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8 08:22: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建筑施工毕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众所周知,建筑行业的现场施工一直以来都是危险度高,安全事故发生多,所以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其安全的管理一直是相关的政府部门十分关心的事项。尽管对建筑施工现场有监理公司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是监理公司没有重视起来的,这就需要我们政府的执法部门来进行调控并加大监管力度,力图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1 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现存的问题

第一,建筑管理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缺乏。对近几年来说,我国政府在如何进一步的加强管理安全生产工作上面做了很多的重要指示,也指出了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意义。只是某些建筑行业的领导,讲究安全问题只是纸上谈兵,对人民安全的负责态度不够端正,往往只重视建筑施工的进度,效益,却对质量和安全方面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对现在的施工安全的监督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忽视安全隐患,最后导致恶劣的后果。

第二,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现场施工中也不充分落实。现存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责任的划分不明确,奖罚制度也不分明,不够完善。而且在现场施工当中,相关部门也对安全管理制度视若无睹,没有充分的落实到现实当中去,使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第三,建筑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当前社会的建筑行业中存在一种扭曲的认识,就是重质量,轻安全,低价中标包死价工程,对安全施工方面的投资不够,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安全施工的资金投入。所以,一些公司中标以后,只负责任务,对管理不负责,没有贯彻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甚至有些公司乱用经费,没有购置相应的,合格的安全必需品,导致施工的现场十分混乱,工人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无形中就加大了安全事故的隐患。

第四,施工单位与施工工人操作不规范。这样的不规范操作总结起来有几个部分,首先是施工现场的用电不规范。施工现场没有完全的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没有食用油标准的配电箱,有的配电箱安装的位置也不恰当,有些施工单位竟然还在使用木制的开关箱,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专用的保护零线没有引至用电的设备,有些现场存在外电防护的不到位或者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其次,脚手架的搭设不够规范。没有按照要求编制施工嘴直的设计方案,交底,验收与进行搭设。横向的扫地杆搭设的不对,脚手板也存在防止杂物过多,材质不好和不牢固的缺点,架体和建筑结构的拉撑点受力不够符合规范,不牢固。最后模范工程和基坑的支护属于管理和监督。稳定性差,还有违规拆模等现象。

第五,对建筑工人的教育培训工作做的不到位,建筑工人本身的安全素质也偏低。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施工工人大部分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低,从农村进入到城市以后,知识结构思维意识都不能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特殊环境,所以缺乏一些应该具备的安全知识与防范意识,存在很多问题,如纪律松散、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等等,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现象,甚至有人无证操作,违规操作,这都给安全施工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2 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对策一:要摆正对待安全施工的态度。安全工作是在项目施工中贯穿始末的,从工期,质量,技术等各个环节中都要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任何的细节上忽视了安全问题,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样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严重的会影响建筑公司或者企业的形象。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构建主管机构与建筑单位施工安全无小事的共同理念,把安全施工放在首要位置,抓好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对策二:提高相关领导对建筑施工安全的认识程度。因为领导在各项工作都起到了监督和引导的作用,所以在安全工作上,领导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所以要强化对领导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使他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到安全施工的政策方针,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让领导人员知道只有做好了安全工作,才能为企业和公司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从而更加深刻的介绍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领导层首先对安全工作重视起来,才能更好的加强落实,加大对事故责任的处罚,真正的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对策三: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既然安全管理的本质就是人的管理,所以要加强安全管理,就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其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使之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而且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彻底的形成规范化的作业,杜绝以往凭感觉,靠经验的工作方式,使施工人员可以形成程序化与标准化地工作习惯。培训形式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宣传标语,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这些方式进行,能够更加广泛的深入宣传安全施工的知识,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加大宣传的力度,强化安全施工的法律法规,安全施工技术的标准与规范,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作为政府部门,也要参与到培训当中,切身实地的紧抓安全工作,监督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并且也要学习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和标准。

对策四:重视各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要突出重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要找好重点和问题所在,尤其要抓好骨干地安全培训工作,对安全管理人员与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进行强化培训,层层提高员工的安全施工水平。

对策五:抓好特殊工种与临时工的安全教育,某些特殊工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持有相关证件才可以上岗作业。临时工就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进入到施工的现场。作为政府的执法部门就要监督用人单位与安检的部门重视起施工前的教育。同时采取各种方式及途径,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施工的过程能够程序化,规范化,加强工序的管理,杜绝施工的盲目性造成的安全问题。

3 结论:

建筑行业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行业,它承载了所有城市的建设,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文化。所有建筑施工的质量是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在对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同时,却不能忽略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受伤害,还要保证施工的进度不受安全因素的影响。所有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众多突出问题,对建筑承办单位与监理单位,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这是作为政府执法部门对人民的安全必须承担的责任。保障建筑行业中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施工者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建筑施工项目总体管理实务研究

【摘要】建筑施工项目总体管理有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约束条件,对建筑施工项目总体管理的实务探索必须要从总体管理的角度出发,要根据建筑施工项目总体管理的内容制定相关的建设方针。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的总体管理目标,提出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和进行信息网络管理沟通的管理措施,为全面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总体管理实效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总体;管理;建设措施

建筑施工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工地施工,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各项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的具体管理,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项目总体进行管理就不能单独地考虑进度、安全和成本问题,必须要对总体情况进行统一规划,从管理组织、总体规划等方面进行实务方向考虑。

1 建筑施工项目总体管理的内容

建筑施工项目总体管理有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约束条件。项目的目标包括成果目标和约束性目标。约束条件包括限定的时间、限定的资源和限定的质量标准。这种总体项目管理项目具有特定的周期性,从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开始至保修期结束为止。从内容方向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内容应该包括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和移交等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施工过程中总体管理的内容应该包括:①建立管理组织和有决策和责任机构(包括施工计划、竣工检验机构。选聘项目施工经理)。②制定管理制度,并尽快形成纲领性文件、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绘制工程流程图,绘制管理信息图。③进行目标控制,建立预测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验证以保证施工顺利,达到预期目的。④分项目地进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⑤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和动态过程管理(包括材料和机械设备管理等)。1

2 建筑施工项目总体管理的建设

2.1 建设管理组织建设

建筑项目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项目管理的组织建设,在组建组织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项目的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根据项目施工情况来确定管理组织的成员、管理内容、组织原则和负责人的具体安排。第二步就是管理组织建设的具体内容建设,在设定部门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选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设定要分工明确,形成一定的责任制度,确保各个项目的项目管理负责人都能胜任其职,最后通过公开选举、负责人推荐的方式选取项目负责人。第二步要完善组织管理制度,保证组织的管理有据可依,实现通过制度管理人的基本原则。

2.2 进行项目管理总体规划

项目管理总体规划是对项目组织, 内容 方法、步骤及重点进行预测和决策 做出具体安排的纲领性文件。工作的目标、程序、深度、标准、时间和质量都要有明确规定。建立项目管理工作体系绘制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图。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必须要联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用户的利益问题,保证对工程进度、成本等问题的规划能够更加完备,实现总体规划的合理预测。进行项目管理的总体规划时要对决策的相关问题进行预测,保证各项施工问题都能有项目决策发展部门。进行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图绘制时要注意不仅要绘制工作流程分析图,也要绘制出相关的信息联络分析图。

2.3 完善项目管理的沟通

项目管理的沟通过程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发出者,一是信息的接受者。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往往是互相的,存在着一定的互相介入性。信息的共享机制建立对项目管理来讲十分重要,在项目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项目与外界之间建立沟通渠道,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沟通信息,以使项目内各部门达到协调一致;使项目成员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并且了解他们的工作对实现整个组织目标所做出的贡献;通过大量的信息沟通,找出项目管理的问题,制定政策并控制评价结果。在施工沟通过程中能够使得项目建设的各个部门之间快速地交换信息、拓宽思路和统一认识,沟通的作用巨大,而且很多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就必须要保证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如果一个项目的施工进度提前了就必须要通知下一个施工部门抓紧准备施工材料和工人。完善信息沟通机制要从沟通计划编制、信息分发、绩效报告和管理收尾等环节来进行。2

3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实施中的强化措施

3.1 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项目管理责任制要紧紧围绕责任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和要素分析,形成一个层次分明,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责任制体系。在这个体系过程中应该包括策划要素责任制,总责任制是由各要素责任制构成的,要素责任制设计合理与否,对总责任制能否合理分配和控制收入,使责、权、利对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项目管理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一套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要将这些管理和控制内容进行系统化地规制,使得责任内容进行与规章制度统一起来。具体的制度落实方法要以系统化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问责制度为主。考核内容要以安全、成本控制等为主;奖惩制度要做出明确规定;问责制度要明确施工事故的问责人,进行全面地系统化地责任控制,促进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3.2 进行信息网络管理沟通

沟通是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障碍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通过实际验证解决效果最好的手段。通过沟通能够详细的协商平衡和满足各方面的利益,从而达到项目目标的最优解决;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影响项目管理大局的争执,应采取策略引导争执者或者说服双方向对方作适当妥协或非原则性让步,避免争执扩大化;对于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争执可采取互迁互让,加大合作面形成利益互补或利益共同体,从而化解争执。加强沟通的方式要依靠工程信息管理,各类为建筑工程而开发的软件早已得到广泛应用。工程管理的沟通完全可以依靠计算机的先进设施,同时通过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局域网,将各项目管理的的信息进行共享、分类、筛选,以便于其他部门快速、高效的使用,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项目经理还可以与业主、监理、设计、各主要分包商建立局域网络,扩大网上资源,增加资源利用率。例如:与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就能够使得施工成本得到有效地材料资金控制;与设计部门的信息沟通就能够更好地了解施工要点,控制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沟通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应用局域网,但是也要依据工程项目自身和各参与方的特点综合考虑。

总之,对建筑施工项目总体管理的实务探索必须要从总体管理的角度出发,要根据建筑施工项目总体管理的内容制定相关的建设方针,并在实施过程中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和进行信息网络管理沟通的强化措施,全面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总体管理实效性。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探讨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摘要】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降低工程成本是施工企业让项目成为企业利润的源泉。本文先提出成本控制的几个原则,然后提出成本控制中所需注重的关键点,并论述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项目的工程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活劳动消耗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和其他管理工作等进行计划、实施、监督、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对工程成本的优化管理。保证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工程中成本的超支或者预支问题可以得到及早的控制和解决,在实现成本控制的优化管理的同时,保证建筑企业所能经济效益上的最大值。

1 成本控制原则

1.1 动态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就是要对工程项目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成本控纠偏,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过程。要真正做好成本管理,我们特别要加强施工工作开始后的过程检查和过程监控,以保证各项成本管理措施和成本指标计划得以具体落实和实现。

1.2 全过程控制原则: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同步而行。工程项目的三控制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也是难度很高的管理工作。

2 成本控制中所需要注重的关键点

2.1 成本控制中权责相结合

实现成本控制中的优化管理,首先需要坚持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保证成本管理中权利责任相结合,实现工程成本中心中各员工以及部门之间工作范围、职责以及权利的清楚界定,并明确在这个职责以及权利的范围内醒目费用开支是否合理。同时需要对项目中每个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将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与成本控制效果挂钩,从而保证成本控制可以落在实处。

2.2 注重成本控制的全面性

成本控制不是某一个过程或者是某一个项目所需要注重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的工程管理过程,成本控制中的全面性体现就是要保证在建设过程中的全过程,所有的工程参与人员所需进行的整体性成本控制。并且在控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所有的工程费用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固定费用以及变动费用进行控制;不但需要提高工程领导者、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普通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还要保证这些意识和措施可以付诸实践。

2.3 把握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就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而言,成本控制与工程质量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工程质量越高,其成本控制的效果就越好,成本控制同时也不意味着单纯的降低工程的成本而不需要考虑其他问题,关键就是需要把握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实现最为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同时,获取最大收益上的经济效益,简单来说就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收益。虽然成本控制与工程质量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会意味着在成本投入中增加故障成本,而故障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故障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 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优化措施

3.1 健全工程成本责任制度,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握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实际情况而实现对成本控制目标上的确定,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实现上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而目标的落实以及目标得以有效控制的关键就是要确定承包责任人的权责,在签订承包和同时,必须要对目标成本进行确定,并实现承包责任人权责上的落实。

3.2 注重成本控制中的各个环节

3.2.1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企业需要从工程承包的源头,也就是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以及合同签订等阶段抓起,依据工程的规模、性质以及工艺特点,并充分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施工能力、工艺装备以及技术水平,实现对动能最大程度上的调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选择其中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中的每个阶段实现合理安排,在组织流水作业、强化管理、控制施工工期的同时,实现成本支出上的减少。

3.2.2 加强工程工期管理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现在很多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不够,项目部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而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因此,项目部可以采用“工期成本”优化原理来控制成本,也就是当发现施工进度滞后于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赶工成本和工期压缩可能性后,有计划地逐次压缩工费最低的重要工作和工序,最终达到既赶上工期又控制费用的目的,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2.3 加强材料费管理,做好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

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3.2.4 依靠先进的技术以及工艺实现对成本的降低

承包人在具体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节约措施,对将会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做好的统一的规划和周密安排。在方案实现验证之后,对确定下来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工艺应该坚决贯彻落实,并保证其技术可以得到安全可靠的顺利实施。

3.2.5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杜绝事故和损失严格地按照国家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组织施工,执行自检、互检、交检制度。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问题。为此,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同时,必须做到按设计图纸施工,防止出现因砼捣厚、基础挖深、垫层加厚等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3.2.6 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负责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 ,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等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4 结束语

在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是建筑企业强化自身管理和经营,健全成本管理制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它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的有力武器。实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管理,亦有助于建筑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浅析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摘要:我国建筑施工 企业 推行施工项目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还很不完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着诸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 发展 。笔者就当前建筑施工项目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己改进措施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改进措施

1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工程项目的投资上,大部分项目都突破设计概算,必须追加投资后才能完成。这里的原因除了项目前期研究不足,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外,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营思想落后,理念陈旧。建筑行业在计划 经济 时代利润率较高,对项目成本不需要太多的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的广大员工在完成施工项目的时候,只管干,不管算,并形成了一种理念。近十多年来,建筑企业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许多建筑企业察觉到危机,才开始注意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加强。然而,一种理念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日。目前,这种陈旧的理念在建筑企业中仍不同程度地残留着。

②组织管理零乱,控制不周。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通行的项目成本管理做法是把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委托给财务部门。但是财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成本核算,有关成本控制方面主要是通过制度来被动地“卡”,结果是“卡”而不控。靠财务部门单枪匹马并不能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另外,大多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缺乏系统管理,对项目施工各个阶段成本支出缺乏系统控制,实践中往往顾此失彼。如有的注意材料费用的节约,但不注意材料库存损耗,材料采购成本的降低等等。

③确定施工方案,缺少筛选。要有效地系统地控制项目成本必须要从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做起,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工程项目中标后,首先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多个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然后对这些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筛选;最后确定最适宜的方案为施工的行动方案。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前,不少项目都不精心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技术进行比较或者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致使在施工实践中实行的施工方案不是最佳的施工方案。

④缺少控制方法,手段落后。目前,项目成本控制的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部门制定出来的项目成本控制制度是十分严格的,但是实施的效果大多不够理想。其原因一是缺少一套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先进的手段。没有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项目施工过程中大量数据信息就难以及时地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和储存,从而就不能及时掌握项目成本的变化,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改进措施

①实行全员项目成本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是指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一方面要完善对项目经理的考核。要求项目经理把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同时要把项目部在安全、质量、风险等方面的管理成果用成本指标化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按照成本管理责任制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进行职责分工,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和个人,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人人不管的情况。

②实行全过程项目成本控制。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既不能疏漏哪一个过程,又不能时紧时松,必须使项目成本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项目工程成本全过程控制主要有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和保修阶段的成本控制。

③注重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控制成本。对项目成本的管理成败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自觉程度。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要使每个员工自觉作好成本控制工作,除加强思想 教育 外,更重要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进取精神,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 企业 要结合工程任务的实际情况,以施工定额为标准,以施工队或班组为最基本的核算单元,推行内部定额工日和工序单价承包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严格把关,让职工个人 经济 收入与完成工作量联系,调动他们控潜降耗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信息反馈体系。施工项目管理是动态管理,项目成本控制也是动态的。因此,要有效地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必须在施工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生产各环节建立起高效灵敏的相对封闭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流反馈,不断调整着承包管理保证体系的目标和控制,促使生产中人流、物流等作有序运动,使它们稳定取向工程项目成本目标的优化,确保成本计划的实现。

⑤维护合法权益,增加预算收入。现阶段,建筑市场由于建设单位处于主动地位,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些合法权益被迫放弃。建筑施工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加预算收入应列入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之一,有效实行成本控制。

a.在成本观念指导下,投好标。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编标要体现成本和实际观念,在投标中使用有效的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b.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目前,在建筑施工承包合同的履行中,建设单位违约的现象相当普遍。如不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一竣工就强行占用并拖延验收;收到工程竣工结算资料后逾期不作答复;拖欠工程价款等,严重侵害了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致使成本管理失控,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增强成本观念索赔观念,培养索赔的管理能力,运用 法律 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

3 结束语

总之,建筑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集中体现在造价竞争上。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项目施工中以经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来降低项目成本,把影响项目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摘要:介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原则、内容及控制方法。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控制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通过技术、方法比较、 经济 分析和效果评价,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方案的范围之内。

一、成本控制的原则

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成本的控制,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节约原则。节约就是项目施工所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预测、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现偏差,以便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从提高项目的 科学 管理水平入手来达到节约。

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任何管理活动都是有成本的,为建立一项控制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能超过这项控制所能节约的成本。这项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企业 只能在重要领域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它要求在成本控制中对例外情况加以特别关注,对正常的费用开支采取从简的措施,例如对超出预算的费用支出往往采取严格的审批程序。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效益,必须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它要求成本责任中心的 会计 师在履行控制责任成本这一职责的同时,要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力。此外,为了调动成本责任中心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定期对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奖惩,使他们做到外有压力、内有动力,从而更好地履行成本控制的职责。

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原则包括两个含义,即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

项目全员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不是由某几个人来完成的,而是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在强调全员控制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领导的带头作用,它要求领导做到: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具有完成目标成本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

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索赔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二、明确成本控制的内容,寻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直接成本控制、间接成本控制、其它费用成本控制三个方面。

(一)直接成本控制

1 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大约占工程总造价7~12%,人工费的确定是量和价的确定。若按定额人工价来进行成本管理,非常不可行。因为人工费受市场因素变化大,所以在人工费的成本控制中应抓效率,尽量减少用工,采取新的施工措施和先进的施工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对施工队的管理人工费采用承包方式,签订劳动合同。

2 材料费控制。由于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比例最大,个别大型安装工程项目的材料费占的比重可达70%,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材料成本节约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①严格控制材料消耗量。根据工程进度,严格按照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材料消耗量,不能突破;对各种材料坚持余料回收;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仓储和摊销损耗等;此外,合理使用材料,使材料的损耗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②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施工 企业 应及时分析各种材料的价格走势,根据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材料采购时间,避免因材料价格上涨而造成材料成本的增加。

3 机械费的控制。机械费占工程成本的5%左右,但实际由于机械台班市场价格往往比定额台班价格高,而导致实际机械费支出超出预算成本,这样导致机械费亏损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提高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防止事故发生,保持机械设备最佳状态,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作用,从而节约机械费,提高施工企业效益有重大的意义。节约机械费有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①合理选择施工机械。

②做好协调组织工作,合理使用施工机械,最大程度发挥机械利用效率。同时应做好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准备工作,防止因操作不当或不熟练而影响施工机械使用率。实行机械操作人员考核制度,把机械设备使用的 经济 效益与个人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实行奖惩。

③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操作人员应坚持搞好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使机械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专业修理人员应根据设备的技术状况、磨损情况、作业条件、操作维修水平等情况,进行中修或大修,以保障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使用。

(二)间接成本控制

间接成本的节约超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好坏决定的,它与同期完成直接成本有关。若同期完成的直接成本大,则相应的间接成本就相对降低;若同期完成的直接成本小,则相应的间接成本就相对变大。因此,缩短工程项目工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降低间接成本的有效手段。

(三)其它费用成本控制

其它费用成本控制涉及的内容很多,管理难度也比较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根据各工程项目施工的需要进行合理平稳调度资金、控制资金、使用成本。

(2)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监督和控制,坚持事故零目标的管理思想,减少安全事故费用支出,可以采取上保险等方式。

(3)加强职业病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从而减少费用支出。

(4)严格零星签证用工,减少定额外的用工数量。

(5)工程完工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清理现场剩余材料和机械,办理竣工结算,辞退不需要的人员,从各方面减少工程完工后的费用支出。

(6)办公费用、 交通 工具、差旅开支必须厉行节约,可采取部门包干、节约奖励的方法。

(7)业务费用开支遵循必要和从严原则,建立严格的审批、报销制度。

三、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支出

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需要扎实的管理基础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利用激励机制对各部门和责任主体实施责任成本考核,奖优罚劣,是十分必要的。公司要对项目部设定总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部要将分项目标落实到相应的部门与班组,明确责任人和奖罚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度,按时间和工程节点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使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四、结束语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成本管理,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坚持“算了再干”,改变“干了再算”的习惯;要依靠群众,强化管理,全员参与,指标到人,做到人人有家可当,有财可理;要加大按效益分配的力度,切实强化项目成本控制,向科技、管理要效益,这必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浅谈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品牌战略 思考

论文摘要:文章从正确树立品牌观念、科学实施品牌战略等相关方面展开叙述,简要地阐明了 作者对建筑施工企业打造品牌的一些思考和实质性的建议。

随着一大批 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中国建筑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提高,超高层、大跨 度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大跨度预应力、悬索桥梁施工技术,地下工程盾构施工极度盾构机制 造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技术等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峡大坝、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 等工程举世瞩目,显示了中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展现了建筑业的崭新风貌。虽然我国的建 筑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品牌建设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伴随着建筑 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个身处其中的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树立正确的品牌经营观念,并通 过有效的策略来打造品牌。

一、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1.“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 企业就不停的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 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而且,即便针对目标消费群体,通过广告轰炸提高 了品牌知名度,也并不能证明是品牌塑造的成功。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 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 。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和忠诚度。

2.“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 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的具体方式和 方法都大致雷同,不仅使大量的宣传费用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 塑造进程。应该是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先有个广告预算,然后依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制定合理 的广告投放方案,按照轻重缓急来分布广告费,充分考虑可以借助的媒体(不只是户外广告 ),以达到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

3.品牌塑造不只是营销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企业战略的 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 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 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 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 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找准品牌的定位

建筑企业要塑造品牌就必须给品牌一个合理、明确、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据国家统计局数 字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三级以上资质施工企业已达48600多家,如果建筑企业没有自己 明确的、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便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建筑企业在发 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声音”,就会一步步被其它建筑品牌的“声音”淹没,淹没的结 果只能是企业市场份额逐年降低,并渐渐退出建筑市场。品牌定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 是企业领导者主观上的某个想法,它需要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战略远景、行业现状以及社会 发展的总体趋势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辅以swot分析、人性品牌分析(又称 “四境界”分析,即:产品境界分析,人性境界分析,需求境界分析,品牌境界分析)等分 析工具,系统地加以分析,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

三、精细地进行品牌传播

1.调动全员积极性。品牌的根本要素是人,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一 个咨询公司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要求全体员工都必须有品牌管理 意识,有意识地维护品牌形象,即要进行“全员品牌管理”。一个企业才能最终塑造出良 好的品牌。品牌塑造必须以优异的工程(产品)质量和真诚的客户服务为基础,所以说品牌 塑造需要全体员工的全程参与。

2.明确宣传时机。笔者认为,对建筑企业品牌有帮助同时又对社会有益的新闻才 能称作合适的新闻。第一,识社会发展之“势”。创造新闻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 结合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焦点。第二,识行业发展之“势”。相对于社会发展之“势”来说 ,这一点对 于企业的作用更加直接,因为一个企业的新闻如果挖掘或顺应其所处行业发展之“势”,那 么其不仅容易在相关媒体上发表,而且很容易得到广泛传播。第三,识企业发展之“势”。 识企业发展之“势”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一个企业的新闻主要还是为企业的品牌服务,只 有认清企业发展之“势”,即企业发展远景和战略战术,企业创造的新闻才能推动品牌发展 ,促进企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识大众兴趣之“势”。识大众兴趣之“势”是指新闻 内容必须符合大众或广大消费者的兴趣发展态势以及某个阶段的兴趣重点,并且新闻内容能 够 给大众暗示:××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利益。这样就能切实提高品牌 在 社会大众或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可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只有准确地认清四 “势”,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人员才能创造出合适的新闻,以推动建筑企业品牌的健康持续 发展。

3.重视传播细节。建筑行业是一个必须重视细节的行业。要做到建筑品牌的精细化传播,就 必须在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战略和行之有效的短期策略基础上,注意品牌传播过程中的细节, 尊重历史文化,实事求是,尽量避免品牌传播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以减少对品牌受到的伤害 ,在客户心中留下良好的品牌形象。

4.确定媒体组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有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 的问题,媒体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告效果的优劣。建筑企业广告的受众应该是具有 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企业中高层领导,因为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结果。因此投放广告时 ,要重点考虑目标受众经常与哪些媒体接触,主要受哪些媒体影响,然后从中选择主要的几 种载具进行投放。

四、强化管理的着力点

1.员工培训。实践证明,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开拓员工视野,宣传贯 彻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应把员工的培训作为提高业务素质、 强化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创建品牌工程的最基础工作来抓。抓好了培训,员工的素质提高 了,管理的理念就会加强,品牌意识就会强化,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就会有效果。

2.安全质量。施工质量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创品牌工程的核心,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 严格执行施工 规范、正确运用施工技术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工序安排、检查过程的监控是确保施工质 量的关键环节。抓质量,一是要培养员工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习惯;二是要严格工艺纪律 ,严格施工规范,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三是要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和安排,强化施工过 程的检查,加强质检员的配置;四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施 工人员的业务和技术素质。

3.系统管理。这既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专业分工,又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实施品牌工程 , 系统管理必须强化。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员工结构,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分 配体系的完善,实现人员待遇高低与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相匹配;通过人员的能进能出,能 上能下,优化管理人员的配备,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保障现场管理水平的稳步提 高;通过工程管理系统的强化,确保项目队伍的配备,满足项目劳动力的需要;通过质量、 安全的监管检查,促进项目存在问题的整改;通过不断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高 项目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对项目设备、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监控,降低施工成本。

4.全程服务。服务不仅是竣工后的质量保修,而是必须贯穿于前期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 、投产交付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要扩大服务的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 服务为全功能服务。

总之,发展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中,继续 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珍惜和切实利用好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创建品牌工程, 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以品牌的巨大推动力,带动传统的施工企业适应现代化要求,实现上档 升级。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论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管理

摘要:在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的构成中,材料占70%甚至更多,所以材料管理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材料管理,降低材料消耗是控制工程成本最重要的手段,对施工企业的盈亏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管理

1 施工前的材料预算管理

事先进行周密的调查、规划。并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做好现场材料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如果准备不周而仓促开工,势必造成混乱,使各项工作处于被动。

材料供应部门必须按照材料计划,并根据施工进度,有计地组织材料进场。首先,搞好市场调查,掌握建筑材料的市场行情,取得材料采购中的主动权。其次,协调各方,紧密配合,积累资料,做好采购资料的基础工作。合理确定采购的数量,避免积压和浪费;根据施工需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供应所需材料。再者,合理安排材料储备,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这就需要择优选购,尽量做到先本地,后外地;先批发,后零售;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和算成本,防止材料舍近求远,重复倒运,加强经济核算,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最终选择运费少、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单位。

2 施工材料的储存堆放管理

材料储存是材料管理的中间环节,对实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储存环节一旦管理混乱、把关不严,将导致整个材料管理的混乱。这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疏于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措施。②库房材料摆放零乱,无标明品名、厂家、生产日期、型号、规格等的标识卡片。③没有登记材料收、发、存台帐,无月度、季度材料收支动态表。④仓管人员给采购人员出具假入库单,同采购人员共同实施违法活动,或者与领料人员合谋将库存材料领出卖掉或私分。⑤仓管人员故意刁难供货方,以索取好处费。

3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

认真执行材料验收、发放、退料、回收制度。建立健全原记录和各种台账,按日组织盘点,抓好业务核算。首先,坚持材料进场验收,防止损亏数量,认真做好现场材料的计量验收和台账记录,不同材料和不同的运输方式,采取不同的验收方法进行验收。如遇数量不足、质量差的情况,要及时退回,并进行索赔。其次,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消耗。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工程需要制订详细的材料定额使用量计划,对施工班组下料进行合理使用指导,对超定额用料,经过原因分析后审批方可出库。第三,根据本日材料消耗数,联系本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分析材料消耗水平和节超原因,制订材料节约使用的措施,分别落实给有关人员,并根据尚可使用数,从总量上控制今后的材料消耗,而且要保证有所节约。第四,做好余料的回收和利用,为考核材料的实际消耗水平,提供正确的数据。

现场平面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堆料场所应当尽可能靠近使用地点及施工机械停放的位置,避免二次搬运,造成人工和机械的重复投入,不能选在影响正式工程施工作业的位置,避免仓库、料场的搬家,现场运输道路要坚实,循环畅通,装卸方便,符合防潮、防水、防雨和管理要求。

在工程施工中,还必须搞好材料的收、发、存等工作,以降低工程成本。如:把发出去的油灰铲、毛刷、电焊条等材料,一律以旧换新,最终,把所有废旧材料回收,如有缺少则进行罚款;食堂尽量用废旧木头烧火做饭,以节约用煤,废钢筋头,则卖到支模用的步步紧生产商手中,这样钢筋头价格高,而且回收的步步紧质量好、耐用、省铁丝;对于漏电保护器,一个就几百元,使用一段时间就容易坏,我们与厂家建立长久业务往来,要求跟踪服务,这样就杜绝了漏电保护器的浪费现象;对于废旧安全网,联系厂家回收,既做到了环保施工,又做到了节约资金。

4 材料进、出仓的管理

及时准确提供材料的进出仓数量,以提高材料计划采购的准确性。首先是编制单位工程材料计划,要根据工程进度计划,需要哪些材料,材料的数量必须由技术员、统计员、材料员、班长共同计算核对,层层把关,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场,确保生产顺利开展。如果材料进场数量多了,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占用大量资金,会增加工程成本;提供数量不足,不仅影响生产,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

材料在点收入库时,验收人员应清点数量是否与发货单相符,检验质量是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核对规格型号及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向供货商索取有关技术证书、产品合格证。对残次等不合格材料或因施工方案变更不需用的材料应及时通知供货商,按规定办理退货手续。而实际上,现场验收人员或者因缺乏责任心,或者因收取供货方的好处而怠于查验,致使材料数量不够或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给企业造成损失。

原材料进仓,仓管员除按要求进行记录、验证外,还应按有关规定做好防护措施,并按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进货日期等打上标识。对出仓的原材料要登记,并详细记录材料使用的部位,做到使用的可追溯性。为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发生误用,可将其标识复制随同材料一起发放,由于材料成本是项目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故进、出仓还应记账,真正做到账账相符,并及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及时掌握项目的材料成本构成。

5 作好周转材料的护养和维修工作

(1)钢管、扣件、u型卡等周转材料要安规格、型号摆放整齐,并且在上次使用后要及时对其进行除锈、上油等维护工作,扣件还要检查上面的螺丝是否还能使用,不能使用的要及时更换螺丝以不影响下次的使用。方木、模板等周转材料要在使用后要按其大小、长短堆放整齐成型,从而便于统计数量。

(2)在使用时,相应的负责人员要认真盘点数量,材料员办理相应的出库手续,并由施工队负责人员在出库手续上签字确认。当工程结算后,应要求施工队把周转材料堆放整齐便于统计数量;如果归还数量小于前面应归还数量。要对施工队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

6 工程收尾材料管理

搞好工程收尾,可以将主要力量和精力迅速地向新的施工项目转移。当工程接近收尾,材料使用已超过70%,要认真检查现场存料,估计未完工程的用料情况,在平衡的基础上,调整原用料计划,消减多余,补充不足,以防止工程完工后出现剩料的情况,为工程完、场地清创造条件。将拆除的临建材料尽可能考虑利用,尽量避免二次搬运。对施工中发生的垃圾、钢筋头、废料等。要尽可能的再利用,确实不能利用的要随时清理,综合利用一切资源。对于设计变更造成的多余材料,以及不再使用的料具等要随时组织退库,妥善保管。及时提出竣工工程用料情况分析资料。如果忽视收尾的管理,不仅影响转移,分散精力,而且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综上所述,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做好上述一系列材料管理工作,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损耗和节约工程成本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研究

摘要: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自身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现场材料管理方法和途径,以期为有关建筑施工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材料;管理

1 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应该解决的问题

(1)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2)材料采购。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材料分类堆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4)材料发放。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2 首先做好材料计划管理

项目开工前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依据;在施工中,根据工程变更及调整的施工预算,及时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调整供料月计划;作为动态供料的依据;根据施工图纸、进度计划,在加工周期允许时间内提出加工制品计划,作为供应部门组织加工和向现场送货的依据;根据施工平面图对现场设施的设计,按使用期提出施工设施用料计划,报供应部门作为送料的依据;按月对材料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改进材料供应。

3 材料价格管理

3.1 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

掌握市场信息,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材料价格信息收集过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调查过程。所采集的价格信息,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3.2 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运费支出是构成材料采购费用的重要因素,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运输费用的节约问题:材料订货时考虑运输距离远近的问题。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而材料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

3.3 采取合理的采购模式

这样做使供货、保管、使用一体化,减少甲乙双方的扯皮情况;业主方可以降低部分材料价格,降低工程造价;当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供应模式。

4 施工阶段现场材料的组织管理

(1)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和分部分项工程,做好材料需用计划。

(2)做好进场材料堆放平面布置管理,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做好进场材料的平面布置管理是文明施工、料学管理的必要条件。

(3)施工现场材料业务管理。

现场材料的发放:材料发放是材料工作服务于生产的直接体现,也是加强现场材料管理的环节。要做到领有标准,发有依据,控制乱要多要等不良现象。

现场材料的保管:现场材料大多是露天存放,与仓管保管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应做到安全、完整、整齐,加强账、卡、物管理,按照材料性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管措施,减少损耗,防止浪费,方便收、发,有利施工。

5 做好材料现场防火

(1)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作业条件订立消防制度或消防措施,并记录落实效果。

(2)按照不同作业条件,合理配备灭火器材。如电气设备附近应设置千粉类不导电的灭火器材;对于设置的泡沫灭火器应有换药日期和防晒措施,灭火器材设置的位置和数量等均应符合有关消防规定。

(3)当建筑施工高度超过30m时,为解决单纯依靠消防器材灭火效果不足问题,要求配备有足够的消防水源和自救的用水量,立管直径在2寸以上,有足够扬程的高压水泵保证水压和每层设有消防水源接口。

(4)施工现场应建立明火审批制度。凡有明火作业的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批(审批时应写明要求和注意事项),作业时,应按规定设监护人员,作业后,必须确认无火源危险时方可离开。

6 周转材料的管理

周转材料,主要是指模板、脚手架等。其特点是价值高、用量大、使用期长,其价值随着周转使用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所以,对周转材料管理的要求,是在保证施工生产的前提下,减少占用,加速周转,延长寿命,防止损坏。为此。一般周转材料的管理多采取租赁制,对施工项目实行费用承包,对班组实行实物损耗承包。一般是建立租赁站,统一管理周转材料,规定租赁标准及租用手续,制定承包办法。

项目费用承包是指项目经理在上级核定的费用额度内,组织周转材料的使用,实行节约有奖,超耗受罚的办法。实物损耗承包是对施工班组考核回收率和损耗率,实行节约有奖、超耗受罚。在实行班组实物损耗承包过程中,要明确施工方法及用料要求,合理确定每次周转损耗率,抓好班组领、退的交点,及时进行结算和奖罚兑现。对工期较短、用量较少的项目,可对班组实行费用承包,在核定费用水平后,由班组向租赁部门办理租用、退租和结算,实行盈亏自负。以上承包办法,都应建立周转材料核算台账,记录项目租用周转材料的数量、使用时间、费用支出及班组实物损耗承包的结算情况。

7 建立材料员、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1)根据工程平面总布置图的规划,确立现场材料的贮存位置和堆放面积,各种材料要避免混放和掺进杂物。

(2)材料进场前,材料员要清理现场并做好准备工作。

(3)材料进场后,材料员及相关人员根据采购合同、技术资料等进货凭证,做好进场物资的验收工作,填写《收料单》,并记入《材料明细帐》,需试验的由材料员及时通知试验员送检。

(4)现场材料应堆放成方成垛,分批分类摆放整齐,并垫高加盖,按材料性质分别采取防火、防潮、防晒、防雨等保护措施。

(5)材料员对现场材料应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挂牌标识,并注意保护标识。

(6)材料员按“先进先出”原则定额发料,并记入《材料明细帐》。

(7)材料员定期对现场材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项目负责人,采取纠正措施。

(8)废旧材料要统一存放,统一回收。

(9)加强现场保卫工作,防止破坏和偷盗事故发生。

(10)常用现场材料的贮存要求:砂。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离析和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石。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析和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m。但对单粒级或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的连续粒级、堆料高度可增加到10m。轻集料。在贮存过程中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种类和密度等级二轻集料应分别贮存。钢材。要分品种、规格、分类放置,并要垫高以防受潮锈蚀,雨季要覆盖。砖及砌块:(1)应按不同品种、规格、标号分别堆放,堆放场地要坚实、平坦、便于排水。(2)中型砌块应布置在起重设备的回转半径范围内,堆垛量应经常保持半个楼层的配套砌块量。(3)砌块应上下皮交叉、垂直堆放,顶面两皮叠成阶梯形,堆高一般不超过3m,空心砌块堆放时孔洞口应朝下。(4)堆垛要求稳固,并便于计数。堆垛后,可用白灰在砖垛上做好标记,注明数量。以利保管、使用。防水卷材。一般以立放保管,其高度不超过两层,应避免雨淋、日晒、受潮并注意通风,远离热源;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应平放,贮存高度以平放5个卷材高度为限。保温隔热材料。不得露天存放,须按不同种类规格分别堆放,定量保管,堆放地面必须平整、干燥,以保证堆垛稳固、不潮。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施工企业所属的工程项目部是工程项目的直接生产者,如何加强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目前非常紧迫的任务。指出了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项目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规范化阶段。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一个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既要为业主提供优良的服务和优质的产品,又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通常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和占用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的一种成本管理活动,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1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项目部在施工生产和队伍素质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项目部只管生产任务的完成,成本意识淡薄,把成本管理看作可有可无现象仍然存在。目前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资超支严重。项目成本构成主要是由工、料、机三大部分组成,人工成本在招投标综合单价中的比例,当然人工费用比例随特定项目的施工环境、机械化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随企业效益等各方面因素而浮动,当前项目部在劳动力使用上,不按岗,不按实际需要配备人员,两人能完成的工作安排三人,可使用低工费的工种却使用高工费的劳力,职工对生产经营状况可以不闻不问,但每月的工资、津贴、奖金一样不能少拿,从而人为的扩大人工费开支。

(2)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及不重视材料管理制度。材料费指在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等材料费用以及材料租赁费等。由于材料成本在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中占相当重的比例,它在施工企业项目成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材料成本管理的成败,就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多数项目部在购入大型结构、施工钢材及各种配件、低值易耗品等时,无计划的采购现象比比皆是,或采购计划非常随意,控制权完全在项目经理及采购员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另外项目部未掌握相对合理的价格信息,也不懂采购材料的资金成本,从而使项目部购买了大量的高价材料;采购人员大都是项目经理“信得过”的人,对材料的质量标准知之甚少,甚至购买不达标的材料,从而增大材料需要量;采购人员暗箱操作,抬高材料价格,索要高额回扣,直接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加。

(3)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低,使用费高。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造成机械使用费成本偏高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①设备管理不到位,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均不能按操作规程办理,设备使用及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人员不能执证上岗,甚至造成人为损坏等现象。机械设备有了故障不分析主观原因,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坏了有料就换,无料就等的现象经常发生;②盲目投资,不能根据市场行情和项目施工需要作可行性分析来购买或租赁设备,致使投资无法取得实效,无法收回投资设备成本,项目完工后造成设备闲置;③设备采购选型盲目,专用性太强,一旦设计变更,花巨资所采购的设备就无使用价值,造成设备投资浪费。

(4)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具体体现在:①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开支无计划,想怎么开支就怎么开支;②货币资金管理混乱,开设多个银行存款账号,但又不及时核对清理,导致银行存款和现金账款不符。③债权债务的确认不准确,结算不及时,导致多付货款,应收款无法收回;④收入、成本的计算不准确,导致成本不实、盈亏不准;⑤会计基础工作较差,账物不符。上述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到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继而造成项目部成本控制不准。

(5)安全事故较多。项目的安全、健康管理,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项目实施安全状态的控制,使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以使项目工期、质量和费用等目标的实现得以充分的保证。但大多数项目部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轻伤影响员工上班,重伤既影响员工上班,又需要开支医疗费,同时还使员工的体质和技能下降,降低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特别是死亡事故的发生,既造成巨额抚恤费用开支,又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①纪律松弛,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②现场缺乏必要的安全检查;③机械设备年久失修,开关失灵,仪表不准,超负荷运转或带病作业;④缺乏安全技术措施;⑤工人操作技术不熟练,安全意识差,违章作业;⑥领导违章指挥。

(6)间接费用控制不力。间接费是指管理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其他费用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办公费、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开支严重失控。办公费开支无计划,办公人员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高档的办公用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随意买;有的项目部领导不顾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员工工资可以欠发,外欠款可以拖延,但小汽车不能不坐,而且讲究档次。

(7)分包工程存在漏洞。分包就是承包人把从业主那里承接到的工程中的某些分项工程或工作分包给另一个承包人来完成,与其签订分包合同。在工程实践中,项目部对分包队伍施工的部分工序的工程数量存在重复计价现象,导致多拨工程款,最后形成亏损;有的项目部对分包工程的价格非常随意,没有重新按照定额和预算标准进行计算,仅随便定一个提取管理费的比例就万事大吉,最终提取的管理费还不够补偿投标所开支的费用;有的项目部甚至不考虑中标价格,把工程以高于中标价的价格分包出去(并不是中标价偏低的原因),形成巨额亏损。

(8)合同管理混乱。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大多数项目部合同管理的意识淡薄,对购货、分包工程、承包工程等合同知识知之甚少,不理解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基本要素,导致合同管理混乱,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有的项目部甚至与对方签订“一边倒”的合同,对方只有权利没有责任,而项目部则只有责任没有权利,导致项目部出现较大亏损。

2 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措施

(1)人工费的控制。假定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费单价为25.80地,合同规定人工费补贴为30元/工日,两者相加,人工费的预算收入为55.80元/工日。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经理部与作业队要劳务合同时,应该将工费单价定在50元以下(辅工还可再低一点),其余部分考虑用于定额外人工费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如此安排,人工费就不会超支,而且还留有余地,以备关键工序的不时之需。

(2)材料费的控制。在实行按“量价分离”方法计算工程造价的条件下,水泥、钢材、木材等“三材”的价格随行就市,实行高进高出;地方材料的预算价格=基准价×(1+材差系数)。在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上述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使采购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因此,项目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翔实的市场信息。如遇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可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同时争取建设单位按实补贴。

(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施工图预算中的机械使用费等于工程量乘以定额台班单价。由于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实际的机械利用率不可能达到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再加上预算定额所设定的施工机械原值和折旧率又有较大的滞后性,因而使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往往小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形成机械使用费超支。由于上述原因,有些施工项目在取得建设单位的谅解后,于工程合同中明确规定一定数额的机械费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和增加的机械费补贴来控制机械费支出。

(4)构件加工费和分包工程费的控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钢门窗、木制成品、砼构件、金属构件和成型钢筋的加工,以及打桩、土方、吊装、安装、装饰和其他专项工程(如屋面防水等)的分包,都要通过经济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这些经济合同的时候,特别要坚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金额”的原则,绝不允许合同金额超过施工图预算。根据部分工程的历史资料综合测算,上述各种合同金额的总和约占全部工程造价的55%~70%。由此可见,将构件加工和分包工程的合同金额控制在施工图预算以内,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就有了相当大的把握。

(5)加强合同管理。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合同管理,应严格按照合同进行工程结算,特别是以分包工程为主的项目部,承包合同的工程价款应以重新编制的施工预算依据进行确定,另外,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合同管理,除能够及时结算或者处理的事项外,其他的与外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往来,技术、用工等事项,都必须签订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不得以口头形式约定。

(6)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对财务人员要大力开展专业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财经纪律,使企业的成本始终处于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之下,以适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作为企业只有不断深化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突出成本管理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摆脱困境,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7)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安全工作要预防为主,消除事故隐患。小事故要当大事故抓;别人的事故要当自己的事故抓,险肇事故要当事故抓。另外,不应把搞好安全生产单纯看作技术性工作,而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技术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综合治理才能奏效。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事故处理制度等。事故发生后,应认真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②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使用前通过检验排除隐患,按性能使用,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的技术措施,如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做到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等。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浅析

摘要:通过从项目目标标准化管理的定义、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意义、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形成和实现等方面进行论述,明确标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应对规模扩张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

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之基和效益之源,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质量。随着建筑市场的空前繁荣,企业市场规模必将持续扩张;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管理跨度和生产链条必将相应地延伸。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为有效支撑,否则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推行项目管理标准化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

1 什么是项目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订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项目管理标准化是指把项目管理的成功作法和经验,通过在相同或相似管理模块内进行管理复制,使项目管理实现从粗放式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转变。

2 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有何意义

(1)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又好又快实施大规模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2)通过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

(3)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在最大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可以搭建起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

(4)通过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5)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

(6)通过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7)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绩效考量。

3 项目标准化管理如何形成

3.1 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变为量化的管理标准,使之有效地被执行和检查考核;把失败的教训,经过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指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作为项目管理案例在所有项目进行学习。

3.2 现场实验和试点

将项目管理方方面面的标准,放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验和试点,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方可作为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否则要到下一个循环重新实验。标准要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到实践中去。

3.3 进行动态优化

针对实验、试点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原有的项目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和完善,将之提炼为新的项目管理标准,始终保持项目管理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充分释放标准化管理的效能

4 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4.1 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作为企业集团的派出性机构,项目经理部制订的制度应当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企业的管理特点,以系统、全面、综合为主,幅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而直接承担施工任务的作业层则要以简洁、实用、统一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

4.2 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备标准化,目的在于解决管理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与大规模铁路建设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要做到人员配置的标准化,应当满足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满足管理要求;二是合理配备人员,并且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三是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

4.3 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关键在于明确工作标准,把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制订文明工地建设工作标准、劳务用工管理标准、工地实验室建设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打造样板工程、建立检查制度和现场管理的定期分析制度。

4.4 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为了确保前3个标准落到实处。着眼于落实各环节的责任而实行的全过程监控。主要采用pdca循环原理来制定管理体系、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质量、安全是过程控制的重点,应当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并主要通过8个环节来构建控制流程:一是确定管理目标;二是建立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三是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四是明确工作标准;五是制定工作程序;六是制定工序责任制;七是建立评价评估体系;八是制订责任追究制度、奖罚措施和问题改进办法。工期、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程程序。投资效益是对建设单位的提法,对我们而言,在抓好成本内控和开源创效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

5 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5.1 在管理制度标准化方面

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业主的要求,主要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3个层次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各项标准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持续运用。

5.2 在人员配备标准化方面

5.2.1 明确责任,细化工作职责

除明确各级主要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职责,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数量,以标准制度确定工作流程。

5.2.2 强化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5.3 在现场管理标准化方面

5.3.1 抓好现场文化建设

重点对项目的临建设施、标示标牌、机械设备颜色和标示、全线管理和作业人员服装、迎检准备工作以及汇报材料的格式和主要内容等进行统一和规范。

5.3.2 打造样板工程

以建设精品放心工程为核心,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通过以点带面,实现质量创优、安全创效。

5.3.3 规范用工模式

取消“包工头”,组建“架子队”选用内部管理、技术人员为架子队队长,从具备相关资质的劳务企业中遴选符合要求的作业人员,通过适当改造,采用“架子队”的用工模式。

5.4 在过程控制标准化方面

5.4.1 落实责任、强化约束

建立健全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体系和考核评比体系,层层分解责任、量化目标;通过制订详细完善的制度体系,约束作业人员行为;以详细分解的计划为指导,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罚,确保施工过程有效受控。

5.4.2 推行“菜单式”过程管理模式

以不同专业操作细则为标准,实施作业过程逐级检查签认制度,落实终端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对各个工序、各种作业过程的检查签认表格进行统一,建立定期收集、存档、建立台账制度,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考评。

5.4.3 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

要以质量、安全、环保、节点工期、现场管理5个方面为重点。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互为补充的方式,对各工区项目部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管理。

同时,必须定期对标准化的内容进行评审和更新。保证标准化的内容不断得到改进。

6 结束语

实现项目管理标准化,是企业实施规模扩张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项目管理标准化也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一个根本基础。管理是否形成标准化、管理标准是否日益提高并且得到贯彻,将对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据领先并保持领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浅析对铁路建筑施工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铁道建设单位 薪酬分配制度 薪酬管理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浙江铁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对铁路建筑施工企业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及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提出了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浙江铁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根据铁路内外市场变化的趋势,结合具体实际,确定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大规模发展基本建设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经营业绩大飞跃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在“十一五”计划内实现销售收人“过十亿”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项目标和任务,关键要有人才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市场的变化趋势,结合具体实际,不断深化包括薪酬分配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一、公司概况

浙江铁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铁道部上海铁路局投资中心下属企业,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是一家综合性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年施工能力10亿元左右。公司下设七个分公司、一个子公司。企业人员结构多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生产服务人员等。

二、公司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及现状

2006年前,公司沿袭的是钊捉各系统普遍实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这种工资制度的薪酬分配模式比较单一,工资标准复杂、单元过多,但差距却不大,激励作用不大。在这种平均主义的薪酬分配制度下,也就无法调动各层级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功能,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优秀和骨干人才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公司的改革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006年,公司在深人调研的基础上,实行了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后的薪酬分配制度总的原则是坚持薪酬总额增长幅度不高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人均薪酬增长幅度不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并根据各分公司、子公司年度经营业绩和员工数量,以及上年度的人均收人状况,实行工资总额管理。要求机关、各分公司、子公司根据公司内部分配指导意见分别制订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的符合本部门实际的内部分配制度。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的幸福度,体现岗酬相结合、工效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

(一)薪酬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

1.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绩效工资制。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以岗位责任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把职工的劳动报酬与岗位责任、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劳动成果挂钩,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分配制度,工资的基本构成为“岗位工资十津贴十绩效工资十特别奖励”,其中岗位工资约占40 %、津贴约占10%、绩效工资约占45%,特别奖励约占5%。

我们将岗位按照工作责任大小、重要程度划分为若干个等次,不同的等次有不同的岗位工资标准,员工岗位工资严格按照本人年度考核结果兑现。同岗位的岗位工资分为a, b, c三个等级,年度考核结果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拿同岗位a档工资;考核结果为称职的,拿同岗位b档工资;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拿同岗位c档工资;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先执行c档,再按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办法的规定处罚。

员工应得的绩效工资为其所在的岗位系数乘以绩效工资基数,而机关绩效工资基数根据公司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公司年度工资总额综合确定,各分公司、子公司绩效工资基数根据各分、子公司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各分、子公司年度工资总额综合确定。绩效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主要根据部门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量化打分,重点是考核工作业绩。考核实行直接主管领导与部门自我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建立更为灵活的奖励机制。提取工资总额的5%设立总经理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在各自领域和岗位上成绩显著,为公司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激发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热情。

3.建立更为个性化的集体福利。在减少现金公共福利比重的基础上,为员工提供更为人性化的集体福利,使员工倍感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

(二)薪酬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

与改革前的薪酬分配制度相比,新的薪酬分配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员工工资与公司业绩挂钩,真正地把员工收人与公司效益捆绑在一起,使员工和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以绩效、能力论高下的正确导向和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已在公司上下形成。

2.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特别是将重要骨干、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提高到适当的水平,灵活、有效地发挥薪酬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为保障公司快速、稳健地发展提高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3.突出团队精神和企业形象,大大增强了员工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促进了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构建了较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公司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确实激励了员工的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承接的经营项目也从小打小闹发展到上规模、技术含量更高的中大型施工项目,岗位绩效工资制也暴露出了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绩效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

首先,绩效考核标准笼统、抽象、单一,不够量化、细化、具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显得可有可无,不易把握和衡量,产生的原因是我公司现有员工多数为管理人员,各岗位之间职责大小、难易程度、技能要求等方面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其次,同一等次人员为同一岗位系数,没有考虑同一等次岗位重要程度和工作压力大小,而向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业务人员倾斜,也没有考虑工作年限等资历因素,公平合理性还不够。此外,高、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比例过小,普通员工绩效工资比例过大。

(二)收人差距不大,责权利不统一

从公司工资总额的结构中不难看出,绩效工资所占比例为员工收人的45%v,又多依赖于系数分配,员工收人差距不大,不能很好体现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年度各分公司工资总额核定考虑的是公司内部平衡,不能突出各分公司项目部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责权利不统一。

(三)受国企工效挂钩控制,工资总额难以实现同步增长

国企工资收人分配一般是由行政监管主体通过工效挂钩确定工资总额,受政策因素限制,在企业发展较快之时,往往难以实现工资总额的同步增长,工资总额以及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是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因此,员工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滋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情绪,甚至出现害怕承担经营风险而抵触多干的极端情绪。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的建议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是贯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公司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公司薪酬分配制度实施以来情况的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深人调查,笔者认为,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使其真正起到应有的激励和保障作用。

(一)进一步明确薪酬分配制度的原则

1.对外竞争性原则,即外部领先原则。公司要在铁路施工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保持可持续发展,整体薪酬水平就要保持在路内同行业较为领先的水平,公司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三项指标均要优于行业公布水平,在人工成本方面保持对外竞争力,以保证留住现有人才以及对外部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2.公平合理原则。即内部相对公平,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在公司内部要准确地反映员工之间的相对劳动价值差别。实现内部公平,首先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而不是不管薪酬制度是否公平合理,片面地采取提高薪酬水平的方法来增强薪酬的激励功能。殊不知,薪酬水平再高,如果薪酬制度不公平,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可能仍然调动不起来,付出的代价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导致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内部公平,要以职位分析、岗位测评为基础,根据对职位(岗位)要素的分析评价,合理确定各职位(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从而确定相应的报酬。

3.整体一致性原则。即薪酬分配制度和公司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严格按企业经济效益情况确定薪酬增减幅度,建立员工与公司利益一致的共同体。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是薪酬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对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作出评价和排序,还应担负着对员工的管理、监督、指导、教育、激励和约束等 日常例行管理的功能。所以说,绩效考核是一种管理行为,不要为考核而考核,要把它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1.科学确定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绩效考核最好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考核标准和内容绝对不应该相同,相同层次也应有所不同,相同类别的可以使用同一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尽可能具体、可量化,与公司的管理目标相结合;要建立一套规范、合理、公正的岗位评估体系和程序,通过严格而科学的岗位测评,使各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得到公平体现,有效地解决员工的内部公平问题。岗位测评最主要测评因素应该是:智能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位所承担的责任,通过对这三个因素的全面分析,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所设岗位进行评估,评估出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并根据岗位相对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度,划分出职位等级。

2.合理调整薪酬结构。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情况下,加大绩效工资的比重,减少基本薪酬和公共福利的比例,绩效工资总体要占薪酬总额的60%以上,但也并不是越高越好,还应注意薪酬的保障功能和国家有关最低工资水平规定的限制,以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要求。并不是说所有员工的绩效工资的比例均要达到60%以上,这是个总体的概念。一般来说,高、中层管理人员的风险责任更大,绩效工资比例应更大一些为好,而一般员工风险责任小,绩效工资比例不应过大,对于适用计件工资的人员,尽量采用计件工资制。

3.严格考核要求。绩效考核要按照既定的程序严格执行,考核结果要经过严格审核、审批,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在发挥绩效考核鼓励先进,评选优秀员工的同时,应加大惩罚力度,实行末位淘汰制。

(三)建立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薪酬分配体系

为加强对人员队伍的激励和约束,更好地发挥各层级人员的作用,应建立物质和精神并重的全面薪酬分配体系。

1.探索建立股权激励计划。董事会、经理层是公司经营决策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应实行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直接挂钩、按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

2.实行项目全成本承包责任制。施工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是独具特点的另一种类型的生产企业。目前虽然分公司与项目部也签订施工项目经营责任制,但在具体的责、权、利上还不够明确。推行全成本承包责任制,实行“经理负责、全员管理、集体承包、风险抵押,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承包模式,对超额完成项目规定经济目标任务的,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突出项目经理个人在承包中的主要责任,切实调动项目班子成员积极性,彻底打破“大锅饭”,从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和公司经济效益。

五、结语

贯彻和谐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适应公司发展战略要求的多层次的对外竞争力强、对内公平合理、激励约束充分的薪酬分配体系,是公司加快发展的关键。公司将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将员工的短期利益、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吸引优秀人才,充分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为造就最具竞争力的员工队伍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

1. 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弊端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 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 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 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 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 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 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一、现状简析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六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欧美等国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和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入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通过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找出传统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实现成本的全面、全过程、适时控制。

二、建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 从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来看施工企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项目成本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搞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建立一套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必须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所以首先必须要弄清楚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二)从目前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由于成本管理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在推行项目承包管理的实践中,项目成本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传统的成本管理的着重点主要是放在对施工成本的事中控制上,即成本控制的范围限定于原材料的投人和人工费等的支出多少,除了成本控制以外,还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其它三个环节,但它们都只是将成本管理局限在节约的范围内,对挖掘各方面降低成本的潜力,有很大的观念束缚。

(2)企业成本管理的电算化设备还较落后。电算化成本管理系统的运用仍在一般层次上徘徊。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会使用计算机处理记录一些成本业务,但在开发应用上尚有差距。随着影响施工成本升降因素的不断提高,企业各成本部门所要处理的信息急剧增多,迫切需要成本管理的电算化设备进一步完善。

(3)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项目管理不规范体现在组织机构上,近年来,施工企业一直都在探索体制改革,时而三级管理(公司、分公司、施工队),时而二级管理(公司、项目部)。一会儿取消项目部,一会儿保留项目都,有些企业各种体制并存。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企业的两层(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两层分离被误认为以工程项目为中心,项目部与企业分离,过分强调和夸大项目组的作用,使得项目经理拥有生产指挥权、劳动人事权、资金调度权及材料采购权等。

(4)项目成本控制乏力。例如项目核算的成本与预算费用不能相互对比;项目成本控制范围狭窄、成本控制手段落后;项目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反映成本真实情况,也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5)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许多工程是压价中标;工程预算滞后,开工无概算、竣工无决算,工程竣工二、三年决算未定案是家常便饭,严重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主要建筑材料价格频繁上下波动,对项目的成本影响很大,给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稳定性。

(三)从建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作用来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有必要建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来解决已存在的问题,达到以下目的:

(1)建立完善科学的组织结构,实现各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施工项目管理;

(2)明确各部门及员工的权利和责任,尤其是成本责任,建立成本目标,实现成本细分,落实到每一个人,做到全面成本控制;

(3)实现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即做到事前预测控制,事中核算控制,事后分析控制,达到一个动态控制的状态。

总之,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要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使项目成本管理得到全面、全过程、适时的动态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的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益。

三、建立合理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原则

(一)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三)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四)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五)节约原则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价值工程分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应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成本控制的程序和步骤,并结合具体施工项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运用价值工程,可以使该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更加完善,对进度完成、利润提升、质量提高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价值工程;建筑施工;成本控制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时,要在对工程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最低成本计划(施工预算)作以详细的分析,保证其在可控范围内,价值工程核心是对产品的价值进行分析与平衡。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通过价值工程原理加强动态成本的管理。

二、提高建筑施工项目价值的途径

价值与功能成正比关系,而与成本成反比关系,提高产品价值有以下5个方面:

功能不变,成本降低。在保证产品原有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提高产品的价值。

成本不变,功能提高。在不增加产品成本的前提下,通过提高产品功能来提高产品的价值。

成本小增加,功能大提高。通过增加少量的成本,使产品功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来提高产品的价值。

功能较小降低,成本较大降低。根据用户的需要,通过适当降低产品的某些功能,以使产品成本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

功能提高,成本降低。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提高产品功能的同时,又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使产品的价格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建筑施工成本价值分析步骤与方法

(一) 信息收集。主要工作内容是对项目的概况进行介绍和说明,使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研究人员都能理解项目构思、设计思路、项目现状、约束条件等;明确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研究的目标,并使价值工程理论应用人员加强使命感、紧迫感,使他们明确研究目的,为后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功能定义进行功能定义与分类。这是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研究的关键,应该在充分理解项目要求的基础上由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研究人员讨论完成;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的核心是功能分析,功能分析包括功能定义、功能整理与功能评价三部分内容,功能定义与功能整理的过程,是明确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研究对象应具有何种功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功能及功能之间联系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通过功能定义与功能整理,既为功能评价创造条件,又为以后的方案创造奠定基础。

(三) 功能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建筑产品等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研究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相互连接,从局部功能与整体功能以及局部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分析建筑产品功能系统的一种方法。一般而言,建筑产品的结构复杂,功能繁多,功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因此,仅仅把建筑产品的功能定义出来是远远不够的,价值工程理论应用还要求在大量的功能定义基础上进行功能整理,亦即理清功能之间的关系,找出哪些是建筑产品的基本功能,哪些是不必要功能,以便围绕必要功能这个重点创造和选择更加合理的方案。

(四)功能评价。了解功能的成本、功能的价值以及用户对产品或功能的态度或接受程度,从而了解其价值是否偏离了成本,是否需要改进和提高。因此,功能评价就是要回答“它的成本是多少,”“它的价值是多少。”从而明确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研究的重点目标和方向。

(五)方案创造。本阶段的目的是在前一阶段功能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思维,针对不同的功能要求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代用方案。

(六)方案评价。本阶段的目标是筛选创造阶段的建议和设想,选择最好的想法来发展细化,形成提案。评价工作必须客观公正,既要看到某建议的优点,又要注意其不利的方面,也不应因为某个建议有缺点就轻易放弃,相反,要想办法克服其缺点,必要时可再利用创造阶段的技巧和方法,对其缺点进行再讨论、再创造。

四、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价值工程分析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商用写字楼,建筑面积56789m2,框剪结构,地下3层,地上24层;裙楼3层外装饰为花岗岩,其余为外墙涂料;内墙主要为乳胶漆,铝合金吊顶,地面为地板砖等。为了降低该工程的施工成本,项目经理部将工程划分为挖土和基础工程、地下结构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得出了其预算成本,见表4.1。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降低成本8%的目标,拟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寻求降低成本途径,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功能评分。

(二)计算功能、成本系数

计算分部工程的功能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结果见表4.2。

(三)功能分析

从表4.2的e列(价值系数)可以看出:

挖土、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价值系数v=1,这说明功能评价值等于功能目前成本,合理匹配,可以认为目前成本是比较合理的。

地下结构工程价值系数v=1.27>1,此时功能目前的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表明地下结构工程的功能目前成本低于实现该功能所应投入的最低成本,这说明可能地下结构工程成本偏低,不能满足应具有的功能要求,或存在着过剩功能。

装饰装修工程价值系数v<1,此时功能目前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装饰装修工程的目前成本偏高,属改进对象,重点考虑降低成本。

(四)计算降低成本的工程对象和目标

企业要求降低成本8%,即13660×8%=1092.8万元,目标成本应为12567.2万元。按评价系数进行分配,见表4.2的f列,将c列和f列之差填入g列。从g列可见,降低成本潜力大的是装饰、装修工程,降低成本目标是854.5万元,占降低成本总任务的78.3%;其次是主体结构工程、挖土和基础工程。地下结构工程的目标成本比预算成本高,不考虑降低成本,稍微增加其成本,提高其功能水平,对其功能进行必要调整,降低总成本,最终实现目标成本。

(五)具体途径及方法

依据价值工程中提高价值的途径,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途径及方法:

(1)优化本工程的外装修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装饰造型。

(2)选择成本高的分项工程和构配件如花岗岩、外墙涂料等,强化质量管理。

(3)花岗岩采用胶粘法代替原工艺,进行了工艺改进,缩短工期,降低了费用。

(4)选择对产品功能提高起关键作用的70系列的中空玻璃塑钢窗代替90系列双层玻璃铝合金窗,优化功能,降低成本。

(5)选择在使用中维修费用高、耗能量大或使用期的总费用较大的工程和材料,加强保护,降低费用。

(6)改进装饰用脚手架,降低周转材租赁费用。

五、结语

价值工程是运用集体智慧和通过有组织的活动,着重对评价对象进行功能分析,使之以较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评价对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其价值的一套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价值工程能对建筑施工成本管理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试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施工企业是一种风险企业,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分析决策,严格合同管理,加强现场作业安全,严格采购等手段来加强经营风险的管理。

【论文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 管理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规范和不断完善,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施工企业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那就要看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强不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足不足。有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中有一些风险控制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对提高施工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促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施工企业常见的几种经营风险。

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周期性长、规模大、投资多、产品多样性和流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风险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行业,而且其存在方式也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施工企业常见的经营风险主要有投标报价风险、合同履约风险、现场作业风险、物资涨价风险、结算诉讼风险等几种。

1.1 投标报价风险

施工企业经营营销活动主要是承揽任务、参与工程项目的投标。在目前建筑市场“僧多肉少”、竞争不规范的情况下,往往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低价中标,而低价中标中蕴含着很大的施工风险,主要表现在投标成本和投标回报上,以及标价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上。

1.2 合同履约风险

施工企业与工程发包方签订的合同因类型选择不同、合同条款遗漏、责任义务不清、签证索赔不明确等原因,形成项目施工中的合同履约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实施中的不确定性。

1.3 现场作业风险

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技术方案是否可行、采用的新技术是否已成熟掌握,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的施工措施是否得当,这些构成了项目施工风险的主要因素。

1.4 物资供应风险

物资涨价风险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时间长,投资数额大,建筑材料受市场需求和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

2 如何加强施工企业风险的管理

身处风险丛林的施工企业,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合理减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各级领导要切实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在顺境中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逆境中要居险思变、运筹帷幄,做到风险分析要超前、风险决策要慎重、风险防范要科学。对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我们通过以下措施来加强管理。

2.1 搞好基础工作,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

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全方位、多渠道地掌握工程发包方及其项目的有关资金、立项、审批、招标等情况,远离可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或应用其他对策的代价昂贵,得不偿失的工程项目,同时要做好政策研究,吃透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避免工程项目受政策风险的波及与影响。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发包商意图及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研究招标策略,在投标承诺前做到心中有数,留有余地,提出兑现承诺的应对办法。

2.2 严防合同履约风险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

严格合同评审、灵活谈判技巧、防范合同履约风险。首先合同签订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招标文件和合同评审,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本,尽力排除风险因素。然后通过灵活多变的合同谈判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特别是对付款方式和索赔进行约定,以防止商业陷阱。在谈判中要沉着应对、处处设防,做到心中有数、取舍有度,安全走出合同谈判的风险关。最后以合同为武器,当工程进度款被拖欠或工程竣工后结算久拖不决时,要充分运用《合同法》及时向发包商发出书面催告通知,依法采取工程留置权,并争取首先提出优先受偿的主张,防止工程交工或交出后被动起诉。

2.3追求过程精品,强化项目管理,防范现场作业风险。

在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把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效益的源头,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部要把质量、安全、工期责任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坚持动态管理、节点考核,以一次成优确保全面创优,从而有效规避对业主承诺的质量风险;再者,要选准适合企业实际的核心技术作为培育对象,使之发挥持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后,要把项目管理效益最大化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强化检查控制,消灭亏损项目,避免低价中标带来的效益风险。

2.4 强化采购招标,严格采购管理,防范物资采购风险。

要想防范物资采购风险,一是要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依法签订供货合同。二是实行阳光采购,进行内部公开招标,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三是对发包商指定的供货商要依法收取合理的工程配合费,明确付款方式,坚决制止发包商直接向分包方付款的现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大宗材料,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按市场价取费,争取发包商签认。

总之,经营与风险是相伴相生的,同时,高风险又是与高利润紧密联系的。面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形形色色的风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要紧紧把握主动权,从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入手,努力协调好自身与市场、社会和环境的复杂关系,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风险市场中,实现安全、健康和稳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