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16 04:47: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主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多媒体不可能取代教师的教,那种认为信息技术应用越多越好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很多时候,教师过多的运用了多媒体,一节课下来,却是收效甚微。这就是只重视了整合的形式,而忽视了整合的效果,可以说是曲解了整合的真正意义。

信息技术 技术水平 教学手段

1概念界定

对现代信息技术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现代信息技术是与传统信息技术相对而言的,强调与以印刷技术为代表的传统信息技术的区别;二是专指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强调与一般电子媒体(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等)的区别。

我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就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具体到教育应用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技术,教师上课用到的课件,校园内信息共享的校园网,师生互动、讨论用到的论坛等等,都是现代信息技术。

特殊教育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特殊教育不等同于普通教育,它要求在贯彻普通教育之外,再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如聋幼儿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盲生的定向行走训练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校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切合实际的要求。二是特殊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设计相关的课程、教材,教师准备适应特殊儿童需要的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也就是对校本教材的编排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聋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2.1存在的问题

2.1.1课件中跳动的画面往往会起到喧宾夺主的效果

一如上面举到的例子,利用多媒体确实在让学生学习认知上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学生会只是一味的对其好奇,课堂秩序会有些许的失控,特殊教育聋教育的孩子不同于普通孩子,课堂上教师的一句“同学们注意了,请看黑板”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教师为集中学生的精力,甚至要走到学生面前拍拍他,他才会意识到现在应该是注意力转向教师的时间了,所以,有些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1.2某些学科的某些内容慎用多媒体

上面的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也还算恰当,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学习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的某些教学内容就应该慎用。如聋校初三年级的数学中,对于代数式的值、一元一次方程等等内容,教师为了上课方便,在做课件的时候也将解题过程做到了课件上,这样上课的时候,鼠标一点一动,题目就讲完了,但是学生似乎并没有理解,倘若在黑板上将教学过程边讲边演示,相信学习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慎用多媒体。

2.2原因解读

2.2.1教师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

作为教师要对所带班级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特殊教育学生数量很少,一个班最多也就十几个学生,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该班班主任了解情况,也可以找学生谈心。从事特教工作以来,我越来越发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非常需要别人的肯定,你对他竖大拇指,他会将微笑挂在脸上,会对我们说谢谢,我每次找学生帮忙,都不忘对他们说谢谢,闲暇时间,都不忘找几个学生聊聊天,说说话,一则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再者,将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讲讲大学的故事,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学习。

2.2.2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的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准备一节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所准备的教学资源要完全的切合实际,这样的教学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仅是简单的会用PPT做课件是完全不够的,这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

3.1合理选取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要求

3.2做足、做好特教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主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多媒体不可能取代教师的教,那种认为信息技术应用越多越好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很多时候,教师过多的运用了多媒体,一节课下来,却是收效甚微。这就是只重视了整合的形式,而忽视了整合的效果,可以说是曲解了整合的真正意义。

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然要求我们有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譬如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学行为的转变,还有对教师的信息能力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我觉得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明确我们不能为了应用技术而用技术,我们的真正目的是有一个高效课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学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兼顾到方方面面,既要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3网络环境下开发适合听力与语言障碍人群使用的软件,提高特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视频一定要有字幕。现在更多的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对于我身边的这个特殊群体,他们听不到、说不出来,只能靠眼睛来看,倘若视频没有字幕,学生只是看到视频中的专家、学者嘴巴不停的一张一合,却不知道他们在表达什么意思,当然作为教师,我完全有义务将视频中的内容用手语翻译给学生,但是这样一来,浪费时间不说,学生要电脑与教师两边兼顾,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样对于我们教师,也希望有字幕的配合。我们在听一些专家的讲座时,常常对一些很专业的术语感到困惑,听不懂,不理解,想要记下来查一下却又无法确定正确的写法,但是如果有了字幕,这些来自学生、教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网上有手语学习的相关资料,也有视频,这些是我们这些教师看的,供我们学习的,但是却没有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软件,我希望有一款软件,学生可以找到任意他想了解、知道的词语的口形,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我相信我的学生可以看懂更多人要表达的意思,不再仅仅是我们手语展示给他们的。

3.4定期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及专业技术水平

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因此要定期参加各种培训,不断给自己充电,用知识丰富大脑,以最饱满的热情来对待我们的特殊教育工作。

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教学中运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正视这一发展过程对自身提出的新挑战,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将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协同教育是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教学的有效模式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是指对在教育方面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狭义的特殊教育可以理解为对残疾儿童进行的教育。这部分的残疾儿童一般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多从残疾和其它残疾等。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学实际上是指对特殊儿童进行因材施教,按照每个特殊学生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协同的本质就是打破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调的运作,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以充分达成一致的目标。

关键词:协同教育;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教学;有效模式

特殊教育学校是指对在教育方面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狭义的特殊教育可以理解为对残疾儿童进行的教育。这部分的残疾儿童一般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多从残疾和其它残疾等。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学实际上是指对特殊儿童进行因材施教,按照每个特殊学生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协同的本质就是打破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调的运作,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以充分达成一致的目标。

协同教育是指有效的协调和运用各方的教育因素,使他们更有效的组合、运作,从而更好的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开展协同教育的研究应该是一件新鲜的事情,教好一个残疾学生等于换救了一个有残疾人的家庭。所以,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开展协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人从事特殊教育多年,主要是进行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自闭症状儿童的教育。也曾经带过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的学生进行游泳的训练。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教者与学生之间及教者与教者之间、学生与学习形式及学习内容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生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等教育环境的问题。有效的培养了特殊学生适应和容入社会的能力,培养更好的社会人。

1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协同教育使学生在学校更好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问题是一项牵动整个社会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关联到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家庭。如果学生学习好了,各个家庭成员都开心,社会和谐。特殊教育更能体会这一点,由于学生内部因素的关系,有可能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家长不满意。但有效的协同教育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协助好学校进行辅导,参与教育的过程,理解教育的结果,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又可以使学生和家长与学校配合好教育,促进各方的共同发展。学生进步了,家长满意了,学校有成绩了,社会重视了。

2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协同教育有效的解决教者与学生之间及教者与教者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当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主导着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协同教育有效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更好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代币制的实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交流,解决了特殊学生注意力分散,上课心不在焉的现象。同时,协同教育可以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共同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达到这一目标。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系统的知识,平时我们老师都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合作研究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者与学生之间、教者与教者之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协同教育有效的处理学生与学习形式及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学生与学习形式的关系是特殊学校协同教育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特殊儿童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而且每个个体都不大相同,这就决定了学习的形式和学习内容的独特性。从学生的学习形式来看,我们发现肢体残疾的学生由于肢体的残缺,而且残缺的程度不同所以就不大适应大集体的教学;听力残疾的学生由于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只可以适合手语和书面语言的教学;智力障碍的学生由于智力残疾的程度不一样也较难接受集体的授课形式。因此,我们在授课的形式上采用集体教授和分组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每一节课里老师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三个小组的教学。即进行班级授课制的同时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班和一个小组还有个别学生三部分,再对三部分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当然,在人员的配置上我们可以保证有一个主教老师和一个助教老师还有一个生活老师,另外可能有义工的参与。他们共同的对这三部分学生进行相应的小集体授课和小组授课与个别辅导。这样,对应的小组都可以保证有教者。使学生在老师的协同教育下有效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协同教育里的学习内容也是要求与学生的发展相一致的,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教。首先,我们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评估,当然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参与,。接着我们根据评估和各方的意见写出结果,然后对学生制订学习目标;接着老师实施教学;通过教学之后再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调整教学的方法。为每一个学生制订好个别化的学习计划,定好学习的内容。

4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协同教育有效的处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特殊学生进行的教育其实是根据学生的残疾特点制订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适应性学科。协同教育有效的处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语言发展领域,动作发展领域,认知发展领域等方面协调发展。各个学科的发展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协同教育的好处。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多年来,我们采用协同教育的理念对自闭症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很好。即对学生进行协调的分类和学习内容的分类,通过分类的促进更好的协同教学。从学生的分类时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并与教师、家长三者的意见结合之后写出建议。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他们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把学生分成几类,一般以三类为宜。

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我们在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学时先对学生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智力较好、学习热情高没什么行为障碍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主要采取一周开一次集体备课交流会,教师研讨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使师生互动,相互发言、讨论、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同时为他们开设特长训练课,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第二类是智力中等,学习主动性一般的学生,我们采取了每周举行两节学习交流课,让这类学生在一个更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表扬成绩突出的学生、鼓励其他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类是智力较差对学习兴趣不大的学生,特别是行为有障碍的。针对这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坚持一周几节个别训练课,给他们补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在老师的个别辅导下得到培养。对特别差的,每节课通过家庭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持之以恒。这样通过一个班学生的分类教学发展,促进整个班学生的整体协同发展,使班里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每个学生都得到合理的教育,学生进步了,学到知识了,对学习有兴趣了,进步很大。自闭症儿童由于具有社会交流障碍,缺乏与他人的交流,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重复刻板行为。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而且他们还有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表现。

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上就要选择适合于他们的素材。由于要找到适合与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学习内容的分类教学,最后达到协同教育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分类与分类教学,协同教育的实施效果很好,也充分的体现出个别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进步很大。例如:在感统训练中,是这样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学。在触觉障碍训练时,我们通过游戏的形式对具有触觉障碍的学生进行治疗,其中活动前准备好玉米粉和两块垫子(一块要深色的),在其中一块垫子上洒上大量玉米粉。活动过程:

1、脱掉鞋袜。

2、把手掌和脚掌贴在玉米粉上。

3、移到第二块颜色较深的垫子上,印出[手印或脚印]。

变化玩法:

1、除了玉米粉,也可以使用面粉、手指膏

(请勿使用滑石粉,因为大量西如对身体有害)。

2、在餐盘上洒些玉米粉,在上面写字或画画。

3、用手[筛]玉米粉。

通过游戏的训练

1、可以改善触知觉,帮助触觉区辫。

2、摆弄各种姿势能改善本体觉、身体知觉、动作计划能力,以及手眼/脚眼协调。

3、玩玉米粉通常可以使孩子感到平静与舒适。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综合的进行自闭症儿童的协同教学,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社交能力及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能力,促进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能阻断或改变仪式性、强迫性的行为模式,减少焦虑、情绪发作和躁动,同时促进听觉、视觉、触觉和动觉的感官接受。有效的改变学生自闭症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由于特殊教育具有很大的个别教育性。因此,开展协同教育很关键。有效的协同教育可以让不同类型、残疾程度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充分的体现个别化教育教学理论的价值。

事实证明,协同教育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很好的模式。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微课下特殊教育教学分析

摘要:笔者结合特殊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如何利用微课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阐述了微课在特殊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性,同时也给出了微课设计原则和制作流程,为特殊教育教学研究指出了新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微课 ;特殊教育 ;视频 ;无障碍

微课是基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将不同的知识模块录制成 5-10 分钟教学视频。

一、特教课堂引入微课的重要意义

1. 微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微课是将常规课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单一的知识片段,并制作成相应的视频教程,以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其次,在教学形式上,微课将常规课由不可逆的线性教与学的模式向可反复的环形教与学的模式转换。对教师而言,微课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除了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外,更重要是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开发能力。对学生而言,微课能促进其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通过观看视频教程,来补差补缺。

2. 微课是实现无障碍教学的需要

微课在无障碍教学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用其自身优势为无障碍教学带来了新契机。首先,视频教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次,视频教程可以配以字幕,帮助听障学生了解老师所表达的内容,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最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视频教程,以达到补差补缺的目的。因此,微课在特教课堂的应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微课是实现“生本”教育的需要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特教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对各个知识要点的掌握不一致,常规课的授课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微课往往将系统知识模块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查差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微课的便携性有利于学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可以将微课视频存储在个人电脑、手机、ipad 等设备上,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

二、微课开发设计

1. 微课设计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微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出教学大纲的主要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要以学生实际依据。微课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目标的控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要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控制。

(2)便携适用原则。微课的典型特点就是短小精悍,从“微”处着手,放眼整个知识体系,力求实用。因此在微课设计时,要把握住“微”的特点。微课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 5-8 分钟,视频格式一般常用的格式(如 wav、avi、mp4、3gp 等),文件大小控制在 20MB 左右,不可太大。以方便学生存储和播放。

(3)教学评价原则。反馈与评价在教育传播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可以产生和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要对信息传播所带来的效果和产生的作用深刻理解,第一时间筛选出有效的反馈信息,并对其做出相对应的评价,进而改进原有的教学方式。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中进行知识反馈是微课教学的主要方式。

2. 微课设计流程

微课设计包括教案设计、素材搜集、工具准备、视频录制、课件设计等环节。下面以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章第三节“表格处理”为例来谈谈微课的设计流程。

第一,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依据教案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以便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微课设计中教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课视频的设计也是依据教案设计而进行的,比如视频模块的划分是依据教案设计中所设计的知识系统进行划分的。

第二,素材搜集。依据教案设计内容,采取多种渠道搜集相关素材,如图片、辅助动画、语音等信息。同时,将相关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分类存放,以便后续使用。

第三,工具准备。在视频教程录制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如微课制作录屏软件 Camtasia Studio、DV 机或摄像机、照相机、话筒或耳麦等。

第四,视频录制。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常见的微视频获取方式有外拍式,即借助 DV 等拍摄设备录制 ;录屏式,即通过屏幕录像软件自动录制教师对着电脑讲授的内容。前者主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录制,然后通过相应处理软件,依据知识模块进行视频截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微课视频。后者主要是对知识模块直接进行录制,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且直接形成相对独立微课视频。

第五,课件制作。课件是微课的承载体,也是微课的表现手段。教师应根据选题的内容,将课件的内容利用相应软件设计并制作得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动画设计要恰如其分,不能过度夸张、复杂,在说明问题的前提下,越简单越好,这样才能突出讲课的内容,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才会深刻。

第六,修改完善。在微课整体设计完成后,设计者要反复推敲演练,进行修改。修改过程,是对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的过程。修改可以使微课变得更具有实用性。

第七,反馈评价。当授课结束后,微课实施者(教师)和微课接受者(学生)要依据上述所讲的微课设计原则中的教学评价原则进行总结、评价,然后将意见进行汇总反馈。教师再依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改完善,以达到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的目的。

微课的出现对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则它开辟了特殊教育无障碍教学的新途径,满足了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二则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反思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它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李怀彬 单位: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特殊教育教学四化一结合模式研究

摘要:“四化一结合”就是根据特殊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四化”即:教学设计个性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情景化;教学方法趣味化,“一结合”即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文章结合鹤岗市特教中心残疾孩子的实际,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残疾程度、不同残疾类型、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和特点,从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出发,探索出一套适合残疾学生全面发展的“四化一结合”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学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寻找教学内容与医疗康复的最佳结合点,注重学生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做到“四化一结合”。

关键词:四化一结合;教学模式;特殊教育教学

残疾孩子(尤其智障孩子)在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存在缺陷,个性差异较大,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较大障碍。在教育教学中表现为困难大、效果差,教师对教学对象缺乏信心,期望值低,对残疾学生的低期望值成为教育低效率的直接原因。特殊教育学校以往课堂教学中追求教学形式的较多,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的较少;追求学习外显效果的较多,注重提高认知生活能力的较少。如何尝试研究出一套适应残疾学生(尤其智障学生)教育的教学模式,让特教教师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特点和才能,一直是困扰特殊教育教师及学校管理者的难题。近年来,鹤岗市特教中心根据学生不同残疾程度、不同残疾类型、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和特点,从满足残疾孩子的特殊需要出发,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上下功夫,扬长补短,开发潜能,补偿缺陷,注重认知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医教结合等多方面实际综合考量,摸索出了“四化一结合”的教学模式,“四化”,即教学设计个性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情景化;教学方法趣味化,“一结合”,即医教结合,综合康复。

一、因人施教,教学设计个性化

教学设计个性化是正视残疾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残疾学生个性化学习,关注残疾学生情感需求和心理特性的一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个性化既要充分反映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教学优势、教学个性、教学经验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充分体现其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唤起残疾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自己个性潜能的挖掘[1]。鹤岗市特教中心作为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由于招生的多元化,导致学生残疾类型的多样化,聋、盲、智障和孤独症不同类别的残疾学生在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上有着不同的层次,即使同一残疾类型的学生,其差异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确定和训练内容上要有所差异,在问题设计上要分类提问,在练习题设计上也要分层次,注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提倡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案设计,实施主体参与,分层达标。同时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的课后纪实。强调跟踪纪实在残疾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教师每讲完一节课都要及时书写课后纪实,及时整理这一课的感悟、收获与反思,及时记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课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并作为下节课改变教学策略的依据。

二、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必须适用于生活。”[2]这深刻说明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教学的真正含义便是尽可能地贴近于学生的生活。残疾学生由于自身具有生理缺陷,大都不合群,怕受到别人的歧视。家长们也会因此觉得抬不起头,不愿带孩子们出门,不知不觉中就减少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害怕与人交往、不会乘车购物等都是残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的表现。因此如何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够走进生活、适应生活并学会生活便显得更为重要。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贴近残疾学生生活实际,遵循残疾学生生理和心理规律,从残疾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和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知识形成和应用的过程,降低教学难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为将来残疾学生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生活化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并运用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以教材为凭借,把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的内容生活化。

(二)以教材为依托,重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内涵,并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处理,有意识地还原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三)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生活化。强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背景,在教学中以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再现生活,把知识内容渗透到生活中,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活动设计要生动、有趣。“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知识回归生活,使残疾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学习将成为残疾学生今后生活中必备的知识内容。

三、创设场景,教学过程情境化

“教学过程情境化”,顾名思义是创设场景,老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进入到一个情境中去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教学场景,以激发学生态度体验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心理机能得到充分发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走近残疾学生,贴近生活。创设的情境一定要选择残疾孩子熟悉的生活,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适合残疾孩子的社会生活,只有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体验过的,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和学习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特别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站在残疾孩子的角度设计情境,根据残疾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问题,采用残疾学生善于接受的方法实施教学,如聋生在影像方面,盲生在声音方面,智障孩子在情绪色彩方面的敏感性。寻求一些残疾儿童感兴趣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受过的生活原型或体验过的生活实例,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

(二)内容真实,形式朴实。当前有些特教学校的课堂,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生动,往往设计或使用一些能吸引学生眼球的靓丽道具,设计的形式花样多、画面优美、声音动听,学生确实感兴趣,但课堂情境中“俏、虚”的味道太浓。这种情境似乎表面上“俏”,但是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有些残疾孩子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残疾孩子参与度不高,教师的表演成分较大,致使课堂虽然生动、活泼,但虚假成分多,作秀地方多,教学效果差。所以创设情境一定要注意内容真实,形式朴实,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花哨热闹和表面的亮丽形式,而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搞复杂了,一定要看是否符合残疾孩子特点,是否联系残疾孩子生活实际,是否突出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内容“巧妙贯穿”,过程“触景生思”。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触景生思”,使教学内容“巧妙贯穿”。创设情境一定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要突出教学目标,融进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例如,一节生活数学课(学习认识人民币),将学生带入学校情景教室——超市中,真实的人民币,逼真的超市,加之教师精心设计的购物情景,学生兴趣被激发了,课堂气氛被激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残疾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和智力上的缺陷,他们的逻辑思维比较差,在知识的接受上存在着差异。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内容和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实践过的内容都更易于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借助生活环境创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原形,利用生活实体,感受生活实例,通过再现与残疾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相关的知识,并通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参与和实践,不但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运用知识。例如我们带领学生到情景教室进行购物、就医及乘车等生活常识的讲解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参与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四、激发兴趣,教学方法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方法趣味化就是指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用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方式体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残疾孩子的特点,特别是智力残疾的孩子,尽量做到语言表述要儿童化;内容的设计要故事化;学生要有充分的学习空间;教具、学具要新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残疾学生视觉和听觉优势,通过影像、音乐、游戏和情景剧等来激发学生兴奋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使用教具和实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性和艺术性。

五、“一结合”即“医教结合”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残疾儿童的教育需要[3],我国《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设置的原则”指出: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教学中要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4]因此,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应当从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体现特殊教育的人性化、差异化、个性化和生活化的特点,同时更要针对残疾孩子存在障碍和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缺陷补偿和有效的康复训练,把教育和医疗康复进行有机结合,即医教结合。回顾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生源的变化,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入学时间提前,六岁入校的逐年增多,还有更小的孩子要求康复;(2)智障类学生障碍类型多样化:智力低下、语言发展迟缓、自闭症和多重障碍;(3)障碍程度加重,多为中重度智障孩子,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动作和行为障碍等严重影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的特殊性:残疾儿童的康复时间长,康复训练任务开始向特殊学校延伸,特殊学校的实质是在康复的基础上进行特殊教育,所以“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医教结合”是一种简称,它包括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多重干预和潜能开发等内容。如果把特殊教育学校只当作单纯的教学单位,对残疾孩子仅仅施以单纯的教育,而没有医学和康复等方面的介入,残疾学生的发展便难以达到最佳的程度、取得最理想的效果[5]。如何使医教有机的融合?目前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都在研究和探索中,还没有成形的经验。2011年鹤岗市特教中心被确立为省第一批“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实验校,鹤岗市特教中心确立了“夯实基础、立足课堂、整合课程、开发资源、强化师训”的实验模式。

我们认为要进行医教结合,首先,每一位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逐步向国家提出的“双师型”教师靠拢,除了要懂得教育教学技巧外,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医疗康复方面的知识,为学生进行康复指导奠定基础。其次,要配备必要的康复设施设备和专业教室。第三,要做到“医中有教、教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辅医,医教结合”[6],这一点不能生搬硬套,不能为了单纯的医教结合而不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寻找教学内容与医疗康复最佳的结合点,有机地渗透康复教育,把医教结合落到实处。第四,医教结合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康复内容,坚持不懈地去做,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总之“四化一结合”教学模式探索,要按照聋部、培智部、盲班和自闭症班的不同残疾类型教育,进行分类研究;同时根据不同残疾类型的不同年龄段、学年段进行分层次研究。“四化一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将会提高特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特教课堂教学真正为残疾学生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服务。从我们自身的实践来看,“四化一结合”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鹤岗市特教中心现行特教课堂教学的弊端,达到了挖掘残疾孩子潜能、调动残疾学生能动性、协调残疾孩子各感官补偿作用,真正促进各类残疾孩子不同层次的进步和提高,达到综合康复的效果。

作者:张库 单位:鹤岗市特教中心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探求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完善

一、当前特殊教育教学情况分析

1、师资条件普遍薄弱

教师作为特殊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强了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投入力度,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来说:(1)偏远地区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虽然特教学校、特教队伍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程度数量有所提高,但特教老师工资水平因各地经济差异而有所不同。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慢,教师工资水平普遍不高,特教老师工资更为偏低,所以造成一些地区特教老师匮乏的情况,某些特教学校甚至采取业余、兼职、等形式,特教老师教学水平难以保证,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特教老师学历职称偏低由于特教老师本来就少,所以在特殊教育领域考核门槛整体偏低。缺乏职称学历考级压力,自然就造成了特教队伍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3)特教老师认同感、待遇低在笔者所在学校,特教老师职业认同感低,待遇也很低。很多特教老师将自己与“职业保姆”划上等号,在思想素质、工作态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也很大,加上工资水平整体普遍不高,得过且过思想严重,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育课程实践性差

在教育课程方面,还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器材保障不到位情况,所以造成教育课程实践性差。特教学生课程内容还不是很科学,虽然教育部颁布了相关规定,但是就整个特殊教育领域,并没有系统性、针对性的细则出台,教师教学弹性空间很大,造成教育课程内容差异性大,整体实效性并不高。

二、提高特殊教育教学对策建议

特教学生由于自身先天或后天的特殊性,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特殊教育教学的综合效益。具体来说就是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作为学校来说,需要从思想上真正把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中重要一环,全面认识特教学生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为特教学生创造良性环境,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作为教师来说,进一步加强对特教事业的认识,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结合特教学生特点,投入更多耐心、爱心、责任心,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家长要端正特教学生教育思想,敢于让孩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并积极与学校、老师交流,掌握孩子特长,进行针对性的生存能力和品德培养。

2、制订特教老师工资保障机制

建议政府、教育和其他部门从政策上制订特教老师工资保障机制,让特教老师和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挂钩,整体提升特教老师的福利待遇,并让待遇与学历职称等级考试挂上等号,有利于激励现有的特教老师实现自我增值,从而提高特教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3、构建特教评价机制以提高实践性

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实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特别重要。所以建议构建特殊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课堂小结等综合考核,在考察特教老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便于提高往后教学实践水平。

三、结束语

相较西方发达国家特殊教育业的发展,我国的特殊教育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要拉近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还任重道远。未来,我们还需要在传统特殊教育课程内容、教学质量、教育制度等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特殊教育领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罗笑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提高特殊教育教学对策建议

一、师资条件普遍薄弱

教师作为特殊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强了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投入力度,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来说:(1)偏远地区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虽然特教学校、特教队伍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程度数量有所提高,但特教老师工资水平因各地经济差异而有所不同。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慢,教师工资水平普遍不高,特教老师工资更为偏低,所以造成一些地区特教老师匮乏的情况,某些特教学校甚至采取业余、兼职、等形式,特教老师教学水平难以保证,影响了教学的质量。(2)特教老师学历职称偏低由于特教老师本来就少,所以在特殊教育领域考核门槛整体偏低。缺乏职称学历考级压力,自然就造成了特教队伍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提高。(3)特教老师认同感、待遇低在笔者所在学校,特教老师职业认同感低,待遇也很低。很多特教老师将自己与“职业保姆”划上等号,在思想素质、工作态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也很大,加上工资水平整体普遍不高,得过且过思想严重,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教育课程实践性差在教育课程方面,还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器材保障不到位情况,所以造成教育课程实践性差。特教学生课程内容还不是很科学,虽然教育部颁布了相关规定,但是就整个特殊教育领域,并没有系统性、针对性的细则出台,教师教学弹性空间很大,造成教育课程内容差异性大,整体实效性并不高。

二、提高特殊教育教学对策建议

特教学生由于自身先天或后天的特殊性,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特殊教育教学的综合效益。具体来说就是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作为学校来说,需要从思想上真正把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中重要一环,全面认识特教学生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为特教学生创造良性环境,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作为教师来说,进一步加强对特教事业的认识,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结合特教学生特点,投入更多耐心、爱心、责任心,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家长要端正特教学生教育思想,敢于让孩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并积极与学校、老师交流,掌握孩子特长,进行针对性的生存能力和品德培养。

2、制订特教老师工资保障机制

建议政府、教育和其他部门从政策上制订特教老师工资保障机制,让特教老师和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挂钩,整体提升特教老师的福利待遇,并让待遇与学历职称等级考试挂上等号,有利于激励现有的特教老师实现自我增值,从而提高特教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3、构建特教评价机制以提高实践性

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实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特别重要。所以建议构建特殊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课堂小结等综合考核,在考察特教老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便于提高往后教学实践水平。

三、结束语

相较西方发达国家特殊教育业的发展,我国的特殊教育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要拉近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还任重道远。未来,我们还需要在传统特殊教育课程内容、教学质量、教育制度等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特殊教育领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罗笑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家进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也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根本保障,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教会这些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明辨是非,让他们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使这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与乐观的心态去回报社会。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需要广大的特殊教育教师耐心与细心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只有教师在工作实践之中长期地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切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与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这些特殊的学生真正接受与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知识。

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把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成长与生活环境作为备课的重点,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学生才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扎实的掌握,并能够在生活实际之中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与认识,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思想的源头上净化学生的心灵,不断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研讨辩论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其阐述的人生哲理,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

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在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我认为特殊教育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在认知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认知上不同程度与层次的缺失使这些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与正常的孩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应该把教学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设计,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特殊教育的教学主体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孩子普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发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予以纠正。

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分层施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体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导致这些学生在生活之中对是与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使家长在他们的成长之中对其过于溺爱,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与家长的过份溺爱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性格比较孤僻与自私,不会与人沟通与交往。这些性格特点也给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教会学生与人沟通与交往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他们能够树立自信心,以阳光、乐观的心态融入社会中去。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自卑感,他们在生活中害怕与人交流,内心长期充满着各种压抑与不满,这也是这些特殊学生形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使每一名特殊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与生活中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不断克服自卑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坚强地面对自己的生活,教给学生对逆境的应对方法,使每一名有残疾或残缺的学生都能做思想上的巨人与生活的强者。

五、结束语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真正做到分层施教,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马俊艳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突出“特”和“爱”

特教老师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类灵魂工程中最为艰辛、神圣而又光荣的工作。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特殊工作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工作方法不断改进,为国家的特殊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特别注意坚持一个“爱”字,突出一个“特”字。

一、把“爱”作为推动特殊教育各方面工作的核心动力

在特教学校里,“爱”的意义重大而深远。教育的对象由于自身的缺陷,不能像健康的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他们的成长,是一个应当受到全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所以,在特教学校的教职员工只要人人都献爱,让学校时时处处都充满爱,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够在爱的世界里成长,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的“爱”有其特殊的含义。在这里,爱是一种学校对学生的温暖(主要是由教职员工的言行来体现的);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帮助残疾学生改变自卑心态,树立自强、自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爱是一种纽带,一种师生联系、增进情感的纽带。在特教学校,爱,集中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成长方面,关注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学生的实际问题,如关心他们和正常人的交流如何畅通的问题,解答他们思想中的困惑等等。特教学校学生由于和正常人存在着口头语言交流障碍,特别需要教师给于爱的温暖和帮助。爱是教师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特殊手段,教师只有坚持对学生施以母亲般的爱,对学生施以教育教学就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特教学校里,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起码的思想素质。向学生倾注全身心的爱,时刻不忘爱学生,是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最起码的要求。

特教学校教师,坚持“爱”字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动力, 爱岗敬业,以工作为重,勇于创新,不断打造出工作中的新亮点。就是要时时刻刻把爱倾注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老师身上体会到自己所需的爱。

二、务实工作、开拓创新,在特殊教育事业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在特教学校工作中的权数特别突出。特教学校的教师,从跨进学校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特殊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特殊教育事业中去追求、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要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经受住各种利益的诱惑,通过各种具体的形式努力把“爱”落实在敬业的实际行动中。

(一)树立事业高于一切的思想。凡在特殊教育战线上工作中的人都知道,特殊教育工作非常辛苦,特别是在那些人员编制少,人员有又不足的学校,每个教师要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每周教学课时二十几节,同时还要早晚值班,代行生活老师的职责,并兼有大量的学校非教学工作任务。教师的付出代价往往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只有看到学生们一天天健康地成长起来,学到了知识,教师才感到有了一丝欣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师一定不要被金钱迷住了眼睛,要树立高尚的价值观,事业的成功才是我们应追求的最高价值。我们要树立事业第一的思想,凡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目标的事我们都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做,而且还要把它做好。

(二)以“爱”为纽带,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情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积极的情感可以推动和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反之,消极的情感却能阻碍认识的发展。在特教学校,由于学生生理上的障碍,学生的思想认识特别需要教师采用特殊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加以引导。因此师生情感的建立尤为重要,要根据学生特别渴望爱的特点,以施爱为主的形式建立积极的情感。

(三)、把爱融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全面发展,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也一定要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融入老师的爱,使思想道德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当前,在特殊教育学校里,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进步成长。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去思考并加以解决。

三、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突出“特”字,提高特殊教育效果

在特教学校,教师具有一颗炙热的爱心,为工作出成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因为有了对学生深情的爱,有了执着追求工作的勤奋,就能够抵制利益的诱惑,不计较名利,任劳任怨,乐于奉献。但这还不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还需要突出一个“特”字,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才能适应新形势对特殊教育的要求。因为特殊教育学校和普校一样,教育教学也是学校的中心,教学教学效果同样是衡量学校成绩的重要指标。

特教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手段都应当具有其与之相适应的特殊性。如对培智学生教学,学生智力障碍,但视觉正常,根据这样的特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就要用适合培智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道理。实践证明,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其特殊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突出“特”字,增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的工作突出“特”字,内容多,但主要的是要在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突出“特”字。

(一)、特殊的思想观念。即,要积极面对特殊教育任务的艰巨性,要勇于克服工作的巨大困难。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有一个特别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状态。为了特殊教育事业,要敢于牺牲自己的一切。要相信我们的教育对象也能和正常人一样,能学习,能创业,有作为。对他们要特别照顾,热情关心,帮助他们努力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尤其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强自立自信的决心,帮助他们树立人生追求的目标。

(二)、使用特殊的教育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既要看到他们先天不足的一面,同时要看到他们特别聪明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教育教学方法的时候,要选择有利于他们克服不利因素发展其聪明的一面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做到几个“多”一点,克服其接受教育的不利因素:对学生多了解一点,掌握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使用什么教学方法的时候,多思考一点,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招呼学生的时候,多走几步,离学生近一点。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多重复一点,多直观一点,让他们感知周围世界。在运用现代媒体教学时,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我们的老师就要多动脑筋,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突出“特”字,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特殊教育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按照特殊教育规律办事,我们的工作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的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此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的特殊教育又提高了要求,在新型的教育观念下,我们应创造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坚实基础的特殊教育,对教学方法也得有所改进。本文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分析,并且还初次对在这个理论下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特殊教育;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表示,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至少存在着七种相互独立的智能,每一种智能都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形式,通过特殊的教育,可以让这些智能有所体现,激发部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展现出自身拥有的天赋,由此看来,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特殊教育是何等重要,而教学方法作为特殊教育的关键点,也是同样重要的。

1概述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在传统的智力理论中,智力是以语言、数理逻辑为基础的一种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与之不同,它拓展了在人类智能方面的研究范围,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是我国当代教育中的新型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的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它在特殊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方面,几乎没有谁是完美的个体,始终会存在着一些有缺陷或者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人,这时,多元智能理论又为我们研究特殊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背景。对待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我们要发现他们隐藏的天赋,挖掘他们的潜能,理智看待差异,积极探索新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2多元智能理论对特殊教育教学方法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在实际的特殊教育教学中引起了轰动。一些有特殊技能但心智不全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特殊教育,而无法在普通的学习生活中突出自己的技能,从而产生了消极的厌学情绪。多元智能理论恰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出现改变了一些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满足了部分学生的特殊需要,帮助他们在自身擅长的方面取得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深入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影响重大,而特殊教育的发展也会将多元智能理论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中,两者相辅相成,最终获益的是学生。

3探究在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

3.1全面悦纳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不过是经常表现的形式不同,学生之间没有智商的高低比较,因为兴趣爱好的不同,他们精通的方面也不一样,各有所长。在平时的特殊教育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包容每一位学生的缺点,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要给予关怀和照顾。在教学中,学生不论是有智力障碍或是身体障碍,都肩负着同样的学习义务和责任,教师都应该给他们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特殊对待,从而产生自卑感,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坚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功,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方式,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然后根据潜能给予与之对应的指导帮助。

3.2实施情境化评价

传统的智力评价是通过考试来实现的,教师用相同的标准对经过统一考试的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逆反心理,并且磨平了学生的棱角,埋没了学生的独特之处。多元智能理论比较重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并且是在每个学生感兴趣的环境中对他们进行观察评价,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擅于制造情境,把教学的实际情境和评价融为一体,丰富教学形式,比如,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完成任务,在这个活动中,以展现学生的个性为中心,发展W生的智力,依据学生的表现,制定符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充满鼓励,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充满自信。

3.3整合课程,丰富内容

不同的智能领域,发展的过程也不一样,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变更,教师要多创办活动,重视实践,通过不同的智能活动,来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的智能特点去获取成功,首先,我们要扩充课程的内容,注重对学生智能的培养,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开发设计课程,使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的多元也会满足更多拥有不同兴趣的学生,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去完成学业。

4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从多个视角观察了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个性化人才。改进特殊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师要寻找适合特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与老师一起设计开发课程,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统一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尽量让学生往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方向发展。我们坚信,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不仅会实现教育的公平,还能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专项人才。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新形势下高校特殊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深化新形势下高校特殊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成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特殊教育在新课改下整个教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将浅析新形势下高校特殊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特殊教育 实践教学 改革与实践

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专业教学模式很落后

我国的教育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阶段,而我国高等院校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好专业基础,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是比较具有针对性的,以便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正是因为高校这种专业化的角度,使得学校忽略了专业均衡的重要性,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不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正是因为学校对专业的过于针对性,使得部分专业不够被在乎和重视,导致部分专业老师也没有了积极性,进而使得教学方式单一,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种教学方式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专业的能力,使得学习与实际情况严重的脱节。

(二)教学队伍薄弱,教学设施落后

我国的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很多院校的基础设备都很落后,教师队伍的力量也很薄弱。在高校教育的理念下,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教师队伍建设也很落后,很多教育任务完成的并不完美。很多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不好,在教学理念中没有因材施教,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不能满足当前高校专业教学的需求。

二、我国中职院校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一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中所使用的老教材和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目标不相符,需要对专业教材进行更改和创新,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二是专业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成绩不理想,学不会变通。三是教师队伍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的能力需要提高。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定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尽量充实自己,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

我国的高等院校在专业教育方法上面还有欠缺,不能上学生掌握基础的部分。这些基础的知识都是学生以后就业所要用到的知识体系,必须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好。因为教材设计,课程设置以及老师等原因,让学生对专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学不到真正的知识,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也培养不了学生综合能力。

三、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的探索

(一)加大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这里所说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仅仅指的是学校的教学用具自己场地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科学有效的教材等。高等院校的规模和基础设施不成正比,使得很多的教学内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国家在这方面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更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学习好专业知识。高等院校的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变化,改变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新分层教学模式

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本文所说的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指根据高等院校学生学习专业的能力进行划分,分出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规划,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专业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目标的实施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注重的有两点∶第一,学生本身的分层,根据学生学习专业的能力自己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适应自己的专业教育,达到培养的最终目的。第二,对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应该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真正的发挥出专业教育的意义和内涵,促进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方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法的运用中,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充当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专业的喜悦与改革成就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的意识。在高等院校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专业当中,充分发挥出专业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实践过程。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更好适应国际形式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应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出综合性的高技能人才。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论在特殊教育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

摘 要:本论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献、专家指导、教师讨论等方法结合我校教师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总结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方法进行研究。洛阳是旭升中学原名为洛阳市工读学校,属于特殊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学校的宗旨是挽救失足少年、问题学生,本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轻微违法违纪或有不良行为习惯的青少年进行转化,使他们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从偏离常态化到正常化,教育转化“问题少年”成为我校的职责所在。笔者将以洛阳市旭升中学为例,对“问题学生“形成的 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寻适合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制定出转化“问题学生”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学;问题学生;转化方法

一、洛阳市旭升中学的概况与产生“问题学生”的分析

1、洛阳市旭升中学的概况。洛阳市旭升中学,是原洛阳市工读学校,是市教育局领导下的一所全日制封闭型、寄宿制公办初级中学,旨在教育挽救心理、行为偏常、严重违纪的青少年。工读学校的职能是保护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弥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工程;维护普通中学教学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在长期实践中,本校坚持“立足教育,正确疏导,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办学方针,努力贯彻“进得来,留得住,教育好,转化快”的指导思想。曾先后荣获市级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

2、对“问题学生”的分析。“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表现在品德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由于家长、学生、学校、社会四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心理产生了抗性。所以想根治问题学生得从多方面入手,要了解清楚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不能盲目的去教育。

(1)对“问题学生”的不良表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①家庭原因居首位。本校学生大多来自洛阳市周边县镇、部分学生来自市区。他们中大部分成长于单亲家庭,有的父母再婚后重新组建家庭,有的父母亲常年在外务工,父母的文化水平大多是小初中文化。总之这类父母对学生的成长长期处于疏于管理或无能力管理的状态。

②与学生自身的自我意识、辨别是非能力和自律性有关。学生从小没有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良好的教育,加上自身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又没有自律性。在社会中喜欢结交不好的朋友,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主要表现为厌学沉迷网络,不遵守纪律吸烟喝酒打架斗殴,性格也大多自卑、冷漠、偏激等。

③学校重智轻德和部分教师的教育不当。学校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摇篮,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更要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而现在的学校评判老师的业绩就是看学生的分数。这些“问题学生”在以前的学校往往成绩差,品德不端正,老师对他们极少关注,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冷嘲热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长期的不关注不鼓励冷漠对待“问题学生”,使他们在原学校感受不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重视和关爱。

④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强国,手机大国,我国的无线网络信号也已经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县乡镇。学生通过电脑、手机来了解世界成为常态化。而现在不健康的网络坏境,威胁着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缺少自我认知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看到许多暴力、色情、不健康的内容,影响了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制定出转化“问题学生”的引导策略

①家校合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保持一致性,家长要与学校多沟通,对孩子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家庭教育是关乎学生成才的重要一环,而我校的学生家长往往不重视学生的教育,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比如“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机会,通过建立微信家长群、QQ家长群使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班主任还会为家长定期开展如何教育孩子的专题讲座。诸如此类的活动实现了家庭和学校的无缝连接。

②社会应该积极宣扬倡导正能量。成年人有责任和义务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新闻传播的速度非常惊人。不管是充满正能量的新闻还是负面新闻,都以秒速在进行快速传播。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作为成人我们应该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多报道一些积极的、正面的、社会正能量的新闻,多传播有正能量的信息。在公共空间里要给未成年人做好榜样,让社会这个大染缸,早日变得干净透明。

二、对“问题学生”转化的实施方案

1、坚持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核心。洛阳市旭升中学的办学模式是全封闭、小班教学。由于此种特殊性,必须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坚守岗位、乐于奉献,昼夜同学生实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活动,始终把学生控制在视线可见范围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走上正确轨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坚持心里辅导,心理中心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根据地。“问题学生”想要转化,必须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找出形成“问题的原因,教师才能开出“良方”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统观本校的“问题学生”发现他们的“问题”具有共性,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的追踪,班主任对心理老师的反馈意见,家长的电话咨询,心理老师会记录变更学生的心理过程,学校定期召开会议研讨,探讨行之有效的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和步骤,帮助班主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

三、结语

有人曾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还是是神,爱别人都不爱的孩子是圣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这些年来,笔者深刻地意识到对于这些大家都不爱的孩子“问题学生”,教师更应该对他们给予关爱和帮助,这就是本人研究这篇论文题目的初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与本校的教育同仁们探索出了一些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通过对 “问题学生”形成的 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寻适合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制定出转化“问题学生”的引导策略。为“问题学生”的转化探索出三个实施方案,因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具有局限性,范围不是很广,这是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笔者争取制定出最有效、最可行的转化方法,转化更多的“问题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教师,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在特殊教育教学这块阵地上,能够探寻出更多转化“问题学生”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的方法。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加强汉语言文学研究,丰富特殊教育教学内容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汉语言文学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特殊教育中语文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相同也相异的地方。与此同时,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学,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分析了特殊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应用,并将汉语言文学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学中的语文教育相结合,能有效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求,同时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特殊教育学校 教学应用

在特殊教育教学内容中,并没有将汉语言文学作为重要内容学习,尤其是部分教师不太会汉语言文学,因此,汉语言文学一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可见,将汉语言文学连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师的语文水平,同时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是,如何有效地在特殊教育中应用汉语言文学呢?下文将进行探讨。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由于学生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和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将汉语言文学同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相结合,在特殊教育中丰富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以此改变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在特殊教育中,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激发汉语言文学教学兴趣,从实践中,教师应当明确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文学的区别,汉语言文学是包含在语文教学中的。例如:对于特殊教学中的视力残疾学生,教师更应当重视实践方面的锻炼,让学生仔细品味文学,而在文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诗词歌赋,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运用,对于能否教好汉语言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再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文体种类的学习,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自己写诗歌,自己读诗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对文学是充满了渴望的,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从而教好文学。

汉语言文学不同于特殊教育中的语文教学,需要学生从文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他,感受文学的温度和文学的温暖,因此,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应当不断在学习中实践文学,体会文学,热爱文学,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学学习。在特殊教育中应用汉语言文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文学中感知爱的存在。

二、汉语言文学的多媒体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更多地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学校,更加广泛和丰富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因此,在特殊学校进行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引入这样的技术,用多媒体丰富整个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例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汉语言文学中的较好的素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或者是用多媒体呈现汉语言文学中所描述的一切画面。现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应当从小抓起,让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文学,让学生不断理解和运用文学。每个阶段都有教学任务,可是学习本身是不分阶段的,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更好的学习环境,增强课本的生动性。再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进行素材的收集,在课堂上再进行展示,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内容,生动形象。特殊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在特殊教育中讲授汉语言文学,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

三、汉语言文学中的人文关怀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体是人,同时人文关怀也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特殊教育的学生而言,其身体是残缺的,但是如果文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将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最好的人文关怀,是充满温暖和阳光的。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进行文学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如果教师给学生多一份关爱,让学生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开心愉快地成长,就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世界的温暖。汉语言文学本身是具有感动的,带有情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能更好地陶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爱,感受爱,更好地生活。因此,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人文性,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特殊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游戏的元素,让学生能开心愉快地学习,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在游戏互动中,更好地丰富知识,学习新知识。采用游戏为载体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再如:在特殊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例如,展示相关的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如:体操运动员桑兰,其经历虽然是惨痛的,但是,她从未放弃过,仍然凭着毅力,继续学习,最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成了特约记者,她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与桑兰相比,现在的孩子很幸运,桑兰都能够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梦想,那你们呢?还有理由放弃么?不要放弃希望,不要放弃努力,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相反,孩子们应当更加努力,不断拼搏,不要因为同正常人有差距就放弃,而是应当奋起直追,追赶正常人,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让特殊教育的学生从文学中体会不同的人生,让特殊教育的学生拥有自信和学习的平台,同时带来不同的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世界和文学的温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浅析

【摘 要】特殊教育是特指对残疾人这个特殊人群开设的教育,而特殊人群是指盲、聋、智障,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及其它身体残缺的一类人群。这类人群由于身体某方面的缺失,导致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偏差。特殊教育学校针对此类学生制定了特殊的教学方案,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其中一门学科。思品课的开设将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外界事物,所以这门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特殊学生的心里,思想品德课往往伴随着枯燥和说教,直到新课程的改革思品课才真正的发挥了它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培养特殊人群的健康心理、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施教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可以采取的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解析。

【关键词】特殊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浅析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系不断的在进行调整,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变成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大举措。对特殊人群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教育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又一个难题。特殊教育学校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在于,树立特殊人群对于世界正确的认知,教会特殊人群明辨是非,关注特殊人群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帮助特殊人群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没办法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培养,这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同时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善于联系实际,灵活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讲解。学校里学生由于身体某一方面的缺失,使得他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帮助特殊人群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特殊人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前提。教师在教授特殊学生的时候,需要联系实际,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对一些情景进行正确的反映,养成文明礼貌和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

一、培养特殊人群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授知识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有趣的方式来对特殊人群学生讲解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快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还可以提出论题,利用提问回答或者讨论辩论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会学生明白书中教授的道理。

二、精心设计课堂上提问的问题

特殊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达到新课改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标准,达到帮助特殊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进行精心的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和分层施教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两大问题。

1.设计问题要精心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是认知能力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存在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都因为一定的认知缺失从而影响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相对于正常的学生他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时候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时由浅至深,从具体到抽象,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更详细的、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同时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2.提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因为特殊学校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很多时候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就受到了很大的考验。教师进行课堂设计问题时候需要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问问题时候要由浅至深,善于鼓励学生发言以及纠正学生的不足,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另外,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的身体缺陷,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回答问题、讨论、或者表演的形式都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内容。

3.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特殊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地教学,需要对其内心加深了解,加深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施教

1.初级阶段

特殊人群学生因为身体上的缺陷,限制了信息量获取的速度,这样就造成了很多特殊人群学生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很是薄弱。很多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性格变得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针对他的性格特点教授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得到良好的个人发展。

2.中级阶段

特殊人群学生自我意识薄弱,自信心不足。自信心是促进一个人进步的原动力。而身体残疾的缺陷带来了大量的负面情绪,自卑感就常常伴随着这类学生左右。害怕与人交流,害怕他人的目光,甚至抵触了解这个世界。由于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总是感觉自己不如他人,内心压抑和不满,长此以往形成了心理问题。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我们需要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正确的认知自身的生理缺陷,进而正确的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自卑、乐观积极的了解这个世界,达到寻求良好的自我发展的良好效果。

3.高级阶段

相对于健全的学生而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随着特殊人群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他们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困难。而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会更脆弱,更容易垂头丧气、止步不前甚至自暴自弃。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于逆境的应对方法。“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是讲面对人生逆境时候要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都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面对和战胜困难,做思想上的巨人和生活的强者。

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候可以采用的方式

1.发挥学生的特长

特殊人群学生虽然自生身体缺陷,但他们在某一方面的认知能力很强。上思想品德课的时候,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采用对话或者短剧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编排并表演出来,以活泼的授课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与课堂中相关的知识,课上进行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和编排,深深理解课文的意义。

2.把关爱学生作为第一要务

关爱特殊人群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是教学目的之一。教师要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轻声细语、和蔼可亲的教授每一堂课程。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表演等互动性行为要进行鼓励,对于错误的言论观点也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适当的夸奖鼓励会让特殊孩子感到温暖和关怀,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这种爱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把教师的要求化作自己努力的动力,积极的参与课堂的学习中来。

五、结束语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层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同时还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特长,从理念上、认知上等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效的推进特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其教学对象和办学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要立足长足发展就必须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了大批特殊教育学生,使他们逐渐自强自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成长轨道。因此要积极总结行之有效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以便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有助于学生成长和成才。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学方法;有效

一、当前中国特殊教育现状概述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国人口众多,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绝对数量也处于世界前列。为了更好的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稳定发展,为了促使残疾人能更好的融入当前的社会,开展有特色符合残疾人身心的特殊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2010 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也对特殊教育提出了专门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心和支持。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做好保障工作,以此夯实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党的教育方针要求,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抓好教育改革。不管哪类教育其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都是教育值得关注的问题所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与否也是特殊教育领域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所在。

二、当前需要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定不足之处

(一)一些特教教师的教学方法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应该是建立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活动,但当前一些特教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利用上没有完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就常规来说,特殊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主,以教授学科知识为辅,一些教师没有理会到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在哪里。特殊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该首先应该是建立在提高特教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基础之上,只有学生自己能够具有独立进行生活适应的能力后才能进一步去学习学科知识,也才能进一步成才。一些教师将传统学校的教学方法简单移植,没有根据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出发使教学方法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而言,加上部分特教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一些特教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加以改善。

(二)部分特教教师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特教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长的特教教师,其知识结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都停留在自己年轻求学时间段的时候。没有及时根据自己的工作年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的相应的调整自己、充实自己的特教知识储备,造成自己的教学方法用了一年又一年。而新媒体下的教学相比较起传统的教学而言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和变化性在,因此特教教师的知识储备一旦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自己也会被历史的洪流和社会的发展所淘汰,更别说要去教育好学生,去教育学生都是很难的事情了。因此部分特教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善以便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发展建立在特教教师自身的发展基础上的发展才是科学之道。

三、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相关步骤探讨

(一)改善相关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高效得当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让特教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东西。通过学习促进其能够更好的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

教师要转变思想,与学生共同探索、汲取信息和知识,使得不同领域的信息都能让学生接触到、理解到,实现教学相长。对于特殊教育领域中由于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性等特点的存在,特教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应用。特殊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差异教学的思想,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特教教学,抓住不同特教学生的特殊点之所在。做到因材施教。因此,特教教师应该注意到对于低年级的中度弱智的学生,主要是培养自理能力,让学生自己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相关事务,能够不需要大人帮助,自己穿衣、吃饭、如厕甚至自己做饭吃,就是取得的最大的效果。而对于中、高年级的特殊学生主要是要训练其基本的劳动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特教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学会简单的扫地、做家务等活动。因此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特教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是特教教师应该考虑的实际且重点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有效提高,特教学生也才能够进一步很好的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二)提高特教教师的整体素质。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起步较晚,其师资培养工作的开展也较晚,但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一直是我国落实特殊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国家高度重视的基础上提高特教教师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特教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当前制约教师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知识储备不丰富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因此特教教师应该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继续教育,即使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使自己的知识量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下学生的实际需求。而鉴于部分特教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特教教师应该积极改善自身教学方法,通过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总结和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法等途径改善自身。而学校应该及时的开展一些讲课比赛、专题讲座等形势注重对特教教师的继续教育,从而真正提高特教教师的整体素质。

此外特殊教育学校在新媒体时代下也应该积极对自身进行改变。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定位自身,努力成为融合教育的支持者;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从单一教育功能转变为多重服务功能,即为特殊儿童提供评估服务,承担起“资源教室”的功能,成为融合教师、社会、家庭三者的学校。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谈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

摘 要 电教技术广泛应用于特殊教育工作,让以往的特殊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受到冲击并有所改进,使教学工作变得更便捷,让特校学生生活学习更生动丰富,极大地拉近了教学双方的距离。

关键词 信息技术;特殊教育;班主任工作

时下,无可辩驳地,信息技术使特殊教育焕发了勃勃的生机。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其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更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良好功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经过总结,可以发现特校班主任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工作,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便捷同家长的沟通和更好地共享资源。

1 激发学生兴趣

在特殊学校,教师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可广泛激发视力、听力及智力等方面有障碍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智力,提高教学效率。

生动呈现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能够向学生呈现生动化、活泼化的画面,再加上动听的声音,可以创造出一个能让多个接受器官刺激的情境,从而使得教学的内容以具体、清晰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对于特殊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教学的形象直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效果。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创造出多个兴奋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其注意力的时间,符合这些特殊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特点。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1]。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多个教学内容如各种基础常识以图、文、声、像等方式展现出来,使得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并产生刺激,最终使得其学习的热情度以及知识的理解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形式新颖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得以产生并广泛应用。此种方式可以让那些行动不便,不能正常走入学校接受教育的特殊学生接受平等同步的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网络化教学工作,通过互联网来向学生收发并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解答,让学生的学习不会被耽误。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学进程正常进行,也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新鲜和有趣,进而喜欢此种教与学的新方式。

2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便于形成一个积极和谐、团结快乐、活泼的班集体和学习氛围,进而使得学生全方位发展成为可能。

可以让学生依据其特长来学习,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 特殊的儿童有的存在视力问题,有的存在听力问题,有的则存在智力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其特有的功能和兴趣,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喜欢玩电脑游戏,如果班主任教师发现了他们的这个兴趣,就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既简单又易学的游戏,当作教学手段或者强化物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学生在学习、劳动或者运动当中取得一定成绩时,可以受到表扬,可以玩一定时间的电脑游戏,让学生可以在玩乐中学习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另一个方面让学生得到满足感、自豪感。

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促进班集体活跃氛围的形成 最近几年,我国的特殊儿童数量比例不断增加,他们普遍存在孤独、情绪低落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成为特殊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播放一些舒缓的乐曲、生动活泼的动画,既能够起到稳定学生情绪的作用,还能创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班集体氛围,在这里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轻松的美好时光。可以在课间播放一些欢快的歌曲,缓解视力或智力有障碍学生上课紧张时的情绪;或在课余时间播放广受喜欢的动画片,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也减少出现学生不良行为的可能。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便于对特殊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对学生有灵魂导向作用,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排在首位。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内容较为陈旧死板,使很多学生排斥德育课程,让德育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成效不佳。而在德育课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推动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2]。比如,开展生命教育的时候,对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及爱护动物的理念,班主任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制作一些教学课件,超链接上一些声、像、图,通过这些让学生了解身边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了解这些动物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的关系,实现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小动物的品质,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3 沟通家长更便捷

在做家长工作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也会起到很好的成效。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起到促进家校间有效而全面的沟通的作用。

制作直观课件 班主任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家长展示一些孩子在校期间的各种生活学习表现,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是有能力的。特殊学生特别是全盲生和聋生,一般来说对于自己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向他们的家长汇报。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地搜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学习和生活表现,然后做成一个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在家长会上播放,向各位家长汇报其教学成果。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制作一些课件,向班主任老师介绍孩子在家里的行为和表现。

应用聊天工具 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聊天工具或者发电子邮件,同各位家长开展孩子学习教育工作的思想交流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快捷便利起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情感。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较快,学生家长一般来说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与教师进行细致的沟通,有的只有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才能见面聊一下,而且沟通也不深入,这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静下心来细致地做深入的沟通交流。学生在家的各种生活学习情况以及行为习惯,家长随时可以通过这些交流工具向班主任老师汇报,教师要定期查看。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在相互交流中找到解决的方式。

充分利用网站 目前,基本上每一个特殊教育学校都有校园网,而特教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帮助家长了解学校,认识当今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而且将其作为家校或家长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有效平台。

4 资源共享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组建学校网站以及一些相关的网站,实现资源的共享,让信息走入网络,满足远程所需的交流。网站应该成为宣传特殊教育教学的一个平台,可通过网站的宣传来实现社会对学校及特殊教育的认识;也可通过网站来展示特殊教育学校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展示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以及他们的相关作品,来让社会更多地关注这些特殊的孩子,关注这些特殊的家庭,让社会认识到特殊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些特殊教育的网站也可以起到特教同行之间开展交流经验平台的作用,共同为特教事业的发展加砖添瓦。

5 结语

概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因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创设好的学习氛围,亦可以实现与家长的深入沟通,共享各类资源,促进特殊教育工作取得进步,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