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04:12: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 要: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它对培养孩子的情感、观察力、积极性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美术教育就是把孩子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思考;表达方式
一、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的画画和我们常人所理解得画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并不是要画一幅完整的画,而是要表达小小的自我。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他们视觉发育非常快,事物在眼前呈现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他们需要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可是这时幼儿语言发展并不完备,所以绘画就成了他们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成人看到一件新鲜的东西时,会有一种感受,会有表达的欲望,孩子也是一样。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面对那么多的新鲜感受,孩子的表达欲望是极其强烈的。如果我们不让他们表达,他们就会感到压抑,会沉积在心里;如果我们给他们条件,让他们通过绘画,尽情的、充分的表达出来,那么他们就会很释放、很敞开,心理发育也会因此很健康。
二、释放孩子让其充分发挥自己
很多时候,老师或者家长都会拿来教孩子练习涂、描、填之类的图画书,让孩子们看着进行绘画,其实这对孩子美术才能的发展是不利的。孩子的思维本来是发散的、变化的,可是当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框框,他们就只能在固定的范围里涂色,或者只能按照规定去画,比如:树干一定要涂成棕色,西瓜一定是圆的、绿色的等等。孩子以后一画西瓜就是绿色的,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定了,就不会再去想,如果把西瓜切开,就会变成红色。
1.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没有地方画,孩子就会在被子、衣服、墙上画,此时,家长或者老师会因为怕脏、怕乱而限制孩子画画。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很自在,哪怕空间小一点也没关系,阳台、房间的角落都可以,同时要给孩子提供美术材料,例如:画笔、颜料等。
2.不要给孩子提供参照物。有时候孩子会对老师说:“老师,我画的不好。”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有一个所谓的“好”的参照物。这种参照物尽量不要有,不然孩子会觉得自己画不好这个物体,就不愿意表达了。
3.赞美孩子的作品。不要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觉得画的不好,其实我们成人也不可能画得很像的。画的像不像,是我们成人看世界的习惯,但绝对不是美术作品的衡量尺度,我们通常认为一副好的画应该把世界再现出来,其实更好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要表达画家的各种观念和创新。对孩子来说,在他们还不具备再现能力的时候,他们所要表达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更具有想象和创造力。所以,对孩子的作品,我们应该多鼓励、多赞美,而不应该以成人所谓好坏的标准来评判它。
三、将色彩融入孩子的生活和情感
色彩是绘画里极大的奥秘,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尽的。我们常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其实中间的颜色都被忽略了,但是孩子们的视觉感受和发育需要吸收非常丰富的色彩。如果在绘画的敏感期就练习调颜色,孩子就可以形成很独特的色彩感觉。可是,现在大部分老师、家长只会给孩子单一的笔,如:油画棒,画出来的颜色都是线条,孩子们要逼迫自己从线条里面去找色彩。要么就是让孩子涂色,其实涂色要涂成一片,才能看到颜色的效果,所以她并不是对孩子直接的色彩刺激。最好是给孩子提供干净、无毒的颜料,让他们调出颜色来。孩子们也可以去触摸、感受颜料的质感。
1.色彩和色彩交朋友。我给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通常会启发孩子:黄颜色喜欢交什么朋友?红颜色又喜欢交什么朋友?黄颜色交朋友以后,自己会怎么样呢?可以让一个孩子当红色,一个孩子当黄色,两个孩子互相拥抱一下吧!然后把这两种颜色一调和,就成了橘红或者橘黄,颜色就更加显眼了。这就是交朋友之后的结果,两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孩子们就知道颜色是怎么回事。他们会感受到这个世界很美好。接着,孩子们就会一个个的去试,把很多颜色都调出来。比如:蓝色和黄色交朋友,就成了绿色。有的孩子还会说:“这个蓝色好孤独啊,所以就来找黄色玩了,然后绿色就变出来了。”这样,孩子的整个生活经验就都给调动起来。
2.妈妈是什么颜色的?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是充满色彩的。在孩子的眼里,妈妈也是有各种颜色的。我便教孩子们联想,比如妈妈是什么颜色的?妈妈漂亮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有的孩子就会说,妈妈有好几种颜色,就像变色龙一样,因为她每天都换衣服。有的说,妈妈是黑色的,因为她生气、不高兴了。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小朋友说,妈妈是蓝色的,因为她这两天很忧郁。我便问他:“妈妈为什么忧郁呢?”孩子说:“因为我爸爸出差了,很长时间没回来,妈妈很累。”我又问:“为什么妈妈会很累啊?”孩子说:“因为奶奶生病住院了。”我再问:“那你妈妈高兴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就说:“她高兴的时候是粉色的。”通过这样的启发,孩子就能够去理解、去感受、去联想,而且还敢于表达了。孩子内心的很多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变得很快乐。
总之,孩子的心灵纯洁,充满灵性,他们的感受敏锐,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孩子的美术教育回到孩子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美术潜能,我们应在遵循孩子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让美术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使孩子们真正成为美术世界的主人。
【摘要】本文以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不断地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的创新教学模式为重点,阐述了幼儿教学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地 幼儿 美术教育
一、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以满足幼儿美术操作的需要
幼儿美术教育决不等于绘画教学,更不是用彩色笔、油画棒在16K白纸的涂涂画画,而是美的丰富性教育、对多种工具材料的操作感受和操作教育。当然,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非美术工具材料以及经过处理的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均可作为幼儿造型的操作材料。就绘画而言,除现有的或购买的绘画工具以外,还可以是棉签、竹筷、小木棍儿、纸棒儿等,也可以用棕丝、毛发、羽毛、线绳、毛线、布条等废旧物品加上竹棍儿、纸卷筒等制作出效果多样的画笔,并运用这些自制的画具在报纸、牛皮纸、包装箱、旧衣衫等废旧材料上进行作画或图案装饰。一次,我带孩子们去沙池玩沙,孩子们用筛子筛沙子,留下了比较大的一些石头,看着石头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孩子们感兴趣的石头好好利用一下呢?第二天,我用昨天收集的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头进行了石头滚画,孩子们的兴趣可想而知。如此,就会使单一的绘画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综合性美术活动,幼儿运用石头进行随意滚动的乐趣和积极性会更高、兴趣更浓,使美术活动教学成为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而为幼儿能力的迁移奠定基础。
二、不断的创新以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首先,要创新美术相关活动内容。比如,在进行彩色笔绘画的同时也要开展棉签、水墨、水粉等绘画教学活动,更要开展多种材料的手工制作和多种形式的欣赏活动。比如在“三八”妇女节那一天,我教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玫瑰花,新颖的材料和方式带给孩子很大的诱惑力,他们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玫瑰花,活动室顿时变成了花的世界,家长朋友们在收到孩子们亲手做的礼物,心情何等激动可想而知的……我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必然引起广大儿童的兴趣,从而培养了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其次,要创新组织形式。组织形式非常重要,好的美术活动如果组织不得当也不能很好的引起儿童参与的积极性。美术教育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充分认识和感受,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幼儿创造欲望和情感萌动会油然而生,此时再引导幼儿进行表现,美术活动将会不断掀起创造高潮,可以采取上台绘画展示、户外写生、与爸爸妈妈一同绘画、回家练习后第二天将作品拿到班级来传递等多种组织形式开展。
三、多方面创造条件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1.通过续编故事,让幼儿在想象中完成绘画。如在一
次美术活动中,当我讲到孩子们正玩的很高兴的时候,突然……故事嘎然而止。接下来我就把故事的结尾交给孩子们,让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并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所想的故事画下来。孩子们对接下来发生的事非常好奇,充分展开想象,画出来的画也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有画来了一个坏蛋抓孩子的;有画小朋友掉到水里的……
2.运用语言推动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树》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树都是绿色的吗?”让幼儿知道随着季节的不同变换,树以及树叶的颜色也会发生不同的改变。当幼儿了解、尝试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大树。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树都是直的吗?”孩子们就会对树进行不同的勾画。在孩子们做画过程中及时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更多孩子的想象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3.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也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比如,在美术活动《兔子》中,我请孩子们在画兔子前先回忆一下前几天看过的动画片《雪孩子》以及和朋友们一起去养兔场追逐兔子的场景,孩子们沉静在了想象当中。不一会儿,孩子们的画纸上出现了大的、小的、跑的、跳的……千姿百态的兔子。我知道,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启动了。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美术教学,它不以美术表现技能训练或专门的美术人才培养为目的。幼儿美术教育旨在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它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健康人所必须的。它面临的任务是通过美术启蒙,使幼儿获得初步的观察力、美感直觉和艺术思维方式,积累审美经验奠定审美基础,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够将他获得的关于美的和美术素养迁移到他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去。我认为,满足幼儿美术操作的需要;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是值得推广的,对提高儿童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恩美幼儿园)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重在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这取决于三种条件: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以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绘画、手工、欣赏等方面。幼儿美术重在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这取决于三种条件: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这些条件安排的恰当合理就能促进幼儿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绘画
幼儿绘画教学是让幼儿逐步掌握各种线条、几何形体和色彩的基本变化规律,完善构图能力,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但我们在以往的绘画教学中,往往以提高绘画技能为目标,而忽视了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意愿。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幼儿绘画不是机械的技能训练,而重在发挥幼儿独特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让幼儿通过绘画充分的表现自我,表现生命,培养其在绘画活动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参加绘画活动,大胆的利用自己喜爱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审美情感。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如果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效果都是很不理想。我们如果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那么,他们所得到的除了美术兴趣的增强和技能的提高外,还能产生成功感,自信心,并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举这样一个实例:再一次美术课上,我让幼儿画一幅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画,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作画方式,各显其能。有的画小山、飞鸟、小房子的风景画;有的画小朋友跳绳、做操的情景画。一般情况下,幼儿意愿画画面都很丰富。作品完成后,我让孩子们想像自己的作品内容,可以编故事也可以编儿歌,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请一些画面丰富的幼儿先讲了一下他们的作品,对他们进行了表扬。我发现晨曦小朋友画了一棵孤零零的树,上面长了一些不知是什么的果子,画面比较单调,我也请她上来讲一讲,她说:“我画了一棵奇异的树,这棵树很神奇,我喜欢吃什么水果,它都能长出来。苹果、桃子、猕猴桃什么都能长,还可以长出星星、月亮来。”她的画面虽然单调,但充满了幻想色彩和创造性,反映了孩子们独特的感受和想象,我对她做了表扬鼓励。孩子们喜欢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事物的理解。我们应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利用绘画这一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从而使他们喜欢美术活动,并通过美术活动提高自我表达和表现的能力。
我在美术课中注重幼儿的写生练习,带领幼儿到院子里观察花池里面的菊花。回教室后,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孩子们有的用棉签画,有的喜欢用纸条折,还有的用菊花的叶子做拓印画、做树叶粘贴等。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很好地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二、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是在幼儿观赏美术作品得过程中对其作品内容情感的领悟和体验。由于幼儿阅历浅,形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更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对幼儿欣赏美术作品做一些指导。
首先,我们应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美的环境,来培养孩子的美感。如让孩子动手参加一些小制作,布置教室或经常把一些形象生动可爱、充满童趣的图画挂在室内,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增加了孩子对室内环境的新鲜感,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我们还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幼儿看的、优秀的美术作品,造型别致、活泼生动的玩具或工艺品,从而引导幼儿看到周围环境丰富的、多种多样的美好事物,扩大幼儿的视野,促进孩子们对美的兴趣,为热爱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打下基础。
其次,要为幼儿精选欣赏材料,给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品和民间艺术等。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活要接近,这样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象的玩具和工艺品,描绘孩子生活的图片或幼儿读物,对较大的幼儿来说,英雄故事画、优美的风景画、科幻内容的绘画,很受他们的欢迎。为幼儿选择的画色彩要明快、鲜艳、单纯,主题突出,能够引起幼儿某些联想的作品是幼儿欣赏的理想材料。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陈秋草的水墨画《小蝌蚪找妈妈》,另外,像一些小泥塑、剪纸、布贴等,幼儿容易理解也很喜欢,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因为出自孩子自己之手,有共同语言,看起来也格外亲切,孩子们也就容易学习和吸收。
在幼儿欣赏作品时,我们应启发引导幼儿唤起欣赏美的欲望,让孩子心情舒畅,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如欣赏儿童画《我的家》时,要围绕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进行启发性谈话,让幼儿各抒己见,使孩子正确来理解画面内容,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摆脱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幼儿被动听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表演游戏或电教手段等进行欣赏教学。
欣赏教学要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周围环境蕴含的自然美,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和评价作品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分辨美与丑、善与恶,使幼儿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创造美的世界、美的生活。
三、幼儿手工
幼儿的手工制作活动,是让幼儿初步掌握各种可塑的材料(如纸、布、泥等)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立体创造思维能力。在进行手工制作时,教师首先要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幼儿与材料充分接触,了解材料的性能。如泥可以挤、压、揉、团、搓等,纸可以剪、折、撕等,使幼儿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愿意去制作。
在手工制作教学中,首先,帮助幼儿明确制作目的。如幼儿拿到一盒橡皮泥,他会拿出一块进行揉捏,他并非有意识的要做什么,只是任意变化其形状,他对这项活动渐渐产生了兴趣,但其目的并不明确。这时,我们可以启发他:“你想不想用泥来捏你喜欢的东西?”幼儿明确了制作目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其次,引导幼儿欣赏艺术形象相关图片,学习制作手法。通过欣赏,了解学习了艺术形象的造型、色彩、构成等表现手法。拓宽思路并指导幼儿进行制作。幼儿的手工制作不如成人那样灵活细致,制作的作品粗糙、不平整,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的。
为使幼儿的手工作品逐渐成熟,我们先要了解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多练,锻炼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注意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绘画的运用,二者进行结合,相互促进,相得宜彰。教师要因势利导,以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教育。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这种天性,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儿童思维、情感诸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完善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一、陶冶良好情操,促进个性发展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幼儿期是人类艺术才能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情操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美,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一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所创作的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敏感,而有的则表现得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心理倾向和个体素质的差异,做到因人施教,促使其个性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走进心灵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的强制性。首先,走进童心世界,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要使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观察并明了幼儿的所见所思所闻,让他们在头脑中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内心产生创作的欲望,并使之呼之欲出。如:小班的绘画“小脚丫”,通过了解小鸡的脚丫像青竹叶,小鸭的脚丫像芭蕉扇等形象的比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讨自已的脚丫像什么,使幼儿在欢快的议论中发挥想象力。其次,结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让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使其逐浙从感知美到理解美,从表象美过渡到内在美,提高审美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幼儿对艺术兴趣的浓厚,这时候就要抓住时机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可以将幼儿带入大自然,启发幼儿用眼睛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具体事物的形象,并用画笔画出自已的所见所想。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第三,寓教于乐,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来说,那些美的素材、剌激是幼儿满足安全、生理等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新需要,是激活思维的触点,是激发其造型操作、实际行为动机的主因。在幼儿心中,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活动。所以,针对这种特点,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在玩中观察事物,在情境中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如:大班在美术活动中的“小老鼠上灯台”,可以先组织幼儿玩游戏,通过游戏知道小老鼠想偷吃油才上灯台,并观察周围环境,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接着在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怎样上灯台,怎样偷油吃。最后让幼儿说说自已的作品并让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三、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创新精神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某些孩子的画面,方不方,圆不圆,非常乱,既和老师的不一样,也和小朋友的不一样。对这样的作品,许多老师会否定幼儿,认为其画的什么也不像。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是成人要让幼儿学习范画,遵守常规,其实却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把幼儿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想象力否定于萌芽时期。把“苹果画成方的”、“把人画成三头六臂”,显然,幼儿的标新立异往往会脱离实际。假如成人不能认识到孩子这种独创性表现,而轻易地代替或剥夺孩子的这类机会,粗暴否定孩子的作品,会使幼儿备尝失败、挫折的体验而变得循规蹈矩,懒于动脑,疏于尝试,从而泯灭创造潜能。因此,要承认幼儿的个性差异,相信幼儿的绘画潜能,允许幼儿按自已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要鼓励幼儿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扩散思维。首先,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是激发幼儿创新热情的主要手段。要让幼儿每天感受到一个新老师,教师的独特新颖会使幼儿感到好奇、兴奋,从而诱发出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美感。因此,教师要勇于开拓创新,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每一次美术活动,让幼儿每天都能感受到美术活动的新、巧、奇、趣、活,从而激发幼儿美术创新的热情。其次,丰富想象空间,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对幼儿来说就是要“自已想,自已做”。每次上课时都象是带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不断为他们新奇、离奇、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自已的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而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可以,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安排好自已的思路,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对于技能技巧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人们议论的主题。传统幼儿美术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表达,要求孩子画什么像什么,方圆都必须很“到位”,这实际是不从孩子身心特点出发,忽视了对孩子思维的训练。当然,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基础知识、技能培训是必要的,但绝不能只追求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放弃对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所以要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幼儿在美术活动和自由创作中,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理会,而是要求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一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幼儿美术教学是一项视觉艺术,是眼、脑、手共同参与的活动,使幼儿在不断变化着的美术实践中,持续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怎样做好美术教学对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而言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认识和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一、如何教幼儿绘画
通常幼儿美术教育过程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结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在实践中,教师可将这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力为目的的。
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完成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教师采取怎样的手段,使幼儿的美术活动取得理想效果。
策略之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疑问。当幼儿经常采取某些造型形式、表现方法时,教师可以提问让幼儿考虑,改进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格式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幼儿选择红色画太阳时,教师可以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当幼儿选择橙色或黄色画太阳时,教师可以提问:“其他颜色可不可以用来画太阳呢?”当幼儿用彩色画太阳时,教师可进一步问:“怎样的彩色才更像阳光呢?”
策略之二:帮助幼儿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维。如画鸟时,教师不但鼓励幼儿画自己喜爱的鸟,也应该鼓励幼儿画想象中的鸟,头、身体、翅膀、羽毛、眼睛、嘴巴什么都能变。比如,有个幼儿按想象画了一种奇特的鸟,大家问教师这只鸟的名字,教师说:“人类只发现了一部分鸟,这只鸟也许还没有被发现呢。”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成为了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策略之三:及时观察幼儿作品,适时做出点拨。因为幼儿正处于绘画的涂鸦期,一方面,他们的绘画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构思,只是涂涂色块画画线条,常常画完后不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此时,如果教师能启发他们想象一下作品像什么,说一说画的是什么,会使他们有所醒悟,惊喜不已,感受到自己的本领变大了。这就是教师点拨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及时了解幼儿的设想,帮助幼儿解决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内容,这就是教师发挥的指导作用。总之,教师一定要用针对性地点拨和指导,把幼儿作画时的“无意”引向“有意”,“无为”引向“有为”。
策略之四:教师不仅要做幼儿绘画的指导者,还要做参与者。在与幼儿共同作画的过程中,通过启发幼儿想象,添加、丰富作品的内容,纠正技法等,完成幼儿想画的作品,这就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喜欢围在教师的身边画画。
二、如何运用范画
范画是绘画教学中使用的示范性的作品,也是支持绘画教学的手段之一,但究竟如何正确使用范画,什么时候使用范画,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下面针对范画使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出示多幅范画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
在幼儿绘画经验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有时候需要“举三反一”,甚至“举十反一”,以让幼儿积累绘画语汇和表现经验。出示的多幅范画间可以对比鲜明,也可以相似,这种做法有两点好处:
第一,避免幼儿机械模仿范画,甚至依赖范画。
第二,在幼儿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经验,让幼儿体验不同组合的可能性,丰富艺术表达的语汇。
2.善用同伴间范画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和绘画兴趣
同伴间范画是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和比较的好形式,特别是当大家养成使用一种正向的、建设性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时候,同伴之间对于作品的评价也变得具体、多元。通过分享同伴间的范画,可以扩展幼儿自身的经验,同时构建出新的经验,而且可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长期坚持能够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以及个体的绘画兴趣,形成可持续发展。同伴间范画既可出现在绘画活动的评价环节,也可在绘画前出示。
3.运用即时型范画克服幼儿绘画中的困难
即时型范画,又称当堂性范画,主要针对某些绘画难点或者需要当场试看效果的绘画方式所做的范画,能够给幼儿提供当下的技术支持或者亲眼所见的机会。在绘画教学中,由于认知、表现能力等方面原因,幼儿常会遇到造型表现困难的问题,比如,物体的遮挡关系、比例关系、手脚的造型、动作的表现等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通道充分感受现有物体及其关系,以获取丰富的表象信息。
三、如何评价幼儿的作品
1.从幼儿整体水平出发
评价幼儿作品不能选择单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评判,而要从众多幼儿的整体水平来进行评价,并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一样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天生都爱画画,但他们还未具备评判作品好坏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品做出草率的评价,会使他们的鉴赏力、审美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2.从幼儿的想象出发
我们应从孩子的想象出发,暂时忘却一些所谓的绘画技巧,而是“蹲下来”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想法来看待、评价他们的作品,并能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3.从幼儿长远发展出发
孩子们天生都具有一定的美感,而且他们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可能有些孩子画的形象不够理想,有些孩子画面不够丰满、完整,但这都不足以影响孩子天生感觉美的能力。《纲要》中指出: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因为这些都体现了孩子的绘画个性,因而我们不能武断地评价一幅作品,轻易地给他们扣上好与差的“帽子”,我们在欣赏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孩子的长远发展,对于每一个孩子的作品的可取之处,都应当予以欣赏和肯定,并且不能用专业术语讲解,因为孩子们的年龄还太小,他们是很难理解的,也不符合教育的规律。
总之,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为师者要以幼儿的长远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总结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的教学新思路和新实践,力求新的突破。
摘 要:幼儿美术教育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它在幼儿素质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艺术素养,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总之,幼儿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智力,审美和心灵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发展;互助合作;自自信心
幼儿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其中,绘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幼儿看来,绘画就是一种游戏,爱美和喜欢画画,几乎是所有小朋友的天性,如同孩子把手竿横在胯下作马,将凳子排成一排当汽车,喳啦喳啦地乱叫或许是他们在唱歌,乱蹦乱跳是他们在惬意地舞蹈一样,画画是幼儿早期学习活动的需要,更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式,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并不关心画的像不像,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表达形式得到一种心理满足,在这同时,幼儿的智力、个性和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手工活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手工活动可分为:泥工、折纸、贴纸、撕纸和剪纸等。幼儿可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以及几何形体的认识和空间思维能力,同时促进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手、脑、眼的协调性。在泥工活动中,孩子们把泥当作一种玩具,他们觉得这种东西和别的东西不一样。比如,长的泥条像筷子,圆的泥团像苹果。这样,他们手的动作和动作的结果与经验发生了联系,于是转而想做一些东西。把泥放在手中搓一搓,搓成泥条就是面条或小香肠;团一团,团成泥球就是苹果或皮球;再把它拍一拍,压一压就是饼干、烙饼。当然,孩子这是塑造出来的形象是非常粗糙的。小香肠一段粗,一段细,皮球也不圆。渐渐地,孩子的知觉越来越敏感,觉察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并注意到物体的细节,他们进行比较,对动作的结果更加注意,希望做出来的东西与真的东西一样。同时他们手的动作也越来越精细,从手掌动作发展到手指动作,这样塑造出来的形象也就丰富和复杂起来。幼儿还可通过折纸、贴纸、撕纸和剪纸这一系列美术活动,发展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与创造力。
首先,丰富多彩的美工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生活在五彩的世界之中,他们的好奇心极强,并且喜欢涂涂画画。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特点,经常让他们讲述自己的作品,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给房子添画小草、小花,然后请他们讲述自己的作业,小朋友的兴致都很高,大家抢着举手发言,有的说:“房子的前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有的说:“红红的太阳照在房子上,”还有的说:“房子的烟囱冒着一缕青烟,”“房子前的花园里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在进行气球涂色时,我让幼儿自己讲述,他们有的说:“我的气球飞起来了,”有的说:“我的气球像火红的太阳。”在另一节粘贴小兔的课上,我请小朋友给小兔子讲一句话,小朋友说的可多了:“小兔子我给你吃萝卜,”“小兔子我要和你做游戏”等。小朋友在愉快的环境中,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满足了幼儿的自我表现需要。
其次,美术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互助合作的精神品质。
在上课时,我有目的的发给幼儿几种颜料的笔,要求幼儿互相借用,当你需要哪种颜色的笔时,就去向同伴借。在合作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名幼儿因画某种物体发生困难时,另一名幼儿积极地出主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完成作品。我还常常为幼儿提供集体创作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建立相互合作的机会。在一次活动中,我和班里的孩子一起进行创作,有些孩子画了很多的圈,有的画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曲线,有的只是涂涂圈圈,画小点点……,我就帮助他们补上几笔,把许多圈圈变成美丽的小花;画几条小鱼,把曲线变成小河,在涂涂圈圈下画蘑菇房,房子上有一个大烟囱,涂涂圈圈就变成了烟囱里冒出的烟,许多小点点自然成了小草。“看看我们一起画了什么:”“哇!是一个漂亮的大公园,”孩子们欢呼起来,“小河是我画的,”“烟囱是我画的,”孩子们个个兴奋自豪。接下来,我围看大家的画讲起了故事,“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花儿都开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仅能互相学习,也培养了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第三,提供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如毛线,各种纸,布条,果壳,蛋皮等等。目的是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去进行操作、创造。当孩子们把布条或布块随意进行摆放时,就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这像什么?”当孩子们海阔天空地进行想象时,我们要持肯定的态度。积极鼓励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激发每一位幼儿想象的欲望,让他们从单一到复杂,不断地创新。
第四,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有效地开展展评活动,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通过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评,向幼儿灌输画法、涂色、布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同时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赏作品,启发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让幼儿个个参与,积极发表看法,将每次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其实孩子们自己心里都很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从而找出自己画中的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的讲评,孩子的自信、自强、自爱的心逐步在增长,使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生动。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活动,它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使幼儿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们就像是一张张洁白的纸,要想让白纸上在以后绘满美丽的画卷,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我深深的感到责任重大,在幼儿美术教育当中我认为培养孩子,我的身份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应该是孩子们的父母、扮演多种角色用心培养。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这个第一任老师多么的重要。那么要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需要做到对每个孩子如父母一样;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幼儿时敏感的,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顺畅,但他们能和周围的形象进行交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审美情感的体验,从而理解事物的情感表现性,更进一步达到审美的愉悦。想想我们的祖先发明文字到演变成文化都是由绘画演变而来。那么对于孩子美术培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那么如何进行幼儿美术教育培养呢,下面我就简单的谈几点:
一、幼儿美术教师做到有亲和力、沟通力与扎实绘画功底。
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你要有亲和力,这样孩子对你就不抵触,不害怕你,愿意亲近你,那么你的教学活动已经有了个好的开头;其次呢有良好的沟通力,在这里就需要你了解幼儿心理学,与孩子有个很好的沟通,那么你成功了一半;最后就是扎实的美术绘画功底,绘画功底就可以把你所了解的所会的教授给孩子,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幼儿教师在幼儿美术课中做好五个环节,尝试将情境教学引入到美术教学中。
利用幼儿园教学环境、条件,进行五环节安排:第一个环节利用你的亲和力进行沟通要讲什么教什么;第二个环节互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第三个环节教授技巧如何画,存分调动孩子积极性发挥想象力绘画。第三个环节挑出优秀课堂作业进行评比,穿插互动使孩子们想象力进一步发散发挥加深印象,更深一步的调动兴趣;第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活动总结,进一步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印象;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布置作业。
合理安排情境: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2.运用情境,激励师幼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互动。3.借助情境语言,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故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4.利用情境,变教学结果的讲评为故事情境的分享。
三、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有明确的“培养”基本思路。
1、幼儿美术要以形象思维训练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为重点。
幼儿教师利用亲和力与沟通力在幼儿美术的培养过程当中以创造意识的启迪为重点,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因为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儿童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儿童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环境,儿童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鼓励儿童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儿童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把训练儿童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要让孩子充分观察,获得经验,经验越多,在脑中的印象越深刻、清晰,其创造性趣强,成功率越高,越激发孩子的兴趣。当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表达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应提高,但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儿童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先教儿童会想,再教儿童会画,这就是我美术教学的一个基本思路。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启发儿童自愿学习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说理性的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儿童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迫性。首先要让所画的形象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就是说先娱目动情,然后才能激思励志。所以很重视每节美术课教学画前的准备阶段。用“童心”去想儿童所想,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儿童创作的欲望,让儿童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儿童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采用许多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如对季节特点的观察,就让儿童身临其境,观察体验。当孩子还在小班时就带儿童到龙潭湖公园枫树林中去捡树叶观察秋天;让幼儿在树林里玩耍、游戏,沐浴秋季温暖的阳光,观察大自然色彩的变化……回来后让儿童把自己画进美丽的画幅中。不仅让儿童去捕捉、感受物体瞬间的变化,还让儿童作长期的观察。春天让孩子自己种花、种草,看小草是怎样长出小芽的,校园里的桃花、玉兰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蝴蝶长着几个美丽的、有花纹的翅膀……另外,我还采用了其他的形式,诸如听化妆跳舞、玩木偶、戴面具戏剧演出、讲故事、说寓言、引用中外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伊索寓言》)、说儿歌、看展览、看录像、自制 活动玩具、活动人、拼图……总之,美术教学多在活动中、游戏中去进行,让儿童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去玩、去摸、去听……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儿童的想象运动起来,经过他们的头脑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上。儿童们经过启发,按捺不住急切作画的心情,当听到老师说现在开始画时,他们就全神贯注地画起来,没有淘气的,也没有说话的,全班鸦雀无声,只听见笔在纸上作画的唰唰声。
2、全面育人,发展个性
绘画是一种“个人审美心理的独特体现”。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和表扬能 独立思考、能勇敢地表达个人感受、有创造精神的儿童,使他们觉得在绘画过程中到处都有展现自己聪明才智 的机会。绘画是儿童心灵的一面镜子。古人说得好,“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这个比喻对儿童画来说也是恰当的。有时可以通过一幅儿童画(无语思维)看到小作者本人的气质、心境、理想、愿望、真、善、美……所以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儿童先学会做人,再学会作画。幼儿年龄较小,可塑性很强我们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作画都处在学习阶段,会做人才能画出好画。如征集“我的家”参赛作品,那些生动感人的、真正有质量的作品,其内容也是孩子们亲身做出来的事。例如,莫超画的“给奶奶捶背”,画面中画的白发老奶奶由于小孙子给捶背乐得合不拢嘴;杨韵画的“帮妈妈刷碗”,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些都反映了儿童学习做人的美德。生活是知识的聚宝盆。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反映社会,反映大,易学易画。同时 ,美术教学是在与多学科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能面对全体儿童,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儿童都能在原 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
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地。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泛灵论”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我讲《西游记》中的故事“猪八戒吃西瓜”这一课时,我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猪八戒左一口、右一口地在偷吃西瓜,孙悟空吹了一根毫毛变成西瓜皮,把猪八戒摔得嘴啃泥,摔得仰面朝天……他们看到我在黑板上画得轻松自如,高兴得不得了,也想试试。他们口说儿歌,头上戴着孙悟空、猪八戒的面具,一边表演一边想怎样把这个故事画好,画得更有趣,一点也不觉得紧张。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老师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 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3、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儿童人人参与,积极 发表看法。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儿童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儿童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儿童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如控制能力比较差的一名小朋友,画画时总是有头无尾,好好的画一上色就涂得乱七八糟。当他经过努力受到同伴表扬,又得到老师给他盖上的一个图章时(一个卡通画小狗,下面写着THANK YOU,谢谢你),他高兴得不得了,对我说:“我想现在就把这张画放在我的床上,中午睡觉时我抱着它睡。”还经常让儿童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们觉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儿童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引导孩子去看一些其他作品,或借鉴一下别人的表现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创造意图,这种方式中也存在着模仿,但没有削弱孩子的思维过程,只是在表现方式上拓宽幼儿的思路,使想象更加生动,色彩更加和谐,构图更加合理。有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模仿哥哥姐姐的画,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4、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培养兴趣。
陪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不能只搞绘画,还要多改变教学内容方法,更换教学形式,应该让幼儿尝试泥塑布贴、蛋壳贴、剪贴、花花泥、硬笔画、版画、针刻、国画等作法,让孩子充分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和新奇所带来的美感,使幼儿充分体会到搞美术真不错,使他们的兴趣持续不断,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保护幼儿已产生的绘画兴趣。
我认为:做为一个老师、家长,千万不能带着敢责备孩子你看你,画的啥呀,一点都不象,哎呀,你画的到处都有……,孩子哭了,不再画或不敢画,生怕画不好,又召来一顿训斥,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是多么的可惜呀,做为一名老师应多利用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对孩子作品多加表扬,多鼓励,始终为孩子们加油。在孩子的心目中,特别是我们幼儿园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仿佛老师是世界上什么都会的圣人,老师的话就象圣旨一样,他们都积极地照着做,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给予孩子积极肯定的语言,鼓励激发孩子的欲望,也让孩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胜任感不能或不说不行的话,有的孩子就怕画不好,老师、家长责备,而产生惧怕、畏怕的心理,老师再说不行,那孩子就再也不敢或讨厌画画了,使他们失去自信失去兴趣,这样孩子绫画的天赋被扼杀在摇篮里,所以,不管孩子画什么,长辈都要以积极语言为主。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各种少儿书画展,来提高、深化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孩子到了中、大班、小学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想象的发展,会出现一些优秀的作品,这时老师可以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儿童画展等,让孩子们体会到我画的很好,都可以去参加比赛了,如果得了奖,那更是对孩子莫大的奖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和兴趣都是一次很大的提高。
结语:
幼儿美术培养任重道远,每个幼儿教师要经常学习、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工作积累经验提升工作效果,形成新的幼师工作标准。抓住幼儿心理,合理安排课堂环节,引导儿童兴趣,保护来之不易的成功尽心尽力的做好培养工作,孩子们的明天就会有更好的画幅。
摘要:本文探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的策略。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合理实施有效的策略,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才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引领幼儿迈进想象的大门;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提供幼儿美术活动的多种渠道,培养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适时介入,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正确把握评价尺度,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 幼儿 美术教育 策略
教育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只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创造性是指打破常规去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之特性或能力[1]。
《纲要》提出:在艺术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幼儿园进行创造教育的良好途径。
黄海涛(2000)研究指出,现代脑科学研究显示良好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左右脑功能协同发展,促进其空间视知觉能力的提高[2]。
幼儿通过涂鸦、剪贴、折叠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发展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鉴赏力,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
以下笔者根据个人的实际经验尝试谈谈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问题。
一、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引领幼儿迈进想象的大门
(一)取材于幼儿生活经验
人的艺术创造力,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园的一草一木、老师与好朋友、爸爸和妈妈、喜欢的游戏等等,都是幼儿创作的源泉。经常有孩子问:“董老师,今天画什么呀?”这时我总是反问幼儿:“你想画什么呀?”幼儿有的想画小兔,有的想画童话世界……幼儿的兴趣点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经验,我们教师可根据幼儿喜闻乐见的题材选择美术活动的内容,既迎合了幼儿兴趣,又满足幼儿创造的愿望。
(二)借助于语言的功能
语言能激起人的遐想,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在开展美术活动之前,我都会先和幼儿谈话,让他们说说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猜猜我是谁》的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征,再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请全班小朋友来猜。这时全班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相互观察,很快的就猜出画面中是哪位幼儿。
二、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主要条件。在美术教育中,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孩子创造意识影响极大。
我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从不轻易指责孩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我们不应立刻对孩子貌似出格的行为作一番纠正,而是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如琪琪在画雨天的景象时,同时画了雨天和红红的太阳,当我问她为什么这样画时,琪琪说:“这边正在下大雨,那边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日本著名育儿专家让内藤主张对于幼儿的教育要顺乎天性,崇尚自然。他说,新生幼儿的想像,无论它是怎样的怪诞离奇,本质上却是在尊重幼儿的自由幻想的权利,这是对幼儿创造天性的最大保护。
三、提供幼儿美术活动的多种渠道,培养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
扩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是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它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容易引发标新立异的思考,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3]。
开展一些艺术欣赏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曾说:“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受到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假如这一过程没有直观世界的滋润,它就无法成为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可以借鉴的资料……也是在这种意义上,以观察取代单纯的浏览成为一种成就,而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观察就是通过经验来获得视觉的意义。”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个体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创造力首先要观察、感知自然或艺术作品的形象,只有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艺术作品[2]。
一些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明快的色彩变化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毕加索的自画像,幼儿通过讨论、猜测画家的心境和个性特点,并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个看法……”等等积极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适时介入,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活动中幼儿的创造火花是稍纵即逝的,所以老师要细心的观察捕捉。如:有个小朋友不小心画了两个太阳,“哎呀,那多热啊!”“用白色的油画棒涂掉”一幼儿说。“那涂掉了,画面多不好看啊!能不能不涂掉,让画面上只有一个太阳呢”?我说。“下面加一根线,让它变成一个气球”!“加两片叶子,让它变成一朵太阳花!”幼儿们继续讨论……可以看出,老师细心的观察和适时点拨可以重新点亮幼儿的创造火花,保证幼儿的创造顺利进行。
五、正确把握评价尺度,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环节,要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好与不好”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
我们评价时还应摒弃教师“一言堂”的做法,给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创作过程的机会,并获得成功感。每次活动结束时,幼儿都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他们更希望成人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创作成果。
六、总结
二十一世纪需要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及家长有意识地从小事做起,更需要教师长期不断的钻研和探索,还需要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一颗求异创造、理解关爱的心,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其创造的兴趣!
摘 要:目前在我国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由于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常常忽略了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之中的创造性的培养。本文主要探讨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创造力
目前,我国的美育走上了两种不同的道路。第一类的美育较狭义,多指包括审美教育、美学教育、艺术培养之类的艺术教育。第二类较广义,不仅仅着眼于单薄的艺术教育,而是将艺术教育融入诸学科、融入孩子的学习以及生活中,从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美育大多将艺术教育视为重点,倾向狭义美育,旨在培养孩子的美学能力。美术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1]。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故对比以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变得愈发重要,不再是学校教育的鸡肋,在幼儿教育中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美术教育也不仅是局限于校园内的事情,社会环境也对美术教育起到相当巨大的作用,且相较于学校内美术教育的单调重复,难以吸引学生兴趣,社会环境带来的美术教育则是一个耳濡目染、慢慢熏陶的过程,这种熏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且自然又不模式化。然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社会公共环境是不一样的,文化更是千姿百态,所以各地区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也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这是好事,但同时也导致了社会整个文化环境上的浮躁,投机逐利存在于各种领域。作为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美术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也面临着与自己最初丰富内在涵养、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的背离。目前社会对美育价值的衡量太过功利化,把孩子画画是否画的好,弹琴是否谈的好,乃至奖项是否拿的多当作唯一的标准[2]。在这种价值观的压迫下,孩童们丰富稀奇的想象力被抹杀,天真好奇的天性也不复存在,美育的尊重人性,丰富涵养,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目标被完全忽视。所以说,美术教育的世俗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二、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创造力各要素的发展
1.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具体来说,创造性思维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泛灵思维和类比思维。优质美术活动可以促进以上诸多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知识于创造力形成和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因为知识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加工的元素。幼儿美术教育虽然程度浅显、但内容包罗万象,有关于线条与图案、色彩与明暗、空间与造型的美术本身的专业知识,也有以美术为手段的其它综合知识。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幼儿去观察,经过观察又将物体(如,汽车)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在画画之前再经过回忆,然后将物体(汽车)画出来。这样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物体(汽车)的周围画上其他物体(树木、楼房、行人)或涂抹上不同颜色等,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儿童表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幼儿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2.促进幼儿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幼儿期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即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图解成言语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其特点是不带创造性成分的,而创造性想象指经过重新组合、加工、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想象。幼儿美术包括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活动,每一种教育形式都能给孩子提供自由发挥的天地。如,绘画可以是有主题绘画,无主题自由绘画,也可根据续编故事情节性的想象绘画,可以听音乐绘画与写生性绘画等,丰富而生动的表现手段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发展了幼儿创造性想象能力。
三、培养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那么在我们的美术教育过程之中应当如何做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是对于教育的目的与目标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将其运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亦是如此[3]。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即是对于幼儿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培养,进而促进其向着健康、稳定、和谐方面发展。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于幼儿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把握,也在于让幼儿能够在美术学习之中得到快乐,而非为了取得“画得像”而进行单纯的重复而使幼儿早早丧失对于美术学习的乐趣。
第二,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之中,要注意对启发式教学进行合理的运用。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具体到幼儿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则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把美术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培养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启发教学活动之中,一定要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简单的让幼儿去玩耍,这样,直接会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完成,亦或教师很难掌控课堂。
美术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美术活动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活动,是最能表现孩子创造力的活动。一般幼儿可通过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表现他们的创造力。因此,美术活动本身就是幼儿创造的过程,是发挥幼儿创造的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的积极引导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外在客观因素,幼儿的自身因素更是对幼儿的创造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幼儿的活动兴趣、知识技能、情绪情感等。
在美术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培养幼儿浓厚 的兴趣是幼儿创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支持幼儿活动的进行。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细微的进步,要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善待幼儿的过失,让孩子在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孩子在责怪声中只能变得畏畏缩缩,是谈不上创造性的。如:在小班,我很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萌芽,孩子画面上哪怕有个小点,我也要问一下他的想法,只要孩子说出它的意义,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渐渐孩子们敢于大胆想象绘画,在绘画中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教师与幼儿和谐好的情感交流,会激发幼儿更大的创造欲望,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同时还能促使幼儿各方面的进步。如:王洋儒小朋友在一次画飞机活动中,创造性地画出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形态,还画了卫星,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大胆的想象和绘画,并趁机说:“你以后能喝奶,就会更聪明…”从此后,他端起碗就喝,改掉了不喝奶的习惯。有的孩子画错了,我从不埋怨,往往就错引导他继续画,帮助他完成作品。孩子们对这一着也学会了,经常创造性地发挥。如画太阳画的太大,就给它画上眼睛、嘴巴,以此弥补…
2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环境,拓展视野,激发幼儿创造动机
以往美术教育是以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美术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育内容题材广泛,贴近幼儿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拓展幼儿视野,带孩子走向大自然,让孩子在观察、体验中进行绘画,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创造动机。如:在小班画小草,我虽讲解示范了,但孩子们还是画的长的长、稀疏的稀疏,课后,我带孩子来到草地上,孩子们喜欢草地,在草地上打着滚,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观察小草,“小草长的短,小草长的很密…“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再一次画小草,孩子们画的密了、短了,有的还画的小草歪歪着,说是风刮的小草歪了。还有的画上了小花、树叶,甚至小虫…画面内容丰富多了。另外,给 孩子适当的范例引导是必要的。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造,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去教,若任凭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会导致美术教育仅有过程而没有结果,不利于幼儿成功感的产生和美术表现力的发展。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才能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大班幼儿的绘画创造力比小班要强很多。
3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组织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
3.1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和材料。
我园地处风景优美的边远山区,随时可带孩子们去爬山、到树林写生、捡落叶。在游玩中,引导幼儿用粉笔、小砖头在地上画,用小树枝、小棍在土地上画,…如:主题画:“秋叶在舞蹈”绘画前一天,我带孩子们来到小数林,正赶上起风,树叶被风卷着漫天飞舞,在风中纷纷飘落的情景,幼儿高兴的一边欢叫一边追逐飘落的树叶,模仿树叶飞舞 姿态。幼儿在作品创作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视角,还把落叶想象成蝴蝶、小仙女、蜜蜂等美丽的形象,画面色彩丰富,充满童趣。
3.2运用色彩明快的拼图、印画式教学,发展幼儿创造力。
对于缺少表现手法的幼儿来说,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孩子喜欢用它们拼拼摆摆,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孩子的表现意图和表现能力之间的鸿沟。如:幼儿用图形拼出花、房子、汽车等图案再进行绘画。给孩子提供花草、动物的印章, 幼儿蘸上不同颜料印在纸上或印在大树叶上,也可给孩子印好,让他们添画,这样做有利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他们可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
3.3结合语言活动进行绘画,发展幼儿创造力。
幼儿园美术活动不是单一的,通过语言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大班幼儿。大班孩子具有了一定的绘画技能,通过续编故事绘画、续编连环画、听诗歌、绘画,都能很好地发展幼儿创造力。在展示作品的同时,幼儿的想象空间会进一步扩大,画面也会不断地丰富,幼儿每次展出的作品内容让家长们经常惊叹他们丰富的想象。
此外,在培养幼儿创造的过程中,不应只看重幼儿的创造结果,更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和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而应更多地去关注幼儿在创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品质: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大胆的想象、独立的思考,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美术教育,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手段,是促进综合素质增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知美的桥梁。有效的幼儿美术教育促使幼儿智能成长,缓解情绪,使幼儿拥有美的灵魂和正确认识世界的价值观。从如何打好美术根基和幼儿美术的游戏化,幼儿意识的自我提升和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四个方面,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美术教育 智能成长 游戏化 有效措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在绘画中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下面笔者从美术教育的经验,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一、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表现,简答的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打好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呢?
1.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如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3.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
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
4.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脑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从分布练习到整体练习。
5.手工制作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感并且可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例如,学生在一幅风景画面上,制作出立体的蝴蝶、小鸟,再根据整个画面的需要,图上艳丽的颜色。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开拓了幼儿的探索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每一个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1.美术材料的多样选择
以往的绘画工具仅限于水彩笔、油画棒等,这些材料色彩艳丽,易掌握,但是材料很单一。不妨尝试下身边简单易得的工具,如我们把卡纸换成光面的挂历纸或者有机理效果的皱纹纸,美术材料的多样性不仅增加了绘画的形式,而且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美术环境的创设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极为重要的。例如,让幼儿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可以拿来一盆植物,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看看植物在四季中是如何变化的。
3.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幼儿喜欢游戏,怎样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呢?例如,折纸示意图幼儿不容易理解,我就以“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以游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三、适当的激励,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也是一种教育,在夸奖中孩子会树立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那么,如何夸孩子呢?怎样做才是有效的鼓励教育?
1.多种鼓励相结合
语言鼓励。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当孩子十分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的时候,这样的语言很奏效,它会让孩子信心倍增。
动作鼓励。如点头微笑,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一种认可,孩子在有挫败感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微笑,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实物鼓励。一块糖,一个小粘贴都是很好的奖品。
展示鼓励。在美术教育中,展示孩子的作品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孩子每个时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展览的同时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2.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
教师给孩子制定激励目标时要注意该目标的可执行性,不要是空想或不切实际,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好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例如,让儿童临摹一些一笔完成的小动物图形,其中包含了简单的几何形体,孩子多加练习都可以顺利完成。孩子达到老师规定的目标后,再稍微给孩子增加难度,这样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会让孩子容易达到,并且让他们懂得没有随便取得成功的道理。
3.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是不依靠外部赏识,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这要求教师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在对孩子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我”改为“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孩子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获得的成功是最好的奖品。
四、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拓展教学思路
儿童的创想是其认知和智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呢?
1.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发孩子的想象。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例如,教师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纸盒的六个面里随意涂抹装饰,然后把每个孩子的纸盒随意排列,通过排列的小盒图案,可以让孩子编成连环画等。每更换一个面,都会有无数个小故事。孩子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绘画能力,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亲密有趣的师生、亲子互动,创设幼儿的创想氛围
孩子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艺术手段,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我设计了“魔术绘画”,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性作画,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公园一角,要求用同种颜色的纸和油画棒来绘制。同一种颜色的笔画在相同颜色的纸上看不出画的线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通过老师图上鲜艳的水粉颜料,画面就清晰可见了,产生了魔幻的感觉。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本技能通过独特的方式转化成了生动的课堂氛围。
摘 要 教好幼儿美术,就要走进童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自我发现,同时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关键词 幼儿 美术 教育
在谈及幼儿美术教育时,一位学者曾经感慨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育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深受伤害;教的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将转变的教育观念转化到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当中来,我们也曾为这一问题而苦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呢?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走进童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
首先,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欲望。其二,可配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幼儿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度到理解作品的内在美,提高审美的能力,与此同时,幼儿的艺术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就抓住时机设法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在春天,让幼儿去公园数一数桃花有几个花瓣,摸一摸柔软的小草,看一看花丛里的蝴蝶张着几个美丽的翅膀,翅膀上有什么美丽的花纹。去动物园看看大象的长鼻子、湖里的白天鹅,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其三,可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所谓寓教于乐,让幼儿边学边玩,如:可把要画的人物或动物都做成活动的教具,孩子们通过玩活动的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出各种动态,还可以听配乐故事,说寓言,看录象,玩拼图等,开展多种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泛灵伦”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德不好老师也不会怪我,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照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课时都像是带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幼儿会想再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作者简介:
白泽媛,女,2003年毕业于洛川师范普师班,同年参加工作,后进修取得大专文凭,2007年取得本科文凭。2006年调入甘泉县第二幼儿园工作至今。
我作为21世纪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国际形式的变化,以三个代表的思想引领自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能注意认真观察、思考、总结,努力为幼儿创设最好的教育环境。平时都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以师德的要求时刻提醒自我,时刻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家长,奉献社会的口号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每一个幼儿和幼儿每细节,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幼儿应对,受到广大家长和幼儿的一致好评。在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三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中,发表了《巧用游戏中的生成资源》一文,荣获省级三等奖,在延安市学前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论文《巧用游戏中生成的资源》荣获市二等奖,在延安市第四届幼儿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甘泉县中小学(幼儿园)老师技能大赛幼儿组中荣获一等奖,被评为甘泉县二0一一年“师德先进个人”,并在幼儿园多年荣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摘要】 3-6岁是幼儿美术潜能开发的黄金时期,如何调整教育策略和手段,使之成为更加适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使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探索出更适合幼儿的“美术教育三化”,即个性化、情境化和乡土化。旨在贴合幼儿发展需要,打造以人为本的幼儿美术教育。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 个性化教育 情境化教育 乡土化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德寥莫夫曾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作诗和唱歌,但是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绘画是儿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也是儿童成长生活的一种需要。3——6岁,是幼儿艺术能力发掘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活动,对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小肌肉群的精细动作能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创造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幼教同仁们重新认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征表现,调整了施教策略和手段,使幼儿美术更加贴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加适应幼儿成长的需要。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我结合地域特点和工作实际,探索出了走进这片童心世界的独特法宝——幼儿美术教育“三化法”,即:个性化、情境化和乡土化。
1 美术教育个性化——彰显特色,以人为本
以往的美术教学,通常以临摹为主,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导致的是幼儿千人一面、毫无创新的作品,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就在一次次无休止的单调模仿中慢慢抹杀了。
正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十一”放假回来,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画一封信讲讲你们的假期生活。收上来的作业让我大吃一惊:纸页上稚拙的符号、图像,将他们这些天的的所见、所闻,记录得如此清晰、生动——旅游的、串门的、逛庙会的,包饺子的……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由此可见,图画是直接表达儿童内心世界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幼儿对事物观察、记忆、评断的个性表象。那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张扬教育的个性化呢?
1.1 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也是兴趣之根本。要想让孩子爱上画画,要做到以下几步:
(1)活动前制定计划,准备教具,布置任务、激发儿童好奇心,让他们带着兴趣走进课堂;(2)活动中耐心倾听幼儿的提问,指点孩子突破难点,让他们保持好奇,积极参与;(3)活动后留有悬念,回味无穷,让活动延续,扩大好奇。
1.2 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大胆的绘画有利于幼儿树立对自己的自信心。怎样才能使孩子打开心扉,大胆作画呢?首先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放松心情,零压力参与绘画活动;其次坚持正面教育、赏识教育,让孩子发现长处,及时体验成功。最后尊重孩子的创作、保护其作品。尊重孩子大胆的创作,新颖超常的设计是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根本,也是幼儿个性张扬的重要体现。
绘画是在幼儿独立、自主、创造性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是最直接的差异体现和个性表现。作为老师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全面树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大胆的描绘眼之所见,心之所想,这才是以人文本、彰显个性的教育。
2 美术教育情境化——游戏学习,寓教于乐
所谓情境法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绘画教学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幼儿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我觉得将游戏与幼儿绘画活动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情境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体会绘画的快乐。
2.1 设置情境,激发幼儿绘画愿望
幼儿情绪多变,易受外界干扰,因此作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所以,我会注意为幼儿创设贴近生活、凸显趣味的情境,为幼儿提供充满丰富感受的体验活动,在情境的驱动下架起幼儿体验与表现之间的桥梁,帮助幼儿完成从无目的的涂鸦到有目的的绘画过渡。
2.2 借助情境,向幼儿提出作画要求
良好情境的创设,能让幼儿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愉快的情境中领会绘画的要求和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也要沉浸在情境中去,运用情境语言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2.3 利用情境,让幼儿分享绘画成果
绘画是儿童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和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外化儿童情感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美术活动中,孩子除了体会画笔的痕迹给他本身带来的新鲜兴奋以外,还会发现,原来他可以这样把心门打开。在作品评价环节,我经常采用的方式是 “退位让贤”,将作品评价交由幼儿自己来完成。利用情境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作品的内容、分享绘画成果。
3 美术教育乡土化——户外写生,提升创作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自然风光景色旖旎、社会生活人间百态、文化景观内涵厚重,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我的家乡在河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山海关,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历史名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以说是一部精彩的教科书。
3.1 游出精彩汇佳作
巍峨的天下第一关城楼、雄伟的万里长城、清幽的燕塞湖、波澜壮阔的渤海湾……这如诗如画的家乡美景正是孩子们绘画的好题材。我会定期组织幼儿参观游览古城著名的旅游景点。孩子们的脚步踏遍了家乡的山水,孩子们的笔尖也同样绘出了家乡的美好画卷。
3.2 走进田园增见闻
我接触的多半都是城市里的孩子,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离他们太过遥远了。于是,我们背起画夹,走进农村,走进自然,让孩子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界的变化。有了参与劳动的切身体验,孩子们对劳动者的爱、对农村生活的向往都在画笔尖跃动而出了。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开阔幼儿的审美视野,增强幼儿对乡土文化内容和形式要素的认识与运用,也潜移默化地引发幼儿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所带来的愉悦,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发掘美术教育在幼儿早期智力与情感开发中的巨大作用,对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