使他们把焦虑、压抑和不适的心理状态带到工作中,增加员工的精神负担。情绪管理可以正确引导员工,关心员工情绪变化,鼓励员工向同事和身边的人倾诉,学会有效发泄,在适当地时候向上司反映,使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同时,一个企业如果有了高效的情绪管理,就能够帮助员工调整好情绪,让其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化压力为动力,从而员工就可以、以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的改革和平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增强员工素养,提高管理工作绩效。

实践证明,企业的情绪管理对于员工的自我评价及坦然面对道路上的挫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利用情绪管理,不仅可以合理引导员工对自我做出正确评价,也能增强其工作热情和进取心,让员工对工作、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信心。而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和长远发展是有赖于员工对工作的态度、精神的培养以及智慧与创造力的发挥的,企业可以通过情绪管理培训或讲座等方式来切实提升员工的情绪管理能力,在这种环境氛围下,以情绪带动潜能,使员工在心情愉快、人际关系和谐的状态下工作,从而为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管理目标提供良好的保证,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营造良好和谐氛围。

现代企业面对的是高度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员工,工作的基本单元是相互依赖的群体而非个人,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自觉性,就要提升他们彼此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相互间的合作精神,提高企业竞争力。只有企业重视和加强情绪管理,协调员工间友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才能使工作环境散发出积极进取、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氛围。在这种组织氛围下,员工的进取心、使命感与创造感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发展后劲有了最好的保障,即使待遇低一点,加班多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可以使员工真正感受到身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当中,让他们互相协作配合、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塑造出一个高情商的团队。

三、影响员工情绪管理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作为社会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当中,而所处的环境就必然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情绪是具有传递性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有一定的扩散效应的。社会环境对情绪的影响也会在员工的行为中得到最为直接的反射。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员工仍处在混杂的环境当中,社会的不理解、领导的不支持、同事间的摩擦与相互猜忌、亲戚邻里间关系紧张,都会让员工产生一种不安全感,长此以往就会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产生压抑心理,这必然会削弱整个组织的整合效应,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当然,这些外部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应理性、客观地去看待,努力调整自身情绪并适应环境,并通过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加以解决。

2.员工自我修养能力不足。

我国现如今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企业来说,适应市场经济的相应配套设施和制度都还不够完善。员工的价值观、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和员工对于自身角色期望的迷茫,会促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难以及时自我调整,从而使他们产生消极怠工的心态。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思想、观点、生活习性和道德观念,对于同一件事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能够自己控制的,可以通过自己身上的特质加以调整,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绪。对于此,管理者应不断寻求员工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责任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而努力。

四、开展有效情绪管理的策略

1.注重人性化管理。

情绪管理就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核心,让员工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企业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情绪管理时要循序渐进的开导员工,让员工能够快乐的享受工作,天性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要公平的对待他们,才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从公司得到的尊重与关怀,从而认同企业。同时,实施人本管理对管理者自身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管理者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为员工树立一个好的典范。首先要从关心员工的生活开始,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这样有助于培养员工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增加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一些突发事件和社会危机也是企业无法避免的,这就要求企业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建立心理危机体系和和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报告、化解危机,尽量减少消极情绪对员工的影响,对于受到危机影响的员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增强他们对企业的信心,培养员工忠诚度,让员工与企业一同成长和进步。

2.创建有效的激励文化。

激励在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来说,就如同温暖的阳光,缺少了阳光的灌溉,花朵就无法绽放,无法让世人去欣赏它的美丽。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明确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决定的,人的需求满足过程直接影响着其情绪和行为。激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追求自身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领导对于员工要热情待人,因为微笑是最好的通行证,尽量多记住员工的名字,鼓舞员工士气、制造亲密感,从中取得员工的信任;要关心员工、认可员工,让员工感受到被领导期望,使员工在地位、名誉、权利、责任等精神需求方面得到尊重;学会倾听与赞美,赞美是一门激励艺术,要用它来激励员工的创造力,但应注意赞美要适度,不能夸大其词,让员工获得尊重感和信任感。同时,管理者还要避免产生不公平,企业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用同样的标准来处理相同的事件。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要完善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让员工参与到薪酬设计中来,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力求奖励方式的多样化,真正做到激发员工的工作兴趣,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

3.加强文化建设,搭建文化平台。

企业应当以企业的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好的企业文化就和人的信仰一样,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动员工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时刻以一种积极的情绪为目标奋斗,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要立足于服务社会、服务员工的文化理念,让企业充满灵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员工保持一个积极蓬勃向上的热情。引导员工处理好彼此间各类关系,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同时,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也很重要,除了关系员工的生活和职业技能的发展之外,也要注意对他们心理上的关怀,营造一种和谐、互相关爱、拥有人情味的大家庭的幸福感。良好的情绪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企业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应不断拓展思路、更新观念,建立畅通的交流沟通渠道,多聆听员工的意见,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实现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

作者:侯蕴洁 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分析

摘要:

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是当前国内外情绪心理学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听障大学生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性,对影响其情绪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会其如何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其智力、情感,形成完整人格,增强其对学校和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对策

听障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大学生,又是残疾人,缺乏基本的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独特的生理结构致使他们具有与健听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征。情绪(Emotion)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反映人的内心活动,因此可以通过情绪的表现观察人的内心世界。听障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征性,要求对其开展情绪管理。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开发他们的身心潜能,塑造健全人格。

一、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差异特性

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听障大学生,其情绪知觉能力、调控能力、理解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明显不同。笔者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阳光学院的在校听障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听障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存在两点差异。

1.情绪管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听障大学女生在情绪调控能力、情绪知觉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在情绪利用能力维度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显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社会环境、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期待及男女生的性格特点有关。传统认为,男生是独立、理性和进取的,要求男生勇敢坚强,敢于奋斗,承担责任,面对失败、困难要有承受力;而女生易感情用事,依赖性强,情绪体验深刻细致,常被倾向于教育成为善解人意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要敏于觉察,并给予关心疏导。听障大学男生的情绪利用能力强于女生,则可能是女生更在乎和关注别人的言行举止,会放大某些自己的消极体验,情绪稳定性不够所致,而男生思维的广度和活跃性强于女生,更能以积极的情绪处理事情。

2.情绪管理能力的专业差异。

研究显示,倾向于文科的听障大学生,其情绪调控能力、情绪知觉能力、情绪理解能力与擅长理科的听障大学生差异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科背景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情绪利用能力上,文科偏好的听障大学生显著强于理科偏好的听障大学生,这与文理科大学生的特点有关系。文科大学生受到较多的人文教育,喜好阅读各类书籍和报刊,往往比理科学生见多识广,更喜欢与人交往,建立了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一旦产生情绪困扰,便会积极求助社会支持系统。而理科大学生不善于交往,交际面相对狭窄,社会支持系统较差,因此导致他们情绪利用能力相对较差。

二、加强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必须了解他们的情绪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特别是针对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听障大学生,采取有差别的帮扶策略。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听障大学生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学会调控和培养良好情绪的方法,并锤炼他们对挫折的承受力。

1.提高听障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认知是情绪管理的基础、前提,也可以说是第一步,对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进行干预和辅导,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他们的情绪认知能力。第一,要提醒听障大学生及时觉察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使他们能够时时提醒自己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并能够认真分析引发情绪的原因。要清楚地了解影响情绪的各种因素,应深入分析引起情绪变化的主观原因,只有认清了引发情绪的原因,才能了解自己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真正觉察和掌握自己的情绪。第二,提高对情绪的觉察能力还应平静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将它恰当地表达出来。听障大学生必须平静地接纳、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否定自己负向情绪的存在,而是给它一个适当的空间,绝不压抑或控制,并学习如何与它相处。第三,要帮助听障大学生在觉察自己真正的感受后,掌握良好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时的有效方式应是以平静、非批判的叙述,而不是直接发泄,且情绪的言语表达要清晰、准确、具体。最后,要提高听障大学生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识别能力。情绪认知能力不仅包含对自己情绪的觉察能力,还包括对他人情绪的识别,情绪识别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包含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要善于从别人的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发现别人的情绪特点,从而把握情绪识别的规律性。

2.指导听障大学生培养良好情绪的方法。

良好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说主要表现为有稳定、愉快的心境,与理智和意志相联系的激情和适度的应激,稳定、愉快的心境能使人振奋快乐、朝气蓬勃,具有这种心境的人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会认为是可以克服的。培养听障大学生良好情绪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要树立真实的自信。由于缺乏听力,不能与健听人有效交往,听障大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要帮助他们树立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心,树立“以勤补拙”、“笨鸟先飞”、“扬长避短”的观念,相信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提高素养,以某方面的成就补偿自身缺陷,一定能变自己的劣势为优势。第二,要培养豁达乐观的心态。针对听障大学生交际狭窄、爱钻牛角尖的特征,帮助他们学会辩证思维,即对任何事物都不要用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观点看待,看问题避免绝对化,遇到困难不再消极悲观,而抱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通过养成有节奏、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例如参加健康向上的娱乐、体育活动,学会微笑等方法,获得愉快的感受,以培养他们热情乐观的情绪。第三,学会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常见的情绪调控方法有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宣泄法等,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聆听音乐,以及合理宣泄情绪,如眼泪缓解、运动缓解、转移注意等,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以调控和安慰。

3.锤炼听障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听障大学生要使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就应不断地锤炼挫折承受力,只有了解挫折对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挫折承受力。第一,要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听障大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挫折对人的心理发展更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那么我们就应正确地对待挫折,促进挫折的转化,减少其消极影响,增加其积极影响。第二,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听障大学生必须意识到,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培养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只有树立远大的生活理想,经过努力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第三,要提高挫折承受力,还必须学会有效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是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当个体受挫时,所采用的习惯性的、以无意识为主要特征的应付方式,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其内心焦虑、罪恶感及维护失去的自尊心。听障大学生可以采用宣泄、投射、认同、反向、升华、补偿等心理防卫机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或免除心理压力,逐步恢复心理平衡,鼓励他们积累能量,再作尝试,最终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

作者:张德军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阳光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高校图书馆员情绪管理探究

摘要

介绍了情绪管理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馆员情绪管理的积极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情绪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不断深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服务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来临急需提高馆员的信息素质,给图书馆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会影响到馆员的工作情绪,进而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重视馆员的情绪,探究他们的情绪,有效地调控和管理馆员的情绪,对于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提升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图书馆员情绪和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是人类行为反应知觉整合后的复杂状态,也就是一种认知———知觉的状态。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不仅是个人的感受,还影响着人的思维认识能力和行为表现。馆员的情绪一方面受个人特质的影响,如性别、年龄、性格、自我概念、情商等影响,另一方面受组织环境的影响,如工作自主性、用户取向、组织支持、社会支持等。图书馆员情绪分为积极情绪(正面情绪)和消极情绪(负面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是心情愉快的主观体验,是一种馆员在工作态度上健康、向上的情感表现,表达馆员积极情绪的状态有高兴、热情、微笑、礼貌、愉悦等,积极的情绪会激发人们的工作兴趣和热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消极情绪是指个体某种消极或厌恶的情绪体验的程度,馆员的消极情绪表现为冷漠、呆板、自卑、抑郁、沮丧、愤怒等,消极情绪对馆员的心理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会使馆员无法冷静地面对各种问题,会影响馆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消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发泄出来会引发馆员与馆员、馆员与用户的各种矛盾,同时,也会危害馆员的身心健康。但是情绪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可转化性,可以进行干预和管理,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情绪管理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通过员工情绪的改善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因此,情绪管理的实质是采取对的方法,使用正确的方式,分析个人情绪,调整个人情绪,理解个人情绪,放松个人情绪。馆员情绪管理的核心就是尊重馆员、关心馆员、信任馆员,以发挥馆员的潜能为出发点,利用馆员与馆员的情绪沟通和互动,培养上下级之间、馆员之间的信任感、亲密感,协调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构成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以调控馆员的消极负面情绪,引导馆员积极正向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2高校图书馆员工作中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

2.1馆员工作内容繁杂

高校图书馆员除了从事图书分类、编目、借还书、参考咨询等传统工作外,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如信息资源的聚合、推送、信息资源导航等。尤其是随着图书馆2.0技术的不断开发,图书馆员还要掌握2.0技术,如REG、BLOG、TAG等,强调技术革新和读者互动,不断满足读者对海量信息的需求,完成对读者的实时互动。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进行持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而有些馆员即使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学习,但工作成效仍不明显,这种情况会对很多馆员的心理产生影响,使得馆员产生烦躁、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有时甚至会失控。

2.2馆员工作得不到组织认可

大部分图书馆员都是在图书馆一线工作,是图书馆的业务承担者,他们中大多数也都清楚所属馆的发展目标。但由于各馆领导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方法不一样,有时也使他们感觉工作上不顺手,心理负担有时过重,这当然和每个馆领导具体的管理手段有直接的关系。图书馆管理者在执政时没有让馆员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当馆员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容易消沉和失望,缺乏成就感,即会有不良情绪产生。

2.3馆员的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部分馆员认为自己没有机会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重复单调的借还书和图书加工很难使他们的工作价值得到肯定,没有自己施展能力的平台。在工作中的意见得不到领导重视,也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有时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被理解,这些情况导致馆员感觉个人价值不能够实现,在工作中缺乏热情,缺少关心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想法。因此,他们在工作中不够积极,对领导提出的更高的工作要求他们也不重视,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有时甚至形成“破罐破摔”的情形,导致其情绪处于心神不定的消极状态中。

2.4馆员待遇与贡献吻合度不高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辅部门,馆员和教师待遇有所不同,教师的工资比相同职称级别馆员的工资要高,低于教师岗位的不公待遇使馆员认为薪酬与自己的贡献不相吻合。有些高校馆工作条件较差,到现在还使用老旧显示器,馆员的业务和科研学习也得不到支持,晋升职称时名额往往也很少。所有这些使得馆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不够公平,因而会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工作积极性难以提升。

3高校图书馆员的情绪管理策略

高校图书馆员由于工作压力产生的情绪,仅凭馆员个人的自我调节是很难走出心理阴影的,图书馆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对馆员的情绪进行调节,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目的。

3.1提高馆员的组织支持感

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会影响馆员的情绪。在组织支持感较高的氛围中,员工能够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支持,获得组织的帮助,当馆员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重视,馆员在工作当中情绪就会比较乐观,就会积极应对,并且能够更加乐于帮助同事、热情地对待读者从而提高其工作绩效。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提供给馆员更多的支持,要关心和重视馆员的情感需求,对情感异常的职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健全馆内的奖惩制度和完善馆内的公平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对创新技术工作有成绩的馆员进行物质奖励;为馆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增加职称评定机会,消除馆员被边缘化的思想;定期为馆员提供技术培训的机会,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有效缓解馆员的压力;为馆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图书馆建设决策的机会,增加馆员的责任感;经常为馆员提供工具性支持,不断提高馆员的技术水平,增加馆员的自信心。

3.2图书馆管理者需重视情绪管理的作用

馆员的思想观念会影响到馆员的工作行为,因此,要积极引导图书馆领导和管理者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积极情绪会提高工作绩效,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把情绪管理观念贯穿到馆员管理的全过程,把情绪管理纳入管理者的选拔和绩效考核标准之中。要完善管理沟通,主动地调整、积极地疏导,保持馆员个人情绪的稳定;重要岗位应选用具有良好情绪控制能力的馆员;及时关注馆员情绪动向,要以人为本,关心、尊重、信任每一位馆员,促使馆员的全面发展;在管理馆员的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保持馆员的积极情绪。

3.3加强图书馆员自我情绪管理

图书馆员应该提高自身管理情绪的能力,不要长期压抑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要养成良好的情绪思维能力,在情绪不好时学会自我调控,正确排解个人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避免负面情绪的累积。馆员在心理上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一种高情商的服务,做到热情工作和主动服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给读者和同事一种积极向上面貌,营造愉悦的氛围。图书馆员在积极进取的工作中要经常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应对矛盾的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创造性。

3.4注意满足各层次馆员的需要

应当根据馆员的需要分层次进行合理满足,以保持其积极情绪。如在馆内,信息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较高,他们所需要的是更受尊重、更大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自主性要求较高等等;而流通部门人员则要求提升工作条件,以提升读者的满意度等。为使馆内不同层次的馆员保持积极的工作情绪,就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分别采取合理的激励方式来调动其积极情绪,尽量消除消极情绪的影响。

3.5实行动态管理

应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馆员岗位进行灵活调整。馆员长期固定于同一岗位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可对馆员的职位实行岗位轮换,使馆员具有多个岗位的工作经验,既可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也有利于增强凝聚力。丰富馆员的工作内容,将对馆员产生更大的激励,使其富有成就感,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

3.6运用激励手段激发正面情绪

管理馆员情绪的目的在于激发馆员的积极情绪。管理者可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针对不同馆员的需要,从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给馆员设定恰当的发展目标,提供一定的职位晋升机会或职称名额,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建立完善、公开、公平的分配制度,不断提高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对员工工作进行合理评价,不断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均可有效地激发馆员的积极情绪。

3.7加强技术培训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馆员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加强科学化管理,定期、不定期开展广泛的新技术培训,帮助馆员普及图书馆新技术新技能,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熟练掌握图书馆相关知识技能,可有效缓解馆员的工作压力,增强馆员自信心,转化馆员由于工作压力导致的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另外,在培训时可设置一些与馆员情绪发挥有关的课程或者活动,让馆员在学习中得到实践和锻炼,提高馆员感知、整合、理解、运用情绪的能力,能够运用情绪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提升。与此同时,馆员也能够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同,从而更好地激发工作热情。

作者:王军伟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图书馆

情绪管理论文:教师情绪管理研究

摘要:

教师的情绪带动并影响着教师的思维、判断和选择,进而教师的情绪管理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情绪管理有其自身特点和价值,现实当中面临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搞好教师的情绪管理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师;情绪管理;改革

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处于同样不可忽略的境地。他们在被社会寄予厚望的同时身心受到巨大压力和考验,面对越来越多的责任,心理负担和情绪的波动尤为值得我们关注。教师的情绪不仅影响学生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关乎学生心灵成长,非常重要。怎样在日益升高的压力指数下提升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使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教师情绪管理的价值与特点

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发表的“EQ”(EmotionalIntelli-gence)一书中首次提出“情绪智力”这一概念,之后,情绪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始走向深入发展。伴随心理学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学者们慢慢开始关注情绪在人们生活和工作当中的影响。情绪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工作和生活,对于广大教师群体来说也毫不例外。情绪管理最先出现在管理学当中,指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简单来说情绪管理就是对人们的情绪的管理,它把人的情绪提升到了一种资源的高度,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当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决定了搞好教师的情绪管理不可小觑。纵观现实状况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情绪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面对社会现状的紧迫性

社会飞速的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在逐步积累,贫富问题、社会公平等问题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戾气弥漫的状态之下,人具有多重角色性,教师也一样,当角色发生变化,同样遭受社会生活的种种压力。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戾气时常围绕教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关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通常情况下我们不考虑社会客观环境的使然,只是一味给予教师道德上的谴责,提出更高深的师德要求,然而面对现状往往无济于事。我们不应该压制教师的不良情绪,恰恰应该分析教师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帮助教师调节自己的情绪,研究并加强教师情绪管理的方法。

(二)面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教师往往受到严格监督,面临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多重压力。种种压力之下教师的心理负担与职业倦怠等问题有增无减,往往使课堂教学效果恶化。《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在某省举行的大样本调查当中,约58%的教师经常出现焦虑情绪表示自己的压力过大;约30%的教师时常因自身情绪低落而没精神上课;约18%的教师承认会因为自己情绪不佳而在课堂上迁怒于学生;还有约14%的教师偶尔会因为上课氛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不懂得调试自身情绪进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等;要知道,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情绪往往带动着学生情绪,好的教学效果必定有一个好的教学情绪在主宰。教师必须通过情绪管理,使自身在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处于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以自身的积极情绪带动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这也是教师为师的本分与职责。

二、教师情绪管理的现实问题

(一)教师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匮乏

多数教师对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一定了解。教师群体当中,特别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往往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感知和察觉容易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入课堂之中,进而影响整个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许多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照本宣科,采用自上而下的讲授和说教模式,不在乎学生的主体地位,惯性地忽略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有时候就算有的教师意识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需要调节,但是往往因为采用的情绪调节的策略机械、单一而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终止。

(二)教师培训不重视情绪管理

当前,教师培训的内容一直主要围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方面,恰恰忽略了教师情绪感受及情绪管理方面内容。教师普遍面临缺乏情绪管理方面系统培训的问题。由于缺乏知识方面的培训,一般教师很难对自身情绪的变化及时察觉,大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的情绪分析方法,以至于当情绪出现问题时很难选用恰当的方法分析情绪的症结所在及时做出调整。部分教师也意识到了情绪调试的重要性,但是很难将其付诸行动,经常因为措施的不够有效而放弃,使得教师的情绪问题从自身角度难以解决。教师因为缺乏系统的情绪管理方法,仅依靠潜意识克服情绪问题,是导致教师情绪管理工作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三)学校情绪管理工作的缺失

教师的情绪管理不仅指教师个体对自身情绪的管理与调试,学校作为教师情绪的组织的管理者,也承担着疏导和转化教师负面情绪的职责。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对教职工的情绪管理工作呈现“缺失”状态。部分学校虽然设置了针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室,但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价值,相当一部分教师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部门存在。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学校行政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认知取向的偏差,他们过多地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信念等,却缺少了对教师的精神和情绪状态的关注及重视。

三、教师情绪管理的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情绪管理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长久以来受认知理论的影响,教师培训的重点往往集中于学科知识、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技术等方面,忽视了教师的情感、情绪体验,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教师情绪管理对教学的影响和作用,引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体会自身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影响。要增强教师的情绪管理意识,引导教师树立一个科学的情绪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求发展,提升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教师树立独立自主的发展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和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

(二)针对教师开设情绪管理的培训课程

教师情绪管理培训的不完备是影响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因素之一,纵观当前的教师培训课程,要从培训理念和培训内容上对教师情绪管理的内容重视起来,不能像往常一样忽略。虽然,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情绪管理也一样不能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师培训中情绪管理的内容必须凸显出来,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开设有关情绪管理的相关课程,例如,美国的“社会与情感课程”、“情感判断与分析”早已被列入教师的正式教育之中。在英国有P.S.H.E课程和精神关怀(PastoralCare)课程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充实教师情绪管理相关知识的内容是当务之急。

(三)注重教师培训的多元化,创新教师培训的路径

学校作为教师的管理者要承担起教师情绪管理培养的责任,仅仅在学校内部开设心理咨询室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教师情绪管理有关内容渗透到教师培训的各个方面。使教师的情绪管理培训贯穿于教师培训的职前和职后,职前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开设和情绪管理相关的课程,使教师在掌握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为情绪管理的培养铺设理论基础。这样有了理论做基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运用这一系列相关知识,使自身情绪管理能力逐渐生成和发展。职后培训更多的是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重构和提升阶段,教师可以多途径地学习情绪管理的相关内容,例如:自我培训、校本培训、同伴交流、专家引领等。

总之,深化教育的改革不仅是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人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堂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教师情绪使然,必须关注教师的情绪管理,不能忽视教师的情绪管理,使改革失去人性,影响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健康发展。因此,从“应然”角度出发,要增强教师的情绪管理意识;针对教师开设情绪管理的培训课程;注重教师培训的多元化,创新教师的培训路径;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进程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王佳欢 田国英 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高校管理人员情绪管理

[摘要]

高校管理人员是影响高校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情绪对高校管理人员工作的影响,分析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高校管理人员情绪管理的建议,以期帮助高校管理人员减缓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发挥其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工作水平。

[关键词]

高校;管理人员;情绪管理

一、情绪管理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

情绪是心理学名词,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而产生,包含对刺激物的认知和情绪的体验、行为、唤醒等复杂成分,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也是一种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更是一种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管理,是指运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觉察和分析,采取各种方法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协调、引导和控制,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建立维护良好情绪状态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高校管理人员是影响高校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管理人员的情绪管理是指通过对高校管理人员群体情绪的感知、觉察和分析,采取各种方法对高校管理人员的情绪进行协调、干预,通过引导其认知自身情绪的各种变化,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排解高校管理人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良情绪,帮助其维持良好情绪状态的过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人员的从业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范围日益扩大,他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与日俱增,因而比较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管理人员不良情绪的长期存在,不仅对其个人成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会对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认真分析研究高校管理人员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加强高校管理人员情绪管理工作,对于减缓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尤为重要。

二、影响高校管理人员情绪状态的因素

高校管理人员虽然隶属于管理岗位,但实质上更多的是承担服务性的工作,这对其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有不同于高校一般教学科研人员的特点。此外,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管理人员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负面情绪等问题。

(一)客观因素

1.工作压力较大

根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在数量和比例方面均受到严格控制,随之带来的是工作内容、工作强度较以往有所加大。比如,工作内容繁杂、要求严格,很多临时和紧急的工作需要加班加点完成,而且面对教师和学生,更需要严谨、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因而工作压力较大。特别是管理服务工作的特点使得高校管理人员常常因为要处理常规性的工作,往往周末或寒暑假也不能完全休息,无法完整享受制度上的休假。对比高校其他岗位的教学科研人员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高校管理人员很容易因为休假时间短、工作量大、工作要求高等因素而影响自身情绪。

2.能力要求较高

高校管理人员不同于教师的“术业有专攻”,要做好管理工作,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文字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具体事务工作中锻炼起来,并非一日之功。同时,高校管理人员在担负高校正常运行的日常服务工作之余,还面临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更多要求,这也容易加大管理人员的精神压力,而在压力情境下也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影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收入相对较低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部分高校在岗位津贴的分配上,大多不同程度地向教学科研岗位人员倾斜,而对管理人员分配得相对较少。加之,管理人员工作时间相对固定,自由时间较少,不能像专职教师一样获取课时费用和兼职收入,因此其收入水平往往不及专职教师。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因劳动付出和收入回报的差异往往导致其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和不稳定的情绪。

(二)主观因素

1.被尊重的需要与自卑心理的冲突

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全方位地做好各级领导和师生的各项服务与保障工作,工作内容多、对象广、任务重、责任大,这使他们内心更渴望得到充分的理解与尊重。但是,高校的管理岗位虽然承担着管理服务的工作,却不具备一般党政机关公务员的显要地位或身份,再加之高校内部对管理人员或多或少也存在一定的偏见,比如常有“天才搞科研、人才搞教学、庸才搞行政”的戏言,容易使高校管理人员产生自卑心理,与其期望得到理解尊重的需要产生冲突。

2.现实复杂关系与渴望融洽相处的冲突

高校管理工作具有中介性,管理人员需要处理和协调好高校各级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以及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高校管理人员从内心也十分渴望与各位同事融洽相处,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现实中并非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恰当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不顺畅,往往会使负面情绪一触即发。

3.自身理想与能力发展的冲突

由于其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高校管理人员在管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有较多机会与成就显著、声名显斐的专家学者接触并受其影响,在规划自身发展目标时,常常定位过高;但同时受事务工作多、进修学习机会少、个人能力限制等诸多原因影响,目标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这些也会导致高校管理人员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加强高校管理人员情绪管理的建议

加强高校管理人员情绪管理,不仅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对自己的情绪能够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能够以人为本,重视管理人员的情绪,帮助他们进行管理调节,以便带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开启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模式。

(一)从高校管理人员自身来看

1.觉察接纳情绪

要管理情绪,首先要能觉察到情绪,然后接纳正常的情绪。情绪健康的人,一般能够觉察自我情绪的变化,也能分析出导致自身情绪变化的种种诱因,并依据外在的客观环境和内在的心理反应,自觉、主动、积极地予以自我调适。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如果想要克服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首先要树立自觉觉察情绪和主动接纳情绪的意识。主动接纳情绪的变化并迅速进行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整,这是开展情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积极表达沟通

觉察和接纳情绪之后,就应该采取正确、合理、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对于高校管理人员来说,可以在尊重他人情绪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老师、领导和同事的沟通交流,表达、纾解并调整自己的情绪,获得理解、帮助和支持,最终达到化解矛盾、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3.适当的转移疏导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情绪不佳甚至失控的时候,高校管理人员也不例外。在感觉情绪不佳时,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情感转移进行适当而有度的疏导。不良情绪得到适当的舒缓、疏通,工作时才能卸下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工作之余可以采取运动、旅行、登山等“动态”方式,或者通过书籍阅读、轻音乐冥想、艺术作品欣赏等较为平和的“静态”方式来舒缓不良情绪,达到身心和谐。

4.主动加强学习

业务能力是高校管理人员的立身之本。管理人员要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积累,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努力让自己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具备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开展工作就能得心应手,自然也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二)从学校管理部门来说

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不仅要求高校管理人员能够加强自身情绪管理,更重要的是相关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员工情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管理人员的情绪情感问题及其对工作开展的重要影响。

1.重视情绪管理工作

高校应重视管理人员的情绪管理工作,有效防止管理人员出现或长时间保持负面情绪。一是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传导机制,多方面倾听管理人员的心声,及时发现管理人员思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应建立起多样化的定期沟通平台,通过微信群、QQ、论坛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组织谈心、教代会、职代会等形式,拓宽沟通渠道,增进学校层面和高校管理人员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三是在常规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以外,加强对管理人员情绪、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2.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高校的领导者、部门的管理者都应该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使源自工作方面的压力自然减少,增强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公平合理地知人善任,对管理人员的工作给予积极评价,统筹规划管理人员的发展,做到人尽其才,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的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

3.立足解决实际问题

管理人员的情绪问题一般都是由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衍生而来的。高校要把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关心管理人员的生活,立足于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后顾之忧。要根据管理人员所从事具体工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在职级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与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协调一致,充分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开展工作,真正实现高校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队伍的协调健康发展。

4.重视扩宽发展空间

高校要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合理规划,重点做好岗位培训、岗位轮换、挂职锻炼和后备人才储备等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与管理人员加强交流,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愿望;同时要系统规划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对高校管理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加大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与使用力度。

作者:赵鹏 姜媛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情绪管理论文:大学生情绪管理体育运动分析

【摘要】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学业、情感、就业、创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下,出现孤独、焦虑、自封、迷茫等心理情绪。大学生正成为社会的心理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应引起全社会、教育人士、家长的高度关注。不良的心理情绪会对本人造成不利影响,制约着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积极应对这一心理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引导方法势在必行。只有培养良好情绪,才能让其充满正能量,社会充满正能量。

【关键词】

情绪;管理;健康;心理

一、引言

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人们逐渐满足与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于健康的概念及追求也愈来愈强烈。健康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心理学上讲,情绪是心理的核心,结合健康的定义不难推出:良好的情绪或是说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健康的一部分。什么是情绪管理呢?情绪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含义深刻的概念,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概念是适应性管理,即是一种应激行为反应,这种应激行为反应是为了适应社会现实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状态。通俗讲,即当遭遇不良情绪时,主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策略。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第三类是特征性的界定情绪管理,Cihccetti、Ackemrna和Hadr(1995)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征角度认为情绪管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特殊的外在环境。

二、大学生心理现状

近几年的新闻报道,马加爵杀害室友、药家鑫失控杀人、复旦宿舍投毒案,负面情绪导致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让人不寒而栗,每一桩案件让人心痛的同时也让人们警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或是说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存在一定的隐患,情绪管理必须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与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就业都息息相关。这些隐患阻碍了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阻碍了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情绪是作为特殊的因素存在于人的各种认知、感觉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生理和心理的状态,是应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相应的心理和生理的特殊反应,情绪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驱使作用,是影响人的行为、认知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犯罪年轻化、少数大学生的自杀事件都呼唤人们对情绪管理的重视,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都呼吁着我们密切关注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绪需求,控制和调节学生的情绪机制。

三、体育对于情绪管理的意义

1.体育运动可以调节负面的情绪,改善不愉快的认知。

体育运动能增强身体上与认知结构上与负面情绪抗争的能力;体育运动可以缓解由于应对纷繁事件而引起的过度紧张的情绪。规律的、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健身体,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可以预防甚至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强健的体魄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有力保障,体育运动则是拥有强健体魄的唯一途径,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会增加个人的成就感,荣誉感,良好的心境、坚强的性格是对抗负面情绪最有效的手段。

2.体育运动有助于生命意义感、生活幸福感感受的提升。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对于运动个人可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适度强度,适宜时长的体育运动有助于运动个人幸福感的增强,有助于让运动个人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产生积极良好的心境及快乐的心情,这些都有助于降低焦虑及抑郁水平。但是,正如开始所说,凡事有度为之,体育运动同样需要适度,只有适度适量的体育运动才能发挥其功效。体育运动的时长、强度及频率都会影响这些效果的强烈与否。研究表明,每周至少进行3次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且每次运动的时间不能小于20分钟,至少保持10周,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会在不知不觉间增强个体抗击负面情绪的能力,会使消极情绪以合理的方式方法释放,从而平复心情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体育运动与情绪相互影响。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负面情绪有积极影响的同时,情绪也在影响着体育运动。可以想象,怀着一个美丽的心情去参加体育锻炼是享受其中的过程,而因为心情不爽或是情绪糟糕而去参加体育运动则会是另一番心境。所以,要注重体育运动与情绪相互影响的关系,不能走入临时性用运动解决情绪问题的误区,只有规律的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才能逐渐的增强个体抗击消极情绪的能力。

四、结语

现代大学生在课程、学业、就业等众多的压力下难免产生厌烦心理,学习之于的体育活动既可以调节乏味单调的学习生活又能缓解疲劳、赶走苦闷、排解消极情绪。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同时提高了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并且提高了管理情绪的能力。从现代教育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出发,学校应注重体育教育在教学组成中的重要地位,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让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人际交往能力、调换环境的愉快心境、强健的体魄的目的。如此可有助于其个性的良好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是实现健康的路径。

作者:宋飞 单位: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情绪管理与班级管理作用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社会对教育界改革的重视程度亦在不断提升。现代教育理念与政策的调整,旨在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对教育的切实需要。对于学生来说,班级是一个在学校学习与生活的组织,班级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班级的风气,唯有良好的班级风气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时代学生的身心正值成长期,心理成熟度的局限性导致很多学生经常流于情绪化,一旦管理不善,则将引起诸多不良的后果,轻者导致提升班级管理的难度,重则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导向作用。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旨在引起更多教育者的重视,进而通过班级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情绪管理;班级管理;积极作用

情绪管理,是指对于群体个体对自身清晰的认知,并在认知基础上,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当前情绪管理被应用在企业培训,学校教育中。做好情绪管理对于企业和教育来讲至关重要,在学校教育中,教育点当着学生的发展基础,而班集体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对其进行全面管控,促进班集体有效成长,将成为学校教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班级建设中,学生情绪将会影响直接对整个班集体建设产生影响,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学生时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事物认知较为冲动,因此教师做好班级理首先用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

一、情绪管理与班级管理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教育并非单纯注重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育,在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对于情绪难以全面进行掌握,因此在班级建设中,常常由于学生难以控制情绪,形成打架斗殴等事件,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建设,对班级管理造成影响不良影响[1]。情绪管理隶属于心理学范畴,能否管控好自身的情绪其与自身的情商也存在巨大的关系,情绪管理最基本形态有四种,其中包括拒绝,压抑,替代和升华,拒绝是一种极端的情绪防御形式,而压抑则是情绪努力逐渐的过程,替代则是指将情绪进行转化,运用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升华致使最终对情绪管理得体。在班级管理中,首先应明白情绪管理的作用,并在实际教学中,将情绪管理方式传授给予学生,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以便于最后更好的建设整个班集体,减少由于情绪失控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情绪管理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情绪管理可调节班级学生之间矛盾

情绪复杂多样,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思想观念逐渐独立,在这一发展阶段,学生则要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与自由,而当学生面对所发生事件时,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因而出现众多矛盾,长期情绪受到压抑,将会使得学生心态逐渐扭曲,直至发生恶性事件[2]。因而教师应尽量主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对学生情绪进行管理,抚平学生激动心理状态,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尽量开导学生,以便于及时调节班级学生之间矛盾,促进学生之间良好合作,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情绪管理可增加班级凝聚力

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着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而当前无论各阶段教育中学生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学习压力的与日俱增,故进行情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情绪管理并非为过分抑制情绪,而是在了解情绪后,及时进行自我调剂,防止事态扩大化。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只有具有凝聚力,才能帮助班级进行建设[3]。因此情绪管理可增加班级凝聚力,通过对学生情绪进行管控,及时调节学生不良情绪,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逐渐使得班级形成一种向心力,班级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困难。

(三)情绪管理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阶段的领航者,在管控中应传授学生一定的情绪管控方式,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帮助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调节学生情绪,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情绪与状态,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在学习中,全神贯注进行学习,并逐渐对班级学习产生兴趣,通过班级合作,与学生之间共同学习,以便于形成合作式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建立团结合作精神,提升班级整体建设质量。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情绪管理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其班级成员的情绪控制和调节,避免对其个体成员出现情绪过激和与班级群体成员间不一致的状况。班级管理实质上是对不同个体的性格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而个人的性格在情绪上是最为直接的表现。而对情绪管理的提高,可以使得个体成员在情绪中始终处于可控范围,降低其剧烈变化的外在表现,消除其存在的内在表现,使得班级管理获得整体综合水平的提升。

作者:徐丹红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传播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编辑工作情绪管理应用探究

1情绪管理

通俗的说,情绪管理就是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积极地用正确的方式,有目的引导、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情绪,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情绪是一种资本,与知识、智力、专业素养、阅历同等重要。

2编辑产生负面情绪的几个因素

2.1人际关系的压力

编辑工作的首要主体对象是作者,不同的作者由于自身性格、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性质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办事风格,编辑与不同作者沟通则会产生不同的交流体验。过于自信、固执的作者对待编辑提出的合理意见可能会表现出傲慢、轻视的态度,稍有不合其意即对编辑大加指责甚至威胁退稿。还有一些合作作品的作者则会相互推诿,不愿意承担改稿责任,编辑只能周旋于此,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这时,编辑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进而产生失望、气馁等情绪。除了与作者交流沟通,编辑还会面对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人员以及工作单位职能管理部门的其他同事。督促稿件进度、处理稿件编校印装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都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常言道,“与人斗,其乐无穷”,在处理问题时,互相推诿、踢皮球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影响情绪的事情,会使得编辑焦头烂额、苦不堪言,无形给编辑带来了愤怒、焦虑的负面情绪。

2.2任务指标的压力

上世纪末,大批出版社转企改制引入竞争机制,编辑不仅要关注作品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要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业绩考核与所编图书的经济效益挂钩,并且在编校质量和政治差错方面丝毫不能松懈。每年递增的指标,繁重的任务使得编辑整日高负荷运转,加班加点成为工作的常态,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折磨,总也得不到充分的放松与修整。过大的工作责任、过重的工作负担会带来压力,自然会形成焦虑、抑郁等情绪。

2.3稿件质量的压力

稿件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编辑的情绪状态。低水平的稿件往往给编辑带来情绪上的压力,内容文不符题、文字表达晦涩、层次混乱、图形符号与公式等的随意编写,图表的混乱指代,都需要编辑耐心的审读、修改与核对,这种工作状态持续下去就会使人变得烦躁、厌倦甚至愤怒。老作者的稿件或者朋友推荐的稿件(即人情稿和关系稿)是否可以出版一直是困扰编辑的一大问题,如果稿件质量能达到出版的要求则皆大欢喜,倘若达不到出版要求就会给编辑带来无形的压力。不出版容易遭到误解甚至影响到以后的关系,勉强出版则有违原则,也给日后自己的工作增加无谓的困难,从而带来纠结的心理困惑。

2.4环境变化的压力

近些年来,互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数字化出版对传统出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编辑的工作性质和心理状态都会由于新旧业态的急剧变迁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捕捉新技术、实现知识融合的能力已经成为编辑生存的关键。而这种“学海无涯”的感觉往往会给编辑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

2.5健康原因

出版工作劳心费力的工作性质,经常加班加点的透支健康,使编辑很容易出现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就会表现为身体暂时性的活力下降,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等症状。长期用眼过度,会造成眼睛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干涩,视力模糊甚至下降。长期久坐不运动,会对颈椎腰椎带来积累性损伤,造成颈部肩膀僵硬、腰部酸痛肿胀,甚至严重的还会呕吐、头疼、头晕。饮食不规律更是家常便饭,赶工作进度经常吃快餐食品等充饥,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引发慢性胃炎。身体的不舒适也易引起痛苦、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由于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独有的性格特征,有的编辑过分追求完美,对工作如履薄冰,生怕出一点差错,日积月累会产生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同时由于工作能力、受教育水平和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的编辑不能按时保质的完成工作任务,也会带来抑郁、痛苦的负面情绪。

3情绪管理的方法

情绪不仅对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在需要时有效地对心理压力进行调节,十分有益于维护编辑的身心健康。情绪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有积极和消极暗示两种之分。编辑工作性质的复杂,工作强度的增大,生存的危机感增加,很容易带来不愉悦的心情。此时积极的暗示方法可以减轻心情的不愉悦,用积极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告诉自己任何困难都只是暂时的,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换一种心境,换一种思绪,“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做会缓解由心理压力造成的心情烦躁。心理暗示法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负面情绪。

3.2注意力转移法

如果在工作中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使心情变得郁闷和痛苦,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此时应该放松一下烦躁郁闷的心情,换一种方式,不要再强迫自己继续工作。比较好的方法有听音乐或者上网,看看书或者看场电影,做点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转移注意力,及时缓解和放松烦躁郁闷的心情。

3.3适度宣泄法

工作中遇到烦心的事情带来的负面情绪要及时疏解,适度宣泄可以把负面情绪释放出来,从而缓解不舒服的感觉。宣泄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体育运动和有效倾诉。脑神经元中缺乏荷尔蒙会导致心情沮丧。荷尔蒙分泌量在体育运动之后会大量增加,心里的负面感觉会随着大汗淋漓而宣泄到体外,所以运动可以消除人的沮丧心理。而有效倾诉则是找到亲人或者朋友,将心中的委屈与不平“一股脑”宣泄而出,使得情绪得到缓和与稳定。另外,倾诉还有助于灵感的迸发,情感的交流,能使自己更理智地去对待负面情绪。

3.4自我安慰法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委屈与困难,产生负面情绪是本能的反应,此时不应发脾气、忧虑,应及时冲淡内心的痛苦,寻找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这种方法对于帮助编辑转变思路,勇敢的接受现实,正视自己。老话经常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失败乃成功之母”、“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与调节,可以帮助自己消除抑郁、焦躁与悲观,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3.5情绪升华法

情绪升华是对负面情绪的一种更高水平的处理方式,将负面情绪“有目的的”引领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可以说是“负负为正”。如编辑因为策划很久的选题没有通过论证而沮丧,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极怠工”,而是继续做足功课,更多的关注知识更新,开拓新的思路,在提高学术素养的同时,还提高了文字和文学修养。为以后打造高品质、有影响力的出版物打下了良好基础,何尝不是“负负为正”,坏事变好事?

4结论

有效的情绪管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身心健康的“护航者”,在如今纷繁庸扰的社会中,编辑难免会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困扰,理性地分析自身的性格和弱点,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在遭遇负面情绪时有效对其进行认识和调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历史机遇提供给编辑广阔的舞台,情绪管理就像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助力编辑在广阔的天际自由翱翔。

作者:岳璐 单位: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出版社

情绪管理论文:大学生情绪管理研究

1大学生产生情绪不稳定的原因

1.1新环境对大学生的情绪变化的影响:

从高中进入大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大转折。环境的突变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化、情绪变化的原因之一。进入大学之前,考大学是学生们唯一的目标,所有的生活、学习行为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一旦考入大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模式都需要大学新生们花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再者,目前就业难得问题也是困扰大学生失去学习目的、对未来迷茫的重要原因。这些外在的因素都在制约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1.2社会计生制度对大学生情绪管理上的影响: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为90后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直爽、任性、热情使他们的特点。由于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爱较多致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伦理道德观模糊,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把自己和集体、环境联系起来处事,有的甚至无视他人和集体利益。这些导致他们脱离集体、脱离他人的人格因素都是导致大学生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

1.3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大学生情绪变化:

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学习多为家长照顾,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进入大学以后,生活方式的巨变使他们一下素手无策,缺乏自理能力外加同学之间生活上互相攀比,这都是导致大学生情绪变化的诱因。

1.4优越的生活环境导致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大打折扣:

另外,由于原来家庭经济环境的优越,大学生成长经历多半过于顺利,没发生过什么挫折。这使得大学生抗挫能力很低,一旦发生诸如同学不和、生活习惯不适应、学习跟不上等困难就会导致情绪上的失控。

1.5互联网的发展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网络的普及本来是社会科技进步的标志,但却变成大学生躲避现实、逃避责任的工具。环境改变导致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不能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而是通过虚拟世界麻痹自己,甚至会上当受骗,造成恶性循环。

2大学生学会合理管理情绪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学会合理的情绪调节对顺利完成学业、提高自身素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不仅能解决眼下最近的学业和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完善健康人格。从长远角度,还能为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及工作发展能力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学会合理情绪调节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某机构做过调查,对1000名受过良好教育、发展前景良好的人进行的调查发现。一个人的成功有85%归功于他的人际关系,而他的专业领域只占到15%。事实证明,一个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将会推动未来的事业发展,而情绪调节能力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会促进人际交往向更为健康的发现发展。一个人无论他有多高的业务水平,多强的人脉关系,如果没有合理调节情绪的能力,这些优势都将子虚乌有。其次,学会合理的情绪控制也是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的教育目的。我国的学生早在高中阶段就接触了马克思的发展观理论,这种哲学思想的灌输为大学生以后心理发展做了科学的思想铺垫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目的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其中德智体美劳中也强调了智力的发展,也就是我们说的智商和情商的健康发展。这要求大学生在注重智力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情商的培养,避免产生木桶理论的短板效应。最后,完善的情绪管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说明国家已经把个人心理和谐的问题提到了一定高度,也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大学生科学、有效的管理情绪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内部心理环境,而且对于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大学生科学管理情绪的方法

3.1培养迅速捕捉情绪变化的能力: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情绪失控时不能及时的察觉,这就给心理问题的产生铺就了温床。所有我们心理教师要培养大学生迅速捕捉情绪变化的能力。也就是大学生在情绪发生变化时,生理和心理上都相应发生变化,对这种变化的感知、体验、和识别对改善和降低心理问题起主导作用。情绪变化分为积极情绪产生和消极情绪产生。这两种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适当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而消极情绪的不合理控制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但是,现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成长过程简单,所以对身体内外的变化察觉也比较敏感,感受性较强,这些条件都有益于大学生避免发生心理问题。

3.2对自身情绪变化的评价和认识:

现代大学生大多具备感知情绪变化的能力,但是,这远远是不够的。大学生还必须具有对自我情绪变化的理性分析能力。分析自我情绪产生的原因、消极还是积极的情绪、对自身的影响等等。能做到这一步是情绪自我控制的基础。只有对自身有全面的了解才有可能进一步控制和调节它。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时是很痛苦的。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就常常遇到这样情况:某些学生会无缘无故的非常沮丧、有时候也会莫名其妙的开心。这都是情绪失控的表现。其实,任何情绪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大学生要学会在感知情绪变化的同时分析情绪变化的原因和意义,找到根源和控制的方法。

3.3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

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具有这样的能力对大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情绪自我控制的能力呢?主要体现在对情绪失控时的自我认知的干预能力,也就是对自我情绪认知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和给予一定的认知改变。这种干预和认知改变的能力是情绪控制的关键部分。这其中,我们能观察到两种类型的大学生。一种大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各种活动,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遇事易冲动。这样的学生在处理学习、生活、情感冲突时往往会过于偏激。喜欢发誓“我再也不……了”等等。这种学生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短视现象”。第二种学生往往控制能力很强,有比较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对自我、他人、环境、社会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他们对未来有全面的规划,并有一整套适合自己的适应方案。但是这样的学生生活比较枯燥,很少能体会上一种学生的冲动时产生的幸福感。大学生要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找到定位,并解决在此过程中的种种变化。

3.4科学合理的表达情绪能力:

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是大学生情绪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意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恰当的表达只会使自己置身于更尴尬的境地。只有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对正确的人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才是有效而科学的情绪控制方法。在表达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能给倾听者带来伤害。表达情绪有多种方式:第一,大学生过于坦率、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虽然给人一种直爽、率性的感觉,但也会给人造成只顾自己宣泄,不顾他人感受、不留情面、自私自利的印象。第二,情绪波动时放在心里,不直接说出来,过于隐藏自己的思想往往会给人一种不真诚、不信任他人、有心计的看法。由此可见,合理表达情绪确实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它不但是合理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它还能对科学处理人际关系起到一定帮助。

4影响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因素研究

4.1性别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影响: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最重要的表现在情绪控制力上。它分为感知情绪变化的能力和评估情绪能力两方面。这两者在性别上的差异是: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感情比较细腻、爱想心思有关。但是,男女生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表达方面的差异不明显。

4.2年级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影响:

根据笔者多年辅导员经验,大学生在情绪管理,特别是情绪控制方面,大二大三变化不大,但如果直接比较大一和大四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就能明显看出其差异。大一学生较为稚嫩,不谙世事,在情绪管理能力上缺乏策略。而大四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情绪管理意识较为成熟,所以情绪管理能力也相对高些。

4.3专业差异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影响:

研究表明:专业的差异也是造成大学生情绪管理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还是从感知情绪变化、评估情绪能力、情绪控制、情绪表达四个方面来分析。在感知情绪变化方面,占女生较多的文科生明显比工科生和理科生有优势。这可能与女生的心思比较细腻、感性有关。在评估情绪能力方面,善于逻辑思维的文科生它两个专业占优势。但是,在情绪控制方面,喜欢研究科学技能的工科生就明显比文理科学生占优势了,因为工科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强,这会表现在各个方面。理科专业的学生虽然善于推理,做事专注,情绪控制能力较强,但一旦被外来因素打搅,依然会发生情绪变化,而且解决能力较差。

4.4计生制度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影响:

现实社会有一种偏见: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性格比较随性,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会不会有较差的情绪控制能力呢?笔者在高校多年观察比较得出:独生子女的情绪控制能力并不比非独生子女的情绪控制能力差。这是由于他们在成长中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比其它非独生子女更渴望得到社会群体的认可和融入社会群体,这是人的一种社会动机的驱使。这就使得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早的学会在与人交往中科学的管理情绪,积极的和他人相处。

4.5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影响:

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与其是否能积极应对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在校园中不难发现,那些人际关系不太好的学生,即使是性格外向的,但他们在和其他同学遇到冲突时不能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用冲动不理智的方法解决,结果是适得其反。这显然是不会合理控制情绪的表现。而那些人际关系较好的大学生在遇到同样问题时,他们知道怎样积极应对。采用沟通交流的行为和真诚的态度去解决矛盾。这不但有效得解决了人际矛盾还提高了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强弱与其是否能及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关系密切。

作者:张红艳 单位:淮阴工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学前教师情绪管理策略研究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1.情绪。

有的心理学家将情绪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体验”,也有学者认为情绪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哪种定义都共同说明了情绪是人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后的切身体验。情绪主要分为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四大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衍伸出嫉妒、悔恨、羞耻、怜悯等多重复合情绪,总之,情绪是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

2.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利用一定的手段将情绪进行分类与评估,达到控制与调节其合理发展的目的。由于情绪是有客观事物引起的主观感受,那么情绪管理则起到将客观事物所引起的主观认知、感受、生理反应与行为反射进行统一的调整部署,使人在生理与心理上达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二、学前教师情绪失衡的原因

1.专业能力结构不完善。

目前学前教师群体结构层次分明,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专业知识落后、发展意识滞后;而80后、90后新入职学前教师经验不足,知识学习琐碎、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善。在专业的认同上,一所幼儿园不同时期的教师之间形成了能力较量,但这不仅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甚至是将专业能力的内涵窄化到更小的瓶颈里去。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等专业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变得支离破碎,毫无目的。

2.生活满意度不达标。

对北京50所幼儿园近500名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在生理以及心理上有明显倦怠倾向的达一般以上,八成以上教师感到疲惫不堪、担心出事,而六成以上教师觉得焦躁不安、想一个人呆着。这不仅来源于工作上的压力也来源于生活上的不遂人意。

3.职业满意度低。

学前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不高是因为在职业生涯中没有明确规划,也看不到光明的前途,这不仅受到学前教师自身能力限制,也同样是由于就职单位对教师培养与重视力度不够以及社会对学前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引起的。

三、提高学前教师情绪管理的策略

对学前教师的情绪管理不仅要从教师自身出发,更应该从教师就职单位以及社会的角度基于教师相应的帮助,内力是一部分力,而外力却是可能性的有力支持。

1.完善自身专业能力结构。

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完善学前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结构是形成学前教师专业话语权的最重要因素。只有在自身能力素质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学前教师的行业自信度,在专业自我意识上得到提高。专业知识的完整、专业技能的熟练以及专业精神的深刻领悟都将使学前教师在情绪调控上有了具体的支撑,对学前教师的情绪管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2.提高学前教师生活质量水平。

在提高学前教师生活质量水平上则需要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投入大量的关注,尤其是对学前教师生活中心理问题的关注度上。应当关注学前教师合理的生活要求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疏导与帮助。这要求学前教师就职单位给予一定的帮助与关怀。此外,教师自己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单位与社会组织的相关情绪管理培训课程中找寻相应的方法,改变对现状的认识。

3.提高学前教师职业满意度。

(1)开拓学前教师成长与发展平台。

在学前教师情绪失衡的促成原因中,有比例不菲分一部分原因就是学前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前景的迷茫。这要求教育行政相关部门应当开发相应的学前教师增值服务,例如多组织对学前教师切实可行的增长其专业能力的培训活动或者激励其考取分类别资格证书以拓展学前教师就业服务范围等。就业单位多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关注教师之间良性的竞争关系以及同事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等。

(2)提高学前教师社会认可度。

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除去自身因素与发展前景影响以外,最重要的则是社会的认可度。提高社会对学前教师的认识度与公正意识。利用媒体的影响多报道学前教师队伍中的榜样人物,优秀事迹,增强学前教师的职业自信感与社会认同感。结语:学前教师情绪管理是帮助学前教师提高职业满意度、生活幸福感、社会认同度的重要手段,在学前教师自我管理、职业规划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从社会到教师任职单位再到教师本身都能够加大对教师情绪管理的重视力度,那么未来学前教师行业则会更加健康而稳步的发展。

作者:王璐 单位:哈尔滨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

情绪管理论文:员工情绪管理浅论

一、情绪及其影响变化的因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内心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包含主观体验、生理上的唤醒和外显行为表现三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情绪表现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但从其对人产生的影响效果来看,基本上可以将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大类。其中,正面情绪指爱、感激,希望等;负面情绪指恐惧、仇恨,愤怒等。特别是负面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经常发怒和充满敌意的人很容易患上心脏病。而正面情绪则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克服人际冲突,克制人生贪欲,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坦然地面对人生。因此,企业管理者既应该学会管理好员工的负面情绪.也要学会经营好员工的正面情绪,正如美国著名家族企业顾问玛尔塔•费戈索所说:“你无法把情绪从工作场所抽离,因为你无法把情绪从人身上抽离。但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放弃情绪,而是要了解并设法管理。”欲要管理好员工的情绪,首先就应分析引起员工情绪变化的因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实施情绪管理措施。

1、个人因素。

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应对频繁遭遇的挫折和成倍增加的压力,但大多数员工在这方面较差,有必要再度学习和训练。比如有的员工遭遇不幸时,不能以超然洒脱的态度去应对,结果使自己陷入被动状态而不能自拔;有的员工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往往容易将自己的一腔怒火伤及他人,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还有的员工遭遇挫折时不能自我调整,不能做到适时、适所的感情抒发。长期负面情绪影响,导致员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状况日益低下,必将严重影响工作绩效。

2、家庭因素。

尽管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空间上存在着独立性,但仍有一个领域的感情和行为带到另一个领域的情况发生。比如家里发生了不愉快事情的员工,可能在工作时依然带着坏心情,还可能迁怒于同事。而家庭生命周期、子女的个数与年龄、老人的个数与年龄等决定了家庭的结构,同时也决定了员工要承担家庭责任的多少,家人对其工作的支持程度则更大地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热情和工作绩效。另外,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氛围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员工的情绪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组织因素。

组织因素包括“硬”性因素和“软”性因素。所谓的硬性因素主要是指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整体布局、色彩搭配以及是否嘈杂等。如钢铁企业受微利市场环境和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对更高、更严、更细的管理要求,员工长期在紧张情绪的状态下工作,心境和情绪容易失控。软性因素主要指企业内部管理,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利益关系的合理性、员工的稳定性等。有些企业因用人不当、分配不公、风气不正,也会导致其员工心灰意冷。

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某种社会氛围或者是—些与个人相关的社会事件。比如世界杯期间.很多球迷朋友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球赛中,个人情绪完全随着比赛的输赢而起伏;地震事件发生后,当地人们一片恐慌;申奥成功,国人欢呼雀跃、激动不已……社会因素对员工情绪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选择性,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自然因素。

晴朗的天气,人们会比较振奋;阴雨的日子,大多数人会表现得比较平静;闷热的暑天则容易使人烦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也总会引起敏感之人的情绪波动。如有人会对花流泪,对月伤心,产生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也有人因观日出而欣喜,因见伟人而兴奋;习惯了喧嚣与忙碌的都市人,投身于乡村田野之间,会异常的神清气爽,等等。

二、情绪管理的原理和原则

情绪管理遵循的原理有:

1、系统原理。

不同层次的个体、正式及非正式群体都存在情绪问题,企业中几乎所有的工作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情绪问题。因此,要把这些问题放在一起作整体的考虑并进行系统管理,以利用情绪的相互促进来提高员工群体的整体情商,使企业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情绪的协同作用。

2、人本原理。

人的情感问题是企业情绪管理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人的情感是企业尚未开发的资源,这一资源的特别之处在于难以把握而且不能强行开发,能够开发这一宝库的主体只有人们自己。因此,必须而且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有可能深入情感领域,进一步设计和营造完美的精神世界。

3、动态原理。

人与人之间的动态交流的工具是沟通,沟通也是提高人的情感能力和发挥企业情感力量的关键手段。在封闭的情感世界里,人们难以学会正确地判断和表达情绪,企业也无法利用情感来促进各方面的合作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为此,只有坚持沟通原则,并在方法上不断创新,才可能把情感资源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效益原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竞争从以往低层次的产品竞争,转向更高级、更深层面——具有知识技能和丰富情感的人才的竞争。企业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效益,这是企业情绪管理之所以值得探讨和实践的根本原因。所以,企业情绪管理首先必须服从企业效益的要求,并以此为出发点才能保证其实际效果。情绪管理遵循的原则是:原则一,将情绪疏导工作前移,把问题解决在出现之前。古人云: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情绪管理亦是如此,要防患于未然,则要在负面情绪产生之前就采取适当措施。原则二,用心疏导,待人以爱,待人以诚。爱是宝钢发展的最大动力,诚是宝钢发展的最大实力。在中国这个人情味很浓的国家里,企业要在对员工的感情上作出投入,创造一种让员工以厂为家的感觉和环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员工家里出现困难,企业伸出援手,企业并没多付出什么,收获的却是员工的心和忠诚。原则三,情绪管理者需在情绪管理中有合理的定位。情绪管理者是帮助者而不是施舍者;是支持者而不是挑战者;是唤起者而不是代劳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者就是其下属的导师,可以帮助员工在企业中更好地工作。可以说,每一位员工在企业中能否更好地发展都依赖于有一个好的导师,这个导师很多时候就是员工的直接上级。因此,在整个企业良好情绪氛围形成的过程中,管理者的作用非常重要,管理者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三、情绪管理的方法

方法一,开展情绪预防管理。实践中,首先着重开展的是情绪的预防管理,以“三预”的方式,将员工的负面情绪发现并调整在情绪产生之前或者在萌芽状态之中。预报。在LED大屏幕进行滚动预报,一是根据不同天气、季节等容易引发群体性情绪倾向时,实施情绪预报,做到温馨提示,让员工做好情绪保健。如夏季提示预防情绪“中暑”,春秋季提示预防情绪“感冒”,冬季提示预防情绪“受寒”,梅雨天气提示预防情绪“入梅”等等。二是重大事件会引发群体性情绪倾向时实施情绪预报,如公司改制容易引发群体性思想和情绪波动时实施情绪预报,预防情绪过度焦虑;“世界杯”前实施情绪预报,防止观看比赛可能导致的过度疲劳、过度兴奋和过度低落。预警。建立党政工团四位一体、多层级的情绪信息收集机制,收集并分析情绪信息,掌握情绪动态。对易引发群体性情绪或严重个体情绪的情况实施预警,警示管理人员及相关当事人,采取适当的调节及干预措施,一是对3~4人同类轻度负面情绪,实施黄色报警,5人及以上实施红色报警;二是对个体负面情绪因素,有3~4条实施黄色报警,5条及以上实施红色报警。预调。在预报和预警的同时,引导相关管理人员及当事人,针对预知、预警情况,采取预先调节措施。如引导、提醒员工适当注意饮食调节,提醒适当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组织适当的健身活动或引导员工自主开展适当的运动锻炼,闲暇之余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安排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员工阶段性工作负荷等。为此,企业还组织印发《情绪管理手册》,引导管理人员和职工开展情绪管理和自我情绪保健。方法二,让员工主动“晒”。一是“看板晒”。工会在每一个分工会设立情绪看板,让每一位员工每天在看板上将自己当天的情绪“晒”出来。二是“语言晒”。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碰头会及个别交流等形式,让员工在表达中把当下的情绪“晒”出来。三是“‘妹儿’晒”。对于那些不善言词,又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公开自己情绪的员工,我们设立了情感E-mail信箱,员工可以自己选择邮送对象,这是专门为员工讲悄悄话而设立的,让员工通过“妹儿”把自己的情绪“晒”出来。方法三,发动各级管理人员“读”。一是“读表情”。每天通过班前会、与员工面对面交流等形式,仔细“读”每一位员工的表情,员工的喜怒哀乐均写在脸上,从而“读”出员工的情绪。二是“读语气”。是怨恨还是满意,是牢骚还是感激,均会在话语中展现,从而“读”出员工的情绪。三是“读状态”。比对员工一贯工作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是兴奋还是低落,是心不在焉还是认真细致等均是员工内在情绪的表现,通过比对,从而“读”出员工的情绪。方法四,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共同“解”。一是通过沟通“解忧”。发挥党团员、工会小组长及各级组织作用,主动与员工沟通,倾听员工讲心里话,排解员工的忧愁。二是通过帮助“解难”。经济、生活上的困难工会设法帮,工作上的难题行政安排一对一教,思想上的“疙瘩”由党小组及该区域党员解。三是通过宣泄“解恨”。我们引导员工通过适当的宣泄方式,释放内心的不满和愤恨,如扔飞标,大声喊叫,撕废纸,在背地里抨击、漫骂、抱怨恼怒对象等,让员工泄压解恨。及时化解负面情绪,是情绪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需要各级组织努力实践,更需要当事人的主动行动。为此,一是组织管理者认真学习“心理学”,通过学习心理暗示法、注意力转移法、适度宣泄法、自我安慰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学会与员工的沟通技巧,掌握必要的沟通方法,减轻员工的各种情绪压力。二是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并印发《情绪管理手册》,普及情绪管理相关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情绪管理能力,利用宣传栏、内部刊物、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关注心理健康、正视情绪问题。三是对员工进行情绪管理培训,将心理学的理论、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日常管理及拓展训练中.通过设置系列课程如压力管理、挫折应对、心态调整、社会支持、人际沟通技巧等,对员工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性格分析和心理检查,使其了解职业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调整情绪的基本方法,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四是强化对各方面汇总的员工情绪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用心尽力与员工谈心沟通,帮助员工提高情绪控制和心态调整的能力,预防负面情绪的产生及控制化解。五是营造一种沟通无限的工作氛围,自由开放、信息分享、人人平等,除正式、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还鼓励各种自发、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

四、情绪管理的成果

1、有效促进了员工敬业度的不断提升

通过开展情绪管理,改善了员工状态,敬业度连续两年得到显著提升。近几年,宝钢不锈面临着市场持续低迷、企业转型调整的严峻挑战,承担着生产制造、物流等重要工作的基层员工,强度高、责任大、倍感“压力山大”。为了实施有效的员工管理,几年前我们就对全体员工开展了情绪管理,通过预报、预警、预调的方式,在不良情绪产生之前或萌芽状态时,及时发现并调整员工的负面情绪。如针对公司改制易引发群体性思想和情绪波动,奥运会期间可能导致员工过度疲劳、过度兴奋和过度低落,另外不同天气或季节也容易引发群体性情绪倾向,我们通过实施情绪预报,做到温馨提示,让员工做好情绪保健;通过启动“组织干预”,引导相关管理人员及当事人,采取预先调节的措施;通过编制《情绪管理手册》,让员工参照“情绪管理方法”、“情绪管理知识”,自我调节情绪等等。

2、帮助员工在企业找到了“家”的感觉

通过情绪管理,以员工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员工的归属感。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行正导向。实施情绪管理、形势任务教育、家访谈心等方法,从思想上引导;实行“快乐生日,温馨制造”、“快乐和谐,感受自然”、“快乐阅读,提升素质”等方式,从文化上熏陶;实现师徒带教、雁式团队、技术比武等方案,从行动上辅导。二是实施正激励。通过每月“最佳实践者”的评比,发现每一位员工身上的“闪光点”,对激励对象采取绩效上激励、荣誉上鼓励、物质上奖励,并旗帜鲜明地表扬。三是传递正能量。通过打造自主型员工队伍,培育“自我管理、自觉工作、自发进取、自动协同、自主创新”的“五自精神”,倡导真善美,激发正能量,传递正能量。

作者:邹轶根 单位: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热轧厂

情绪管理论文:情绪管理控制研究

一、引言

社会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对人的精神思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演变和生存压力的不断膨胀,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存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较大,极易产生社会矛盾。由此,为了更好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就显的极为必要。作为处理社会矛盾的公安民警,在接触社会事件、处理社会矛盾时,情绪也非常容易受到影响,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发展,对警民关系的和谐造成了威胁,也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工作的开展。加强公安民警的情绪控制管理训练,是提高公安民警情绪管理能力,保证社会治安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方式,也是维护和谐警民关系,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十分紧迫且必须进行的。

二、影响公安民警工作情绪主要因素

对公安民警情绪的影响,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方方面面的细微比阿奴啊,都可能引起最总的情绪波动,影响警民关系和社会维稳工作的开展。

1、公安民警自身原因

作为情绪波动产生主体,公安民警的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情绪控制力是影响其工作情绪的重要因素。对于同一个社会事件,在不同性格的公安民警眼中可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发展态势。面对不同的工作情绪,不同性格特征的民警对其控制和把握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胆汁型性格的公安民警,在面对工作时,受自身性格的影响,常表现为较为冲的类型,对社会实践容易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容易被情绪支配。而多血质性格的民警,本身心思细腻,情感丰富但不激烈,在处理社会事件时能保持自己的客观判断,不被情绪所支配。面对自身的情绪性格特点,公安民警要提前对自己进行性格判断,了解自己的基本情绪控制能力,为以后的一进步控制锻炼奠定基础。

2、事件参与者的原因

在进行公安维稳工作的过程中,公安民警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社会人员,这些事件参与者的处世态度、情绪表现等也是影响公安民警工作情绪的重要因素。例如,当事件参与者本身是用于较高行为修养的人,处事态度温和,积极配合民警工作,这样的情况下,民警的情绪就容易被其引领朝着积极地、平和的方向发展,能有效地提高办事效率,维护警民关系。相反的,当事件参与者行为修养较低,态度恶劣,脾气火爆,不配合公安工作,就极易将公安民警的负面工作情绪激发出来,刺激警民关系的紧张。阻碍社会治安工作的顺利进行。面对不同的时间参与者,公安民警要充分的考虑各种社会人员的性格特征,提高自己应对突发时间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缓解与民众的冲突,维持和谐良好的警民关系。公安民警的情绪管理控制研究仲姗摘要:新的社会背景下,对公安民警的工作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随着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各式各样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公安民警承担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其工作情绪受此影响而十分不稳定。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稳定公安民警的工作情绪,维护和谐的警民关系,维持社会稳定就成了公安工作改革的重点内容。对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公安民警工作情绪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如何进行公安民警的情绪管理控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借此推动公安民警情绪控制研究的发展,为警民关系和谐发展提供帮助。关键词:公安民警;情绪管理;警务工作

3、社会保障等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越来越明显,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呼声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公安民警的工作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进行执法工作时,公安民警本身就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如此时遇到不配合执法、不理解执法的阻碍行为,其心里的不满情绪更加严重。除此之外,社会的畸形发展,造成的贫富分化现象严重,公安民警的社会保障和制度不完善,不公平的社会待遇等,也在侵蚀着每个公安民警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情绪。

三、公安民警的情绪控制管理建议

1、加强民警自身的情绪控制训练

公安民警自身作为兴趣感受的发生主体,其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是影响最终工作情绪的重要因素。加强公安民警的自身情绪控制训练,也是缓解其工作不满情绪,维持良好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情绪的控制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合理分析法、自我暗示法、转移注意力及情绪宣泄法等。具体来讲,合理分析法主要依靠对民警思维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民警在处理社会事件时,通过对不良情绪产生原因的客观分析,明了情绪利弊,从而克制自己的行为,来达到对自身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的管理。而自我暗示法,则是锻炼民警通过积极地心理暗示,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通过自我疏导解决负面情绪的影响。转移注意力,则是通过对民警其余兴趣爱好的培养的方式,帮助民警宣泄工作室的负面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积压和累积,保证良好心态的维持。最后,情绪宣泄法,则更为直接的借助谈话和倾听的形式,帮助民警直接抒发心中不满,并适时的为其提供解决办法,以维持公安民警工作心态的稳定,为警民和谐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对民警工作的关心和制度保障

在公安队伍的建设中,管理者的关注重点往往影响着整个工作队伍的发展方向。面对公安民警情绪控制日益紧迫的现实情况,警队建设的指挥者要适当加强对公安民警工作情绪的训练及慰抚工作的关注。通过积极地开展训练活动,提高公安民警的情绪控制能力,为顺利开展社会维稳工作,发挥公安民警的职责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在警队建设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建设,切实关心民警的生活现实,针对民警生活中普遍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物质支持、制度保障和精神引导等方面的建设,推动警队建设的人性化发展,减轻其心理负担,为公安民警开展社会治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积极宣传公安民警的正面形象

由于媒体报道重点的偏差,造成了社会上对于公安民警形象的误解,社会舆论影响着民警群体的精神思想,造成了其巨大的精神负担。为了缓解公安民警的精神压力,舒缓其情绪上的负面影响,推动其社会治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有必要针对媒体报道进行规模性的批评教育,扭正评论媒体对于由个别现象引起的对于公安群体整体的错误认识,积极拖动正面报道的产生和宣传推广,在全社会为公安民警树立良好形象。不仅如此,要积极的开展公安明镜与社会衔接的社会活动,通过知识讲座、警局参观等方式,让普通民众真正的去接触和感受公安民警的工作现实,打破公安民警工作的神秘感,拉近警民间的距离,推动和谐警民关系的发展。社会的公正对待,才能激发公民民警的工作热情,刺激公安民警积极工作热情的产生,为其情绪管理和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公安民警进行情绪控制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公安民警的情绪控制能力,直击影响了其工作态度和工作实效,严重影响着社会治安的维护和稳定。只要我们加强对公安民警工作的支持和理解,重视对其情绪管理控制的训练和疏导,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良好的社会氛围缓解其精神压力,就能有效地提高公安鸣金的情绪管理能力,为其良好工作情绪的保持奠定基础,维护和谐稳定的警民关系,维持社会治安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仲姗 单位:济南人民警察职业培训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高校青年教师情绪管理探析

一、高校青年教师产生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

首先,负面情绪会使高校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如果长时间存在负面情绪,还会降低食欲,导致消化不良,睡眠质量不佳,精神萎靡,免疫力下降,使生理机制发生紊乱。情绪影响着人的内在动机,消极情绪,如自卑、痛苦、恐惧等会使人们的活动积极性降低,而积极情绪,如自信、快乐等则会使人们的活动能力提高。所以青年教师长时间存在负面情绪,会导致其没有工作激情与动力,工作状态不佳,严重时还会产生离职意向和职业倦怠。其次,负面情绪会降低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师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然而当教师存在负面情绪时,教学质量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教师通常会直接处理出现的课堂问题,比如通知家长、点名批评学生等,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导致师生关系差,而且教师的思绪混乱,会使知识讲解过程受到影响,自然会降低教学质量。最后,负面情绪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举止和言行反映了自身的情绪状态,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若教师存在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久而久之,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情绪管理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高校校园是青年教师的工作地点,自然会对其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校园管理者有义务为其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避免其长时间存在负面情绪。学校在考核、评价教师的业绩时,应当创造一个公开有序、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不再单纯按照传统观念“论资排辈”,需要了解青年教师的内心诉求,并且使其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提供机会使其能够充分表现自己,为其创造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在管理、教学等方面勇于创新、取得突出成绩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为使其经济压力减轻,应当将其经济收入和奖金等适当提高。与此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要帮助并指导青年教师,使其工作压力减少。可以选择与青年教师特长、专业等相适合的老教师指导其课题申报、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使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培训广大青年教师共同的问题,开展座谈会,鼓励新老教师交流工作经验,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传达给青年教师。多举办团体活动,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对于生活困难的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多鼓励与肯定青年教师,使其自信心增强。

(二)调整认知结构,积极应对挫折

青年教师不要对自己过分指责,看待自己时多运用赞赏的眼光,形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成功的体验使自信心增强。面对挫折时不可过于消极,而要承受和化解压力,逐渐成长和承受,有能力面对挫折。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信念,摒弃以往糟糕至极、过分概括或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存在这三种信念的人们在碰到各种挫折时,很可能过度消极,甚至会一蹶不振,或者产生一些偏激的思想,所以青年教师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不断充实,使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提高,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可以客观、理智地分析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驳斥不合理信念,积极调整和转变情绪。

(三)合理宣泄与调控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比如愤怒、烦躁、抑郁等,这是十分正常的,只要能将情绪合理的宣泄出去,或者适当调控,就不会产生偏激心理。所以青年教师要善于察觉情绪变化,不能将情绪过分压抑。出现情绪时,青年教师要对自己所处的状态进行全面、客观、认真地分析,从而找到导致负面情绪的原因。为达到该目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觉察情绪,例如日记法,写完日记后认真读一遍,发现自己的情绪问题;沟通法,和其他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测试法,进行情绪测验,了解自身的情绪。同时,青年教师还要在合适的时间正确表达情绪,如果情绪处于极端状态,那么就要对情绪加以控制,防止自身行为过于冲动,并且要对他人的情绪加以观察,换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最后要掌握有效方法合理调节情绪,比如找同事、朋友、家人倾诉或者通过运动、哭泣来宣泄,通过自我放松、自我安慰、自我语言暗示来稳定情绪,通过看电影、逛街、旅游等缓和情绪。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师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然而青年教师由于自身压力负担重、缺乏实践经验等因素,使教学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很可能对其自身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以各高校需要为青年教师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其有能力应对各种挫折,合理宣泄与调控情绪,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王晓利 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