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18 03:20: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城市环境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浅析城市环境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工作

城市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近代的城市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城市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极为突出、城市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群众对于环境改善极为迫切。在2013年初,席卷大半个中国东部的雾霾让人们感觉到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它的迫切性。所以,面对当前城市环境的局势,我们要找到其原因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到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是我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自然资源的短缺,自然环境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性环境系统,为城市的良好发展提供生存空间、基本能源需求和物质支撑,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城市建设的扩展,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面临诸多风险,如能源资源日趋紧张、土地资源不足、水资源面临危机等问题不断凸显;城市人居环境日益脆弱,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发展的初衷正一步一步地被侵蚀,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也逐渐地被破坏,城市环境污染与温室效应加剧;形象工程盛行等。面临如此多的环境管理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提高社会各群体的伦理素质与法律素质等,以便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1 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发展是个复杂、全面,并具可持续内涵的历史过程,它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并兼具自身发展特色,正确处理好其内在关系,及自身发展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将有助于城市良性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狭义范围内,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经济、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城市空间、城市化水平发展等多方面内涵;在广义范围内,城市发展将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在内的整个城市环境的进步和提高。总体而言,政府应当引导城市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不同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通过税收、行政命令等市场和非市场因素的差异化,改变了不同环境压力的产业获取资源成本的大小、进入与退出市场的门槛的高低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的程度,形成不同的环境压力和环境需求的产业结构,进而改变城市的质量。

1.1 城市经济发展不以破坏城市生态平衡为代价

城市是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成份联系密切并相互影响,任一生态因子的破坏或消失将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所以,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其内在的一分子,相应地也将遵循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实现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的发展理念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倡导绿色GDP。

1.2 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明显的部分,通过各类有形建筑、设施、结构布局等可直接看见的外在安排展现城市发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现代的、时尚的、先进的城市建设预示着该城市有着强劲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但是,城市建设如城市经济发展投入一样需要一个度,盲目过度的发展城市建设必然牵制该城市的长远发展,犹如拔苗助长,最终损害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地方政府在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必须兼顾城市经济投资力度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当确保城市建设投资在城市投资中的一定比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保证城市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必须合理配置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不仅使城市产业投资跟上城市建设投资的步伐,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而且确保各项建设投资在城市自然环境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如确保城市公共投资的适度、合理;积极合理地引导城市商业建设。

此外,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系统中,政府必须着眼于社区这一重要的城市子系统,通过社区发展和建设来推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社区绿化建设;推行绿色建筑,发展节能省地型社区住宅和建筑。

2 提高城市社会各主体的伦理素质和法律素质

如果众人没有一种正义的心理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正义原则就不可能被接受一样,政府要想成功地完成城市生态环境伦理管理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氛围和伦理素质。

2.1 政府发挥榜样作用,并积极引导建立生态性的城市伦理氛围

在城市良好伦理氛围塑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城市各主体环境伦理素养的培养,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或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或制定相关规定。首先,政府积极培养自身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伦理修养,政府作为最大的环境伦理责任人,以及在社会中所具有的破窗效应,决定了政府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伦理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伦理修养:政府在城市环境管理中树立审慎的伦理价值观;保持生态的镇静;树立行政公平、平等理念。其次,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伦理氛围。一方面,政府通过相关的城市社会规定确立伦理要求。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媒体、形象展示等直观而非强制的行政手段为城市环境伦理素养的形成制造空间氛围。

2.2 带动城市各主体塑造生态性的社会伦理氛围

城市社会是个大熔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个性,各主体有其自身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是反映在城市自然环境中,都有着共同的自然结果,即破坏城市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各种宣传和媒体措施,塑造积极的可持续性的城市社会伦理氛围。

首先,引导确立并稳固城市性的环境协同论,城市性的环境协同论要求城市各主体尊重和关心城市自然,采取个体主义的与整体主义的非人类中心主义,限制对城市自然的权力滥用。其次,树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正确引导并渐渐地规范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成为有效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简约的城市消费观,适度消耗的消费理念,崇尚绿色的消费理念,以及关注循环的消费理念,以期通过耗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来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防止把我们的生活废弃物导入城市自然系统;其次,重新定义幸福,确立新的幸福观;确立有责任的生活方式。

2.3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的对环境污染破坏做出预警,所以我们要建立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水质、大气、土地等等方面,如水质监测站、汽车废气测定站。

结语:通过以上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制度,培养良好的功德心和加大投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城市环境问题,最大限度的缩小我国城市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的差距,才能为人们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保证人们身心的健康。

3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城市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广泛的来讲,城市也是属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好坏、保护程度和管理方式都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研究

摘 要:政府绩效评估是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责任感。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是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其子系统,本质上是践行的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在对实践存在的问题问题分析之后,文章从参与者范围、参与深度、评估对象水平这几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大致体系框架。同时还从实践的层面提出了制度、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保障措施,促进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得以克服以往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的问题,方便实施。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政府绩效评估

一、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概念界定

1.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主体。根据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城市环境管理的利益相关者既包括此项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包括广大受众,即城市环境卫生服务的享受者。这些利益主体虽然对城市环境管理的关注焦点不同,但都与城市环境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根据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多元主体参与程度不足的问题,在构建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时必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中,都必须坚持政府、公众、社会团体、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2.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客体。政府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是对城市环境管理作出的评估,其客体就是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水环境治理、空气质量检测、垃圾清理工作、城市绿化建设、街面卫生管理等,在评估过程中表现为各种考核指标。

3.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标准和目标。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最重要标准的是公众满意度,其目标就是通过广泛参与的绩效评估发现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管理工作,使广大公众满意度提升。同时,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也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力图实现城市环境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达到现代城市应有的水平。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还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努力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1)较注重国家层面的宏观环境管理,对城市环境管理的微观层面关注不足。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四项制度中,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和“创模”三项制度均停留在国家环境管理的层面上,是从全国环境管理和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的,仅有全国卫生城市评选制度较好地关注了基于城市管理层面的环境管理。而地方城市所开展的考核评估工作基本上也是根据上级的指示和安排进行的,没有针对本市的特殊性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的评估办法。(2)传统观念占据主导地位,绩效评估工作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对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工作的重视不够。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经验开展的,起步较晚,“当前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唯GDP论英雄”的片面观。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只关注GDP增长,而忽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评估主体单一。由于观念的落后和体制上的不健全,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主体仍然以政府为主,其他主体参与度不够。

3. 指标体系不科学。城市环境管理停留在国家宏观管理层面的又一原因就是指标体系不科学,不能反映出改善城市管理的需求,指标过粗,过于死板,而且缺少反应多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的指标。

三、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

1.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必要性。1.1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对实践的弥合。当前我国在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实践方面落实不够,一是没有落实到城市管理层面,二是没有注重公民参与。本研究提出构建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不仅要从理论上论述改变这种现状的必要性,更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及保障实施的对策,将理论变得切实可行,改变以往绩效评估实施难的局面。1.2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公民参与的需要。公民参与政府管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学者都认为公民参与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是促进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能够督促政府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供给水平,更好地保障广大公众的利益。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下的评估主体就体现了多元化特点,正式为了迎合公民参与政府的管理的需要。

2.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框架。结合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具体情况,本文提出的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界定:参与者范围、参与深度、评估对象、指标体系。具体如下:2.1参与者范围。(1)政府。政府是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主导者,要积极主动的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工作。(2)公众。公众是政府行政权力的合法来源,又与城市环境管理关系最为密切,是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直接受益者,要实现广泛参与。(3)社会团体。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是城市环境管理中的中立者,能够提供比较客观和更高质量的评估意见,是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重要参与者。(4)私营企业。城市环境管理的受益者之一,与公众和社会团体的利益不同,关注自身利益,也应该获得绩效评估中的发言权。2.2参与深度。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参与主体的参与深度以公众表达诉求最大化为原则,即参与主体参与评估能够尽可能地反映自己的满意度,所获得的评估结果能尽可能具有统计学上的普遍意义,而不是局限于小范围的利益主体。2.3评估对象。城市环境管理服务提供者,包括环境主管部门、公安、交通、城管等。由于评估对象过于复杂,不宜采取分部门评估的方法,而是由政府统一开展,综合评估,再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确定具体责任人。2.4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核心,一是要更加具体和深入,二是要结合参与主体确定不同的权重,形成评估指标——评估主体的二维体系,三是要注意将定性指标转化定量指标。

3.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实施

3.1制度保障。本文虽然已经构建出了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的大致体系框架,但是没有制度层面的保障是难以落实的。应该先选取个别市县作为试点,然后再对体系作出修改调整,并通过政府规章、行政法规、政策性文件等形式将该项工作确定下来,使之制度化,成为城市环境管理及政府绩效评估的常规制度。3.2法律保障。要在城市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制度的实施之后,为满足继续开展该项工作的需要提请地方人大立法,或者由地方政府制定地方行政法规、规章,保障该项制度和该项工作有法可依。同时,有了法律的约束,能够形成较好的法律监督,促进该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3.3技术保障。以往政府绩效评估实施难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开展评估的方式上,尤其是将公众纳入评估主体之后,就使得这项工作显得更加庞杂。这里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市民报告卡、社区记分卡等方式,便于广泛开展评估工作。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浅谈城市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负荷也在不断加重,因此,为了全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妥善污染防治任务,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体制的重要性也越发明显。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是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的工作机制,对推进环保事业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关系;建议

一、前言

随着我国现在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污染问题也愈发的明显,环境负荷不断加重,环保压力不断增加。因此,为了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必须要完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任务,建立完善的城市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体制。目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城市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是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的工作关系,对促进环境保护事业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环境监测

城市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所承担的技术监督工作,是指间断或连续地对城市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可靠、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环境规划、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服务。

在环境监测中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经济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事先做监测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达到监测要求,又节约监测费用。②优先监测优先污染物的原则。优先污染物指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趋势呈明显增加状态,对环境具有显著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在实际检测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数据。

二是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该阶段监测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等方面。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需要在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且工况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一般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三是日常的监督性监测。根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对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日常的监督性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物动态,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减轻城市的环境压力。

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是指环保部门职能中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是在环境现场进行检查、监督、督促与处理的总称,是各级政府及其环境保护部门做出处罚决定和执行的环境管理系统。

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城市环境计划的管理。环境计划包括在城市污染防治计划、城市污染控制计划、环境保护计划以及环境技术发展计划、宣传教育计划等基础上综合制定区域环境规划。二是环境质量的管理:主要是制订城市环境质量的各项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相关的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监测和评价以及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三是环境技术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确定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组织国内和国际的环境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等。

四、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的关系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环境监测不仅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反映环境状况的数据和信息,而且还是衡量环境管理行为和环境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监测数据所反映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环境污染预测的基础,是实施排污收费、总量控制、污染设施运行等管理措施必不可少的手段。污染源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管理行为的结果成败。

随着我国环保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环境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就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极强的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离开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就失去了目标和执法工具,不仅脱离了事实,而且不能正确地判定实际中环保法规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没有科学、精准、有效地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那么环境管理也就失去了实际存在的价值。

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工作具有技术支持作用。城市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执法工作具有尤为突出的技术支持和促进作用。环境管理其职能是现场监督执法,属于环境管理体制中的监督执行系统;环境监测属环境管理体制中的支持保证系统,其职能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等等技术类工作。

环境监测为排污收费提供依据。排污收费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加强环境管理既有效又直接的经济手段。在征收排污费的工作中,先决条件是了解和掌握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量、排放浓度的一些定量化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环境监测获得。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现代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解析

摘要:要想用现代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指导具体的管理行为,必须将该目标予以解析。现代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解析为“以人为本”这一管理理念、“生态城市”这一追求模式、“循环经济”这一活动方式三个环节。三者环环相扣,从抽象的理念一直拓展到具体的活动,共同构建了现代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以人为本;生态城市;循环经济

城市是一种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群落。城市环境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城市环境就是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环境系统的某些因素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另一些因素则是在人类活动下有可能改变的。前者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后者则有可能由于人类不适当的行为而破坏环境,从而影响城市的发展。后者是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对象。

所谓城市环境管理,指的是城市环境保护机构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措施,动员社会各种力量,调节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结构,在城市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目标。要想将抽象的管理目标来指导具体的管理行为,需要我们进一步将目标予以解析。

一、树立一种管理理念――以人为本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管子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1]该理念打上了明显的工具性烙印,因为霸主侯王的霸王之业才是目的,而人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从哲学层次而言,“以人为本”并不只是管理行为所应遵循的理念,而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即人本身就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主体;同时,该原则还意味着人本身是人的根本,人就是人的最高本质,因而人本身就是人格的主体。这表明,“以人为本”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因此,“以人为本”应该被理解为作为“类”存在物的人自我反思、自我觉醒所达到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也就是人关于自己是自己作为人的人格主体的主体意识,是人关于自己的独立人格的自觉理念。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2]9从最普遍、最一般的意义上指明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内在的同一性以及人与自身的内在同一性。这是对“以人为本”最根本的规定和最彻底的说明。

在当代,“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级管理事务中所普遍认同的原则。一切管理行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价值、表现人的尊严、全面体现人性关怀、充分发扬人文精神,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社会繁荣稳定,从而保证人民能够和谐幸福地生活、自由全面地发展。因此,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扬弃其片面的工具性规定,而实现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以人为本的政府,其核心理念就是尊重人,把人既看作管理的对象,又看作管理的目的,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中的名言:“人之为物,其存在本身就是目的”就是最好的阐释。因此,政府在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的活动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从历史上看,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基于当今时代的基本政治理念,城市应该是全体市民的城市,全体市民都应该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只不过是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必须着眼于人本身。如果罔顾“以人为本”的理念而片面强调城市自身的发展,就必然导致城市在发展上的异化。曾几何时,由于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的不断拥挤,导致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人们在城市里生活的舒适度以及生活质量不断降低。于是,城市“以发展为本”取代了“为人为本”,城市的主人不断沦落为城市的奴隶,城市这一巨大的人造怪兽不断施展其淫威,从而给社会带来大量的环境生态灾难。

人是城市环境系统的主体,没有人的活动,也就没有城市环境系统。人对城市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城市环境管理活动中政府则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城市环境管理就是政府与市民的双向互动。而政府的环境管理理念对于这一双向互动的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保证在城市环境管理中形成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顺利实现环境管理的基本目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在城市环境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更加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市民能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城市的真正主人。

二、追求一种城市模式――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作为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型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雏形。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十六世纪英国思想家莫尔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新和谐村”等。

现代生态城市理论的出现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即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在城市中生活的市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引发了诸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社会问题等一系列令世人关注的问题。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生态城市理论。

生态城市作为一个正式的科学概念是在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前苏联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模型,他认为生态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发展的、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随后,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生态城市的不同概念。

综观各种不同的定义,一般是从两个角度来界定生态城市:一个是从环境角度来界定,一个是从系统角度来界定。这两种角度都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环境角度更注重眼前的现实,不过其内涵较为狭窄。系统角度则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全盘考虑。总体上而言,系统角度涵盖了环境角度,因为环境自身就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因此,从系统的角度界定生态城市更具有科学性。系统论也就成为进行生态城市设计的理论基础。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提出以后,国际社会就开始对逐步对生态城市进行研究,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形式。1990年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伯克莱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与会的12个国家介绍了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情况,并草拟了今后生态城市发展的十条计划。2002年8月第5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在中国深圳举行,与会代表一致呼吁把沙土整合方法和原则应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这次大会通过的《深圳宣言》对生态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推动下,当代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已经向城市生态化转变,谋求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形态和历史文化形态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致力于共同追求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存在着质的区别。首先,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这一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而且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其中人与人的和谐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其次,生态城市具有高效性。生态城市致力于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的分级利用。第三,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保证城市能够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第四,整体性。生态城市并不局限于环境优美或城市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利益。生态城市建设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第五。生态城市不仅仅局限于城市自身,而是兼顾了城乡之间的关系。认为城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城乡平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才能发展为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因此,生态城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的世界的统一,而且内化为人与自身的内在统一,深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形成一种活动方式――循环经济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有两种对策,一是针对事件的治标性的对策,一是针对原因的治本性的对策。人类治理环境问题的实践表明,治标性的对策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只有深入到抑制或减少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根治环境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则是治本性的对策,它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循环经济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这一理论要求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应该从效法以线性为特征的机械论规律转向服从以反馈为特征的生态学规律。

循环经济之所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是因为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地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包括四类主要行为者:资源开采者、处理者(制造商)、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由于存在反馈式、网络状的相互联系,系统内不同行为者之间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出入系统的物质流。这样,循环经济就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工业化以来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

循环经济的建立依赖于一组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于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循环经济的第一个原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即减量化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必须学会预防废弃物的产生而不是废弃物产生以后的治理。根据这一原则,在生产中生产厂家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在消费中,人们可以减少对消费品的过度需求,以此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减少对垃圾填埋场的压力。循环经济的第二个原则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以多种方式使用所购买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即再使用原则。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根据这一原则,在生产中制造厂商可以尽可能使用标准化进行生产,以便拆卸、修理、组装用过的和损坏的东西。在生活中,人们在扔掉一件物品之前,应尽可能考虑一下再利用的可能性。确保再利用的简便方法是对物品进行修理而不是频繁更换。人们可以将可用的或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使用的物品。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即再循环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应尽可能将不能再使用的废弃物返回到工厂,经过一定的加工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资源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原级资源化与次级资源化。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和生产者应该通过购买用最大比例消费后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使得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循环经济的三原则告诉我们,循环经济既是一种生产方式,又是一种消费方式,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全新的人类活动方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这种活动方式是构建生态城市的基本路径。

总之,以人为本、生态城市、循环经济三者环环相扣,从抽象的理念一直拓展到具体的活动,共同构建了现代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目标。通过对上述三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理解与把握现代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目标,使我们能够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浅析城市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了城市环境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无论是从宏观的方针政策还是具体的操作实践上都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本文简要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影响,对城市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旨在加强对城市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环境污染;影响;城市环境管理;问题;措施

1环境污染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全面而深重,对经济发展、人类健康、社会和谐造成了严重影响,情势严峻。笔者认为环境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影响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它的特点就是高投人、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低效率、难循环。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对能源的需求将处于上升期,所以就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为了实现工业现代化,我们就必须加大进口,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原材料进口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如果按照老路走工业化道路,即使整个地球的资源能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而且环境也承载不了那么多的污染。所以,是该摒弃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时候了。

1.2影响社会稳定问题

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地威胁我们的身心健康。随着21世纪而来的就是中国癌症村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据官方媒体报道,有准确地址的癌症村有110多处,遍布全国各地。癌症村不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概念,但大致有当地环境污染严重、癌症患者数量高、死亡率高等特征,这些癌症村多处于城市工业园区的周边地带,河流下游或者矿山附近,受到工业废水、废弃物、废渣、生活垃圾以及重金属等多重复合性污染。人们得病没有人管,这是被工业文明发展抛弃的村庄人群。环境的不公平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全方位的政策机制,例如建立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

1.3带来严重的国际问题

现在各主要西方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和人权宗教联系在一起,变成对华外交的主题,用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给我国带来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2城市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城市环境问题辨识不足的问题

在我国各级环境保护机构中一般都设有信访室,其作用在于专门收集处理公众意见,及时反映一些紧急的环境事故或环境纠纷。但目前很多的信访室还形同虚设,一方面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信访意识还不足,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另一方面,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决策者对于公众来访来信的关注程度也不够,环境决策主要还是受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引导。此外,新闻媒体也应是一个很便利有效的反映环境问题的途径,但目前新闻媒体提供给公众表达意见的渠道还非常有限,己有的新闻热线、环保网站反映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力还不足。

2.2城市环境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

(1)中央与地方之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首先存在于中央和地方之间,中央在环境管理上既存在缺位也存在越位。首先,在跨行政区域的环境问题管理上中央存在缺位。目前在跨行政区域环境问题的管理上,主要责任还是落在了地方政府的头上。但是很显然,要治理好这类环境问题也往往超出了地方政府的能力。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界定,中央在跨行政区域环境管理上的协调和管理力度常常不足,各行政区域之间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治理效果自然也不如人意。如酸雨污染控制问题,大气污染的治理很难由行政边界来限制,而且目前我国的酸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如果没有中央一级政府有效的统一调度,地方政府根本无力协调和治理。其次,在目前的环境执政体系中,对于中央政府的环境职责尚没有明确的限定,中央政府掌握着过多的管理权限,常常出现职能越位。例如,对于那些只发生在地方辖区内并且只会对当地造成影响的环境污染,本应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中央仅需负责制订全国性的技术导则、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但目前中央在这些地方问题管理细节上的过度干涉,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常常投入到地方河湖的污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企业达标排放的检查、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等地方环境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不仅不能正确发挥其引导作用,反而造成了中央与地方职责不清,污染没人治理的局面。(2)不同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清。由于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是从各部门分工管理逐步变为统一监督管理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而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只注意对新机构的授权,不注意对原有机构及其相关职能的撤销,从而导致了某些环境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的现象。环境管理机构的重复设置必然会形成相关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的局面。在城市的环境管理中,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多部门交叉管理的典型案例。在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管理下,低效的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充分暴露了管理责任机制不清带来的弊端。

3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环保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环境责任

由于人力、财力和物力的限制以及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该是有限责任政府,参与环境保护的各个部门也应是有限责任部门口只有责任明晰,各施其责,这样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实施到位。重新界定各级各部门的环境责任,首先就要从修改环保法做起。环保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因此有必要在环保法中明确合理地界定各级各部门在环境管理中的责任分工。对于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工作须由中央政府负责,而对于仅限于地方政府辖区内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工作则应由地方政府全权负责,中央要履行好监管的职责,而不必对细节工作插手太多。

3.2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在城市的管理决策层中,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一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城市发展的各项政策之间进行协调,尤其是处理好各项产业发展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之间的矛盾。对涉及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建立和完善实绩考核标准和体系,把决策权力和决策后果挂钩,执行权力和执行后果挂钩。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

3.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缺乏有效的监督,环境保护工作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就会逃避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需要在环境行政系统内部建立一个人大、司法机关、环境监察部门为主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统一监督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一方面要对环境保护执法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对政府的决策及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监督机制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权限以外的综合监督机制,通过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有力监督,才能真正落实环境执政主体的各项责任,才能有力地推动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结束语:

除上述措施外,还要制定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如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公众参与监督制度等。从长远看,还要制定国民环境教育制度,即通过一整套环境友好理念传播机制,全面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消费方式、道德素质。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浅议城市环境管理

[摘 要]本文分析了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介绍了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 环境管理 浅析

城市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近代的城市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城市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极为突出、城市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群众对于环境改善极为迫切。在2013年初,席卷大半个中国东部的雾霾让人们感觉到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它的迫切性。所以,面对当前城市环境的局势,我们要找到其原因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到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是我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1 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首先是建设目标有疏忽,管理制度不合理。当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进入行政决策层面时,因为政治上的因素的影响,所以缺乏整体规划。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环境管理机关众多,各部门种类繁杂,相互重叠,又相互之间牵扯,缺乏统一的团队指挥。其次是资源运用扭曲与投入不足,行政协调困难与展望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的处理这个方面上,它是需要大量的行政资源投入及高品质的环保行政人员参与。然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公共事务经费中用于环境保护的费用少之又少。这样就造成了城市环境管理很难细致的展开,缺少长远的计划。最后是环境意识与法律观念淡薄。在目前的中国,法律观念在环境领域还没有彻底的普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少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统筹考虑、综合决策,急功近利等思想意识还较为普遍。

2 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2.1 城市经济发展不以破坏城市生态平衡为代价

城市是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成份联系密切并相互影响,任一生态因子的破坏或消失将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所以,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其内在的一分子,相应地也将遵循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实现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的发展理念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倡导绿色GDP。

2.2 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明显的部分,通过各类有形建筑、设施、结构布局等可直接看见的外在安排展现城市发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现代的、时尚的、先进的城市建设预示着该城市有着强劲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但是,城市建设如城市经济发展投入一样需要一个度,盲目过度的发展城市建设必然牵制该城市的长远发展,犹如拔苗助长,最终损害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地方政府在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必须兼顾城市经济投资力度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当确保城市建设投资在城市投资中的一定比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保证城市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必须合理配置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不仅使城市产业投资跟上城市建设投资的步伐,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而且确保各项建设投资在城市自然环境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如确保城市公共投资的适度、合理;积极合理地引导城市商业建设。

3 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3.1 从环保宣传方面入手,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学生入手,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第二点是充分利用媒体,加强环保宣传。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便捷传播途径和广泛影响力,在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广告中增加环保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第三个方面是举行各式各样的的环保教育活动,可以对社会的环保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得环保教育深入人心,促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局面。

3.2 对于培养良好公共道德的探讨

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环保教育、实施的基础。所以要积极的推动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一切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热爱城市中动物植物。要崇尚“绿色世界”,积极投身城市环境保护活动。要积极参加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模范遵守市民道德规范,要“与人为善,与邻位善”,要积极搞好城市的卫生,从小处入手,维护市容市貌,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同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3 对于发展环境保护学术队伍,推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探讨

如何能保护好环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靠政府,二靠科学。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与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科学技术落后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建设一支由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学术队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重点地开展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工作。

3.4 对于健全法制,依法管理,环境执法力度的探讨

推行环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治理为主的环境政策,针对业己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单项治理;其次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最后是迫求环境舒适性,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要积极的发展居民在环境保护这方面的作用,鼓励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的监督,鼓励他们与此行为作坚决斗争。

3.5 对于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探讨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距离目标仍然有着一定得距离,因此必须本着“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

3.6 对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探讨

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的对环境污染破坏做出预警,所以我们要建立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水质、大气、土地等等方面,如水质监测站、汽车废气测定站。

4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城市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广泛的来讲,城市也是属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好坏、保护程度和管理方式都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管理需要公众参与的呼声日益增高。因此,只有确实发挥公众参与的功能与效益,才能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管理的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城市环境管理浅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介绍了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浅析

环境管理是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宏观层面上涉及环境思想体系,国家发展目标,环境管理战略设计、实施和评估,环境法规体系等;微观层面上涉及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环境社会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监督和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的认可和实施等。简而言之,环境管理就是协调发展目标与环境的方法。

城市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近代的城市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城市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极为突出、城市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群众对于环境改善极为迫切。在2013年初,席卷大半个中国东部的雾霾让人们感觉到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它的迫切性。所以,面对当前城市环境的局势,我们要找到其原因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到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是我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1 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首先是建设目标有疏忽,管理制度不合理。当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进入行政决策层面时,因为政治上的因素的影响,所以缺乏整体规划。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环境管理机关众多,各部门种类繁杂,相互重叠,又相互之间牵扯,缺乏统一的团队指挥。其次是资源运用扭曲与投入不足,行政协调困难与展望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的处理这个方面上,它是需要大量的行政资源投入及高品质的环保行政人员参与。然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公共事务经费中用于环境保护的费用少之又少。这样就造成了城市环境管理很难细致的展开,缺少长远的计划。最后是环境意识与法律观念淡薄。在目前的中国,法律观念在环境领域还没有彻底的普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少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统筹考虑、综合决策,急功近利等思想意识还较为普遍。

2 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2.1 城市经济发展不以破坏城市生态平衡为代价

城市是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成份联系密切并相互影响,任一生态因子的破坏或消失将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所以,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其内在的一分子,相应地也将遵循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实现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的发展理念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倡导绿色GDP。

2.2 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明显的部分,通过各类有形建筑、设施、结构布局等可直接看见的外在安排展现城市发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现代的、时尚的、先进的城市建设预示着该城市有着强劲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但是,城市建设如城市经济发展投入一样需要一个度,盲目过度的发展城市建设必然牵制该城市的长远发展,犹如拔苗助长,最终损害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地方政府在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必须兼顾城市经济投资力度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当确保城市建设投资在城市投资中的一定比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保证城市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必须合理配置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不仅使城市产业投资跟上城市建设投资的步伐,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而且确保各项建设投资在城市自然环境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如确保城市公共投资的适度、合理;积极合理地引导城市商业建设。

3 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3.1 从环保宣传方面入手,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学生入手,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第二点是充分利用媒体,加强环保宣传。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便捷传播途径和广泛影响力,在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广告中增加环保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第三个方面是举行各式各样的的环保教育活动,可以对社会的环保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得环保教育深入人心,促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局面。

3.2 对于培养良好公共道德的探讨

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环保教育、实施的基础。所以要积极的推动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一切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热爱城市中动物植物。要崇尚“绿色世界”,积极投身城市环境保护活动。要积极参加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模范遵守市民道德规范,要“与人为善,与邻位善”,要积极搞好城市的卫生,从小处入手,维护市容市貌,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同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3 对于发展环境保护学术队伍,推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探讨

如何能保护好环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靠政府,二靠科学。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与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科学技术落后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建设一支由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学术队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重点地开展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工作。

3.4 对于健全法制,依法管理,环境执法力度的探讨

推行环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治理为主的环境政策,针对业己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单项治理;其次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最后是迫求环境舒适性,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要积极的发展居民在环境保护这方面的作用,鼓励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的监督,鼓励他们与此行为作坚决斗争。

3.5 对于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探讨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距离目标仍然有着一定得距离,因此必须本着“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

3.6 对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探讨

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的对环境污染破坏做出预警,所以我们要建立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水质、大气、土地等等方面,如水质监测站、汽车废气测定站。

结语:通过以上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制度,培养良好的功德心和加大投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城市环境问题,最大限度的缩小我国城市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的差距,才能为人们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保证人们身心的健康。

4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城市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广泛的来讲,城市也是属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好坏、保护程度和管理方式都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管理需要公众参与的呼声日益增高。因此,只有确实发挥公众参与的功能与效益,才能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管理的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城市环境管理系统及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趋复杂和多元,环境管理成为城市这一复杂系统处于最优运行状态的重要保障。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环境管理系统架构的三个基本维度:专业管理、监督检查和时间进度。与系统架构相适应,城市环境管理运行系统包括专业管理子系统、监督检查子系统、综合协调子系统。进一步研究了三个子系统在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的框架体系中形成的运行机制,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系统的构建及运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系统;运行机制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及相关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地。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其所承载的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城市环境的内容也更趋繁杂,既包括以自然因素或生物系统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与生产紧密联系的生产环境,还包括以人们居住、生活为核心的城市人居环境。城市环境管理是对于复杂巨系统的综合管理,在管理方式上是专业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的互补,在管理手段上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微观市场调

节的有效融合。如何使这一复杂系统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成为城市运行和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1研究进展

1.1城市环境管理重点问题的研究

当前城市环境管理研究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重点问题,即在城市环境信息获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建立,进而构建用于环境问题辨识的环境评估指标和路径。先进的城市环境信息获得技术是城市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将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运用于城市环境管理过程,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获取、运算及处理、高精度目标定位、空间与瞬时模拟和区域发展规划决策,有利于城市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和现代化[1]。

在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建立方面,在对国外的监测体系的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应急体系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制度完善、技术改进、资金人员保证,以及多渠道的参与方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如美国“合作式”的联邦监测体系、逐年增加的资金、整合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技术支持与人员培训等[2]。

1.2城市环境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管理典型模式研究

城市环境管理是一项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城市环境管理模式的研究是一项系统的、跨学科的研究。要剖析环境管理系统运行的内在机理和架构,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城市环境管理运行模式,实现城市环境管理资源的效率最优。城市环境管理系统的运行有赖于咨询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以及监督系统等各子系统的有效互动和衔接[5]。

2城市环境管理系统架构分析

2.1城市环境管理系统的时间进度

时间维度是整个系统中引领发展的重要维度。从时间角度来看,城市环境管理方法和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后果导向的城市环境管理模式,即把环境管理的重点放在问题发生之后进行治理的城市环境管理思路;另一种是原因导向的城市环境管理模式,即把环境管理重点放在环境问题产生之前的城市管理思路。建立长效环境管理机制的要求决定了原因导向的城市环境管理模式成为环境管理的主流,与此密切相连的在时间维上进行科学的规划与预测,构建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环境管理的框架、核心和面临的重要领域,这不仅避免了突击式的治理难以根本解决不时发生的城市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更深入理解这些问题赖以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方案的可行性。

2.2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监督检查

如前所述,在城市环境管理系统中,监督检查维度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考核评价,其定位逐渐转向一个城市环境相关主体获得环境综合信息的平台。通过建立与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水平相适应的多项环境管理的平台,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的最优状态。平台的作

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政府与相关主体的环境信息沟通。环境监督检查维度的信息收集与建立了政府各部门内部和相关主体的信息交流渠道。第二,实现城市环境管理主体的有效链接。环境信息平台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统一的环境信息,理顺不同主体之间的管理接口,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为逐步形成城市区域不同层次的环境管理主体遵

循同一标准、建立统一的环境管理体系链接创造了条件。当相关各方都采用共同的管理语言时,城市环境事务的处理就变得快捷、高效。

2.3城市环境管理中的专业管理

由于城市环境管理的专业特性,专业管理维度的建设与维护对于城市环境最优管理的实现至关重要。专业管理维度的城市环境管理包括两类主体:环境作业执行的经济实体以及对于环境作业任务进行规划制定、作业规范、作业检查等政府部门。在城市环境作业管理领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私营部门的管理经验[8]。采用业务合同出租的模式,或者通过竞争性招标,将环卫、绿化等具体作业单位转制为公司或其他市场主体,引进竞争机制,营造

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氛围,以契约的方式确定双方的责任关系。通过监管主体和执行主体的主体分离,提高城市环境作业管理中的低效性,减少城市环境管理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同时减轻了行政机关的负担。

3城市环境管理运行机制分析

在对于城市环境管理系统的架构分析中,专业管理、监督检查和时间进度是系统运行的三个核心维度,与此对应的城市环境管理的运行系统包括三个核心子系统――对城市环境作业进行管理的专业管理子系统、对城市环境管理的综合信息收集和的监督检查子系统、对于城市环境管理资源给予综合规划和调配的综合协调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的有效运行和衔接是城市环境管理运行机制构建的主要内容, 专业管理子系统是以城市环境涉及的具体专业为核心进行的单项管理,管理的范围既包括城市的所有区域(如街道),也包括所有的机构(如驻北京市的中央国家机关),是在横向上的专项管理。以垃圾清扫为例,负责垃圾清扫管理的政府部门负责对所有街道和单位的垃圾清扫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其管理对象也包括对这些区域的垃圾清扫负责的所有主体(企业或政府)。环境监督检查子系统是一个综合的信息汇集和评估平台。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分析,此系统将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某个专业管理在所有行政区域(或某个机构)的管理态势分析,形成专业的环境管理信息,即城市环境管理的横向分析;同时环境监督检查子系统还提供某一行政区域中(或某个机构)各种专业管理的态势分析,形成区域或部门的环境管理信息,即城市环境管理纵向分析。通过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整个城市的环境管理获得了科学的、持续的实时检测数据和管理依据。

4结语

环境管理是当前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能,也是城市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所在。城市环境的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决定了城市环境管理研究必须深入分析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梳理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脉络和网络结构,形成最优的城市环境管理运行机制。本文在对城市环境管理的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的城市环境管理架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城市环境管理体系中各子系统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形成城市环境管理系统的运行框架和运行模式,以期有助于优化城市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效率。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对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思考

摘 要:现阶段我国在城市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之路上已经迈开了步伐,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本文从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谈起,探讨其给目前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存在问题;影响;解决措施

引言

中国的环境管理仅从新中国诞生算起也有50多年的历史了,但城市环境管理作为一个专业领域还刚刚起步,其理论和方法还很不成熟。我国在城市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之路上已经迈开了步伐,无论是从宏观的方针政策还是具体的操作实践上都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环境管理的不足并提出了见解,希望能为城市环境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一、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城市环境问题辨识不足

虽然在我国各级环境保护机构中,一般都设有信访室,其作用在于专门收集处理公众意见,及时反映一些紧急的环境事故或环境纠纷。但目前很多的信访室还形同虚设,一方面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信访意识还不足,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另一方面,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决策者对于公众来访来信的关注程度也不够,环境决策主要还是受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引导。

此外,新闻媒体也应是一个很便利有效的反映环境问题的途径,但目前新闻媒体提供给公众表达意见的渠道还非常有限,己有的新闻热线、环保网站反映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力还不足。

2、城市环境管理责任不清

环境立法对于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责还没有给予很明确和恰当的划分,造成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机构设置重复、管理职能交错的问题普遍存在。

(1)中央与地方之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首先存在于中央和地方之间,中央在环境管理上既存在缺位也存在越位。

首先,在跨行政区域的环境问题管理上中央存在缺位。目前在跨行政区域环境问题的管理上,主要责任还是落在了地方政府的头上。但是很显然,要治理好这类环境问题也往往超出了地方政府的能力。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界定,中央在跨行政区域环境管理上的协调和管理力度常常不足,各行政区域之间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治理效果自然也不如人意。如酸雨污染控制问题,大气污染的治理很难由行政边界来限制,而且目前我国的酸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如果没有中央一级政府有效的统一调度,地方政府根本无力协调和治理。

其次,在目前的环境执政体系中,对于中央政府的环境职责尚没有明确的限定,中央政府掌握着过多的管理权限,常常出现职能越位。例如,对于那些只发生在地方辖区内并且只会对当地造成影响的环境污染,本应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中央仅需负责制订全国性的技术导则、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但目前中央在这些地方问题管理细节上的过度干涉,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常常投入到地方河湖的污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企业达标排放的检查、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等地方环境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不仅不能正确发挥其引导作用,反而造成了中央与地方职责不清,污染没人治理的局面。

(2)不同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清

由于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是从各部门分工管理逐步变为统一监督管理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而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只注意对新机构的授权,不注意对原有机构及其相关职能的撤销,从而导致了某些环境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的现象。环境管理机构的重复设置必然会形成相关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的局面。在城市的环境管理中,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多部门交叉管理的典型案例。在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管理下,低效的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充分暴露了管理责任机制不清带来的弊端。

二、我国不当的城市环境管理带来的影响

1、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它的特点就是高投人、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低效率、难循环。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对能源的需求将处于上升期,所以就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为了实现工业现代化,我们就必须加大进口,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原材料进口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如果按照老路走工业化道路,即使整个地球的资源能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而且环境也承载不了那么多的污染。所以,是该摒弃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时候了。

2、直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地威胁我们的身心健康。随着21世纪而来的就是中国癌症村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据官方媒体报道,有准确地址的癌症村有110多处,遍布全国各地。癌症村不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概念,但大致有当地环境污染严重、癌症患者数量高、死亡率高等特征,这些癌症村多处于城市工业园区的周边地带,河流下游或者矿山附近,受到工业废水、废弃物、废渣、生活垃圾以及重金属等多重复合性污染。人们得病没有人管,这是被工业文明发展抛弃的村庄人群。环境的不公平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全方位的政策机制,例如建立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

3、带来严重的国际问题

现在各主要西方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和人权宗教联系在一起,变成对华外交的主题,用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给我国带来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全面而深重,对经济发展、人类健康、社会和谐造成了严重影响,情势严峻,亟须积极应对。

三、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探究

1、适时择机修改环保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环境责任

由于人力、财力和物力的限制以及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该是有限责任政府,参与环境保护的各个部门也应是有限责任部门口只有责任明晰,各施其责,这样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实施到位。重新界定各级各部门的环境责任,首先就要从修改环保法做起。环保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因此有必要在环保法中明确合理地界定各级各部门在环境管理中的责任分工。对于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工作须由中央政府负责,而对于仅限于地方政府辖区内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工作则应由地方政府全权负责,中央要履行好监管的职责,而不必对细节工作插手太多。

2、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成立直接对市长负责的咨询协调机制

在城市的管理决策层中,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一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城市发展的各项政策之间进行协调,尤其是处理好各项产业发展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之间的矛盾。对涉及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建立和完善实绩考核标准和体系,把决策权力和决策后果挂钩,执行权力和执行后果挂钩。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

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缺乏有效的监督,环境保护工作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就会逃避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需要在环境行政系统内部建立一个人大、司法机关、环境监察部门为主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统一监督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一方面要对环境保护执法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对政府的决策及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监督机制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权限以外的综合监督机制,通过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有力监督,才能真正落实环境执政主体的各项责任,才能有力地推动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结束语

城市环境问题关系着百姓的生活质量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除上述建议的措施外,我们还要制定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如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公众参与监督制度等。从长远看,还要制定国民环境教育制度,即通过一整套环境友好理念传播机制,全面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消费方式、道德素质。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生态文明最终得以真正实现。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对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思考

摘要:城市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近代的城市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城市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本文主要对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管理;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

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城市环境管理是指城市政府顺应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行政、法制和教育及大众传媒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城市中的各类组织和个人的社会活动进行监控调节,使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管理活动。

一、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

在很多城市推进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牺牲环境来求得一时的发展,换一个角度就是用桎梏眼前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城市环境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城市水和大气污染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垃圾处理水平低,噪声污染较重,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我姑,城市基建设施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环境不能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且环境建设水平还需要极大的提高。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城市环境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不完善

(1)没有明确合理的管理目标

对于城市环境管理,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制定符合本地区的目标,有的城市盲目制定大的目标,不仅不切实际还浪费了众多的人力和财力,最终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有的城市则根本没有计划,只做面子工程,更无法改善城市环境,所以,不仅仅要制定目标,更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目标,才能遵照科学的发展规律,逐步推进。

(2)管理制度不合理

城市管理的机关众多,各自为政,并没有很好的协调合作,人浮于事,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难以形成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效率。

(3)缺乏公众参与和引导

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作用远远强过了公众对于此领域的作用和影响力,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受到了社会变迁的影响,尊重财富,如果不进行有利的引导,不能调动大众对于环境建设和保护的热情,政府即使再有投入也难见收效,环境管理,要治本还是要从公众的角度入手。

2、资源运用不合理和政府的投入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的环境治理和保护都需要突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由于公共事务的经费短缺,使得城市环境管理处在不利的局面,只能被动地等待被解救。

3、法律法规意识的淡薄和执法不力

(1)尽管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都有认识,但是往往当这种集体利益碰撞上个人的经济利益,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后者,忽视了长期和集体利益,急功近利的观念还是存在,有不懂法的,但也有知法犯法的,后者在价值观上选择了牺牲集体利益来实现个人的经济利益。

(2)法规力度不够,根据《环境保护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保护中负有“统一监督管理”的责任,也是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环境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行政部门可以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但授权力度不够,对于环境违法行为很难起到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二、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建议

1、加强对全民的环保宣传教育

只有当城市政府管理者和市民真正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才能增强城市环境管理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城市环境管理的认知水平,使环境污染控制行动开展起来。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强环保方面的宣传,加大对环保宜传的投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手段,把环保的理念种植在全民意识中,真正树立“保护环境,我有责任”的环保意识。

2、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立法是有效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城市政府各部门应该作为环境管理的主导,以完善严格的法律体系强化各主体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行为。由于环境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所以要加强诸如环保、市政、建设、土地、交通、水务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

3、开展可持续城市规划

可持续城市规划已趋于将生态学、环境科学、地学、社会学、经济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变单纯的建设规划为社会、经济、自然综合规划,从方法研究、技术设计和规划编制等方面着手构建可持续城区规划的平台。通过可持续城市规划中,能实现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区自然环境、文化传承、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缓解城市病,有效提高城市环境管理力度。

4、带动城市各主体塑造生态性的社会伦理氛围

城市社会是个大熔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个性,各主体有其自身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是反映在城市自然环境中,都有着共同的自然结果,即破坏城市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各种宣传和媒体措施,塑造积极的可持续性的城市社会伦理氛围。

首先,引导确立并稳固城市性的环境协同论,城市性的环境协同论要求城市各主体尊重和关心城市自然,采取个体主义的与整体主义的非人类中心主义,限制对城市自然的权力滥用。其次,树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正确引导并渐渐地规范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成为有效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简约的城市消费观,适度消耗的消费理念,崇尚绿色的消费理念,以及关注循环的消费理念,以期通过耗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来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防止把我们的生活废弃物导入城市自然系统;其次,重新定义幸福,确立新的幸福观;确立有责任的生活方式。

5、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的对环境污染破坏做出预警,所以我们要建立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水质、大气、土地等等方面,如水质监测站、汽车废气测定站。

6、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

在城市环境管理过程中,通过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才能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发现趋势、把握重点,使环境管理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推动各类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实践证明,环境信息化是环境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覆盖环境各个领域的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环境管理决策的基本保障。离开环境信息化,势必影响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制约环境监管的效能和水平。

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中,可将地理信息与大气、土壤、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结合在一起,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对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如通过叠加分析,可以提取该区域内大气污染分布图、噪声分布图,通过缓冲区分析,可显示污染源影响范围等。

结束语

城市化已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象,其中伴随的各种问题也渐渐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遵循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直面出现的问题,用科学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才能实现对城市环境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达到任何自然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对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思考

【摘 要】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城市环境管理是指城市政府顺应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行政、法制和教育及大众传媒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城市中的各类组织和个人的社会活动进行监控调节,使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管理活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建议

城市环境是指在城市中与人类的活动存在互动关系的各种自然存在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人化自然的综合体。它是城市中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和体验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亦即生态环境,是指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能够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一切自然物的总体,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如阳光、空气、水源、土壤、微生物、气候以及各种资源等。人工环境是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状态、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所形成的环境,如城市中的各种构筑物、道路、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及园林绿化等。

1 我国城市环境问题存在的问题

1.1 大气环境污染

城市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的燃烧,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占城市全部大气污染的85%,其中烟尘占城市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的80%左右.二氧化硫气体占城市排放量的90%左右。2009年,全国612个城市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6个(占4.2%),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479个(占78.3%),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99个(占16.2%),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8个(占1.3%)。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比例为79.6%,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6%。

1.2 水环境污染

城市地面水污染较普遍严重,并有恶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水体造成的。据国家在1994年统计的136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符合地面水I类标准的有18条,Ⅲ类标准的有13条,Ⅳ类的有37条,超V类的有5l条。当前城市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虽和总汞等。2009年,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国655个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平均为89.84%,比2008年提高4.44个百分点。在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级别比例见图2所示。

1.3 固体废物污染

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是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还将日益增多。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处理不仅要占用大最城市和农村用地,如已经非常紧张的人口与居住、绿地、城市空间的矛盾,同时,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还会给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2009年,全国城市污染控制水平不断加强。清洁能源使用率、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以及重点工业企业的废水、烟尘、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稳定达标率均较2008年有所提高。全国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平均为66.77%,比2008年提高了2.42个百分点。2009年,全国共有24个省(区、市)开展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机构委托工作,全国共有1815条经省级环保部门委托的机动车环保检测线。全国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4.98%,比2008年提高了0.54个百分点;全国城市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3.81%,比2008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全国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平均为80.71%,比2008年提高了1.98个百分点。

1.4 城市噪声污染

2009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76.1%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96.5%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和较好。但全国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33dB(A),比2008年上升了0.18dB(A),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稍微有所下降;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5.95dB(A),比2008年下降了0.07dB(A),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1.5 城市生态严重失衡

现代城市特别是大都市被钢筋水泥的建筑所统治,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失衡问题严重。如许多城市普遍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自然绿地减少、“城市热岛”、“城市荒漠”等问题十分突出。同时,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进一步降低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加剧了资源环境供给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伴随城市人171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如果不从城市发展规划上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调整,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更加严重。

2 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建议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但城市环境恶化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且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必须树立全民环境意识,强化城市环境管理。

2.1 加强对全民的环保宣传教育

只有当城市政府管理者和市民真正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才能增强城市环境管理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城市环境管理的认知水平,使环境污染控制行动开展起来。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强环保方面的宣传,加大对环保宜传的投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手段,把环保的理念种植在全民意识中,真正树立“保护环境,我有责任”的环保意识。

2.2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立法是有效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城市政府各部门应该作为环境管理的主导,以完善严格的法律体系强化各主体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行为。由于环境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所以要加强诸如环保、市政、建设、土地、交通、水务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

2.3 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

在城市环境管理过程中,通过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才能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发现趋势、把握重点,使环境管理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推动各类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实践证明,环境信息化是环境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覆盖环境各个领域的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环境管理决策的基本保障。离开环境信息化,势必影响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制约环境监管的效能和水平。

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中,可将地理信息与大气、土壤、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结合在一起,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对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如通过叠加分析,可以提取该区域内大气污染分布图、噪声分布图,通过缓冲区分析,可显示污染源影响范围等。

2.4 开展可持续城市规划

可持续城市规划已趋于将生态学、环境科学、地学、社会学、经济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变单纯的建设规划为社会、经济、自然综合规划,从方法研究、技术设计和规划编制等方面着手构建可持续城区规划的平台。通过可持续城市规划中,能实现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区自然环境、文化传承、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环节城市病,有效提高城市环境管理力度。

我国大多城市都面临着城市改造的任务。在城市改造中,也要特别强调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强调环境保护、环境建设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要深入开展有关城市改造与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建立若干示范工程,总结我国环境管理与提高城市社会综合发展能力的关系,进行广泛的宜传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我国城市环境管理问题思考

摘要:人口的变动趋势主要是城市化,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环境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复杂,从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入手,借鉴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经验,提出改善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城市化

城市环境管理是利用可持续的方式解决城市环境中污染问题的管理。而城市环境污染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

在很多城市推进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牺牲环境来求得一时的发展,换一个角度就是用桎梏眼前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城市环境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城市水和大气污染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垃圾处理水平低,噪声污染较重,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我姑,城市基建设施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环境不能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且环境建设水平还需要极大的提高。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城市环境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不完善。①没有明确合理的管理目标。对于城市环境管理,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制定符合本地区的目标,有的城市盲目制定大的目标,不仅不切实际还浪费了众多的人力和财力,最终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有的城市则根本没有计划,只做面子工程,更无法改善城市环境,所以,不仅仅要制定目标,更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目标,才能遵照科学的发展规律,逐步推进。②管理制度不合理。城市管理的机关众多,各自为政,并没有很好的协调合作,人浮于事,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难以形成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效率。③缺乏公众参与和引导。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作用远远强过了公众对于此领域的作用和影响力,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受到了社会变迁的影响,尊重财富,如果不进行有利的引导,不能调动大众对于环境建设和保护的热情,政府即使再有投入也难见收效,环境管理,要治本还是要从公众的角度入手。

(2)资源运用不合理和政府的投入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的环境治理和保护都需要突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由于公共事务的经费短缺,使得城市环境管理处在不利的局面,只能被动地等待被解救。

(3)法律法规意识的淡薄和执法不力。①尽管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都有认识,但是往往当这种集体利益碰撞上个人的经济利益,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后者,忽视了长期和集体利益,急功近利的观念还是存在,有不懂法的,但也有知法犯法的,后者在价值观上选择了牺牲集体利益来实现个人的经济利益。②法规力度不够,根据《环境保护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保护中负有“统一监督管理”的责任,也是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环境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行政部门可以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但授权力度不够,对于环境违法行为很难起到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2国外先进的城市环境管理的借鉴及启示

(1)荷兰。1990年,荷兰将过去的政策扩展为城市更新政策,不仅仅只是改变住宅存量和附近的环境,还涉及到基础设施、绿地、经济活动和其它居民点的设施,这种调整试图加大处于压力之下的普通福利地区的居住和工作质量的差别性,告别了城市环境管理的无计划性。

(2)德国。德国在制定可持续的城市政策上有为成功,加强城市中心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土地再循环对这个目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家和低级两个层面上都是如此,以加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提高环境质量。

(3)瑞典。在瑞典,最行之有效的工具就是城市规划和绿色结构政策,规定新的住房、办公室和其它建筑物,必须在以前开发的土地上而不是在绿色地带上兴建,所有的新的开发项目都要严格实施环境标准。

3加强和改善我国的城市环境管理的建议

综合我国目前环境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参考国外先进国家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来改善我国的城市环境管理。

(1) 完善城市环境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①积极推行环境目标责任制,这也是我国以法律形式确立的环境保护制度,应该将环境目标和任务作为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上级可以通过责任书的形式将有关的环境目标和任务分配给下级。②加大环保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所有的相关部门都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深入居民中间,尤其是社区和学校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两个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所,并且关系到切身利益,除此之外,还要和媒体做好协调,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注重城市环境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无论是规划方案的制定还是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的推进,还是后续的监督监控,都应该有具体的措施保证群众的广泛参与,要扩大公民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定期向公众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展情况。③根据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来之地能弄个实施城市的总体规划,护理划分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工业和城市交通,采用工程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实施绿化系统规划。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我们需要一个以人大、司法机关、环境监察部门为主体,公众广泛参与的统一的监督管理机制,不仅仅要对环境保护执法工作而且也要对政府的决策及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监督,通过多方位多层次有力监督,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够得到落实和实现,才能够很好地推动城市环境管理。⑤建立完善大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城市对于环境的辨认能力,在我国,城市对于环境的反应迟缓,往往都是在环境问题严重到相当大的地步的时候才开始采取措施,导致资源的消耗增大,如果能够提前预见和防范的话,可以节约资源并且取得更好的效果,环境监测是控制质量环境的前哨,发达国家都在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我国也应该加快和加强但对环境质量监测的管理,实现科学的管理。

(2) 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国外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的投资一般占GNP的1.5%~3%,而且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到投入的比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加大了对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投资规模,但是距离我们的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离我们的目标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必须逐步加大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

(3)加强城市管理的规划,运用科学的规划来实现城市环境的管理。①加强城市绿化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城市建设是顺应当前城市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加强城市的综合治理。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机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耗能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优惠政策,推进现代通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包括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要将这两方面很好的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城市环境管理的法律意识。环境立法是有效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支配人类行为有两大势力一是道德的约束一是法律的制裁推行环境发展有三大政策第一是治理为主的环境政策针对业已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单项治理第二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第三是追求环境舒适性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及有关规章制度树立防治观念完善监督机制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特别要重视发挥居民委员会的监督机制作用和新兴的社区服务中心的监督机制作用对一切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作坚决斗争。

4结束语

城市化已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象,其中伴随的各种问题也渐渐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遵循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直面出现的问题,用科学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才能实现对城市环境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达到任何自然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中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与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城市环境中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改革,期待能对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垃圾处理现状及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和科学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改革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指城市居住的人口在开展日常生活时,产生的固体废物与法律法规规定视为垃圾的固体废物。我国垃圾基础设施的建设、处理、运行及监督是由城市的环卫部门管理,垃圾收集及处理的环境管理则由环卫部门及下属垃圾收集处理单位具体管理,收集处理费由政府管理。

一、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构成及污染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垃圾清运量及产量的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构成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机物和可燃物明显增多,垃圾的可利用及可回收价值增大。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生活垃圾的处理场数量及相应的规模无法满足城市垃圾处理增长的速度,一些垃圾露天集中堆放,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污染事故日趋严重,表现如下:一是对大气造成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及其他固体形式的废物在经过相应的运输和处理时,若缺乏必要的防护手段及净化措施,则会产生细末及粉尘四处扬散;堆放或者填埋的生活垃圾则渗入土壤挥发出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二是对水体造成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是湖泊等活的水体,或露天堆放的垃圾经过雨水冲刷后渗入水体中,都会造成水体溶解进有害成分,污染水质及水中生物;三是对土壤造成污染。生活垃圾滤出液中的有害物质在渗入到土壤中时,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相应土质,对土壤微生物活动造成影响,妨碍植物生长。有害成分经土壤吸附后在土壤不断积累,污染土地甚至不能耕种;四是对人体造成污染。人以大气、水和土壤为基础生活,这些环境中造成的污染直接摄入人体,使人发病。

二、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为了完成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规模化及调度资源化的发展目标,我国针对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进行了多种尝试。目前在我国发展成熟且比较常用的城市环境管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堆肥法及填埋法三种。

表1:焚烧法、堆肥法及填埋法的优缺点比较

三、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及处理工作,并且相继颁布了部分政策法规用于防治垃圾污染和处理问题的严重化,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但是因为治理时间短,所以生活垃圾处理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主要表现如下:

1、管理制度不畅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由建设部牵头,不同城市的城建环卫部门直接管理垃圾的收集、清运及处理等工作,但垃圾处理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也是由这些机构负责,造成政企不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无法有效执行。部分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无法正确落实,即束缚了垃圾处理管理的发展,又影响了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行。

2、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城市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大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而传统的生活垃圾治理的公益化带给各级政府财政极大的压力,为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健康发展,针对垃圾处理开始收费的相关政策在2002年出台,但却一直没有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出台,造成公众和企业大部分未能意识到垃圾处理问题的严重性,使得收费如同虚设。

3、生活垃圾不分类收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生活垃圾还是选取了不分类收集的方式,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合收集,导致垃圾的含水率过高、发热量过低。这种不分类的垃圾如果填埋处理,则会加大渗滤液的用量,造成二次污染;如果焚烧处理,则必须添入助燃剂方可满足处理要求,导致运行成本大幅度。另外,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塑料、橡胶等若焚烧处理,还会释放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4、公众环境意识低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针对防治生活垃圾污染给予明确的规定。但因为未能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所以执行比较困难。要想处理好生活垃圾,必须从公众的整体考虑来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目前我国公众环境意识极低,乱扔垃圾,人为破坏环卫基础设施的行为屡有发生,无法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也加大了垃圾处理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提升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1、改革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加快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

根据我国环境管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产业化、市场化及制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针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提升城市环卫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出台可操作性强、规定明确细致的环境管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改革方案,落实政府职能,使得政企分开,确保社会公众与城市环境的双重效益。开放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设和营市场,建立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垃圾处理竞争机制。

2、建立并健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根据谁污染谁负费的原则,全面开始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在目前环卫体制改革没有完成的条件下,各地可选取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或水电及燃气费等联合征收,来增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用的收缴效率,减少收费成本。并逐步提高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以增加生活垃圾处理企业的利润空间,并起到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作用。

3、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回收率,便于垃圾的最终处理]。我国可参照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的成功经验,先行在经济发达城市试点后再行推广,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的统一化。要做到,一是提倡居民分类收集;二是公众场合设有垃圾分类收集器,便于不同垃圾分类收集;三是制定垃圾分类处理的废品回收及奖罚制度,确保垃圾分类收集的健康发展。

4、提高公众环境卫生意识

公众环境卫生意识的提升是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的关键因素,要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提倡节能、节水、绿色及环保的生活及消费方式。

结束语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即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垃圾处理的法制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建设,针对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我国早日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和环境管理的最优化。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对于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探讨

摘 要: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城市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广泛的来讲,城市也是属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好坏、保护程度和管理方式都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本文着重的探讨了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管理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将这些措施在治理城市污染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推动美好的城市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城市 环境 管理

城市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近代的城市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城市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极为突出、城市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群众对于环境改善极为迫切。在2013年初,席卷大半个中国东部的雾霾让人们感觉到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它的迫切性。所以,面对当前城市环境的局势,我们要找到其原因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到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是我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一、对于城市环境污染原因的探讨

首先是建设目标有疏忽,管理制度不合理。当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进入行政决策层面时,因为政治上的因素的影响,所以缺乏整体规划。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环境管理机关众多,各部门种类繁杂,相互重叠,又相互之间牵扯,缺乏统一的团队指挥。其次是资源运用扭曲与投入不足,行政协调困难与展望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的处理这个方面上,它是需要大量的行政资源投入及高品质的环保行政人员参与。然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公共事务经费中用于环境保护的费用少之又少。这样就造成了城市环境管理很难细致的展开,缺少长远的计划。最后是环境意识与法律观念淡薄。在目前的中国,法律观念在环境领域还没有彻底的普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少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统筹考虑、综合决策,急功近利等思想意识还较为普遍。

二、对于城市环境管理措施的探讨

1.从环保宣传方面入手,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学生入手,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第二点是充分利用媒体,加强环保宣传。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便捷传播途径和广泛影响力,在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广告中增加环保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第三个方面是举行各式各样的的环保教育活动,可以对社会的环保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得环保教育深入人心,促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局面。

2.对于培养良好公共道德的探讨

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环保教育、实施的基础。所以要积极的推动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一切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热爱城市中动物植物。要崇尚“绿色世界”,积极投身城市环境保护活动。要积极参加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模范遵守市民道德规范,要“与人为善,与邻位善”,要积极搞好城市的卫生,从小处入手,维护市容市貌,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同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对于发展环境保护学术队伍,推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探讨

如何能保护好环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靠政府,二靠科学。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与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科学技术落后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建设一支由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学术队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重点地开展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工作。

4.对于健全法制,依法管理,环境执法力度的探讨

推行环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治理为主的环境政策,针对业己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单项治理;其次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最后是迫求环境舒适性,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要积极的发展居民在环境保护这方面的作用,鼓励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的监督,鼓励他们与此行为作坚决斗争。

5.对于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探讨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距离目标仍然有着一定得距离,因此必须本着“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

6.对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探讨

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的对环境污染破坏做出预警,所以我们要建立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水质、大气、土地等等方面,如水质监测站、汽车废气测定站。

结语:通过以上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制度,培养良好的功德心和加大投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城市环境问题,最大限度的缩小我国城市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的差距,才能为人们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保证人们身心的健康。

城市环境管理论文:城市环境管理浅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介绍了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浅析

环境管理是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宏观层面上涉及环境思想体系,国家发展目标,环境管理战略设计、实施和评估,环境法规体系等;微观层面上涉及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环境社会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监督和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的认可和实施等。简而言之,环境管理就是协调发展目标与环境的方法。

城市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近代的城市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城市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极为突出、城市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群众对于环境改善极为迫切。在2013年初,席卷大半个中国东部的雾霾让人们感觉到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它的迫切性。所以,面对当前城市环境的局势,我们要找到其原因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到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是我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1 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首先是建设目标有疏忽,管理制度不合理。当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进入行政决策层面时,因为政治上的因素的影响,所以缺乏整体规划。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环境管理机关众多,各部门种类繁杂,相互重叠,又相互之间牵扯,缺乏统一的团队指挥。其次是资源运用扭曲与投入不足,行政协调困难与展望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的处理这个方面上,它是需要大量的行政资源投入及高品质的环保行政人员参与。然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公共事务经费中用于环境保护的费用少之又少。这样就造成了城市环境管理很难细致的展开,缺少长远的计划。最后是环境意识与法律观念淡薄。在目前的中国,法律观念在环境领域还没有彻底的普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少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统筹考虑、综合决策,急功近利等思想意识还较为普遍。

2 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2.1 城市经济发展不以破坏城市生态平衡为代价

城市是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成份联系密切并相互影响,任一生态因子的破坏或消失将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所以,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其内在的一分子,相应地也将遵循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实现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的发展理念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倡导绿色GDP。

2.2 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明显的部分,通过各类有形建筑、设施、结构布局等可直接看见的外在安排展现城市发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现代的、时尚的、先进的城市建设预示着该城市有着强劲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但是,城市建设如城市经济发展投入一样需要一个度,盲目过度的发展城市建设必然牵制该城市的长远发展,犹如拔苗助长,最终损害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地方政府在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必须兼顾城市经济投资力度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当确保城市建设投资在城市投资中的一定比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保证城市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必须合理配置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不仅使城市产业投资跟上城市建设投资的步伐,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而且确保各项建设投资在城市自然环境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如确保城市公共投资的适度、合理;积极合理地引导城市商业建设。

3 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3.1 从环保宣传方面入手,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学生入手,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第二点是充分利用媒体,加强环保宣传。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便捷传播途径和广泛影响力,在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广告中增加环保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第三个方面是举行各式各样的的环保教育活动,可以对社会的环保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得环保教育深入人心,促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局面。

3.2 对于培养良好公共道德的探讨

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环保教育、实施的基础。所以要积极的推动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一切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热爱城市中动物植物。要崇尚“绿色世界”,积极投身城市环境保护活动。要积极参加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模范遵守市民道德规范,要“与人为善,与邻位善”,要积极搞好城市的卫生,从小处入手,维护市容市貌,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同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3 对于发展环境保护学术队伍,推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探讨

如何能保护好环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靠政府,二靠科学。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与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科学技术落后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建设一支由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学术队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重点地开展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工作。

3.4 对于健全法制,依法管理,环境执法力度的探讨

推行环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治理为主的环境政策,针对业己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单项治理;其次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最后是迫求环境舒适性,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要积极的发展居民在环境保护这方面的作用,鼓励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的监督,鼓励他们与此行为作坚决斗争。

3.5 对于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探讨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距离目标仍然有着一定得距离,因此必须本着“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

3.6 对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探讨

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的对环境污染破坏做出预警,所以我们要建立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水质、大气、土地等等方面,如水质监测站、汽车废气测定站。

结语:通过以上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制度,培养良好的功德心和加大投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城市环境问题,最大限度的缩小我国城市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的差距,才能为人们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保证人们身心的健康。

4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城市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广泛的来讲,城市也是属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好坏、保护程度和管理方式都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管理需要公众参与的呼声日益增高。因此,只有确实发挥公众参与的功能与效益,才能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管理的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