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美术基础论文

美术基础论文

时间:2022-05-20 04:45: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美术基础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美术基础论文

美术基础论文:高师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创作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创作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未来民族生存的基础,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具备这种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各门课程中都能有机地融入创作思维训练。事实上,即使是专业基础课也完全可以贯穿创作能力的培养,当然,这其中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美术教育 专业基础课 创作能力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一般在学生高年级时才进行创作教学,甚至有的学校一直到毕业前夕,需要学生完成毕业画展时才开设一些创作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美术创作怀有极大的恐惧心理,甚至有的学生不理解什么是美术创作。同时,长期以来,基础课教学中教材、教法较单一,教师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手段相对陈旧等,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一直注重描摹对象,忽视自身创作欲的表现,以惟妙惟肖为最终评价结果。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有一些改变,但是,仍然有一些高校的美术基础教学还在延续老一套的方法。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都要求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更注重其创造能力。因此,美术教育教学在强调广泛学习美术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积极强调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创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一个人必须能够有不同于他人的想法,其作品才可能有自己的个性。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文艺创作、科学发现或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中所持有的思维过程。它是在现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以构思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是思维和想象的有机统一。有研究证明,高年级小学生就已经能对自己已获得的表象作出真正创造性的改造,使之产生自己直接经验中从未有过的新的结合。中学生抽象思维进一步提高,在渴求创造的愿望推动和鼓励下,创造想象日益占优势。作为比中学生知识面更宽广的高师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想象,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是完全可以和必要的。当然,这绝不是说,美术教学连基本功的训练都不要了,而是要提倡把创作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所有的各项美术教学内容当中去。高校的美术教育应使学生摆脱教材教法的相对单一、僵化及过多的描摹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同时,始终带着创造的心态,用独特的视角、方位,探索的思路、想法,去观察、体验和思考,并能够以独特的艺术方法表现出内心所感、所想、所悟。

一、在素描、色彩临摹写生中尝试创作

设置素描、色彩基础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因为任何创造性的构想都要通过精湛的技法手段得以实现。因此,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训练这块肥沃的土壤,基础训练是艺术创造表现的语言,它们相互依托。在训练中尽量融入创作能力的培养是可以的。例如:在基础素描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加进一些能让学生开启创作能力过程的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临摹可以说是艺术的再度创作过程。我们熟知的吴昌硕先生的“石鼓文”,便是吴老前辈对前人的“石鼓文”再度创作而成的不朽之作。所以我们在临摹名家作品时,要求不仅能在临摹中学习、研究,体会画家当时的心境、创作动机以及画中各种表现技法,还应对这张画大胆地加以改变。无论是对其造型,还是画面的色彩,都可以尽量融入自己的构想,融入自己的体会与经验。不管成功与否,艺术表现“可贵者胆”,也就是要学生大胆地、不断地去思考、想象,从而使学生将潜在的创作能力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表现出来。

在素描写生和色彩写生训练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写生练习,严格一些讲,不是去画对象本身,而是画对象传达给我们的深刻感受,不仅仅是单纯的外形描绘,也绝不是学会一些无限细节的罗列、拷贝式的描绘、说明图一样的记录,这些都不应该是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通过艺术的诸多形式和表现手法,去表现、抒发,根据艺术的规律和审美要求重新安排组织画面。写生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试验和独创,在原有写生的基础上,把自己对生活中许多事物的理解和喜欢的美的东西添加到画面中去。学生还可以为自己的作品设立一个有主题、有思想内容、有情节的构思等,使其对社会、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理解认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意识反映出来,也使他们在这一行动中,拓展创作能力空间。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家通过这一形式以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直接地表现了他们自己的心灵。”虽然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美术教师,但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一种心灵的体验以及创造力的表现却是一致的。

二、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结合未来工作体验创作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来源,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可能有许多内容是需要他们在高校学习时高度重视创作能力的培养才可能胜任的,因为许多教学内容极富创造性。有的中小学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粘贴,合理地编排次序,就能做出非常精致的作品。有的则只能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制,这其实就是没有良好的创作能力的结果,更深一步分析,他们在高校做学生的时候就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因此,高校的相应课程就应该在教学中融入创作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学生勤动手、巧用手制作,更应要求他们学会勤动脑巧动脑,学会构思,把创作能力的培养融合到教学和学习中去,以更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势的逐步严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也有许多可能从事其他的职业。针对这种趋势,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实践训练,在实践训练中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比如学校所在地区有一些企业生产家电玻璃面板,面板上需要设计一些合适的纹样,不仅要符合工业产品制作工艺的要求,更要有创意,使产品既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品位又能充分展示个性。我们即时了解到这个信息,和公司进行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产品的设计当中去。把一些好的学生作品在公司的车间里现场制作,使得他们在短时间里看到自己的作品转化为产品的样品,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和成果展示方式,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和心理刺激,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心理学认为,成就动机是一种推动人去从事、完成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内部力量。对学生来讲,适时地举办一些中小型作业、作品展,利用橱窗,把学生在基础课上带有创作性练习的作品加以肯定和宣传,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创作力。鉴于此,在与实践基地合作的过程中,公司还为教学提供一定的资金,用来奖励优秀作品。公司会将学生完成的产品样品进行市场调研,如果符合市场需求,形成规模生产,将对学生的就业和经济收入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不仅仅是针对某个个人,而是对周围甚至所有美术专业的学生都产生刺激,因为这将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地渗透创作课题内容,使这一过程始终充盈创作的气氛,意识到了只有自己用心创作出的作品,才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在中国画基础教学中灌输创作的意识和观念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国画基础课程一般都以白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而白描课程教学大体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传统经典线描作品的摹写;一部分是白描写生的练习,而白描写生是中国画认识生活、收集创作素材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国画练习造型能力和写实技巧的主要手段,它是有别于西方素描的一种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白描写生更是成为中国画学习的必经过程。中国文化是写意的,中国画更是写意的,在白描的过程中,感情就一直和笔的运动融合在一起,创作能力的培养也应该一直贯穿在其中。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千变万化,想全部描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生的过程中要体会物情、物理、物态,有机取舍,集中概括,发现物象美的所在,运用学过的表现方法来组织画面,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不用他人的框框去硬套生活,尊重自己的感受。如可以在同类的花丛中选择理想的形象,移花接木,有的花枝叶子形状结构松散,可以有意整理它们的聚散等;又如有些叶子有许多叶筋,可以只画主筋,不画副筋。这些过程的训练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在反复的白描写生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灌输创作的意识和观念。

单纯的白描写生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因为限于水平,他们还无法在进行白描写生时“看”到制作出的最终效果,无法享受到最终的美所带来的愉悦。因此,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白描写生稿制作成色稿或根据写生稿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理解白描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懂得在写生时取舍实际就是一种创作训练;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从写生到创作的距离并不遥远,一张好的写生稿就有可能是一张很优秀的创作稿,消除学生对创作的恐惧心理,树立他们创作的信心。

四、强调教师教学在创作能力训练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意识的加强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依赖相应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还要依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论是年轻的教师还是已经工作多年的教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更新观念,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导向,切不可呆板教条,界定了框框,必然束缚学生思维的驰骋和个性才能的发挥。其次,教师讲课应用实例时,要注意新颖性和科学性,不能盲目和片面,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吸取有意义的启示和鲜明的借鉴。同时,尤其应强调将创作能力及早地融入到基础教学当中去,起步越早,创作能力的培养就会越成功。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身上本来无意识的东西,变其成为有意识的东西。在作业布置及作业的评定上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逐步走向充满创造力的广阔空间。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哪怕是在习作中有那么一点点创作的成分都应给予肯定并加以引导,这些都将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语

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具备创新意识和有创造能力教师的精心引导,而学生如果在基础教学中就具备了创作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这种训练,逐步形成自己的个人语言。创新是艺术教育的本质要求,学生们能以自身的艺术修养及创造性品格来展现时代的要求,这样的美术教育才会生机勃勃。

美术基础论文:美术造型基础应重视记忆和想象的表现训练

美术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之快是有目共睹的,这首先得益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对文化的迫切要求和教育观念的巨变,由此极大地推动了当今教育环境条件的更新和改变,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美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普及已成为现实。即通过我们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在造型艺术方面的基本能力与整体素质。如何表现形象的记忆和想像,实现学生基本能力的全面的提高,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可视形象的模仿训练

所谓的模仿,指的不是临摹,而是对可见事物的写生能力,换句话说就是用所学到的基本的造型手段和知识对大自然中形形色色实际形象在画面上的模仿能力和再现能力。它要求能够在画面上把可见的任何视觉现象——包括形状、结构、体积、空间、黑白、色彩和质感等所能看到的任何细节——都能够准确、标准、如实地近乎照相机般地一一再现出来,其真实程度甚至超过一般照相机所拍摄到的效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第一个层次。

绘画是视觉艺术。是通过视像来说话的。没有选择过这种语言的人们体会不到使用这种语言时的那种心态,也就是说刚刚拿起画笔的学生对表现直观的视觉形象是非常陌生的,他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尽管他曾经把一些有关的造型理论和技巧原理理解得十分透彻。一旦真地动起手来,即使他十分明白如此地处理和用笔,也会被一股莫名其妙的抵抗心理搞得烦躁不安而无从下笔。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心理帮助——指明这种心理上的种种反应是,极为正常的——只要突破这个特殊阶段就会逐渐轻松起来和成熟起来,或者主动地调整心态,才能使这种训练继续下去。然而,不管是被动的心理帮助,还是主动的调整,一旦圆满完成了这个特殊阶段的训练,他就一定对绘画这种特殊语言产生新的认识,也就能够自发地训练和调整心态,从而得到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完善。另一方面,在如实地反映任何一个可视物象时。总会不断地遇到难度,这些难度都是由于人们平时的视觉习惯造成的。每遇到一个难度,就会遇到一次技巧性训练,每突破一个难度,就会获得一种新的技巧。久而久之,从量变达到质变,就会在造型技巧上越来越熟练。进而产生质的飞跃——使手法和技巧进入一种下意识的“无法”状态,就象成年人走路一样,走得多了就自然忘记了走路的姿势和技巧——只关心要做某些事,却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两条腿和两只脚在悄悄地、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相应的协调和配合。

二、表现记忆形象默写能力训练

写生能够接触到无数的形象,每一个形象都能或多或少地在画者心目中留下了记忆和印象,这些印象得益于对某些物象的第一个阶段那种全面细微的研究和真实耐心的描摹。它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能够记下某一物象的某某构造或特点,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能够形成明确记忆的功能和简单的基本功训练的好处,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的大脑积累了可以进行自我整理和自由加工的无数形象信息。

默写,是一个画家走向艺术表现必需的一种训练手段。通过默写可以帮助我们把储存在大脑中的形象记忆和形象信息诱发出来,同时也能够把画家本人的个性展现出来,也是一个画家学会用视觉形象说话的开始。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平常,但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训练。曾有过默写经历的画家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通过写生画出来的一个苹果和靠默写画出来的一个苹果在视觉效果上有明显的差异,往往会感觉默写出来的那个苹果总要比写生出来的那个苹果看起来更有意思:具有同样写实水平的几个画家对同样一个苹果进行如实地写生,往往画出来的东西就象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虽说几个画面是由不同画家画出来。但它好象出自一个人的手,假如让他们都去默写曾经画过的那个苹果,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个曾经象是“出自一个人手笔”的苹果,在经过默写之后,突然间变得各具情态,形象各异,其中的妙趣使人难于言表。尽管它们看起来都是苹果。并且在结构和大形上都具有苹果的基本构造,但它们好象都被赋予了另外一些不同的内容。其中的原因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写生中的画家尊重于苹果的事实真相的表达。复杂的是,不同的画家在默写这个苹果时,所依据的是储存在主意识中的形象记忆和潜意识中的未知的形象信息——都是经过整理和被筛选过的形象信息——已不是关于这个苹果的全部真实的形象记录,而不同的画家,他们的审美趣味各不相同,导致主意识的记忆各有偏向,同时,每一位画家与生俱来的潜意识,也与其他画家潜意识的选择取向有明显的差异,这就必然导致——尽管针对的是同样的一个物象,而最后默写出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然而,可喜的是,一个画家的个性就在这种默写过程中被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写生与默写是两个不同的造型过程,它们的区别是,写生所针对的是肉眼看到的形象,而默写则是塑造画家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一个画家能够完成从写生到默写的飞跃,离真正的艺术创作和构想奠定了特殊的基本能力。

三、创作想象能力的训练

模仿真实的自然,不需要自己的观点,它只是对自然造化和的一种体会和理解。在如实的描摹和复制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许多形象进行了多方面长期的考察,一系列踏踏实实的塑造活动和实践活动,使他能够把心灵中的无数形象以默写的方式再现在画面上。然而,与生具来的特殊的审美趣味和表现欲望,使任何一个达到这种熟练程度的画家决不满足于这样无休止的复制、模仿和再现工作,他总能发现被他默写出来的形象在某些方面不尽人意。他要使这些形象更完美,他要使它们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理想的魅力,为此一种大胆而主观的设想和举动就在这一刻间开始萌动。想象的处理,是建立在一个画家的写实功力和默写能力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新的尝试和飞跃。尽管画家所面对的是一个空白的画面,但它不同于一般的默写。默写是尽可能地追述某一形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换言之就是一种“背诵”记忆的过程。也是用来检验画家对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的熟悉程度和了解程度,还是处在一种对绘画语言的熟悉和掌握阶段,而想象化的处理则是画家根据平时的写生经验,和他对所熟悉形象的全面透彻的了解和认识基础上,对某一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某些突出的特点和最能给画家本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主观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进行夸张和提炼的一种造型训练,也是把形象想象化的一种手段。具体的要求是,被想象化处理的形象,不能因为对其突出特点进行夸张和提炼。而导致这一形象失去属性,变成另外的一种东西,而应该使它的属性更加突出:在保持住其属性和特点更为突出的同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把自己认为最美的一面或者最能展现这一形象美的一面进行大胆的夸张和提炼,使这一形象打破其原始的真实面貌,而赋予它更强的生命活力和人格化的魅力。

想象化的处理方式已不再是仅仅反映形象本身,完全是纯粹的心灵中的构想,是简单的写生和默写所无法比拟的。它是第一次利用形象语言抒发情感和看法的开始,是学会用心灵说话的开端。与此同时值得重视的是,我们在构筑自己的形象时。是完全摆脱写生和默写方式的。尽管表现上与默写相似,但是它决不是平常的默写,而是着重于对美的挖掘和生命活力的情感性、思想性的追求,是在努力地用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感受对事物和自然经过主观创造加工后的人造艺术品,是渗入审美情感和人的血液之后的东西。因此这种创造构想与表现的能力应该成为教育和学习的最高目标。

美术基础论文:对五年制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

我校近年来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同时,美术基础课的课时也相应增加,并规范了美术基础课的内容与方法,体现出五年制建筑专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学理念。

一、设计素描与色彩基础课程训练

在五年制建筑专业美术课程中,我们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素描、色彩与速写的基础训练上,这里体现了对基础课素描、色彩与速写课程的重视程度。

在建筑专业素描教学与绘画实践中,要结合建筑学专业学生特点发挥其优势,建筑专业招生是文理兼招,学生入学文化课考试分数高,他们理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富有研究与探索精神,但相对来说学生缺少形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以严谨较科学的设计素描为主全因素素描为辅。设计素描是以设计概念为先导的素描造型形式。它是以建筑设计为教学目的进行各种素描写生和素描创作的实践活动。即以形的本质为结构,排除物象的明暗色调关系,集中对物象形体结构进行研究,将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与综合贯穿干作画的始终,利用线的粗细、曲直、强弱、疏密的表现,运用穿插、重叠等手段来体现物体的形体结构。学生在作画时可以大胆地发挥分析和想象的空间,不受某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使学生在大量的设计素描训练中发现其造型变化规律,并学到各种独特的表现技法,有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性与空间认识和艺术表现手法。与此同时,为培养学生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还要学习以面为主用明暗调子来表现的全因素素描。

在色彩课程训练时,讲授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变化规律,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筑专业的学生应重视学习与借鉴各种绘画流派的色彩表现技巧与用笔技法。教师要柱重培养学生对优秀色彩作品的学习与解读,可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真正领悟到绘画大师高超的色彩运用能力与表现技法和创作热情。可从早期的提香、伦勃朗、荷尔拜因,到晚期的安格尔、德拉柯涪瓦、米勒,还有近实派怀斯、弗洛依德等画家,从构图、色彩的冷暖、色彩的笔触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去探求色彩发展演变的脉络,并使学生对凡·高的鲜明色彩、塞尚的结构意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高更的原始色彩风格有较深刻的认识,学生会将这所有的好奇与感受转化为新的艺术尝试与探索。”[1]

二、加强速写训练,快速提高学生造型能力

在五年制建筑学专业的速写课程中,采用集中授课强化训练的方法,它的执导思想体现了美术基础课程从技能灌输转向开发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集中速写训练的授课中使学生强化学习,增强快速、准确地制作建筑设计方案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对于建筑专业学生的速写练习,画面效果要体现高度的整体与概括精神,要自始至终以塑造形体为目的。例如画复杂多变的树冠,不应着眼于局部的、琐碎的形体,需要用整体的眼光来观察与表现,在整体上要把树冠看成一个完整的球体,而这一球体是由不同形状的局部块面来构成的;又如在建筑中进行室内设计时房屋空间结构较复杂,把它可高度概括为一个大的形体空间,在其内部陈设的家具是由不同大小形状的体块构成的。我们视不同形体的家具为点、线、面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这一整体的认识观念是有赖于美术基础课的长期训练,培养学生在绘画中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有助于对建筑形体结构与空间的正确认识。

要使学生认识世界艺术大师的成功与他们坚持画速写是分不开的。世界著名画家的速写作品是一些风格化的线描,更加简练注重神韵,或凝重质朴、或空灵秀丽、或夸张变形具有装饰趣味。安格尔毕生注重并坚持速写训练,他的速写线条优美典雅,手法极度精炼,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法国的罗丹、马约尔、布莱尔堪称现代雕塑三巨匠。罗丹留下了五千多幅速写和素描作品,其线条洗练飞动、造型生动精彩,有音乐般的节奏,有诗一般的韵律;马约尔则用粗实的笔触找到山野、大地、海洋、空气般的造型力度;布莱尔则有浪漫主义气质,其速写具有强烈的动感。具有东方绘画风格的日本浮士绘与西方的凡·高和马蒂斯都有着强烈的装饰绘画风格,装饰画在用线上具有简洁质朴的特点,它们用线来界定画面的形象与结构,具有高度概括的抽象艺术表现力。著名大师的作品使学生收益很大。

三、在广告设计课程中,赣悟现代设计理念

学生对美术基础课程的选修课热情高,此课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建筑专业学生的艺术表现语言。广告设计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在学习中,能体会与建筑设计课程的相似之处与内在的关系;而在pop平面广告设计作业中,共五张作业:(1)pop字体练习;(2)pop服装、食品广告设计;(3)pop书画展、博览会广告设计;(4)pop立体广告设计;(5)pop房地产广告设计。在作业过程中,学生领悟到pop广告设计关键是简洁鲜明、造型优美、富有动人的感染力,在造型、构图、色彩安排、pop字体、艺术美术字体等多方面,得到充分的认识与实践,同时产生了一批优秀广告设计作品。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全国广告设计作品获奖展览等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广告设计课程的浓厚兴趣,同时对建筑设计课程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开设中外美术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中外美术史课程使建筑专业学生得到了更广泛的美学和绘画知识,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对于建筑系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美术史课程在建筑专业学生的大一开始学习,此时学生正在进行素描与色彩和速写的训练,而中外美术史与基础课同步教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在基础课素描与色彩创作时学生所表现的能力和个性追求清晰在目。美术史教学是科学严谨的但也有些枯燥和乏味。关键在于授课老师的引导,其课上生动活泼精彩有内容,学生就能喜欢而产生兴趣。例如在西方美术史的浩瀚海洋中,建筑有巨石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与洛克克的建筑风格,这些都会对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通过美术基础课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美术基础教学对建筑专业有着特殊意义,也是我们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在建筑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中还要积累经验,认真探索,形成更科学合理的建筑专业美术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美术基础论文:美术造型基础应重视记忆和想象的表现训练

美术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之快是有目共睹的,这首先得益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对文化的迫切要求和教育观念的巨变,由此极大地推动了当今教育环境条件的更新和改变,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美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普及已成为现实。即通过我们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在造型艺术方面的基本能力与整体素质。如何表现形象的记忆和想像,实现学生基本能力的全面的提高,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可视形象的模仿训练

所谓的模仿,指的不是临摹,而是对可见事物的写生能力,换句话说就是用所学到的基本的造型手段和知识对大自然中形形色色实际形象在画面上的模仿能力和再现能力。它要求能够在画面上把可见的任何视觉现象——包括形状、结构、体积、空间、黑白、色彩和质感等所能看到的任何细节——都能够准确、标准、如实地近乎照相机般地一一再现出来,其真实程度甚至超过一般照相机所拍摄到的效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第一个层次。

绘画是视觉艺术。是通过视像来说话的。没有选择过这种语言的人们体会不到使用这种语言时的那种心态,也就是说刚刚拿起画笔的学生对表现直观的视觉形象是非常陌生的,他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尽管他曾经把一些有关的造型理论和技巧原理理解得十分透彻。一旦真地动起手来,即使他十分明白如此地处理和用笔,也会被一股莫名其妙的抵抗心理搞得烦躁不安而无从下笔。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心理帮助——指明这种心理上的种种反应是,极为正常的——只要突破这个特殊阶段就会逐渐轻松起来和成熟起来,或者主动地调整心态,才能使这种训练继续下去。然而,不管是被动的心理帮助,还是主动的调整,一旦圆满完成了这个特殊阶段的训练,他就一定对绘画这种特殊语言产生新的认识,也就能够自发地训练和调整心态,从而得到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完善。另一方面,在如实地反映任何一个可视物象时。总会不断地遇到难度,这些难度都是由于人们平时的视觉习惯造成的。每遇到一个难度,就会遇到一次技巧性训练,每突破一个难度,就会获得一种新的技巧。久而久之,从量变达到质变,就会在造型技巧上越来越熟练。进而产生质的飞跃——使手法和技巧进入一种下意识的“无法”状态,就象成年人走路一样,走得多了就自然忘记了走路的姿势和技巧——只关心要做某些事,却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两条腿和两只脚在悄悄地、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相应的协调和配合。

二、表现记忆形象默写能力训练

写生能够接触到无数的形象,每一个形象都能或多或少地在画者心目中留下了记忆和印象,这些印象得益于对某些物象的第一个阶段那种全面细微的研究和真实耐心的描摹。它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能够记下某一物象的某某构造或特点,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能够形成明确记忆的功能和简单的基本功训练的好处,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的大脑积累了可以进行自我整理和自由加工的无数形象信息。

默写,是一个画家走向艺术表现必需的一种训练手段。通过默写可以帮助我们把储存在大脑中的形象记忆和形象信息诱发出来,同时也能够把画家本人的个性展现出来,也是一个画家学会用视觉形象说话的开始。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平常,但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训练。曾有过默写经历的画家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通过写生画出来的一个苹果和靠默写画出来的一个苹果在视觉效果上有明显的差异,往往会感觉默写出来的那个苹果总要比写生出来的那个苹果看起来更有意思:具有同样写实水平的几个画家对同样一个苹果进行如实地写生,往往画出来的东西就象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虽说几个画面是由不同画家画出来。但它好象出自一个人的手,假如让他们都去默写曾经画过的那个苹果,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个曾经象是“出自一个人手笔”的苹果,在经过默写之后,突然间变得各具情态,形象各异,其中的妙趣使人难于言表。尽管它们看起来都是苹果。并且在结构和大形上都具有苹果的基本构造,但它们好象都被赋予了另外一些不同的内容。其中的原因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写生中的画家尊重于苹果的事实真相的表达。复杂的是,不同的画家在默写这个苹果时,所依据的是储存在主意识中的形象记忆和潜意识中的未知的形象信息——都是经过整理和被筛选过的形象信息——已不是关于这个苹果的全部真实的形象记录,而不同的画家,他们的审美趣味各不相同,导致主意识的记忆各有偏向,同时,每一位画家与生俱来的潜意识,也与其他画家潜意识的选择取向有明显的差异,这就必然导致——尽管针对的是同样的一个物象,而最后默写出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然而,可喜的是,一个画家的个性就在这种默写过程中被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写生与默写是两个不同的造型过程,它们的区别是,写生所针对的是肉眼看到的形象,而默写则是塑造画家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一个画家能够完成从写生到默写的飞跃,离真正的艺术创作和构想奠定了特殊的基本能力。

三、创作想象能力的训练

模仿真实的自然,不需要自己的观点,它只是对自然造化和的一种体会和理解。在如实的描摹和复制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许多形象进行了多方面长期的考察,一系列踏踏实实的塑造活动和实践活动,使他能够把心灵中的无数形象以默写的方式再现在画面上。然而,与生具来的特殊的审美趣味和表现欲望,使任何一个达到这种熟练程度的画家决不满足于这样无休止的复制、模仿和再现工作,他总能发现被他默写出来的形象在某些方面不尽人意。他要使这些形象更完美,他要使它们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理想的魅力,为此一种大胆而主观的设想和举动就在这一刻间开始萌动。想象的处理,是建立在一个画家的写实功力和默写能力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新的尝试和飞跃。尽管画家所面对的是一个空白的画面,但它不同于一般的默写。默写是尽可能地追述某一形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换言之就是一种“背诵”记忆的过程。也是用来检验画家对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的熟悉程度和了解程度,还是处在一种对绘画语言的熟悉和掌握阶段,而想象化的处理则是画家根据平时的写生经验,和他对所熟悉形象的全面透彻的了解和认识基础上,对某一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某些突出的特点和最能给画家本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主观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进行夸张和提炼的一种造型训练,也是把形象想象化的一种手段。具体的要求是,被想象化处理的形象,不能因为对其突出特点进行夸张和提炼。而导致这一形象失去属性,变成另外的一种东西,而应该使它的属性更加突出:在保持住其属性和特点更为突出的同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把自己认为最美的一面或者最能展现这一形象美的一面进行大胆的夸张和提炼,使这一形象打破其原始的真实面貌,而赋予它更强的生命活力和人格化的魅力。

想象化的处理方式已不再是仅仅反映形象本身,完全是纯粹的心灵中的构想,是简单的写生和默写所无法比拟的。它是第一次利用形象语言抒发情感和看法的开始,是学会用心灵说话的开端。与此同时值得重视的是,我们在构筑自己的形象时。是完全摆脱写生和默写方式的。尽管表现上与默写相似,但是它决不是平常的默写,而是着重于对美的挖掘和生命活力的情感性、思想性的追求,是在努力地用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感受对事物和自然经过主观创造加工后的人造艺术品,是渗入审美情感和人的血液之后的东西。因此这种创造构想与表现的能力应该成为教育和学习的最高目标。

美术基础论文: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一直是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难点。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了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的教育内容不同于普通的教学,应当是以实用性为主。因为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想更快的进入社会。因此,实用性的教学应当成为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我国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时更多的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内容也大多偏向于理论性,很难对中职学生做到关键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初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使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并为之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使得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对此笔者试做简单分析。

1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课程意识淡薄,缺乏开发能力与动力。从当前我国教育的客观事实来看,中职教育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重视。很多人,包括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自己都认为,中职教育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途径,并不能获得人们相应的认可。因而,我国的整体教育资源对于中职教育的倾斜也较少。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平时的教学任务压力较轻,缺少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一定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不足而导致缺乏创造力与开发能力。对于学生们的兴趣特长无法做到更好的引导,教学手段单一,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教学上的恶性循环模式,对于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忽视学生现状,教学方法单一。基于中职学校在我国的尴尬现状,导致在中职学校中普遍教学水平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主观上来看,中职学校的教师主观上认为学生的专业教学并不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方法,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就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师主管上忽视了学生的现状。另外,从客观上进行分析,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有着自己的兴趣,有自己一定的基础,而中职学校并没有根据学生各自的特征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而是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度,而且也严重限制了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近年来中职学习美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开始向中职教育开始倾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极大的限制住了中职学校水平的整体提升。尤其是针对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而言,其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不能粗暴的一味借鉴和模仿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当有自己的特色。中职教学应当依据学生各自的现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一种教学上的良性循环。在此,针对中职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本文浅谈几点建议。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教研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将书本中的理论内容教授给学生,以达到学生学会的程度,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中职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不同于传统专业,更多的是讲求时效性。如果只是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无疑会极大消磨掉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职教学应当着重在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美术设计专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更多的来源于课外的知识冲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集体采风等活动来扩宽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师应当在主观上避免麻痹大意的错误意识,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努力提升学生们的美术设计能力。注重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发教学综合探索领域。美术设计专业不同于普通的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中职学校应当将美术设计专业与职业教育的特点相结合,更加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以理论收获为主的错误的教学方式。应当注重美术设计专业的活泛性和灵活性,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如速写技能。速写技能对于美术设计专业而言及其重要,不仅能够缩短学生美术设计的时间,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美术设计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不能讲技能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理论掌握的层次。另外,也应当开发综合探索领域。对于真正的美术设计大师而言,仅仅掌握美术设计的专业技能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掌握多种方面的知识,涉猎广泛,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的大师级的作品。因为一个较高水平的作品,往往是美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结合,如工艺大师等。

3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中,对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做了简要概述,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思考性的建议。虽然当前的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来应当继续深化改革,以前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

作者:陈学东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

美术基础论文: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理论研究

一、美术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现阶段建筑行业总体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萎缩、建筑业产能过剩、对于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也随之递减等行业现状,如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课题。掌握建筑学学科的专业理论、设计原理和相关技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在建筑学专业中,美术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设计表达能力,增强对艺术理解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奠定美学基础。就建筑学美术专业的教育而言,相比美术专业的美术教育,不能忽视对教育对象的创造性和艺术修养的培养,注重使学生的知识向更加广的方面及领域拓展,强化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强调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和审美素养的提高。这要求美术基础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问题,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艺术与建筑学有机结合起来。所以美术基础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构建“理实一体”的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体系

(一)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建筑学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针对其课程特性,划分为三个版块:理论类课程、技法类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具体课程划分见表格。理论教学中除培养方案原有的教学内容之外,增设《中国美术史》课程,针对大一学生开设,对应后续的中、西方建筑史课程,为后续课程进行铺垫。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以及理论讲解,将中、西方美术中的风格流派进行梳理,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建立学习兴趣,以美术史的学习作为学习建筑学的敲门砖,学生可以从欣赏美的角度切入到建筑学的学习中来。迅速的完成由应试模式到兴趣培养的转换。技法类课程根据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造型基础类,为培养学生基本造型能力而开设的课程,通过素描和色彩的进阶性训练,掌握观察形体、认识形体、塑造形体的技能,学会认识色彩、用色彩塑造形体的方法。第二部分设计基础类,为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色彩综合运用能力、工艺手工制作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用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包括《形态构成》和《建筑色彩基础》两门课。第三部分建筑表现技法类,是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深化设计素养、培养创作激情而开设的课程。包括水墨渲染、钢笔淡彩、马克笔技法三方面的训练。在实践教学板块中,以素质培养为目标,拓展建筑眼界、培养靠近建筑学的观察视角。《建筑风景写生》、《建筑摄影》课程是在学生完成了一系列的美术基础理论与技法课程后的一次实践运用。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的运用学到的美术基础知识、设计构成规律,把眼中的建筑和环境进行创造性的描绘,直观的、深入的体会建筑之美,从而加强对建筑设计认知。

(二)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艺术史类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结合课下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往的艺术类技法课程教学中,往往重实践操作而轻理论讲解,然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前是不具备美术基础的,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建筑摄影》为例,分为摄影理论基础知识讲授和外出实践拍摄两个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外拍实践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教师除了讲授摄影方面的相关知识外,还应该对所拍摄的相关建筑进行专业层面的讲解,使学生更多维度的体会建筑之美,是很好的建立学生专业素养的途径。

(三)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建立更适合建筑学专业特性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素描教学中,在原有的几何形体、静物素描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柱头、斗拱等建筑构件的素描训练,在由简单形体刻画过度到复杂形体刻画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塑造形体的基本规律,建筑构件的引入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建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根据建筑学专业授课班型小的特点,通过网络平台创建教学分享微信群,做到“以课设群”、“一课一群”,要求教师精选网络资源,结合授课内容,每日分享一条相关知识链接,并结合分享内容进行知识拓展。学生在吸收知识点的同时也将问题反馈给老师。实现“时时不离课堂、课课不忘分享”的综合教学模式。把握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进行业精英走进课堂。以《建筑摄影》为例,将VR全景拍摄、无人机航拍技术引入课堂,聘请相关专业人员走进校园进行讲解与示范,将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三、坚持完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路

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践行之路上,要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师要提高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组织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加大理实一体化教学设备和师资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和实践的态度和表现,团队精神和贡献,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评价。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路落实到美术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思斯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美术基础论文:基础教学心理学与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

美术课是学生提升美学意识的主要途径。针对农村中学中普遍存在学不学美术都一样、兴趣不大的现象,提出老师应换位思考掌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该文从心理学入手,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性、增强课堂亲和力、打动学生童趣心4个方面进行阐述,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具体生动实践,颇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兴趣;学习动机;课堂教学

心理学在美术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无处不在。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没有兴趣,一切便无从谈起。教师的教学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通过各种途径,整合洪荒之力,调动学生情绪走向,用细节的变化,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精神力和意识聚拢,提升其课堂参与积极性。

1把握兴趣点调动积极性

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快乐地学习,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在美术课堂中将枯燥的知识重新设计一些小情节,有意识地错乱程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在心理上感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有一次,在讲授人体比例时,笔者课堂这样安排,先让学生了解人体比例一些基本常识,学生听起来一知半解,满头雾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教师接着请一位胆大、比例协调的男生上台演示,模仿课本做动作摆造型,对于这些细节安排学生比较陌生,觉得蛮有意思,一下子课堂就有了活力,全体学生都来了精神,就连那些平时上课爱睡觉、搞小动作、不爱学习的“差生”也能睁大眼睛,这时笔者把握时机,趁机把人体比划在学生的模特儿上,现说现卖,学生模特儿立正时人体比例线是平衡的,稍微一倾斜人体的动态就变了,透视线就有了交角,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比例的秘密也就解开了,学生也明白了,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2调整脑思路培养主动性

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存在学不学美术无关紧要的意识,当美术教师的人也很头痛。面对这种现实问题,教师就应该调整脑思路,改变一下方式方法,不能停在只教学生画画,而是要充当一位洗脑专家。就如电脑有了病毒我们要及时杀毒,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耐性。对于思想普遍消极、进取心弱,索性“破罐子破摔”的这类学生,教师应该给他们说人生哲理、古人典故、历史教训、现实事例、身边的人物和故事等,如齐白石27岁拜师学画感人故事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不要吝啬美丽的语言,适度赞美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性。笔者在给学生上校园写生时,很多学生说不会画,教师示范是少不了的,笔者就鼓励学生哪怕是乱画,也要拿出生平的能力,想尽一切办法画好就是好学生;完成时一张张评价,发现那些平时不出色的学生今天反而画得非常好,笔者请他拿着自己的画站在讲台上,这时教师就应该表扬了,比如:“有画家风范”“线用非常有力度”“画画天赋不同凡响”“进步可大啦”。这些话使学生心里美滋滋的。下一节课他就变乖巧了,爱画画了,他可能一辈子就记住了,原来他也可以这么厉害过。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他们心灵的雨露。

3唤起能动性增强亲和力

教师上课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力求课堂教学生多一些,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单纯凭教材上课容易使学生乏味,提不起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懂得唤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他们会带着渴望的心情希望老师赶紧说下去,学生有这样的心情上课是师生配合默契的前提条件。笔者觉得上欣赏课时,应该深入了解作者生平事迹,了解作者的个好才能很好地了解作品,学生听起来也比较有意思。笔者教学生欣赏凡高的《播种者》时,在电脑中插入凡高生平事迹资料:凡高的人生卑微而平凡,只求作品卖出的价格能抵上作画颜料的费用;他期望有一个温馨的家,有妻子儿女相伴。这种状况在其作品《四个鸟巢》《食薯者》等中均有体现。如在作品《食薯者》中,贫苦的一家人围在昏黄的灯光下共餐,温馨感人;画面中左边男主人所坐椅子的靠背上赫然有文生•凡高的签名字迹,这是否可视为画家对家的渴盼之不经意表白呢?其爱情与友情均遭挫折——其个性善良、质朴,但表达方式强烈,近乎宗教狂,并要求友人也如此热情地对待自己。这样回报的心理,却往往令友人经受不起。例如他唯一相处较久的好友高更,在“割耳事件”之后离开亚尔,即是一例。当老师说完这些时,再让学生欣赏《播种者》分析凡高用色大胆热情,激动热情的性格在哪些跳跃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表露无疑,画面上播种者大踏步积极播种,可以看出凡高积极人生的一面,更可以看出他内心澎湃,心里极不平静,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一方面。也许老师几句平凡的总结会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说美术老师真有水准,他们就会希望你继续说说其他的作品。这样我们教师讲课就像讲故事一样轻松,学生的思维完全掌握在我们手掌之中,何乐而不为。

4整合洪荒力打动童趣心

在美术教学中,不单单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打动学生的童趣心。在短短的45min让学生画出一张画,时间是够紧张的。要让学生对课题产生兴趣,还要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真要下一番功夫,认真备课少不了,还要制造一些气氛,活跃课堂。学生对多媒体上课普遍喜欢,放一段FLASH就更喜欢,顺便再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学生上课就会觉得很有意思,注意力就会被老师吸引。把心理学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创新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探索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独特的心理学美术教学是美术课堂生活的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自由中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有新时代气息的有用人才,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有益实践,笔者将乐此不疲。

作者:刘建兰 单位:永安市洪田初级中学

美术基础论文:美术基础教学高效课堂研究

摘要:

通过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讨,从构建高效课堂的角度出发,重点引申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要求———要求高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节、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以此促进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高效化发展。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因此构建高效的美术基础课堂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

高效课堂;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

一、美术基础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度”要高

完成教学既定的目标是每一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在美术基础课程中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做到能够根据每一门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班内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以素描基础课堂教学为例,一是要看重素描以明暗空间造型为教学目标在课程的落实情况,例如在静物的素描绘画中强调明与暗在空间上的层次安排,在着衣人物和人体素描绘画中强调光与形体在明暗层次上的变化等;二是在素描教案中教学目标设置一定要做到明暗造型空间重点的突出,以及素描教学中的难点———平面与立体绘画表现方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化,并且使素描教学目标与学生在各自专业发展方向(美术学和设计学两大类)上保持一致,例如以绘画为主的美术学油画专业素描绘画中重点强调的是明暗的三维立体造型,而国画类方向则强调的是平面或者是二度半空间的明暗造型空间训练;三是素描教学目标一定要保持可操作(课程教学可研持续发展)、可测评(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评价的标准)、可达成(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可以实现),并且在课程完成后要有学情分析,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与改进。其次美术基础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例如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因为纯绘画与设计在专业发展方向上的不一致而导致明暗在造型方式上的侧重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教师必须得做出专业的调整,使设计类的学生更侧重平面的明暗造型方式,使纯绘画专业的学生更侧重立体的明暗造型方式,还要处理好在素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的专业发展方向达成一致,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并且在教案中要有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美术基础高效课堂要求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要转变原有的单一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也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参与者,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协作作用,整个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情,善于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灵活机动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要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学习当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知识的真正意义建构者。例如在色彩基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大概讲授色彩的一般知识,学生依据这些基础色彩知识进行独立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色彩的枯燥感。如果我们在课程设计上预先布置学生色彩知识问答、以多媒体示范教学去对平面与立体绘画形式进行色彩空间造型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对名画名作进行临摹与学习等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调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优秀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色彩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自身的辅导角色,要对学生以及班内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风景速写课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线与明暗两种造型方式的运用规律,在小组临摹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掘速写表达形式的美感以及怎样去表现自然风景的复杂层次关系等,以此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学好”风景速写。最后美术基础高效课堂必须是面向班内全体学生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不同阶段的课程安排等,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并且在美术基础课堂训练中要做到教学目标有逻辑性、教学安排有阶段性、训练方式有针对性。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跟进与监测,课后也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充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美术基础课程高效课堂要求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美术基础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所谓“精讲”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细化、明确化、客观理性化。例如对静物基础素描的讲解上教师不能凭各自绘画经验去进行教学,而应该在静物绘画的构图上通过黄金分割线的客观理性绘画知识去阐述平面空间怎样进行大小切割和怎样利用三角构图法去阐述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化;在对静物素描绘画的明暗层次空间安排上教师要从平面的固有色层和立体中的明与暗之间的对比强度上去进行理性讲解,使学生懂得利用物体的固有色去进行平面空间上物体色层的区别和在立体上掌握明与暗对比,越强物体越靠前,对比越弱物体则越推后的明暗层次的空间安排;在对静物素描绘画的整体与细节上教师要从视觉的纵深空间上讲解清晰与模糊的概念,使学生懂得物体的整体感是依据视觉的焦点向四周而慢慢变得模糊的道理。通过上述这些理性的绘画原理使静物素描课程的每一个关键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显得清晰明了,而且使复杂的绘画视觉规律通过绘画原理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容易掌握。所谓“多练”是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通过少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体的辅导,并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自身独立的学习能力。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多练”。首先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训练、会复习、会独立思考,例如在美术学高年级的人体素描绘画中,在课程开设前学生必须对人体的结构与解剖进行预习,在写生训练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地利用以往的素描造型认知方式去对人体复杂的形体进行推衍,甚至有些更主动学习的学生还会借鉴优秀画家的表现形式去追求画面的美感。其次在“多练”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绘画的视觉规律,并在规律的基础上对同一类绘画课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基础素描的绘画中学生研究的重点是黑白的视觉绘画空间,而色彩同时也隐含了明暗的造型语言,因为它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从古典油画的作画过程就能深深体会到明暗对于色彩造型的重要性。对于这种隐藏在色彩之下的素描绘画知识恰恰是对学生培养自身独立学习能力的表现所在,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通过这些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多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辅导的功能,教师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要适时地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给予恰当地点拨与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四、美术基础课程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关系融洽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热情洋溢,且讲授的知识还要深刻易懂,教师对一门课程的理解深度往往能决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度也越强。以笔者从事十几年的美术基础教学中经常发现:例如在素描涉及到明与暗的层次变化教学中,由于不同教师对明暗的不同层次理解往往会对学生接受素描基础知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强调物体的三维立体时往往忽视了物体在平面中的固有色层的变化,这样很容易使整个画面各个物体间在色层变化上分不开,或者由于物体各个色层之间变化太弱使画面的物体从远处观看时模糊不清,从而使整体画面缺乏层次感,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素描绘画的学习积极性。而有些教师在对素描的明暗变化中会从平面和立体两种造型方式进行逐步讲解,并且还会运用聚光的光学原理去对物体的受光程度进行理性分析,以此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化地掌握明暗层次的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愈发积极与自信,因此教师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往往能深刻影响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信任程度;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真正建构者,而不是完全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每一门所学美术基础课程,都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才会去获得“真知”;三是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到乐于学习。

五、结语

构建美术基础高效课堂应当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上要灵活机动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

美术基础论文:美术基础教学高效课堂要求

摘要:

通过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讨,从构建高效课堂的角度出发,重点引申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要求———要求高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节、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以此促进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高效化发展。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因此构建高效的美术基础课堂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

高效课堂;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

一、美术基础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度”要高

完成教学既定的目标是每一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在美术基础课程中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做到能够根据每一门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班内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以素描基础课堂教学为例,一是要看重素描以明暗空间造型为教学目标在课程的落实情况,例如在静物的素描绘画中强调明与暗在空间上的层次安排,在着衣人物和人体素描绘画中强调光与形体在明暗层次上的变化等;二是在素描教案中教学目标设置一定要做到明暗造型空间重点的突出,以及素描教学中的难点———平面与立体绘画表现方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化,并且使素描教学目标与学生在各自专业发展方向(美术学和设计学两大类)上保持一致,例如以绘画为主的美术学油画专业素描绘画中重点强调的是明暗的三维立体造型,而国画类方向则强调的是平面或者是二度半空间的明暗造型空间训练;三是素描教学目标一定要保持可操作(课程教学可研持续发展)、可测评(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评价的标准)、可达成(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可以实现),并且在课程完成后要有学情分析,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与改进。其次美术基础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例如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因为纯绘画与设计在专业发展方向上的不一致而导致明暗在造型方式上的侧重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教师必须得做出专业的调整,使设计类的学生更侧重平面的明暗造型方式,使纯绘画专业的学生更侧重立体的明暗造型方式,还要处理好在素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的专业发展方向达成一致,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并且在教案中要有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美术基础高效课堂要求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要转变原有的单一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也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参与者,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协作作用,整个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情,善于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灵活机动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要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学习当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知识的真正意义建构者。例如在色彩基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大概讲授色彩的一般知识,学生依据这些基础色彩知识进行独立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色彩的枯燥感。如果我们在课程设计上预先布置学生色彩知识问答、以多媒体示范教学去对平面与立体绘画形式进行色彩空间造型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对名画名作进行临摹与学习等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调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优秀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色彩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自身的辅导角色,要对学生以及班内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风景速写课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线与明暗两种造型方式的运用规律,在小组临摹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掘速写表达形式的美感以及怎样去表现自然风景的复杂层次关系等,以此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学好”风景速写。最后美术基础高效课堂必须是面向班内全体学生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不同阶段的课程安排等,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并且在美术基础课堂训练中要做到教学目标有逻辑性、教学安排有阶段性、训练方式有针对性。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跟进与监测,课后也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充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美术基础课程高效课堂要求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美术基础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所谓“精讲”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细化、明确化、客观理性化。例如对静物基础素描的讲解上教师不能凭各自绘画经验去进行教学,而应该在静物绘画的构图上通过黄金分割线的客观理性绘画知识去阐述平面空间怎样进行大小切割和怎样利用三角构图法去阐述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化;在对静物素描绘画的明暗层次空间安排上教师要从平面的固有色层和立体中的明与暗之间的对比强度上去进行理性讲解,使学生懂得利用物体的固有色去进行平面空间上物体色层的区别和在立体上掌握明与暗对比,越强物体越靠前,对比越弱物体则越推后的明暗层次的空间安排;在对静物素描绘画的整体与细节上教师要从视觉的纵深空间上讲解清晰与模糊的概念,使学生懂得物体的整体感是依据视觉的焦点向四周而慢慢变得模糊的道理。通过上述这些理性的绘画原理使静物素描课程的每一个关键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显得清晰明了,而且使复杂的绘画视觉规律通过绘画原理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容易掌握。所谓“多练”是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通过少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体的辅导,并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自身独立的学习能力。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多练”。首先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训练、会复习、会独立思考,例如在美术学高年级的人体素描绘画中,在课程开设前学生必须对人体的结构与解剖进行预习,在写生训练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地利用以往的素描造型认知方式去对人体复杂的形体进行推衍,甚至有些更主动学习的学生还会借鉴优秀画家的表现形式去追求画面的美感。其次在“多练”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绘画的视觉规律,并在规律的基础上对同一类绘画课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基础素描的绘画中学生研究的重点是黑白的视觉绘画空间,而色彩同时也隐含了明暗的造型语言,因为它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从古典油画的作画过程就能深深体会到明暗对于色彩造型的重要性。对于这种隐藏在色彩之下的素描绘画知识恰恰是对学生培养自身独立学习能力的表现所在,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通过这些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多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辅导的功能,教师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要适时地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给予恰当地点拨与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四、美术基础课程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关系融洽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热情洋溢,且讲授的知识还要深刻易懂,教师对一门课程的理解深度往往能决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度也越强。以笔者从事十几年的美术基础教学中经常发现:例如在素描涉及到明与暗的层次变化教学中,由于不同教师对明暗的不同层次理解往往会对学生接受素描基础知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强调物体的三维立体时往往忽视了物体在平面中的固有色层的变化,这样很容易使整个画面各个物体间在色层变化上分不开,或者由于物体各个色层之间变化太弱使画面的物体从远处观看时模糊不清,从而使整体画面缺乏层次感,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素描绘画的学习积极性。而有些教师在对素描的明暗变化中会从平面和立体两种造型方式进行逐步讲解,并且还会运用聚光的光学原理去对物体的受光程度进行理性分析,以此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化地掌握明暗层次的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愈发积极与自信,因此教师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往往能深刻影响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信任程度;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真正建构者,而不是完全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每一门所学美术基础课程,都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才会去获得“真知”;三是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到乐于学习。

五、结语

构建美术基础高效课堂应当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上要灵活机动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

作者:丁君君 单位: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美术基础论文:电脑美术设计美术基础研究

摘要:

电脑美术设计是传统的美术设计方法和现代电脑技术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各种电脑设计软件的运用,电脑美术设计使传统美术设计的空间和外延都得到拓展,使美术设计的思想变得更加简单直接,因此,对美术设计师的创作能力提出更高、更严苛的要求。而实际中很多美术设计者在设计中存在重电脑操作轻美术基础的做法,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恰恰背离了美术设计的本质要求。美术设计者们要摆正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地位,美术基础是电脑美术设计的关键因素,需要引起电脑美术设计者的足够重视,不可偏废。

关键词:

电脑;美术设计;美术基础

相对于传统的美术设计,电脑美术设计的优越性是明显存在的,它轻松实现了许多传统美术设计无法做到的工作,使美术设计作品的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可发挥的空间更大。电脑操作和美术基础是电脑美术设计的两个关键因素,忽视任何一个因素都无法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给予这两个因素足够的重视。而在实践中,许多电脑美术设计工作者往往重电脑操作而忽视美术基础,导致许多电脑美术设计作品华而不实质量不高。因此,笔者对电脑美术设计中的美术基础进行论述,以提高电脑美术设计工作者对美术基础的重视。

一、美术基础概述

美术基础就是有关美术的鉴赏和创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常用技巧等的总称,是美术设计的基础。

1、美术基础的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被称为美术基础的三大构成,是美术设计基础的基础。通过学习三大构成,可以锻炼设计者的抽象思维、色彩构成思维、空间立体思维,强化设计者者对点线面的空间运用能力和对色彩的综合运用能力。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是基础,它要求设计者掌握点线面构图和抽象想象能力,要解决的是设计的骨骼和立体造型的问题。色彩构成是三大构成中最有张力的部分,研究的是色彩的基本性质在美术设计里的运用,色彩的基本属性有明度、色相和纯度,设计者通过对千变万化的色彩的研究和运用,表现出作品最丰富的内容。立体构成是设计领域中造型的基础,它是对实际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立体构成作为基础课程,还将其设定为一门专业课,并在构成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素描和色彩

素描是指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过程,也泛指一切单色的绘画,它主要通过线和面来表达,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色彩除了基本属性之外还有三原色,任何两种或三种颜色混合、加减后都能形成一种全新的颜色,三原色构成了色彩世界的基础架构,调和出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让每一幅作品都可以有自己的性格和特色。

二、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美术理论、技能和审美是美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美术基础,电脑美术设计工作者便无法在专业美术理论指导下灵活采用美术技能进行创作,不能对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专业的评估和预判。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1、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对艺术品的解读、审美的能力,也是对人和物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和把握的表现能力。普通的艺术工作人员都要具备基本的美术基础,作为一名电脑美术设计工作者更应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只有具备一定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才能帮助其开展创作工作,在实践中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理论、美术技能和电脑技术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来。

2、美术功底

电脑美术设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高超的电脑操作技巧,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造型能力,电脑美术设计作品的品质受设计者美术基础水平的影响很大。如果电脑美术设计者的美术基础水平和艺术欣赏水平都比较好,就相对比较容易创作出优秀的电脑美术设计作品。反之,如果电脑美术设计者的美术基础不扎实,就容易陷入纯粹的炫耀电脑操作技巧的困境,创作出的作品华丽有余而内涵不足,经不起专业的美术鉴赏。

三、电脑美术设计者需要加大对美术基础的重视程度

因为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需要电脑美术设计者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对美术基础的重视程度:

1、观念上重视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电脑美术设计者只有在主观上树立起重视美术基础的观念,才能使其在进行电脑美术设计的时候不忘加强自己对美术基础的学习和运用,将提高美术基础作为提高业务水平和审美层次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设计中自觉主动运用美术基础中的理念、方法和审美方法,从而创作出神形兼备的好作品。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也使许多工作的方式方法甚至工作思路都发生了变化,工作中的智能化处理更加普遍。电脑美术设计就是在电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下转变工作模式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美术设计的工作方式方法,还提高了美术设计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质量。

2、用作品验证理论,让美术基础为电脑美术设计工作提供最有效的助力

实践是检验理论最公正的标准。电脑美术设计者要深刻认识到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优势,就必须潜心学习和研究美术基础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技能和理论,只有在创作过程中主动的、有意识的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让美术基础为电脑美术设计工作提供最有效的帮助,从而创作出好的、经得起鉴赏和推敲的、优秀的电脑美术设计作品。

四、结语

电脑美术设计是一个涉及电脑操作技术即动手能力和美术基础即动脑能力两方面的复合型工作,这两方面的的能力对电脑美术设计者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得到电脑美术设计者同等的关注和重视。而设计者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无论通过传统的手工绘画还是运用现代的电脑操作软件进行艺术设计,都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尊重传统工艺的同时,设计者们更应该继续探索更多能提高作品艺术价值的方法和途径,将艺术的精粹进行传承和发扬。不过,要真正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水平,仅仅看工具的好坏是远远不够的,设计者本身需要不断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对各种设计方法的运用,他的创作能力、自身的美术基础和对艺术的理解才是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本源的力量。

作者:张舒胤 单位: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美术基础论文:基础美术教育学生创造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实践相分离,基础知识薄弱对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影响颇大。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一是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学科的魅力,以学生的阶段性特征为基础,配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二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贯彻启发性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同时,注重学习的连贯性,兴趣的激发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只有始终保持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用心学习和创造作品。三是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爱好和习惯,跟上时代潮流。同时,教师要始终保持有耐心、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学生对美术保持长久的兴趣。

二、审美意识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审美意识是一个人对“美”的见解,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是美术作品鉴赏课的目的所在。美术鉴赏是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教师要大力开展美术鉴赏课程,通过美术鉴赏,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在建立审美意识的过程中,通过理解和感受,能够明辨是非,并且在鉴赏的过程中,能够以一种创造性的心态,以独特的视觉和思路去探索、体验和思考,从而形成独到的见地。通过开展美术鉴赏课程,学生经过大量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形成独到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

三、完善自身,拓展知识

美术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植根于社会文明大背景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美术知识,还要充分完善自身素养,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我们的知识拓展得越宽,见解越深,感悟就会越多,思想就会越解放,创造力才会越大。与美术相关的领域有很多,例如,历史、地理、政治、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学习这些知识,对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许多大艺术家不仅精通美术,还在雕塑、诗歌、音乐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单一的知识,很容易使人在知识拓展上遇到瓶颈,无法充分发挥主动性。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在美术鉴赏课上,注重讲解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将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相结合。同时,创造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多读书、多拓展、多了解生活,在实践中去学习、去创造。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学生洞察事物的本质,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不断为思想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创造力。基础美术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体现其学科价值,还要求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基础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面对新时代的要求,美术教育也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将他们培养成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学习新手段、探究新方法、实践新模式。总之,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教学和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将思考转化为行动,这些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贾昀 单位: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

美术基础论文: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探析

一、学科教学应用于基础美术教育的方向

要把握学科教学应用于基础美术教育的方向,首先应当清晰了解基础美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概念。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定义,基础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学生对美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美感认知获得思想品德的优化,从而完善自身品格,与此同时增加学生美术技术的操作,从形而上的学习方式过渡到理论、操作实践。学科教学以社会就业为根本,将学科融入切实的实践生活,从而解决学生走出校园后的实际就业问题。从基础美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实际结合方向在于:一方面重点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与审美感觉培养,另一方面以实践为主,以社会就业为目标进行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因此,笔者认为学科教学应用于基础美术教育应当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当下社会主流的艺术欣赏思潮作为具体教学的指导方向,紧跟社会风气,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技能应当偏向于当下的艺术流行方向,为学生走出校门就业打好基础;第二,美感欣赏教学也应当注意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方向。社会艺术并不都是健康的,一些艺术形式是病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摆脱因社会不良艺术风气的困扰,加强基础美术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加强美术学科教学与社会的联系。

二、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内容及形式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基础美术教学内容应当偏向于道德塑造和与社会主流艺术形式相符合的方向。但是这一方向并不适用于所有层次的美术教学。如,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就不适合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不切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这种教学内容的创新较为适合中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因此可以将其定位为大龄学生的美术教学基础,大龄学生由于身心的发展已经能够接受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因此有利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普及。具体教学内容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正统美术教育,还应当以基础教学、基础技术为主,以社会主流艺术引导方向为辅进行教育;第二,教学内容应当切合实际,侧重技能学习,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大师,而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就业岗位、在短期就能够掌握技术的人才。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教学要切实贯彻落实基础技术教学的总方针,将美术从艺术形态向技术形态转变,以便学生能够依靠艺术美感完成技术上的创新,为其就业提供保障;第三,教学内容应当避免浮夸的艺术形式培养,转向切实的“技艺融合”的方向发展,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保障。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的形式应当从内容上进行变化,教学形式从来不是固定的、单一的,而应当向多元化、适应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综观学科教学这一教学类型,其教学形式应当凸显一个“变”字,不拘泥于美术学科,不拘泥于艺术形式,向最切合生活、最适应生产技能的方向靠拢,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演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提供保障。

三、基础美术教育中学科教学的难点

探索是艰难的,在研究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题。如,在教学中,美术教师遇到涉及其他专业的内容时怎样解决;由于课堂中活动丰富,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节奏;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知识的度,即渗透多少、渗透到何种程度;等等。通过调研分析,可知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反思,它所凸显的问题也恰恰是今后校本教研的方向和目标。新课程实验中,一些教师的观念、行为与改革目标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正在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加强、完善。课程改革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重建以学生实践、就业为主的教学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定是漫长的。因此,基础美术教育的学科教学是一种理想,要求基础美术教育从内容到方式都要发生变革。

四、结语

基础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漫长的过程,是教育部门针对当下就业问题提出的整改建议,在短时间内想要通过一门学科或一种教学内容、形式做到全面的改变还不现实,把握好教学质量、教学进度、教学与社会的切合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教学方式还存在与现实磨合的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从美术学科角度出发,还存在艺术形态、思想道德、技术技能、社会就业等多个方面相互磨合的问题,因此应当慎重对待。

作者:刘茹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美术基础论文:高校艺术设计美术基础教学思考

一、美术基础教学中,有效利用课余时间的几个环节

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通常上完一次课,要等到第二天或者下一周才上第二次课,两次课中间的课余时间是很充裕的。从教师教学方式和课余时间的情况来看,可以抓几个环节来实现对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

第一,教师要在课堂时间内讲清楚、讲具体每次课的要求,使学生能理解、掌握教学目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讲清楚本次课的要求与课程总要求的关系,以及它与前后知识点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本次练习在整个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作用,促使学生对课程知识框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种认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教师在规划教学安排时,可将对课余时间的安排一并纳入完整的教学方案中,不仅规划课堂内做什么,还规划课余时间做什么,从而将课堂与课余建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单元,课堂是课余的基础和前提,课余是课堂的巩固与验证。对此要让学生有清楚的认识,采取积极的方式获取好效果。

第三,教师可依据课余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将那些和课堂要求有联系并且通过学生独立研究就能够完成的练习安排在课余时间,使学生有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第四,教师可通过讲评课余作业加强监控,也可通过电话随访促进学生的课余学习。通常课余作业在下次上课时上交,教师应加强讲评,分析课余作业的问题,并对能较好解决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同课堂作业成绩一起作为总评成绩的评价依据。

二、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对美术基础教学的作用

课余时间如何利用虽是整个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小问题,但充分、有效利用好课余时间对整个美术基础教学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一,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是课堂教学的保障。通过适当的课余作业安排,能对课堂的要求进行验证。教师在课堂上都会突出当次课的具体要求。比如讲到一个知识点,教师会将该知识点的概念、训练方法、要求讲得很具体,并指导学生在课堂内按照要求进行训练。但课堂时间和训练内容毕竟有限,学生很难做到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点、要求完全理解和掌握。此时,若安排恰当的课余作业,就能弥补以上的不足,使学生有足够时间潜心对课堂知识点及要求进行验证,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质量。

其二,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是连接前后知识点的桥梁。由于课堂时间、训练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会导致每次课的教学质量打折扣,同时也会对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造成影响,而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就能扭转这种局面。通过适当的课余作业训练,一方面能对前一次课的知识点、要求进行验证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能为下二次课铺垫基础,通过针对性练习,将会提前触及、探讨一些与下二次课有关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与体会上第二次课,其对知识点及相关要求理解的深刻程度将会大大发生变化,这无疑为第二次课的有效开展提供难得的保障。因此,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可以作为一个中间环节,承担起课程前后知识点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其三,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可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作为一种实验性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长期的参与,逐步养成了课余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还培养了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这些不仅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帮助,还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有帮助,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对于人才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其四,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是构建大学生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举措。现在大学一年级学习普遍较松懈,而这样的学习氛围会直接影响高年级的学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专业基础没有打牢;二是不够浓厚的学习风气很难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三是懒散的学习氛围会对高年级的学习风气建设带来很多负面和消极的影响。美术基础课一般都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它是养成大学生良好学习氛围的有利时机,而美术基础课又有课余时间多的特点,因此抓好对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推动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它不仅是美术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块重要阵地,它对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挖掘,会对包括美术基础课程在内的很多课程教学大有裨益。

作者:黄三胜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美术基础论文: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育分析

一、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现状

1.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的教学常常是以技能为主,缺乏对学生艺术性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辅助性的学科,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设置方面不够完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以往教育体制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美术教育的实质缺乏认识。美术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而不单单是一种德育的媒介。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没有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导向作用,将美术教育变成了一种形式,缺乏与生活的融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

2.美术教育向专业化倾斜

美术教育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美术技能与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高职院校的美术基础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又要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社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上,更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有所需求。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对于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客观角度来说,专业化的美术教育只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这与高职院校的育人目的不相契合。

3.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的教学课程管理有待改善

从目前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育中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具有如下不足:

(1)课程设置单一

美术作为一个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建立相关的联系。然而,目前部分高校仅设置与美术本身相关的课程,并且开课量很少,学生达不到对美术教育深刻认识的学习程度。

(2)教学模式以说教为主

课堂教育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目前,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课堂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自身的思考、体会较少,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了解美术。

(3)灌输式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过分注重课本知识的说教与灌输,缺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启发,使学生的学习只停留于文字知识,对美术的本质缺乏理解。

(4)课程考核简单

教师对课程考核态度不够严肃,考核方法简单,过分追求卷面成绩,往往达不到教学目的。

4.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师资短缺

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之一,在整个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目前,在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方面缺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又存在人员过剩的情况,这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会影响教育的质量。

二、创新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思考

1.提高对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视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端正的人格,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必须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美术教育的关注,还原美术教育的本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要重视中国美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同时要借鉴国外美术的精华,在吸收与摒弃、前进与沉淀中促进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中,高职院校要转变思想,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发挥学生的潜能,只有学生自身感受到艺术的美好,才能让美术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探索,才会有所发现和收获。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第一,除了开设美术基础知识课程以外,还可以尝试开设一些美术鉴赏课,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融合,在作品的感染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第二,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其自身的特色,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多媒体的丰富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第三,对比产生差异。经过对美术的学习,学生对作品会有自己的认识,在对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作品的构思、着色还是造型,都会得出不同的评价。通过对作品的不同评价,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对比,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

3.加大对高职院校美术师资的投入

高职院校对美术基础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在美术教育师资投入方面的做法需要改善。首先,既要加大对高级人才的启用,又要避免人员过剩的情况出现,在美术教育教师的质量与数量方面都要严格把关。其次,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美术教育中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这也将是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最后,要明确美术教师在整个教师团队中的地位,不能由于对美术教育认识不到位而差别对待美术教师,只有对各学科教师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教师团队的稳定性和教学积极性。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高职美术基础教育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随着高职美术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就目前高职美术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发展高职美术基础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在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相信高职美术基础教育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皮佳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基础论文:高职素描基础课美术教育论文

1高职美术教育素描基础教学的现状

1.1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对素描基础课程的重视

素描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功而设置的。由于现有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当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及重视程度不够,素描类的基础课程的地位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课时长度缩短,课程内容减少,美术教育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所谓个性的培养。形成自我的美术风格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美术素养作为基础,不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无法通过素描的手法将所想表达的东西流畅表达,那么所谓的风格也只是空谈。

1.2教学内容片面,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对于美术学生的教育,应以基本的美术理论作为基础,将理论与实际的美术技巧相结合。然而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当中,由于学习时间短,职业教育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于美术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进行大量实际操作。这样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但在空间想象力、创新能力上将会极度缺乏。学生的发展也将仅仅停留在将事物如实地表达出来,综合能力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1.3教师与学生专业素质存在差异,教学效果欠佳

教师与学生是美术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专业素质对于美术教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教师而言,其基本都是从专业美术学院毕业,其接受的都是传统的美术教育。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在于,虽然教师自身的技能较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将专业的知识完整的传达,或者说接受传统教育的教师能否培养出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学生是一个疑问。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在文化成绩上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完整掌握所传达的理念也因人而异。

2高职美术教育素描课教改探索

2.1提升素描基础课在美术教育体系的地位

创新能力、自我风格的形成,不是凭空而形成的,它是在熟练掌握美术的基本技巧、丰富的理论知识与长期的美术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的。因此,对于高职美术教育而言,应将素描基础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升其在美术教育体系当中的地位。一方面,在课程安排上,应给予素描基础课程足够的时长,并开发多类型多主题的素描课程,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素描基本功;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对素描予以重视,帮助其理解素描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脚踏实地的学习习惯,杜绝好高骛远的心态。

2.2根据学生情况开发循序渐进式教育模式

素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基础性、技巧性以及创新性教育三个阶段。其中基础性教育是指对于学生基本的美术理论、正确的美术操作技巧的培养。技巧性教育则是在基础性教育的基础上,将众多的基础性技巧融入现实的绘画中,学会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美术的思维习惯。创新性教育则是美术教育的较高阶段,需要学生从单纯的模仿、如实反应事物中提升到创造上来,形成自身的绘画风格。正如前文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素质上并不占优。因此,在素描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将基础性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技巧性其次,创新性比例最小。这是针对学生的素质进行的合理分配,也是因为创新性教育现阶段是一个启蒙的过程,最终能否形成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2.3丰富教学形式与方法

在高职美术教育当中,除了将素描基础教育课程的地位提升及教育模式创新外,素描基础课程本身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对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适当的革新。一方面,丰富课堂形式与内容。传统的素描教学以应试为主,学生对应试所要掌握的技巧及内容进行反复的训练。这大大降低了素描基础教育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可以增加课堂的开放性,改变课程的时间、地点及素描的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另一方面,丰富素描表现的材料及描绘对象也是素描教育改革的可行之道。根据工具的不同,可以进行铅笔、碳笔、粉笔,甚至综合材料拼贴等不同材料的尝试;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也可分为静态与动态的,户内与户外的多种描绘对象。素描在高职美术教育体系当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其课程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美术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将其摆在关键的位置。与此同时,在素描基础课程教改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与高职院校的特点相结合,充分考虑教师、学生能力差异,考虑素描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进,这样才能实现教改的真正目的。

作者:刘胜杰 陈焕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