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11:23: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物流仓储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仓储管理综述
1.1仓储管理的发展1.1.1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人工和机械化仓储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货物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或者货物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等仓库内部搬运和输送装置实现移动和搬运。该阶段机械化在物料搬运的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基本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1.1.2自动化仓储阶段。自动化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对提高仓储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自动导引小车(AVG)、自动货架、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仓储管理的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做出供货决策,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1.1.3智能化仓储阶段。智能化仓储即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将仓储系统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集成,向智能和模糊控制方向发展。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1.2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重要地位仓储管理在物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仓储活动一般出现在供应链上下游节点处,例如采购与生产之间、生产的初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等。一方面,仓储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现,另一方面,仓储也正是解决这种不均衡性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仓储环节是上下游流程整合所有矛盾的集合体。在许多物流优化的案例中,物流整合、优化实际上最终都被归结为仓储的方案设计与运行控制,所以说仓储管理在物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物流仓储管理的基本作业流程
仓储作业流程形式有许多种,从一般的仓库到复杂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其流程的区别主要取决于仓库本身的业务模式、规模大小、设施条件、客户方向、服务功能等诸多因素。图1所示的作业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项作业:订单处理作业、采购作业、入库作业、盘点作业、拣货作业、出货作业、送货作业。2.1订单处理作业客户的订单是驱动仓库业务进行的主要因素。接到客户订单信息后,业务部门需了解订单产品的库存状况、仓库的装卸货能力、流通加工能力、包装能力、配送能力等,进而判断能否满足客户订单需求。以销售为主的仓库,还需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核实。2.2采购作业通过采购作业可以使仓库的存货水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另外批量订货可以平衡时间与价格的合理关系。采购作业之前需要对商品需求数量进行统计,并查询供货厂商交易条件,根据所需数量及供货商提供的经济订购批量提出采购单。2.3入库作业发出采购订单或订货单后,根据采购单上的预定入库日期,仓库管理人员需进行入库作业准备工作,商品入库当日,由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商品资料查核、商品检验,并对质量或数量与订单不符的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向采购部门反馈信息。2.4盘点作业通过盘点,仓储管理人员能够比较清楚地掌握仓库真实的货品数量,为财务核算、存货控制提供依据。2.5拣货作业接受客户订单后,根据客户订单的品种及数量在仓库中进行商品的拣选,具体包括拣取、补充作业的货品移动安排和人员调度等。2.6出货作业出货作业包括准备送货文件、打印客户出货单据、开具发票、制定出货调度计划、配组配装等作业。2.7送货作业送货作业包括送货路线规划、车辆调度、司机安排、与客户及时联系、商品在途的信息跟踪、意外情况处理及文件处理等工作。
3开发工具与环境
本系统采用的是技术。开发工具与环境是SQLServer2005和VisualStudio2008。技术ASP(ActiveServerPages)是微软公司的一项技术,是一种使嵌入网页中的脚本可由因特网服务器执行的服务器端脚本技术,不仅是ASP的下一个版本,而且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能被一台Web服务器用于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提供许多比现在的Web开发模式更强大的优势,执行效率大幅提高。3.2SQLServer2005和VisualStudio2008简介SQLServer2005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BI)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SQLServer2005数据引擎是本文中企业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此外SQLServer2005结合了分析、报表、集成和通知功能。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是面向WindowsVista、Office2007、Web2.0的下一代开发工具,代号“Orcas”,是对VisualStudio2005的一次及时、全面的升级。VS2008引入了250多个新特性,整合了对象、关系型数据、XML的访问方式,语言更加简洁。VisualStudio2008可以高效开发Web应用,集成了AJAX1.0,包含AJAX项目模板,还可以高效开发Office应用和Mobile应用。
4需求分析
4.1项目概述该系统软件目前已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与使用功能,并且是计算机行业中采用技术来完成的系统。研制本软件是为了满足客户、管理员和供应商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需求,以现代化的创新思维模式工作。通过本系统软件能帮助物流单位快速方便地对仓库管理系统进行所需的管理、输入、输出、查找等操作,使散乱繁杂的仓库能够具体化、直观化、合理化。4.2实现功能介绍本系统分为三个角色:客户、管理员和供应商。客户可以选择购买仓库中的商品,然后以订单方式提交给管理员,也可以对自己的账户信息进行修改。管理员对客户提交的订单进行管理,订单满足条件则进行发货处理,如果订单中的商品数量大于该商品库存量减去5,则向对应的供应商提交发货请求,待供应商处理请求后再进行发货处理。此外管理员还可以对所有的商品信息、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管理。供应商对管理员的订单进行送货处理,此外对自己的账户信息也可以进行管理。下面采用SA方法画出本系统的分层DFD图。图2是本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图3是在顶层数据流图上分解出的0层图,图4为1层图。
5系统设计
设计思路:首先分析物流仓储作业流程,设计好数据库;然后分别设计登陆界面,界面分三个角色,其中客户通过注册然后登陆,管理员和供应商是直接登录的。设计注册页面、客户页面、供应商页面和管理员页面。最后编码实现功能。5.1数据库设计本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采用E-R图进行描述,它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另一方面它具有简单、清晰、易于理解的特点。本系统涉及的实体有:(1)客户。属性有客户号、姓名、密码、地址、联系电话、E-mail;(2)管理员。属性有编号、密码;(3)供应商。属性有供应商号、姓名、密码、地址、联系电话、E-mail;(4)商品。属性有商品号、商品名、商品数量、商品价格、供应商号;(5)订单。属性有订单号、客户号、状态;(6)订单详细信息。属性有订单号、商品号、商品数量、车辆号;(7)入库单。属性有供应商号、入库单号和状态;(8)入库单详细信息。属性有入库单号、入库价格、商品号、入库数量;(9)车辆。属性有车辆编号、车辆名称、运载量、车辆类型。图5所示为本系统数据库的E-R图,通过图5可以清晰地看出各实体及其联系,为后来的编码设计提供了保障。5.2功能设计5.2.1客户功能模块。首页:显示仓库中所有商品。属性有商品名、库存量和商品价格。每种商品按行显示,客户可选择订购每种商品,选择的结果保存到订单管理;账户管理:对客户当初注册时所填写的注册信息进行修改。信息包括姓名、密码、客户号、地址、联系电话和E-mail;订单管理:保存客户选择的商品,属性有商品名、数量和单价,并能修改购买商品的数量,用于提交给管理员,并生成订单记录;订单记录:属性有订单号、客户号和订单状态。记录客户的订单并自动生成订单号,订单初始状态为“未处理”,管理员处理后状态自动变为“已处理”。5.2.2管理员功能模块。商品管理:可以对商品的多种属性进行修改,包括商品名称、商品数量、商品单价、供应商编号;客户管理:显示所有客户的所有信息,并能随意删除某个用户;供应商管理:显示所有供应商的所有信息并能进行修改,包括供应商名称、密码、地址、电子邮件、联系电话;车辆调配:显示所有车辆的所有信息并能修改多种信息,包括车辆名称、运载量、车辆类型;订单处理:对客户提交的订单进行处理,属性有订单号、客户号、车辆选择和发货;入库单处理:自动检索所有商品存量,当库存量小于5时显示出不足信息(商品数量小于5),其他信息有商品号、商品名和供应商号。通过提交按钮将订单提交给供应商。将盘点作业、采购作业和入库作业结合在一起。5.2.3供应商功能模块。账户管理:对自身信息进行修改。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地址、E-mail和联系电话;订单处理:对管理员的订单请求进行处理。属性有送货单号、送货单状态和详细信息。详细信息包括商品名、数量和单价。5.2.4系统结构。图6为本系统的H图,它体现了本系统的结构。通过图6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的结构。系统分三块,每个模块对应自己的小功能模块,再下面则是具体的操作。5.2.5详细设计(1)登陆设计。登陆界面分三个角色,默认为客户,客户通过注册后方可登录系统,而管理员和供应商均不需要注册,从数据库中直接添加,其中管理员管理供应商信息。(2)客户功能详细设计。客户具有四个功能,对应的程序流程如图8所示。(3)供应商功能详细设计。如图9、图10所示。(4)管理员功能详细设计。其功能如图6所示,限于篇幅详细设计过程从略。
6结束语
本文在仓储管理活动的基础上,借助工具和数据库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基本实现了仓储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流程设计。并完成了各个模块子系统的功能设计。鉴于能力有限,该系统在界面设计和内部流程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系统普遍适用性不强,以期将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并深入研究。
作者:王璠 王廷璇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1仓储人员素质普遍低下
仓库在职员工200余人,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含技)125人,专科55人,本科及本科以上20人,学历普遍低,较专业的技能人才及其少;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应的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人员流动量较高,不能长期做下去。作业分工不合理,工人在工作中无紧迫感,工人作业量不均衡,在每一个环节,诸如装卸、提取、摆放等过程中都延缓了工作时间,造成大量的成本损耗,因而操作成本提高。
2DB物流公司仓储管理的改善措施
2.1优化仓库布局
仓库的总体布局直接影响着仓库操作工作的效率,对于在库保管货物的损耗,仓储和搬运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以及最终的利润状况,所以,总体格局的设计,对于改造老仓库的布局和新仓库的建立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仓储作业的有效实施,是以仓库的总体布局为前提的,以地面计划的延伸和整个装卸搬运体系为保障的。为了适合具休的仓储需要,仓库布局必须进行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出库暂存区,200平方米左右,避免了通道拥堵现象,缩短了物流路线,降低了工人工作量和成本,同一目的地客户的货物存放在一个仓库里,便于查找。出货频率高的货物放在存取较方便的货位将减小拣货、入库、盘点时的工作量,减少了加班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配货的差错率,就是减小了发错货的几率。将原来一边的装货台改建成了出口,便于货物的出入库,电叉通道也扩宽了15米左右,这样拣货和入库就会方便很多,叉车不会因为拥挤而出现撞车的现象,保证了人员的安全和货物的安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2.2改善基本的仓库作业流程
基本的仓储作业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因此,需要改善仓库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流程。营业部将收的货送到总部时,保安需与系统核实营业部信息,确认后营业部领证入厂,安排到指定装卸地。仓库收货员必须核对送货单,包括品名、货号、数量、金额,确认无误后签字,办理接收手续,应以交货日期作为到货日填入收货单。把货物运往拣货区,拣货员拣货,按照货物到达目的地、运输方式分拣,再让检验员验货,检验方式是单据与实物核对检验。仓库工作员工打印标签,标签有品名、货号、进仓批次及到货日期,正确贴在货物正面。在仓库内,依据货物类别,找寻货位,将货位规划编号,有六位,前三位表示储存区代号,第四、第五位货架流水号,最后一位表示货架第几层。最后,把货物上架入库,对货物进行日常的保管工作。
2.3培养仓储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第三方物流的崛起,是整个物流行业已经逐步走向成熟阶段时开始快速发展的,然而,仓储管理的发展步伐也紧随其后。在这个高要求的服务行业中,我们要想吸纳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物流计划,系规规划,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服务体系。当今世界,争夺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仓储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他的实践性极强,不是一个理论知识就能对现场操作、系统管理和行业服务就能做的了全面解读的,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所以,管理层人员应定期送到专门的物流知识培训机构去系统学习,之后组织管理人员对其他在职人员每年定期进行一次业务理论知识培训。对于刚接触或者刚引进的人才,都有必要组织他们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基本上岗技能。员工每年进行业务技能考核、理论知识竞赛,奖罚清楚,倡导积极学习新技术,利用高新技术。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一整套企业制度是不行的。所以,企业制度的有机完善,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建立一套责任明确,职权合理,分工明确的工作制度,这个制度不是独立于工作量,工作效率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员工的自己利益密不可分,这样才能激励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激情。
作者:许尔青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当今时代物流产业在不断地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推广,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将原有的独立的各个物流环节有效地集中在一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地满足仓储物流服务的要求,同时也使得仓储物流的管理更加自动化、高效化和即时化。本研究基于此,主要分析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希望所得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研究。
关键词:
仓储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1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1仓储业务的受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是物流公司对于客户仓储业务进行受理的模块,它能够对相关的仓储业务进行保存和配送,是运输业务管理的基础。所以公司的仓储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仓储业务的申请,对仓储业务的受理进行操作和判定,这能够为相关的物流入库做好准备工作。而仓储业务的受理模块可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登记,同时也能够对货物的储存信息进行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管理的工作。同时,仓储业务的受理模块还需要对未安排仓库管理的方案和仓储业务进行相关的维护。
1.2入库作业模块入库作业模块,能够根据业务受理的清单将详细的入库信息进行一一罗列,然后通过相关的审查和确认,根据客户的相关要求或货物的相关性质,选择合适的仓库进行入库处理。它能够根据仓位的占用信息进行仓位的合理分配,也可以对仓库信息进行修改,进而将相关的实际操作进行完善[1]。这个模块可以同时生成入库货物的明细通知,及较为详细的作业流程。入库管理能够对入库货物进行明确的通知,同时也有助于对管理的维护和打印,在维护的同时可以对仓库的信息作出相应的修改。
1.3库存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负责对多种物料的收发存放进行管理,它能够实时地对入库作业的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和处理,而出库的作业管理系统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数据,能够使其更好地对入库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详细地对库存的实际动态变化进行了解。这一功能模块涉及了收发存管理,能够对库存的状况进行合理分析,还能做好分类管理和呆滞物料的管理。收发存管理能够对某一时间段的详细物流信息状况进行确认,而且还能够对当前的库存量等信息进行显示并予以打印[2]。分析库存状况,能够根据库存中的现有量和计划收到量、已分配量等进行相关的库存信息的确认。而分离管理对于库存的货物能够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并做好管理工作,呆滞物料的管理可以为其提供库存积压的货物品种,积压的货物数量和相关的积压金额,以便于做好及时的处理工作。
1.4出库作业管理模块仓库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和实际的库存情况,提前做好相关的出库准备工作。确定出库以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的出库货物明细通知单的确认,同时对仓库的相关信息进行修改,做好配送业务信息和运输业务信息的修改工作,完成相关的出库作业,对于出库的申请进行审核,以便于最大程度上保证出库货物的正确无误。出库管理需要根据出口货物的明细通知,相关的维护管理。在维护的过程中,对于仓库的信息和配送业务的信息应该作出相关的修改。
2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建立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要做的是确定数据库,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数据库表的建立,需要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因此需要记录的信息主要涉及物品的基本信息、仓库的基本信息、仓库的操作信息等。物品的基本信息主要涉及物品的编号和名称,物品的出厂信息,物品的种类和规格,物品的等级和所属。而物品的编号信息是一个主要的信息,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物品列表,以此来标注存储物品的相关信息。同时也需要在物体的基本信息当中,加入物品的生产厂商和物品的种类以及物品的所属客户。物品厂商表当中应该包含生产厂商的名称和代号,物品种类当中应该涉及物品的名称和代号,而客户列表当中应该涉及客户的名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这样设计就能够完全将表格之间的条理理顺。同时也需要做好仓库基本信息,这主要用于对职工的基本信息和仓库人员管理表进行确定和记录。还要做好仓库的操作信息,它主要应用于储存、入库和出库的移动操作记录。同时也能够用于对当前仓库中所储存的物品的记录,对于员工增删情况和人事变动情况能够明确。入库表当中应该对物品的编号和入库时间进行详细的,同时也要涉及经手人和存放地点,主要以物品的编码和入库时间联合起来作为主键,出库表当中应该对物品的编码进行记录,同时也需要记录到出库时间和经手人,而物品的编码和出库时间联合起来作为主键。除此之外,系统当中还应该涉及用户的登录信息和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功能。登录信息列表当中应该涉及登录的用户名和用户的密码,而登录名没主键。同时为了安全起见,在登录界面设计密码和存储数据库的时候,系统需要采用MD5进行加密。
2.2数据库中表的关系数据库中表,描述了数据库中的所有表和这些表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表之间的触发器、约束何谓程序设计的存储过程,本研究当中,并没有进行详细的罗列。而数据库中表的关系,请参见图1。
3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进行讨论,阐述了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思路,在产品同质化和渠道同质化的背景下,明确了物流信息化当中的效益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仓储企业进行相关工作的操作系统,能够方便企业的相关操作,便捷了其工作的时效性,提高了准确性,因此其发展的前景十分明朗。
作者:张鹏霄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5部队
摘要:
近年来,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物流、交通、医药等领域,针对传统仓储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的人力成本高、业务流程多、货物跟踪困难、资金和货品周转效率较低、物流管理的信息和手段落后等缺点,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从而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实时跟踪和监控。RFID技术具有无接触、大容量、快速、抗干扰、安全可靠的信息识别等特点,在物流仓储管理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射频识别技术(RFID),仓储物流,货品安全,信息安全
仓储配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就是通过射频技术(RFID)的示范、应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应用。具体综合运用射频技术、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粘贴在每件产品上的电子标签,实现产品识别以及科学化管理。与此同时,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及时读取信息并实时传送到后台,并进行存储、计算、数据挖掘和分析,从而分析出各种产品的仓储状况、需求情况,形成一个集产品储存、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实现产品信息的动态监测、深度处理、有效共享与综合应用以及在线服务,从而彻底改变生产管理的运营模式,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总体目标。
1仓储配送业务流程
RFID物流仓储配送系统的目标是在物流体系中建立一条基于RFID技术的快速通道,实现库房高效管理,收发货高速自动记录,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仓储配送系统。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工作人员将商品入库信息提前发送到仓储中心的物流管理系统,由物流管理系统自动处理,生成预入库信息。货物被放置在带有感应器的托盘上,入库时通过仓库入口通道处的RFID读取机,不需要拆开包装,即可将货物相关信息自动输入到仓库管理系统。系统将实际入库信息与预入库信息进行比较,如果无误或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则准许入库并将预入库信息转换成库存信息,如果出现错误,则由系统输出提示信息,由工作人员解决。物流管理系统按最佳的储存方式,选择空货位,通过叉车上的射频终端,通知叉车司机,并指引最佳途径,抵达空货位,扫描货位编码,以确定货物被放置在确定的货位。货物就位后,再扫描货物的电子标签,物流管理系统即确认货物已储存在这一货位,可供日后按订单发货。
货物配送时,订单到达仓库后,物流管理系统按预定规则分组,区分先后,合理安排。例如:交由快运的,要下午2时前发货;需由公路长途运输的,要5时前发货;有些货物需要特别护送等。仓储管理系统按这些需要,确定安排如何最佳、及时地交付订单的货物,并在系统内生成货物拣选方案。物流管理系统按照货物拣选方案,安排订单拣选任务。拣选人由射频终端指引到货位,显示需拣选数量。经扫描货物的电子标签和条码,仓储管理系统确认拣选正确,货物的存货状态转换成待出库。货物出库时,同入库一样,通过出库口通道处的RFID读取机,货物信息传入仓库管理系统并与订单进行对比,若无误,则顺利出库,货物的库存量相应减除;若出现错误,则由仓库管理系统输出提示信息,由工作人员解决。货物配送时,系统可以根据标签和标签读写设备信息对货物进行定位,实时了解货物状态等信息,货物抵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零售商处时,系统更新产品状态。
2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按照系统架构划分,该系统自下而上分为四级,如图2所示。其中设备层包括手持机、读卡器、电子标签等硬件基础设施,他们通过有线通信接口、无线局域网连接上位机系统以实现与数据服务器的交互。与此同时,各个配送中心或仓库计算机通过互联网与数据服务器进行连接。设备层:由电子标签、手持读写器等模块组成。电子标签:采用无源电子标签标识货物,无源电子标签造价低廉、不可重复使用,适用于数量庞大的物流货物。手持读写器:用于进行电子标签的扫读工作,在货物入库、出库以及配送时,都需要使用手持读写器获取货物当前信息。通信层:包括RS232/RS485通讯设备,自有/通用的通讯协议,有线/无线网络设备,以太网传输设备等。数据包经由RS232/RS485通讯设备和通讯协议,在以太网或无线局域网的环境下,与电子标签的控制软件相交互。数据层:包括电子标签控制软件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层对通信层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处理、存储等工作,将处理完的数据域数据库服务器交互。因此,数据层的两个服务器既有纵向的数据传输功能,同时还需要进行横向的内部通信。应用层:向仓储配送业务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系统向服务对象(配送人员、物流信息监管人员等)提供查询和应用接口,服务对象共同监控货物的交互和安全信息,也可以对物流过程中异常情况做出及时反应。
2.2管理系统组成依照仓储配送业务流程,方案将仓储配送信息化管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订单处理模块订单处理模块直接面向商户服务,是物流配送系统的对外接口。其主要功能是:1)订单接收。接收商户发送来的配送需求订单,按一定的规则对订单进行分组排序(如按照商户的送货时间要求和商户信誉度优先级);2)订单审核。根据商户订单查询商户货物存量、商户信誉资质、商户财务情况,以确定是否接受货物运送任务,并向商户发送这一信息的反馈;3)订单查询。为订单处理中心管理人员和商户提供订单查询服务。
(2)配送决策模块配送决策模块是系统各模块的协调和联系的核心,主要功能:1)合并计算订单。按照不同的送货方式、送货路线对订单进行分类,再按一定时间内需要运送的货物进行合并,为下一步配送计划的生成提供依据;2)配载计划决策。根据订单合并计算的结果,调用配载决策算法生成本次送货的配货计划,并输出配货单,即仓库的预出库货单;3)运输路线决策。根据配货计划调用路线决策算法,生成本次送货的运输计划;4)车辆调度决策。根据配载计划调用车辆调度算法,生成本次送货的车辆调度计划,并输出提货单(发送到车辆调度中心作为从仓库提货的依据)和交易单(作为送货司机和消费者进行货物交割的依据)。
(3)车辆调度模块车辆调度模块主要根据配送计划进行车辆调度和驾驶员的安排,并对运输过程中的车辆进行跟踪。其主要功能是:1)车辆资料管理。对调度中心的车辆动态资料进行维护和管理,如车辆的种类、数量、运送能力等;2)车辆调度管理。根据配送决策中心发来的车辆调度计划,安排具体的车辆、驾驶员实施运送;3)运输跟踪管理。对车辆的货运状况进行实时的跟踪,如在途情况、送货计划变更等;4)驾驶员管理。提供对驾驶员信息的维护和管理。
(4)仓库管理模块仓库管理模块主要是为商户提供临时仓储服务,包括入库和出库管理。其主要功能是:1)入库管理。根据产品需求和生产情况组织货物入库,更新库存信息;2)出库管理。根据配送决策中心发送来的配送计划,组织配货、拣货和出货;3)库存盘点。根据需要,库管人员可以对货物的库存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4)货物查询。提供其功能模块对货物进行查询的能力。
(5)仓储环境监测模块仓储环境监测模块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对仓储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主要功能有:1)温湿度等仓储环境指标的检测;2)仓储环境指标的查询,工作人员可以查看历史环境指标;3)仓储环境调节,该功能与产品存放冷库有关,对仓库的温、湿度等指标进行调节。
3系统特点
使用先进RFID技术实现货物标识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使用手持读写设备扫读电子标签,可以减少出错率;通过RFID技术盘点货物并且系统自动进行盘点对比,盘点效率更高;物品查询快捷,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查询货物位置;在仓库门口设置防盗系统,电子标签在非规定时间出仓库时报警可以实现货物防盗;实现产品存储环境监测,有利于产品的存储。
作者:陶新洲 单位: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我国物流中心的技术基础
近二十年来,我国先后建起了一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过去的那种主要靠人工作业的现象已经基本改变。物流中心的仓储系统一般包括收货、存货、取货、配货、发货等环节。在收货环节,配备了供铁路车厢和货运汽车停靠卸货的站台和场地,以及升降平台,配备了托盘搬运车和叉车,以及各种吊车,用于完成卸车作业。在收货处一般设有计算机终端,用来输人收货信息,并打印出标签或条码,
贴在货物或托盘上,以便在随后的储运过程中进行识别和跟踪。
在存货环节,除在露天货场建立正规适用的货位外,在库房内建起了各种货架,例如高层货架、旋转货架等,存货作业通常由叉车或巷道堆垛机来完成。对所存的物品,给定了规定的保管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并配备了自动监控系统。
在取货环节,一般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由计算机拟定配货方案,拣货员根据配货方案进行拣货、配货。取货大体上分为整件取货和零星取货两种。在自动化仓库,一般都由计算机打印出库单或发出出库指令,由叉车或堆垛机到指定的库位取货。整托盘取货一般都是机械化或自动化的。零星拣货一般都由人工完成。拣货由两种方式,一种是拣货员在仓库内走动,或随着叉车或堆垛机移动,按拣货单到多货位取货。另一种是拣货员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由机械设备把货箱或托盘转运到拣货员处。露天货场则借助于各种吊车存取货物。
在发货、配货环节,物流中心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向单一用户或多个用户发货。一般来说,用户需要多品种货物,因此在发货之前需要配货和包装。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仓库里,拣出的货品通过运输机械运到发货区。识别装置阅读贴在货品上的条形代码,把所判别货品的户主信息送人计算机,计算机控制分选运输机上的分岔机构把货品拨到相应的包装线上,包装人员按照装箱单核查货品的品种和数量后装箱封口,然后装车发运。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巨型水利工程,该工程使用了世界第一流的施工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由全国各地供给,有的从国外进口。工程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粉煤灰等材料,在施工的十几年内,这些物资将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建设工程,需要一个庞大的后勤队伍,需要建立一个或多个物流中心,以保证工程的物资供给和后勤服务。葛洲坝集团三峡实业总公司就是主要为三峡工程服务的后勤队伍,所属的宜昌夜明珠物资中转供给基地和机电设备配件仓库就是负责三峡工程物资供给的物流中心。这个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货场、仓库、铁路专用线、汽车、火车、各种吊车、电子秤、高层货架等设备都比较齐全,还有用于散装水泥和粉煤灰储存的筒仓及其配套的自动装卸设备等。由于这些设备的应用,保证了三峡工程所需物资的中转和供给任务,并实现了高效率和高质量。
二、物流中心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
各种仓储设施为仓储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科学管理则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备条件。必须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调度、监督物资的人库、出库、储存、装卸、搬运、计量、保管、财务、平安保卫等仓储的各项活动,才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里结合我们在沈阳和三峡建材配送项目中的探究结果,介绍仓储作业现场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
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由电视监视系统、平安防范系统。库房温湿度监控系统、通讯系统以及总控制室组成。它和仓储业务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对仓储业务的现代化管理。
1.电视监视系统
货场、库房内以及库区的铁路道口、公路道口等关键部位以及主要作业现场安装电视摄像机,配合照明系统组成电视监控系统,总控室安装有24小时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监视器等设备,并在有关处室安装监控分机。为了满足电视摄像的需要和夜间装卸作业的要求,在主要部位安装高杆照明系统,其中部分照明设施由防盗报警系统自动控制。
附图物流中心监控及调度指挥系统示意图(略)
2.平安防范系统
在库房和办公楼内,安装红外线和雷达双重移动目标报警传感器,在总控室安装由计算机控制的控制器,并配置电于地图,显示报警区域,发现异常情况(如发生盗贼人室、火灾等),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另外,为了防止窃贼翻墙人库,在库区的周界围墙上可安装高压脉冲电网,在总控室和保卫部门分别安装控制显示器,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启动照明设备和电视摄像机,查明确有盗贼时,发出报警信号,调动保安人员进行处置。
3.库房温湿度自动检测系统
有些仓库的温、湿度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可安装温、湿度巡检仪,分别检测库内主要点位的温、湿度数据,各点的测量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显示,当测量值超出规定范围时,计算机发出警示信息,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处置。有条件的仓库可由计算机自动启动库房内的调温、调湿设备,使库房温、湿度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4.通讯系统
这里主要指用于调度指挥的通讯设备,使总控室的命令能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到作业现场,完成调度指挥的功能。以上几个子系统构成了以主控室为中心,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手段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将物流中心的数据处理业务纳人计算机管理,平安防范工作纳人图像监控。物流中心的管理人员只要打开监视器,就能看到仓库内外各个地方的图像信息,通过通讯系统就可以进行指挥调度。
三、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
现在物流中心的业务大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使用效果却各不相同。有的主要用于文秘。统计业务,有的用于柜台业务和财务管理,有的用于辅助经营决策,制定投资和经营计划等。
四.计算机应用要覆盖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
计算机管理也要配套,构成一个系统,要覆盖储运业务的主要环节。假如一些部门使用计算机管理,另一部分部门不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中只有部分业务数据,缺少另一部分业务数据,系统分析就无法进行。假如一些部门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传输,而另一些部门的信息则用书面文件(单据)传递,使用计算机的部门只好同时用两种方法传递和接收信息,反而费力费时。在物流中心,要建立一个计算机局域网络,这个网络通过远程网和外部相连。内部要实现对物资的人库、出库、储存、计划、统计、财务、仓容、设备车辆、基建、保卫、人事、文档等主要环节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综合查询、分析以及通讯管理功能。
2.计算机是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
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加上信息可以在网络上传输,所以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越来越大,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业务的管理,也开始进行网上交易。对于物流中心而言.计算机可以对经营决策发挥“支持”功能,成为经营决策的有效工具。物流中心的决策大部分是结构化决策,即大部分是例行的和重复性的决策。对于这些决策可以建立一种规则或模型,应用现代管理方法,为决策提供支持。葛洲坝集团三峡实业公司所属的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是为三峡大坝工程服务,同时也为湖北宜昌地区服务,供给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配件。相对来讲,它的业务比较规范,可以制定出比较科学的经营计划或方案。在这方面,计算机将发挥很好的功能。
首先,对物资的需求量可进行比较准确的猜测。根据三峡大坝工程的进度可以猜测出工程及施工对于水泥、粉煤灰、钢材、木材、各种机械设备及其配件、电焊条等物资的需求量;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可以猜测宜昌地区的有关物资的社会需求量。这些工作都将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
其次,三峡工程所需物资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几个闻名企业,几种运输方式和路线也是可知的,可以根据运输成本、进货数量,拟定订货批次、进货数量以及运输方案等。另外,三峡工程的各个工地的物资供给点、宜昌地区的各个连级点是相对固定的,葛洲坝集团的物流中心和这些网点已建起了通信网络,各个时期的配送计划可以及时拟定出来。可以用计算机建立起物流中心和供货厂家、需求客户之间的空间数据库,并根据所送货物特性、运输车辆状况等约束条件制定出配送的优化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葛洲坝集团所属的物流中心曾出色完成长江葛洲坝水利工程的物资供给任务,现在又承担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物资中转和供给任务,该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将在全国物流行业起到示范功能。
一、物流系统“结合部”的重要地位和功能
物流,是指在社会再生产中,物质资料从供给地到消费地之间实物形态的流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巨系统,它包含了从物资管理、物资包装、物资运输、物资储存、物资加工到为用户服务、需求猜测和组织控制等各子系统(或称部门、环节)。这些子系统虽然各司其职,各有分工,但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必然在工作、职能、工序、区域等诸多方面产生交叉部分,我们称之为物流“结合部”。显然,“结合部”是物流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物流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体现了在物质资料的链式移动过程中物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功能、相互依靠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和谐,即“结合部”各部门间的工作是否协调,将直接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性能和效益。“结合部”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和地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结合部”是制约物流系统生产能力的瓶颈
物流系统的生产能力可用单位时间内系统周转物流量来表示,它表示物资在系统中流通的快慢程度,物资以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的形式在生产地和消费地间的流动中,必然要经过管理、服务、猜测、信息联络、搬运、订单处理、采购、包装、运输、装卸、修理等各个环节和部门。环和环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是阻滞流动速度的瓶颈,假如在流通过程中工厂、仓库及运输部门间不能相互兼顾。密切合作,就会出现生产出的产品或所需原料不能及时得到运输,运到的物品不能按时存贮,从而大大延误物资从需地到目的地的流通,同样,假如订单处理速度和运输速度不相匹配,相互脱节,就会造成物质运输次数的增加或物资和运输相互等待的现象,使单位时间流量减少,流通效率下降,因此在优化物流系统时,不仅要考虑提高各环节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解决各环节间的匹配和协作,以使各业务环节能够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产生共生效应,以减少物资在整个流动过程中的阻力。目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系统各部门、各环节的设备水平、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各单一部门的效率提高。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条块分割,行业界限使得物流各部门间形成某种隔阂,各部门只片面追求自身效益而忽视了部门相互合作和系统发展,使得各部门间经常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内耗扯皮,严重阻碍了物流系统能力的协调,可以说,克服“结合部”这一瓶颈新问题是当前挖掘物流系统潜力的一大方向。荷兰菲利普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极好的成绩,为了加速产品的流通,他们首先具体调查了当前各物流中心的布局情况,画出了产品流通和服务相关的活动流程图,在图上可以显示出定单和产品通过物流中心的情况以确定它们各环节之间存在的冲突和无效物流等新问题,然后对影响定单和产品处理时间(排队、建立、处理、移动时间等)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消除各因素间的摩擦,以减少排队,降低延迟时间。全面检查原料、半成品、成品仓库水平,分析不同状态下库存水平的关系,检查库存、运输延迟时间和服务水平间存在的差距。在对以上影响物流效率的“结合部”因素分析确定之后,他们开始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改进,其具体作法是摘要:引入JIT(准时生产)策略来衔接从订单收接、处理到取货、包装、运输各子系统;对工人进行多技能培训,以便随时进行部门间的大力支援和协调,减少额外人员;调整人机界限和接口;消除部门间的多余和无效操作;调整物流中心位置,使之靠近主要供货商库房;将订单处理和包装等领域的操作进行标准化和简单化,以减少物流中心库存,减少延迟时间,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新的物流形式;将物流各部门集中在物流中心一起工作,以实现各功能的协调一致。通过以上改进,菲利普公司的电子产品物流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天天流通量由过去的900(件)到改进后的2000(件),其它技术指标也显著得到改善,如单位成本由过去的11美元降为6美元,工人劳动量减少40%,库存滞留时间由3天变为1天等。可见“结合部”这一瓶颈新问题一旦解决,物流系统的生产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解放。
(二)“结合部”是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七十年代前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有人发现,降低物流成本(或物流费用)是第三利润的源泉。第一利润的源泉(即由于降低物料消耗而增加的利润)和第二利润的源泉(即由于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随着自动化、电脑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潜力几乎挖掘殆尽,而随着物流部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20世纪末的今天,单纯靠提高装卸效率、加快运输速度、减少库存、改进包装等部门功能也已不足以显著提高第三利润,要全面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必须从加强对物流系统化、有序化等管理方面下功夫,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我们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系统间各部门、各环节关系的正确处理、合理协调方面上来,只有使物流系统各部门通过有效的形式,真正结合起来,减少冲突和扯皮,形成合力,才能减少各部门间的相互推底不负责任所造成的物流浪费和损失。每年我国均有上百亿元的物资在物流过程中损失掉,这完全可以通过流通各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和强化管理而得到竭止。同时物流系统间
各部门通过互相监督,实行联控、联防,可以有效地减少重大平安事故的隐患,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财物的损失,这从另一方面为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最根本的是只有有效地实行各部门间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整体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系统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设备使用率,促进物流的流通速度,实现规模效益。如1986年建成投产的重庆果品中心上桥果品冷库,有工作人员167人,占地78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容量1.1万吨,是全国四大果品冷库之一,它地处重庆九龙坡区华岩西村,和重庆东站和商业、粮食两条铁路专用线紧邻,交通十分方便,他们在改革中对货主实行全方位开放、全方位服务,代办运输、装卸、包装等业务,利用交通优势和设备优势开辟了水果货场。水果批发交易市场和水果加工厂,成为一个水果流通各环节紧密结合的物流中心,吸引了各方来客,在促进果品流通、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了显著功能。1988年实现总收人200多万元,创利78万元,人均创利0.47万元。假如其仅仅是发挥其仓储职能而不重视和其它环节的相互结合和协作,是不可能取得这一成绩的。可见“结合部”的协调程度是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结合部”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
物流是联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作为货主的顾客服务。顾客服务是指和供给订货和使顾客保持满足而进行的有关活动的总和。某物流公司为此下定义为摘要:“使顾客在心目中树立和本企业做生意放心的信念”。顾客服务是一项综合性活动,这可从两方面来看,首先为了使物流企业的顾客保持满足,企业各不同职能部门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同心协力地工作;其次,发展和供给者或用户之间非凡的长期关系,有助于加强物流渠道内各方关系联结为一体。物流企业各环节、各部门本着互不相干、各自为政的观点处理顾客的需求,势必引起结合、交叉区域无人过问、互相推倭,物流服务链在结合部处不能顺利延续,整体服务无法顺利进行,呈现服务状况混乱、服务秩序模糊的局面,从而严重影响物流系统服务水平的提高,损害物流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不利于物流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认真抓好结合部这个常被人忽视的薄弱环节,才能使物流系统由始至终地、完整地、连续地体现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宗旨,赢得更多顾客的青睐。当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物流公司已意识到结合部在物流整体服务所处的过渡、转接的关键地位,纷纷在自己的物流网络上建立了一系列的物流中心、物流据点,以顺利实行不同形式的运输方式、货物装卸。货物储存等物流活动的合理结合和对接,真正达到“门对门”的完整服务功能,如日本邮船公司已在海外设置了14个当地法人,积极开展业务,经营海上、陆上货运及仓库业,其海外物流据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这些海外物流中心或据点的主要职能就是推进在当地的揽货、仓储、海陆空联运、码头装卸、集装箱租赁、底盘车出租、船舶代替、货运代替、内陆结关货运站、船舶燃物料供给等运输相关业务。此外,现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的联合运输正是在物流结合部上作文章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而应运而生的,它主要在“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接力运输”,“为货主(包括旅客)和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促进产、供、运、销之间有关部门的运输协作。”等三个方面发挥功能。由于联运企业的积极参予.有力地促进了物流各环节如港、站、集、疏、运的衔接和配合,形成了结合部的有序发展,使货主能够“人在家中坐,收发全国货”,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
由上可见,“结合部”在物流系统处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物畅其流起着极为重要的功能,只有重视对“结合部”新问题的探究,加强对“结合部”的合理组织、科学管理,才能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矛盾和隔离,端正各部门在物流大系统中的位置和关系,从而产生共生效应,进行相互合作,减少物资在整个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在保障有力、及时平安、优质服务、节能经济四大总目标上达到最优。同时,由于“结合部”涉及到至少两个子系统,通过对它的分析探究,更轻易深人反映和全面把握整个物流系统的特性。因此,对物流系统“结合部”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探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理论、方法和方向
由于物流系统“结合部”是由至少二个子系统结合而成的一个系统,这就决定了对物流“结合部”的探究必须以系统工程的理论为基础而展开,同时“结合部”本身又是一种比较非凡的系统,它的许多特性如多种形态、边界特性、多维管理、多元集合等不是单一的系统工程理论所能解决了的。因此还需借鉴多种相关学科和理论联合攻关,如运输学、仓储学、平安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管理学。控制论、优化论等,最后形成一门能够正确反映物流系统“结合部”特征的并能科学指导管理工作的系统科学,这也正是目前开展这项探究的目的所在。
探究物流系统“结合部”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三大探究方向摘要:
(l)物流系统“结合部”的结构分析,这是探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基础,只有弄清了“结合部”的结构及组成形态,我们才能对其功能机理有清楚的熟悉,才能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管理。
(2)物流系统“结合部”管理和决策探究,其主要内容有摘要:构造“结合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结合部”决策模型;运用计算机、数学等对模型进行求解等。
(3)物流系统“结合部”效用评价分析,通过对物流系统“结合部”进行分析并建立管理决策模型,运用决策模型结果对物流系统各作业环节实施管理,管理效果的好坏体现了各部门。各环节间的协调程度、结合部整体效益的发挥程度,也反映了决策模型的实用效果。为了科学地衡量“结合部”管理的效果,就需正确分析“结合部”各项指标,对其统一量化,综合评定,确定整体水平,这就是“结合部”效用评价分析的主要任务,它在整个物流“结合部”决策管理中处于把关的地位。
除了上述三大探究方向外,物流系统“结合部”探究还涉及到关键结合部的确定,人在“结合部”中的关系,“结合部”设备研制等相关课题。
三、国内外探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发展状况分析
“结合部”新问题作为一个理论新问题首先是由北方交通大学系统所于八十年代末提出来的,当时是围绕上海铁路局如何提高干线平安系统管理、站车服务系统管理、运输扩能系统管理这一课题而进行探究展开的,经过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北方交通大学系统所的张于心、张国伍、韩抒摈、彭宏勤等教授相继对“结合部”的概念、结构、功能、量化和评价等作了开拓性的探究工作,其中张于心教授对“结合部”理论的深人探究尤显重要意义。此外,军事经济学院物资系凌大荣教授等提出的ODP物流技术,其重在解决物流中的瓶颈部位的思想和“结合部”理论不谋而合,在物流系统“结合部”决策、控制的模型分析领域也出现了些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从物流综合优化的目的出发而建立的一些模型及其算法,这些模型及算法从不同应用角度、不同实用范围对优化物流系统“结合部”管理发挥了功能。另外文献及协同学、耗散理论、自组织理论等从决策技术方面为“结合部”探究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基础支持。从目前所找到的国外文献中还未见“结合部”理论的提法,但是在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决策探究中,有大量的模型和方法都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环节间的交叉、互补、约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如生产物流中生产批量和库存间的关系,生产和需求变化的关系,配送系统中运输和库存间的关系等。这些模型反映了不同情况下物流系统部门间的优化结合方式,有力地充实了物流系统“结合部”决策模型探究的内容。同样,日本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大野耐一创立的准时(JIT)物流管理技术,以色列的Goldratt所提出的最优化生产技术(OPT,Optin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WilliamE.Sandman所提出的Q—Control生产计划控制技术等理论也是针对生产物流各环节中存在脱节、薄弱环节的这一情况而建立的,其目的也在于改进薄弱环节,加强环节间的相互促进和协调,提高生产物流的效率。现在,世界上许多现代化的大企业、大公司已从这些管理技术中获益非浅,如夏普公司、Sony公司、摩托罗拉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除此之外,西方发达国家还非常重视物流“结合部”的设施建设,如日本通过有计划地在各市区配置各种物流中心,以缓和城市交通混乱和拥挤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摘要:①使运输、保管和装卸等项作业各理化、协调化;②提高了物资流通的效能;③疏通理顺了城市交通。美国为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加强联合运输,于80年代中期以来开发并投入使用了公铁两用车辆(Roadrailer)和集装箱叠载列车(Doubliestacktrain)等。
四、应用物流“结合部”理论,加强物流中心建设
物流中心是各种物流结合点的泛称,或是指集中了各种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物流业务团地。物流中心往往集中了处理能力很大的储存、分货、拣选、包装、装运、装卸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或设备,通过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实现物资的中转、再加工、存储、销售、分发等业务,促进物资的合理流通。显然,物流中心是一个“结合部”非常集中的地方,就整体而言,它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结合部”,运用物流“结合部”的理论探究成果,对物流中心各相关部门和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可有效协调部门间、人员间、设备间的分工和合作关系,合理确定并实施各结合子系统目标,使之紧紧围绕物流中心总效益这一总目标,促进物流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每年都有因部门和环节间的脱节所造成的较大损失。因此,加强物流“结合部”理论探究,非凡是从物流生产实际出发,建立物流“结合部”优化模型,提高物流“结合部”非凡是物流中心的管理决策水平,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物流中心的技术基础
近二十年来,我国先后建起了一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过去的那种主要靠人工作业的现象已经基本改变。物流中心的仓储系统一般包括收货、存货、取货、配货、发货等环节。在收货环节,配备了供铁路车厢和货运汽车停靠卸货的站台和场地,以及升降平台,配备了托盘搬运车和叉车,以及各种吊车,用于完成卸车作业。在收货处一般设有计算机终端,用来输人收货信息,并打印出标签或条码,
贴在货物或托盘上,以便在随后的储运过程中进行识别和跟踪。
在存货环节,除在露天货场建立正规适用的货位外,在库房内建起了各种货架,例如高层货架、旋转货架等,存货作业通常由叉车或巷道堆垛机来完成。对所存的物品,给定了规定的保管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并配备了自动监控系统。
在取货环节,一般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由计算机拟定配货方案,拣货员根据配货方案进行拣货、配货。取货大体上分为整件取货和零星取货两种。在自动化仓库,一般都由计算机打印出库单或发出出库指令,由叉车或堆垛机到指定的库位取货。整托盘取货一般都是机械化或自动化的。零星拣货一般都由人工完成。拣货由两种方式,一种是拣货员在仓库内走动,或随着叉车或堆垛机移动,按拣货单到多货位取货。另一种是拣货员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由机械设备把货箱或托盘转运到拣货员处。露天货场则借助于各种吊车存取货物。
在发货、配货环节,物流中心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向单一用户或多个用户发货。一般来说,用户需要多品种货物,因此在发货之前需要配货和包装。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仓库里,拣出的货品通过运输机械运到发货区。识别装置阅读贴在货品上的条形代码,把所判别货品的户主信息送人计算机,计算机控制分选运输机上的分岔机构把货品拨到相应的包装线上,包装人员按照装箱单核查货品的品种和数量后装箱封口,然后装车发运。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巨型水利工程,该工程使用了世界第一流的施工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由全国各地供给,有的从国外进口。工程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粉煤灰等材料,在施工的十几年内,这些物资将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建设工程,需要一个庞大的后勤队伍,需要建立一个或多个物流中心,以保证工程的物资供给和后勤服务。葛洲坝集团三峡实业总公司就是主要为三峡工程服务的后勤队伍,所属的宜昌夜明珠物资中转供给基地和机电设备配件仓库就是负责三峡工程物资供给的物流中心。这个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货场、仓库、铁路专用线、汽车、火车、各种吊车、电子秤、高层货架等设备都比较齐全,还有用于散装水泥和粉煤灰储存的筒仓及其配套的自动装卸设备等。由于这些设备的应用,保证了三峡工程所需物资的中转和供给任务,并实现了高效率和高质量。
二、物流中心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
各种仓储设施为仓储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科学管理则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备条件。必须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调度、监督物资的人库、出库、储存、装卸、搬运、计量、保管、财务、平安保卫等仓储的各项活动,才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里结合我们在沈阳和三峡建材配送项目中的探究结果,介绍仓储作业现场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
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由电视监视系统、平安防范系统。库房温湿度监控系统、通讯系统以及总控制室组成。它和仓储业务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对仓储业务的现代化管理。
1.电视监视系统
货场、库房内以及库区的铁路道口、公路道口等关键部位以及主要作业现场安装电视摄像机,配合照明系统组成电视监控系统,总控室安装有24小时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监视器等设备,并在有关处室安装监控分机。为了满足电视摄像的需要和夜间装卸作业的要求,在主要部位安装高杆照明系统,其中部分照明设施由防盗报警系统自动控制。
附图物流中心监控及调度指挥系统示意图(略)
2.平安防范系统
在库房和办公楼内,安装红外线和雷达双重移动目标报警传感器,在总控室安装由计算机控制的控制器,并配置电于地图,显示报警区域,发现异常情况(如发生盗贼人室、火灾等),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另外,为了防止窃贼翻墙人库,在库区的周界围墙上可安装高压脉冲电网,在总控室和保卫部门分别安装控制显示器,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启动照明设备和电视摄像机,查明确有盗贼时,发出报警信号,调动保安人员进行处置。
3.库房温湿度自动检测系统
有些仓库的温、湿度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可安装温、湿度巡检仪,分别检测库内主要点位的温、湿度数据,各点的测量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显示,当测量值超出规定范围时,计算机发出警示信息,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处置。有条件的仓库可由计算机自动启动库房内的调温、调湿设备,使库房温、湿度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4.通讯系统
这里主要指用于调度指挥的通讯设备,使总控室的命令能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到作业现场,完成调度指挥的功能。以上几个子系统构成了以主控室为中心,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手段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将物流中心的数据处理业务纳人计算机管理,平安防范工作纳人图像监控。物流中心的管理人员只要打开监视器,就能看到仓库内外各个地方的图像信息,通过通讯系统就可以进行指挥调度。
三、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
现在物流中心的业务大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使用效果却各不相同。有的主要用于文秘。统计业务,有的用于柜台业务和财务管理,有的用于辅助经营决策,制定投资和经营计划等。
四.计算机应用要覆盖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
计算机管理也要配套,构成一个系统,要覆盖储运业务的主要环节。假如一些部门使用计算机管理,另一部分部门不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中只有部分业务数据,缺少另一部分业务数据,系统分析就无法进行。假如一些部门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传输,而另一些部门的信息则用书面文件(单据)传递,使用计算机的部门只好同时用两种方法传递和接收信息,反而费力费时。在物流中心,要建立一个计算机局域网络,这个网络通过远程网和外部相连。内部要实现对物资的人库、出库、储存、计划、统计、财务、仓容、设备车辆、基建、保卫、人事、文档等主要环节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综合查询、分析以及通讯管理功能。
2.计算机是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
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加上信息可以在网络上传输,所以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越来越大,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业务的管理,也开始进行网上交易。对于物流中心而言.计算机可以对经营决策发挥“支持”功能,成为经营决策的有效工具。物流中心的决策大部分是结构化决策,即大部分是例行的和重复性的决策。对于这些决策可以建立一种规则或模型,应用现代管理方法,为决策提供支持。葛洲坝集团三峡实业公司所属的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是为三峡大坝工程服务,同时也为湖北宜昌地区服务,供给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配件。相对来讲,它的业务比较规范,可以制定出比较科学的经营计划或方案。在这方面,计算机将发挥很好的功能。
首先,对物资的需求量可进行比较准确的猜测。根据三峡大坝工程的进度可以猜测出工程及施工对于水泥、粉煤灰、钢材、木材、各种机械设备及其配件、电焊条等物资的需求量;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可以猜测宜昌地区的有关物资的社会需求量。这些工作都将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
其次,三峡工程所需物资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几个闻名企业,几种运输方式和路线也是可知的,可以根据运输成本、进货数量,拟定订货批次、进货数量以及运输方案等。另外,三峡工程的各个工地的物资供给点、宜昌地区的各个连级点是相对固定的,葛洲坝集团的物流中心和这些网点已建起了通信网络,各个时期的配送计划可以及时拟定出来。可以用计算机建立起物流中心和供货厂家、需求客户之间的空间数据库,并根据所送货物特性、运输车辆状况等约束条件制定出配送的优化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葛洲坝集团所属的物流中心曾出色完成长江葛洲坝水利工程的物资供给任务,现在又承担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物资中转和供给任务,该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将在全国物流行业起到示范功能。
一、物流系统“结合部”的重要地位和功能
物流,是指在社会再生产中,物质资料从供给地到消费地之间实物形态的流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巨系统,它包含了从物资管理、物资包装、物资运输、物资储存、物资加工到为用户服务、需求猜测和组织控制等各子系统(或称部门、环节)。这些子系统虽然各司其职,各有分工,但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必然在工作、职能、工序、区域等诸多方面产生交叉部分,我们称之为物流“结合部”。显然,“结合部”是物流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物流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体现了在物质资料的链式移动过程中物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功能、相互依靠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和谐,即“结合部”各部门间的工作是否协调,将直接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性能和效益。“结合部”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和地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结合部”是制约物流系统生产能力的瓶颈
物流系统的生产能力可用单位时间内系统周转物流量来表示,它表示物资在系统中流通的快慢程度,物资以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的形式在生产地和消费地间的流动中,必然要经过管理、服务、猜测、信息联络、搬运、订单处理、采购、包装、运输、装卸、修理等各个环节和部门。环和环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是阻滞流动速度的瓶颈,假如在流通过程中工厂、仓库及运输部门间不能相互兼顾。密切合作,就会出现生产出的产品或所需原料不能及时得到运输,运到的物品不能按时存贮,从而大大延误物资从需地到目的地的流通,同样,假如订单处理速度和运输速度不相匹配,相互脱节,就会造成物质运输次数的增加或物资和运输相互等待的现象,使单位时间流量减少,流通效率下降,因此在优化物流系统时,不仅要考虑提高各环节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解决各环节间的匹配和协作,以使各业务环节能够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产生共生效应,以减少物资在整个流动过程中的阻力。目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系统各部门、各环节的设备水平、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各单一部门的效率提高。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条块分割,行业界限使得物流各部门间形成某种隔阂,各部门只片面追求自身效益而忽视了部门相互合作和系统发展,使得各部门间经常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内耗扯皮,严重阻碍了物流系统能力的协调,可以说,克服“结合部”这一瓶颈新问题是当前挖掘物流系统潜力的一大方向。荷兰菲利普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极好的成绩,为了加速产品的流通,他们首先具体调查了当前各物流中心的布局情况,画出了产品流通和服务相关的活动流程图,在图上可以显示出定单和产品通过物流中心的情况以确定它们各环节之间存在的冲突和无效物流等新问题,然后对影响定单和产品处理时间(排队、建立、处理、移动时间等)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消除各因素间的摩擦,以减少排队,降低延迟时间。全面检查原料、半成品、成品仓库水平,分析不同状态下库存水平的关系,检查库存、运输延迟时间和服务水平间存在的差距。在对以上影响物流效率的“结合部”因素分析确定之后,他们开始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改进,其具体作法是摘要:引入JIT(准时生产)策略来衔接从订单收接、处理到取货、包装、运输各子系统;对工人进行多技能培训,以便随时进行部门间的大力支援和协调,减少额外人员;调整人机界限和接口;消除部门间的多余和无效操作;调整物流中心位置,使之靠近主要供货商库房;将订单处理和包装等领域的操作进行标准化和简单化,以减少物流中心库存,减少延迟时间,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新的物流形式;将物流各部门集中在物流中心一起工作,以实现各功能的协调一致。通过以上改进,菲利普公司的电子产品物流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天天流通量由过去的900(件)到改进后的2000(件),其它技术指标也显著得到改善,如单位成本由过去的11美元降为6美元,工人劳动量减少40%,库存滞留时间由3天变为1天等。可见“结合部”这一瓶颈新问题一旦解决,物流系统的生产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解放。
(二)“结合部”是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七十年代前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有人发现,降低物流成本(或物流费用)是第三利润的源泉。第一利润的源泉(即由于降低物料消耗而增加的利润)和第二利润的源泉(即由于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随着自动化、电脑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潜力几乎挖掘殆尽,而随着物流部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20世纪末的今天,单纯靠提高装卸效率、加快运输速度、减少库存、改进包装等部门功能也已不足以显著提高第三利润,要全面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必须从加强对物流系统化、有序化等管理方面下功夫,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我们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系统间各部门、各环节关系的正确处理、合理协调方面上来,只有使物流系统各部门通过有效的形式,真正结合起来,减少冲突和扯皮,形成合力,才能减少各部门间的相互推底不负责任所造成的物流浪费和损失。每年我国均有上百亿元的物资在物流过程中损失掉,这完全可以通过流通各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和强化管理而得到竭止。同时物流系统间
各部门通过互相监督,实行联控、联防,可以有效地减少重大平安事故的隐患,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财物的损失,这从另一方面为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最根本的是只有有效地实行各部门间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整体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系统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设备使用率,促进物流的流通速度,实现规模效益。如1986年建成投产的重庆果品中心上桥果品冷库,有工作人员167人,占地78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容量1.1万吨,是全国四大果品冷库之一,它地处重庆九龙坡区华岩西村,和重庆东站和商业、粮食两条铁路专用线紧邻,交通十分方便,他们在改革中对货主实行全方位开放、全方位服务,代办运输、装卸、包装等业务,利用交通优势和设备优势开辟了水果货场。水果批发交易市场和水果加工厂,成为一个水果流通各环节紧密结合的物流中心,吸引了各方来客,在促进果品流通、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了显著功能。1988年实现总收人200多万元,创利78万元,人均创利0.47万元。假如其仅仅是发挥其仓储职能而不重视和其它环节的相互结合和协作,是不可能取得这一成绩的。可见“结合部”的协调程度是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结合部”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
物流是联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作为货主的顾客服务。顾客服务是指和供给订货和使顾客保持满足而进行的有关活动的总和。某物流公司为此下定义为摘要:“使顾客在心目中树立和本企业做生意放心的信念”。顾客服务是一项综合性活动,这可从两方面来看,首先为了使物流企业的顾客保持满足,企业各不同职能部门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同心协力地工作;其次,发展和供给者或用户之间非凡的长期关系,有助于加强物流渠道内各方关系联结为一体。物流企业各环节、各部门本着互不相干、各自为政的观点处理顾客的需求,势必引起结合、交叉区域无人过问、互相推倭,物流服务链在结合部处不能顺利延续,整体服务无法顺利进行,呈现服务状况混乱、服务秩序模糊的局面,从而严重影响物流系统服务水平的提高,损害物流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不利于物流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认真抓好结合部这个常被人忽视的薄弱环节,才能使物流系统由始至终地、完整地、连续地体现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宗旨,赢得更多顾客的青睐。当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物流公司已意识到结合部在物流整体服务所处的过渡、转接的关键地位,纷纷在自己的物流网络上建立了一系列的物流中心、物流据点,以顺利实行不同形式的运输方式、货物装卸。货物储存等物流活动的合理结合和对接,真正达到“门对门”的完整服务功能,如日本邮船公司已在海外设置了14个当地法人,积极开展业务,经营海上、陆上货运及仓库业,其海外物流据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这些海外物流中心或据点的主要职能就是推进在当地的揽货、仓储、海陆空联运、码头装卸、集装箱租赁、底盘车出租、船舶代替、货运代替、内陆结关货运站、船舶燃物料供给等运输相关业务。此外,现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的联合运输正是在物流结合部上作文章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而应运而生的,它主要在“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接力运输”,“为货主(包括旅客)和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促进产、供、运、销之间有关部门的运输协作。”等三个方面发挥功能。由于联运企业的积极参予.有力地促进了物流各环节如港、站、集、疏、运的衔接和配合,形成了结合部的有序发展,使货主能够“人在家中坐,收发全国货”,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
由上可见,“结合部”在物流系统处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物畅其流起着极为重要的功能,只有重视对“结合部”新问题的探究,加强对“结合部”的合理组织、科学管理,才能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矛盾和隔离,端正各部门在物流大系统中的位置和关系,从而产生共生效应,进行相互合作,减少物资在整个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在保障有力、及时平安、优质服务、节能经济四大总目标上达到最优。同时,由于“结合部”涉及到至少两个子系统,通过对它的分析探究,更轻易深人反映和全面把握整个物流系统的特性。因此,对物流系统“结合部”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探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理论、方法和方向
由于物流系统“结合部”是由至少二个子系统结合而成的一个系统,这就决定了对物流“结合部”的探究必须以系统工程的理论为基础而展开,同时“结合部”本身又是一种比较非凡的系统,它的许多特性如多种形态、边界特性、多维管理、多元集合等不是单一的系统工程理论所能解决了的。因此还需借鉴多种相关学科和理论联合攻关,如运输学、仓储学、平安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管理学。控制论、优化论等,最后形成一门能够正确反映物流系统“结合部”特征的并能科学指导管理工作的系统科学,这也正是目前开展这项探究的目的所在。
探究物流系统“结合部”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三大探究方向摘要:
(l)物流系统“结合部”的结构分析,这是探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基础,只有弄清了“结合部”的结构及组成形态,我们才能对其功能机理有清楚的熟悉,才能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管理。
(2)物流系统“结合部”管理和决策探究,其主要内容有摘要:构造“结合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结合部”决策模型;运用计算机、数学等对模型进行求解等。
(3)物流系统“结合部”效用评价分析,通过对物流系统“结合部”进行分析并建立管理决策模型,运用决策模型结果对物流系统各作业环节实施管理,管理效果的好坏体现了各部门。各环节间的协调程度、结合部整体效益的发挥程度,也反映了决策模型的实用效果。为了科学地衡量“结合部”管理的效果,就需正确分析“结合部”各项指标,对其统一量化,综合评定,确定整体水平,这就是“结合部”效用评价分析的主要任务,它在整个物流“结合部”决策管理中处于把关的地位。
除了上述三大探究方向外,物流系统“结合部”探究还涉及到关键结合部的确定,人在“结合部”中的关系,“结合部”设备研制等相关课题。
三、国内外探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发展状况分析
“结合部”新问题作为一个理论新问题首先是由北方交通大学系统所于八十年代末提出来的,当时是围绕上海铁路局如何提高干线平安系统管理、站车服务系统管理、运输扩能系统管理这一课题而进行探究展开的,经过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北方交通大学系统所的张于心、张国伍、韩抒摈、彭宏勤等教授相继对“结合部”的概念、结构、功能、量化和评价等作了开拓性的探究工作,其中张于心教授对“结合部”理论的深人探究尤显重要意义。此外,军事经济学院物资系凌大荣教授等提出的ODP物流技术,其重在解决物流中的瓶颈部位的思想和“结合部”理论不谋而合,在物流系统“结合部”决策、控制的模型分析领域也出现了些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从物流综合优化的目的出发而建立的一些模型及其算法,这些模型及算法从不同应用角度、不同实用范围对优化物流系统“结合部”管理发挥了功能。另外文献及协同学、耗散理论、自组织理论等从决策技术方面为“结合部”探究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基础支持。从目前所找到的国外文献中还未见“结合部”理论的提法,但是在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决策探究中,有大量的模型和方法都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环节间的交叉、互补、约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如生产物流中生产批量和库存间的关系,生产和需求变化的关系,配送系统中运输和库存间的关系等。这些模型反映了不同情况下物流系统部门间的优化结合方式,有力地充实了物流系统“结合部”决策模型探究的内容。同样,日本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大野耐一创立的准时(JIT)物流管理技术,以色列的Goldratt所提出的最优化生产技术(OPT,Optin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WilliamE.Sandman所提出的Q—Control生产计划控制技术等理论也是针对生产物流各环节中存在脱节、薄弱环节的这一情况而建立的,其目的也在于改进薄弱环节,加强环节间的相互促进和协调,提高生产物流的效率。现在,世界上许多现代化的大企业、大公司已从这些管理技术中获益非浅,如夏普公司、Sony公司、摩托罗拉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除此之外,西方发达国家还非常重视物流“结合部”的设施建设,如日本通过有计划地在各市区配置各种物流中心,以缓和城市交通混乱和拥挤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摘要:①使运输、保管和装卸等项作业各理化、协调化;②提高了物资流通的效能;③疏通理顺了城市交通。美国为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加强联合运输,于80年代中期以来开发并投入使用了公铁两用车辆(Roadrailer)和集装箱叠载列车(Doubliestacktrain)等。
四、应用物流“结合部”理论,加强物流中心建设
物流中心是各种物流结合点的泛称,或是指集中了各种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物流业务团地。物流中心往往集中了处理能力很大的储存、分货、拣选、包装、装运、装卸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或设备,通过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实现物资的中转、再加工、存储、销售、分发等业务,促进物资的合理流通。显然,物流中心是一个“结合部”非常集中的地方,就整体而言,它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结合部”,运用物流“结合部”的理论探究成果,对物流中心各相关部门和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可有效协调部门间、人员间、设备间的分工和合作关系,合理确定并实施各结合子系统目标,使之紧紧围绕物流中心总效益这一总目标,促进物流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每年都有因部门和环节间的脱节所造成的较大损失。因此,加强物流“结合部”理论探究,非凡是从物流生产实际出发,建立物流“结合部”优化模型,提高物流“结合部”非凡是物流中心的管理决策水平,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任务。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物流仓储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由于仓储管理活动的复杂性使得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较为困难,鉴于此,笔者将以互联网+为切入点,浅要论述其在仓储管理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仓储物流;管理
当前仓储管理已经从最初的人工管理逐渐进入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阶段。但是大多数企业的仓储管理较为落后,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造成了较大的人力成本和物资成本的浪费,将“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应用到仓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其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基于“互联网+”对仓储物流管理的探究有着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互联网+”与仓储物流体系的关系分析
我国仓储管理的主要传感技术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GPS技术,但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使得物流仓储传感识别技术的种类越来越多,具体包括M2M技术、视频识别技术和蓝牙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冷链物流、物流安全防盗以及业务流程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物联网的是促进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主要由网络构架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其感知层由甲级传感器和感应器组成。网络层是和互联网、无线通讯网以及其他网络相连接,而应用层和仓库管理系统相连接。其中RFID技术和嵌入式是其应用的主要传感技术,除此之外,智能对象标签、目标对象跟踪以及环境检测和智能控制是其应用层的主要三种运行模式。将物联网和仓储管理系统相对接使得物流管理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当前我国仓储管理系统中虽然应用到了物联网管理技术,但是其作为物流管理系统的信息库职能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因此要对物流管理系统中物流网的重新设置和组建才能够使得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得到优化和改善。
2“互联网+”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物联网对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意义,将物联网应用到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物联网的高技术性、综合性以及信息共享性的特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和体现,使得传统的仓储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长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3“互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管理的应用研究
3.1在出入库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出入库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就是对入库物品的信息采集方面,其主要流程就是入库人员根据入库清单对入库物品进行核对后交接给仓库操作人员,仓库操作人员用自动识别设备将入库物品的信息输入到仓库管理系统后再通过自动搬运设备将其归放到相应的货位上。在物联网系统的支持下,入库的货物信息就会自动的形成库存报表,库存报表详细的记载着该批入库货物的详细信息。其应用于出库的信息采集流程基本上和出库相类似。
3.2企存货、库存量以及盘点中的运用
首先,物联网能够对货品和货位进行精确和快速的定位,例如RFID识别技术的应用。其次,由于库存存量对于是仓储管理适时进行核查和控制的对象,物流网以多级库存管理模式将库存货品的所有信息记录在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内,使得库存存量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再次,库存盘点是物流仓储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由于盘点的过程涉及库存货品名称、数量以及存放时间和存放货位等几乎所有信息,其工作的量非常大。而物联网即时通过应用射频识别设备对货品的射频标签进行扫描,将扫描的信息自动传输到仓储管理系统内后系统内的货品信息会自动更新,从而完成盘点工作,使得盘点工作在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得到了极大化的提升。
3.3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针对于仓库之间货物的转移,由于货物在仓库之间进行转移的过程不仅仅涉及货物位置的变化,而且也伴随着其数量发生改变。仓库之间进行货物转移的目的就为了有效的节约储存空间、降低仓储管理成本,并且也能够为运输提供方便。物联网在仓库货物转移的主要应用主要是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实时的跟踪。使得货品的库位以及摆放等相关情况能够及时的掌握,做出适当的调节。此外,物联网应用于库存管理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仓储管理系统中的货物信息和实际的货物能够达到实时的一致性。而在货物转移过程的搬运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智能化搬运,所谓的智能化搬运就是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向智能物流终端发出货物搬运命令,而智能搬运车接受智能终端的命令进行货物的搬运和摆放工作。4结语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中的应用是今后我国物流仓储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当前我国仓储业的现状和实际,相关的技术人员和仓储操作与管理人员要积极的进行探索,来提高“互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中应用的效率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仓储管理的成本,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因此,“互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中的应用应当得到行业从业者和政府部门高度的重视。
作者:杨正国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73906部队
一、某物流公司仓储部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要想做大、做好,就一定要在招聘的过程中严格把关,招聘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这是之后进行工作并且接受培训的一个基础。某物流公司仓储部相对来说员工招聘时素质普遍偏低,为其后公司进行数字化仓储,提高仓储操作水平,制造了障碍。另外,企业在员工入职后,要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培训,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的效果会高于选拔招聘新的员工。在职员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而且对企业有一定的熟悉度与认同感,只要对他们进行文化上与技术上的提升,就会利于企业的翻新。从员工工作习惯来看,多年的国企背景,造成了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随意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有定位标准或者标准的操作程序,但是执行力度不够,工作场所存在脏乱差现象。对新进员工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综上所述,某物流公司物流仓储部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人员数量较少。作为一个发展良好的公司,应当在员工数量与业务数量上呈现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是目前某物流公司的仓储业务,员工为37人,相对于其他公司来说,相对较少。
2、各组人数分配不合理。作为一个集体的流程项工作,各组人员应该在每天工作量以及单位工作时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现在包装组人员有15名,明显高于其需求人员数,这样一来,会造成其他人员较少的组操作速度较慢,从而影响整体效率。
3、员工知识结构较差,对于后期所需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设备操作能力较差。目前,某物流公司仓储部所做的操作基本为手工操作和最初级的机械操作,较低素质的员工还能够适应该种类型的操作,但是由于目前公司计划引进更为先进的工具及设备,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操作,这就需要公司管理人员明确招聘标准和要求,并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基层操作部门需求,进行统一招聘。
4、对于员工进行的培训较少,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不能够深入员工的心中,对于公司后期推行部分活动有较大阻碍。公司员工对于公司提出的各项活动或者口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造成这些活动不能很好地推行。
5、奖惩制度并不十分明确。目前,虽然有计件制度,但是由于差别并不大,造成对于部分人员并没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对于违反公司标准操作流程的事项和人员,没有惩罚,以至于该现象较为严重。
二、对策和建议
(一)人才招聘方向。从促进当地人民就业,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招聘更多高素质人员到该公司,并找到相应的岗位,将合适的人选安排在合适的基层工作岗位上,满足工作的强度和公司发展的需要,高层管理人员选择从其他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的外部引进模式。
(二)岗位培训及人才评估。各岗位人员招聘完成以后要对本单位人力资源引进情况进行评估,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入职培训,通过这个途径一方面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加深员工对公司的了解,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向员工展示本企业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传达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努力。同时,可以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测评和考核,发现其中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并及时地进行在岗甚至脱岗培训,保证每个工作岗位上的人员素质和技能都能胜任岗位要求。
(三)改善仓库工作人员态度和作风。培养仓库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从老员工开始,对新进青年员工形成良好的教育和示范作用,保证全体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倡导严谨、细心、负责、诚实、团结互勉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四)选择合理的激励机制。首先管理层和操作层员工可以进行双向交流,使管理人员了解员工的个人需要、能力和素质等,同时向员工阐明组织所倡导的价值观、奖酬内容、绩效考核标准等;在此基础之上,管理人员再根据员工个人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意向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岗位,提出适当的目标和考核办法,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并付诸行动;之后,以年、季度、月或周为单位对员工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进展及时进行了解和评判,以便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再做适应性调整。
(五)选择合理的奖惩规定。在部门定期根据“绩效考核表”对员工的表现和业绩进行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检查和衡量工作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制度要求,评估工作要以一定方式与员工沟通,创造相互理解的工作范围,对未达到工作表现要求的员工,将被视为不能正常工作,并对其提供进一步的培训或调整岗位。
三、总结
以上就是以某物流公司为例进行的物流仓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的分析和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对于其他物流仓储企业,甚至于其他行业企业的作业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也同样适用,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作者:田旭方守林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一、我国物流中心的技术基础
近二十年来,我国先后建起了一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过去的那种主要靠人工作业的现象已经基本改变。物流中心的仓储系统一般包括收货、存货、取货、配货、发货等环节。在收货环节,配备了供铁路车厢和货运汽车停靠卸货的站台和场地,以及升降平台,配备了托盘搬运车和叉车,以及各种吊车,用于完成卸车作业。在收货处一般设有计算机终端,用来输人收货信息,并打印出标签或条码,
贴在货物或托盘上,以便在随后的储运过程中进行识别和跟踪。
在存货环节,除在露天货场建立正规适用的货位外,在库房内建起了各种货架,例如高层货架、旋转货架等,存货作业通常由叉车或巷道堆垛机来完成。对所存的物品,给定了规定的保管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并配备了自动监控系统。
在取货环节,一般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由计算机拟定配货方案,拣货员根据配货方案进行拣货、配货。取货大体上分为整件取货和零星取货两种。在自动化仓库,一般都由计算机打印出库单或发出出库指令,由叉车或堆垛机到指定的库位取货。整托盘取货一般都是机械化或自动化的。零星拣货一般都由人工完成。拣货由两种方式,一种是拣货员在仓库内走动,或随着叉车或堆垛机移动,按拣货单到多货位取货。另一种是拣货员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由机械设备把货箱或托盘转运到拣货员处。露天货场则借助于各种吊车存取货物。
在发货、配货环节,物流中心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向单一用户或多个用户发货。一般来说,用户需要多品种货物,因此在发货之前需要配货和包装。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仓库里,拣出的货品通过运输机械运到发货区。识别装置阅读贴在货品上的条形代码,把所判别货品的户主信息送人计算机,计算机控制分选运输机上的分岔机构把货品拨到相应的包装线上,包装人员按照装箱单核查货品的品种和数量后装箱封口,然后装车发运。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巨型水利工程,该工程使用了世界第一流的施工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由全国各地供应,有的从国外进口。工程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粉煤灰等材料,在施工的十几年内,这些物资将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建设工程,需要一个庞大的后勤队伍,需要建立一个或多个物流中心,以保证工程的物资供应和后勤服务。葛洲坝集团三峡实业总公司就是主要为三峡工程服务的后勤队伍,所属的宜昌夜明珠物资中转供应基地和机电设备配件仓库就是负责三峡工程物资供应的物流中心。这个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货场、仓库、铁路专用线、汽车、火车、各种吊车、电子秤、高层货架等设备都比较齐全,还有用于散装水泥和粉煤灰储存的筒仓及其配套的自动装卸设备等。由于这些设备的应用,保证了三峡工程所需物资的中转和供应任务,并实现了高效率和高质量。
二、物流中心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
各种仓储设施为仓储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科学管理则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备条件。必须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调度、监督物资的人库、出库、储存、装卸、搬运、计量、保管、财务、安全保卫等仓储的各项活动,才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里结合我们在沈阳和三峡建材配送项目中的研究结果,介绍仓储作业现场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
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由电视监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库房温湿度监控系统、通讯系统以及总控制室组成。它与仓储业务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对仓储业务的现代化管理。
1.电视监视系统
货场、库房内以及库区的铁路道口、公路道口等关键部位以及主要作业现场安装电视摄像机,配合照明系统组成电视监控系统,总控室安装有24小时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监视器等设备,并在有关处室安装监控分机。为了满足电视摄像的需要和夜间装卸作业的要求,在主要部位安装高杆照明系统,其中部分照明设施由防盗报警系统自动控制。
附图物流中心监控及调度指挥系统示意图(略)
2.安全防范系统
在库房和办公楼内,安装红外线和雷达双重移动目标报警传感器,在总控室安装由计算机控制的控制器,并配置电于地图,显示报警区域,发现异常情况(如发生盗贼人室、火灾等),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另外,为了防止窃贼翻墙人库,在库区的周界围墙上可安装高压脉冲电网,在总控室和保卫部门分别安装控制显示器,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启动照明设备和电视摄像机,查明确有盗贼时,发出报警信号,调动保安人员进行处置。
3.库房温湿度自动检测系统
有些仓库的温、湿度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可安装温、湿度巡检仪,分别检测库内主要点位的温、湿度数据,各点的测量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显示,当测量值超出规定范围时,计算机发出警示信息,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处置。有条件的仓库可由计算机自动启动库房内的调温、调湿设备,使库房温、湿度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4.通讯系统
这里主要指用于调度指挥的通讯设备,使总控室的命令能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到作业现场,完成调度指挥的功能。以上几个子系统构成了以主控室为中心,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手段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将物流中心的数据处理业务纳人计算机管理,安全防范工作纳人图像监控。物流中心的管理人员只要打开监视器,就能看到仓库内外各个地方的图像信息,通过通讯系统就可以进行指挥调度。
三、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
现在物流中心的业务大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使用效果却各不相同。有的主要用于文秘。统计业务,有的用于柜台业务和财务管理,有的用于辅助经营决策,制定投资和经营计划等。
四.计算机应用要覆盖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
计算机管理也要配套,构成一个系统,要覆盖储运业务的主要环节。如果一些部门使用计算机管理,另一部分部门不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中只有部分业务数据,缺少另一部分业务数据,系统分析就无法进行。如果一些部门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传输,而另一些部门的信息则用书面文件(单据)传递,使用计算机的部门只好同时用两种方法传递和接收信息,反而费力费时。在物流中心,要建立一个计算机局域网络,这个网络通过远程网与外部相连。内部要实现对物资的人库、出库、储存、计划、统计、财务、仓容、设备车辆、基建、保卫、人事、文档等主要环节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综合查询、分析以及通讯管理功能。
2.计算机是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
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加上信息可以在网络上传输,所以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业务的管理,也开始进行网上交易。对于物流中心而言.计算机可以对经营决策发挥“支持”作用,成为经营决策的有效工具。物流中心的决策大部分是结构化决策,即大部分是例行的和重复性的决策。对于这些决策可以建立一种规则或模型,应用现代管理方法,为决策提供支持。葛洲坝集团三峡实业公司所属的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是为三峡大坝工程服务,同时也为湖北宜昌地区服务
,供应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配件。相对来讲,它的业务比较规范,可以制定出比较科学的经营计划或方案。在这方面,计算机将发挥很好的作用。
首先,对物资的需求量可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根据三峡大坝工程的进度可以预测出工程及施工对于水泥、粉煤灰、钢材、木材、各种机械设备及其配件、电焊条等物资的需求量;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可以预测宜昌地区的有关物资的社会需求量。这些工作都将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
其次,三峡工程所需物资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几个著名企业,几种运输方式和路线也是可知的,可以根据运输成本、进货数量,拟定订货批次、进货数量以及运输方案等。另外,三峡工程的各个工地的物资供应点、宜昌地区的各个连级点是相对固定的,葛洲坝集团的物流中心与这些网点已建起了通信网络,各个时期的配送计划可以及时拟定出来。可以用计算机建立起物流中心和供货厂家、需求客户之间的空间数据库,并根据所送货物特性、运输车辆状况等约束条件制定出配送的优化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葛洲坝集团所属的物流中心曾出色完成长江葛洲坝水利工程的物资供应任务,现在又承担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物资中转和供应任务,该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将在全国物流行业起到示范作用。
一、物流系统“结合部”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物流,是指在社会再生产中,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到消费地之间实物形态的流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巨系统,它包含了从物资管理、物资包装、物资运输、物资储存、物资加工到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与组织控制等各子系统(或称部门、环节)。这些子系统虽然各司其职,各有分工,但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必然在工作、职能、工序、区域等诸多方面产生交叉部分,我们称之为物流“结合部”。显然,“结合部”是物流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物流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体现了在物质资料的链式移动过程中物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和谐,即“结合部”各部门间的工作是否协调,将直接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性能与效益。“结合部”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部”是制约物流系统生产能力的瓶颈
物流系统的生产能力可用单位时间内系统周转物流量来表示,它表示物资在系统中流通的快慢程度,物资以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的形式在生产地与消费地间的流动中,必然要经过管理、服务、预测、信息联络、搬运、订单处理、采购、包装、运输、装卸、修理等各个环节与部门。环与环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是阻滞流动速度的瓶颈,如果在流通过程中工厂、仓库及运输部门间不能相互兼顾。密切合作,就会出现生产出的产品或所需原料不能及时得到运输,运到的物品不能按时存贮,从而大大延误物资从需地到目的地的流通,同样,如果订单处理速度和运输速度不相匹配,相互脱节,就会造成物质运输次数的增加或物资与运输相互等待的现象,使单位时间流量减少,流通效率下降,因此在优化物流系统时,不仅要考虑提高各环节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解决各环节间的匹配和协作,以使各业务环节能够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产生共生效应,以减少物资在整个流动过程中的阻力。目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系统各部门、各环节的设备水平、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各单一部门的效率提高。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条块分割,行业界限使得物流各部门间形成某种隔阂,各部门只片面追求自身效益而忽视了部门相互合作与系统发展,使得各部门间常常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内耗扯皮,严重阻碍了物流系统能力的协调,可以说,克服“结合部”这一瓶颈问题是当前挖掘物流系统潜力的一大方向。荷兰菲利普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极好的成绩,为了加速产品的流通,他们首先详细调查了当前各物流中心的布局情况,画出了产品流通和服务相关的活动流程图,在图上可以显示出定单和产品通过物流中心的情况以确定它们各环节之间存在的冲突和无效物流等问题,然后对影响定单和产品处理时间(排队、建立、处理、移动时间等)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消除各因素间的摩擦,以减少排队,降低延迟时间。全面检查原料、半成品、成品仓库水平,分析不同状态下库存水平的关系,检查库存、运输延迟时间和服务水平间存在的差距。在对以上影响物流效率的“结合部”因素分析确定之后,他们开始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改进,其具体作法是:引入JIT(准时生产)策略来衔接从订单收接、处理到取货、包装、运输各子系统;对工人进行多技能培训,以便随时进行部门间的大力支援与协调,减少额外人员;调整人机界限与接口;消除部门间的多余与无效操作;调整物流中心位置,使之靠近主要供货商库房;将订单处理和包装等领域的操作进行标准化和简单化,以减少物流中心库存,减少延迟时间,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新的物流形式;将物流各部门集中在物流中心一起工作,以实现各功能的协调一致。通过以上改进,菲利普公司的电子产品物流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每天流通量由过去的900(件)到改进后的2000(件),其它技术指标也显著得到改善,如单位成本由过去的11美元降为6美元,工人劳动量减少40%,库存滞留时间由3天变为1天等。可见“结合部”这一瓶颈问题一旦解决,物流系统的生产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解放。
(二)“结合部”是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七十年代前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有人发现,降低物流成本(或物流费用)是第三利润的源泉。第一利润的源泉(即由于降低物料消耗而增加的利润)和第二利润的源泉(即由于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随着自动化、电脑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潜力几乎挖掘殆尽,而随着物流部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20世纪末的今天,单纯靠提高装卸效率、加快运输速度、减少库存、改进包装等部门功能也已不足以显著提高第三利润,要全面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必须从加强对物流系统化、有序化等管理方面下功夫,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我们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系统间各部门、各环节关系的正确处理、合理协调方面上来,只有使物流系统各部门通过有效的形式,真正结合起来,减少冲突与扯皮,形成合力,才能减少各部门间的相互推底不负责任所造成的物流浪费与损失。每年我国均有上百亿元的物资在物流过程中损失掉,这完全可以通过流通各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和强化管理而得到竭止。同时物流系统间
各部门通过互相监督,实行联控、联防,可以有效地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财物的损失,这从另一方面为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最根本的是只有有效地实行各部门间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整体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系统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设备使用率,促进物流的流通速度,实现规模效益。如1986年建成投产的重庆果品中心上桥果品冷库,有工作人员167人,占地78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容量1.1万吨,是全国四大果品冷库之一,它地处重庆九龙坡区华岩西村,与重庆东站和商业、粮食两条铁路专用线紧邻,交通十分方便,他们在改革中对货主实行全方位开放、全方位服务,代办运输、装卸、包装等业务,利用交通优势和设备优势开辟了水果货场。水果批发交易市场和水果加工厂,成为一个水果流通各环节紧密结合的物流中心,吸引了各方来客,在促进果品流通、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了显著作用。1988年实现总收人200多万元,创利78万元,人均创利0.47万元。如果其仅仅是发挥其仓储职能而不重视与其它环节的相互结合与协作,是不可能取得这一成绩的。可见“结合部”的协调程度是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结合部”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
物流是联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作为货主的顾客服务。顾客服务是指与供应订货和使顾客保持满意而进行的有关活动的总和。某物流公司为此下定义为:“使顾客在心目中树立与本企业做生意放心的信念”。顾客服务是一项综合性活动,这可从两方面来看,首先为了使物流企业的顾客保持满意,企业各不同职能部门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同心协力地工作;其次,发展与供应者或用户之间特殊的长期关系,有助于加强物流渠道内各方关系联结为一体。物流企业各环节、各部门本着互不相干、各自为政的观点处理顾客的需求,势必引起结合、交叉区域无人过问、互相推倭,物流服务链在结合部处不能顺利延续,整体服务无法顺利进行,呈现服务状况混乱、服务秩序模糊的局面,从而严重影响物流系统服务水平的提高,损害物流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不利于物流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认真抓好结合部这个常被人忽视的薄弱环节,才能使物流系统由始至终地、完整地、连续地体现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宗旨,赢得更多顾客的青睐。当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物流公司已意识到结合部在物流整体服务所处的过渡、转接的关键地位,纷纷在自己的物流网络上建立了一系列的物流中心、物流据点,以顺利实行不同形式的运输方式、货物装卸。货物储存等物流活动的合理结合与对接,真正达到“门对门”的完整服务功能,如日本邮船公司已在海外设置了14个当地法人,积极开展业务,经营海上、陆上货运及仓库业,其海外物流据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这些海外物流中心或据点的主要职能就是推进在当地的揽货、仓储、海陆空联运、码头装卸、集装箱租赁、底盘车出租、船舶代替、货运代替、内陆结关货运站、船舶燃物料供应等运输相关业务。此外,现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的联合运输正是在物流结合部上作文章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而应运而生的,它主要在“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接力运输”,“为货主(包括旅客)和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促进产、供、运、销之间有关部门的运输协作。”等三个方面发挥作用。由于联运企业的积极参予.有力地促进了物流各环节如港、站、集、疏、运的衔接与配合,形成了结合部的有序发展,使货主能够“人在家中坐,收发全国货”,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
由上可见,“结合部”在物流系统处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物畅其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对“结合部”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结合部”的合理组织、科学管理,才能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矛盾和隔离,端正各部门在物流大系统中的位置与关系,从而产生共生效应,进行相互合作,减少物资在整个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在保障有力、及时安全、优质服务、节能经济四大总目标上达到最优。同时,由于“结合部”涉及到至少两个子系统,通过对它的分析研究,更容易深人反映和全面掌握整个物流系统的特性。因此,对物流系统“结合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理论、方法与方向
由于物流系统“结合部”是由至少二个子系统结合而成的一个系统,这就决定了对物流“结合部”的研究必须以系统工程的理论为基础而展开,同时“结合部”本身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系统,它的许多特性如多种形态、边界特性、多维管理、多元集合等不是单一的系统工程理论所能解决了的。因此还需借鉴多种相关学科与理论联合攻关,如运输学、仓储学、安全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管理学。控制论、优化论等,最后形成一门能够正确反映物流系统“结合部”特点的并能科学指导管理工作的系统科学,这也正是目前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所在。
研究物流系统“结合部”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
(l)物流系统“结合部”的结构分析,这是研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基础,只有弄清了“结合部”的结构及组成形态,我们才能对其作用机理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与管理。
(2)物流系统“结合部”管理与决策研究,其主要内容有:构造“结合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结合部”决策模型;运用计算机、数学等对模型进行求解等。
(3)物流系统“结合部”效用评价分析,通过对物流系统“结合部”进行分析并建立管理决策模型,运用决策模型结果对物流系统各作业环节实施管理,管理效果的好坏体现了各部门。各环节间的协调程度、结合部整体效益的发挥程度,也反映了决策模型的实用效果。为了科学地衡量“结合部”管理的效果,就需正确分析“结合部”各项指标,对其统一量化,综合评定,确定整体水平,这就是“结合部”效用评价分析的主要任务,它在整个物流“结合部”决策管理中处于把关的地位。
除了上述三大研究方向外,物流系统“结合部”研究还涉及到关键结合部的确定,人在“结合部”中的关系,“结合部”设备研制等相关课题。
三、国内外研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发展状况分析
“结合部”问题作为一个理论问题首先是由北方交通大学系统所于八十年代末提出来的,当时是围绕上海铁路局如何提高干线安全系统管理、站车服务系统管理、运输扩能系统管理这一课题而进行研究展开的,经过几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北方交通大学系统所的张于心、张国伍、韩抒摈、彭宏勤等教授相继对“结合部”的概念、结构、作用、量化与评价等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其中张于心教授对“结合部”理论的深人研究尤显重要意义。此外,军事经济学院物资系凌大荣教授等提出的ODP物流技术,其重在解决物流中的瓶颈部位的思想与“结合部”理论不谋而合,在物流系统“结合部”决策、控制的模型分析领域也出现了些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从物流综合优化的目的出发而建立的一些模型及其算法,这些模型及算法从不同应用角度、不同实用范围对优化物流系统“结合部”管理发挥了作用。另外文献及协同学、耗散理论、自组织理论等从决策技术方面为“结合部”研究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基础支持。从目前所找到的国外文献中还未见“结合部”理论的提法,但是在物流系统的管理与决策研究中,有大量的模型与方法都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环节间的交叉、互补、约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如生产物流中生产批量与库存间的关系,生产与需求变化的关系,配送系统中运输与库存间的关系等。这些模型反映了不同情况下物流系统部门间的优化结合方式,有力地充实了物流系统“结合部”决策模型研究的内容。同样,日本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大野耐一创立的准时(JIT)物流管理技术,以色列的Goldratt所提出的最优化生产技术(OPT,Optin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WilliamE.Sandman所提出的Q—Control生产计划控制技术等理论也是针对生产物流各环节中存在脱节、薄弱环节的这一情况而建立的,其目的也在于改进薄弱环节,加强环节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提高生产物流的效率。现在,世界上许多现代化的大企业、大公司已从这些管理技术中获益非浅,如夏普公司、Sony公司、摩托罗拉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除此之外,西方发达国家还非常重视物流“结合部”的设施建设,如日本通过有计划地在各市区配置各种物流中心,以缓和城市交通混乱和拥挤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①使运输、保管和装卸等项作业各理化、协调化;②提高了物资流通的效能;③疏通理顺了城市交通。美国为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加强联合运输,于80年代中期以来开发并投入使用了公铁两用车辆(Roadrailer)和集装箱叠载列车(Doubliestacktrain)等。
四、应用物流“结合部”理论,加强物流中心建设
物流中心是各种物流结合点的泛称,或是指集中了各种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物流业务团地。物流中心往往集中了处理能力很大的储存、分货、拣选、包装、装运、装卸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或设备,通过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实现物资的中转、再加工、存储、销售、分发等业务,促进物资的合理流通。显然,物流中心是一个“结合部”非常集中的地方,就整体而言,它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结合部”,运用物流“结合部”的理论研究成果,对物流中心各相关部门与环节进行管理与控制,可有效协调部门间、人员间、设备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合理确定并实施各结合子系统目标,使之紧紧围绕物流中心总效益这一总目标,促进物流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物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每年都有因部门与环节间的脱节所造成的较大损失。因此,加强物流“结合部”理论研究,特别是从物流生产实际出发,建立物流“结合部”优化模型,提高物流“结合部”特别是物流中心的管理决策水平,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任务。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始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追逐最低的成本和利润最大化,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这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摆在了企业管理者的面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不同业务单元中,由于操作流程的不同,以及客户各方面要求的巨大差异,很难一概而论如何使用精益思想来进行流程再造。因此,文章从仓储分拣和配送管理方面着手,对精益思想在第三方物流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储分拣;配送管理;精益化生产;价值流图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3-0029-05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精益方法
就仓储配送和配送管理的精益化而言,通过对精益生产的理解和借鉴,在不同的阶段会用到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效率,减少流程中的浪费,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一)发现真正的价值所在
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实际的工作价值都是由最终的客户决定的。而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不能把握客户的真实需要,即真正的价值所在,那么一切的服务都是空谈,往往不能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服务。而提供客户不需要的服务,本身就是最大的浪费,就更谈不上精益生产了。
发现价值的唯一方法,只能是通过与客户(直接或间接客户)的沟通来实现。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客户真正需要的服务所涵盖的内容,并找出客户不需要的地方,从而避免浪费的行为。另一方面,对于某一业务单元而言,也可以制作规范化的客户需求问卷,从而有针对性的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
调查问卷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问卷的方式,也可以用客户内部专家讨论的方式,以及第三方调研等,但究其最终目的,仍旧是对客户价值的探究。使用何种方法,应当基于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相关项目的规模来选择。
(二)绘制价值流图和鱼骨图,尝试消除所有可以避免的浪费
在精益生产的过程中,绘制价值流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方面通过绘制价值流图的过程,企业可以对自身的现状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价值流图可以显而易见的发现流程中存在的浪费,从而为后续的精益化过程带来依据。
价值流图可以说是精益生产最常用的模型,一般包含各个流程节点名称、流程平均操作时间、单位时间可完成的操作量等信息,还应当确认各个流程间的等待时间或者产生的浪费,并分析造成等待和浪费的原因。
当然,也可以通过绘制鱼骨图来理清流程中遇到的问题,甚至直接绘制操作流程,也可以直观的看出流程的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流动的特征。
(三)根据项目需要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
通常第三方物流的人员结构会将管理层、业务人员和操作人员分开,以各自的职能分工,并且通过连续不断的沟通来保证整个流程的顺畅。但问题是,固有的组织结构存在着造成浪费的节点,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精益思想给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即调整组织结构。一般是通过将流程中所有的相关人员,集中起来就组成项目团队,对业务流程和操作节点进行细致的讨论,从而使流程中的每个员工都知道需要在何时;用什么方法;以及如何准确的完成操作。
不仅如此,还需要将整个业务流程的全过程,转化为一种可视化的环境,让每一个工序的员工都能了解到客户的产品现在处在何种状态之下。这样的做法可能需要调整办公室的位置,制作车间的看板以及可以移动的标签,甚至需要调整和搬运货架的位置,但其实际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各单元之间的沟通变得非常顺畅,交接脱节的问题解决了,等待的时间也就因此减少了。
(四)再造操作流程,使整个企业活动以流动的方式运作
通过改变组织结构,我们主要解决了沟通障碍这个造成浪费的问题。那么,如何使整个流程以流动的方式运作起来呢?前面我们已经绘制了仓储分拣和配送管理的价值流图,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再造整个的操作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仓储和配送而言,往往客户的需求是不稳定的,而项目团队的相关人员也不可能只为一个客户服务。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组成不同规模的项目团队和不同作业环境,在得到客户指令后迅速的组合起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里常用的概念是并行工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用不同的操作流程和操作环境(货架摆放和堆存要求、是否需要单独的打包设备等)。
使仓储及配送业务流动起来的方式方法如下:
1.将频繁进出库的货物与非常用的货物以一定规律的区域分别存放。
2.将单一项目的货物集中在一个区域中进行,使操作进度可视而且减少货物流转距离。
3.增加“看板”,通过时间表及可移动的标签说明货物流转情况。
4.以托盘为单位签收货物,并列出总明细。
5.计划和规定进仓车辆的到达时间。
(五)按照实际需求安排工作,以拉动的方法带动操作
拉动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生产型的企业,其要求只生产客户需要的产品,多余的生产只会造成浪费。这个道理用在仓储分拣和配送管理上一样适用。因此,按照客户对货物的实际需要来安排操作是精益生产的基础要求。
第三方物流企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一天需要进行的分拣和装车工作,需要到深夜才能完成,而有时却恰恰相反,工人们显得无所事事。这与客户需求的急剧变化有关,而精益思想提倡跨出企业范围,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将精益化的运作方式扩展到上游企业,使客户需求的变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有助于缓解上述的情况。
换一个角度,即使客户需求变化较大,通过流动的生产方式,随着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员工加班的情况也有明显的减少。
另外,浮动工作时间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这也符合无需求不生产的原则,将工作时间平衡的调整至需要大量时间的工作日,有利于处理因季节、商家促销等原因引起的客户需求变化。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常用的精益模型
(一)价值流图
价值流程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丰田公司的首席工程师Taiichi Ohno与sensei Shigeo Shingo率先运用去除生产浪费的方法来获取竞争优势,他们的主要出发点是提高生产效率,而非提高产品质量。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认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将有助于精益制造,从而能够暴露出系统中的深层的浪费问题和质量问题。
而价值流程图绘制的意义如下:
1.有助于我们看到产品流和了解信息流。
2.有助于我们发现浪费。
3.价值流程图是精益生产体系培训的基础。
4.有助于每个人了解现状和未来愿景。
根据第三方物流的操作流程,如下是使用iGrafx软件绘制的仓储分拣和配送管理的价值流图:
通过对价值流图中体现出来的各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流程中的等待、不当操作、不必要的库存等浪费的行为,从而为可行的改进方案,并为后续的流程改造提供直观而且数据化的依据,从而使整个再造流程的过程更具有目的性,还可以预计流程再造后可创造的价值(即消除的浪费)。
可以说价值流图的绘制,为精益化的改造提供了理论的基础,它的使用贯穿了整个仓储和配送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当初步的改造完成后,需要再次制作价值流图,一方面与最初的图表进行比较,检验精益化的收益;另一方面,则是为进一步的强化精益化的生产做出准备,因为精益思想的目标是尽善尽美的,持续的优化必须随着各个要素的变化而变化。
(二)鱼骨图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又叫因果分析图。
(7)此外,针对礼品和宣传品的部分货物,由于订货批次的原因(若干张宣传页、宣传海报及其支架等),以散包装的形式出现,为分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一装卸一分拣的快进快出操作下,容易造成外标识丢失,难以确认品名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增加了分拣流程,对于散货产品,在入仓前预先准备了散货纸箱,并根据目的地的不同分别打印并黏贴标识。卸货分拣时,直接将散包装全部卸货,清点后装入预先准备的纸箱,并存放在指定区域,便于后续的操作。
经过上述的一系列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操作流程的再造,精益思想在项目部中生根发芽,开始体现出了其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特点,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收益。在经过数月的改进后,我们又重新绘制了再造流程后的价值流表格,以便对精益化的结果进行判定,并寻找更多需要提高和消除浪费的节点,如下图所示:
(二)针对W客户相关项目的精益化评价
经过为期近一年的结构重组和流程改造,P公司仓储分拣和配送管理的精益化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收益。就精益化改造前后的情况对比,可以从下图中得出明显的结论,并且获得W客户2010年度最佳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称号。
显而易见,精益思想为P公司的实际运作带来了显著地提高,并因此获得了客户的认可。P公司相关部门对精益化的操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制定了进一步的流程要求和持续提高的目标。
因此,可以认为P公司在仓储配送方面的精益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将来仍需要不断深化精益思想的作用,并提出更高的改进
目标。
(三)针对W客户相关项目精益化改进目标
尽善尽美是精益思想的最后一步,需要企业不断在生产活动中发现和改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更,企业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同时也需要将精益化向上下游扩展,从而更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现有的流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操作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而无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杜绝更多的浪费。在流程改造中被消灭的只是较为明显的II型浪费,更多的I型浪费,需要企业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硬件设施的替换,以及上下游企业的精益转变来实现。例如下面几个简单的例子:
1.有拆箱再包装的货物,需要使用固定的打包机械,造成搬运操作,如改用手持打包机,就可避免重复的搬运。
2.W客户的礼品和宣传品,在库仍有一定库存,如其供应商也以拉动的方式生产,每次送货至P公司的货物与实际配送所需一致,并确保质量,那么将可以避免无用的库存,直接卸货后分拣,安排配送。
3.现有运单的返回,是通过原件寄回的方式回收,交由客户确认的。如通过手持扫描仪等方式,改为电子回单,将大大提高回单速度并降低单证整理
时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可能一一阐述,但可以从中看出,精益生产的脚步是不断前进的,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企业可以由此寻求更高的目标。只要企业追求尽善尽美的目标,那么需要发现和改变的流程节点还会有很多。
因此,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精益化的改进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只有通过对价值的不断追求,以流动和拉动为手段,才能在不断地提高中体现精益生产的价值。
摘要:针对传统仓储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的业务流程多,跟踪困难,周转效率较低,物流管理信息处理不及时和手段落后,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在分析传统物流仓储管理方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物流仓储领域应用RFID技术的巨大优势来解决上述问题。对基于RFID的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对传统物流仓储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了物流仓储业务流程的信息和过程结构,并建立了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业务系统实施架构方法。
关键词:射频识别; 物流仓储; 管理系统; 系统架构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其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它是现代物流最为重要、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之一。
传统仓储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人力成本偏高、业务流程多、货品跟踪困难、资金和货品周转效率较低、物流管理的信息和手段落后等缺点,已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库存控制及发货,因此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15]。传统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只能实现货品信息的“静态化”管理,而无法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实时跟踪和监控。RFID技术具有无接触式、大容量、快速、高容错、抗干扰和耐腐蚀、安全可靠的信息识别等特点,其在物流仓储管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19]。
1基于RFID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传统物流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RFID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根据对实际仓储管理流程的分析,该系统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910]:
(1) 仓储管理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要通过货品的存储管理满足企业提高响应能力和效益的目标。
(2) 仓储管理需要实现存储、出入库、盘点、拣货等环节的自动化的要求,规范业务流程。提高货品查询的准确性,加快货品出入库速度,从而增大库存中心的吞吐量。畅通的业务流程是保障高响应能力和高效仓储管理的基础,因此仓储管理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流程及组织结构来使其管理具备优化、无冗余、并行作业的特点。
(3) 仓储管理要求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4) 仓储管理的可视化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可视化的库存管理能够使库存管理人员甚至于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相关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物品的位置、状况、活动等信息,实现库存信息自动化收集及供应的及时辅助决策,从而实现库存管理的无纸化作业和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和质量。
2基于RFID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每件货物都附加了电子标签,相应地在仓库各入口的通道处设置RFID读写器。货物在通过读写器时,读写器即可通过货物上的电子标签获得货物的信息。库内各货架中间和出库通道也设置一定数量的RFID手持终端或无线车载数据终端,以追踪货物在库内的信息和出库时的信息,实现仓储管理系统对货物从入库开始的自动识别、定位、输送、存取、出库等全部作业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1入库业务流程
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的入库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入库业务流程图(1) 仓储管理员通过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入库作业指令,了解相关业务细节(如入库时间、送货车辆牌号、物品清单等)的有关资料信息。
(2) 系统根据入库物品情况,选择仓库,然后根据所选的仓库进行物品库区和储位的分配,做好接货时间、人员、接货地点和装卸设备的预入库准备。
(3) 物品到待检区时,入库门口的固定RFID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系统将实际入库信息与预入库信息进行比较,按照一定的逻辑判断验证电子标签信息与入库物品信息是否相符。若出现错误,则由系统输出提示信息,并由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解决;如无误,系统将按最佳的存储方式,自动分配库位,并把具体位置下载到无线数据终端通知叉车司机。
(4) 叉车司机运送允许入库的物品到指定的位置,用手持式读写器读写库位标签信息,核对位置无误后把货物送入库位。
(5) 入库处理业务结束后通过手持RFID读写器上传数据至数据库,完成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应信息的更新操作。电子标签中的数据也需要更新即写入该操作的时间,这样做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追踪。
2.2盘点业务流程
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的盘点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1) 根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盘点计划选择要盘点的仓库,库区等,并制定盘点表,生成盘点清单。
(2) 堆跺机定位到需要进行盘点的货位后,信息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控制RFID读写器开始读取数据。RFID读写器通过无线网络将盘点数据传送到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计算每个货位上的货物数量的系统统计数量与盘点数量的差异。
(3) 库存管理主要是完成盘点作业,同时还可以进行库存调整管理、库存浏览、货物库存分布查询和储位货物分析等。
图2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盘点业务流程2.3出库业务流程
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的出库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1) 仓储管理员通过仓储管理系统获取出库作业指令,了解相关作业细节(如出库时间、接货车辆牌号、物品清单等)的有关资料信息,制定出库计划,编制出库单。
(2) 出库单被下载到叉车车载终端,通知叉车司机到指定库位置,然后用手持读写器读/写库位标签,系统确认库位正确后,从库位上取出制定货物。
(3) 分拣。取出的货物被送上自动分拣设备,安装在自动分拣设备上的自动识别装置在货品运动过程中阅读RFID标签,识别该物品属于哪一个客户订单。RFID信息系统随即控制分选运输机上的分岔结构把物品拨到相应的包装线上进行包装以及封口。
(4) 出库验证。物品被运送到出库口处,手持移动设备扫描验证货物信息,核对无误后按要求进行准许出库操作,并进行装车作业。装车时要注意是否有货损情况发生,若有要立即向相关单位的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报告,并按其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
(5) 出库完毕,完成对系统相应信息的更新操作。电子标签中的数据也需要更新。
图3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出库业务流程图3系统架构
3.1C/S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结构软件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2层[11],其结构如图4所示。客户机具有一定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通过把应用软件的计算和数据合理地分配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通信量和服务器运算量。该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开销。对于用户请求,如果客户机能够满足就直接给出结果;反之则需要交给服务器来处理。例如调用存放在服务器上的公用数据,服务器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客户看不见的处理后还给客户。因此该模式可以均衡事务的处理,充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3.2B/S结构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11],它是由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3个层次组成。该结构的核心部分是Web服务器,它负责接收远程的HTTP查询请求,然后根据查询的条件到数据库服务器获取相关数据,再将结果翻译成HTML和各种页面描述语言,传送回提出查询请求的浏览器。同样浏览器也会将更该、删除、新增数据记录描述语言的请求申请至Web服务器,由后者与数据库联系完成这些工作,其结构如图5所示。
图4C/S模型结构图5B/S模型结构
该系统在选择架构方式时,既考虑了C/S结构的成熟性,又考虑了B/S结构的先进性,两者结合得到如图6所示的结构模式。由于C/S结构的安全性比B/S结构好,在仓储业务内部采用C/S结构;B/S结构主要用于仓储管理系统与外部信息的交互,公共信息的查询和。
图6C/S模型与B/S模型相结合4结语
本文对基于RFID的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首先对基于RFID的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其次在对传统仓储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业务流程及系统的架构,以期对RFID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