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科研成果论文

科研成果论文

时间:2022-05-22 10:29: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科研成果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科研成果论文

科研成果论文:医院科研成果档案归档论述

1医院科研成果档案特点

1.1形成的周期长,连续性强

医学科研具有研究时间长、涵盖内容多、涉及范围广、知识连续性强等特点,而科研档案形成是与科研活动密切相关的,因此,医学科研特点决定了其档案形成也具有周期性长、内容丰富、归档要求高和档案不易整理等特点。

1.2档案专业性强,综合性强

医学科研成果档案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医学科研中,不同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研究课题都是按学科专业范围来进行研究的,对于某一方面的研究、课题或者课题的一部分,都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因此,科研档案也有明确的专业分类,档案归档也体现出专业性的特点。医学科研过程中,很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使其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学科之间的协作配合,从而完成研究工作。学科之间融合也造成了医学科研课题研究的形式多样,数量大,涉及范围广和内容复杂,故在档案归档时,兼顾各个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专题的综合性性有一定难度。

1.3档案数量大,形式多样

正是由于医学研究的领域宽泛,内容复杂,研究对象记录形式多种多样,如各种标本、仪器检测结果、照片、音频、视频等材料,因此对于每一项医学科研,其档案量大,档案载体形式趋于多样化。

2医院科研成果档案归档存在问题

2.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

医院对科研档案归档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缺乏系统性。一方面,医院相关部门并未把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纳入管理之中,没有完善的、切实可靠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医院科研档案的完整性,何时整理收集、哪些归档整理、出现意外情况如何补救等问题都缺乏完备的制度,因而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指导和约束,导致科研归档工作无法顺利有效进行。

2.2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

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影响医学科技档案归档再利用。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不熟悉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归类不当和数据保存以及归档不及时的现象,导致科研数据的缺失,造成较大损失。除此之外,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造成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不能很好地指导和协助科研人员做好科研文件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导致科研档案归档材料不够齐全详实,完整率和归档率低。

2.3档案管理技术落后

传统的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管理技术和设备落后,归档材料以纸质材料为主,易损坏、低效率、不便于存储和调出[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办公自动化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处理在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在一些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还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科研档案管理没有得到普及,这就造成非纸质形式的材料如图像、光盘、磁带等科研记录材料不能有效归档,造成记录不全,无法完整全方位反映医学科研实际情况。

3.医院科研成果档案归档管理对策

3.1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

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医学科研成果档案管理的可靠保证。运用科学手段对档案实行统一管理,这就要求从科技档案的整理、归档、保存、再利用等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比如,设立档案盒,存放每个科技项目的项目申请书、合同书、成果证书、、专利等重要资料存放其中,并制作归档目录,记录项目归档材料,使档案资料便于查找。另一方面,要明确档案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责任到岗,责任到人,促进科研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医院科研实际出发,创新档案管理办法。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档案信息化服务水平;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对科研成果进行管理,让使用者能够准确、迅速、完整、多渠道地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检索。达到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使科研档案的积累、归档等环节得到科学的保障。

3.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医院相关部门应对科研人员进行档案意识的培训,加强档案及时归档的教育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及时归档的意识,使其认识到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在科研过程中自觉积累、保存科研档案资料,从而一定程度上配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档案归档的快速、完整和准确。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要端正工作态度,增强工作责任心,主动学习档案管理知识,积极参与各项培训,相互交流经验,提高的自身综合素质。在信息化时代,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文件的归档与管理知识,学会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所学的熟练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同时要熟练操作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如打印机、传真机和计算机等,另一方面,也要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PPT和Excel等,从而有利于采用合理的手段进行相关文档进行维护,满足科研档案管理的需要。

3.3提高管理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手工操作管理医学科研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都十分低下,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随着当代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展,医学科研档案的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在管理过程中要推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3]。医院要着力加大信息化投入,及时更新设备或配备新设施,如电子计算机、打印机、刻录机、扫描仪等,便于收集整理科研档案以及实现科研资料的共享,如电子文档、图片和光盘等,逐步建立科研档案的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系统。要运用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加强对不同载体科研档的积累、编录、索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归档的文件系统、完整和安全。同时规范制作数据与检索标识,提高科研档案数据检索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利用者可以迅速准确、多途径、多角度地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检索。

4结语

医院科研工作中必须重视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与利用。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是现代医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更好地管理和开发利用科研档案,医院本身也要完善制度,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去强化内部管理,积极采取新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开发利用科研档案信息,更加有效地为医学科学发展服务。

科研成果论文: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路径

1缺乏科学高效的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机制

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重要保障。深究当前我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种种弊端,不难发现推广应用过程中矛盾重重。一是在对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上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和高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教育科研人员不去关心成果是否进行推广应用以及推广应用的程度和成效如何,进而严重影响到教育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二是在当前的教育科研体制机制下,科研工作者从项目选题立项、申报审批到科研成果的鉴定、评审、评奖等一系列程序,往往只注重学术成果,而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即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种避重就轻、重心发生偏移的机制引导下,许多科研工作者处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将更多精力和时间倾注于学术论文和科技成果数量的追求上,而对这些科技成果能否得到推广应用、实际价值有多高根本漠不关心,导致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推广应用本末倒置。三是师范院校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后续管理不足。部分师范院校由于对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缺乏科学高效的后续管理措施,对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没有进行登记、整理、公布,加之管理不得力、对外沟通不顺畅,导致一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高,许多含金量较高、应用价值较大的教育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从而造成科研资源的巨大浪费。

2加快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路径选择

2.1做好管理工作,引导教育科研工作者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正确的价值取向是确保教育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积极进取的必备措施。深刻反思近年来我国师范院校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进展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就是科研人员在对待本职工作上缺乏科学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对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等同于直接生产能力,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教育效益。在这种错误观念的主导下,教育科研人员过分注重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忽视对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由于科研成果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一个较为缓慢或具有周期性的过程,因此部分科研人员在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在成果的取得上。因此,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科研队伍的管理工作,积极教育引导科研人员自觉摒弃错误的观点和认识,实现由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向既要重视成果数量,更要重视科研成果质量和应用的转变,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科研工作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2.2以供需为导向,提高成果推广应用的效益和水平

师范院校基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科研成果的取得与推广应用二者是密不可分,有机统一的。科研成果只有得到推广应用,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而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的首要前提是成果的优秀和优质。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需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教育科研成果的质量。教育科研成果的研究只有立足教育实践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教育科研工作者在做好基础教育科研的同时要加强开发应用研究,努力做到基础教育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积极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相关课题的性质和内容,组织相关的一线教育者和长期从事科研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之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努力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二是加大对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升华。实践证明,那些已经推广转化为现实教育生产力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所以贡献巨大,归根结底在于这些科研成果的信度和效度上。相反,一些科技成果存在的推广难、应用难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可靠性的缺失引起的,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因此,对待基础教育科研成果的取得一定要进行细致缜密的分析论证,从中提炼总结出精髓和要点。还要将这些科研成果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提炼精华,增加科研成果的信度和效度。三是建立科研成果研发单位与应用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捆绑机制。一方面,作为教育科研单位要把加大成果研发力度作为自身使命,勇于突破,善于创新,对自身的科研成果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有接受实践检验,发现不足立即纠正的勇气和魄力。另一方面,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单位讲,要充分考虑科研成果是否与本校的办学目标、教学条件与自身特色相适应,切忌脱离自身师资水平、人才培养目标和科研水平。科研成果研发单位与推广应用单位二者之间只有真正合作,密切协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行捆绑式研究,才能不断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工作引向深入。四是制定科学缜密的推广计划,积极开展推广活动。对师范院校而言,一项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从研发到推广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成果推广阶段,由于师资状况、学生状况、体制机制、市场风险、受众群体等因素制约,而困难重重。因此高度重视成果推广工作,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制定严密的组织推广计划,完善各项程序环节,对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教育生产力的转化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2.3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至关紧要。对师范院校基础教育科研工作来说,科学规范的激励机制能够引导科研工作者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科研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中来,进而推动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营造人人尊重科研、支持科研和参与科研的浓厚氛围;反之,则会导致更多人把科研工作当成为己谋利、逐名逐利的工具和跳板,引发更多的学术腐败和不正之风。因此,加快建立科学高效、运转协调的激励机制,已成为深化我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科学高效的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应是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约束的有机统一。个人理性约束主要包括:对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人员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财物方面的重奖,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与个人奖励直接挂钩,通过入股或参与分红等方式从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中取得更多经济利益;另外,还有对科研人员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认可,对在基础教育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单位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大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科研人才的氛围和观念。激励约束主要是指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建立科研成果研发者、推广者、应用者、接受者相互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达到有效降低科研风险、平衡利益分配、促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目的。

作者:王洪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科研成果论文:通信工程专业科研成果研究

摘要: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重视实验实践环节的应用型专业,需要大量的动手操作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明晰应用领域,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同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科研成果;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伴随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趋,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1]。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重视实验、操作性极强的工科专业[2],实验教学目前多为课内实验[3],每门专业课结合自身的核心内容或重要知识点设立若干个实验项目,这些实验多是结合课内章节进行设计仿真或利用实验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如“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实验”“模拟通信系统实验”等,这样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学科基本理论所产生的现象,但是并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知识的融会贯通。很多学生反映每门课程都很用心的学习,对所学每章知识点都很理解,通过实验教学也能很好地验证或观察到结果或现象,学透了理论,联系了实际,但离开书本仍然对所学专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方向没有概念。究其原因是缺乏承载所学知识的载体,对理论的理解再透彻,也只能推导公式,对具体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仍就一片茫然。随着大学本科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教育门槛的提高[4],当前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及社会对实验教学的要求[5],急需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突破,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将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学习模式提前引入本科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发掘学生的潜力。

1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步骤五分法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操作、处理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五个部分,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度,大致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应用设计性实验和科学研究性实验三类[6,7]。

1.1基础验证性实验最为普遍基础验证性实验是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占比最大的实验课程设置方式,是学生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的手段,通过动手,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教学方式以提示为主,即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等提示活动,学生被动接受、理解、做实验、消化教师所提示的内容。根据实验步骤的五分法,“提出实验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两步由教师完成,学生完成后三个步骤,学生参与度60%。如“ASK、FSK、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中,教师预设实验目的为“理解ASK、FSK调制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设计了实验方案为“观察ASK等调制信号的波形”,学生真正操作的步骤只有将信号源模块、数字调制模块、数字解调模块、同步提取模块、频谱分析模块固定在指定实验箱内,接通电源并观察各种解调模式下的图像即可。简而言之,学生在这个实验中的主要参与行为就是观察,解决的问题就是验证理论,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极少,没有创造性。

1.2应用设计性实验比例逐步提升应用设计性实验较基础验证性实验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更高,学生的自主性更强,实验结果的多样性对教师评判实验的成功性负担更大,但因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此种模式的课程设置比例正在逐步增长[8]。与基础验证性实验相比,应用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如何设计”是比“怎么做”更高的要求,教学方式除提示外,师生还需要通过教学对话、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共同思考、探求、解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中的问题。根据实验步骤的五分法,“提出实验问题”由教师完成,学生完成包括“设计实验方案”的后四个步骤,学生参与度80%。如“模拟信道传输实验”,教师提供实验设备,学生自行设计信道传输的过程,包括信道中噪声的叠加、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滤波器的设计等环节,最终完成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由于方案及实践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间也可作为小型竞赛,以信噪比最小的方案为最佳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本科阶段科学研究性实验较少科学研究性实验是指在不预设结论的情况下,根据所学所知,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步骤验证问题真伪的实验教学模式。此种模式的实验课程设置在高校本科阶段较少,更多的是在研究生阶段才有所参与。与基础验证性实验及应用设计性实验相比,科学研究性实验的目标是“做什么”比较明确,教学方式不再是教师的提示,而是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指导和研讨的方式参与其中,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根据实验步骤的五分法,从“提出实验问题”到“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几乎全部由学生完成,学生参与度100%。

2科研成果引进实验教学的优势

2.1提升实验教学教师整体层次科研成果是教师科研水平的集中体现,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期望是科研成果引入实验课程的潜在动力,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科研成果的含金量产生感性认知,可以提升教师的成就感。与此同时,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也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形成倒逼机制,催生更多优秀科研成果,达到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2优化实验课程设置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可以优化实验课程设置[9],在基础验证性实验课程居多的情况下,适度增加应用设计性实验和科学研究性实验,让各种模式的实验课程达到均衡配置,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完成学习———实践———应用的三步转化,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3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教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也应及时更新,科学研究位于专业技术领域的前沿,更能反映出本专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将科研与教学实验相结合,不断充实实验内容,可使实验教学更具新颖性和先进性,解决学生所学课本知识与社会科技发展相脱节的问题[10]。

2.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热情在研究性实验中,教师只给出若干思路,实验前学生并不知道实验结果,由学生根据实验条件和研究目标,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处理数据和分析结果,可能实验的结果不如人意,但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对科研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开放式学习方式。

2.5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通过与学生接触发现,很多学生在报考大学之初根本不知道专业研究什么,学习四年之后对于要报考的研究生专业同样也是一片茫然,因为不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及研究内容,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习的盲目性和个人发展方向的错位。通过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对准确自我定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改进后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天津商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将部分科研成果与“通信原理”课程实验相结合,设计了基于Matlab软件的研究性虚拟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前沿的信号处理、消除干扰等技术。以蚁群算法[11~13]为例,利用其较强的适应性、正反馈性和鲁棒性优化神经网络[14~16]的初始权值,能够有效提高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将其用于盲均衡算法[17]进行信号处理,通过Matlab仿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完成实验后,不仅对先进的算法和应用理论有所了解,还通过动手操作及程序的编写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3.1实验问题的提出实验课前,教师将蚁群算法、神经网络、盲均衡算法的基本思想、公式推导、程序分析等提前教授于学生,使其理解消化。对信道传输过程中,信号所受影响及可能存在的畸变加以诠释,使学生对实验背景及应用意义得以了解,也为后续实验提出问题奠定基础。针对神经网络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引导学生利用具有较强适应性、鲁棒性的蚁群算法对其进行改进,使学生自己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两种算法结合,并应用在信道的盲均衡中,体现其实用价值。

3.2实验内容的设置采用Matlab软件对算法进行编程,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源代码进行学习,并要求在实验中修改相应的参数评测可靠性。输入信号设为2PAM信号,神经网络结构为7-9-1,仿真信道选取普通信道H1(z)和典型电话信道H2(z),其传输函数分别为H1(z)=1+0.5z-1+0.25z-2+0.125z-3(1)H2(z)=0.005+0.009z-1-0.024z-2+0.854z-3-0.218z-4+0.049z-5-0.016z-6(2)实验中给出各参数的参考值,系统权值个数Dim=72,蚂蚁数为权值数的2倍,即M=144,最大迭代次数为NC=40,信噪比为20dB,信息素蒸发率ρ=0.02,迭代步长μ1=μ2=0.02。这些参考值都是可变的,但其变化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

3.3实验结果的解析根据文献[18]中的结果,蚁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盲均衡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盲均衡算法在普通信道与典型电话信道中的收敛曲线进行了比较,如图1和图2所示。该曲线是经过了10次仿真实验后的平均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普通信道中蚁群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盲均衡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盲均衡都能达到快速收敛的效果,收敛后的均方误差没有遗传算法的稳定,收敛速度明显高于普通神经网络盲均衡算法。在典型电话信道中蚁群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盲均衡收敛速度高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结果,体现了蚁群算法的优势。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在普通信道与典型电话信道中各算法的误码率比较曲线。可以看出,蚁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盲均衡算法具有较低的误码率。由于学生对程序的改进方式略有不同或参数设置不同,以及迭代和实验次数的不同,实验结果会有所差异,如在正常收敛范围内均可认定实验的正确性。本实验设计内容意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分析,并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盲均衡算法相比较,使学生更能理解优化算法的优势所在。

4结语

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丰富实验内容,优化课程设置,还可以促进成果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将所学用到实处,深切感受所学如何所用,同时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推动科研的进程,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师生都有极强的推动作用。而且消除了学生的迷茫,对今后的学习深造或参加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对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耿艳香 张立毅 徐文超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科研成果论文:科研成果宣传情况报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学校在加强教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需要引进外面的一些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教科研成果,也需要将本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予以推广应用,来营造学校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科研兴校”的品位。现将我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介绍如下:

一.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1.召开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

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每学期开一次。研讨会的举行,采取分组学习方式(如分文理科组),在研讨会上,先让获得课题或论文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要求着重介绍自己的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介绍时不照论文原稿读,而辅之以讲解,并有时间限制,然后围绕着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体会,分组展开研讨,着重谈自己对教科研成果的体会,说说哪些做法值得自己借鉴,哪些做法值得商榷,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议。研讨时有记录人做好研讨情况汇总,并由代表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汇报。这种做法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使教科研成果深入人心,使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2.借助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成果。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计划,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空课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分时段;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方法: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3)实施“蓝青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的奋斗目标,每个学年都为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举行隆重的新老教师结对仪式。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期末,学校组织首席教师从课堂教学、听课、汇报课、教学成绩、获奖及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核。

3.每年召开一次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

我校把召开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年召开一次,由教科室直接负责。对于在推广会上交流、推广的课题成果和获奖发表的论文,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筛选。做到先布置,认真准备,印好交流材料,人手一册。同时,学校还举行课题成果汇报课。就是让取得教科研成果的教师上成果实践课(指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的成果),一般把上课放在开会之前进行,那些能充分体现教师教科研成效,又能结合课堂教学得以展示的课题实践课,是教科研成果推广最有效的见证。

4.创办校刊、宣传栏,宣传推广教科研成果。

校刊和宣传栏是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的主阵地,是学校教科研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校正着手创办校刊,内容包括一些固定栏目:如(1)学校教科研活动信息报道;(2)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论文选登;(3)教师在报刊上发表或在上一级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选登;(4)本校师生作品选。也设一些不固定栏目,如(1)外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科研成果选登;(2)上级教育政策法规或学校规章制度选登;(3)教育教学热点问题探讨等。

二.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让教科研成果走出校门。

1.与西苑中学实行连锁办学。在教学上,两校规定各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交流。公开课,两校教师互听互评;新教师汇报课,由两校的评委一起听课、打分、评课。这一崭新的办学模式,实现了名校带新校、两校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发展目标,开创了金华教育领域的先河。近两年的连锁办学,使南苑中学的教育教学稳步朝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实”的方向发展,使西苑中学快速步入正轨,校园环境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本质性的变化。

2.经常与上级教科研部门保持联系,争取教科研工作的指导。积极参加教研片区活动,认真承担活动任务。如婺城区、金东区、开发区的语文、数学、自然、英语等学科教研活动,多次争取到我校举行。从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开展、优质课展示等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如年2月,金华教育学院政史专业学生在我校实习;10月,浙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学会会员来校进行教学研讨;11月,徐霞老师到金华四中参加新教材课型展示暨经验介绍活动;12月,金玉石校长应邀参加省教育学会“适应新时代、创建特色学校”研讨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同月,金华教育学院校长提高班45位校长来校参观学习,等。

3.与兄弟学校教科室经常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如年3月,金华江南五校课改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不定期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进行教育实验工作指导。同时经常走出去或者通过网络,学习人家的教科研经验,以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着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健康发展。

4.通过报刊,推广成果。

通过报刊,推广教科研成果是我校教科研建设的重要一环。教师将成果写成论文,通过投稿,发表到省市或国家级刊物上,教科研成果推广范围广,其价值也逐级升高。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已达近百篇。

5.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科研主页进行学习指导和交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起到宣传推广的积极作用。

科研成果论文:老师学期科研成果之以研导教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谈及新学期的教科研设想,我们会坚持自己的做法,那就是:以研导教,以教促研。

在x中学,老师们对教科研不再陌生,因为x中学的教科研就是解决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学期伊始,展望前面的教科研之路,老师们对自己,对学校都充满了信心。作为学校教科室成员,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前提下,为实现“培名师,育优生,出高质,创名校”战略,我们将落实“以研导教,以教促研”,具体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我们知道,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同样的道理,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学校的生命。因此,学校的教科研,必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科研,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我们将进一步作如下努力。

首先,教科研课题的选择要体现教育教学。新学期第1——2周的时间,可以让老师们提出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再由学校科教室将老师们的困惑和问题汇总,并结合区教科室规划的教科研选题拟好科研专题,交学校各教研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探究专题,来明确新学期学校各教研组的教科研任务。这样教科研课题的选择更切近教育教学实际,且课题是由教师们自己选择的,那老师们对教科研课题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

其次,是课题研究过程不脱离教育教学。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出来的成果,才会对教育教学有真正的指导价值。否则,会误人子弟。事实上,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哪怕是对同一课题的研究,不同的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将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并推广,就可以使各学科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以研导教吧。

“两个基本点”,是指课堂观察和案例研究。

教科研要深入学生,深入课堂。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课堂,我们的教科研将是纸上谈兵,没有多大的价值。课堂观察在我们学校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本学期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课堂观察的落实。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我们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方法与行动的结合,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教师在实践中参与课堂观察要经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环节,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而课堂观察的意义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像这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教科研才更有生命力。

案例研究是教师记录耳闻目睹的教育教学个案,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再是个人行为,应有同伴的参与。这样分析更透彻,研究更深入。老师们从分析研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能有所感悟。用这些感悟再去指导教育教学,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老师们从自己的亲身感悟中学习,比从其它任何方面学习都要来得快,来得真切,且更具有实效。

教研过程实际上是教育教学的设想与尝试,在这些设想与尝试的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总会有这样与那样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调整预设,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出高质的目标,这是我们应作的努力。

除此之外,教科研对常规工作也不能放松。常规常抓,常抓常新,那么我们就离工作目标不远了。

具体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九月份:

1、各教研组召开教师会,了解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需要。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拟定教科研课题。

3、课题交学校审核后,反馈到各教研组,并告知全体教师。

4、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教科研讲座。

十月份:

1、配合学校的各级各类竞赛,再竞赛中推动教科研进一步发展。

2、收集教师课堂观察的材料和案例。

3、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参加会议,共同分析研究堂观察的材料和案例。

4、会后要求教科研成员上交一篇感悟材料。

十一月份:

1、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探讨老师们上交的感悟材料。

2、课题专题研讨。邀请专家作材料写作培训讲座

3、对材料作修改、补充、完善。

十二月份:

1、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对教科研专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审查修改后的材料。

2011年元月份:

1、整理教科室各类课题材料,对课题研究研究进展情况分类汇总。

2、教师在全校交流一学期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3.完成教科研工作总结。

科研成果论文: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档案数据分析

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分科研项目、论文、著作、作品和专利类别,对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08-2015年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统计与梳理,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了学校近8年的科研成果,便于学校充分掌握其科研现状,为学校制定科研发展规划、制定科研政策提供有效依据。文中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成果登记档案,纳入统计的均为第一作者或独著署名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成果。

12008-2015年学校科研成果基本情况

1.1成果数量和科研人员数量

2008-2015年学校有档案记录的科研成果共计1577项,参与科研的人员累计648人。具体的科研成果数量和科研人员数量年度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学校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基本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近三年,科研成果数量增长迅速,2015年成果数量是2008年的3.68倍:一方面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逐步重视科研工作,2012年成立了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科研政策措施,如科研奖励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有效调动了教师科研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规模化发展,教师规模扩大,到达年限需要晋升职称的青年教师数量增加,有限的职数增加了职称评审的竞争压力,客观上也调动了教师科研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成果数量相较于2009年有一个回落,诸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这一现象:2010年学校集中力量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全校教职工全力投入申报工作;科研工作具有周期性,科研成果的出版具有滞后性。

1.2科研项目情况

2008-2015年学校获得立项的纵向科研项目共1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包括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省级各类项目97项,市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19项,总研究经费818万余元。具体的纵向科研项目年度立项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数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0年相较2009年立项数减少,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新增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申报,学校有4项课题获得立项,之后两年该课题没有组织申报;2013年立项数达到顶峰,之后有所回落,2013年学校组织了第一批校级课题的申报,资助了19项课题研究。

1.3和书籍出版情况

2008-2015年学校共1101篇,其中核心期刊26篇,出版各类书籍75部,其中教材62部。具体的和书籍出版年度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我可以看出,2008-2013年数保持平稳,稍有增长,2013-2015年数迅速增加,这与学校成果数量增长趋势保持一致:学校一系列科研激励政策,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提高,更直观地通过呈现出来,论文占据成果总量的69.8%。书籍出版平稳增长,2009年、2014年数量高于相邻年度:出版的书籍中教材占82.7%,教材的更新、修订有一定的周期性,这两个年度是学校教材集中修订、出版的时间。

1.4艺术作品获奖和专利情况

2008-2015年学校教师参加由各级政府和美协、文联等主办的展览获奖的作品共245项,取得专利37项。具体的作品获奖和专利年度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艺术作品获奖数量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趋势:一是作品创作需要一定的积累,具有周期性;二是各级展览分布不均衡,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2011年学校实现了专利零的突破,2015年获得授权的专利迅速增加至31项,但2014年没有专利:一是学校日益重视社会技术服务,将专利纳入科研奖励、职称评审范畴,鼓励教师申请专利;二是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需要较长的时间,就出现了从2014年的零项到2015年31项井喷式发展这一现象。

2存在的不足

一是科研人员方面:学校近几年发展迅速,教师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已有专任教师400多人,但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仅122人,多集中为当年或次年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二是科研项目方面:省厅级项目多,高级别项目难有突破,校级课题有待稳定。在省厅级项目中,立项单位集中在教育厅,社科系统、科技厅、文化厅等部门的项目较少。三是科研论文方面:随着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提高,论文数量大幅度增加,但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近8年发表的1101篇论文中,核心论文仅占2.36%,如何改变唯数量论英雄的局面,引导教师潜心开展研究,确保科研成果具有代表性、创新性,构建标志性成果评价体系是科研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四是科研管理方面: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起步晚,对科研的重视性不够,科研实力较弱。近年来,为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有效提升了教师科研积极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基本保持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表现为论文基本为独著,项目多是主持人一人完成,没有团队导致竞争力弱,高级别项目和奖项拿不下来;科研成果的转化力较低,教师社会技术服务没有很好的纳入学校管理。

3建议

一是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学校应加强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合作,引进高级别人才,这是提升科研实力的重要途径;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在新进人才时,注重专业的连续型、发展性。二是健全科研政策和计划:在已有科研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根据艺术类高职教育的特点,明确近期、远期科研目标,引进专业学术带头人,形成科研梯队,确定研究课题,连续滚动支持,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落实考核制度,切实将科研业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中层干部考核、部门考核,形成竞争机制;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引导教师面对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根据艺术类高职教育的特点,建立柔性的评价管理机制,对基础理论型人才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分类评价,将项目、论文、著作、艺术作品、专利、社会科技服务、学术交流等多项定量和定性指标纳入评价标准。三是优化科研环境: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将科研与教学同等对待,教学科研两手抓;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科研平台,培养科研队伍,改善科研硬件软件条件,为教师申报各级各类项目提供便利条件;就学校重点专业和专业群设立专项科研经费,鼓励标志性成果的产出,形成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良好局面。

作者:包文婷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科研成果论文:科研成果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美术院校教育中长期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求。因此本文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入手,旨在更好的将学术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达到教学牵引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形成教学、科研、教学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美术院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学;科研

邓小平同志指出:院校的任务,“一是教学,二是科研”。美术院校既是科学研究的前沿力量,又是中坚力量。只有逐步增加科学研究的比重,认真搞好科学研究,才能把美术院校建设成为既是教学的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美术院校的职能、任务与教学对象,都客观地要求我们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多出成果,多出艺术人才.

一、科研与美术教学的关系

对于一名大学的美术导师而言,应具备系统的美术、教育理论知识及过硬的专业技能,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工作中,教学和科研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这两个内容的协调和平衡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综合来看,教学和科研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看出,教学和科研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但是同时在一些方面又是相对统一的。首先,从对立面来看,不可否认的是,教学和科研是存在冲突的,教学目的和科研目的具有明显的不同。对于教学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进行知识的传输,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科研则是对知识的创新与创造;从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方面来看,教学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道德、人格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但是在科研方面则主要侧重对知识的创造性和智力的高要求,对表达能力、口才等方面要求较低;最后从时间上来看,因为一个教师的精力是固定并且有限的,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自然会减少科研方面的投入,从而影响到科研成果的质量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反之也是如此,因此处理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可以得到的结论则是教学与科研是相对统一的,同样从目的角度来看,教学和科研的目的虽然在细微的方面有一定的冲突,但是在大的方向上都是以推动社会发展为共同目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可以说二者是统一的。另外在长远的影响上来看,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对于教学而言,首先,科研的创新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是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深化的基础,并且能够将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多元化,从而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教学对科研也是有促进作用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出优秀的人才,而优秀的人才同时也是在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总结也会深化科研的内容。对于个人而言,教学是果,科研是根,所以要真正做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和谐就需要不断研究教学手段和内容,避免出现教学的空洞,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同时要想得到优秀的教学成果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奠定好根基才能够更好的结出教育的果实。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和科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在我们具体的工作和考核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工作性质来进行权衡。对于一位高校的美术教学和科研工作者而言,科研重于教学的方式更为适合。因为大学生对于教师的学术水平要求更高,相对而言对于教师的表达和口才能力则要求较低。所以对于一位高校教师而言,保障更高的教学质量需要以学术质量为基础,尤其对于大学的美术教学而言,科研不可忽视,没有科研学校就难以出现名师。

二、美术教学中应用科研成果对美术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与教育不是单纯的对立或者互不相关,从大量的科研成果实践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应用”、“推广”、“转化”,是关于科研成果的三个重要的推广方式,虽然在一些理论书籍中没有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的解释和分类,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具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应用”是指的科研成果被一些相关人员的小范围使用,使用范围相对较小。“推广”则具有更大的范围,主要是指某些成果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范围小的情况下不能算作推广,只能算是应用。例如在农业方面有的科研学者表示,当某项科研成果推广的覆盖面应达到适宜推广面积的15%以上方可称之为推广。在美术科研方面也是如此。“转化”则是在应用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了理论向成果的转变,将效益转变为现实。这三个概念都包含了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本文针对科研成果的应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选择一些对学生专业发展有利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是运用一些科研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终提高美术的教学质量,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人才。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科研成果的应用对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应用科研成果有利于美术专业学生观念的更新

观念的更新是美术专业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然而,现行的美术教材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我国现在发行的美术教材,大都存在内容陈旧落后,缺乏时代性,国际性和最新的艺术思想与学术信息等问题。如果美术教学仍然根据教材照本宣科,不能把那些新的科研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像井底之蛙一样眼界狭窄,这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重点,有选择性地把最新、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中来,不断摈弃陈旧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使新的、先进的理念内化为美术学生的专业素质,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2、应用教育科研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现在我国大部分中等本科院校的教学都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教师缺乏科研能力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教师缺乏科研能力,他们不能将新近的教育科研成果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中。结果事倍功半,成效不大,使教学工作很难提高到更高一层的水平。如果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就能批判性地选择和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在教学进程中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促使他们向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3、应用科研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科研成果,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学生出现读死书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科研成果,还可以通过借鉴性的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思考,通过课题的自主选择和调查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最终保障教学质量。

三、科研成果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如果将科研和教学进行形象的比喻,那么可以联想到车的两个轮子,科研和教学作为两个轮子承担着整辆车的运行,而车轴则是结合与运用,只有通过结合与运用才能够实现教学成果的充实,教学课堂的优化,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与运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1、运用科研成果,既要“遵书”又要“求新”

科研成果的运用首先要做到的是“遵书”,所谓“遵书”就是紧扣教学大纲,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讲授。但是,同时科研成果运用到美术教学工作中还要“求新”,所谓“求新”就是在现有的课堂内容和教学基础上不断的深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对于教师而言,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工具。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获取知识的媒介。“遵书”能够将教材精华内容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求新”则能够紧随社会动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补充到课堂上,避免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书上的成果固然是精华,但新的科研成果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教材的观点,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学术研究的观点介绍,从而扩大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创新,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科研成果,要概括精辟

科研成果的运用必须在进行总结和研究之后才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讲授,高于现用教材并且成熟的科研成果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科研成果的新。所以在科研成果的运用过程中要注重科研内容的精辟概括,保障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让学生受到启发,引起学生的思考。

3、科研成果的运用必须恰当

如果将科研成果的恰当运用比喻为一部电影中的插曲,那么插曲的应用得当可以让整个电影水平升华,推动剧情的发展,反之则会成为败笔。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就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正确的运用。首先,科研成果的应用必须扣紧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科研成果的内容进行大量的积累和筛选,从而抓住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科研成果的运用终究只是辅助,不能够喧宾夺主,必须有个范围的保障,以教材为基本点,相互配合,避免将课堂做成学术讨论会。所以科研成果的运用必须把握好度。

4、运用科研成果,要巧妙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研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不能随心所欲、临堂应付。这就要求科研成果的运用必须是符合基本的教学要求。教学的目标和大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科研成果的运用必须与之配合,运用到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更适合都需要进行斟酌,不能再课堂上信马由缰。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综合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全局结构,采取科学安排,将科研成果的理论渗入到教学课堂中去,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科研成果的运用要注重一个活字,通过准确生动的插入和讲解让学生更多的思考。除此之外,学生参加科研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来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业余时间的研究活动来更好的得出学术价值高的科研成果。对于教师而言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在美术院校的教育中,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通过科研和教学的有机权衡来实现科研兴教的目标,真正的将教学科研提到办学的中心上来,以教学目标来引导科研,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真正形成一个教学和科研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学校的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吴秋萍 胡博 单位: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科研成果论文: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摘要: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使科研管理工作实现动态实时跟踪,提高科研管理效率,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设计目标、功能模块,探讨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为使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ASP;SQL数据库

随着院校科研实力日益增强,我院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迅速增长,科研管理部门针对论文及成果的管理难度加大,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思维、管理方法、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为适应自身发展的需求,以院校科研管理为应用背景,纷纷采购或者自主研发符合院校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科研项目和论文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科研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对科研项目实施流程监控,已成为各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1目前我院教师科研成果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科研信息收集管理人工操作,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

以往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论文、申报文件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科研信息的处理是通过人工统计、查询来进行,工作量大,容易出错,运做的效率低下。若能通过科研管理软件,发挥计算机管理、网络共享的优势,将会及时、准确、有效的进行学院科研情况的处理,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1.2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成果经常处于沉淀状态,成果利用难展示少

教师科研论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信息资源,学校管理部门忽略了对本校教师科研成果完整性、连续性的收集和管理,缺乏对科研成果的宣传和开发利用,广大师生不了解教师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只有在需要时,例如教师进行职称评比的时候,或者进行国家级和省级自然基金申请时,或者当学校向上级统计汇报科研成果时,才会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集中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院科研水平的提高。

1.3科研项目流程管理资料不健全,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在此次研究项目之前,我院教师科研成果管理还没有统一规范;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项目申报、项目中期管理、项目结题、科研成果登记等流程管理资料部分缺失,而科研项目这些连贯又交错的业务流程都是密切关联的,致使所收集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为提高系统设计水平,我们在项目初期走访了兄弟院校后了解到,在具体管理中,大部分学校的科研成果由科研部门统计收集,有的由院系资料室负责统计收集,也有些学校是图书馆作为专题负责统计收集。各校数据库建设标准各异,用户检索语言、检索界面、数据的标引、分编、检索点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建设和质量控制规范。考虑到建设教师全文数据库的难度和工作量很大,可以先期实施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等到累积一定的经验后将全文数据库检索和展示作为以后的研究目标,所以我们拟建立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本系统对本校教师科研成果进行管理,为专任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教科研工作衡量标准和有效的考评依据,立足系统具体实施应用,进行系统实践的探索,为其他院校建设本校成果库提供借鉴和参考。

2系统分析及设计实施

2.1教师科研成果的范围

教师的科研成果类型主要有:专著、专利、论文集、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精品课程与试点专业、教师获奖、指导学生竞赛、参展作品及其它成果等。

2.2系统功能设计及模块结构

2.2.1系统功能设计原则

在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以技术适用、系统实用、结构合理、运行可靠稳定、低成本、低维护量作为基本建设原则,遵循阶段开发原则,将整个工作划分为多个目标和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目的、步骤和要求;在实际开发中,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结合,充分考虑系统的容量及功能的扩充,具有与其他应用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能力;后期运行中,充分考量服务器安全、数据的备份和安全访问机制,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升级和维护费用。

2.2.2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工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模块”“,科研管理工作模块”和“科研人员(教师)模块”三部分组成“。系统管理员模块”用于科研人员创建及用户权限分配“,科研管理工作模块”用于进行科研成果申报及审核、科研文档管理、科研成果跟踪、科研经费管理、信息查询统计“,科研人员(教师)模块”用于进行各类科研成果的登记、信息变更、统计查询。

2.2.3系统结构及功能

1)用户权限管理:为了保证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建立用户、角色和权限数据库表,按角色不同享有不同的权利,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限,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策略,用户可以访问而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2).查询统计系统:应当建立不同的搜索机制,可以对不同信息项目进行搜索。科研成果信息项目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来源单位、项目审核状态、项目组成员、课题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项目备注信息等。可以按照多种条件进行搜索,例如科研项目状态为正在申报,还是通过审核后的状态。系统中进行查询时,可依据不同的用途加载查询项,多维度显示不同的检索结果:可以按成果题名,主题/关键词,著者,著者部门,所属学科,出版/发表/结题时间,成果出处,获奖时间,基金资助等检索点来查询。查询输出功能,还应根据查询项统计结果,具备输出各种报表的功能,以方便统计某一年或月的所有成果量或某学科、某专业及某课题的成果量,方便统计历年来本校全部科研人员或者某部门教师所发表的科研成果篇数、专著专利数据等。3)项目类别管理:将不同类的科研项目划分不同的项目种类。4)项目流程管理: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审批管理、项目结题管理5)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6)系统帮助

3数据库设计

通过分析,本系统需要输入的数据如下:1)学院:包括学院编号,学院名称。2)行政机关:单位名称,单位地址。3)系:系名称,学院编号,联系电话。4)教职员工:职工编号,姓名,系名称,单位名称,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籍贯,毕业院校,联系电话。5)科研活动的信息:承担课题,发明专利,撰写论文,创作著作。6)科研项目的信息:课题(立项,鉴定,获奖),专利,论文,著作。7)课题:课题编号,课题名称,承担单位,合作单位。8)专利:专利号,专利名称,授予时间,主持人,人员,专利类型。9)论文:论文名称,主编,副主编,出版刊物名称,刊号,刊物级别。10)著作: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职工编号,姓名,著作类别。11)课题立项:立项编号,课题编号,课题来源,参与人员,职工编号。12)课题鉴定:鉴定编号,课题编号,成果等级,参与人员,职工编号。13)课题获奖:获奖编号,课题编号,获奖级别,姓名,职工编号。我们在SQL数据库设计阶段,根据系统的需求情况设计了若干个数据库表,如项目信息表,个人信息表,学院信息表、项目申报管理表、项目申报批次管理表、表等,并设置了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力求满足实际使用中各种多变的需求。

4系统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进行设计,由客户端(IE浏览器)、WEB服务器(Windows2003Server+IIS)和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5)组成。采用ASP(ActiveServerPage)、VBScript、Dreamweaver等软件作为开发工具。

5系统运行效果及存在问题

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服务于科研管理人员,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的有效管理,及时地将教师所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奖项、科研项目流程信息等内容进行数据库存档管理,能够做到对科研活动从申报到结题的全程跟踪,为教师和学校管理层提供界面美观一致的科研信息查询和统计平台,既能实现对科研活动的高效管理和控制,又能够为高校对院系的评价以及院系对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避免职称评定中一些虚假信息的负面影响,满足学院的决策者对科研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需要。系统采用ASP架构分层明确、便于扩展和复用,采用B/S架构,系统安装部署和后期维护简单,采用IE浏览器访问,界面相对统一,缩短了软件的学习培训时间,便于科研人员使用。经过近三个月的运行,系统发生故障或者错误的概率在预定范围内。由于采用B/S模式开发,难免会出现一些兼容性或者服务组件的可用性等问题,这些通过我们的协调和努力基本能够得到解决。

目前,我院正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教师科研管理系统为“数字化校园”的一部分,需要和教务管理系统、办公OA、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邮件服务器等系统整合为一体,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使各个子系统兼容,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建立数据中心,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使业务数据同步兼容,将在随后继续努力解决。

作者:赵蕊荣 王文通 张 骞 马晓荣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成果论文:科研成果价值评价企业激励体系实施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创新能力激励指标的选择、样本与数据来源;数据分析;结论与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企业是最能了解市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主体、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指标确定和说明、企业内部激励因子、企业创新程度指标、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一般可分为四大类、采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析方法、企业投入的R&D经费直接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在R&D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主要经济产出指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有待提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等,具体请详见。

企业是最能了解市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主体,能够有效地把握自主创新的方向,在技术创新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为使自主创新的技术、产品等成果符合社会需要,企业本身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将投入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而收回研发成本,并取得收益,以此体现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因此,科技成果产出的价值则成为评价企业激励机制实施效果的最直接要素。

一,企业创新能力激励指标的选择、样本与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将研究时间界定为2002—2008年之间,以样本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研究其历年来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过程中收集了评价期内相关的数据资料。

2,指标确定和说明

(1)企业内部激励因子

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体现在创新资源的投入上。创新资源投入包括两个部分:资金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资金的投入主要是投入到R&D活动中的资金。而人力资源的投入主要可以用企业科技人员及全体员工的平均工资指数来计量。因此,本文选取企业R&D投入、企业R&D人员、平均工资指数这三项指标代表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见表1。

(2)企业创新程度指标

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创新投入指标、创新环境指标、创新资源指标和创新程度指标。其中企业创新程度指标最能直观评价大中型企业投入资源的成果,因此选取企业高技术产品工业产值、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年末从业人员数等五个指标,包含了技术创新的深度和创新的广度。其历年数据见表2。

二,数据分析

采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析方法。使用SPSS14.0forWindows统计软件中的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计算功能,对表1的企业内部激励因子和表2的企业创新程度指标的数据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如下:

从表3中的相关系数数值可以看出,在检验年度内企业R&D投入与评价创新程度五个指标均呈正相关,并且相关系数均达到0.900以上,相关程度很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体现出企业投入的R&D经费直接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到其自身的经营成果,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业绩。

企业连续五年的R&D从业人员数成增加趋势,并与评价创新程度五个指标有很高的相关程度,其相关系数均超过0.900。从这一程度上说明大中型企业R&D从业人员的递增会直接引起产品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导致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加大,使得企业总体销售收入呈现良好增长趋势。

在检验年度内的企业平均工资指数和创新程度五个指标的仍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明显小于企业R&D经费的投入和R&D从业人员与创新的相关程度,pearson值均低于0.900,该检验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提高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指数,使其与企业的科技资源和人力的投入成正比,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

三,结论与建议

1.企业在R&D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企业R&D资金来源以政府资助和企业投资为主。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企业R&D资金中来自政府资金813.5亿元,企业资金545.3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7.3%、9.0%,同时国外资金和其他来源的资金261.7亿元,增长10.9%。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R&D活动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家财政的资助。近年来,企业R&D经费的来源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政府对R&D的资助保持在50%—60%,企业的投资超过三分之一。从R&D强度来看,2008年,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13%,也高于上年的1.09%,说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对自主创新给予了很大关注,创新投入强度不断增加。体现了在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已经逐渐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的趋势。

2.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

2007年我国的R&D经费总额实现高速增长,跃升至世界第五位。2008年,我国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源总量继续增长,全社会投入科技活动和R&D活动的人力数量达到历史新高。2008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0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0万人,增长10.5%,与全国对科技资金的投入成同比例增长。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约为1800万人,比2006年增长12.5%。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08》,我国本科级以上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赶上美国。仅2007年我国R&D人员占科技人员的38.20%,而在为企业服务的R&D人员就占全国R&D从业人员的49.42%。直观的数据显示出,目前国家对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以及企业无论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上都认识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是当务之急。

3.主要经济产出指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根据2008年的数据统计,全国大中型企业全年营业总收入突破了5万亿元大关,达到5.93亿万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071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6.8%和25.8%。其中新产品的销售收入1.25万亿元,占总收入的22.78%,比2007年增长2.0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9736亿元,实现净利润3159.3亿元,上缴税额2614.1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495.2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964.2亿美元,出口创汇1728.1亿美元。与200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增加14.42%、10.48%、4%、16.04%。均实现了企业经济实力的稳定增长。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4.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有待提高

以2002年为基准的连续六年职工工资平均指数虽然有所提升,但增长速度缓慢,只有2008年有显著提升,但排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外仍旧增长较慢。可见企业在科技经费投入中对研究人员的薪酬激励没有与科技人员增长达到同步,这样会导致科研人员甚至普通员工不能实现个人满足,从而降低创新效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该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力资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针对员工的激励对于企业经营业绩至关重要。激励机制的根本作用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乃至决定企业自主创新的成败,对有创新精神的高管层、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实行薪酬、绩效、福利以及自我发展的激励措施,以保证创新的有效进行,进而全方面提高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制定和执行激励机制的目标。激励机制将企业远景目标转化为具体行为,结合国家为企业提供的直接人力财力支持和间接的政策扶持,以及企业内部的动力,朝着组织所期待的目标做出持久努力。反之,自主创新能力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和竞争地位的提升,企业拥有了收益权、支配权,才能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注入资金,承担风险,为激励机制能够在企业内部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直接动力,同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科研成果论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分析论文

一造成各种成果转化低下的原因

1.1高校科研成果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要

科研成果本身的先进性、创造性、成熟度、可操作性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1]首先,很多高等院校立项的初衷就偏离了为社会服务的方向,立项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评职称、涨工资、买房子等个人利益,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缺乏深刻认识,由此导致了立项的意义偏离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再者,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办学模式和研究模式的惯性所致,一部分从事科研人员在研究选题时,只注意文献的检索,专为学术而研究,成果远离市场需求,远离市场。在高校,许多教师和学生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是这些想法和实践得出的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市场才是关键,科研成果需要十分契合市场的需求,有突出的竞争优势才能够吸引投资,得以转化,但是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在这些方面往往很难完全符合市场的要求,从而很难将投资者的目光吸引过来。

1.2企业的科研水平对高校的科研成果也严重的不适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创新和进步的主力军,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可记得创新在企业中的作用,为了节省资金企业往往和乖哦等学校进行合作,利用高的那个学校的科研力量来增强企业的科研能力。但是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高校的科技成果,最后必须通过企业的行为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一方面企业需要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高校也有许多这方面科研成果,但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对高等学校科研情况的深入了解,特别企业是对高等学校科研运行机制了解的更少,对高校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知之甚少,另一方面高校对企业的科技成果需求不甚了解,所以二者很难结合到一起。另外,一些企业热忠于所谓的“概念”炒作,不愿意真正投资于高新技术,致使许多高新技术的转化中途夭折。

成果考核制度缺陷。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品化缺乏明确的计划和指标要求,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软约束。大多数高校管理部门仍按教学机制运行,科技系统的结构格局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只重评估研究前期理论成果,不重评估后期成果社会效益,科技成果主要*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评估”,而不是按照成果的市场转化前景和可能效益来评估。

1.4资金的缺失使许多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在我国,从课题研究到实验室成果的研究经费,大都是由高等院校自己组织或者通过国家科技项目拨款或自筹资金投入的,[2]虽然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对高校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中的所占比例还明显偏低。资金上的欠缺使得某些高等院校,虽然有好项目,也有好的人才,就是缺乏资金和设备导致项目流产,或者进度缓慢,或者虽然已经取得成果,但是缺乏推广,形成不了生产力。因此,许多科研成果实际上成了放在保险柜里的一纸空文,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增强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手段

2.1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制度

最大程度地减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是否入选的干预,关键是要在科研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科研项目“同行评审”机制。科研项目的评审人员,必须是科研和学术同行,对评审项目拥有足够的前沿知识,而不宜采用如候选人的职务、职称、资历、学术组织成员等与专业水平无关的标准。同时,要坚持利益相关时的回避原则,凡是评审者的个人利益会影响评审结果,或评审结果会影响评审者个人利益的,都应当实行回避,尤其要防止朋友、同学、学生、导师、同事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评审”。最后,还要保证项目评审人员对评审对象做出独立评审,评审机构在综合所有评审人员的意见后,再得出最终评审结果。

2.2高等院校的科研立项要面向市场

要加强高等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高校科研人员积极从事技术发明,并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等形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开展科技创新的同时,不断为社会提供经过严格科研训练的各类专业化人才。为了促进科研成果推广的顺利进行,要多方面采取措施。要面向市场需要,加强立项的审查工作;要积极采取那些技术开发与推扩使用紧密结合的组织形式;要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技术转让或入股;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要面向广大企业的技术改造,采用新的技术成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形成显示生产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3增加科研投入

科研的基础是科技经费的投入,高等学校要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尤其重点学科、重点项目的投入,使之有充足的资金组织精兵干将,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各种试验设备,高校财务部门应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决策,协助院领导和各部门认真规划,加强预算的科学性性、可信赖性,尽量通过项目申报等方式来争取财政拨款。[3]为科研创造最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要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建立起专业的科研成果推广人或者借助社会上专业的科研成果中介人,最大程度的利用社会资源,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不仅会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回的资金又可以反过来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形成良好的资金循环链。再者,科研投入不单单是学校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情,事实上在中国主要是考政府的投入,政府要在资金安排上把对学校的投入放在最顶端,把科研投入作为重点,政府还要努力的做高等学校和企业的“媒人”,努力促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4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其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要注重和技术需求方或潜在技术需求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地沟通和交流,注意把研发人员、技术需求者以及投资机构、社会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都吸引到统一的平台中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科技成果的评估、检测、包装和推广。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条件,这需要政府牵头,吸纳企业、高校、市场和技术中介等组织参与并使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各相关方需要协调利益关系,分担风险,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条件建设。

总之,基于高等院校组织结构与其职能上的独特性,要将我国传统上以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塑造成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机构,就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科研成果论文:科研成果评价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近年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不断加大,公众对投资回报的期望值也日益增高,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的投入进行严格管理,并以强有力的手段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与结进行绩效评估,以提高研究的质量、效益和效率。对国内外科研评价体系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以期对管理部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1科研成果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科研成果即科研人员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研究,采用不同形式所表达出来的研究结果,如论文、著作、专利、标准、品种、产品、图纸等。科研成果的评价即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此来考察管理部门在资助科学方面的政策及相关措施,审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证明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成就,向公众展示科学研究的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教兴国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各级政府及高校都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如何加强科研管理,尤其是如何评价投资效益,成了投资者和科研管理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

1.1为科研管理提供信息

科研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详细地向资助机构报告科研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资助机构常常需要这方面的信息,以考察他们所要投资的对象及其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可以说,评价是获取科研管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

1.2阐述职责及其履行情况

评价是公共部门阐明其责任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部门不仅要让纳税人理解公共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收益,而且,需要通过评价证明它们的资助工作获得了有价值的结果,从而有助于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1.3为科研决策提供建议

评价可以对科研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对科学政策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它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为下一阶段制定科学政策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建议。特别是对期限较长的研究活动,评价对研究决策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它在下一阶段能否获得连续资助依赖于对上一阶段研究绩效的评价。

1.4提高质量与绩效

评价是资助者、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认识其工作质量和绩效的一种机制。通过评价,可以提供成功与失败的有关证据,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向人们揭示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促进研究人员努力使自己的研究符合评价框架内确定的质量标准,从而影响研究人员的行为。由此,评价能提高研究活

动的质量和绩效。

2科研成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在我国高校科研评价经历了大约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评议和计量分析。

2.1评议方法

评议是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相关领域的某一事项进行评价的活动,其评价结果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多采用同行评议,它也是合理判断研究绩效的最基本方法。

由于同行评议是一个主观过程,它依赖于评议者的看法和过去的经验,因此,在这种不完美的环境中,利用同行评议合理判断研究绩效不仅要遵循同行评议的运作机制、过程、方法与程序,而且更应该注重针对具体评价目标与对象,采用适当的评价战略。

2.2计量方法

计量方法可以把复杂现象简化为指标及相关数据,从而可以对研究活动进行数值上的比较。一般而言,有两种类型的计量方法:一是文献计量法。以出版物、出版物的引文和专利、专利的引文为对象;二是经济计量法。主要与资金的测度有关,范围包括从成本/效益分析到R&D经费。

其中文献计量分析在研究评价中的作用是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因为,对于某些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如某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比较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国际合作的规模和特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新技术开发中的作用;学科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尽管“学科同行”能根据自己的专长对它们进行定性评判,但是,这些评判一般都是零散的,而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具有特殊社会和经济目标的研究,经验证明,同行不能对它们做出较圆满的评判。而且,现代科学发展迅速,新的特征不断涌现,即使是科学家,也不能清楚地阐明科学研究的

资源和其他形式的馆藏资源。在成员馆之间实施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机合作编目,特别是发放大学城内各成员馆通用的图书证或读者证和复印优惠等,从而达到成员馆之间各种馆藏资源的共享,为大学城内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高的文献保障水平。

(2)人力资源共享。各成员馆人力资源的积累是不同的,就专业人员而言,不仅是数量和水平层次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专业方向和特长的不同。通过联盟,使各成员馆的专业人员及其他各种人员实施互通有无,调剂使用,从而在整个联盟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3)信息资源共享。这里的信息资源,是指上述馆藏资源以外的,图书馆运行中各种经营管理信息如各种资源提供商信息、价格信息、读者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等。这些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各成员馆自身的运行和经营管理有利。

(4)其他各种物质资源共享。尤其是馆舍和运输工具等,如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展览、联宜、学习等活动时所需馆舍的调剂使用;再如人员和物资运输时所用车辆的调剂使用等。通过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

2.3有利于协同发展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立后,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将各成员馆的发展纳入联盟的总体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建设。首先,各成员馆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采购,扩大整个联盟馆藏的覆盖面,减少资金浪费;其次,对于某些价格昂贵的馆藏资源(特

别是电子资源,如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子图书阅读器,不仅价格贵,而且产品升级快,不定型),小馆无力购买,合各成员馆之力共同购买,大馆节约了资金,小馆也获得了无力购买的资源。

(2)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由联盟统一规划,多渠道组织员工开展继续教育;并集全联盟的力量,将各成员馆的员工合在一起,按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水平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

(3)馆舍和其他物质资源的建设。馆舍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在选址、规模、规划等方面,不仅要和本校的总体规划协调;而且还要和整个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内各成员馆协同发展。除馆舍建设外,其他物质资源的建设,也可纳入联盟的统一规划之内协同发展。

2.4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独特优势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与其他的图书馆联盟相比,至少还有如下独特的优势。

(1)各高校图书馆的地理位置相近而且集中。结成联盟后,各高校师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各成员馆的各种文献资源,有利于读者节约时间和费用。

(2)大学城内各高等院校是按整体规划建设的,其目的是为了各校的公共设施和后勤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各高校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也会随之形成规模效应,这对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和建设非常有利。

(3)我国大学城本身都是近年来的才兴起的。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舍、各种设施和其他资源,有的刚建成不久的;有的还处在拟建或在建之中。因此大学城图书馆的联盟与其他图书馆的联盟相比,可以更具整体性、计划性和科学性。

(4)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对象、开放时间、服务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使联盟更具可操作性。就服务对象而言,都以高校师生为主;就开放时间而言,都有相同的寒假、暑假和作息时间;此外在服务和管理方式也很类似。这是其他图书馆联盟所没有的独特的优势。

3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途径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联盟合同的订立;联盟机构的设置;联盟运行机制的建立等。对此,笔者有以下看法和建议。

3.1联盟的合同应由各高校校长订立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是通过订立合同创办的,但该合同不能由大学城内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订立,因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不同,不是法人实体,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由此订立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所以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合同应由各高校之间,并由各高校校长(法人代表)或受其委托的人出面依法订立。

同时,只有各高校校长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才能保证联盟的有效运行,因为每一个成员馆不仅仅拥有权利,还要承担义务。如每一个成员馆都是各种资源的输出馆;都要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运行;各成员馆之间还要共担一定的风险。

3.2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是大学城内各高校的一种横向联系,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至于该机构是否法人实体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有条件,最好将其办成非赢利性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实体)。董事会由各高校校长组成,当然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由校长(法人代表)全权委托分管图书馆的副校长或图书馆馆长加人董事会。董事会下设执行机构,由该执行机构具体操作,并对董事会负责。须注意,该执行机构宜小不宜大,我国著名的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LS)的专职人员也只有9名。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机构的专职人员应由各种专业人员担任,尤其是首席执行官,应由专业经理人担任。

其实,设立非法人实体的专门机构也不错。当然,有时会不大方便,如每一次集团采购合同的订立,都要由各校盖章签字。

3.3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要使大学城图书馆联盟获得预期的效果,还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首先是制度,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联盟才能有效的运行;其次是流程,特别是要制定各种科学的操作规程,并要严格执行。严格按规程操作很重要,CALLS联机编目,约有90%的重复记录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第三是标准化,由联盟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制定统一的标准,或选用同一标准,以供联盟和各成员馆共同执行。

科研成果论文:论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成果评价的意义

摘要 科研成果评价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有效性如何,是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的关键。通过创新科研管理的手段与方法,构建导向机制的评价体系,净化当前浮澡的学术风气,营造和谐的科研环境。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加强成果的推广应用,来提高社会形象,服务经济建设,增强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评价意义

高职院校应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来服务于社会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高职学院科研工作由其办学定位及层次所决定,其成果评价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现在一些高职院校无论是在院级课题还是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中,应用型的课题大多是以论文的形式结题,有些虽说能做出“样品”或“模型”,但社会是否需要?有无开发应用前景?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果评价体系,不然投入巨额资金的研究课题,最终只能发表几篇档次并不高的论文或只能做出仅能成为教学模具的“成果”,那“产学研”功能就无法实现。因此,迫切需要在高职院校构建教师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1 创新评价体系,形成导向机制

美国教育家斯塔费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开展科研成果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以不断获得完善和发展。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对整合高职院校的科研资源、促进科研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从而使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提升。

建立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科研目标的具体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与导向作用。一方面使全体教师明白质量要求与标准,另一方面通过依据评价指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政策,使教师知道应朝什么方向努力,从而引导教师的科研行为,形成目标导向作用。高职学院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及科研定位,来决定各专业、学科和应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的研究,各专业的教师应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对非专业范畴内的非学术性论文不能计算科研业绩,以防止不讲质量的急功近利倾向, 避免制造过多的学术泡沫,节约有限的科研经费。

2 净化学术风气,营造和谐环境

国家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联合下发的《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科学技术评价应该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激励科技工作者勇于从事原始性创新研究。”在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成果评价,应当看其在本研究领域的实际创新和贡献,而不应简单地看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应看其在“产学研”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不是只看他的文字材料;应看其所在系部科研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而不是看一两个人的“单打独斗”。

客观的科研评价指标是一堆量化了的规章,特别是在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奖励、发明专利等等都能建立数学模型来量化,它在约束与规范个体或集体科研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能够提供一种无人为因素或较少人为因素干扰的客观标准,为教师的职称评定、科研能手评定、专业带头人等荣誉的评定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量化了的评价指标体系,其考核的核心是质量与实绩,关键是公平竞争,这种公平的考核能保证优秀的年轻教师有机会进入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使广大的青年教师感到有盼头、有劲头、有奔头,有利于引进和留住人才,有利于教师队伍特别是年轻骨干教师的稳定,更有利于那些热爱研究的人员可专心搞科研。

3 合理考核教师,构建激励机制

马克思对动力源泉最精辟的概括:“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有关,每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人,都有其自身的需要,并且总是在为满足需要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华中师大张燮教授指出:“人的工作动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在动力、外界压力和目标吸引力。”科研奖励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依靠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目前,存在着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甚至学术腐败,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学术奖励制度与科研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或弊端所造成。事实上,客观科学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发明创造潜能的激发,不仅能够吸引人才,更能够稳定人才,能够激发人才潜能高水平的发挥。反之,在科研成果数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会出现科研水平滑坡、科研道德有所沦丧的情况。

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进行科研业绩评价,必须考虑学校定位和教师实际,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工作业绩和科研工作业绩可以相互比较和换算。避免采用同一标准评价所有科研工作的“一刀切”式的方法,达到质量和数量相统一、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科研业绩。科研量化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奖励惩处等紧密挂钩,通过量化考核,人人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明确今后努力奋斗的方向。通过科研业绩评价,教师的阶段性科研劳动业绩得到认定,同时按照考评结果实施奖惩措施,能激励科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

4 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

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山东大学教授曾繁仁指出:“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学术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与正规化的标志之一。事实证明,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必将对学者和学术工作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对于学术的发展与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科研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经过相关调查,目前在高职院校对教师科研成果质量进行评价的管理制度很少见,通过研究探索以质量考核为主体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使科研管理部门明确学院科研业绩的状态,有利于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和功能发挥,同时也为科研决策提供依据,使科研管理从粗放型的成果统计管理向规范的科研绩效化管理转变。同时,对从事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实行不同的考核办法,使科研业绩考评更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

5 提高社会形象,服务经济建设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指出:“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把应用研究放到重要位置,主动参与创新项目,加强与企业合作。要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提升产学研结合层次和水平,积极构建网络化产学研结合体系,为企业提供更为有力的系统支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是今后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应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实践,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第一线常出现的技术问题,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更新了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将课堂搬到了社会。科研课题研究要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将“产学研”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向公众媒体展示,向社会展现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突出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型研究这个重点,面向生产实践第一线,注重从社会中最热门、最需要的技术、工艺中找项目,使科研来源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受益于地方,成为地方科技创新的助推基地。通过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来改变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看法,最终达到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与地位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