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1 05:21: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创新,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各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就初中美术教学来说,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而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就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以及培养这种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培养美术欣赏能力研究意义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仅传授给学生绘画技巧,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美。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发生改变。学生提高了美术欣赏能力,才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美术这门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符合当今教育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老师和学校过于重视美术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却忽视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对培养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多数初中学校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学生欣赏能力的重要性,没有顺应新课标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初中美术老师的传统教学理念过于深入,仅仅重视对学生的绘画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审美能力的培养。
2.学生自身的素质不足。
由于目前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习惯了娇生惯养,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吃不得苦,缺乏毅力,不能很好地完成初中美术教学活动。此外,初中学生的本身性格特征有一定的缺陷,他们对有趣的学习内容才会有学习兴趣,学习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1.提高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视。
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掌握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全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家长必须了解当今社会形势,支持学校的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初中美术老师也应该努力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一味地追求学生的绘画技巧能力,而应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学生们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得到培养,才会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好。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
2.增加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
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要丰富教学形式,增加一些课外写生活动练习,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体会生活中的美好。课外写生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活动响应了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课外写生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多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品德。学习来源于生活,课外写生活动和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生活中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3.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要想顺利的进行,就应该树立学生先进的社会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三观做指导,美术这一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学才能顺利完成。初中美术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德,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初中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生活中的美好、美术艺术品的美好等来帮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美。
4.丰富初中美术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美术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丰富。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为教学目的,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讲解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图片呈现给大家,并搜集这幅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丰富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初中美术的教学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必须得到改革,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重视到美术学习和生活的紧密相连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总的说来,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是一件艰难的工作,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实际生活的观察能力、想象力等。
作者:侯爱群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一、充分整合网络资源,为教学设计汲取更多营养
网络可以带来海量的信息,可以实现交流的及时性、互动的有效性。网络已经融入了中学美术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借助于这一先进的媒介,丰富和拓展自身教学工作,让美术教学向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我致力于从两个方面着手体现网络资源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或借助于网络资源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设计。教学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工作,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美术教学都有其具体的要求。教师要时刻注重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与资源等方面的更新,切实有效增强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完全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与创新,难度显而易见。此时借助于网络手段,充分浏览他人的经验技巧,能够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完善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浏览一些知名中学的教学网站,了解他们的教学方法模式,以及在线与其他美术教师开展互动交流,这也是增强美术教学设计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我重视在网络中搜集教学的补充信息,例如向学生出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优秀美术作品,从油画、水墨画到雕塑等等。网络资源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影像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加有效辅助教学工作开展,对整个教学而言具有较为明显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了网络手段促进教学的功能。
二、充分整合情感资源,为教学开展激发内在动力
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促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调动他们美术学习的兴趣,对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情感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教师要充分整合教学中的情感资源,使其有效推动教学工作开展。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有效增强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学会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色彩、明暗、线条、造型以及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感悟作品的魅力,投入到艺术的殿堂之中,在感悟其魅力的同时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其次,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掘教学内容自身蕴含的情感因素,从古代艺术成就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不同国家的艺术发展感悟艺术无国界的理念,感悟艺术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瑰宝。这些内容中的情感发掘,可以为学生深入学习美术提供重要的支撑。另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通过正面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学习活动是一项快乐的事,自己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肯定,这种因学习的成功而带来的快乐,将会形成学生最为强劲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整合这些情感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加投入。
三、充分整合载体资源,为教学互动提供有力帮助
中学美术教学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为承接,让学生形成扁平化的学习集体,相互之间讨论分析、研究深入,既能够有效策应教师启发引导活动,也能够开动脑筋、拓展思维,增强教学的互动热烈程度。我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进行了载体的丰富设置。首先,在学习载体设计上注重创新,以小组这一形式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主要单位,安排6人或8人一组,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还安排了牵头的学生。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的布置落实,要求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对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设置了较为科学的组织体系。其次,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合作小组的作用。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学习集体,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出示需要探究的内容之后,要求小组进行合作研究,由小组每一个成员进行共同讨论,针对其中的难点开展研究。这样的合作载体可以在集聚学生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每一位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有效进行分析研究,思维的深入程度、拓展程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另外,我还发挥合作小组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结对。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学生遇到美术学习方面的难点时,教师要进行引导,让小组里面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结成帮助群体,这也是增强教学平衡性、促进整体教学成效提升的有力抓手。
四、充分整合活动资源,为教学深化巩固拓展空间
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成长、观念形成、审美情趣等方面息息相关,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熏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整合各种课外活动资源,让学生既在课堂上学得扎实,又在课外活动得开心,从而为他们的美术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我在教学之余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主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就可以组织他们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拟定计划与进度安排,确定活动内容,有效开展研究活动。我所任教的班级曾经组建了多个兴趣小组,其中印象较为深刻、成效较为显著的是一个班级的雕刻兴趣小组。我在课外进行了技巧的指导,学生兴趣也非常浓厚,学习了篆刻等多种技能,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的学生在毕业多年后还提及这一兴趣小组活动,养成了他们一生的兴趣爱好,可见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还针对部分有志于未来从事美术专业发展的学生进行了专门辅导,针对美术专业考试的项目内容进行强化巩固,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尽可能拓展空间,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充分整合乡土资源,为教学理解掌握丰富素材
各地区在长久的发展中都积淀了丰富的艺术精华,各种美术表现形式成为了美术教师教学中应当充分吸收借鉴和运用的重要素材。结合这些乡土内容,教师可以开展校本课程活动、专题研究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素质化程度。例如本地在蓝印画布、板鹞风筝、邮票设计、木板画等具有显著特征的乡土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学生也非常熟悉这些艺术形式。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专门研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这些乡土教材。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能,并带领大家一起研究这些乡土艺术的操作要点,使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乡土文化与美术教学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美术教学素质化的目标。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发掘,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服务于教学工作。
作者:施静 单位:江苏省通州区金沙中学美术组
由于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相对陈旧,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再加上地域特点、学生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美术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更新农村中学美术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各农村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
有效评价美术课程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还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进而推动美术课程迅速发展。因此,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基础应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客观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和知识情况的同时,还要着重关注学生在美术价值观、学习能力、情感、学习态度方面的表现,以体现评价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合理的评价能使个性特点和自身素质不同的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喜悦感,进而树立学习美术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给出等级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并运用一些带有丰富感情色彩的积极评语辅助评价,不仅如此,还可采取座谈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以肯定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需要改进之处,摒除只求共性和标准答案的评价方法。
二、制定适度、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般来讲,教学目标的主要制定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具有指导性作用,也可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学生制定合适、准确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应当明白,完全依据教材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很难让无任何基础的学生有效理解和学习美术课程知识。同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未从实际出发制定适于农村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效果必定不理想。所以,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适当的教学要求。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促使美术课程教学面向所有学生,以降低相关技能和知识的难度,确保学生不断发展、进步,同时具备成功的体验和挑战能力。如,教师在国画课教学中,切不可要求学生开始就进行专业作画,一定要在让学生体验国画笔墨乐趣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作画要求。第二,选择合适的授课内容。在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灵活选择课程内容,切不可完全照搬课本内容,而是要在紧抓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新的知识点。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其生活环境,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且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其一,改变教育观念,革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防过分灌输知识而使学生局限于教师所授;创新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不讲个性、重视共性的培养目标,不强调标准化、同一性和同步化,以保证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教师应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教书与育人兼顾,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有效实现素质教育。其二,教师提高综合素质,拓展教学眼界。教师只有具备广阔的视野,才能真正成为教育能手。农村中学一些美术教师缺少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很难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锻炼技能、发展兴趣。因此,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强化绘画实践能力,进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其三,结合生活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阶段,因而其非常在意教师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构筑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促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激发创作灵感和创新精神。第二,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的源泉,进而享受美术学习带来的乐趣。第三,因材施教,以分层次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由于中学生的爱好倾向和审美素质各不相同,因而教师要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而让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目标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结语
各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应不断实践、学习和探索,以便更好地应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从其生活实际和兴趣出发,不断探索、设计美术课堂教学过程,同时了解创新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推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稳定发展。
作者:蓝国萍 单位:四川内江市市中区龚家初级中学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由于距今年代久远,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并不了解,甚至无法理解和认同。中学美术课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全面健康的审美观念。
一、传统文化对于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学美术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传播和技能锻炼,更要通过艺术的熏陶砥砺道德品质,完善人格修养,实现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实现这一目标,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闪耀着崇高的人性光辉,胸怀、仁爱、诚信、修身、立志、廉洁、牺牲……这些美德都是传统文化的信仰,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信仰。传统文化对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哲学和艺术的结晶,在中医、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各个领域积淀了无数令人为之倾倒的作品,其形态、功能、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精神状态,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脱离传统文化的积淀空谈艺术修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文化和中学美术教育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关系,是美术学习和创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入更深的艺术境界。
二、当今中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丞待加强
“重知识,轻素养”根深蒂固。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在提升人文素养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重知识,轻素养”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忽视审美感受培养;二是注重美术形式学习,忽视文化低云积累;三是注重美术学科本身,忽视跨学科交流。这种局面下,美术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苍白、难以厚积薄发。因此,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吸取精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积累文化功底,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重洋轻土”一度普遍存在。无庸质疑,当前我国中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重洋轻土”的现象,表现为大量采用西方的美术教学模式,侧重西方美术能力锻炼,比如绘画上过分重视素描、色彩(水粉、水彩、油画“、速写等西方画种教育,忽略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重视这些并无不妥之处,西方的焦点透视、解学、光影素描等能力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妥的是此薄彼、“重洋轻土”。这种情况下,容易使人在文化意识尚且模糊的状态下,盲目追求“中西结合”。追求表面形式,忽视精神内涵,这对培养真正优秀的美术人才并无益处。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我们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拿来”得更理直气壮,避免陷入盲从和消极。
三、中学美术教学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举措
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立一个兼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在各个方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对中学美术教育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优化课程设置上下工夫。
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可以考虑在中学美术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课程的比例,加大跨学科交流的力度,把优秀艺术作品引入课堂,充分利用课程设置的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2.在创新教育模式上下工夫。
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可以让优秀的内容走进课堂,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走进节日风俗、祭祀仪式,有条件的中学还可以鼓励学生呢感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行社会实践,到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地考察接受,了解我们国家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进而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也应相应扩展,发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励的互动教育关系。
3.在搭建交流平台上下功夫。
交流平台是课程教育的延伸和扩展,要结合中学实际,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加强中学之间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学术研讨、课题研究、艺术展示、访问学者等方式,搭建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交流沟通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既强调学习交流,又注重发展创新,让学生在充分贴近吸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创作灵感源泉,探索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我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赶上时展的步伐,植根于当代人们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光彩。中学美术课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全面健康的审美观念。
作者:腾达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教师进修学院
当代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已经意识到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吧:
首先,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这一点的发展正是美术教育在制作创作领域中突飞猛进的结果。说实在话,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其次,便是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之前,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课。教材里面,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的新的天地。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协调色彩,动感地带。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说实话,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你说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中没有透漏出美的含义吗?而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没有音乐的动感在里面吗?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美术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古今中外历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绘画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动感网页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内容。而音乐中除了保留传统的音乐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地方戏剧(包括沪剧、昆剧、越剧、京剧、黄梅戏),世界性舞蹈(有伦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独特、时尚的内容。同时美术与音乐的内容还作了融合,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装的穿着,颜色的搭配。走进大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这些新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见证。
最后就是,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了,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象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认为新世纪下,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应该是:
(一)进一步确立与终身学习,信息化发展相对应的美术教学目标,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美术的生命就在于和社会的接轨,离开了社会生活这片土壤,美术就如一朵枯萎的花朵毫无生气可言。适应社会,就要适应广大人民的口味,生产的产品,创作的绘画作品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甚至它还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落实在美术教育中,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要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二)不应该忽略美术的历史潮流,要注重发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一点中国古老文化的底蕴,并可以向国内甚至国外传播中国的艺术渊源和艺术精髓。贯穿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三)更加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美术的本义就是美好,因此创造美妙的东西、创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中应该贯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本质含义和现实意义。
(四)进一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简单的讲,美术课程中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而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五)注重美术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如音乐、体育)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它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
(六)灵活利用社会教育的设施,进一步普及美术馆、博物馆。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的要比书本看到来得激动、兴奋。因此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
(七)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教材里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所要采取的一些解决方法,并指出现今美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好的发展趋势,并展开一一分析,最后我对此提出,在二十一世纪,美术教材应该有新的突破,并提出它的新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确立目标方向。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法教材教学改革
引言:21世纪,各地的美术教育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方向。回顾20世纪,中国的美术教育领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本着大家对美术教育共同的话题,借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观阅!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使得我国非常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以往的美术课程中导入了有决定性比例的传统美术内容,让学生以美术鉴赏为出发点,从而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固然很重要,但很明显的是,其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中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材内容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教材切忌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接着,还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这是不对的。美术应该注重历史性、民族性,也该注重时代性、世界性。中学的美术教材应该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由于学生比较容易喜爱当代的和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吸收当代和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养,这才是一条符合审美趣味的特征及发展规律的正确之路。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美术教材在历史领域,批评领域很重视,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却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一片空白。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提高。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教材里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所要采取的一些解决方法,并指出现今美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好的发展趋势,并展开一一分析,最后我对此提出,在二十一世纪,美术教材应该有新的突破,并提出它的新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确立目标方向。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法教材教学改革
引言:21世纪,各地的美术教育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方向。回顾20世纪,中国的美术教育领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本着大家对美术教育共同的话题,借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观阅!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使得我国非常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以往的美术课程中导入了有决定性比例的传统美术内容,让学生以美术鉴赏为出发点,从而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固然很重要,但很明显的是,其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中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材内容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教材切忌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接着,还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这是不对的。美术应该注重历史性、民族性,也该注重时代性、世界性。中学的美术教材应该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由于学生比较容易喜爱当代的和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吸收当代和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养,这才是一条符合审美趣味的特征及发展规律的正确之路。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美术教材在历史领域,批评领域很重视,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却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一片空白。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提高。
当代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已经意识到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吧:
首先,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这一点的发展正是美术教育在制作创作领域中突飞猛进的结果。说实在话,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其次,便是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之前,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课。教材里面,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的新的天地。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协调色彩,动感地带。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说实话,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你说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中没有透漏出美的含义吗?而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没有音乐的动感在里面吗?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美术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古今中外历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绘画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动感网页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内容。而音乐中除了保留传统的音乐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地方戏剧(包括沪剧、昆剧、越剧、京剧、黄梅戏),世界性舞蹈(有伦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独特、时尚的内容。同时美术与音乐的内容还作了融合,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装的穿着,颜色的搭配。走进大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这些新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见证。
最后就是,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了,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象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认为新世纪下,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应该是:
(一)进一步确立与终身学习,信息化发展相对应的美术教学目标,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美术的生命就在于和社会的接轨,离开了社会生活这片土壤,美术就如一朵枯萎的花朵毫无生气可言。适应社会,就要适应广大人民的口味,生产的产品,创作的绘画作品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甚至它还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落实在美术教育中,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要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二)不应该忽略美术的历史潮流,要注重发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一点中国古老文化的底蕴,并可以向国内甚至国外传播中国的艺术渊源和艺术精髓。贯穿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三)更加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美术的本义就是美好,因此创造美妙的东西、创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中应该贯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本质含义和现实意义。
(四)进一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简单的讲,美术课程中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而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五)注重美术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如音乐、体育)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它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
(六)灵活利用社会教育的设施,进一步普及美术馆、博物馆。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的要比书本看到来得激动、兴奋。因此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
(七)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我国美术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即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这点,中央在1985年“教改方案”、1989年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和1993年“中学美术教学改革”等文件中都再三强调和肯定了,并确立了相应的《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想严格按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完成其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其预定的目的,中学美术教学就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认真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选择并运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
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物质具有特殊的依赖性,从而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根据其自身的这些特点而确定了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在我国古代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现代又提出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等。他们当然都可以适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但美术教学毕尽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而教学上又有其自己的一些原则。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认真贯彻这些美术教学原则,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为矛盾的转化创造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
中学美术教学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笔者有如下认为:
(一)审美性原则。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并再次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贯彻审美性原则,应该做到:
(1)把审美教育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到美术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即要求教师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辅导课外美术活动及教学总结,都应该注意给学生传授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认识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
(2)把审美教育同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陶冶美的思想情感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特殊作用。恩格斯说:“美育就是美学方面的教育”;蔡元培说:美育,“可以用它来陶冶人的感情,培养高尚的人格,发为伟大的行为”;康德也讲:“美是道德的象征”。
审美教育,既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它也是提高社会主义公民的审美文化素质重要途径,全社会都应引为重视。
(二)直观性原则。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一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贯彻直观性原则时,应尽力作到:
(1)语言的表述应形象、生动,口齿清楚,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2)要尽量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示范直观等,并能做到把握好关键,适时展现。
(3)要教给学生掌握好感知物象的正确方法和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填鸭式的满堂灌是起不到美术教学效果的。
贯彻启发式原则,要求教师应做到:
(1)教师必须胸中有学生。班上有多少学生,他们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爱好如何,掌握的知识、水平情况怎样,心中有数,教学时方能作到有的放矢。
(2)启发学生的思路要定向,前后所提之问题要有连贯性,而且只能围绕主题进行,否则,会漫无边际,无法收拾。
(3)不墨守陈规。即所提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多一些,形式变化要大一些,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四)精讲善练原则。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善练”,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方法步骤,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贯彻精讲善练原则,要求做到:
(1)明确所讲理论与其指导实践的关系,绝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有与练无关的讲。
(2)精讲善练,讲是关键。讲的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认真地多练、苦练,使练的方法步骤正确,达到“善练”的目的。因此,对“讲”,一要求精炼、概括、扼要;二要有真知灼见和规律性的知识。
(3)要保证学生练习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认真做好辅导工作,即在学生练习时,要求教师认真巡视,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并能否运用于指导实践;是否理解了训练的目的、要求和作画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理解事物的方法是否合理;对工具材料的掌握和运用是否恰当等,并能及时地予以辅导、肯定或改正。
(五)以点带面,面向全体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年龄为基准组建的,由于学生的来源及其生活条件、所处之社会环境的不同,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乃至天赋差别,造成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必然存在的,而教学活动是集体的,要求也是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即划一的,这便产生了统一要求与水平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然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唯一的办法,只有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在不同基点上去要求、提高。
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应该做好:
(1)善于选择典型。上一节课,学生多,课时短,每人都能享受到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选择典型来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份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在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跟上趟,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不足,作借鉴之。
(2)注意加强辅导的针对性。教师经过巡视检查,已基本上把掌了全局,对反映练习的目的、方法、步骤和要求方面的情况业已掌握,这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导对象,或是对训练目的的不明确者,或是对方法、步骤掌握不正确者,或是不按要求去做者,进行重点辅导,可以达到启迪多数,面向全体之目的。
(六)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美术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贯彻创造性原则,应要求教师做到:
(1)正确认识美术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有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教育。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审美文化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社会的生产技术也离不开美术。
(2)培养创造性才能需要从创造性的学习开始。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学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也需要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智力和才能,都得从小开始培养,这就需要教育,其中包括审美文化教育,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中,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上之中学美术教学原则,既有他们间的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他们配合起来,灵活地、创造性地遵循和运用。
二、认真研究和选择美术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内容提要]: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评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欣赏进入到自觉欣赏。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评述多元化艺术,并从艺术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建构一个多元化艺术观念,是课程标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教法
中学美术欣赏课在整个中学美术教学的位置极其重要,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所接受的欣赏教育,对他将来的艺术观点、艺术修养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健全有重要影响。
在中学美术课上,我们教师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传递----接受式”。这是最常见的绘画欣赏教学类型,其特点是以教师讲解说明为中心,学生只需全神贯注的听,思考和记诵。其教学基本变式是叙述或描述画面----形式分析----解释意义----总体评价。此类型操作程序及要领是明晰的,只要吃透作品资料,在欣赏画题方面下功夫,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一般效果不会差。但我们是在认识论方面过分强调理性思考方法,在教育上过分强调传授方式,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欣赏课剥夺了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权利,那就谈不上是欣赏,而是美术理论课,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受阻碍。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是艺术课程学习方式之一。因为体验意味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人在平时教学中,根据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对美术欣赏课方法作了一定尝试,使学生积极地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判断美术作品,充分尊重学生自身感受和体验,使之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观念。从而愉悦的获取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问答型“引导、发现式”
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形象识别和理解能力为目的地教学类型。其特点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采用:设问、反问、诘问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贴近作品隐含的问题,这种类型有助于学生学会怎样欣赏作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上七年级《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中,《纺织女》这课时,让学生先观察,接着提问学生,全画面可分为几个部分?前景妇女和后景妇女的衣着有什么不同?后景壁毯上表现了什么内容?你对作品中的人物心情有什么感受?前景纺织厂条件如何?从何处判断出来?在提问中,让学生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视线会扫过画面每一个角落,并认真收集知识,根据信息分析解释画中所给人物,景象的意味。许多同学能从画面穿着分析出前景纺织女工在马德里简陋的条件下劳动,后景则贵妇们欣赏由妇女织造出的壁毯,并指出两个场景,代表不同的阶级,隐含着对比,甚至有同学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知道壁毯表现的神话故事的内容,
整个是为前景纺织女陪衬这个故事而安排的。这样的回答欣赏教学,使欣赏者认真细致的面对作品,不仅充分调动视觉直感和想象力,而且也能从理性方面把握作者通过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
二、讨论型“创境----领悟式”
这是充分显示了教师创意造境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欣赏教学。其特点强化了欣赏教学的赏悦性,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和欣赏对象的性质,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审美情景,教师可以出一些背景材料,学生畅谈感受和领悟,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欣赏对象的深层意蕴。
1、创设正确的审美情境
对于初步具有美丑好坏判断力的学生来讲,要进入美的欣赏,首先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使其摆脱日常意识状态。
例如:在欣赏七年级课本杜健作品《在激流中前进》时,播放乐曲《黄河船夫曲》,此时学生进入某种情景,自觉体验船工的艰辛,
产生审美意境。此曲和《在激流中前进》题材相同,作品表现情绪相同,《黄河船夫曲》声音浑厚,有气势,通过短促的喊号声和渐强的梯度节奏,表现了划船的动作,感受经过紧张的险滩战斗,船工们心里充满着愉快,希望与光明。《在激流中前进》色彩凝重,用笔粗放,运用衬托和对比手法表现船小、浪险、人艰,两件作品都表现了船工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学生积极的认同心理活动,由于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审美想象。
2、共鸣和理解
在审美体验中使学生的审美想象融入作品本身的情感中,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关照、体味、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欣赏七年级油画《粮食》时,因学校地处农村,可带学生参观农民在田间劳动的场景,从农民挥动手中镰刀割稻、收稻、挑稻等一系列农忙收获的场景以及农民收获的情绪中获得初步审美情境,然后结合苏联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验到作品创作于卫国战争之后,从而体现出苏联集体女庄员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面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在日趋异新社会我国劳动人民对于收获的喜悦以及劳动人民耕作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爱惜粮食。
三、自由型“指导----自学式”
这种欣赏教学类型是个更高的要求,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教师可让学生一开始就自主欣赏绘画作品,而且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对作品从美术语言角度、从历史背景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观赏、分析和讨论。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见解或不同评价。当学生在这方面倾向性不断增强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在审美趣味和价值方面有自己较稳定的“标准”,审美意识也逐渐形成。对于学生的见解,教师应尊重、保护,引导、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欣赏梵高油画《播种者》时,教师可把它和米勒油画《播种者》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事先让学生分组查出梵高、米勒的生平,作者的代表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艺术流派、风格。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把研究成果组合起来进行自由讨论、交流、比较,并让小组推选学生演示播种者,推选学生分别对梵高《播种者》和米勒《播种者》大胆进行评述,从而了解作品既相同又有区别:作品构图相似,描绘内容相似。米勒以伦勃朗灰暗的风格,用雕塑般单纯而简练形象概括表达耐人寻味的内容。梵高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品以明亮的黄色基调和灿烂的色彩表达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把油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交流和碰撞,加深对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综观新课程,在欣赏教学中,本人认为:美术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美术与其她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并且激励学生研究美、探索美,善于结合艺术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从艺术史、艺术批判的角度,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和各种手段使学生对艺术家、艺术品、艺术现象有综合、立体的认识,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摘要: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明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尝试教学法”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概括出以“尝试”贯之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大有用武之地;“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害词:
尝试教学中学美术教学主体尝试作用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爱好,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熟悉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非凡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把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在中学美术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轻松,视学习为乐趣。尝试教学是察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摸索与实践,定能让这颗现代教学中的明珠放射出刺眼的光线!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力是艺术的生命力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联想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另外教师要结合小学美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开放包容的情境以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思维;小学美术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造作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灵活性在解决问题时善于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提供多种解法第二精致性主要表现为对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致的效果第三流畅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与创作过程中能够比较快速地产生许多想法和念头第四新颖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与作品创作过程中能大胆尝试以求作品及创作方法新颖独特第五敏捷性主要表现为在创作过程中能快速地用各种策略解决出现的问题且效率较高美术学习中的创新思维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作品中而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美术教学过程、美术教师的修养等因素息息相关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设计游戏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都喜欢玩、喜欢动特别是游戏更能让他们在快乐的过程中得到感知并获取经验游戏也能较好地解决小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笔者在教学湘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大嘴巴»时就是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课题的:上课前笔者将事先做好的“大嘴巴”的教具分给几位学生请他们上台表演童话剧其余学生当观众参演的学生努力表演台下的学生看得入迷精彩的表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表演结束后笔者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导自演童话剧、课本剧并指导他们制作“大嘴巴”道具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参演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地做道具、排练、表演他们的表演精彩极了不知不觉他们在游戏中学到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游戏化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课堂秩序的稳定
(二)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这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在教室中临摹现成的作品练习表现技法很少有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生活中进行创作作品的临摹与技法的练习固然重要但它们不是美术教学的全部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才是美术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因此笔者提倡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在自然界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美术例如笔者在教学湘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春天来了»一课时让学生走出了教室在校园中寻找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在校园里学生用他们独特的眼光去找寻春天他们认为春天在草丛里、水池边、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